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長洲縣
關燈
小
中
大
徑點蒼苔,牆遮翠柳,閑亭面面開疏牖。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
為叩名園,歡尋良友,十年夢寐今攜手。
塵談相對欲披襟,庭花細落茶香後。
孫枝蔚·【過懷雲亭訪周雪客示與松之唱和詞因次其韻】 瘦竹連松,衰梧映柳,秋風入處嫌多牖。
止園何似栝園中?黃花萬朵輕相負。
座少青蛾,樽多紅友,湖山久待揮毫手。
問君酬倡與誰頻?吳江詩老徐陵後。
俞玚風飐枯荷,煙凝疏柳,秋花點點迎疏牖。
槿籬苔徑并幽尋,元龍豪氣真難負。
文許論心,詩堪結友,當筵筆陣推能手。
碧闌幹下按紅牙,新詞肯讓清真後? 陽山,距城西北三十馀裡,〈高八百五十丈,逶迤二十馀裡。
〉以面陽因名,亦名萬安、〈以諸峰内附。
〉四飛、〈以諸峰外拓。
〉秦馀杭。
〈謂始皇如禹,舍舟登會稽,以馀杭名山,故系之秦,因箭缺而傅會也。
〉或雲東為陽,西萬安,南秦馀杭,北四飛。
又名蒸丘、蒸山。
〈以雲氣如炊也。
〉大峰一十有五:箭缺居絕頂、〈形兩岐,謂之缺,為始皇箭镞所穿。
下名射凟,語殊不經。
頂有浴日亭,亭下有白龍洞。
〉長雲、〈二字,王文恪筆镌岩上,将磨滅,陳芝台索八歲韓先民〔名新〕書,字大一圍,清勁遒古,遺介公镌。
東向一石下有龍井,用以瀹茗,色白味香。
〉雚、〈東北峰之最高者,舊名來鶴,望如狻猊。
土人指窄為雌,雚為雄,雲相傳始皇時有管仙人隐此,故一名管。
有雚山道院,院有東嶽行宮,誕日進香多鄉人,呼為草鞋香。
〉大石、〈湧出山腰如蓮花,頂有望湖亭,一名款雲。
下有泉二泓,一為雲泉。
元至治間僧道宗建庵,有凝霞樓、一石井。
〉白蓮、〈下有白蓮寺。
〉松花、〈石狀似松,上有洞,近有一壺泉。
〉草頭、〈一石一态,如豐草分披。
〉香爐、〈在白龍塢。
一巨石疑從天落,複一石作玷,粘著處不能以寸。
〉雞峰、〈白墡以北,聳出天半。
有洞門若城,中極宏敞,正對一峰,洞口有台,俗名仙人洞。
〉白鶴、〈下有令威宅。
威化鶴度海,丹井猶存。
唐會昌間建白鶴寺,錢氏時有泉出,改名仙泉院。
泉産千葉白蓮,又名白蓮寺。
宋祥符中賜額澄照。
〉鯉魚、〈長雲下群峰,大小如衆魚成隊。
〉象鼻、〈大石山中一峰自石面起,宛轉倒垂,下開豁似弄通行。
頂構小亭,結宇如巢。
〉啟龍、〈山之來龍,至是而發,又名憩龍。
亦有岩洞,常光怪燭天。
〉鳳凰、〈下有鳳凰台。
〉酉。
〈介于西,以位名。
〉又韋駝、〈與長雲并。
〉道士、〈在北山,狀如真官步虛。
〉南爪、〈如龍奮爪。
〉北爪。
嶺有白墡、〈即白垩,以其形音似惡,改名曰墡。
五色間亦有之,鑄冶所必需。
淳水澄泓,環石奇秀。
〉金芝、〈石皆偃蓋作金色。
上有井,相傳劉誠意所鑿,及集慶庵。
〉江婆、〈路為江婆所開。
〉石狗、〈石勢有如蹲如走如卧如鬥者。
〉馬王、〈下有石,名真假山,前即淨明寺。
〉耙石。
〈上平如塍,相傳仙人種玉于此。
右有景福庵,元大德間僧道弘建,今為蘭風塔院。
〉岩有文殊、〈下有文殊寺,傳支道林創,又名觀音,上即長雲韋駝。
〉虎頭、〈作獰猛勢,下瞰龍井。
〉滴水、〈一名水簾,一名瀑布,又名珍珠簾。
再上則桃姑洞,昔有仙姑食桃求道,冥坐于此,洞前怪石林立。
〉夕照。
〈大石山中。
〉塢有白龍、〈中有龍母冢,冢前有晉柏、龍湫。
相傳秦時有端溪溫媪,業捕魚,遇澗中棄卵如鬥,拾之置缶中。
未幾卵竅,物出如龍,媪豢之。
及媪治魚,誤突龍尾,龍避去。
數年,忽還媪所,如兒戀母。
媪亡,龍擁浪回沙墳媪。
又雲晉隆安中,龍母姓缪,為處子,有白衣老人求寄宿,諾之,已而産龍,母駭死,龍去,似不忍,每逢誕日,必來省母。
上人于冢後建龍母廟,宋初由山巅遷于山南之曹巷。
熙甯丙辰,再遷于澄照。
建炎中,主僧覺明新之。
紹興己卯,帥漕以祈雨有應,奏賜臨濟廟。
乾道戊子,郡守姚憲奏封龍母顯應夫人。
詳胡偉《靈濟廟碑》。
自後累加封敕。
又有藏軍洞二。
〉金牛、〈即金井。
〉火丫。
〈以象名。
〉石有石蕩、〈一巨石,數石盛之。
〉石梁、〈香爐以南淩空橫架。
〉屏風。
〈長雲傍。
〉自東南福壽,抵南南爪,迤西陽抱。
〈山有陸績墓,又有菖蒲泉,及陽山南茶坡泉,味極佳。
〉抵北北爪,為溫、彭、圃、〈三山臨太湖。
〉雞籠、甑。
〈山有七竅如甑,有甑山教寺。
〉又北胥女,西南中峰啟龍謝,現鳳凰,觀趙王錦峰。
〈二字理宗禦書,賜鄭啟潛。
〉又南玉遮凰現,賀九,皆陽山支隴也。
〈舟輿自浒墅竹青塘通安橋為大石、白龍,北與西之徑自高佘橋或自射渎橋為白塔、長雲,東與南之徑鳥道三,大石而南過草頭,白龍而東經香爐,屏風而西抵長雲,皆達箭缺。
東則彌望平疇,西則具區滉瀁,至孟冬日月合朔,尤為奇觀。
昔芝台陳太史欲于文殊開社,彙山之勝雲。
〉 高啟【登陽山】 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
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
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湧三十萬頃煙波濤。
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礙海鵲飛,日出夜聽天雞唱。
中有一泉常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栖烏。
常年禱雨車,來此投金符。
靈旗風轉白日晦,馬鬛一滴沾三吳。
岩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
探幽曆險未得歸,忽聽鐘來澗西寺。
此時望青冥,脫略塵世情。
白雲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
古來名賢總何有?唯有此山長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
浮丘醉枕肱,洪厓笑開口。
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
周南老·【前題】 高出衆山上,獨有秦馀杭。
雲煙度林麓,青翠摩穹蒼。
中有神龍湫,以時司雨旸。
夫差昔夜匿,于焉絕糇糧。
三呼辄三應,道窮愈小刻。
公孫言可征,山靈為摧傷。
王鏊·【望陽山】 青溪欲盡轉逶迤,卧對陽山舟自移。
聞有高人何處在?白雲紅葉影離離。
吳寬·【贈釋定鄂住陽山】 文殊蘭若今何在?說在陽山箭缺傍。
入定不知風雨過,白龍應向缽中藏。
申時行·【遊陽山】 陽山高峙郡城西,紫氣氤氲碧落齊。
鳥道百盤淩恍惚,驚峰一柱截虹霓。
層空半壓穹窿勝,絕頂平臨岝低。
天與岡巒開寶地,人從霄漢蹑丹梯。
藤梢礙石疑中斷,樹杪攀壓更上跻。
笠澤晴波遙見鹢,扶桑朝旭遠聞雞。
亭标浴日懸新構,壁洗常雲識舊題。
古廟龍王行雨遇,危巢蒼鵲向風栖。
陰森起松間籁,逼仄誰開李下蹊?落照重重銜夕障,飛泉??灌春畦。
蕩胸海色三山出,入皆煙光萬井迷。
指點吳宮萋碧草,依稀秦觀護金泥。
山僧習靜時鳴磬,野客尋幽獨杖藜。
欲學盧遨遊汗漫,言從惠遠住招提。
嘯歌直拟邀鸾鶴,來往惟應伴鹿麋。
酩酊不辭歸路晚,玉壺春酒正堪攜。
袁弘道·【前題】 巉石蹲如象,枯松剝似鱗。
鶴仙何處是?龍母果然神。
穴有能言獸,岩多不語人。
吳宮零落盡,蹤迹竟誰真? 陳仁錫·【觀音岩看月介公至】 風前忽自笑,雲外若為期。
忽報山僧至,山深知未知? 黃溍·【陽山文殊昱上人訪予吳門寓舍求為湘竹詩予辭以未見竹上人不遠六十裡自山中舁其竹而來好事有迷此者欣然為賦長句】 道人來自陽山麓,手攜舊種千竿竹。
小栽方斛不盈咫,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爾奇,不知地脈從誰縮?晴空散煙霧,眼底森森立群玉。
豈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風埃走塵俗。
故山方遠重愁絕,新句未成慚迫促。
黃岡之産大中椽,政用才美刳其腹。
願言保此終天年,歲暮山中伴幽獨。
嚴澂·【文殊寺贈介公】 值君飛錫處,一語便成歡。
雲水諸根淨,冰霜五戒寒。
雕龍技亦得,驅虎法何難?喜與常雲社,雙眉敢自攢。
李頻·【題陽山顧練師草堂】 若到當時上升處,長生何事後無人?前峰自去種松子,坐見将來取茯神。
王禹偁·【贈陽山草庵禅師】 陽山山下草庵深,寂寂香燈對遠岑。
莫怪相看總無語,坐禅為政一般心。
顧璘·【陽山草堂】 草堂遙住碧山阿,手種青松十丈柯。
聞道欲閑閑未盡,問奇攜酒客來多。
方太古·【雪後宿顧大有陽山草堂】 草堂新築面陽山,霭霭春冬紫翠間。
曾與主人殘雪夜,月明風靜聽潺湲。
王禹偁·【宿仙泉〈即澄照〉寺】 祭廟回來略問彈,藓牆莎徑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盤車夜救田。
藍绶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寝月蟬娟。
自慚政術贻枯旱,忍卧松陰漱石泉。
謝濤·【留題澄照蘊明上人靜室】 疊??收雲拂眼明,久依香社豁高晴。
主人心似秋池水,一日看來一日清。
周南老·【龍母祠】 陽山第三峰,雲深神所栖。
下有白龍冢,上有靈母祠。
昔傳民家女,育龍此山陲。
龍化母驚絕,田雨交相馳。
于今禱必應,雨旸無愆期。
系靈神變化,猶知有母思。
高啟·【丁令威宅丹井】 令威作仙上天去,舊宅留在青山阿。
千年宅廢但遺井,何處更聞華表歌?南陌黃塵足去客,東流碧海絕回波。
鶴歸重覽應惆怅,地上丘墳今又多。
楊貢·【天順戊寅仲春祭白龍登澄照琪上人閱經亭偶成】 因祭來澄照,閑登最上亭。
微微遠水白,點點亂山青。
犬吠虎聞法,池腥龍聽經。
老僧心性悟,何日渡滄溟? 顔瑄·【公暇遊大石次韻】 老梅幽澗曲,修竹短牆頭。
室小如懸磬,山虛若覆舟。
百年真幻絕,一會足風流。
擾擾徒為爾,得休須早休。
沈周·【辛醜仲夏遊雲泉庵】 問寺松篁裡,芒鞋苦未停。
蒸雲山似甑,隐日樹為屏。
烏啄台中食,僧翻幾上經。
間來複間去,空損石苔青。
吳一鵬·【登大石】 大石巍危─郭西,登臨此日酒重攜。
煙中鳥沒千峰瞑,象外天空萬物低。
田舍築牆堆亂石,僧廚剝筍落黃泥。
興遊未盡忘歸去,一路垂鞭信馬蹄。
鄒迪光·【登大石】 巨靈何事者?鑿石表三吳。
地割煙霞境,天分日月都。
斷岩雕檻接,飛磴曲欄扶。
長嘯松風下,群仙若可呼。
王稚登·【重遊雲泉庵】 舊遊還仿佛,重禮佛前燈。
廢井泉俱溢,層崖石欲崩。
半凋空腹樹,久病白頭僧。
濟勝非前度,危峰上不能。
馬之駿·【同張冶生業師俞羨長沈虎臣時良兄登陽山大石】 幽探猿鳥共為群,磴絕初看衆嶺分。
野老自燒新?筍,山僧常袖欲歸雲。
晴村草樹湖如帶,伧壁藤蘿石有文。
師友弟兄來不易,憑欄争語洞庭君。
範成大·【詠白塔】 銀須玉璞紫金精,犯難窮探亦有名。
白垩區區土同價,吳侬何事亦輕生? 顧阿瑛·【寄雞籠山琦元璞】 雞籠山下野人家,破曉寫詩邀品茶。
秋風過樹落紅葉,夜雨滿溪流白沙。
高啟·【雨中過憩龍山】 春雲晻霭澗奔渾,風雨行人過一村。
不似山家深竹裡,乳鸠啼午未開門。
王稚登·【重遊雚山廟】 祝融焚盡碧桃花,東帝何年返翠華?欲辨劫灰人不識,斷碑空記管霄霞。
李嵩·【題學易處】 一室焚香幾獨憑,蕭然興味似山僧。
不緣懶出忘巾栉,免得時人有愛憎。
釋海融·【偕陳太史桂花岩待月】 桂台通石壁,世味不相侵。
月到花心冷,人狂酒興深。
鹪鹩高樹宿,蟋蟀斷岩吟。
漫理無弦曲,跏趺默會心。
陳矞·【八月十日兒子镃駕樓船載酒肴樂具侍奉遊大石山雨作不顧先造白龍禱晴而行果得達途中喜賦一詩】 射凟偏一水平,兩舟如屋後先行。
遠從大石山尋樂,先向白龍祠禱晴。
擎蓋不同朝雨密,拂衣漸覺午雲輕。
清風忽卷群峰出,似慰兒曹悅我情。
徐贲·【陽山瓊姬墓】 館娃宮裡已堪愁,況值泉台閱小丘。
月冷寶奁無複曉,池空玉雁不知秋。
蘿間舊屋僧來往,竹下新亭客過遊。
不有佳名留郡志,誰能識此為停舟? 嶽岱·【淨明寺】 石磴盤回繞上方,傍岩台殿倚蒼蒼。
階前銀杏克僧供,爐底松花當佛香。
高嶺星河常信宿,下山花竹又斜陽。
卻緣婚嫁皈依晚,未得辭家禮法王。
顧元慶·【箭缺】 兩峰中斷山椒起,雲是秦皇一镞穿。
萬壑松濤雙屐底,三吳風物一尊前。
濛濛元氣玄厓濕,霭霭高雲翠壁鮮。
欲酹公孫呼不起,晚來幽獨下蒼煙。
吳羲坤·【白鶴峰】 〈下即澄照寺。
〉城郭依然鶴不歸,人民幾易世俱非。
而今故宅為荒寺,野老猶思丁令威。
【菖蒲泉在陽抱山魯将軍墓下】 曳杖來尋隐士家,泉香不減白龍茶。
一泓寒碧深山裡,誰種菖蒲繞岸花? 陳大赉·【同吳太玄吊魯将軍墓】 獨尋前代迹,憑吊複傷神。
花發何如古?碑橫不記春。
澗邊行蜥蜴,松下卧麒麟。
再拜将軍墓,還期一薦莼。
【蠡湖橋】 半岸夕陽疏柳,一篙秋水寒蘆。
傳說扁舟從此,載将西子歸湖。
吳林·【白龍茶産龍湫及文殊龍井不過數株】 摘得雲英帶露光,分來佛火試煎嘗。
山僧春晚元無事,碾焙收藏鎮日忙。
【又】 白龍泉瀹白龍茶,石髓珍烹綠玉芽。
〈東坡詩“珍烹具大官”。
〉香泛乳花看似雪,陶家風味漫相誇。
【蘭花筍陽山下皆赤土惟嶽園栽竹處約半畝許泥黑色産筍香似幽蘭大石龍塢二處産筍亦作蘭蕙而嶽園者最勝】 人羨斯園土最良,産将玉筍作蘭香。
詩翁蔬食無佳味,?供廚珍對客嘗。
【吊瓊姬墓】 〈吳王夫差女〉。
山下新墳與古墳,一般荒草有誰分?但看冢上雙雙蝶,知是瓊姬舊彩裙。
〈《丹青野史》彩裙化蝶。
〉 【遊昭明寺】 〈先大父所書碑石在寺。
〉翠微深處訪禅家,曳杖來過興不賒。
鐘響易尋前代寺,僧忙為哺後園茶。
〈初冬,将茶子每棵約升許入泥窩好,以稻草把覆其上,更以小石片壓之,至春方萌。
謂之哺茶。
〉籬邊白醉銷閑晝,〈曝日謂之白醉。
〉松下玄言悟物華。
日暮感懷思舊碣,凄然讀罷起長嗟。
【望大石不得登】 四十年來願已深,相看那得當登臨?推篷莫怪多時望,幾度經過未一句。
徐嵩·【陽山】 玉洞虹梁碧岫連,曾居龍母與丁仙。
苗興旱禱傾盆雨,鶴返遙鳴廢壟煙。
東去金阊青隔野,西來笠澤白浮天。
最奇高頂峰如阙,謂是秦皇一镞穿。
張大純·【望陽山】 四飛山翠欲紛披,絕頂沖開箭缺奇。
日上平湖光閃閃,雨零曲澗響????。
鶴仙煙月歸華表,龍母風雷出古祠。
何日高朋同蠟屐,攜壺攬勝更題詩? 何山,在獅山北一裡,其地舊名鶴邑墟,故山名鶴阜山。
因梁隐士何求、何點葬此,改今名。
其坡有資福寺。
〈屬吳縣。
〉 皇甫津【過何山懷二何】 靈山征往迹,居士葬何年?哀壑蒼煙斷,空林落日懸。
禅關二隐地,花路五雲天。
共盡悲千古,凄涼野鶴旋。
徐嵩·【過何山資福禅院】 盡說何山寺,誰知資福門?殘僧多菜色,古路人雲根。
瓦礫香台圮,藤蘿亂木昏。
雙碑猶在壁,風雨剝苔痕。
尹山,去寶帶橋東南六裡,相傳周大夫尹吉居于此,故名。
崇福寺在焉,梁天監二年僧左律建,元丙申年毀。
明洪武間有聖僧永隆運巨木重建,有來木池存焉。
〈隆菩薩,姓施氏,尹山寺僧也。
洪武壬辰,師率其徒詣京求牒。
及衆三千人,因試經多有不谙者,上怒其冒講,悉罪為軍。
隆乞焚身以代之,攜龛至雨華台,望阙再拜,有偈曰:“三十三年一幻身,洞然性火現前真。
大明佛法興隆日,永祝皇圖億萬春。
”複取辦香,畫“風調雨潤”四字,置箧内,謂中使曰:“為我奏之,他日遇旱,出此以禱必驗。
”已焚香,飄鶴降舍利無算,上悉赦免給牒。
後遇旱,迎此香至天禧寺禱之,即日大雨,上喜曰:“此真永隆雨也。
”制《落魄僧詩》以彰之,雲:“盤陀疊膝倚喬松,累世因緣積善功。
車馬有時雲會集,幡幢無刻霧來從。
經談般若三千界,法演仁王九五宮。
鍛煉始知玄妙處,為專鐵脊久淩空。
”弟子時習函師骨歸葬尹山,詳姚少師塔銘。
〉成化十六年,後裔從訓重建塔院,享堂有碑。
天啟四年大風,寺圮。
至康熙壬戌,裡人顧士祯倡建,〈時王額驸婁門潇碧堂籍沒,購為殿材,以始其事。
〉雲開方禅師開山。
〈甯波人,大覺誘禅師法嗣。
〉舊有澹台滅明書院,尹和靖慕其勝,曾僑寓焉。
陳基·【尹山】 人傳周吉甫,遺墓在勾吳。
蕭條人墟裡,泱莽帶煙蕪。
豈伊姬臣裔,散落在江湖。
負耒林丘下,容非隐者徒。
管志道·【恭和太祖高皇帝禦制落魄僧詩】 孤雲飛出嶺頭松,震旦喧傳超劫功。
百億化身塵外滅,三千法眷日邊從。
香拈海櫻異龍窟,雨澍桑林入梵宮。
一自宸章含骨後,昙花日日兩長空。
【又】 莫笑頭陀類槁松,一朝飛錫顯殊功。
身随火滅三因淨,牒自天來萬法從。
舍利許分阿育塔,甘霖疑滴首羅宮。
覺皇贊我皇圖遠,故遣神僧下碧空。
【和永隆和尚偈】 劫火難燒法性身,空華起滅總非真。
三千佛子今何在?落魄詩傳二百春。
釋通門·【尹山道中】 來往舟何競,其如橋不喧。
一山低少樹,幾屋冷成村。
北望金城固,西來白水渾。
文身懷至德,感慨獨相存。
徐嵩·【尹山廢寺瞻隆禅師碑】 落魄僧何在?還看睿藻垂。
焚身應有以,禱雨亦無為。
荒草埋遺礎,空廊倚斷碑。
如斯稱應化,未法總堪思。
【乙巳新歲過尹山寺】 日霁春光暖,風生霧氣開。
野橋回望合,湖水送行來。
遠浦飛孤雁,荒山落晚梅。
為看碑碣在,寂寞倚香台。
張大純·【重過尹山寺】 日暮淩風至,天寒覺路長。
橋高帆竟過,山小寺難藏。
無處尋書院,誰人葺享堂?猶存一片碣,盡贊永隆香。
〈明天順六年,郡守林一鹗重建。
學士錢溥記。
〉 雙塔禅寺,在城東南隅。
唐鹹通中,州民盛楚建,名般若院。
吳越錢氏改羅漢院。
宋雍熙中,王文罕建兩磚塔對峙,遂名雙塔,重建殿宇。
〈釋妙思有記。
〉至道初,賜禦書四十八卷,改壽甯萬歲禅院。
紹熙中,常平茶鹽使者建祝聖道場。
〈王氏已舍田五百八十畝,會昆山宗王有田七千馀畝籍沒,僧德溥以千畝為請,提舉徐誼委有司給之。
龔頤正有《堂平田記》。
誼,奎茄人。
〉明永樂八年,僧本清重建。
康熙十五年,裡人唐堯仁重修天王殿、山門,恢複法堂。
袁提舉·【紹定五年再簡普華】 春寒雨凍雪紛飛,衲被蒙頭晝掩扉。
振錫起來獅子吼,壽甯堂上發真機。
張慶孫·【過雙塔寺時尚未修葺】 幾片殘碑卧夕陽,千秋冷落普華香。
僧雛祇學吹橫笛,瓜蔓多留系短牆。
塔院夜深風飒飒,寺街春老樹蒼蒼。
何人肯念王文罕?對築浮圖七寶裝。
徐嵩 殘碑片片帶蒼苔,寺裡誰人似辨才?幸有袁公題偈在,至今猶識普華來。
定慧禅寺,本雙塔西方院,起自唐鹹通間。
宋天禧中賜額,始分為二,某禅師開山,超信禅師演法。
〈信載《五燈》《指月》諸祿。
紹聖初,定慧住恐守欽遣其徒卓契順遠訪東坡于惠州,且寄《拟寒山十頌》,蘇和詩八首答之,又書《歸去來辭》以贻卓契順,始刻于彭澤。
後周文襄公忱撫吳,複令寺僧妙琺勒墨本于寺中。
〉元季兵毀。
明洪武中僧澤藏山、永樂中淨因、正統中妙玄,先後重建。
〈有張洪《重修定慧寺記》及黃省曾《蘇公嘯軒碑記》。
黃并令住恐繪東坡像奉軒中《勒碑上。
然嘯軒,考蘇集恐是黃州定慧。
〉康熙十一年,郡紳缪彤等延僧大休駐錫,裡人唐堯仁重建觀音殿,又重修彌勒殿大殿。
〈時瑞旭容禅師于大殿後構三楹,以拟嘯軒。
容,吳縣人,脫白于洞宗大休,得法于濟宗道安和尚。
〉 蘇轼【蘇州定慧長老守欽使其徒卓契順來惠州問馀安否且寄拟寒山十頌語有璨忍之通而詩無島可之寒吾甚嘉之為和八首錄一】 淨名昆耶中,妙喜恒沙外。
初無往來相,二上同一在。
雲何定慧師,尚欠行腳債?請判維摩憑,一到東坡界。
黃姬水·【中秋集定慧寺時自金陵暫歸】 共喜中秋河漢明,東林坐見月華生。
青天不染金波冷,古寺無人玉漏清。
竹柏空階交藻影,蛩螀深巷雜砧聲。
故鄉翻作思家夢,此夜長安兒女情。
王庭·【和徐松之戊辰上巳同友集定慧寺瑞旭禅師嘯軒韻】 香林聞梵處,高坐幾僧禅?花影庭心出,莺聲樹杪懸。
殘碑堪摸石,國水自通泉。
詞客頻來往,偏尋修楔緣。
彭珑·【和韻】 鹹通留古刹,定慧集名賢。
已勒東坡墨,曾安海印禅。
風來松自響,雨過竹尤鮮。
于此迫芳躅,何須宴水邊? 李贶 定慧真名刹,燈傳海印禅。
高情推卓契,遺像奉坡仙。
墨妙碑猶在,軒空榻可懸。
良辰修楔飲,佛火煮山泉。
褚篆 佳日誰修楔,來遊此問禅。
字殘碑藓雨,衣挂壁蘿煙。
鄰寺交龍影,新巢語燕緣。
嘯軒題句在,同爾念前賢。
【又】 卓契何為者,名傅事豈虛?剩留居士迹,知寄惠休書。
寺額猶仍古,禅心亦起予。
晚窗陳話久,草色冷前除。
張大純 高士心無倚,遊蹤愛古禅。
單丁軒乍啟,上巳月初懸。
磬響和松響,經筵勝绮筵。
由來獅吼地,芳草正芊芊。
高佑钇 招提逢上巳,修禊煮清泉。
花柳三千界,燈幡十八賢。
采蘭春索句,聚石夜談玄。
即此留佳話,蘇碑可并傳。
陳銳 友真推卓契,墨妙重坡仙。
古寺堪修禊,高人得别傳。
蘭為同志友,井是洗心泉。
記取分題處,風流嗣昔賢。
曹基 古寺留名迹,高風仰昔賢。
朝來逢上巳,相對倍悠然。
勝事流觞外,禅心得句前。
願言追大雅,重與後人傳。
丘象艮 上巳遊何處?清心向梵天。
殿中分佛火,竹裡起茶煙。
坡老殘碑在,欽公逸事傳。
嘯歌偕勝侶,誰謂遜前賢? 張大緒 上巳過蘭若,鐘魚洗俗緣。
香清依古佛,碑斷識前賢。
不數蓬池勝,還參柏子禅。
茲晨功德水,祓楔更堪傳。
金根 定慧坡東寺,傾頹不記年。
鄰垣侵地築,佛像背風眠。
何幸留飛錫?重期起法筵。
閑中共乘興,碑上揭昔錢。
汪撰 招提真自古,寂寞古城邊。
修楔誰來此?逢僧亦偶然。
一龛圍翠竹,雙塔上青天。
賴有南州老,詩成并景傳。
餘雯 采蘭何處去?逸興愛逃禅。
物外風猶古,林端月始懸。
焚香分佛火,啜茗煮新泉。
殊似黃州客,偏多定慧緣。
徐開任·【定慧寺懷古似家松之暨瑞公】 當世知交輩,誰如方外真?孤舟輕萬裡,片紙寄遷人。
定慧傳燈遠,東坡遺墨新。
城東雙塔峙,瞻望獨傷神。
吳肅公·【上巳定慧寺】 城春春望好,梵閣水雲間。
塔湧前朝勝,花開旅客顔。
高風尋白社,遺迹表眉山。
為問驅車者,何如此地閑? 顧湄·【前題】 古寺留名勝,禅燈晝亦扃。
詩珍買島佛,人見伍喬星。
墨妙龍應護,經聲鶴共聽。
相将結香火,到此合忘形。
朱謹·【上巳同徐松之諸君定慧小集】 東城三月路,看柳複尋僧。
寺并借雙塔,殿孤寒一燈。
清風來上巳,白社引高朋。
重問蘇公迹,苔痕歲幾增? 馮行賢·【呈瑞旭和上】 個事近尋求,茫然未有由。
幡風何自動,橋水是誰流?歎我迷千劫,煩師指一漚。
莫教将卓老,前獨擅徽猷。
朱曾傳·【定慧寺贈瑞旭上人】 禅心一片月,空白落庭陰。
遠水不可即,白雲相與深。
妙香焚古寺,清磬出寒林。
欲問蘇公迹,荒苔何處尋? 徐嵩·【戊辰上巳同友遇訪定慧寺瑞旭禅師茗話因留宿賦】 傍晚來相訪,因知定慧禅。
東城雙塔湧,古殿一燈懸。
月出平如瓦,松生響似泉。
蘇公碑尚在,信宿有前緣。
【丙寅午日宿昭日容昆仲招過汎蒲并遊雙塔定慧諸寺】 曲江兄弟愛潛夫,隔日招尋為泛蒲。
杯正傾時贻彩粽,榻當下處挂靈符。
暮雲古寺鄰雙塔,夜雨東城水滿湖。
歲歲知交俱解此,不須齋粥累浮屠。
〈時寓寶林。
〉 張燦然【邀臞庵先生泛蒲寒舍同用七虞韻】 龍舟金鼓渡頭無,棣萼詩篇且共娛。
五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
為叩名園,歡尋良友,十年夢寐今攜手。
塵談相對欲披襟,庭花細落茶香後。
孫枝蔚·【過懷雲亭訪周雪客示與松之唱和詞因次其韻】 瘦竹連松,衰梧映柳,秋風入處嫌多牖。
止園何似栝園中?黃花萬朵輕相負。
座少青蛾,樽多紅友,湖山久待揮毫手。
問君酬倡與誰頻?吳江詩老徐陵後。
俞玚風飐枯荷,煙凝疏柳,秋花點點迎疏牖。
槿籬苔徑并幽尋,元龍豪氣真難負。
文許論心,詩堪結友,當筵筆陣推能手。
碧闌幹下按紅牙,新詞肯讓清真後? 陽山,距城西北三十馀裡,〈高八百五十丈,逶迤二十馀裡。
〉以面陽因名,亦名萬安、〈以諸峰内附。
〉四飛、〈以諸峰外拓。
〉秦馀杭。
〈謂始皇如禹,舍舟登會稽,以馀杭名山,故系之秦,因箭缺而傅會也。
〉或雲東為陽,西萬安,南秦馀杭,北四飛。
又名蒸丘、蒸山。
〈以雲氣如炊也。
〉大峰一十有五:箭缺居絕頂、〈形兩岐,謂之缺,為始皇箭镞所穿。
下名射凟,語殊不經。
頂有浴日亭,亭下有白龍洞。
〉長雲、〈二字,王文恪筆镌岩上,将磨滅,陳芝台索八歲韓先民〔名新〕書,字大一圍,清勁遒古,遺介公镌。
東向一石下有龍井,用以瀹茗,色白味香。
〉雚、〈東北峰之最高者,舊名來鶴,望如狻猊。
土人指窄為雌,雚為雄,雲相傳始皇時有管仙人隐此,故一名管。
有雚山道院,院有東嶽行宮,誕日進香多鄉人,呼為草鞋香。
〉大石、〈湧出山腰如蓮花,頂有望湖亭,一名款雲。
下有泉二泓,一為雲泉。
元至治間僧道宗建庵,有凝霞樓、一石井。
〉白蓮、〈下有白蓮寺。
〉松花、〈石狀似松,上有洞,近有一壺泉。
〉草頭、〈一石一态,如豐草分披。
〉香爐、〈在白龍塢。
一巨石疑從天落,複一石作玷,粘著處不能以寸。
〉雞峰、〈白墡以北,聳出天半。
有洞門若城,中極宏敞,正對一峰,洞口有台,俗名仙人洞。
〉白鶴、〈下有令威宅。
威化鶴度海,丹井猶存。
唐會昌間建白鶴寺,錢氏時有泉出,改名仙泉院。
泉産千葉白蓮,又名白蓮寺。
宋祥符中賜額澄照。
〉鯉魚、〈長雲下群峰,大小如衆魚成隊。
〉象鼻、〈大石山中一峰自石面起,宛轉倒垂,下開豁似弄通行。
頂構小亭,結宇如巢。
〉啟龍、〈山之來龍,至是而發,又名憩龍。
亦有岩洞,常光怪燭天。
〉鳳凰、〈下有鳳凰台。
〉酉。
〈介于西,以位名。
〉又韋駝、〈與長雲并。
〉道士、〈在北山,狀如真官步虛。
〉南爪、〈如龍奮爪。
〉北爪。
嶺有白墡、〈即白垩,以其形音似惡,改名曰墡。
五色間亦有之,鑄冶所必需。
淳水澄泓,環石奇秀。
〉金芝、〈石皆偃蓋作金色。
上有井,相傳劉誠意所鑿,及集慶庵。
〉江婆、〈路為江婆所開。
〉石狗、〈石勢有如蹲如走如卧如鬥者。
〉馬王、〈下有石,名真假山,前即淨明寺。
〉耙石。
〈上平如塍,相傳仙人種玉于此。
右有景福庵,元大德間僧道弘建,今為蘭風塔院。
〉岩有文殊、〈下有文殊寺,傳支道林創,又名觀音,上即長雲韋駝。
〉虎頭、〈作獰猛勢,下瞰龍井。
〉滴水、〈一名水簾,一名瀑布,又名珍珠簾。
再上則桃姑洞,昔有仙姑食桃求道,冥坐于此,洞前怪石林立。
〉夕照。
〈大石山中。
〉塢有白龍、〈中有龍母冢,冢前有晉柏、龍湫。
相傳秦時有端溪溫媪,業捕魚,遇澗中棄卵如鬥,拾之置缶中。
未幾卵竅,物出如龍,媪豢之。
及媪治魚,誤突龍尾,龍避去。
數年,忽還媪所,如兒戀母。
媪亡,龍擁浪回沙墳媪。
又雲晉隆安中,龍母姓缪,為處子,有白衣老人求寄宿,諾之,已而産龍,母駭死,龍去,似不忍,每逢誕日,必來省母。
上人于冢後建龍母廟,宋初由山巅遷于山南之曹巷。
熙甯丙辰,再遷于澄照。
建炎中,主僧覺明新之。
紹興己卯,帥漕以祈雨有應,奏賜臨濟廟。
乾道戊子,郡守姚憲奏封龍母顯應夫人。
詳胡偉《靈濟廟碑》。
自後累加封敕。
又有藏軍洞二。
〉金牛、〈即金井。
〉火丫。
〈以象名。
〉石有石蕩、〈一巨石,數石盛之。
〉石梁、〈香爐以南淩空橫架。
〉屏風。
〈長雲傍。
〉自東南福壽,抵南南爪,迤西陽抱。
〈山有陸績墓,又有菖蒲泉,及陽山南茶坡泉,味極佳。
〉抵北北爪,為溫、彭、圃、〈三山臨太湖。
〉雞籠、甑。
〈山有七竅如甑,有甑山教寺。
〉又北胥女,西南中峰啟龍謝,現鳳凰,觀趙王錦峰。
〈二字理宗禦書,賜鄭啟潛。
〉又南玉遮凰現,賀九,皆陽山支隴也。
〈舟輿自浒墅竹青塘通安橋為大石、白龍,北與西之徑自高佘橋或自射渎橋為白塔、長雲,東與南之徑鳥道三,大石而南過草頭,白龍而東經香爐,屏風而西抵長雲,皆達箭缺。
東則彌望平疇,西則具區滉瀁,至孟冬日月合朔,尤為奇觀。
昔芝台陳太史欲于文殊開社,彙山之勝雲。
〉 高啟【登陽山】 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
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
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湧三十萬頃煙波濤。
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礙海鵲飛,日出夜聽天雞唱。
中有一泉常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栖烏。
常年禱雨車,來此投金符。
靈旗風轉白日晦,馬鬛一滴沾三吳。
岩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
探幽曆險未得歸,忽聽鐘來澗西寺。
此時望青冥,脫略塵世情。
白雲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
古來名賢總何有?唯有此山長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
浮丘醉枕肱,洪厓笑開口。
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
周南老·【前題】 高出衆山上,獨有秦馀杭。
雲煙度林麓,青翠摩穹蒼。
中有神龍湫,以時司雨旸。
夫差昔夜匿,于焉絕糇糧。
三呼辄三應,道窮愈小刻。
公孫言可征,山靈為摧傷。
王鏊·【望陽山】 青溪欲盡轉逶迤,卧對陽山舟自移。
聞有高人何處在?白雲紅葉影離離。
吳寬·【贈釋定鄂住陽山】 文殊蘭若今何在?說在陽山箭缺傍。
入定不知風雨過,白龍應向缽中藏。
申時行·【遊陽山】 陽山高峙郡城西,紫氣氤氲碧落齊。
鳥道百盤淩恍惚,驚峰一柱截虹霓。
層空半壓穹窿勝,絕頂平臨岝低。
天與岡巒開寶地,人從霄漢蹑丹梯。
藤梢礙石疑中斷,樹杪攀壓更上跻。
笠澤晴波遙見鹢,扶桑朝旭遠聞雞。
亭标浴日懸新構,壁洗常雲識舊題。
古廟龍王行雨遇,危巢蒼鵲向風栖。
陰森起松間籁,逼仄誰開李下蹊?落照重重銜夕障,飛泉??灌春畦。
蕩胸海色三山出,入皆煙光萬井迷。
指點吳宮萋碧草,依稀秦觀護金泥。
山僧習靜時鳴磬,野客尋幽獨杖藜。
欲學盧遨遊汗漫,言從惠遠住招提。
嘯歌直拟邀鸾鶴,來往惟應伴鹿麋。
酩酊不辭歸路晚,玉壺春酒正堪攜。
袁弘道·【前題】 巉石蹲如象,枯松剝似鱗。
鶴仙何處是?龍母果然神。
穴有能言獸,岩多不語人。
吳宮零落盡,蹤迹竟誰真? 陳仁錫·【觀音岩看月介公至】 風前忽自笑,雲外若為期。
忽報山僧至,山深知未知? 黃溍·【陽山文殊昱上人訪予吳門寓舍求為湘竹詩予辭以未見竹上人不遠六十裡自山中舁其竹而來好事有迷此者欣然為賦長句】 道人來自陽山麓,手攜舊種千竿竹。
小栽方斛不盈咫,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爾奇,不知地脈從誰縮?晴空散煙霧,眼底森森立群玉。
豈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風埃走塵俗。
故山方遠重愁絕,新句未成慚迫促。
黃岡之産大中椽,政用才美刳其腹。
願言保此終天年,歲暮山中伴幽獨。
嚴澂·【文殊寺贈介公】 值君飛錫處,一語便成歡。
雲水諸根淨,冰霜五戒寒。
雕龍技亦得,驅虎法何難?喜與常雲社,雙眉敢自攢。
李頻·【題陽山顧練師草堂】 若到當時上升處,長生何事後無人?前峰自去種松子,坐見将來取茯神。
王禹偁·【贈陽山草庵禅師】 陽山山下草庵深,寂寂香燈對遠岑。
莫怪相看總無語,坐禅為政一般心。
顧璘·【陽山草堂】 草堂遙住碧山阿,手種青松十丈柯。
聞道欲閑閑未盡,問奇攜酒客來多。
方太古·【雪後宿顧大有陽山草堂】 草堂新築面陽山,霭霭春冬紫翠間。
曾與主人殘雪夜,月明風靜聽潺湲。
王禹偁·【宿仙泉〈即澄照〉寺】 祭廟回來略問彈,藓牆莎徑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盤車夜救田。
藍绶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寝月蟬娟。
自慚政術贻枯旱,忍卧松陰漱石泉。
謝濤·【留題澄照蘊明上人靜室】 疊??收雲拂眼明,久依香社豁高晴。
主人心似秋池水,一日看來一日清。
周南老·【龍母祠】 陽山第三峰,雲深神所栖。
下有白龍冢,上有靈母祠。
昔傳民家女,育龍此山陲。
龍化母驚絕,田雨交相馳。
于今禱必應,雨旸無愆期。
系靈神變化,猶知有母思。
高啟·【丁令威宅丹井】 令威作仙上天去,舊宅留在青山阿。
千年宅廢但遺井,何處更聞華表歌?南陌黃塵足去客,東流碧海絕回波。
鶴歸重覽應惆怅,地上丘墳今又多。
楊貢·【天順戊寅仲春祭白龍登澄照琪上人閱經亭偶成】 因祭來澄照,閑登最上亭。
微微遠水白,點點亂山青。
犬吠虎聞法,池腥龍聽經。
老僧心性悟,何日渡滄溟? 顔瑄·【公暇遊大石次韻】 老梅幽澗曲,修竹短牆頭。
室小如懸磬,山虛若覆舟。
百年真幻絕,一會足風流。
擾擾徒為爾,得休須早休。
沈周·【辛醜仲夏遊雲泉庵】 問寺松篁裡,芒鞋苦未停。
蒸雲山似甑,隐日樹為屏。
烏啄台中食,僧翻幾上經。
間來複間去,空損石苔青。
吳一鵬·【登大石】 大石巍危─郭西,登臨此日酒重攜。
煙中鳥沒千峰瞑,象外天空萬物低。
田舍築牆堆亂石,僧廚剝筍落黃泥。
興遊未盡忘歸去,一路垂鞭信馬蹄。
鄒迪光·【登大石】 巨靈何事者?鑿石表三吳。
地割煙霞境,天分日月都。
斷岩雕檻接,飛磴曲欄扶。
長嘯松風下,群仙若可呼。
王稚登·【重遊雲泉庵】 舊遊還仿佛,重禮佛前燈。
廢井泉俱溢,層崖石欲崩。
半凋空腹樹,久病白頭僧。
濟勝非前度,危峰上不能。
馬之駿·【同張冶生業師俞羨長沈虎臣時良兄登陽山大石】 幽探猿鳥共為群,磴絕初看衆嶺分。
野老自燒新?筍,山僧常袖欲歸雲。
晴村草樹湖如帶,伧壁藤蘿石有文。
師友弟兄來不易,憑欄争語洞庭君。
範成大·【詠白塔】 銀須玉璞紫金精,犯難窮探亦有名。
白垩區區土同價,吳侬何事亦輕生? 顧阿瑛·【寄雞籠山琦元璞】 雞籠山下野人家,破曉寫詩邀品茶。
秋風過樹落紅葉,夜雨滿溪流白沙。
高啟·【雨中過憩龍山】 春雲晻霭澗奔渾,風雨行人過一村。
不似山家深竹裡,乳鸠啼午未開門。
王稚登·【重遊雚山廟】 祝融焚盡碧桃花,東帝何年返翠華?欲辨劫灰人不識,斷碑空記管霄霞。
李嵩·【題學易處】 一室焚香幾獨憑,蕭然興味似山僧。
不緣懶出忘巾栉,免得時人有愛憎。
釋海融·【偕陳太史桂花岩待月】 桂台通石壁,世味不相侵。
月到花心冷,人狂酒興深。
鹪鹩高樹宿,蟋蟀斷岩吟。
漫理無弦曲,跏趺默會心。
陳矞·【八月十日兒子镃駕樓船載酒肴樂具侍奉遊大石山雨作不顧先造白龍禱晴而行果得達途中喜賦一詩】 射凟偏一水平,兩舟如屋後先行。
遠從大石山尋樂,先向白龍祠禱晴。
擎蓋不同朝雨密,拂衣漸覺午雲輕。
清風忽卷群峰出,似慰兒曹悅我情。
徐贲·【陽山瓊姬墓】 館娃宮裡已堪愁,況值泉台閱小丘。
月冷寶奁無複曉,池空玉雁不知秋。
蘿間舊屋僧來往,竹下新亭客過遊。
不有佳名留郡志,誰能識此為停舟? 嶽岱·【淨明寺】 石磴盤回繞上方,傍岩台殿倚蒼蒼。
階前銀杏克僧供,爐底松花當佛香。
高嶺星河常信宿,下山花竹又斜陽。
卻緣婚嫁皈依晚,未得辭家禮法王。
顧元慶·【箭缺】 兩峰中斷山椒起,雲是秦皇一镞穿。
萬壑松濤雙屐底,三吳風物一尊前。
濛濛元氣玄厓濕,霭霭高雲翠壁鮮。
欲酹公孫呼不起,晚來幽獨下蒼煙。
吳羲坤·【白鶴峰】 〈下即澄照寺。
〉城郭依然鶴不歸,人民幾易世俱非。
而今故宅為荒寺,野老猶思丁令威。
【菖蒲泉在陽抱山魯将軍墓下】 曳杖來尋隐士家,泉香不減白龍茶。
一泓寒碧深山裡,誰種菖蒲繞岸花? 陳大赉·【同吳太玄吊魯将軍墓】 獨尋前代迹,憑吊複傷神。
花發何如古?碑橫不記春。
澗邊行蜥蜴,松下卧麒麟。
再拜将軍墓,還期一薦莼。
【蠡湖橋】 半岸夕陽疏柳,一篙秋水寒蘆。
傳說扁舟從此,載将西子歸湖。
吳林·【白龍茶産龍湫及文殊龍井不過數株】 摘得雲英帶露光,分來佛火試煎嘗。
山僧春晚元無事,碾焙收藏鎮日忙。
【又】 白龍泉瀹白龍茶,石髓珍烹綠玉芽。
〈東坡詩“珍烹具大官”。
〉香泛乳花看似雪,陶家風味漫相誇。
【蘭花筍陽山下皆赤土惟嶽園栽竹處約半畝許泥黑色産筍香似幽蘭大石龍塢二處産筍亦作蘭蕙而嶽園者最勝】 人羨斯園土最良,産将玉筍作蘭香。
詩翁蔬食無佳味,?供廚珍對客嘗。
【吊瓊姬墓】 〈吳王夫差女〉。
山下新墳與古墳,一般荒草有誰分?但看冢上雙雙蝶,知是瓊姬舊彩裙。
〈《丹青野史》彩裙化蝶。
〉 【遊昭明寺】 〈先大父所書碑石在寺。
〉翠微深處訪禅家,曳杖來過興不賒。
鐘響易尋前代寺,僧忙為哺後園茶。
〈初冬,将茶子每棵約升許入泥窩好,以稻草把覆其上,更以小石片壓之,至春方萌。
謂之哺茶。
〉籬邊白醉銷閑晝,〈曝日謂之白醉。
〉松下玄言悟物華。
日暮感懷思舊碣,凄然讀罷起長嗟。
【望大石不得登】 四十年來願已深,相看那得當登臨?推篷莫怪多時望,幾度經過未一句。
徐嵩·【陽山】 玉洞虹梁碧岫連,曾居龍母與丁仙。
苗興旱禱傾盆雨,鶴返遙鳴廢壟煙。
東去金阊青隔野,西來笠澤白浮天。
最奇高頂峰如阙,謂是秦皇一镞穿。
張大純·【望陽山】 四飛山翠欲紛披,絕頂沖開箭缺奇。
日上平湖光閃閃,雨零曲澗響????。
鶴仙煙月歸華表,龍母風雷出古祠。
何日高朋同蠟屐,攜壺攬勝更題詩? 何山,在獅山北一裡,其地舊名鶴邑墟,故山名鶴阜山。
因梁隐士何求、何點葬此,改今名。
其坡有資福寺。
〈屬吳縣。
〉 皇甫津【過何山懷二何】 靈山征往迹,居士葬何年?哀壑蒼煙斷,空林落日懸。
禅關二隐地,花路五雲天。
共盡悲千古,凄涼野鶴旋。
徐嵩·【過何山資福禅院】 盡說何山寺,誰知資福門?殘僧多菜色,古路人雲根。
瓦礫香台圮,藤蘿亂木昏。
雙碑猶在壁,風雨剝苔痕。
尹山,去寶帶橋東南六裡,相傳周大夫尹吉居于此,故名。
崇福寺在焉,梁天監二年僧左律建,元丙申年毀。
明洪武間有聖僧永隆運巨木重建,有來木池存焉。
〈隆菩薩,姓施氏,尹山寺僧也。
洪武壬辰,師率其徒詣京求牒。
及衆三千人,因試經多有不谙者,上怒其冒講,悉罪為軍。
隆乞焚身以代之,攜龛至雨華台,望阙再拜,有偈曰:“三十三年一幻身,洞然性火現前真。
大明佛法興隆日,永祝皇圖億萬春。
”複取辦香,畫“風調雨潤”四字,置箧内,謂中使曰:“為我奏之,他日遇旱,出此以禱必驗。
”已焚香,飄鶴降舍利無算,上悉赦免給牒。
後遇旱,迎此香至天禧寺禱之,即日大雨,上喜曰:“此真永隆雨也。
”制《落魄僧詩》以彰之,雲:“盤陀疊膝倚喬松,累世因緣積善功。
車馬有時雲會集,幡幢無刻霧來從。
經談般若三千界,法演仁王九五宮。
鍛煉始知玄妙處,為專鐵脊久淩空。
”弟子時習函師骨歸葬尹山,詳姚少師塔銘。
〉成化十六年,後裔從訓重建塔院,享堂有碑。
天啟四年大風,寺圮。
至康熙壬戌,裡人顧士祯倡建,〈時王額驸婁門潇碧堂籍沒,購為殿材,以始其事。
〉雲開方禅師開山。
〈甯波人,大覺誘禅師法嗣。
〉舊有澹台滅明書院,尹和靖慕其勝,曾僑寓焉。
陳基·【尹山】 人傳周吉甫,遺墓在勾吳。
蕭條人墟裡,泱莽帶煙蕪。
豈伊姬臣裔,散落在江湖。
負耒林丘下,容非隐者徒。
管志道·【恭和太祖高皇帝禦制落魄僧詩】 孤雲飛出嶺頭松,震旦喧傳超劫功。
百億化身塵外滅,三千法眷日邊從。
香拈海櫻異龍窟,雨澍桑林入梵宮。
一自宸章含骨後,昙花日日兩長空。
【又】 莫笑頭陀類槁松,一朝飛錫顯殊功。
身随火滅三因淨,牒自天來萬法從。
舍利許分阿育塔,甘霖疑滴首羅宮。
覺皇贊我皇圖遠,故遣神僧下碧空。
【和永隆和尚偈】 劫火難燒法性身,空華起滅總非真。
三千佛子今何在?落魄詩傳二百春。
釋通門·【尹山道中】 來往舟何競,其如橋不喧。
一山低少樹,幾屋冷成村。
北望金城固,西來白水渾。
文身懷至德,感慨獨相存。
徐嵩·【尹山廢寺瞻隆禅師碑】 落魄僧何在?還看睿藻垂。
焚身應有以,禱雨亦無為。
荒草埋遺礎,空廊倚斷碑。
如斯稱應化,未法總堪思。
【乙巳新歲過尹山寺】 日霁春光暖,風生霧氣開。
野橋回望合,湖水送行來。
遠浦飛孤雁,荒山落晚梅。
為看碑碣在,寂寞倚香台。
張大純·【重過尹山寺】 日暮淩風至,天寒覺路長。
橋高帆竟過,山小寺難藏。
無處尋書院,誰人葺享堂?猶存一片碣,盡贊永隆香。
〈明天順六年,郡守林一鹗重建。
學士錢溥記。
〉 雙塔禅寺,在城東南隅。
唐鹹通中,州民盛楚建,名般若院。
吳越錢氏改羅漢院。
宋雍熙中,王文罕建兩磚塔對峙,遂名雙塔,重建殿宇。
〈釋妙思有記。
〉至道初,賜禦書四十八卷,改壽甯萬歲禅院。
紹熙中,常平茶鹽使者建祝聖道場。
〈王氏已舍田五百八十畝,會昆山宗王有田七千馀畝籍沒,僧德溥以千畝為請,提舉徐誼委有司給之。
龔頤正有《堂平田記》。
誼,奎茄人。
〉明永樂八年,僧本清重建。
康熙十五年,裡人唐堯仁重修天王殿、山門,恢複法堂。
袁提舉·【紹定五年再簡普華】 春寒雨凍雪紛飛,衲被蒙頭晝掩扉。
振錫起來獅子吼,壽甯堂上發真機。
張慶孫·【過雙塔寺時尚未修葺】 幾片殘碑卧夕陽,千秋冷落普華香。
僧雛祇學吹橫笛,瓜蔓多留系短牆。
塔院夜深風飒飒,寺街春老樹蒼蒼。
何人肯念王文罕?對築浮圖七寶裝。
徐嵩 殘碑片片帶蒼苔,寺裡誰人似辨才?幸有袁公題偈在,至今猶識普華來。
定慧禅寺,本雙塔西方院,起自唐鹹通間。
宋天禧中賜額,始分為二,某禅師開山,超信禅師演法。
〈信載《五燈》《指月》諸祿。
紹聖初,定慧住恐守欽遣其徒卓契順遠訪東坡于惠州,且寄《拟寒山十頌》,蘇和詩八首答之,又書《歸去來辭》以贻卓契順,始刻于彭澤。
後周文襄公忱撫吳,複令寺僧妙琺勒墨本于寺中。
〉元季兵毀。
明洪武中僧澤藏山、永樂中淨因、正統中妙玄,先後重建。
〈有張洪《重修定慧寺記》及黃省曾《蘇公嘯軒碑記》。
黃并令住恐繪東坡像奉軒中《勒碑上。
然嘯軒,考蘇集恐是黃州定慧。
〉康熙十一年,郡紳缪彤等延僧大休駐錫,裡人唐堯仁重建觀音殿,又重修彌勒殿大殿。
〈時瑞旭容禅師于大殿後構三楹,以拟嘯軒。
容,吳縣人,脫白于洞宗大休,得法于濟宗道安和尚。
〉 蘇轼【蘇州定慧長老守欽使其徒卓契順來惠州問馀安否且寄拟寒山十頌語有璨忍之通而詩無島可之寒吾甚嘉之為和八首錄一】 淨名昆耶中,妙喜恒沙外。
初無往來相,二上同一在。
雲何定慧師,尚欠行腳債?請判維摩憑,一到東坡界。
黃姬水·【中秋集定慧寺時自金陵暫歸】 共喜中秋河漢明,東林坐見月華生。
青天不染金波冷,古寺無人玉漏清。
竹柏空階交藻影,蛩螀深巷雜砧聲。
故鄉翻作思家夢,此夜長安兒女情。
王庭·【和徐松之戊辰上巳同友集定慧寺瑞旭禅師嘯軒韻】 香林聞梵處,高坐幾僧禅?花影庭心出,莺聲樹杪懸。
殘碑堪摸石,國水自通泉。
詞客頻來往,偏尋修楔緣。
彭珑·【和韻】 鹹通留古刹,定慧集名賢。
已勒東坡墨,曾安海印禅。
風來松自響,雨過竹尤鮮。
于此迫芳躅,何須宴水邊? 李贶 定慧真名刹,燈傳海印禅。
高情推卓契,遺像奉坡仙。
墨妙碑猶在,軒空榻可懸。
良辰修楔飲,佛火煮山泉。
褚篆 佳日誰修楔,來遊此問禅。
字殘碑藓雨,衣挂壁蘿煙。
鄰寺交龍影,新巢語燕緣。
嘯軒題句在,同爾念前賢。
【又】 卓契何為者,名傅事豈虛?剩留居士迹,知寄惠休書。
寺額猶仍古,禅心亦起予。
晚窗陳話久,草色冷前除。
張大純 高士心無倚,遊蹤愛古禅。
單丁軒乍啟,上巳月初懸。
磬響和松響,經筵勝绮筵。
由來獅吼地,芳草正芊芊。
高佑钇 招提逢上巳,修禊煮清泉。
花柳三千界,燈幡十八賢。
采蘭春索句,聚石夜談玄。
即此留佳話,蘇碑可并傳。
陳銳 友真推卓契,墨妙重坡仙。
古寺堪修禊,高人得别傳。
蘭為同志友,井是洗心泉。
記取分題處,風流嗣昔賢。
曹基 古寺留名迹,高風仰昔賢。
朝來逢上巳,相對倍悠然。
勝事流觞外,禅心得句前。
願言追大雅,重與後人傳。
丘象艮 上巳遊何處?清心向梵天。
殿中分佛火,竹裡起茶煙。
坡老殘碑在,欽公逸事傳。
嘯歌偕勝侶,誰謂遜前賢? 張大緒 上巳過蘭若,鐘魚洗俗緣。
香清依古佛,碑斷識前賢。
不數蓬池勝,還參柏子禅。
茲晨功德水,祓楔更堪傳。
金根 定慧坡東寺,傾頹不記年。
鄰垣侵地築,佛像背風眠。
何幸留飛錫?重期起法筵。
閑中共乘興,碑上揭昔錢。
汪撰 招提真自古,寂寞古城邊。
修楔誰來此?逢僧亦偶然。
一龛圍翠竹,雙塔上青天。
賴有南州老,詩成并景傳。
餘雯 采蘭何處去?逸興愛逃禅。
物外風猶古,林端月始懸。
焚香分佛火,啜茗煮新泉。
殊似黃州客,偏多定慧緣。
徐開任·【定慧寺懷古似家松之暨瑞公】 當世知交輩,誰如方外真?孤舟輕萬裡,片紙寄遷人。
定慧傳燈遠,東坡遺墨新。
城東雙塔峙,瞻望獨傷神。
吳肅公·【上巳定慧寺】 城春春望好,梵閣水雲間。
塔湧前朝勝,花開旅客顔。
高風尋白社,遺迹表眉山。
為問驅車者,何如此地閑? 顧湄·【前題】 古寺留名勝,禅燈晝亦扃。
詩珍買島佛,人見伍喬星。
墨妙龍應護,經聲鶴共聽。
相将結香火,到此合忘形。
朱謹·【上巳同徐松之諸君定慧小集】 東城三月路,看柳複尋僧。
寺并借雙塔,殿孤寒一燈。
清風來上巳,白社引高朋。
重問蘇公迹,苔痕歲幾增? 馮行賢·【呈瑞旭和上】 個事近尋求,茫然未有由。
幡風何自動,橋水是誰流?歎我迷千劫,煩師指一漚。
莫教将卓老,前獨擅徽猷。
朱曾傳·【定慧寺贈瑞旭上人】 禅心一片月,空白落庭陰。
遠水不可即,白雲相與深。
妙香焚古寺,清磬出寒林。
欲問蘇公迹,荒苔何處尋? 徐嵩·【戊辰上巳同友遇訪定慧寺瑞旭禅師茗話因留宿賦】 傍晚來相訪,因知定慧禅。
東城雙塔湧,古殿一燈懸。
月出平如瓦,松生響似泉。
蘇公碑尚在,信宿有前緣。
【丙寅午日宿昭日容昆仲招過汎蒲并遊雙塔定慧諸寺】 曲江兄弟愛潛夫,隔日招尋為泛蒲。
杯正傾時贻彩粽,榻當下處挂靈符。
暮雲古寺鄰雙塔,夜雨東城水滿湖。
歲歲知交俱解此,不須齋粥累浮屠。
〈時寓寶林。
〉 張燦然【邀臞庵先生泛蒲寒舍同用七虞韻】 龍舟金鼓渡頭無,棣萼詩篇且共娛。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