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吳縣

關燈
綠葭”也,俟後起再定。

    〉順治間,裡人李定祯〈字君宙。

    〉等倡建,〈鼎革時,人心恍惚,皆倚福于神,觀空于佛,故君宙輩往往随郡中紳士結方外社,修齋供僧。

    而君宙猶夫婦向善,臨殁如禅僧坐亡。

    維均,其第五子也。

    〉歲己亥,延木言圓禅師開山。

    師名超圓,字木言,太平人,當鼎革時來吳,初挂褡永定,既受供諸檀,後駐錫本庵。

    為人平懷樸實,不亢不随。

    幼曾奉事天童,究心宗乘,受囑于宜興芙蓉自閑和尚。

    偕徒聖曉、古樹五六人,閉戶靜修,懶于世務,間與君宙、梅在喬梓落草盤桓,甚有契合。

    木言偈曰:“體性原無二,衆生與佛同。

    欲窮玄妙理,拈筆判虛空。

    ”聖曉偈曰:“翠竹非關色,莺啼豈是聲?蓦然偷眼觑,全露法王身。

    ”古樹破衲偈曰:“破衲如雲片,風吹透骨寒。

    分明無覆蓋,拈起任君看。

    ”李君宙聞蟬噪夕陽偈曰:“何物能無賴?聲聲喚李翁。

    輕将臨濟旨,逗漏綠陰中。

    ”今供君宙木主在内。

     朱峻【題泮環庵】 傍屋清池漲水痕,城居偏愛似山村。

    行經老圃蔬畔徑,來叩閑僧竹院門。

    靜有禅宗深可悟,幽于詩律細堪論。

    幾圍古柳同隻樹,長者佳名久自存。

     宋實颍·【過泮環庵】 茅庵結得近盤關,半是人家半水灣。

    到此塵喧都隔斷,桃源原不遠人間。

     過于飛·【寄題浦帆禅院】 桑柳陰中蔔淨居,茗煙冉冉定香徐。

    道人記得放生處,一縷新泉注活魚。

     李聖芝·【過古浦庵口占】 參天高柳有啼鴉,照檻澄潭發荇花。

    如此風光誰省得?幽栖輸與衲僧家。

     徐嵩·【同過繹之過庵中訪木言禅師】 小築名無定,重來路已更。

    圃蔬尋徑入,院竹繞牆生。

    夕照菰浦影,西風鼓角聲。

    開元常在望,一樣傍南城。

     李維均·【庵居】 庵居何以靜?竹徑自蕭蕭。

    潭水明如鏡,松風響似濤。

    莺聲花裡出,樹影月中描。

    到得心空處,方知不寂寥。

     承天能仁禅寺,在臯橋東。

    梁衛尉卿陸僧瓒舍宅建,初名廣德隆玄寺。

    〈《吳地記》雲:僧瓒見住宅有瑞雲重重複之,奏為重雲寺,台省誤書雲為玄。

    〉宋初改承天,宣和中禁稱天聖皇王等字,遂改能仁,元兼稱承天能仁,又名雙峨寺。

    〈以寺前有二土阜也。

    或雲舊有二異石,故名。

    〉寺有無量壽佛銅像及盤溝大聖祠、靈佑廟、萬佛閣、經鐘二樓,〈孫觌有《重鑄鐘銘》。

    〉相繼毀。

    至元間僧悅南楚重建。

    〈黃溍、鄭元佑各有記。

    〉至正末,張士誠據以為宮。

    明複為寺,立僧綱司。

    正統八年,寺俱毀。

    其明年,朝廷頒大藏至,都綱永瑞建堂九間以奉之。

    成化十年,僧道澤戒昌重建大雄殿。

    〈吳寬記。

    〉萬曆初,性仁募建西方殿,内有福昌、圓通、寶幢諸寺。

    〈唐韋應物、李嘉佑、皮日休、陸龜蒙俱有重玄寺詩。

    〉 陸采【十六夜與朱都二子酌月承天寺】 蘭若延嘉賞,惠肴留好賓。

    其聽聯袂曲,不見折香人。

    僧掃苔間坐,雲生頭上巾。

    石床渾失寐,清照一吟身。

     釋通門·【早秋還虞山舟過松陵宿承天寺】 松陵煙水盡蒹葭,一棹秋風落日斜。

    法侶相逢如故舊,夜分齋罷更煎茶。

     承天寺狼山房,崇祯戊寅十一月八日浚井,得鄭所南鐵函《心史》。

    〈外鐵函,函内石灰,灰内錫匣,匣内生漆書,折可卷。

    内緘封:“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

    ”外緘封:“大宋世界,無窮無極。

    大宋鐵函經。

    德佑九年佛生日封。

    ”計三百五十六年矣。

    〉 鄭思肖【春日遊承天寺】 野梅香軟雨新晴,來此閑聽笑語聲。

    不管少年人老去,春風歲歲阖闾城。

     潘陸·【同徐松之夜過梅杓司承天寺寓】 古寺相過晚,依依殘燭輝。

    一秋知客倦,累月逐觞飛。

    花裡題紅藥,〈謂妓朱雲。

    〉人中重白衣。

    悠悠疇昔意,言采故山薇。

     永定普慈天台講寺,在鐵瓶巷。

    梁天監中,蘇州刺史郡人顧彥先舍宅建。

    唐乾符間賜今額,陸鴻漸書。

    韋應物罷郡,寓居寺中,有詩。

    初,寺在阊門北,景福五年遷于此。

    天福中更名普慈。

    元僧聲九臯作海印堂,又取韋詩句作閑齋,元末毀,洪武中重建。

    〈堂揭“海印”舊榜,為元泰不花所書。

    姚廣孝有記。

    〉後又毀,嘉靖初廢。

    知府胡缵宗改為金鄉書院,東南一隅建理刑公署,止存後僧寮。

    萬曆間,知縣江盈科詳請歸還寺基,重建五賢祠。

    〈顧彥先、陸羽、韋應物、劉禹錫、白居易。

    江有碑記。

    〉崇祯間,裡人鄭欽谕捐資,僧微密、徒空昱、空朗、戒珠募建彌勒殿。

     韋應物·【與盧陟同遊永定寺北池僧齋】 密竹行已遠,子規啼更深。

    綠池芳草氣,閑齋春樹陰。

    晴蝶飄蘭徑,遊蜂繞花心。

    不遇君攜手,誰複此幽尋? 高啟·【過永定廢寺】 亂後僧何去?門閑落葉時。

    晝昏秋蠹老,齋斷午禽饑。

    罷說傳心法,猶看賜額碑。

    不知興壞理,來此豈無悲? 雍熙寺,在周武狀元坊。

    〈宋太尉周虎。

    〉本周瑜故宅,〈漢建安三年,孫策為瑜治第于吳。

    今猶雲周将軍巷。

    〉梁為陸襄太守宅,天監二年舍為寺,僧清閑開山,名法水寺。

    唐僧壁法重建,宋始改今額,元毀。

    洪武中,以其地為城隍廟,僧廣宣乃即城隍廟左重建。

    成化二十二年僧宗翼修。

    萬曆元年僧名空重修。

    天啟五年僧默并修。

     釋良琦·【雍熙寺訪友不遇】 暇日遠相問,古寺幽且深。

    青苔馀花落,雙樹一莺吟。

    爐存散微篆,茗熟獨成斟。

    明當持山酒,慰子客歸心。

     西禅寺,即南觀音殿,在縣學前。

    唐貞觀間僧壁法建。

    鹹通間,有僧自南泉來,稱西禅和尚,寺因得名。

    宋紹興間,有信安郡王孟忠厚改建,為隆佑太後薦嚴之所。

    景定間兵毀,唯觀音像獨存,故稱觀音庵。

    〈按西禅,吳中四大禅寺之一也。

    嘉靖間,太守胡缵宗借正殿為巡鹽公署,萬曆間改遊擊公署。

    〉康熙十三年,郡紳缪彤請于當事,歸複本寺,贈公缪慧攏??造摩利支天閣,将建大殿,未成而卒,彤于十九年完工塑像。

    〈缪有碑記。

    〉 徐嵩【西禅寺喜遇缪藓書封公賦贈時正建閣】 廢寺能興複,憑君願力成。

    災須消水澇,難必避刀兵。

    古鏡含林影,疏鐘間鶴聲。

    園林欣接壤,信步任閑行。

     梅隐庵,在瑞光寺右。

    〈一名靈瑞園。

    〉宋開禧間锺氏舍地建,陳一如增修。

    〈婁君書額,宋紹定間範元衡記。

    〉明天啟末,陳應鹿重構,供瑞光頂公。

    〈鼎革圮。

    〉順治間,法嗣笠禅師重茸。

     釋濟雲·【臞庵重過梅隐】 幽居三十載,吾道托松筠。

    習易随流俗,貧難及古人。

    城開丹嶂曉,鳥語綠陰新。

    惟有許玄度,閑來訪隐淪。

     朱戴震·【梅隐庵】 精舍環流水,層陰散一園。

    為尋叢桂約,得共老僧論。

    随意茶瓜設,閑身榔梅存。

    遊蹤聽衮衮,斜日正當門。

     【又】 蓮社風流在,何妨載酒過。

    逃禅消異慮,感事動悲歌。

    最愛同深坐,其如欲暮何?霜鐘越鄰寺,歸路野煙多。

     徐嵩·【贈笠和尚】 精舍推梅隐,高僧此退居。

    鐘聲鄰寺接,月色夜堂虛。

    坐石常看鶴,垂綸不釣魚。

    松陵惟一水,來往卅年馀。

     拈花禅院,崇祯庚辰,項目徹禅師命法嗣佛音昙公建。

    順治間,中輿範禅師命生若圓公募建韋駝、藥師二殿。

    〈太史荃記:穹窿向有福臻禅院,梁天監二年建。

    楊宿記:又穹窿禅院,唐會昌六年建,有米芾大書詩兩壁,傳為朱買臣故宅,宋為韶國師道場,明永樂間有敕賜顯忠禅院,後俱廢。

    〉 徐嵩【辛亥七月過中和尚拈花禅院】 不水随憂旱,偏枯孰問天?乘風來竹下,待月坐溪邊。

    澗底如龜坼,秋陽似火然。

    所忻蒼塢裡,貯缽有流泉。

     張大純·【同褚柳圃遇拈花庵】 靜日逢僧話,霏微入暮天。

    高吟來石畔,信步對花前。

    倦鳥窺香積,歸雲映水田。

    山深忘歲月,莫計是何年。

     慕栖庵,在桃花塢北,寶志庵右。

    明萬曆末建,崇祯間僧蘿雲修。

    〈西偏深竹中有禅室五楹,康熙己巳,绀池渭禅師購以退隐,顔曰“芋香”。

    〉 尤侗【過芋香禅室口占】 目中久不見筠公,茅屋新詩近益工。

    有句何如無句好?開窗試聽刹竿松。

     宋實穎·【聞绀公移錫慕栖庵卻寄】 瓶缽飄然挂遠林,一枝何必入山深?浮雲過眼煨殘芋,乃見孤雲野鶴心。

     蔡方炳·【白下歸訪绀公次韻】 扁舟秋度秣陵關,黃葉千林淡客顔。

    斯世總無娛老計,何人得共此時閑?孤霞自賞風塵外,白日長消詩卷間。

    我欲從君遂幽癖,那教逆旅不思還? 餘懷·【訪绀公新舍】 野鶴蹤無定,今來卧遠林。

    淡交存古道,麗藻出禅心。

    清磬穿珠樹,深燈照玉琴。

    虎溪閑送我,歸路轉花陰。

     張大純【業夏後一日訪绀池和尚于北城精舍】 吳中蘭若多名迹,北城幽敞開香積。

    我來正值春初歸,淡蕩薰風浪生麥。

    留人小鳥鳴林中,柔黃嫩綠飄殘紅。

    纡回杖履随溪轉,屈曲疏籬西複東。

    上人相見拈花笑,談詩說法通玄要。

    無生已證空萬緣,活句能參該衆妙。

    圖書百卷擁四圍,名流咳唾成珠玑。

    清言徹耳醒塵夢,揮毫落紙雲霞飛。

    斜陽映樹疑山麓,一抹爐煙凝翠竹。

    片時良晤同素心,此後相過莫嫌促。

     徐嵩·【绀公出示一僧贈詩俱假當今朝貴口占】 一冊題詩總達尊,高僧端不妄攀援。

    何如折腳铛邊坐,寂寂無人晝掩門? 密庵舊築,在阊門後闆廠。

    〈本蘇家園,禦史蘇懷愚所築,僅存樹石。

    〉為李侍禦灌溪公〈諱模。

    〉宅後圃,内有桃塢、草堂及芥閣諸勝。

    旁有庵曰能仁,元建。

     李模·【初掃密庵舊築】 昔日深深意,今依幻住身。

    蓬蒿迷若醒,竹柏故猶新。

    小得蜘蛛隐,居惟鐘磬鄰。

    掃苔迎古佛,竺國備遺民。

     祁班孫·【李文中公子招飲園亭】 葡萄初綠好誰攜?公子邀賓曲院西。

    花裡遊絲萦翠莫,檐前飛絮繞金堤。

    可憐春色當筵過,不惜流莺盡日啼。

    月出可知人未醉,無勞相送過前溪。

     釋讀徹·【芥閣贈李文中】 遙分山色隔城頭,眼裡沙鷗事事幽。

    可是須彌堪見納,漫同莊叟認為舟。

    五車填腹渾無迹,萬卷藏樓不用謀。

    秋水落霞堪仿佛,拈題坐客好淹留。

     張适·【甲寅春杪李灌溪侍禦招同徐松之濮淡軒陸陶孺王石年諸君集桃塢草堂】 桃塢草堂靜,花殘不辨名。

    正愁連月雨,卻喜一朝晴。

    望自東山重,樽開北海清。

    風流人似晉,乘醉句同赓。

     孫陽·【乙醜新正芥閣書懷十首之六】 風暖平疇雪漸融,野塘水漲小控通。

    松間扃戶無人到,花底攤書有妾同。

    娛老心情詩句裡,忘機歲月酒杯中。

    卻嫌山路春泥滑,妨我探梅十日功。

    新年小閣俯金阊,碧樹圍環水一方。

    積雪擁門容我懶,鮮衣争道看人忙。

    春臨勝地逢場戲,天興閑身任意狂。

    莫怪世情疏淡甚,此生曾閱幾滄桑?消盡開河遠别魂,君恩乞與舊江村。

    榮名豈敵還家樂?久客方知閉戶尊。

    總角故人相慰藉,拈髭新句自評論。

    生涯剩有看山興,點點煙浮破楚門。

    玉關生入又逢春,臯庑蕭然寄一身。

    餐雪有年堪耐老,立錐無地不知貧。

    出門愁見三叉路,遠夢驚回九折輪。

    最憶朔風涼月夜,天涯多有未歸人。

    還家三載尚無家,水閣栖遲似泛槎。

    敢拟牽船居陸地,愛他開徑帶煙霞。

    檐垂鬥室香難散,廬近旗亭酒易賒。

    自笑閑人有忙事,終朝洗硯又澆花。

    衰年忘卻舊悲歡,心奉無愁底用寬?對局喜同低手弈,消閑不借異書看。

    窗橫遠黛晴分翠,爐爇名香夜辟寒。

    八尺藤床春睡穩,更無殘夢到長安。

     怡老園,王尚寶公〈延喆。

    〉創為父文恪公〈諱鏊。

    〉歸老之地,有清蔭看竹、玄修芳草、撷芳笑春、撫松采霞、阆風水雲諸勝。

    文恪〈與沈石田周、吳文定寬、楊儀部循吉結文酒社,而文待認征明、祝京兆允明、王中丞守、貢士寵、唐解元寅、陸給事粲,後先稱弟子。

    〉徜徉于茲園者二十年。

    文恪沒,尚寶始自有之。

    再傳之太常及光祿,光祿讓其兄之子,兄子之子複歸光祿聞孫公晉氏,扶頹葺敝,曆二百幾十年而終屬王氏,況勤中昆仲,高風雅緻,無忝烏衣,可謂難矣。

     王鏊·【征明飲怡老園次韻】 吳王銷夏有殘,特起幽亭據要津。

    剩水繞時傷往事,短牆缺處見行人。

    綠楊動影魚吹日,紅藥留香蝶護春。

    為問午橋閑相國,自非劉白更誰親? 王弘撰·【勤中招飯芳草堂沈贲園以畫菊索題】 吳門秋日賞心處,芳草堂中樂事多。

    醉把黃花揮玉管,風流那得不輸佗? 徐嵩·【勤中招同馀生生曾青藜頓公弟鼎中賞牡丹】 昨得相逢喜共攀,不期今日雨潺潺。

    藤纏古石疑飛去,幔覆名花似醉還。

    遠客離肌砍茂苑,高僧入座話廬山。

    湖田聞道多成浸,谯賞猶難聚此間。

     【同碓公過芳草堂】 隔水呼居士,空園悉應聲。

    岩頭春鳥下,谷口暮煙橫。

    芳草堂前綠,桃花扇底生。

    茗香攜手處,如在洞天行。

     【辛酉秋同王山史崔兔床沈贲園飲芳草堂】 偶來逢雅集,勝友并他鄉。

    畫索王摩诘,書陳褚遂良。

    山亭籠翠霭,水鶴下斜陽。

    窅窅門何遠,西城舊草堂。

     吳懋謙·【同臞庵坐芳草堂】 危崖育以僻,仄徑豁然幽。

    有客攜琴至,當門翠霭流。

    歸雲難出洞,野鳥易鳴秋。

    久坐風泉亂,滲謬萬象收。

    共有濠梁興,甯無酒盞攜?客心秋水外,花嶼夕陽西。

    卷幔雙過鳥,看山一杖藜。

    停骖未須去,明月溯回溪。

     張大純·【題勤中荷花鴛鴦圖】 錦水風光好,瑤天霁色長。

    同心托翠蓋,比翼蔭花房。

    影逐雙飛豔,情憐并蒂香。

    恩波正容與,不羨郁金堂。

     夏駕湖,在吳趨坊西城下。

    相傳為吳王車駕避暑之地。

    後南北淤塞,屬王文恪公〈諱鏊。

    〉怡老園右荷池。

    今康熙間,明楊解元廷樞仲子無咎僦園舍數椽,跨橋其上,以通出入,名古柏軒。

     鄭思肖·【夏駕湖晚步】 豈獨吳中事可憐,人生回首總凄然。

    空嗟落日猶如夢,不記東風幾換年。

    寶駕迹消前古地,菱歌聲斷晚涼船。

    如今城郭多遷變,茅舍荒頹草積煙。

     鄭元佑·【夏駕湖】 吳王城西夏駕湖,至今草木青扶疏。

    想見吳王來避暑,後宮濯濯千芙蕖。

    酣紅矗翠總殊絕,誰似西施天下無。

    西施醉憑水窗睡,曼衍魚龍張水戲。

    月上湖頭王醉醒,歸舟蓮炬繁星如。

    不知擁扇人者,日夜窺吳不暫舍。

     楊無咎·【夏駕湖懷古】 迢迢一水繞門過,雲是夫差夏駕湖。

    應有胥濤相激越,微風落日起寒波。

     張氏學典【奉和外君前題】 曾是吳王避暑遊,繁華消歇草煙愁。

    蘇台香徑俱荊棘,淚逐清波不盡流。

     澗上草堂,在靈岩山後上沙。

    徐孝廉枋隐居處。

    〈筇在禅師有《澗上草堂賦》。

    筇在,宣城沈氏,明經善詩文,尤長于賦,為繼和尚付法弟子,卒于山塘之甘露庵。

    〉 徐枋【戊申春二月送筇在道兄越遊三首筇在為馀作澗上草堂賦故及之】 瓢笠容君老,江山未定居。

    行吟過越峤,作賦愛吾廬。

    澗上莺花寂,天涯雁侶疏。

    君行吾怅望,且複寄雙魚。

    花雨淹遊屐,樵風送客舟。

    江山猶故國,耆舊盡荒丘。

    一往滄洲遠,千春杜宇愁。

    此行非避地,乘興獨相求。

    茫然為送别,聊複數歸期。

    山館松花落,江村谷雨時。

    采茶留客供,待爾共烹葵。

    莫忘春深約,浮苛歎路岐。

     顧夢遊·【過徐昭法山居】 未免塵中去,其如惜别真。

    得朋能愈疾,留客不知貧。

    天地存諸子,蒹葭老此人。

    相逢惟痛飲,往事莫沾巾。

     蔡方炳·【徐昭法贈書感懷】 欲問家何在?寒山路更深。

    閑花依絕壑,孤鳥入荒林。

    歲月驚遲暮,桑田成古今。

    思君麋鹿侶,動我五湖情。

     朱明寺,在郡城隍廟西,晉朱明舍宅建。

    〈朱明,晉人,最孝友。

    與弟同居,其弟有室求析爨,明悉以管鑰付之,出就别舍。

    忽一日,驟風雨,悉卷弟财物歸兄舍,弟以是慚,自經死。

    明不忍,遂盡舍其宅産為寺。

    〉明江右張鼈山提學來吳,寺遂廢。

    崇祯問,歸洞庭許氏。

    〈黃省曾《吳風錄》曰:自江右張鳌山提學來吳,廢七塔、朱明二尼寺。

    胡太守又廢景德等寺為子遊等祠。

    至于黃縣令輩希效則,又盡糠古刹以事宦室,否則厚佑其值,令釋道納之。

    雲雲。

    〉今順治乙酉為土撫軍國寶署,土殁,周撫軍伯達繼之,周又殁。

    甲午歲修署,于上中得穗積碑,因倡複為寺。

    乙未延三宜禅師開法。

     張隽·【朱明寺】 斷碑突兀出人間,孝義名猶托寺顔。

    似有鬼神憐空宅,狂風一夕為吹還。

     陳三島·【同徐松之家皂士過訪三宜和尚】 茂苑欣瞻振錫來,瑞燈移處講堂開。

    入門自覺嚣塵洗,接席應忘暮夜回。

    萬裡津梁流半偈,一時龍象擁高台。

    可憐寶界遺基在,更得重逢度世才。

     邵懷棠·【春日徐松之過宿朱明寓樓】 甫别還來此,浮蹤不可思。

    喧阗難久住,寂寞易相知。

    廢寺留僧榻,孤燈照茗卮。

    人生原似寄,诘旦又何之? 徐嵩·【過訪即中禅師因憶三宜和尚虎阜鶴洲兩地相聚而同遊半殁感賦】 每憶追随日,聞言一解頤。

    鶴洲花放日,虎阜月明時。

    朱子今猶在,〈子葵、子葆。

    〉陳生逝可悲。

    〈皇士、鶴客。

    〉十年重過此,回首隔前期。

     【朱明寺過訪邵明府】 支遁何時去?堯夫一席分。

    空庭馀瓦礫,枯樹老煙雲。

    鼓響淩晨歇,風聲竟日聞。

    新詩知更好,強半惜離群。

     【冬至日過朱明訪石濂禅師】 寶林别後十馀年,消息還憑粵客傳。

    龍化老人常聽法,虎為侍者共安禅。

    孤峰坐處無頑石,一缽擎來有妙蓮。

    重遇恰當陽至日,春來應自嶺南天。

     張大純·【題朱明寺】 東晉傳聞事杳冥,重成殿閣戶常扃。

    娑羅井汲枝常綠,穗積碑遺壁半青。

    莫道甲兵無佛力,須知風雨有神靈。

    千秋猶識朱明寺,孝友人應永勒銘。

     萬壽亭,在胥門外隔岸。

    康熙甲子冬,湯大中丞斌倡建,内立碑,勒聖駕南巡訓谕。

    〈上谕撫院湯曰:“蘇州之俗奢侈浮華,當以移風易俗為先,須敦本尚實,返樸還淳。

    ”湯因勒碑建亭。

    〉 陸來【萬壽亭詩】 孔道高标百尺亭,煌煌碑碣炳丹青。

    已知聖德通三極,共道王言似六經。

    東望城開畫障,西來山色拱雲屏。

    吳風自此歸淳樸,嗬護非徒有百靈。

     張大純 睿谕穹碑特地刊,欲将柱石砥狂瀾。

    紅牆日照松筠暖,黃瓦天垂雨露寒。

    隔水人煙回雉堞,連村野色帶雲巒。

    須知聖主勤民意,不是宸遊務壯觀。

     汪撰 瑤甍天半俯江流,江國山川奉辇遊。

    虞狩自存功德石,漢家空築望仙樓。

    連城樹色栖黃鳥,拂檻??香起白鷗。

    聖主勤民還及物,願因飛觀壯皇猷。

     崇義院,在城西北隅。

    宋紹興間僧真如建。

     徐嵩【喜遇固如法師因同過崇義院訪曉庵法師】 竺塢何年别?金阊此日逢。

    不因孤客問,誰識故人容?夏午炎威極,庵深曲巷通。

    相過欣不遠,笑語動清風。

     幻住庵,在阊門西五裡雁宕村。

    〈嵩按:舊有天台法派僧來此結茅,名雁宕庵,村名因之。

    猶揚州城西土岡,昔有蜀僧居此,遂名蜀岡。

    其曰雁宕村者,猶翏滬鎮名,俱因寺起,如龍華、南翔、真如、七寶等是也。

    〉元大德間,郡人陸德潤施地,中峰國師明本建。

    〈趙松雪題額【栖雲】,後易今名。

    中峰本有記。

    〉元末毀。

    明洪武初僧照增重建。

    〈宋濂記。

    〉天啟間僧道峻複建。

    〈予老友陸某見僧雪嶺來創,時僅一小尼庵耳。

    〉周忠介公順昌額其齋曰“香雪”。

    〈嵩過苕山,中有幻住庵,志中詩似彼處,故不載。

    〉 方文【吳門幻住庵喜遇徐松之賦】 八年前見懷音集,間氣英靈總不如。

    怪爾家貧好梨棗,逢人墨妙比瓊琚。

    曾遊石臼舟相左,直待金阊願始舒。

    回首故交腸欲絕,西濛亭館亦丘墟。

    〈傷徐掌文。

    〉 文正書院,在禅興寺橋西。

    即範文正公義宅也。

    延安舊有敕建忠烈廟,後延安沒于夏人,宇文虛中奏重建天平賜山之麓,歲時郡守率僚屬緻祭。

    鹹淳中,郡守潛說友憚于山中往返,乃即義宅立祠,以公大宗子孫奉祠事。

    元至正六年,總管吳秉彜奏公有道學功,請改祠為書院,行省上其事,诏從之,李祁為之記。

    始立祠時,潛公撥公田三百馀畝供祭事。

    今久廢無考。

     顧汧 憂樂本人性,惟人所用之。

    如何文正公,先後乃異施?惟憂在天下,樂乃能及時。

    人生具此心,何患世不治?公當盛宋朝,幹濟多良規。

    先憂後樂意,曆曆人所知。

    至今士林中,舉作訓勵詞。

    吳地公所生,巍然建高祠。

    千秋具俎豆,肅穆瞻威儀。

    一言可風世,真乃百世師, 王佶古 樹寒煙鳥雀聲,祠門重為剪荒榛。

    傳家有道千秋業,謀國無私蓋代名。

    舉念已知周四海,出身原為濟蒼生。

    當階拜手瞻遺像,負荷從來不敢輕。

     顧藻 冠裳肅穆享堂開,憂樂相關在草萊。

    世代幾更家法在,如公真有濟時才。

     俞玚 近市少嚣塵,空庭草樹新。

    丹青留奕葉,霖雨重元臣。

    濟世同韓富,匡時并呂申。

    吳中生長地,風義感斯人。

     陸德威 憂樂當年志,讴歌此日思。

    八荒知姓氏,一代系安危。

    理學關閩并,功名竹帛垂。

    摳衣瞻廟貌,感奮豈因私? 吳寶林 此學微言孰與參?關閩先後許同探。

    一身憂樂因天下,奕世聲名重鬥南。

    義澤至今留遠近,清風自昔激頑貧。

    人倫師表真無愧,大節依然凜在三。

     張之桢 仰止高山七百年,得瞻書院誦遺編。

    衣冠第宅傳文獻,孫子春秋奉豆笾。

    負郭有田皆贍族,蔭階無樹不參天。

    經綸事業平生志,認取齑鹽屋數椽。

     張霨 輕風拂喬木,泠然發清音。

    整襟上崇階,想見憂樂心。

    正氣塞兩間,富貴自不淫。

    低徊不能去,感慨動微吟。

     志圃,在府治西北,西禅寺之左。

    為侍講缪念齋所葺,以奉其尊人藓書先生者也。

    既落成,先生謂侍講曰:“汝大父參政公宦遊二十載,歸田之日,欲治一圃未可得,今汝能成大父之志矣。

    ”因以志圃名焉。

    中有雙泉草堂、白石亭、媚幽榭、似山居、瑞草門、杓嶺、兩山之間、蓮子灣、杏花墩、丘壑風流、青松塢、大魁閣、小桃源、不系舟、紅晝亭、更芳軒諸勝。

     缪彤·【雙泉草堂】 注壑成池水石平,涓涓流出喜雙清。

    倘令補入《茶經》後,陸羽應誇别有名。

     【白石亭】 黃堂林壑舊清幽,綠野還看竹樹稠。

    傳得玲珑一片石,至令下拜想名流。

     【媚幽榭】 一椽跨澗似漁舟,月影煙光檻内收。

    碧浪波紋晴若雨,綠陰成蓋夏如秋。

     【似山居】 綠蘿清晝草堂閑,半在溪邊半在山。

    竹徑臨流入隔岸,松扉過嶺鳥飛還。

     【瑞草門】 雙扉晝掩翠煙微,三秀含華掩映稀。

    自是藥欄增勝事,白公石上彩霞飛。

     【杓嶺】 古藤礙瓦檐牙縮,老樹盤根石磴旋。

    曲曲長廊山欲轉,好如鬥柄指東邊。

     【兩山之間】 灣灣碧水繞堂前,南北分流共一川。

    試看芙蓉相映發,前山卻與後山連。

     【蓮子灣】 每羨花中并蒂蓮,不由種子自天然。

    結成三實珠成掌,持作心田法相全。

     【杏花墩】 蕊含恍似櫻桃綻,花放還如蜀錦紅。

    卻憶曲江初宴罷,馬蹄踏遍鳳城中。

     【丘壑風流】 春來袅袅黃金色,秋去飄飄白玉叢。

    遮莫風光誰領得?一丘一壑一迂翁。

     【青松塢】 豈望幹霄比棟梁?愛聽濤響似笙簧。

    年來漸覺霜皮老,肯許龍鱗百尺長。

     【大魁閣】 巍峨欲與白雲齊,喬木參天獨鶴栖。

    一望城中千萬戶,太湖七十二峰西。

     【小桃源】 早從惠遠樂幽栖,流水桃花自不迷。

    若使漁人來問渡,隔林即是武陵溪。

     【不系舟】 每乘小艇一遨遊,陸地牽來興更幽。

    窗外層巒渾不動,風波端可暫時休。

     【紅晝亭】 虬幹婆娑一樹紅,相傳數伴百年翁。

    汪君作記才偏老,蔣子臨池法亦工。

     【更芳軒】 堪同黃菊比幽芳,卻并蒼松飽雪霜。

    最愛東臯詩句好,晚來赢得一園香。

     缪錦宣·【雙泉草堂】 竹徑松開勝地偏,檻前寒甃對澄鮮。

    閑來幽客能同賞,品作東吳第幾泉? 【白石亭】 白公片石碧生苔,曲榭高台閱幾回?還就玉山傾一酌,當年曾伴醉吟來。

     【媚幽榭】 水邊曲徑似緣溪,入竹穿松咫尺迷。

    覓得花溪最深處,小軒獨坐聽莺啼。

     【似山居】 閑關寂寂子雲家,一徑苔痕幾樹花。

    來往軒車門外客,誰知城市有煙霞? 【瑞草門】 一夜雙芝喜降祥,春風凝露紫泥香。

    當階應并三珠秀,繞徑誰論九畹芳? 【杓嶺】 石磴回盤路幾重,峰峰樹色翠煙通。

    何當倚杖清秋夕,高鬥明河一望中? 【兩山之間】 山光林色共氤氲,回合層巒一水分。

    曉鏡近涵千樹影,暮煙遙接兩峰雲。

     【蓮子灣】 清池初日漾漣漪,并蒂芙蕖入照時。

    愛看花開還數子,碧筒引醉寫新詞。

     【杏花墩】 花徑風和少曲塵,高林幾樹曉霞新。

    應知雨露枝頭早,不是山橋野岸春。

     【丘壑風流】 絕勝林泉堪獨賞,閑來筇屐亦同攀。

    雲間日下看馀子,自愛何家大小山。

     【青松塢】 種就霜枝漸郁盤,嶺邊翠色枕邊看。

    繁花冶葉知無數,祇許蒼髯共歲寒。

     【大魁閣】 雲間傑閣俯林垌,遠樹蒼茫列岫青。

    尺五天高應獨上,可容卧看少微星。

     【小桃源】 桃花曆亂水潺湲,長日幽居眺碧山。

    為問玄都花下客,紅塵紫陌幾人閑? 【不系舟】 扁舟心事鹭鷗知,坐對清池動遠思。

    倚檻放歌當落日,還疑江上扣舷時。

     【紅晝亭】 濃花一樹壓雕闌,绛雪丹霞迥未殘。

    卷幔坐來春晝永,不須銀燭夜深看。

     【更芳軒】 小庭桂露冷疏桐,寂寂簾栊度晚風。

    撫景最宜秋色裡,飄香更愛月明中。

     吳懋謙·【雙泉草堂】 綠陰屏障勝堪圖,堂下雙泉湧似珠。

    欲識惠山新汲水,不知甘比此泉無? 【白石亭】 嵌蝗玲珑鑿不成,香山此石舊知名。

    攜來是處存遺迹,一洞天然積水明。

     【媚幽軒】 鷗眠鹭立影層層,花底林巒次第登。

    也有狂奴如我輩,盡教吟到月初升。

     【似山居】 松門歸老此茅庵,鎮日栖遲得盡探。

    玉剪輕翻三徑草,缟衣閑步百花潭。

     【瑞草門】 棋罷歌殘小鳥喧,平川花雨長潮痕。

    含毫拾得金光草,狼藉春光獨掩門。

     【杓嶺】 高興扪蘿老眼忙,鬥杓東向指山房。

    藤花滿苑鼪鼯落,不及莺聲出畫廊。

     【兩山之間】 盤盤繡磴出晴煙,檻外溪橋雨上泉。

    淺澗碧分前岸柳,暗香紅入後山蓮。

     【蓮子灣】 石闌微月動霞紋,并蒂芙蓉繞座薰。

    宛似桃根複桃葉,秋風秋雨不離群。

     【杏花墩】 赤城一帶卷朝霞,火齊珊瑚半畝花。

    最是月明尊酒夜,銀槽檀闆曲中誇。

     【丘壑風流】 樓頭花發杜鵑紅,洗硯焚香在此中。

    他日歸田謝纓組,草堂綠野似裴公。

     【青松塢】 霜幹紛披玉女窗,扶蘇煙霭碧淙淙。

    異時琥珀盤根老,天外飛來鶴一雙。

     【大魁閣】 山樓香霭暮煙中,翠拱南窗四五峰。

    一片彩雲飛不動,夜深光散玉芙蓉。

     【小桃源】 萬樹桃花一徑孤,詩瓢何處著潛夫?此中大有桑麻樂,隔岸漁歌漸人無。

     【不系舟】 時牽蘭艇恣遊觀,共道先生眼界寬。

    選勝莫愁前路遠,隔溪猶見竹千竿。

     【紅晝亭】 春光常系護花鈴,十二珠簾酒乍醒。

    莫詢當年舊知己,玉箫吹徹不教停。

     【更芳軒】 一軒花放午陰低,欹枕虛窗倚醉題。

    赢得廣寒攜此種,天香吹落夕陽西。

     毛甡·【乙卯冬同姜定庵京兆寓缪氏園适徐松之過訪有詩次答】 慢嫌金澗晝長開,門外輕車碾綠苔。

    自是呂安河上至,從無太守雁門來。

     【又】 梅花初發武丘東,兩度尋君古寺中。

    聞說談經原不住,我來何處載郫筒? 姜希轍·【客缪氏園答徐松之】 涼飙起林薄,白雪載前途。

    行行入吳會,荏苒曆歲徂。

    名園勝金澗,清流激方渠。

    都亭厭稠雜,假憩聊自娛。

    南州有高士,栖泊松陵湖。

    前身本天随,偃蹇學鈞魚。

    修名慰遐播,芳訊難遽據。

    一朝素心至,樂與晨夕俱。

    如何候門者,三徑未掃除?擁彗前緻辭,倒屣方趑趄。

    君子不遐棄,竟得同追趨。

    握手溯疇昔,促席舒煩纡。

    昔者皇甫規,獨愛王潛夫。

    正平總懷剌,漫減同土苴。

    相看未嫌晚,意氣良不孤。

    願言保令德,慷慨以為圖。

     辟疆園,傳自西晉,池館林泉之勝,号吳中第一。

    辟疆姓顧氏。

    晉唐人題詠甚多。

     高啟 江左風流遠,園中池館平。

    賓客已寂寞,狐兔自縱橫。

    秋草猶故綠,春花非昔榮。

    市朝亦屢改,高台能不傾? 吳愉 懷古訪名園,辟疆更誰在?繁華自一時,風流尚千載。

    昔賢品題遍,浩劫光陰改。

    獨立還躇蹰,往事付滄海。

     裴天 日落吳宮噪夕烏,顧家園子但荒塗。

    當年結構心何限,魂魄能遊此地無? 六如别業,在阊門内桃花塢。

    明弘治戊午,解元唐子畏〈寅。

    〉别業,大半荒蕪。

    順治初年,雲間沈明生〈時譽。

    〉徙蘇得之,構亭台,植竹木,有池曰長甯,〈植荷花,岸夾芙蓉。

    〉跨塘作亭曰蓉鏡,〈文恪公荃題額。

    〉夢墨樓,〈址在池側。

    〉六如亭,桃花庵。

    〈在宅傍。

    〉明生學精岐黃,名公、士大夫及當事稱曰國手,著《醫衡》、《病議治驗》諸書行世。

     莫俨臯·【送明生先生遷六如别業】 六如潑墨狂歌處,桃樹無多潭水秋。

    之子移家當勝地,一樓八詠繼風流。

     吳偉業·【過訪明生沈子】 織簾居士種桃仙,賣藥移家幾十年。

    市畔一壺車似水,溪頭三徑屋如船。

    養生學就堆書簏,愛客名高費酒錢。

    莫向吳趨尋舊迹,與君同作畫圖傳。

     宋征輿·【過夢墨樓】 昔日名賢地,今為高士居。

    桃花一片錦,雲影半床書。

    芳草開三徑,清風繼六如。

    訪君探舊迹,感慨且停車。

     鄭敷教·【過桃花塢贈明生沈先生】 不種桃花學避秦,白雲深處即漁津。

    山中宰相醫王位,洞裡仙人佛果身。

    名士喜從元禮徑,高風不棄阮家貧。

    飽來黃獨青精飯,散作山河大地春。

     蔡方炳·【過訪明生道翁賦贈】 六如居士風流在,鶴圃仙翁别構新。

    豈有筆床馀舊業,頓令丹竈駐長春?獨留真率堪醫俗,學得佯狂可避人。

    補種桃花千萬樹,不須漁父自知津。

     張一鹄·【寄懷明生先生】 移居吳苑已多年,君是龐眉采藥仙。

    家有名園同绛帳,胸開慧藏吐珠淵。

    春風幾醉聽莺酒,秋月常登載菊船。

    四世交情惟爾我,喜有鶴發漸垂肩。

     釋宗渭·【過六如别業訪沈道翁賦政】 賣文賣藥兩清風,自是襟期先後同。

    羨爾靜尋《高士傳》,不知門外軟塵紅。

     張銮·【遇沈太翁園亭賦政】 屢過桃花塢,今來及季春。

    名傳千歲久,花發四時新。

    山色遙連戶,溪流近繞濱。

    多君敦世誼,下榻每經旬。

     沈季友·【宿明翁大阮蓉鏡即事】 不盡控塘夢,來遊惬素心。

    荷香小閣靜,梧影半簾陰。

    地自傳花塢,風應繼竹林。

    疏狂容小阮,晨夕共清吟。

     錢中諧【春暮同汪淡洋憩法螺庵曆遊華山天平上沙諸勝處】 塵上羁人不自由,來放鶴作閑遊。

    春光九十今馀幾?鼠婦開殘杜宇愁。

     【又】 支硎一帶石盤陀,轉入寒山勝更多。

    澗道長流千尺雪,與他俗耳洗清波。

     【又】 某水某丘記少時,法螺庵内探梅詩。

    而今梅更蒼然古,那得人無兩鬓絲? 【又】 浮生何處把心安,且向雲門去問禅。

    送過虎溪誰一笑,夕陽回首翠無邊。

     【又】 一枰坐隐綠陰濃,蕙素香飄三兩叢。

    喜得同心添二仲,籃輿明日上層峰。

     【又】 卓筆巒頭仄徑迷,卻從山背覓丹梯。

    訝看石筍森森立,俨似相迎拱揖齊。

     【又】 正在攀藤扪葛間,劃開石屋有天關。

    老僧自守蓮花漏,楓葉紅時不下山。

     【又】 一抹蒼煙眺範墳,吳中舊志慶源雲。

    聖賢憂樂關何事,史傳甯須道學分? 【又】 白雲洞裡看朱魚,也似江湖撥剌舒。

    堪歎吾徒牽世網,比渠掉尾意何如? 【又】 雞犬聲幽到上沙,園林何意屬豪家?荒丘華屋成惆怅,不待羊昙始歎嗟。

     【又】 寺門松月逗清光,較勝前人華子岡。

    忽沸笙歌來好事,哀絲豪竹入雲長。

     【又】 勝地難期久滞淫,又辭澗草别山禽。

    他年拟入雲蘿去,玉柱金庭似更深。

     章诏·【越城橋】 城自山頭跨,橋從溪上來。

    波濤開越路,烽火逼蘇台。

    古堞馀抔土,荒池半劫灰。

    楊公新郭在,槠木〈城門木。

    〉亦蒿萊。

     【行春橋】 春日湖光媚,山橋野路長。

    籃輿紛夾道,翠钿繞成行。

    雲氣通茶磨,香煙接上方。

    更憐秋月皎,夜夜照橫塘。

     【越來溪】 于越張烏喙,勾吳失水犀。

    十年翻作沼,千載尚成溪。

    震澤波猶撼,橫塘棹不迷。

    至今五叉口,前後草萋萋。

     【治平寺】 不見治平寺,尋山到治平。

    湖光四望遍,秋色數峰晴。

    法鏡開堂遠,楊公汲井傾。

    重重車蓋樹,樵采太縱橫。

     【拜郊台】 當年雄澤國,此地祀員丘。

    壇堵憑山立,燔煙上麓浮。

    王吳空有氣,吞越竟無謀。

    漫作黃池長,高台草又秋。

     【宴宮裡】 傳說郊天畢,君王駐宴宮。

    好冠成大會,行炙遍群公。

    謝嶺秋雲起,酒城春色融。

    重尋歌舞地,新郭暮煙中。

     章來成·【百花洲】 生來不識百花洲,短袖輕裝逐勝遊。

    出門同方城南望,一灣流水荒郊傍。

    冷落扁舟罾網多,此地無花奈若何?吳宮麋鹿繁華竭,雞陂鶴市遠銷歇。

    錦帆無複采蓮香,響屟鐘聲下曲廊。

    年年花開複花落,可憐看花人非昨。

    雛鴉點點集城,枯木槎桠不見春。

    笑殺踏青乘興來,夕陽古道半莓苔。

     張隆·【登萬峰山】 獨上高山物色新,梅花四匝護嶙峋。

    玲珑怪石穿雲窟,缥缈奇峰浮水濱。

    老桂蒼松冬不瘦,回廊飛閣案無塵。

    何當載酒攜同侶,指點三吳賦早春? 【登靈岩】 偶來着屐壯春遊,絕頂煙巒萬家幽。

    林霁花明霞半吐,湖開峰擁翠全浮。

    館娃香去人何處?琴操音遙台尚留。

    吳會憑欄多感慨,臨池聯志碧山頭。

     張肇景·【華山】 夾路松杉草木香,籃輿全不畏驕陽。

    林間茶鼎依泉石,匣内銀鈎陋漢唐。

    〈寺有今上禦書,住恐僧什襲供奉。

    〉菡萏峰巒開佛宇,枇杷枝葉蔭僧房。

    檐前老桂森然立,卻憶淮南招隐章。

     【趙墳】 化鶴已難問,今來别一天。

    蒲團聞妙法,葵扇卻塵緣。

    峰頂階前石,雲根屋底泉。

    竹窗青個個,風韻響水弦。

     【法螺庵】 清潔真無敵,圓通号法螺。

    水流門徑曲,雲宿殿庭多。

    石磴龍鱗轉,桐陰翠羽過。

    禅床趺坐久,澗壑響鳴珂。

     【千尺雪】 仰止翠微尺五天,誰從個裡瀉清泉?鳴琴古壑高山操,戛玉新亭秋水篇。

    怒沫時噴松徑濕,馀波分入稻畦鮮。

    老僧解事燒茶竈,竹外蕭疏一縷煙。

     張霖·【千尺雪】 峰回路轉松風輕,石罅忽起奔雷聲。

    懸崖千尺瀑泉吼,石勢與泉相鬥争。

    人間六月汗如雨,一到此間忘盛暑。

    乞将飛雪浣塵顔,對坐松根寂無語。

     張霦·【前題】 松陰聽鳴泉,隔竹挂飛練。

    激石殷轟雷,回風薄珠霰。

    胸襟頓蕭爽,耳目皆驚勝。

    恐有潛虬蟠,煙雲起騰變。

     張雯·【前題】 石澗淙淙聒耳寒,噴雲激石響驚湍。

    憑君洗盡炎涼态,六月冰壺向此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