卷五 常熟縣

關燈
常熟縣,〈其地豐穰,故名。

    〉在府城北一百五裡。

    晉太康四年,分吳縣之虞鄉置海虞縣。

    〈以虞山得名,一名海蝸,以東臨海故也。

    〉梁天監六年置信義郡,大同六年始置常熟縣。

    隋廢信義郡并所領海陽、前京、信義、海虞、興國、南沙入常熟,又廢晉陵郡,于常熟置常州,後割入蘇州。

    唐武德七年,移治海虞城。

    〈即今縣治。

    〉元元貞二年升州。

    明洪武二年複為縣。

    弘治十年建太倉州,析縣束境隸之。

     範仲淹·【送常熟錢尉】 姑蘇台下水如藍,天賜仙鄉奉旨甘。

    梅淡柳黃春尚淺,王孫歸思滿江南。

     錢厚·【寄常熟锺子充隐居】 倦倚吳門思沆寥,懷人清緻詩滿瓢。

    池塘芳草夢初斷,風雨落梅魂正銷。

    一百五日寒食節,二十四浦春江潮。

    遙知藥圃曉經厮,舍後蘼蕪添綠苗。

     楊備·【題常熟】 遠逼江垠傍海,落帆多是往來船。

    縣庭無訟鄉村稔,歲歲多收常熟田。

     鄧炬·【入常熟境望虞山】 吏能無能辱薦函,一官流轉更東南。

    平生宦況兼丘壑,喜見雲山望襄參。

     範油·【常熟夜泊懷孫齊之】 野宿次枭鹭,青青荻筍齊。

    潮痕随月落,山勢壓城低。

    殘夢風前柝,歸心曙後雞。

    還知高隐處,祇隔水東西。

     王鴻緒·【過常熟縣】 望齊門北水滌洄,信宿扁舟蕩槳來。

    烏目山高臨難堞,桃源澗仄逼城隈。

    多情幽烏迎人語,無數閑花傍路開。

    好景賞心雞自遣,不妨攜杖更登台。

     虞山,在縣治西北一裡。

    《括地志》《祥符圖經》并曰“海禺”,《吳郡志》曰“海虞”,續七心曰“海巫”。

    〈以為海禺者,謂山臨海之隅。

    以為海虞者,謂虞仲常隐此山。

    海巫者,以商相巫鹹與其子賢嘗居之,後葬于此。

    《越絕書》雲“虞山,巫鹹所居。

    ”蓋吳越時已名虞山矣。

    〉山長一十八裡,其高處,江外諸山皆可見焉。

     孫應時·【虞山】 長嘯虞山迥,天開風氣清。

    南窺五湖近,北覽大江橫。

    曆曆三吳地,悠悠萬古情。

    雄觀有如此,聊複記平生。

     倪瓒·【遊虞山】 陳蕃懸榻處,徐孺過門時。

    甘冽言遊井,荒涼虞仲祠。

    看雲聊弄翰,把酒更題詩。

    此日交歡意,依依去後思。

     周忱·【登虞山絕頂】 晴登孤嶂俯郊原,指點東吳遠近村。

    齊女廟荒枯樹老,言遊祠古斷碑存。

    一泓白水通湖口,數點蒼山近海門。

    此地舊傳多勝迹,重來期與故人論? 吳寬·【遊虞山】 夜宿湘川口,清朝喚舟人。

    舟人請所之,指點虞山垠。

    山如知我來,笑迓野水濱。

    藹藹春雨馀,翠洗雲中身。

    我本重茲山,竦然正冠巾。

    虞仲骨已朽,高名宛如新。

    悠悠松間路,吊古在茲辰。

    放舟轉山塘,行行自知津。

    春服亦既成,庶以适此春。

     沈周·【三月九日舟泊虞山下】 霁色澄虞山,正與遊人偶,一年無多刀,春三及秋九。

    勿厭傾郭人,随俗悅親友。

    春風若招邀,處處鬧花柳。

    林華競妍新,無複有惡醜。

    間見叢綠中,遠映紅裙婦。

    休雲惱山谷,點綴亦可取。

    樞趨識壯步,屢頓驗皓首。

    下上相追攜,從高引衣手。

    尚有散逸流,列石自俎豆。

    老夫目中盡,未在逐逐走。

    況當氣力衰,孤坐還可酒。

     楊循吉·【虞山雅集】 秋日來登雲水堂,使君開宴興何長?虞山勝賞在此處,名教清談有幾場?鼓瑟時時驚鳥下,推扉隐隐見湖光。

    夜深松竹皆含露,漫舉金杯吸晚涼。

     陳蒙·【遊虞山】 野店杏花紅滿枝,江南天氣早春時。

    青山笑我來何晚?白發催人老不知。

    雲寶雪消龍澗滿,星壇樹偃鹘巢危。

    明朝欲盡登臨興,還赴林間羽士期。

     王鼎·【次韻計明府虞山雅集】 西蜀春星杜老堂,此軒高桧與天長。

    且尋昭明讀書處,莫問夫椒是戰場。

    空谷葉聲流晚照,晴湖雲影鬥秋光。

    品題消得羅池客,名勝如□□不涼。

     董嗣成·【虞山】 駕發吳城隈,言臻琴川路。

    觸炎振短策,淩虛縱遐步。

    幽崖轉盤纡,蒼林莽回互。

    翠屏千馀仞,虬螭肆蹲踞。

    嵌空标玲珑,錯采變晨暮。

    巧豈椎鑿功,力由神物護。

    窮岩綴玄珠,飛泉噴深樹。

    随風奏宮商,映日炫丹素。

    疑茲瓊瑤宮,詫彼仙靈住。

    因崇訪道心,亦資濟勝具。

    悠然遇安期,逍遙陟玄圃。

     【又】 蘭舟憩層陰,荷衣試微涼。

    ????蒼霭中,窈窕琳宮藏。

    青天沉巨壑,丹霞起層岡。

    峨峨劍門辟,磷磷隴阪長。

    盤礴龍石轉,飄飒虬松翔。

    孤雲恣淡蕩,大海浩蒼茫。

    振衣舒嘯歌,高情曠無方。

    坐看曜靈匿,揮戈慕魯陽。

     吳绮·【遊虞山】 攬勝來當楔祓時,籃輿穿樹影參差。

    關心風日今朝好,過眼湖山此處奇。

    碧海天低龍過晚,蒼崖雲挂烏歸遲。

    十年記得苕溪事,學士曾傳絕妙詞。

     宋琬·【送胡湘孫歸虞山】 楚歌相對冱寒馀,朔雪殘燈誦蔔居。

    良友何如銜翼鳥,故人真作過河負。

    路旁禾黍韓陵石,箧襄蛟龍禹穴書。

    尚有西曹錢比部,绨袍清淚獨憐馀。

     彭孫遇·【春暮遊虞山】 春山百疊倚晴空,應接峰巒路不窮。

    僧舍半開紅雨外,女牆長在翠微中。

    全吳地盡雲依水,平楚天低草飐風。

    暫得登臨當暇日,勝遊知複幾時同? 宋荦·【雨中遊虞山】 半嶺穿城起,千岩帶雨探。

    樓台連竹樹,市井隔煙岚。

    岸帻行丹嶂,支筇俯碧潭。

    雷摧峰頂塔,犬吠澗逞庵。

    突兀亭惟一,纡回徑有三。

    疏籬新筍出,虛牖妙香含。

    野卉飄莺粟,幽禽響石楠。

    膑幢依古佛,苔藓繡荒龛。

    勝地從僧列,嘉遊許客耽。

    願随虞仲隐,塵世不須談。

     曹溶·【遊虞山】 幾折嶙峋上,煙雲杳霭間。

    侵衣見蒼翠,沸耳聽潺。

    俗愛三春鬧,馀欣半日閑。

    從茲蠟兩屐,攬勝始虞山。

     施震铨·【前題】 海虞名勝古今誇,碧磴丹梯恍似霞。

    山俯嚴城千萬戶,人依仙廣兩三家。

    啁啾樹外惟幽鳥,點綴籬邊有野花。

    竟日淹留不厭晚,愛看新月一鈎斜。

     張大純·【前題】 朝來風日佳,逸興快軒舉。

    登臨傍山椒,蒼然見平楚。

    傳聞巫鹹居,祇今在何許?緬想欽高風,寥寥共誰語?群峰羅四面,相對成爾汝。

    合遝趁遊人,歌呼雜行旅。

    籃輿自逶迤,靈宮更修阻。

    平生好探奇,名勝常龃龉。

    何時遂幽栖?賞心曆寒暑。

     頂山,在縣北十八裡,山特峻,故曰頂山。

    頂山澗在白龍祠之東,受水簾泉,徑頂山寺、翠瑉橋流出白龍港。

    〈龍母峰在頂山。

    石城峰在頂山西北三裡。

    石門峰在頂山,與石城峰近,二峰名見招真治碑。

    瑞石在頂山龍祠之後,石偉甚,半出崖外。

    陳家澗在頂山之北,澗三折而下,又名東澗。

    烏目澗在頂山西南。

    鐵山澗在頂山之麓。

    〉 範仲淹·【頂山上方】 平湖數百裡,隐然一山起。

    中有白龍泉,可洗人間耳。

    吾師仁智心,愛此山水音。

    結茅三十年,不道歲月深。

    笑我名未已,來問無為理。

    卻指嶺邊雲,斯焉贈君子。

    王琪談空一紀馀,重此訪閑居。

    身是汾陽嗣,囊惟郭璞書。

    公侯倒屣後,泉石結茅初。

    山頂收榛栗,經秋信莫疏。

     梅□【宿頂山白龍柯】 千株碧樹插雲立,缦紅泉透石飛。

    童子怕寒争閉戶,夜深風雨有龍歸。

     孫應時·【秋晨至頂山】 散目秋郊趁曉涼,纖雲不點鏡天長。

    松杉沐露連天碧,粳稻眠風萬頃黃。

    可惜文書妨勝日,又還時節近重陽。

    小山叢桂相撩得,故故随人作陣香。

     【秋晚有懷頂山】 小山搖落故凄涼,想象登臨野興長。

    萬裡晴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