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吳縣
關燈
小
中
大
幢,居士應知亦姓龐。
山色自從開晉代,溪流直接到胥江。
腰間纏去錢無幾,人背騎歸鶴似雙。
欲别匆匆相送語,藥囊忘記在西窗。
【和太翁送灌溪居士避夏于中峰喝獅窩】 鬥室能容縮地寬,石床六月入秋寒。
奇峰湖面連雲出,殘雪山頭帶月看。
國事空馀雙眼白,君恩留得寸心丹。
圓顱真骨今方見,短發才勝竹箨冠。
【中峰喜逢夷白公夜集汰公方丈】 久别已拼消息斷,重逢猶記道途間。
十年不見秋同老,一夜剛随雨到山。
故舊幾人堪共話?林戀有主暫投閑。
亂流落葉聲兼下,聽盡寒岩水抱關。
【喜汰兄雪夜過中峰與諸子圍爐同賦】 春寒花鳥坐愁中,杖履相尋意想同。
一夜雪深封上下,雙峰天外失西東。
園蔬少摘旋堪煮,窗紙新糊僅蔽風。
明日溪橋看送别,梅花枝上凍初融。
【喜黃子羽冒雨過中峰次早即同出山作】 春去流莺叫不還,君來相見喜開關。
何妨雨過仍沖雨,已到山中更出山。
詩在竹輿人背上,家浮煙艇釣絲間。
桃花落盡溪流急,明發扁舟第幾灣? 【甲戌閏中秋林若撫諸君宿山中】 分付無開池上扉,坐當好月就苔矶。
百年能得幾回再,一夜留看肯放歸?正及秋光高鶴背,不知松影落人衣。
虎丘蟻聚偏何苦,兩度腥膻污翠微。
【冬夜喜友人過中峰蘭】 十年來見未曾,氿湖猶記别宜興。
兒時相識人馀幾?老共居山恨不能。
落枕一聲何處葉,繞堂無語祇孤燈。
到門好結冬期半,煨盡寒爐自有冰。
陳匡國·【過中峰逢徐松之】 久未尋山寺,遇從載笑逢。
聽泉屐齒共,拾級杖藜同。
客有巢雲興,人疑放鶴翁。
坐來心目淨,擁雪謝行童。
王衡·【支硎山口占】 曉山煙重暮山開,石馬三朝半綠苔。
掃得墓門清似水,梅花昨夜又飛來。
胡梅·【山居雜興】 支遁長松見者稀,松邊剛試薜蘿衣。
随來獨鶴相依久,幾度開籠不肯飛。
徐嵩·【遊西山一帶作】 香車寶馬亂雲煙,搖曳竿幡鎮日懸。
花似黃金來布地,峰如萬笏上朝天。
山獐路狹沖人過,石馬墳荒向客眠。
最是繁華春欲暮,周遭十裡接遊船。
【雨阻支硎山】 著屐尋山草色濃,忽間雷雨下中峰。
無端遊女仍如夢,不是吳宮即楚宮。
【同玄道法師觀寒泉遇趙惠三】 支硎山殿日焚香,雨後泉聲徹上方。
澗畔有誰能獨坐?相看卻喜是同鄉。
【丁巳三月廿四日在黃招同廬江湘曉廣壁雨帆武勳葦昭遊支硎山】 楓江花落滿庭除,此去支硎數裡馀。
春水淪漣浮畫舫,東風綽約度籃輿。
林間覓徑行難盡,石上聽泉坐不虛。
非是故人能載酒,争教幾度到精廬? 【過支硎山贈曉庵法師】 漠漠黃沙日,蕭蕭白雁天。
南來真萬裡,支遁已千年。
落木疑寒雨,斜陽破暝煙。
未須愁寂寞,石上有流泉。
金瓒中·【剛題】 支硎春暮遊逾好,橋畔籃輿畫舫連。
蒙茸竹樹翠如幄,蓬勃香霧青和煙。
尋僧山寺倚籬石,待客酒家臨澗泉。
歸途吾輩更須酌,夜深爛醉拼酣眠。
張大純·【過中峰】 雨霁山橫翠,風回花覆紅。
殺竿依木秒,僧梵出雲中。
竈焙秋收茗,廚香晚供菘。
經行泉石古,客袂濕空濛。
張霖·【前題】 寺徑聽泉人,憑高豁遠心。
松杉雲蓋蔭,華雨石幢深。
坐供雲門餅,囊羞布地金。
籃輿歸路促,斜日淡疏林。
釋通明·【山居】 窗前幾片石,一一矗雲牙。
半月懸山角,數鴉歸樹丫。
籬疏補野竹,牆破挂藤花。
偶踏崖前路,新苔映落霞。
釋覺了·【初冬喜臞庵居士攜侄延年見過中峰】 楓落空山冷,何期二阮過?屐經庭葉響,鵲噪夕陽多。
乍别溪邊話,還同石上歌。
篝燈催瀹茗,莫問夜如何。
陸嘉觀·【山中】 山鳥如舊交,山童如野鹿。
為看明月來,深夜開茅屋。
【又】 山泉日夜流,雨後流益響。
洗耳兼洗心,冷然惬清賞。
尤珍·【遊支硎山古報恩寺】 古寺藏春色,山中遇賣饧。
石塘修竹勁,澗壁老梅橫。
紅雨催遊屐,清風送梵聲。
卻疑禅寂處,花鳥太多情。
徐元灏·【支硎】 春風搖曳月華裙,一帶山樓映夕曛。
無數肩輿歸去晚,香煙袅袅暗松雲。
西華吾家山,去光福西南二十裡,寺在山之右,有峰郁然曰“聚秀”,因為名寺為“秀峰”,創于宋紹興間。
檀越吾氏聞徑山佛智裕禅師之道,請為開山第一代祖。
〈後慈甯皇太後幸韋王第,召師演法,賜金襽袈裟,乞歸西華舊隐是也。
紹興戊辰秋,主席育王,庚午十月示寂,阇維得舍利,遺命分塔于西華。
陽羨蔣某感賦二章,有“歸骨東山無可恨,佛光千古贲江臯”之句。
提舉台州崇道觀蔣某撰塔銘。
虎丘雲岩嗣法門人某立石。
〉門人福州清涼坦禅師繼席。
〈清臣贻劄有“可與佛智吐一口氣”等語。
〉《續燈錄》載破庵先禅師〈侍密庵凡五載,盡得旨要。
〉出世住吳之西華秀峰寺。
愚庵及禅師書跋中又雲,太古徽匡徒秀峰。
當元至順二年,玉泉某禅師來主是山。
〈室堂樓殿,不十五年而規模大備,欲謝去,衆不忍,築一小室居焉。
〉有至正四年二月奎章閣學士院參書柯九思碑記。
至正七年九月,有帝師公哥兒監藏班藏,十切見平江路吳縣秀峰禅寺住恐僧自厚子原長老傳佛祖燈雲雲,可号慈雲普覆弘覺禅師。
〈印劄尚存。
張昶《吳中人物志》:師,吳人,從學靈隐、口嶼,曆住穹窿、秀峰諸山。
〉明天順元年,洞庭長壽寺僧聽日初來住恐,至成化十年立券傳之于孫。
〈時尚饒足,及後裔一雨法師攜券遇訪,荒榛亂冢,杳不可問矣。
〉後廢岫王禅師,〈諱行玮,蘇州顧氏,脫白虎丘,初參密老人,為古南牧和尚長嗣。
〉崇祯戊寅隐居銅井,聞秀峰乃佛智破庵祖塔所在,常渡湖瞻禮,〈為之歎息。
清順治丙戌,有僧恒如志圖恢複,已而未能。
丁亥秋,急欲舍去,九日師适過,遂以所居請之。
〉寺止破屋三楹,荒地數畝。
戊子己醜,縛茅安衆結二冬。
庚寅,築方丈及小樓。
壬辰春複寺基,〈舊司理當湖倪公長于、同郡吳給谏适、李侍禦模、顧郡侯缵論為之護持。
〉馬氏二十冢悉遷去。
〈乙未秋倪公長于躬攜疏冊沿募,及毛晉、孫明圓諸信施六百金,得香楠廳二帶。
〉次年,建大殿、法堂。
己亥,建彌勒殿及西樓。
己酉建伽藍祖師堂。
辛亥,建杜鵑樓并雜室總七十馀間,置山田百馀畝,内浚池七十馀丈。
寺西南三裡許澄覺精舍豎萬佛石塔,趙文敏書額,中峰國師為贊,勒于大德十年,墜于湖涘,師亦洗刷,構置幾椽。
凡前斷碑殘碣,皆師荷鋤從土中得之。
〈師常乞書于雪峤老人,老人忽書“恢複古道場”五大字,不意遂為先谶。
〉其住秀峰,種田博飯,不趨榮貴,有百丈政黃牛之風。
釋通門·【辛卯重過秀峰寺禮祖塔】 秀峰山下祖燈傳,水色山光塔影連。
累石好經千百劫,懷香又隔十三年。
東山松柏宜重長,南浦煙霞祇舊鮮。
直受沙盆贻厥後,天龍應衛一牛眠。
釋行玮·【徐松之居士過訪秀峰寺即事口占】 迢迢西華山,冷冷秀峰寺。
開法創宗庭,祖師稱佛智。
千年奠湖濱,宋元及明季。
寺廢虛空存,塔尖常仆地。
陵谷忽滄桑,古道未可棄。
遺址曳杖尋,舊隐殊深邃。
剪棘縛茅茨,缁英彙同志。
雪窗燈焰青,石榻秋山翠。
绀殿今當陽,松竹已成次。
往事猶目前,故人時一至。
撥草讀殘碑,為撰秀峰記。
愧無韻語酬,拈此西來意。
徐嵩·【辛亥秋過訪秀峰岫雲和尚】 攬勝正新秋,西華祖塔留。
前朝黃葉寺,此日杜鵑樓。
殿靜常飛鴿,溪清好放牛。
到門猶未久,雷雨下峰頭。
〈時亢旱得雨。
〉 泰伯廟,東漢永興二年,郡守麋豹建于阊門外。
〈或雲韓整守吳所創。
〉宋元嘉中,劉損為郡修葺。
後梁乾化間,吳越錢氏始徙阊門内。
宋元佑六年,太守黃履奏請,履奏前政梅詢、範仲淹、孫覺輩祈禱必應,有诏,号“至德廟”。
元符間,又因守臣吳仲舉請封至德侯,崇甯初進封王,建炎毀。
隆興初,沈度以直秘閣尹是府,二年大水民病。
乾道改元,公躬禱祠下,麥禾皆稔,遂加崇飾。
〈有通議大夫曾幾《乾道重修記》。
〉越淳佑壬子,司臬潘凱款泰伯祠,見兩廉下多淫厲非鬼,盡庫去之,乃像仲雍、季劄以侑泰伯,複為增葺,〈潘凱有《淳佑重修記》。
〉作至德橋。
洪武中,改封吳泰伯之神,春秋祀之。
〈祝文曰:“三讓至德,民無可稱。
周基八百,由斯而成。
”唐狄梁公持節江南,毀淫祠千七百所,唯留夏禹、泰伯、季劄、伍員四祠。
〉 皮日休 一廟争祠兩讓君,幾千年後轉清芬。
當時盡解稱高義,誰敢教他草莽臣? 陸龜蒙 故國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濕中堂。
迩來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
張詠 至德本無名,宣尼以此評。
能将天下讓,知有聖人生。
南國奔方遠,西山道始亨。
英靈豈不在,千古大江橫。
楊補·【元旦谒泰伯廟】 百祀奔元日,塵埃獨此庭。
衰時懷至德,肅拜感精靈。
鳥迹殘霜白,階文坼草青。
門前捷足者,車馬自流星。
李贶·【巡撫湯公下車之日即谒泰伯廟因賦】 廟向金阊道,門連至德橋。
一身開澤國,千載祀熙朝。
老樹寒風響,靈帷細雨飄。
湯公能厲俗,首谒示清标。
陸來至 德橋由來頌魯論,千秋遺廟獨長存。
文明已得開吳會,揖讓偏能長子孫。
隔岸春聲傳僦庑,連城草色近花村。
我來直向階前拜,欲注清泉薦一樽。
徐嵩·【過至德廟】 行人居肆塞阊關,遺廟千秋似等閑。
總使山門終日閉,紅塵猶欲滓神顔。
吳縣學,範文正仲淹奏建。
〈盧熊《府志》雲:初在縣治東南,今三皇廟基。
〉紹定元年,趙令善瀚以地窄移建,〈在賓興坊貢闱右、包驿左,其地為勳府遺業,背城東向。
〉為廈四十馀楹。
嘉熙四年,魏令廷玉、主學孔烽重修。
淳佑七年,趙令汝澄更新。
〈百用具修,凡費缗錢一萬七千有奇。
〉至正七年,縣達魯花赤馬祖憲複新之。
十九年縣尹成克昶、丞文買闾、攝學事平江路學錄侯如晦合議聿新。
〈塑文宣王、四國公像,繪從祀諸賢于兩庑之壁,甃溝作廨。
〉十九年縣尹張經、〈為棂星門。
〉二十四年縣尹楊彜修學。
洪武二年,知府何質首議興學,縣令曹文綱勸率各僚佐修。
五年知府魏觀辟建,然地卑隘患水潦,又逼軍營苦喧雜,為師生病。
宣德七年,巡撫周忱、知府況锺相故僞司徒李伯升宅,視舊寬廣,乃具疏定址在升平橋東,〈議取諸倉歲積葦席五十萬、粥米五千馀石,以九年十月經始,明年五月訖工。
〉通為屋二百三十馀楹。
成化八年,縣令雍泰建門。
弘治十年,縣令邝璠徙教谕訓導廨宇于射圃,且市民居廣之。
〈門内作池,于學之東拓射圃。
〉正德二年劉令恒〈善堪輿,謀于教谕馮鋼等填池,又以門直沖,移置東偏,重葺堂齋。
〉作綽楔,表曰“儒宗”。
三年乃茀其右偏,構屋名曰“外号”,以處士之遠來者。
〈凡二十四間。
〉嘉靖元年,知學劉輔宜又葺之。
二年,教谕熊欽上狀請大修,巡撫吳廷舉、知府胡缵宗、知縣楊叔器,以四年六月經始,無不更新,改儒宗坊為狀元及會元解元二坊。
馀工未竟,召去。
五年,蘇令佑至成之,又築三教官廨,種種位置,悉改舊觀。
七年,建敬一亭。
周令寵以詠春亭改啟聖公祠。
二十年,張令道移皆聖祠于廟門東狀元坊,曰“首邦文獻”,東曰“仰聖”,西曰“興賢”。
二十六年宋令儀望,三十九年曹令自守,四十五年魏令禮明,并加葺治。
萬曆九年,傅令光宅重建尊經閣,修廟庑堂署。
二十八年孟令習孔,二十九年署縣推官鄭郛,相繼大修。
巡撫曹時聘、巡按何熊祥、知府朱燮元,各捐助。
三十二年,曾令汝召又修,形家言宜撤首邦文獻坊,移置縣治前。
四十二年,周令爾發再修。
崇祯元年,陳令文瑞修學,追侵地,浚河。
九年,楊令雲鶴出贖锾複葺。
十四年,牛令若麟重葺。
有施清臣、于文傅、鄭元佑、陳基、姜漸、楊榮、劉铉、吳寬、王鏊、劉恒、林符、朱希周、陸粲、楊循吉、楊成、申時行、申用懋、牛若麟諸記事,詳牛公志。
王晉·【家蒼霞同寅升任新安賦贈】 劍氣珠光迥欲浮,乘時端合重名流。
疏慵似我謀應拙,雄駿如君志未酬。
七載寒暄唯共語,三吳佳勝幾同搜。
忘形總葉填篪奏,繡華陽譜系留。
徐嵩·【王大席學博招同姚彥昭張如三王夢鶴陸予載諸廣文小集寓齋】 廣文堂靜似山家,幾載弦歌隔绛紗。
天上箫聲旋到鶴,爐中香氣忽成霞。
但愁十日春風去,安得千锺酒量加?翹首群公多特達,肯令苜蓿滞年華? 【送王大席遷新安司教】 千裡新安路不遙,英才幾許被甄陶。
金阊門外誰相贈?折取梅花當柳條 【又】 幾載吳門客往還,車塵頻欲拂朱顔。
此回莫道鳣堂冷,飽看齊雲雨後山。
陳焯·【送潘括蒼官吳門學博】 臨流祖席夜浮瓜,才子輕舟漾月華。
家有銅川歌伐木,箧攜銀管夢生花。
鳣堂風雅高黃絹,虎阜笙箫擁绛紗。
光福明春香雪裡,阿翁期我杖同拿。
姚文燮 久拟潘郎振玉珂,蘇台暫喜廣文過。
青雲路許門生共,白雪詞同執友歌。
雀渡星橋團露桂,鶴吟河墅隔煙蘿。
尚書弱女沾微祿,應笑盤中苜蓿多。
姚士暨 遊宦從茲始,前程未有期。
俸能供菽水,閑不廢書詩。
楊席鳣還集,蘇公錢每遺。
依依憐阿妹,惜别語多時。
姚士基 沖炎此際趁王程,小妹牽裾惜别情。
漫說長江無六月,關心發棹正三更。
錦帆舟畔荷香迥,缥渺峰頭夜月明。
到處令晖偕唱和,吳箋頻寫寄山城。
潘江·【送兒仁樾之官吳縣司訓】 當年悔卻早彈冠,去住于今作計難。
戲彩本期依仲氏,牽絲因許爾為官。
豈知雁陣中途拆,愁見鸰原雙影寒。
此别割裾憐獨子,家家書吾日報平安。
【又】 吳門名勝系予思,三十年前偶賦詩。
〈少慕蘇杭之勝。
有“他日倘能邀薄祿,吳門學博武林丞”之句。
〉老大何曾償夙願?妙齡聊可作先資。
蘇湖教學非無法,偃劄文名猶在茲。
好去談經羅孝秀,春風未是冶遊時。
【又】 師儒亦是人文寄,好采栖苓入藥籠。
筮仕祖贻凜清白,同官兄事貴和衷。
奇書莫惜分冰俸,思卉還期補桂叢。
〈瀕别屬購名花寄河墅。
〉漫道差遺無母卻,白雲下有白頭翁。
【又】 吳趨詞坫盡名流,我欲從之道阻修。
喜汝琴書官此地,即予嘯傲俯滄洲。
丹鉛勿堕前人業,缟纻須為父執酬。
預拟明春攜樸被,雪香雲海任遨遊。
潘仁樾·【僦居二首】 捧檄來茲地,枝栖四壁無。
氈雖猶舊物,官信不宜儒。
俸薄鄰難買,赀征力勉和。
數椽修葺罷,聊可著妻孥。
【又】 位置琴書了,新萏壓舊醅。
論文延短景,盼客破蒼苔。
庑不因人寄,窗宜向日開。
東頭留鬥室,為待老親來。
青芝山,在鄧尉西南。
〈袁弘道所謂“山間松萬本,參雲翳日;碧欄紅榭,與白波翠??相映發”者,是也。
〉山之右為真珠塢。
群山四抱,一隅稍豁,其景最勝。
趙瀚·【夜泊青芝山下遇雪懷無殊】 孤艇依荒岸,濤聲卷雪來。
故人居洞口,凍樹鎖池隈。
獨剪虛窗燭,頻傾濁酒杯。
還将篷底夢,先繞嶺頭梅。
同葉庵,在支硎山後白馬澗。
本萬曆間詩人周天球園,其後變置不一,申文定公亦曾栖隐。
順治八年,浮老人得為退居之地,名同葉庵,撫軍張公送額,内建老人衣缽塔。
〈靈常淵、法音溗、百可溢、佛杲汋、寄庵澡、純素泳諸禅師,俞秋來、周公魯兩居士,記莂于此。
〉 釋通賢【夏日同葉庵送雪寶和尚還山】 蓬門深掩為誰開?雨歇黃梅法駕來。
瀹茗正堪談契闊,匆匆冒暑又南回。
【又】 雪頂蓬松驚老顔,同參能幾導人間。
東南法道惟兄振,攜杖應須歸故山。
釋行溗·【同葉八景】 傍壁繩床片石支,雲來同卧甚相宜。
那禁曆曆鐘聲度,偏在幽人夢醒時。
〈右賀嶺曉鐘。
〉樹色煙岚翠幾重,蟾光先照石芙蓉。
良宵欲步誰為侶?惟有随身一短筇。
〈右中峰夜月。
〉古澗淙淙碧水流,經馱白馬已千秋。
誰人學道能休歇,到岸還家似此舟?〈右馬澗歸舟。
〉莫言如霧又如塵,細雨霏霏亦可人。
試問春風吹到處,山頭幾許草痕新?〈右黃峰細雨。
〉片片凝寒玉蕊飛,當軒烹茗更添衣。
尋常留卻空亭子,獨坐令人羨息機。
〈右快雪空亭。
〉風起飛花滿北堤,晚樵歌罷草萋萋。
我來獨抱山雲坐,卻有流莺别處啼。
〈右柳絮堤。
〉向上燃燈願已隆,慈悲手眠證圓通。
空開四面山光淨,蹴破岑樓萬象空。
〈右大悲樓。
〉吳王當日醉蘇台,傳道群臣謝宴來。
今日白雲岩石畔,斜陽剩有老僧回。
徐嵩·【同允持聖??暝投同葉庵】 向晚更何之?精廬說在茲。
徑因生覺遠,村以暗還疑。
幸有三人侶,惟将半裡期。
到門方共穩,大笑詛堪遲? 【雨阻同葉庵】 再過怯秋思,同來亦舊知。
夜陰天忽暖,客住雨無辭。
老樹和煙濕,寒花著地垂。
前山行未得,排悶對清池。
姑蘇山,一名姑胥,一名姑馀,在橫山西北。
古姑蘇台在其上,至今人稱為胥台山。
〈古百花洲在山下,非今盤門内城壕。
〉 許謙【題姑蘇台】 姑蘇城上姑蘇台,青山百裡峨嵋開。
平郊如掌思清遠,昔人樂極曾生哀。
大仇未複敵不死,壯志消磨侈心起。
會稽捷甲功自多,種蠡深謀誠未已。
不知佳冶能傾國,暮暮朝朝醉春色。
勳臣抉眼視東門,越女還為越人得。
祇今興廢總成空、惟馀碧草搖凄風。
可憐千古台前水,不洗當年甬東恥。
吳師道 百花洲上姑蘇台,吳王宴時花正開。
半空盡燭西子醉,三更鐵甲東門來。
吳波渺渺吳山簇,不見嬌颦倚闌曲。
丹楓月落怨啼烏,碧草東風驚走鹿。
阖闾丘墓相連處,應恨太差迷不悟。
斷指千年血未幹,遊魂夜哭台前路。
吳淵穎·【姑蘇台歌寄方養心】 姑蘇台南阊阖開,姑蘇台北鴻雁來。
春花秋月幾時好,步屐尋香去如掃。
冤胥憤血空海潮,老濞妖妝又煙草。
少年為客誰我令?千裡汝猶談一經。
黃龍挾舟夜有雨,白虎司劍天無星。
山中菖蒲十二節,未肯落盡青頭發。
姑蘇台上愁殺人,身在勾吳望勾越。
蔡羽·【姑蘇台】 夜有昃題月,朝有出棟雲。
高台伫歌舞,羅绮何紛紛。
吳月常從越山起,越花常種吳宮裡。
眼前不盡西子歡,安用窮觀三百裡?興亡不自由,春草生銅溝。
惟有橫山色,空帶峨眉羞。
香魂想像朝雲廟,綠泥斷金燕頭。
朝雲滅,金燕冷,夕陽滿地青楓影。
華山,其頂名蓮華峰。
〈明末,朱鹭字白民,為名諸生,自金陵赴試歸,無錫道中,偶聞鄉人有“蟲鳥有變而人難變”之語,遂棄青矜,隐蓮子峰。
善書竹,其齋聯雲:“寫這個過日子,看山頭當吃茶。
”〉山半有池,在絕??,橫浸山腹逾數十丈,故又名天池山。
山有石鼓。
〈晉隆安中嗚,乃有孫恩之亂。
〉石屋二間,四壁皆鑿佛像。
又有龜巢石、虎跑泉、秀屏、〈即石壁。
〉蒼玉洞。
〈此山多石少土無樹藝,特以岩穴勝。
〉後漢郎宗、劉宋張裕、張廷傑,皆隐此山。
廷傑以山宜就隐,乃營墓立宅于此,改就隐山。
〈有孫觌《華山天池記》。
〉今山半為毛都憲呈墓。
右為古華山寺,今改寂鑒庵。
山之東南出蓮華峰背,近建為華山寺,〈舊寺基最大,今庵與寺皆其故址。
〉明僧鹿亭結茅于此。
〈已為有力者營為墓域。
〉文文肅公輩矢志興複。
〈時無僧能力任者,沈濟川是夜即削發,明日見當事,力争之,得理。
吳縣令陳文瑞,周蓼洲公門生也,奉師命,入山正其界。
濟川後退隐龍樹庵。
〉一雨潤公卓錫演經,法嗣汰如河、蒼雪徹相繼興建殿宇,長松夾徑,怪石沿崖,有華山初地坊、含光渠,時歸于靈岩。
康熙初,蘖庵志、僧鑒青相繼住恐。
朱鹭·【題蓮子峰】 登峰問蓮子,古路出僧家。
石榻留雲供,空池長佛華。
【答王芥庵】 不是看梅客,還為一宿禅。
多君留好句,〈芥庵有“蓮子高峰有故人”之句。
〉相見妙高巅。
趙宦光·【登華山】 鳥道萦纡上,深林更幾盤?支公此消夏,五月晚猶寒。
釋正志·【題落帽石】 空山冷落一危冠,漫道威儀似漢宮。
祇為儒門留不住,故來當路與人看。
沈自然·【過蓮子峰朱鹭書屋】 四壁月來遲,空山人去時。
徒然挂薜荔,猶想下書帷。
墜拂醉眠石,行看書竹枝。
最憐遺草在,還望茂陵知。
釋讀徹·【華山得绀泉友人攜芥片就試同汰兄賦】 課馀無事可消閑,茶竈随扛就澗灣。
攜得秋香來幾片,品來泉味到三山。
夕陽在地團樂坐,涓滴傳磁次第還。
甘苦偏嘗誰領略?湯聲火候寂相關。
朱彜尊支公禅誦處,徙倚陟山庭。
暗壑雲英白,長林石氣青。
花間童子偈,松下梵王經。
怅望岩栖路,風泉隔翠屏。
堯峰,在橫山西南。
〈相傳堯時吳人避水于此。
嵩按:實南朝遙授山名。
亦如無錫沿湖有舜峰,謂舜耕于此,并有曆山之名。
〉唐末慧禅師建精藍,名免水院。
宋改壽聖寺,有寶雲禅師居之,繼以昙暹,後廢。
明弘治中,雲谷菹公與其徒文通,立山門,缭石垣。
觀音、龍王之殿,寶雲、碧玉之沼,東齋西隐,以次修複。
雲谷示寂,文通繼先志,複成大雄殿。
〈詳王鏊《堯峰寺記》。
〉順治間,繼起諸禅師複建單傳殿、南嶽大宗堂。
康熙壬子,師示寂,諸弟子建師骨塔于其上。
袁帙·【半峰亭】 連峰翠岧峣,孤亭半峰上。
山下雲起時,翻向憑高望。
【清晖軒】 樹杪見風帆,正對南湖水。
山月流清晖,來照軒窗裡。
【碧玉沼】 泠泠碧玉沼,青萍鋪水面。
風吹萍野開,水底魚皆見。
【觀音岩】 複磴轉危岩,寂寥古龍象。
空林人迹稀,但聞清磬響。
【白龍洞】 陰洞山之阿,谽谺石勢逼。
還疑墊龍起,雲霧閉深黑。
【多景岩】 應接無閑暇,日與賞心遇。
惟應山中人,解識山中趣。
【寶雲井】 古斃浸寒泉,稚子時時汲。
迎晨入翠微,岚氣侵衣濕。
【偃蓋松】 高松若車蓋,偃蹇北山隈。
不蒙匠石顧,讵識明堂材? 【鐵塔】 雁塔蔽浮雲,缥渺人天外。
風鈴鳴四檐,獨往聞幽籁。
【妙高峰】 逶迤群峰首,跻攀興何已?曠然心目開,盡此丘壑美。
【東齋】 楓葉紛紛落,荒徑無人掃。
萬念杳虛寂,閑門閉秋草。
【西院】 朝坐東齋幽,夕宿西齋靜。
跏趺對佛燈,沉沉秋夜永。
徐礦·【崇祯己卯十月同龐襄臣家松之欲讀書古堯峰夜宿山頂夢中作】 萬事夢潇湘,今何漏水長?紅塵人不到,雲雨總荒唐。
釋弘儲·【春雨中臞庵來湘雲館時潛子在坐】 湘中富奇彩,遊迹又成陳。
開卷煙雲色,仍親杖屦身。
清談入句譜,苦茗享詩人。
會待秋楓落,相攜問白??。
徐嵩·【同恽正叔登古堯峰頂】 不須覓徑問煙蘿,閑向峰頭共嘯歌。
除卻野田湖嶼外,天邊祇有白雲多。
【妙高峰】 欹枕峰頭細草平,隔溪松裡有人行。
半輪月挂斜陽外,山鳥啁啾弄晚晴。
【庚戌春同韓寶雲客堯峰柬黃仙裳】 吳天二月風雨度,湖上峰峰入煙霧。
寶雲泉畔寶雲來,每共微言連日暮。
肘邊丹訣人所求,何時騎鶴回揚州?問君結契應有幾?赤松黃石非常流。
昔從吾友帙中見,樵青之詩佳可羨。
為予宛轉先寄聲,倘渡江來定謀面。
禦書閣,在堯峰之麓。
為汪鈍翁先生讀書處,舊名皆山閣,複稱歸來閣。
甲子冬,大駕南巡,禦筆臨董其昌書以賜,因供奉閣中,遂改今名。
汪琬·【山莊】 問舍山深處,蕭然一徑斜。
庭陰叢苦竹,牆角蔓圜瓜。
壞棟惟生蠹,荒畦每聚蛙。
耕漁俱在眼,真作野人家。
【又】 蟲絲冉冉罥秋槐,室有煙煤徑有苔。
幸得好山當四面,不妨牽帥老夫來。
【又】 縛帚旋除蛛網淨,插籬每護藥苗新。
老夫到老不曉事,能幾何時作主人? 【山中遊仙詞】 門前澗壑上虛空,畫斷塵凡迥不通。
除是施符兼賣藥,偶然身到市廛中。
【又】 茅屋三間不染塵,松風蘿月獨相親。
空山不要閑錢使,點得黃金别贈人。
【又】 黃精巨藤繞溪生,服食多年骨漸輕。
祇恐嫌疑幹殺戒,杞根如犬不教烹。
【又】 端坐繩床理篆煙,拟箋《易卦》未終篇。
擲杯畫水兒嬉事,棄置神通五百年。
【又】 三寸葫蘆挂壁端,中間绛雪是靈丹。
他時白晝升騰去,肯待虛空降玉棺。
【又】 要插金貂侍玉宸,暫從福地養閑身。
人間宰相成何事?卻誤盧郎隔兩塵。
【又】 祇種琪花采玉芝,此身久矣遣三屍。
生年甲子都忘了,略記羲皇畫卦時。
【又】 自是仙都降谪身,偶來遊戲了前因。
牧豬牽犬皆容易,怕作天邊守人。
穹窿山,以山峻而深,故名。
〈形如钗股。
《越絕書》為古赤松子取苦石脂處。
又《神仙傳》赤須子吳山升仙,即此。
〉山高而平,其頂方廣可百畝,中壘石為龛,名國師庵。
半山有泉名“法雨”。
〈四時流不絕,下注石堰,灌田。
〉東嶺下有盤石,高廣丈許,相傳朱買臣讀書其上,後人呼為讀書台。
其西有紫藤塢、百丈泉,相傳漢初平中,建上真觀,祀三茅真君。
〈歲久觀廢,惟峰頂斷碑,依稀見“上清司命三茅真君”及宋“延佑”年号而已。
順治初吳茲受司李名晉錫邀施法師上山,訪觀故迹,牆屋傾頹,香火斷絕,特遣從者下山取火,焚香,遂同發願興複。
後施嘗啟醮武塘,與李子建明經名标善。
馀居停李氏,屢同晨夕。
李笃好道法,謀刻《穹窿山志》、《張真人上真觀碑記》,李先寄馀,馀緻施法師焉。
〉順治七年,施法師道淵興建殿堂台閣,遂成巨構。
十五年,張真人洪任題請賜今額。
〈有太傅金之俊記。
〉其南面有舟山、法華山,中有白馬寺,其傍有白馬嶺。
東面有積翠庵,〈竹大如鬥。
〉前為趙王墳,〈雲系南宋宗室。
〉又名王駕灣,明末建拈花禅院。
徐嵩·【崇祯辛巳春同沈文将家掌文遇穹窿山遇雨作】 茲山崒律名穹窿,精靈直與冥漠通。
我欲到此一登眺,孤舟暗撥雞鳴中。
路轉諸峰幾回變,野橋忽得當山面。
胡然神意不可知,亂石流雲擁僧殿。
咫尺若移何處邊,萬重煙霧隔人天。
山村近山先得雨,曉林水滴聲潺。
東西顯晦無時定,此山忽翠他山應。
斷績雨來斷續雲,幽懷何必尋蘿徑? 【過穹窿贈施法師】 武塘别後已三年,重遇峰頭更俨然。
禱雨心誠回北鬥,埋屍澤大及黃泉。
九天将遣童真在,一氣符焚正法傳。
況是與言能易簡,春風滿座月娟娟。
朱峻·【同徐松之訪施亮生法師于穹窿山】 為訪高居羽客蹤,相攜幽徑步從容。
既愁采藥難知處,仍恐朝元去不逢。
常汲一泓山半水,新栽千樹道傍松。
鈞天樂出重雲上,隐隐猶疑在别峰。
張大純·【過穹窿上真觀】 直上穹窿一徑遙,巍峨實殿拂丹霄。
壇中咒錄天神下,匣裡風雷上怪消。
當道碑題鎊滿字,傍岩潭澗長靈苗。
盤桓更陟前峰頂,弱水仙人似可招。
姚弘勝·【壬戌新正二日登穹窿禮施度師塔】 策杖獨跻攀,層峰聳奇峭。
深林人迹稀,絕壁日光照。
巍巍宮殿開,仿佛陟圓峤。
追思三十年,随師闡玄妙。
閩粵及長安,聲名動廊廟。
一旦脫塵埃,遂赴玉樓召。
世道漸非昔,吾教少同調。
臨風起浩歌,回欄一憑吊。
清隐禅院,在盤門外堰橋南。
宋端平間僧法立建,歲久幾廢。
明天皆間,主僧竺峰與師弟禅宗〈又系同胞。
〉及其徒妙智〈竺峰徒。
〉重建,文太史震孟題額。
至順治己亥,裡人徐可行〈邑諸生。
〉暨衆信延一音超公主之,〈果超,吳江盛氏,順治壬辰住恐陸墓山西資庵,經營八載,有中興之功。
詳牧老人碑記。
〉佛殿庵址,視舊有加。
〈超複置産,以力耕為務,常謂其徒淵府曰:“吾栽田博飯,以了一生,庶不負信施。
”其孫慧機,字省愚,蘇州人,青年精進,頗好吟詠。
〉 徐嵩·【同聖轭禅師過清隐庵】 閑行時遇碧山僧,二月春風暖便蒸。
橋下落花階畔草,一湖斜照望松陵。
【重過清隐贈一音超公】 開山猶記宋端平,拓地嘉君拮據成。
坐久偶将裡齒問,誰知同邑又同庚。
秦江·【寄題清隐庵】 野田細路接橫塘,幾許行人憩檻廊。
頗似文殊來化現,門前春暖菜花黃。
徐啟·【同松之老叔集清隐庵】 地近橫塘路未多,一庵清隐遇維摩。
竹林深處論詩久,不使偷閑此日過。
顧尊然·【送省公還清隐】 斜陽常送釣魚舟,古刹松篁憶舊遊。
今夕君歸猶未晚,盤關城外月如鈎。
釋慧機·【翁先生留宿庵中】 秋宵一榻下南窗,月照庭前古柏雙。
謂我安禅無别法,酣眠直到曉鐘撞。
【松陵沈阮容居士住百花洲與家父居相近善畫蘭為馀寫篷賦贈】 葉葉交加蕊半含,百花洲比百花潭。
普天無處非王土,不學當年鄭所南。
〈都畫蘭無土。
〉 接待寺,去盤門西裡許。
〈舊址頗廣,止存僧舍三間。
查《郡志》初建無考。
〉康熙九年僧遇緣〈名照達,新安人。
〉重建。
徐嵩·【題盤門外接待寺】 招提在得地,修竹兼喬林。
一徑通近郭,三門向遙岑。
知子果為衆,長者能布金。
殿堂聳道周,飄笠懸雲陰。
栽松若年久,過此尤清深。
張大純·【前題】 天壇逦迤即香台,郭外山門晚尚開。
忽聽松間清磬發,遙看雲際幾僧來。
崇真宮,在永豐倉東。
宋政和八年,裡人黃悟微舍宅建,道士項舉之開山,賜額崇真壽聖宮。
宣和中改神霄宮,建炎中再改崇真廣福宮。
明正統間再建。
宋曹·【徐臞庵雪中訪予于崇真宮陸君繁練師丈室賦贈】 望極蘇台變古今,漫從方外結孤吟。
登樓獨載前王事,〈藏有宋徽宗禦書“允中堂”三字。
〉握乎同悲故友琴。
〈謂袁仲其。
〉朔雪千山人易老,江天一雁客驚心。
歸舟空負梅花約,别後憑誰寄好音? 蕉隐,在吳趨坊。
申維久書齋名,〈申諱纮祚,順治乙未進士,文定公孫,少參荊字公第九子。
馀自順治戊子過訪,為詩酒唱酬之所。
〉今其址為布政司署。
申纮祚·【花朝前二日張繡虎沈碩庵葉聖野葛象玄徐松之綏祉孫扶桑于子重及家司農兄集蕉隐分雲字】 誰複悲離索,相逢舊有群。
早莺啼細雨,晚樹薄寒雲。
酒聽三章法,囊窺十赉文。
欲彈慷慨曲,難禁夜初分。
【重九前二日林若撫徐松之沈碩庵莘民侄坐雨蕉隐次唐人張南史韻】 一尊花下共攜将,漫說東籬比辟疆。
但使莼羹堪供客,何須羯鼓更催觞?小窗斜入暮山雨,遠樹平分子夜霜。
獨有征人歸未得,西陵橋下憶垂楊。
文昌殿,在西禅寺右。
康熙間郡人王子靖倡建。
〈馀友汝雲九諸子募焚字紙,設齋誦經為文昌社。
〉 徐嵩【丁巳七月初三日禮文昌賦】 客過星逾麗,宵來月始生。
箨冠存道氣,玉洞列文名。
綠樹含香殿,紅雲出水城。
風幡秋色裡,歌吹動長庚。
邵懷棠·【和臞庵文昌社韻】 聞道仙宮裡,天香席上生。
詩書迎舊侶,忠孝謝浮名。
梵唱西方國,星橫北鬥城。
玉台才更美,應與賦《由庚》。
張大純·【前題】 曙色低臨牖,文星遠動樓。
綠荷初著雨,烏桕早含秋。
勝地丹書出,焚香玉洞幽。
齋心聊此寂,箫琯下滄洲。
利濟寺,在阊門外姚家弄。
宋紹興間僧道隆建。
洪武初年為叢林,成化六年毀,有石阿羅漢十八軀亦阇維,惟二尊留焉。
寺僧德柔謀建未就。
二十三年法裔弘毅、大心、淨心募建,郡紳毛呈倡衆助成。
〈楊循吉有《重建寺記》。
雪扶舊字定慧,新安戴氏,出家利濟,青年有志,尤工于琴,為長蘆簡石禅師法嗣。
康熙己巳二月廿一日,聖駕駐跸織造府,召琴師夏于澗暨雪公撫琴,時人榮之。
〉 楊循吉【題利濟寺募冊】 利濟從來古道場,奈何今也太荒涼。
西阊萬室俱豪富,誰謂曾無一孟嘗? 【詠利濟寺白牡丹】 一日清歡坐後寮,誰知此有玉顔嬌。
春風觸目生留戀,才倚朱闌酒便消。
沈瓒·【利濟寺言公新授副都綱有贈】 幾年卓錫住金阊,俄擁雲幢出建章。
貝葉函中藏法供,昙花影裡散天香。
風高慧遠新開社,人聚支公舊講堂。
莫以皇恩誇赫奕,從來佛地本清涼。
張大純·【追和楊南峰白牡丹詩似雪扶上人】 天然一種産僧寮,姑射仙人世外嬌。
孰謂禅心枯木似,支公對此也魂消。
徐嵩·【雪扶禅師善撫琴賦贈】 阊南古精舍,閉戶無塵侵。
内有萏居,标格如瓊林。
箧中貯遺經,幾上張素琴。
枯桐貫朱弦,白雪飄玄音。
可以靜人性,可以明禅心。
海雲庵,在穹窿山北麓,宋熙甯間僧性海建。
明洪武間,姚恭靖公廣孝為僧時退居。
〈内有連理山茶。
〉 姚廣孝【秋日重遊海雲精舍】 昔年曾駐錫,此地喜重遊。
樹影兼雲合,蟬聲帶雨收。
澗循松下砌,峰繞竹邊樓。
到後嗟難偶,吟蹤去複留。
合流庵,在東隆控西北。
順治初僧一心建。
文楠 合流門徑古,數裡入松林。
室小迎朝旭,牆高載夕陰。
梅花臨澗發,竹色傍山深。
隔嶺吾家近,還期蚤晚尋。
采香庵,在雲岩山南隔岸。
順治初,裡人沈如樁置,白庵宗禅師開山。
師,跨塘徐氏,名超宗,号白庵,箸庵和尚法孫,子山禅師法嗣。
以庵近采香徑,又取“撮群經而為果,采百花以為漿”之意,額曰“采香”。
始至掩關三年,朝夕焚誦,為人和厚,不激不随,時以本分示人。
初時茅屋五楹,師更浚池築石,治蔬圃,葺寮房,花果竹樹,四時灌藝。
遊其地者如領旃檀香風,使人自适雲。
釋超宗【采香林喜臞庵居士過訪】 采取群葩絕紫紅,宛然一點有無中。
幽栖自得山林趣,小築甯求殿宇工。
果熟露濃随地落,香飄天暖遍晴空。
今朝卻喜臞翁過,修竹青松起惠風。
徐嵩·【己酉秋日過訪白庵禅師于采香庵時值掩關】 萬樹斜陽裡,煙霞一采真。
蓮香秋不盡,月白夜還新。
豎指非彈指,藏身亦露身。
窗窗相見處,都是個中人。
【二月十三日雨中投宿采香庵】 笠澤舟來晚,琴台暝色昏。
煙雲連水巷,燈火出山村。
磬斷松風急,池流竹雨渾。
屐聲驚犬吠,剝啄皆柴門。
【采香喜遇顧爾立】 剝啄同時過采香,滿庭秋色尚芬芳。
聞君妙有生花筆,未肯當年遜趙昌。
【丙寅春采香雨後作】 〈時白公入城。
〉舞蝶逢晴見,嗚鸠傍午聞。
澗深容積雨,風息任歸雲。
豆葉垂将起,花香衆不分。
我留君欲返,一樣望斜曛。
小桃源,在采香庵後,呂貞九退隐處。
〈呂名悟,本諸生,後為道士。
〉 徐嵩【小桃園訪呂貞九煉師】 靈岩山下隔溪幽,每逐漁郎系釣舟。
門掩藥爐多水火,花開庭樹自春秋。
女冠弟子曾傳法,辟谷仙人罷遠遊。
我亦采芝圓峤客,笑談移日見風流。
丹霞觀,在石湖金仙寺左。
順治癸巳,浦氏延羽士鄭養恬置。
鄭杜門獨處,栽花啜茗,以畢天年。
徐嵩·【訪鄭養恬煉師】 子真何好靜,孑影絕喧豗。
水鳥銜花去,山雲拂戶來。
園空惟綠竹,地僻有蒼苔。
無事頻相遇,悠然茗一杯。
泮環禅院,〈已載新《郡志》。
額作古蒲,又名浦帆禅院。
〉在盤門内西半爿巷。
其地北半民居,南半溝水,有東西二巷。
〈相傳西巷吳太宰嚭所居,載馮猶龍《雜志》。
新《郡志》作“泮環”者,以郡學在西北,取其“半爿”音相似而文飾之,猶陸家浜而曰“
山色自從開晉代,溪流直接到胥江。
腰間纏去錢無幾,人背騎歸鶴似雙。
欲别匆匆相送語,藥囊忘記在西窗。
【和太翁送灌溪居士避夏于中峰喝獅窩】 鬥室能容縮地寬,石床六月入秋寒。
奇峰湖面連雲出,殘雪山頭帶月看。
國事空馀雙眼白,君恩留得寸心丹。
圓顱真骨今方見,短發才勝竹箨冠。
【中峰喜逢夷白公夜集汰公方丈】 久别已拼消息斷,重逢猶記道途間。
十年不見秋同老,一夜剛随雨到山。
故舊幾人堪共話?林戀有主暫投閑。
亂流落葉聲兼下,聽盡寒岩水抱關。
【喜汰兄雪夜過中峰與諸子圍爐同賦】 春寒花鳥坐愁中,杖履相尋意想同。
一夜雪深封上下,雙峰天外失西東。
園蔬少摘旋堪煮,窗紙新糊僅蔽風。
明日溪橋看送别,梅花枝上凍初融。
【喜黃子羽冒雨過中峰次早即同出山作】 春去流莺叫不還,君來相見喜開關。
何妨雨過仍沖雨,已到山中更出山。
詩在竹輿人背上,家浮煙艇釣絲間。
桃花落盡溪流急,明發扁舟第幾灣? 【甲戌閏中秋林若撫諸君宿山中】 分付無開池上扉,坐當好月就苔矶。
百年能得幾回再,一夜留看肯放歸?正及秋光高鶴背,不知松影落人衣。
虎丘蟻聚偏何苦,兩度腥膻污翠微。
【冬夜喜友人過中峰蘭】 十年來見未曾,氿湖猶記别宜興。
兒時相識人馀幾?老共居山恨不能。
落枕一聲何處葉,繞堂無語祇孤燈。
到門好結冬期半,煨盡寒爐自有冰。
陳匡國·【過中峰逢徐松之】 久未尋山寺,遇從載笑逢。
聽泉屐齒共,拾級杖藜同。
客有巢雲興,人疑放鶴翁。
坐來心目淨,擁雪謝行童。
王衡·【支硎山口占】 曉山煙重暮山開,石馬三朝半綠苔。
掃得墓門清似水,梅花昨夜又飛來。
胡梅·【山居雜興】 支遁長松見者稀,松邊剛試薜蘿衣。
随來獨鶴相依久,幾度開籠不肯飛。
徐嵩·【遊西山一帶作】 香車寶馬亂雲煙,搖曳竿幡鎮日懸。
花似黃金來布地,峰如萬笏上朝天。
山獐路狹沖人過,石馬墳荒向客眠。
最是繁華春欲暮,周遭十裡接遊船。
【雨阻支硎山】 著屐尋山草色濃,忽間雷雨下中峰。
無端遊女仍如夢,不是吳宮即楚宮。
【同玄道法師觀寒泉遇趙惠三】 支硎山殿日焚香,雨後泉聲徹上方。
澗畔有誰能獨坐?相看卻喜是同鄉。
【丁巳三月廿四日在黃招同廬江湘曉廣壁雨帆武勳葦昭遊支硎山】 楓江花落滿庭除,此去支硎數裡馀。
春水淪漣浮畫舫,東風綽約度籃輿。
林間覓徑行難盡,石上聽泉坐不虛。
非是故人能載酒,争教幾度到精廬? 【過支硎山贈曉庵法師】 漠漠黃沙日,蕭蕭白雁天。
南來真萬裡,支遁已千年。
落木疑寒雨,斜陽破暝煙。
未須愁寂寞,石上有流泉。
金瓒中·【剛題】 支硎春暮遊逾好,橋畔籃輿畫舫連。
蒙茸竹樹翠如幄,蓬勃香霧青和煙。
尋僧山寺倚籬石,待客酒家臨澗泉。
歸途吾輩更須酌,夜深爛醉拼酣眠。
張大純·【過中峰】 雨霁山橫翠,風回花覆紅。
殺竿依木秒,僧梵出雲中。
竈焙秋收茗,廚香晚供菘。
經行泉石古,客袂濕空濛。
張霖·【前題】 寺徑聽泉人,憑高豁遠心。
松杉雲蓋蔭,華雨石幢深。
坐供雲門餅,囊羞布地金。
籃輿歸路促,斜日淡疏林。
釋通明·【山居】 窗前幾片石,一一矗雲牙。
半月懸山角,數鴉歸樹丫。
籬疏補野竹,牆破挂藤花。
偶踏崖前路,新苔映落霞。
釋覺了·【初冬喜臞庵居士攜侄延年見過中峰】 楓落空山冷,何期二阮過?屐經庭葉響,鵲噪夕陽多。
乍别溪邊話,還同石上歌。
篝燈催瀹茗,莫問夜如何。
陸嘉觀·【山中】 山鳥如舊交,山童如野鹿。
為看明月來,深夜開茅屋。
【又】 山泉日夜流,雨後流益響。
洗耳兼洗心,冷然惬清賞。
尤珍·【遊支硎山古報恩寺】 古寺藏春色,山中遇賣饧。
石塘修竹勁,澗壁老梅橫。
紅雨催遊屐,清風送梵聲。
卻疑禅寂處,花鳥太多情。
徐元灏·【支硎】 春風搖曳月華裙,一帶山樓映夕曛。
無數肩輿歸去晚,香煙袅袅暗松雲。
西華吾家山,去光福西南二十裡,寺在山之右,有峰郁然曰“聚秀”,因為名寺為“秀峰”,創于宋紹興間。
檀越吾氏聞徑山佛智裕禅師之道,請為開山第一代祖。
〈後慈甯皇太後幸韋王第,召師演法,賜金襽袈裟,乞歸西華舊隐是也。
紹興戊辰秋,主席育王,庚午十月示寂,阇維得舍利,遺命分塔于西華。
陽羨蔣某感賦二章,有“歸骨東山無可恨,佛光千古贲江臯”之句。
提舉台州崇道觀蔣某撰塔銘。
虎丘雲岩嗣法門人某立石。
〉門人福州清涼坦禅師繼席。
〈清臣贻劄有“可與佛智吐一口氣”等語。
〉《續燈錄》載破庵先禅師〈侍密庵凡五載,盡得旨要。
〉出世住吳之西華秀峰寺。
愚庵及禅師書跋中又雲,太古徽匡徒秀峰。
當元至順二年,玉泉某禅師來主是山。
〈室堂樓殿,不十五年而規模大備,欲謝去,衆不忍,築一小室居焉。
〉有至正四年二月奎章閣學士院參書柯九思碑記。
至正七年九月,有帝師公哥兒監藏班藏,十切見平江路吳縣秀峰禅寺住恐僧自厚子原長老傳佛祖燈雲雲,可号慈雲普覆弘覺禅師。
〈印劄尚存。
張昶《吳中人物志》:師,吳人,從學靈隐、口嶼,曆住穹窿、秀峰諸山。
〉明天順元年,洞庭長壽寺僧聽日初來住恐,至成化十年立券傳之于孫。
〈時尚饒足,及後裔一雨法師攜券遇訪,荒榛亂冢,杳不可問矣。
〉後廢岫王禅師,〈諱行玮,蘇州顧氏,脫白虎丘,初參密老人,為古南牧和尚長嗣。
〉崇祯戊寅隐居銅井,聞秀峰乃佛智破庵祖塔所在,常渡湖瞻禮,〈為之歎息。
清順治丙戌,有僧恒如志圖恢複,已而未能。
丁亥秋,急欲舍去,九日師适過,遂以所居請之。
〉寺止破屋三楹,荒地數畝。
戊子己醜,縛茅安衆結二冬。
庚寅,築方丈及小樓。
壬辰春複寺基,〈舊司理當湖倪公長于、同郡吳給谏适、李侍禦模、顧郡侯缵論為之護持。
〉馬氏二十冢悉遷去。
〈乙未秋倪公長于躬攜疏冊沿募,及毛晉、孫明圓諸信施六百金,得香楠廳二帶。
〉次年,建大殿、法堂。
己亥,建彌勒殿及西樓。
己酉建伽藍祖師堂。
辛亥,建杜鵑樓并雜室總七十馀間,置山田百馀畝,内浚池七十馀丈。
寺西南三裡許澄覺精舍豎萬佛石塔,趙文敏書額,中峰國師為贊,勒于大德十年,墜于湖涘,師亦洗刷,構置幾椽。
凡前斷碑殘碣,皆師荷鋤從土中得之。
〈師常乞書于雪峤老人,老人忽書“恢複古道場”五大字,不意遂為先谶。
〉其住秀峰,種田博飯,不趨榮貴,有百丈政黃牛之風。
釋通門·【辛卯重過秀峰寺禮祖塔】 秀峰山下祖燈傳,水色山光塔影連。
累石好經千百劫,懷香又隔十三年。
東山松柏宜重長,南浦煙霞祇舊鮮。
直受沙盆贻厥後,天龍應衛一牛眠。
釋行玮·【徐松之居士過訪秀峰寺即事口占】 迢迢西華山,冷冷秀峰寺。
開法創宗庭,祖師稱佛智。
千年奠湖濱,宋元及明季。
寺廢虛空存,塔尖常仆地。
陵谷忽滄桑,古道未可棄。
遺址曳杖尋,舊隐殊深邃。
剪棘縛茅茨,缁英彙同志。
雪窗燈焰青,石榻秋山翠。
绀殿今當陽,松竹已成次。
往事猶目前,故人時一至。
撥草讀殘碑,為撰秀峰記。
愧無韻語酬,拈此西來意。
徐嵩·【辛亥秋過訪秀峰岫雲和尚】 攬勝正新秋,西華祖塔留。
前朝黃葉寺,此日杜鵑樓。
殿靜常飛鴿,溪清好放牛。
到門猶未久,雷雨下峰頭。
〈時亢旱得雨。
〉 泰伯廟,東漢永興二年,郡守麋豹建于阊門外。
〈或雲韓整守吳所創。
〉宋元嘉中,劉損為郡修葺。
後梁乾化間,吳越錢氏始徙阊門内。
宋元佑六年,太守黃履奏請,履奏前政梅詢、範仲淹、孫覺輩祈禱必應,有诏,号“至德廟”。
元符間,又因守臣吳仲舉請封至德侯,崇甯初進封王,建炎毀。
隆興初,沈度以直秘閣尹是府,二年大水民病。
乾道改元,公躬禱祠下,麥禾皆稔,遂加崇飾。
〈有通議大夫曾幾《乾道重修記》。
〉越淳佑壬子,司臬潘凱款泰伯祠,見兩廉下多淫厲非鬼,盡庫去之,乃像仲雍、季劄以侑泰伯,複為增葺,〈潘凱有《淳佑重修記》。
〉作至德橋。
洪武中,改封吳泰伯之神,春秋祀之。
〈祝文曰:“三讓至德,民無可稱。
周基八百,由斯而成。
”唐狄梁公持節江南,毀淫祠千七百所,唯留夏禹、泰伯、季劄、伍員四祠。
〉 皮日休 一廟争祠兩讓君,幾千年後轉清芬。
當時盡解稱高義,誰敢教他草莽臣? 陸龜蒙 故國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濕中堂。
迩來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
張詠 至德本無名,宣尼以此評。
能将天下讓,知有聖人生。
南國奔方遠,西山道始亨。
英靈豈不在,千古大江橫。
楊補·【元旦谒泰伯廟】 百祀奔元日,塵埃獨此庭。
衰時懷至德,肅拜感精靈。
鳥迹殘霜白,階文坼草青。
門前捷足者,車馬自流星。
李贶·【巡撫湯公下車之日即谒泰伯廟因賦】 廟向金阊道,門連至德橋。
一身開澤國,千載祀熙朝。
老樹寒風響,靈帷細雨飄。
湯公能厲俗,首谒示清标。
陸來至 德橋由來頌魯論,千秋遺廟獨長存。
文明已得開吳會,揖讓偏能長子孫。
隔岸春聲傳僦庑,連城草色近花村。
我來直向階前拜,欲注清泉薦一樽。
徐嵩·【過至德廟】 行人居肆塞阊關,遺廟千秋似等閑。
總使山門終日閉,紅塵猶欲滓神顔。
吳縣學,範文正仲淹奏建。
〈盧熊《府志》雲:初在縣治東南,今三皇廟基。
〉紹定元年,趙令善瀚以地窄移建,〈在賓興坊貢闱右、包驿左,其地為勳府遺業,背城東向。
〉為廈四十馀楹。
嘉熙四年,魏令廷玉、主學孔烽重修。
淳佑七年,趙令汝澄更新。
〈百用具修,凡費缗錢一萬七千有奇。
〉至正七年,縣達魯花赤馬祖憲複新之。
十九年縣尹成克昶、丞文買闾、攝學事平江路學錄侯如晦合議聿新。
〈塑文宣王、四國公像,繪從祀諸賢于兩庑之壁,甃溝作廨。
〉十九年縣尹張經、〈為棂星門。
〉二十四年縣尹楊彜修學。
洪武二年,知府何質首議興學,縣令曹文綱勸率各僚佐修。
五年知府魏觀辟建,然地卑隘患水潦,又逼軍營苦喧雜,為師生病。
宣德七年,巡撫周忱、知府況锺相故僞司徒李伯升宅,視舊寬廣,乃具疏定址在升平橋東,〈議取諸倉歲積葦席五十萬、粥米五千馀石,以九年十月經始,明年五月訖工。
〉通為屋二百三十馀楹。
成化八年,縣令雍泰建門。
弘治十年,縣令邝璠徙教谕訓導廨宇于射圃,且市民居廣之。
〈門内作池,于學之東拓射圃。
〉正德二年劉令恒〈善堪輿,謀于教谕馮鋼等填池,又以門直沖,移置東偏,重葺堂齋。
〉作綽楔,表曰“儒宗”。
三年乃茀其右偏,構屋名曰“外号”,以處士之遠來者。
〈凡二十四間。
〉嘉靖元年,知學劉輔宜又葺之。
二年,教谕熊欽上狀請大修,巡撫吳廷舉、知府胡缵宗、知縣楊叔器,以四年六月經始,無不更新,改儒宗坊為狀元及會元解元二坊。
馀工未竟,召去。
五年,蘇令佑至成之,又築三教官廨,種種位置,悉改舊觀。
七年,建敬一亭。
周令寵以詠春亭改啟聖公祠。
二十年,張令道移皆聖祠于廟門東狀元坊,曰“首邦文獻”,東曰“仰聖”,西曰“興賢”。
二十六年宋令儀望,三十九年曹令自守,四十五年魏令禮明,并加葺治。
萬曆九年,傅令光宅重建尊經閣,修廟庑堂署。
二十八年孟令習孔,二十九年署縣推官鄭郛,相繼大修。
巡撫曹時聘、巡按何熊祥、知府朱燮元,各捐助。
三十二年,曾令汝召又修,形家言宜撤首邦文獻坊,移置縣治前。
四十二年,周令爾發再修。
崇祯元年,陳令文瑞修學,追侵地,浚河。
九年,楊令雲鶴出贖锾複葺。
十四年,牛令若麟重葺。
有施清臣、于文傅、鄭元佑、陳基、姜漸、楊榮、劉铉、吳寬、王鏊、劉恒、林符、朱希周、陸粲、楊循吉、楊成、申時行、申用懋、牛若麟諸記事,詳牛公志。
王晉·【家蒼霞同寅升任新安賦贈】 劍氣珠光迥欲浮,乘時端合重名流。
疏慵似我謀應拙,雄駿如君志未酬。
七載寒暄唯共語,三吳佳勝幾同搜。
忘形總葉填篪奏,繡華陽譜系留。
徐嵩·【王大席學博招同姚彥昭張如三王夢鶴陸予載諸廣文小集寓齋】 廣文堂靜似山家,幾載弦歌隔绛紗。
天上箫聲旋到鶴,爐中香氣忽成霞。
但愁十日春風去,安得千锺酒量加?翹首群公多特達,肯令苜蓿滞年華? 【送王大席遷新安司教】 千裡新安路不遙,英才幾許被甄陶。
金阊門外誰相贈?折取梅花當柳條 【又】 幾載吳門客往還,車塵頻欲拂朱顔。
此回莫道鳣堂冷,飽看齊雲雨後山。
陳焯·【送潘括蒼官吳門學博】 臨流祖席夜浮瓜,才子輕舟漾月華。
家有銅川歌伐木,箧攜銀管夢生花。
鳣堂風雅高黃絹,虎阜笙箫擁绛紗。
光福明春香雪裡,阿翁期我杖同拿。
姚文燮 久拟潘郎振玉珂,蘇台暫喜廣文過。
青雲路許門生共,白雪詞同執友歌。
雀渡星橋團露桂,鶴吟河墅隔煙蘿。
尚書弱女沾微祿,應笑盤中苜蓿多。
姚士暨 遊宦從茲始,前程未有期。
俸能供菽水,閑不廢書詩。
楊席鳣還集,蘇公錢每遺。
依依憐阿妹,惜别語多時。
姚士基 沖炎此際趁王程,小妹牽裾惜别情。
漫說長江無六月,關心發棹正三更。
錦帆舟畔荷香迥,缥渺峰頭夜月明。
到處令晖偕唱和,吳箋頻寫寄山城。
潘江·【送兒仁樾之官吳縣司訓】 當年悔卻早彈冠,去住于今作計難。
戲彩本期依仲氏,牽絲因許爾為官。
豈知雁陣中途拆,愁見鸰原雙影寒。
此别割裾憐獨子,家家書吾日報平安。
【又】 吳門名勝系予思,三十年前偶賦詩。
〈少慕蘇杭之勝。
有“他日倘能邀薄祿,吳門學博武林丞”之句。
〉老大何曾償夙願?妙齡聊可作先資。
蘇湖教學非無法,偃劄文名猶在茲。
好去談經羅孝秀,春風未是冶遊時。
【又】 師儒亦是人文寄,好采栖苓入藥籠。
筮仕祖贻凜清白,同官兄事貴和衷。
奇書莫惜分冰俸,思卉還期補桂叢。
〈瀕别屬購名花寄河墅。
〉漫道差遺無母卻,白雲下有白頭翁。
【又】 吳趨詞坫盡名流,我欲從之道阻修。
喜汝琴書官此地,即予嘯傲俯滄洲。
丹鉛勿堕前人業,缟纻須為父執酬。
預拟明春攜樸被,雪香雲海任遨遊。
潘仁樾·【僦居二首】 捧檄來茲地,枝栖四壁無。
氈雖猶舊物,官信不宜儒。
俸薄鄰難買,赀征力勉和。
數椽修葺罷,聊可著妻孥。
【又】 位置琴書了,新萏壓舊醅。
論文延短景,盼客破蒼苔。
庑不因人寄,窗宜向日開。
東頭留鬥室,為待老親來。
青芝山,在鄧尉西南。
〈袁弘道所謂“山間松萬本,參雲翳日;碧欄紅榭,與白波翠??相映發”者,是也。
〉山之右為真珠塢。
群山四抱,一隅稍豁,其景最勝。
趙瀚·【夜泊青芝山下遇雪懷無殊】 孤艇依荒岸,濤聲卷雪來。
故人居洞口,凍樹鎖池隈。
獨剪虛窗燭,頻傾濁酒杯。
還将篷底夢,先繞嶺頭梅。
同葉庵,在支硎山後白馬澗。
本萬曆間詩人周天球園,其後變置不一,申文定公亦曾栖隐。
順治八年,浮老人得為退居之地,名同葉庵,撫軍張公送額,内建老人衣缽塔。
〈靈常淵、法音溗、百可溢、佛杲汋、寄庵澡、純素泳諸禅師,俞秋來、周公魯兩居士,記莂于此。
〉 釋通賢【夏日同葉庵送雪寶和尚還山】 蓬門深掩為誰開?雨歇黃梅法駕來。
瀹茗正堪談契闊,匆匆冒暑又南回。
【又】 雪頂蓬松驚老顔,同參能幾導人間。
東南法道惟兄振,攜杖應須歸故山。
釋行溗·【同葉八景】 傍壁繩床片石支,雲來同卧甚相宜。
那禁曆曆鐘聲度,偏在幽人夢醒時。
〈右賀嶺曉鐘。
〉樹色煙岚翠幾重,蟾光先照石芙蓉。
良宵欲步誰為侶?惟有随身一短筇。
〈右中峰夜月。
〉古澗淙淙碧水流,經馱白馬已千秋。
誰人學道能休歇,到岸還家似此舟?〈右馬澗歸舟。
〉莫言如霧又如塵,細雨霏霏亦可人。
試問春風吹到處,山頭幾許草痕新?〈右黃峰細雨。
〉片片凝寒玉蕊飛,當軒烹茗更添衣。
尋常留卻空亭子,獨坐令人羨息機。
〈右快雪空亭。
〉風起飛花滿北堤,晚樵歌罷草萋萋。
我來獨抱山雲坐,卻有流莺别處啼。
〈右柳絮堤。
〉向上燃燈願已隆,慈悲手眠證圓通。
空開四面山光淨,蹴破岑樓萬象空。
〈右大悲樓。
〉吳王當日醉蘇台,傳道群臣謝宴來。
今日白雲岩石畔,斜陽剩有老僧回。
徐嵩·【同允持聖??暝投同葉庵】 向晚更何之?精廬說在茲。
徑因生覺遠,村以暗還疑。
幸有三人侶,惟将半裡期。
到門方共穩,大笑詛堪遲? 【雨阻同葉庵】 再過怯秋思,同來亦舊知。
夜陰天忽暖,客住雨無辭。
老樹和煙濕,寒花著地垂。
前山行未得,排悶對清池。
姑蘇山,一名姑胥,一名姑馀,在橫山西北。
古姑蘇台在其上,至今人稱為胥台山。
〈古百花洲在山下,非今盤門内城壕。
〉 許謙【題姑蘇台】 姑蘇城上姑蘇台,青山百裡峨嵋開。
平郊如掌思清遠,昔人樂極曾生哀。
大仇未複敵不死,壯志消磨侈心起。
會稽捷甲功自多,種蠡深謀誠未已。
不知佳冶能傾國,暮暮朝朝醉春色。
勳臣抉眼視東門,越女還為越人得。
祇今興廢總成空、惟馀碧草搖凄風。
可憐千古台前水,不洗當年甬東恥。
吳師道 百花洲上姑蘇台,吳王宴時花正開。
半空盡燭西子醉,三更鐵甲東門來。
吳波渺渺吳山簇,不見嬌颦倚闌曲。
丹楓月落怨啼烏,碧草東風驚走鹿。
阖闾丘墓相連處,應恨太差迷不悟。
斷指千年血未幹,遊魂夜哭台前路。
吳淵穎·【姑蘇台歌寄方養心】 姑蘇台南阊阖開,姑蘇台北鴻雁來。
春花秋月幾時好,步屐尋香去如掃。
冤胥憤血空海潮,老濞妖妝又煙草。
少年為客誰我令?千裡汝猶談一經。
黃龍挾舟夜有雨,白虎司劍天無星。
山中菖蒲十二節,未肯落盡青頭發。
姑蘇台上愁殺人,身在勾吳望勾越。
蔡羽·【姑蘇台】 夜有昃題月,朝有出棟雲。
高台伫歌舞,羅绮何紛紛。
吳月常從越山起,越花常種吳宮裡。
眼前不盡西子歡,安用窮觀三百裡?興亡不自由,春草生銅溝。
惟有橫山色,空帶峨眉羞。
香魂想像朝雲廟,綠泥斷金燕頭。
朝雲滅,金燕冷,夕陽滿地青楓影。
華山,其頂名蓮華峰。
〈明末,朱鹭字白民,為名諸生,自金陵赴試歸,無錫道中,偶聞鄉人有“蟲鳥有變而人難變”之語,遂棄青矜,隐蓮子峰。
善書竹,其齋聯雲:“寫這個過日子,看山頭當吃茶。
”〉山半有池,在絕??,橫浸山腹逾數十丈,故又名天池山。
山有石鼓。
〈晉隆安中嗚,乃有孫恩之亂。
〉石屋二間,四壁皆鑿佛像。
又有龜巢石、虎跑泉、秀屏、〈即石壁。
〉蒼玉洞。
〈此山多石少土無樹藝,特以岩穴勝。
〉後漢郎宗、劉宋張裕、張廷傑,皆隐此山。
廷傑以山宜就隐,乃營墓立宅于此,改就隐山。
〈有孫觌《華山天池記》。
〉今山半為毛都憲呈墓。
右為古華山寺,今改寂鑒庵。
山之東南出蓮華峰背,近建為華山寺,〈舊寺基最大,今庵與寺皆其故址。
〉明僧鹿亭結茅于此。
〈已為有力者營為墓域。
〉文文肅公輩矢志興複。
〈時無僧能力任者,沈濟川是夜即削發,明日見當事,力争之,得理。
吳縣令陳文瑞,周蓼洲公門生也,奉師命,入山正其界。
濟川後退隐龍樹庵。
〉一雨潤公卓錫演經,法嗣汰如河、蒼雪徹相繼興建殿宇,長松夾徑,怪石沿崖,有華山初地坊、含光渠,時歸于靈岩。
康熙初,蘖庵志、僧鑒青相繼住恐。
朱鹭·【題蓮子峰】 登峰問蓮子,古路出僧家。
石榻留雲供,空池長佛華。
【答王芥庵】 不是看梅客,還為一宿禅。
多君留好句,〈芥庵有“蓮子高峰有故人”之句。
〉相見妙高巅。
趙宦光·【登華山】 鳥道萦纡上,深林更幾盤?支公此消夏,五月晚猶寒。
釋正志·【題落帽石】 空山冷落一危冠,漫道威儀似漢宮。
祇為儒門留不住,故來當路與人看。
沈自然·【過蓮子峰朱鹭書屋】 四壁月來遲,空山人去時。
徒然挂薜荔,猶想下書帷。
墜拂醉眠石,行看書竹枝。
最憐遺草在,還望茂陵知。
釋讀徹·【華山得绀泉友人攜芥片就試同汰兄賦】 課馀無事可消閑,茶竈随扛就澗灣。
攜得秋香來幾片,品來泉味到三山。
夕陽在地團樂坐,涓滴傳磁次第還。
甘苦偏嘗誰領略?湯聲火候寂相關。
朱彜尊支公禅誦處,徙倚陟山庭。
暗壑雲英白,長林石氣青。
花間童子偈,松下梵王經。
怅望岩栖路,風泉隔翠屏。
堯峰,在橫山西南。
〈相傳堯時吳人避水于此。
嵩按:實南朝遙授山名。
亦如無錫沿湖有舜峰,謂舜耕于此,并有曆山之名。
〉唐末慧禅師建精藍,名免水院。
宋改壽聖寺,有寶雲禅師居之,繼以昙暹,後廢。
明弘治中,雲谷菹公與其徒文通,立山門,缭石垣。
觀音、龍王之殿,寶雲、碧玉之沼,東齋西隐,以次修複。
雲谷示寂,文通繼先志,複成大雄殿。
〈詳王鏊《堯峰寺記》。
〉順治間,繼起諸禅師複建單傳殿、南嶽大宗堂。
康熙壬子,師示寂,諸弟子建師骨塔于其上。
袁帙·【半峰亭】 連峰翠岧峣,孤亭半峰上。
山下雲起時,翻向憑高望。
【清晖軒】 樹杪見風帆,正對南湖水。
山月流清晖,來照軒窗裡。
【碧玉沼】 泠泠碧玉沼,青萍鋪水面。
風吹萍野開,水底魚皆見。
【觀音岩】 複磴轉危岩,寂寥古龍象。
空林人迹稀,但聞清磬響。
【白龍洞】 陰洞山之阿,谽谺石勢逼。
還疑墊龍起,雲霧閉深黑。
【多景岩】 應接無閑暇,日與賞心遇。
惟應山中人,解識山中趣。
【寶雲井】 古斃浸寒泉,稚子時時汲。
迎晨入翠微,岚氣侵衣濕。
【偃蓋松】 高松若車蓋,偃蹇北山隈。
不蒙匠石顧,讵識明堂材? 【鐵塔】 雁塔蔽浮雲,缥渺人天外。
風鈴鳴四檐,獨往聞幽籁。
【妙高峰】 逶迤群峰首,跻攀興何已?曠然心目開,盡此丘壑美。
【東齋】 楓葉紛紛落,荒徑無人掃。
萬念杳虛寂,閑門閉秋草。
【西院】 朝坐東齋幽,夕宿西齋靜。
跏趺對佛燈,沉沉秋夜永。
徐礦·【崇祯己卯十月同龐襄臣家松之欲讀書古堯峰夜宿山頂夢中作】 萬事夢潇湘,今何漏水長?紅塵人不到,雲雨總荒唐。
釋弘儲·【春雨中臞庵來湘雲館時潛子在坐】 湘中富奇彩,遊迹又成陳。
開卷煙雲色,仍親杖屦身。
清談入句譜,苦茗享詩人。
會待秋楓落,相攜問白??。
徐嵩·【同恽正叔登古堯峰頂】 不須覓徑問煙蘿,閑向峰頭共嘯歌。
除卻野田湖嶼外,天邊祇有白雲多。
【妙高峰】 欹枕峰頭細草平,隔溪松裡有人行。
半輪月挂斜陽外,山鳥啁啾弄晚晴。
【庚戌春同韓寶雲客堯峰柬黃仙裳】 吳天二月風雨度,湖上峰峰入煙霧。
寶雲泉畔寶雲來,每共微言連日暮。
肘邊丹訣人所求,何時騎鶴回揚州?問君結契應有幾?赤松黃石非常流。
昔從吾友帙中見,樵青之詩佳可羨。
為予宛轉先寄聲,倘渡江來定謀面。
禦書閣,在堯峰之麓。
為汪鈍翁先生讀書處,舊名皆山閣,複稱歸來閣。
甲子冬,大駕南巡,禦筆臨董其昌書以賜,因供奉閣中,遂改今名。
汪琬·【山莊】 問舍山深處,蕭然一徑斜。
庭陰叢苦竹,牆角蔓圜瓜。
壞棟惟生蠹,荒畦每聚蛙。
耕漁俱在眼,真作野人家。
【又】 蟲絲冉冉罥秋槐,室有煙煤徑有苔。
幸得好山當四面,不妨牽帥老夫來。
【又】 縛帚旋除蛛網淨,插籬每護藥苗新。
老夫到老不曉事,能幾何時作主人? 【山中遊仙詞】 門前澗壑上虛空,畫斷塵凡迥不通。
除是施符兼賣藥,偶然身到市廛中。
【又】 茅屋三間不染塵,松風蘿月獨相親。
空山不要閑錢使,點得黃金别贈人。
【又】 黃精巨藤繞溪生,服食多年骨漸輕。
祇恐嫌疑幹殺戒,杞根如犬不教烹。
【又】 端坐繩床理篆煙,拟箋《易卦》未終篇。
擲杯畫水兒嬉事,棄置神通五百年。
【又】 三寸葫蘆挂壁端,中間绛雪是靈丹。
他時白晝升騰去,肯待虛空降玉棺。
【又】 要插金貂侍玉宸,暫從福地養閑身。
人間宰相成何事?卻誤盧郎隔兩塵。
【又】 祇種琪花采玉芝,此身久矣遣三屍。
生年甲子都忘了,略記羲皇畫卦時。
【又】 自是仙都降谪身,偶來遊戲了前因。
牧豬牽犬皆容易,怕作天邊守人。
穹窿山,以山峻而深,故名。
〈形如钗股。
《越絕書》為古赤松子取苦石脂處。
又《神仙傳》赤須子吳山升仙,即此。
〉山高而平,其頂方廣可百畝,中壘石為龛,名國師庵。
半山有泉名“法雨”。
〈四時流不絕,下注石堰,灌田。
〉東嶺下有盤石,高廣丈許,相傳朱買臣讀書其上,後人呼為讀書台。
其西有紫藤塢、百丈泉,相傳漢初平中,建上真觀,祀三茅真君。
〈歲久觀廢,惟峰頂斷碑,依稀見“上清司命三茅真君”及宋“延佑”年号而已。
順治初吳茲受司李名晉錫邀施法師上山,訪觀故迹,牆屋傾頹,香火斷絕,特遣從者下山取火,焚香,遂同發願興複。
後施嘗啟醮武塘,與李子建明經名标善。
馀居停李氏,屢同晨夕。
李笃好道法,謀刻《穹窿山志》、《張真人上真觀碑記》,李先寄馀,馀緻施法師焉。
〉順治七年,施法師道淵興建殿堂台閣,遂成巨構。
十五年,張真人洪任題請賜今額。
〈有太傅金之俊記。
〉其南面有舟山、法華山,中有白馬寺,其傍有白馬嶺。
東面有積翠庵,〈竹大如鬥。
〉前為趙王墳,〈雲系南宋宗室。
〉又名王駕灣,明末建拈花禅院。
徐嵩·【崇祯辛巳春同沈文将家掌文遇穹窿山遇雨作】 茲山崒律名穹窿,精靈直與冥漠通。
我欲到此一登眺,孤舟暗撥雞鳴中。
路轉諸峰幾回變,野橋忽得當山面。
胡然神意不可知,亂石流雲擁僧殿。
咫尺若移何處邊,萬重煙霧隔人天。
山村近山先得雨,曉林水滴聲潺。
東西顯晦無時定,此山忽翠他山應。
斷績雨來斷續雲,幽懷何必尋蘿徑? 【過穹窿贈施法師】 武塘别後已三年,重遇峰頭更俨然。
禱雨心誠回北鬥,埋屍澤大及黃泉。
九天将遣童真在,一氣符焚正法傳。
況是與言能易簡,春風滿座月娟娟。
朱峻·【同徐松之訪施亮生法師于穹窿山】 為訪高居羽客蹤,相攜幽徑步從容。
既愁采藥難知處,仍恐朝元去不逢。
常汲一泓山半水,新栽千樹道傍松。
鈞天樂出重雲上,隐隐猶疑在别峰。
張大純·【過穹窿上真觀】 直上穹窿一徑遙,巍峨實殿拂丹霄。
壇中咒錄天神下,匣裡風雷上怪消。
當道碑題鎊滿字,傍岩潭澗長靈苗。
盤桓更陟前峰頂,弱水仙人似可招。
姚弘勝·【壬戌新正二日登穹窿禮施度師塔】 策杖獨跻攀,層峰聳奇峭。
深林人迹稀,絕壁日光照。
巍巍宮殿開,仿佛陟圓峤。
追思三十年,随師闡玄妙。
閩粵及長安,聲名動廊廟。
一旦脫塵埃,遂赴玉樓召。
世道漸非昔,吾教少同調。
臨風起浩歌,回欄一憑吊。
清隐禅院,在盤門外堰橋南。
宋端平間僧法立建,歲久幾廢。
明天皆間,主僧竺峰與師弟禅宗〈又系同胞。
〉及其徒妙智〈竺峰徒。
〉重建,文太史震孟題額。
至順治己亥,裡人徐可行〈邑諸生。
〉暨衆信延一音超公主之,〈果超,吳江盛氏,順治壬辰住恐陸墓山西資庵,經營八載,有中興之功。
詳牧老人碑記。
〉佛殿庵址,視舊有加。
〈超複置産,以力耕為務,常謂其徒淵府曰:“吾栽田博飯,以了一生,庶不負信施。
”其孫慧機,字省愚,蘇州人,青年精進,頗好吟詠。
〉 徐嵩·【同聖轭禅師過清隐庵】 閑行時遇碧山僧,二月春風暖便蒸。
橋下落花階畔草,一湖斜照望松陵。
【重過清隐贈一音超公】 開山猶記宋端平,拓地嘉君拮據成。
坐久偶将裡齒問,誰知同邑又同庚。
秦江·【寄題清隐庵】 野田細路接橫塘,幾許行人憩檻廊。
頗似文殊來化現,門前春暖菜花黃。
徐啟·【同松之老叔集清隐庵】 地近橫塘路未多,一庵清隐遇維摩。
竹林深處論詩久,不使偷閑此日過。
顧尊然·【送省公還清隐】 斜陽常送釣魚舟,古刹松篁憶舊遊。
今夕君歸猶未晚,盤關城外月如鈎。
釋慧機·【翁先生留宿庵中】 秋宵一榻下南窗,月照庭前古柏雙。
謂我安禅無别法,酣眠直到曉鐘撞。
【松陵沈阮容居士住百花洲與家父居相近善畫蘭為馀寫篷賦贈】 葉葉交加蕊半含,百花洲比百花潭。
普天無處非王土,不學當年鄭所南。
〈都畫蘭無土。
〉 接待寺,去盤門西裡許。
〈舊址頗廣,止存僧舍三間。
查《郡志》初建無考。
〉康熙九年僧遇緣〈名照達,新安人。
〉重建。
徐嵩·【題盤門外接待寺】 招提在得地,修竹兼喬林。
一徑通近郭,三門向遙岑。
知子果為衆,長者能布金。
殿堂聳道周,飄笠懸雲陰。
栽松若年久,過此尤清深。
張大純·【前題】 天壇逦迤即香台,郭外山門晚尚開。
忽聽松間清磬發,遙看雲際幾僧來。
崇真宮,在永豐倉東。
宋政和八年,裡人黃悟微舍宅建,道士項舉之開山,賜額崇真壽聖宮。
宣和中改神霄宮,建炎中再改崇真廣福宮。
明正統間再建。
宋曹·【徐臞庵雪中訪予于崇真宮陸君繁練師丈室賦贈】 望極蘇台變古今,漫從方外結孤吟。
登樓獨載前王事,〈藏有宋徽宗禦書“允中堂”三字。
〉握乎同悲故友琴。
〈謂袁仲其。
〉朔雪千山人易老,江天一雁客驚心。
歸舟空負梅花約,别後憑誰寄好音? 蕉隐,在吳趨坊。
申維久書齋名,〈申諱纮祚,順治乙未進士,文定公孫,少參荊字公第九子。
馀自順治戊子過訪,為詩酒唱酬之所。
〉今其址為布政司署。
申纮祚·【花朝前二日張繡虎沈碩庵葉聖野葛象玄徐松之綏祉孫扶桑于子重及家司農兄集蕉隐分雲字】 誰複悲離索,相逢舊有群。
早莺啼細雨,晚樹薄寒雲。
酒聽三章法,囊窺十赉文。
欲彈慷慨曲,難禁夜初分。
【重九前二日林若撫徐松之沈碩庵莘民侄坐雨蕉隐次唐人張南史韻】 一尊花下共攜将,漫說東籬比辟疆。
但使莼羹堪供客,何須羯鼓更催觞?小窗斜入暮山雨,遠樹平分子夜霜。
獨有征人歸未得,西陵橋下憶垂楊。
文昌殿,在西禅寺右。
康熙間郡人王子靖倡建。
〈馀友汝雲九諸子募焚字紙,設齋誦經為文昌社。
〉 徐嵩【丁巳七月初三日禮文昌賦】 客過星逾麗,宵來月始生。
箨冠存道氣,玉洞列文名。
綠樹含香殿,紅雲出水城。
風幡秋色裡,歌吹動長庚。
邵懷棠·【和臞庵文昌社韻】 聞道仙宮裡,天香席上生。
詩書迎舊侶,忠孝謝浮名。
梵唱西方國,星橫北鬥城。
玉台才更美,應與賦《由庚》。
張大純·【前題】 曙色低臨牖,文星遠動樓。
綠荷初著雨,烏桕早含秋。
勝地丹書出,焚香玉洞幽。
齋心聊此寂,箫琯下滄洲。
利濟寺,在阊門外姚家弄。
宋紹興間僧道隆建。
洪武初年為叢林,成化六年毀,有石阿羅漢十八軀亦阇維,惟二尊留焉。
寺僧德柔謀建未就。
二十三年法裔弘毅、大心、淨心募建,郡紳毛呈倡衆助成。
〈楊循吉有《重建寺記》。
雪扶舊字定慧,新安戴氏,出家利濟,青年有志,尤工于琴,為長蘆簡石禅師法嗣。
康熙己巳二月廿一日,聖駕駐跸織造府,召琴師夏于澗暨雪公撫琴,時人榮之。
〉 楊循吉【題利濟寺募冊】 利濟從來古道場,奈何今也太荒涼。
西阊萬室俱豪富,誰謂曾無一孟嘗? 【詠利濟寺白牡丹】 一日清歡坐後寮,誰知此有玉顔嬌。
春風觸目生留戀,才倚朱闌酒便消。
沈瓒·【利濟寺言公新授副都綱有贈】 幾年卓錫住金阊,俄擁雲幢出建章。
貝葉函中藏法供,昙花影裡散天香。
風高慧遠新開社,人聚支公舊講堂。
莫以皇恩誇赫奕,從來佛地本清涼。
張大純·【追和楊南峰白牡丹詩似雪扶上人】 天然一種産僧寮,姑射仙人世外嬌。
孰謂禅心枯木似,支公對此也魂消。
徐嵩·【雪扶禅師善撫琴賦贈】 阊南古精舍,閉戶無塵侵。
内有萏居,标格如瓊林。
箧中貯遺經,幾上張素琴。
枯桐貫朱弦,白雪飄玄音。
可以靜人性,可以明禅心。
海雲庵,在穹窿山北麓,宋熙甯間僧性海建。
明洪武間,姚恭靖公廣孝為僧時退居。
〈内有連理山茶。
〉 姚廣孝【秋日重遊海雲精舍】 昔年曾駐錫,此地喜重遊。
樹影兼雲合,蟬聲帶雨收。
澗循松下砌,峰繞竹邊樓。
到後嗟難偶,吟蹤去複留。
合流庵,在東隆控西北。
順治初僧一心建。
文楠 合流門徑古,數裡入松林。
室小迎朝旭,牆高載夕陰。
梅花臨澗發,竹色傍山深。
隔嶺吾家近,還期蚤晚尋。
采香庵,在雲岩山南隔岸。
順治初,裡人沈如樁置,白庵宗禅師開山。
師,跨塘徐氏,名超宗,号白庵,箸庵和尚法孫,子山禅師法嗣。
以庵近采香徑,又取“撮群經而為果,采百花以為漿”之意,額曰“采香”。
始至掩關三年,朝夕焚誦,為人和厚,不激不随,時以本分示人。
初時茅屋五楹,師更浚池築石,治蔬圃,葺寮房,花果竹樹,四時灌藝。
遊其地者如領旃檀香風,使人自适雲。
釋超宗【采香林喜臞庵居士過訪】 采取群葩絕紫紅,宛然一點有無中。
幽栖自得山林趣,小築甯求殿宇工。
果熟露濃随地落,香飄天暖遍晴空。
今朝卻喜臞翁過,修竹青松起惠風。
徐嵩·【己酉秋日過訪白庵禅師于采香庵時值掩關】 萬樹斜陽裡,煙霞一采真。
蓮香秋不盡,月白夜還新。
豎指非彈指,藏身亦露身。
窗窗相見處,都是個中人。
【二月十三日雨中投宿采香庵】 笠澤舟來晚,琴台暝色昏。
煙雲連水巷,燈火出山村。
磬斷松風急,池流竹雨渾。
屐聲驚犬吠,剝啄皆柴門。
【采香喜遇顧爾立】 剝啄同時過采香,滿庭秋色尚芬芳。
聞君妙有生花筆,未肯當年遜趙昌。
【丙寅春采香雨後作】 〈時白公入城。
〉舞蝶逢晴見,嗚鸠傍午聞。
澗深容積雨,風息任歸雲。
豆葉垂将起,花香衆不分。
我留君欲返,一樣望斜曛。
小桃源,在采香庵後,呂貞九退隐處。
〈呂名悟,本諸生,後為道士。
〉 徐嵩【小桃園訪呂貞九煉師】 靈岩山下隔溪幽,每逐漁郎系釣舟。
門掩藥爐多水火,花開庭樹自春秋。
女冠弟子曾傳法,辟谷仙人罷遠遊。
我亦采芝圓峤客,笑談移日見風流。
丹霞觀,在石湖金仙寺左。
順治癸巳,浦氏延羽士鄭養恬置。
鄭杜門獨處,栽花啜茗,以畢天年。
徐嵩·【訪鄭養恬煉師】 子真何好靜,孑影絕喧豗。
水鳥銜花去,山雲拂戶來。
園空惟綠竹,地僻有蒼苔。
無事頻相遇,悠然茗一杯。
泮環禅院,〈已載新《郡志》。
額作古蒲,又名浦帆禅院。
〉在盤門内西半爿巷。
其地北半民居,南半溝水,有東西二巷。
〈相傳西巷吳太宰嚭所居,載馮猶龍《雜志》。
新《郡志》作“泮環”者,以郡學在西北,取其“半爿”音相似而文飾之,猶陸家浜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