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長洲縣

關燈
本吳之長洲苑,唐萬歲通天元年析吳縣地置,與吳縣分治郭下。

    乾元二年置長洲軍,大曆五年複為縣,〈屬蘇州。

    〉五代、宋、元、明、清仍。

     徐嵩·【宿東城似張曾馀孝廉】 幾覺東城夢,芸芸曉複然。

    村莊輸稅急,市鼓報魚鮮。

    老屋三樵徑,寒溪一釣船。

    金門雖足貴,争似著書傳? 【辛酉冬日東城苦雨】 一秋終不雨,十月雨偏零。

    望野溪雲白,憑欄壁藓青。

    無衣詩自賦,乞米帖誰聽?杳杳孤飛雁,哀鳴度遠汀。

     新學,在郡東城。

    〈志雲:縣南有孔廟,邑令王禹偁屬郡侯舉兀柴成務為記,後無考。

    〉長洲向無學,宋景定壬戌因廣化寺基為之。

    吳必大有《禮堂記》。

    元至正中,又即長洲驿舍建孔廟,甚隘。

    明洪武六年,邑令張翔重修,夏時正記。

    學使戴珊輩複修。

    嘉靖辛醜,〈诏毀寺之非敕建者。

    〉以福甯萬壽寺崇敞,且僧侈,宜改為學,按君舒汀主之,十二月迎祀孔子,凡學校所應有者建悉備,朱希周記。

    萬曆間重修。

    康熙壬戌,學博姚彥昭文焱募修,韓彭二太史及孝廉陸在新諸君,共襄其事。

     潘江·【送姚彥昭孝廉之官長洲司教】 三吳名勝藝林傳,畫舫看君去似仙。

    地是昔年遊屐遍,書從廿載國門懸。

    載憑經席應分坐,〈嘉定戴令及。

    〉張??文章并選錢。

    〈蘇州張如三。

    〉最喜到時多舊雨,黃莺聲裡上歌船。

     孫枝蔚·【同臞庵雪客過飲彥昭先生齋賦贈】 君家易識複難忘,記入龍眠對雁行。

    客座樽深如北海,公車業富似東方。

    論才合并鹽梅味,知命翻憐苜蓿香。

    何以栽成諸弟子,吳中不少狀元坊? 姚文焱·【辛酉秋次酬孫豹人】 渭樹江雲念不忘,蘇台忽睹雁成行。

    我慚官冷無三絕,君尚饑驅走四方。

    簪盍真如萍梗聚,樽開還對菊花香。

    故園記得追遊地,步曝相遇隔一坊。

     【冬日次答徐臞庵】 泮水蕭蕭葑水邊,門堪羅雀少廚煙。

    生徒幾見探奇字,司業誰曾送酒錢?幸有徐陵攜杖入,何時孺子對床眠?一編搜得山川秘,不朽才名覺汝賢。

    〈時先生有《百城煙水》及《起信錄》之刻。

    〉 徐嵩【辛酉初冬奉贈彥昭先生】 芹宮遊近東城邊,森森古木生寒煙。

    紫霞映戶卻如绮,黃葉滿庭難作錢。

    昔日蓮花曾象顧,今朝苜蓿誠龍眠。

    年饑聞道救荒暇,高詠細論衡俊賢。

     文星閣,在新學東南。

    萬曆己醜,陳邑侯其志築台高二丈。

    八年,江邑侯盈科倡建閣,有太史徐顯卿《新建文星閣記》。

    至萬曆壬子及崇祯癸酉重修,又有孤竹韓原善、太史陳仁錫兩碑記。

    入清,順治年間鄉貢進士吳愉,文章品行為士林冠冕。

    執經問業者戶屦常滿,弘獎後進,每月朔望聚諸門人課文于閣中,先後掇科第者甚夥。

    及愉秉铎高平,己亥進士彭珑緻仕裡居,繼主其事,生徒日衆,講習益勤,自是文星閣之名複大著。

    康熙庚申缪殿元彤重修,彭會狀定求複募建朝元閣、時習堂,規模弘整,實郡城人文之勝地雲。

     吳适·【偕友登文星閣】 高閣接文星,招尋慰地靈。

    交遊頭半白,尊酒眼常青。

    逸思超三古,雄才役五丁。

    但期良晤數,何必歎飄零?程邑往返吳門話勝遊,詩壇酒社足淹留。

    臨風直上五成閣,倚檻何殊百尺樓?東壁圖書回遠堞,西山爽氣逼高秋。

    由來文物三吳盛,夜夜祥光燭鬥牛。

    彭行先傑閣渺雲漢,長峙城東偏。

    傍城皆綠水,繞閣多平田。

    村墟荷鋤叟,出沒淩寒煙。

    僧寮似棋置,鐘磬時泠然。

    不謂阛阓中,遂若别有天。

    每攜二三子,越陌更度阡。

    幸無禮法拘,潇灑忘周旋。

    登臨惬素心,眺望空八埏。

    乘興聊倡和,率意無雕镌。

    但愧乏清芬,漫被人世傳。

     吳谧·【登文星閣】 吳城東去暫停桡,一曲煙雲轉泬寥。

    木葉飛時村舍出,刹竿倒處梵聲遙。

    即看粉堞明秋水,長羨文星近鬥杓。

    回首夕陽歸棹晚,涼生古渡漲痕消。

     徐燇禧·【春暮偕諸同人集文星閣】 時序當三月,春光已十分。

    賞心頗不俗,良友快多聞。

    自得煙霞趣,長違麋鹿群。

    舞雩差可并,把臂共論文。

     顧天朗·【前題】 偶聚成佳會,相攜作勝遊。

    桃含宿雨潤,麥帶晚風柔。

    嘯傲人間世,登臨最上頭。

    憑高堪縱目,逸興繞滄洲。

     吳愉·【前題】 葑水漾城隈,郁蔥佳氣來。

    文星臨萬戶,閣道值三台。

    代是興賢日,人推作賦才。

    素心晨夕共,端不厭追陪? 【文星閣中會諸子文課】 文星遙拱五雲中,閣上奎光想像同。

    前刈荊榛來旭日,栽培桃李待春風。

    奇文共賞千秋業,環堵還欣一畝宮。

    英少祇今誰獨步?品題殊自愧宗工。

     楊瑄·【戊辰春舟泊吳門同友人登文星閣】 城隅展眺對芳春,傑閣巍然迥絕塵。

    憑檻應疑到霄漢,卷簾長可摘星辰。

    千年俎豆威儀肅,三月莺花氣象新。

    猶有名山異書在,劍光遙燭鬥牛津。

     彭珑·【壬戌上元日臞庵到文星閣有詩奉和】 星文應天地,變化草木蕃。

    不類子雲閣,猶殊元禮門。

    傳燈欣繼照,載筆喜朝元。

    詩老觀光及,亦複倒詞源。

     【清和望日臞庵複到閣下同觀會課有詩】 守先待後愧衰年,學無奇望九天。

    化雨洪纖觀品物,心燈斷續驗爐煙。

    羹牆既見當由聖,藥石頻施敢獨賢?共詫毫光騰閣頂,文芒直上接星躔。

     彭定求·【孟夏望日同人會課文星閣下臞庵遇訪賦此索和】 浃旬講藝再逾年,又值清和化雨天。

    晝永綠陰濃入座,香霏彩管細含煙。

    豈同标榜馳名譽,長托羹牆近聖賢。

    詩老不辭頻紀勝,熙時星聚正東躔。

     姚文焱·【和臞庵贈彭雲翁喬梓閣中會課諸士之作】 層層高閣與雲連,俯瞰三吳數點煙。

    星聚光芒通帝座,文成氣象接奎躔。

    門前流水心無競,雨後菁莪色更鮮。

    我愧氈寒疏彥會,傳絕難比老彭賢。

     徐嵩·【壬戌上元過文星閣訪雲翁訪濂太史喬梓】 〈時會課題故觀于海至其瀾。

    〉高閣淩雲起,文星出便蕃。

    我遊香水海,君作聖人門。

    瑞霭凝南極,燈花徹上元。

    彭錢今複見,壽域有翁源。

     【孟夏望日過訪彭雲翁訪濂太史于文星閣下時同人文會濂翁有詩見贈次答】 堂堂振德盡英年,〈題為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

    〉況又微言出性天。

    〈詩雲:維天之命至,所以為天也。

    〉即境自心林共水,維時從物雨和煙。

    一家作述希先聖,四海交知擇大賢。

    舉首仰看奎壁顯,少微何亦近東躔? 張大受·【雨中登文星閣】 幹霄高閣聳,冒雨勝遊稀。

    苔滑全沾屐,雲橫半濕衣。

    飄蕭幡影暗,滴瀝磬音微。

    水落疑奔澗,魚遊誤上矶。

    亂紅花片急,濃綠麥苗肥。

    百雉銜斜照,千林散碧霏。

    鬥杓光欲動,願得借馀晖。

     萬壽庵,在新學東獅子口。

    明嘉靖間廢寺為學,移建更名庵。

    〈有侍禦淩漢翀記。

    僧真果移此,其《辭山口占》雲:“疾忙收拾破袈裟,檢點行囊無半些。

    可憐樹上新巢鶴,辜負籬邊舊種花。

    袖裹白雲歸洞口,杖挑明月到天涯。

    分付犬貓随我去,莫教流落俗人家。

    ”後鹫峰覺圓繼之,至蘊輝複興。

    今均遠能詩,予霖善話,為庵中之秀。

    〉 姚士黉【萬壽庵和臞庵先生韻】 倚郭偏能靜,獅林帶小溪。

    短碑荒藓積,叢筱淡煙迷。

    帆影到門亂,鐘聲出樹低。

    老僧思往事,指點泮宮西。

     姚士廣·【前題】 竹裡一庵靜,群鴉古樹栖。

    繞城鷗水長,隔巷土牆低。

    地改前朝址,名從昔日題。

    老僧能話舊,坐到夕陽西。

     張燦然 福甯初廢後,精舍徙城邊。

    隔岸鐘聲接,當檐堞影懸。

    鳥栖殘雨夜,魚泳落花天。

    處處安禅得,何須怅昔年? 張大受·【同臞庵先生過萬壽庵示予霖上人】 卻喜精藍近,還存舊日名。

    閣非禅月記,鐘是福甯聲。

    細路煙橫樹,清溪月傍城。

    遊人延伫久,懶散一僧迎。

     張志钰·【同張宿昭萬壽庵習靜】 無心懷舊地,是處可安禅。

    梵語禽聲和,溪花草色連。

    小樓齊雉堞,一榻卧龍泉。

    更喜同張仲,春風坐悄然。

     釋然滋·【萬壽庵和宿昭】 廢寺開黉序,新基辟鹫峰。

    溪環尊者舍,樹繞梵王宮。

    雲雉連朝堞,霜鲸吼曉鐘。

    須知無量壽,祇在萬緣空。

     東禅寺,在新學東南。

    吳赤烏間,陳丞相〈因池中生瑞蓮。

    〉舍宅建,名鎮國院。

    唐大中間,敕改東禅明覺寺。

    元至正間毀,洪武間重建。

    内有林酒仙像,即宋異僧遇賢也。

     梅殉·【贈林遇賢】 出入常攜一古藤,三衣粗重貌棱增。

    紅塵酒滿何曾醉,知是僧中第幾僧? 姚士黉·【同臞庵先生過東禅寺】 茂苑城東古刹開,凄凄滿目半蒿萊。

    門回玉帶河流急,地接文星閣影來。

    花雨欲飄新講席,煙霞猶護舊香台。

    金輪自古無消歇,紅豆依然石畔栽。

     姚士廣·【前題】 古刹蕭蕭葑水邊,每因地近往來便。

    牆欹荒址堆殘葉,岸繞寒流泛暝煙。

    雲淡似同僧意懶,月孤如與客心懸。

    同君話舊殊岑寂,沉醉令人憶酒仙。

     張燦然·【同臞翁遇東禅瞻林酒仙像】 東郭招提傍水汀,随君幾度破苔庭?棋街若個能抛就,醉像何年得喚醒?石臼吐封堪服匕,袈裟帆挂好揚舲。

    辟支不似今時衲,背地中宵倒醁靈。

     張大受·【同臞翁過東禅】 閑随徐孺叩禅扉,綠樹陰深翠滴衣。

    石上棋殘柯已爛,壺中酒盡錫偕飛。

    花開紅豆驚栖鳥,堂廢清溪剩落晖。

    聞有魚蝦傳異迹,那堪釣叟上寒矶? 寄葉庵,在婁門内東麒麟巷。

    康熙間,釋等輪改宅建,鄭孝廉敷教、金高士俊明為記。

    〈輪字善達,蘇州人,祖父世居此地,雖市井數椽,常以一寵供佛,往來缁素入其室者,鹹生道心。

    輪數歲,即投資林履冰法師出俗,改宅為庵,後得法于岸帆際禅師,稱臨濟三十四世。

    母年七十,亦披剃為尼,侍奉同居。

    時有畸人唐老者,青齊間人,通禅理,來隐于吳三十馀年,少許可,獨稱寄葉,上人不置。

    嗟乎,人之寄此,生于兩間,猶叢林一葉也,可不勉哉?庵前臨流水,後瞰原田,規畫方恢,正未有艾。

    〉 徐嵩【寄葉善達禅師發願起殿延允持法師演法華過訪有贈】 擴宅為蘭若,禅林出一枝。

    巷偏流水近,門曠夕陽遲。

    養母心能了,談經句合知。

    法華如轉得,會見葉如滋。

     山塘,自大津橋〈俗訛“流僧”。

    〉下塘至虎丘,延亘七裡。

    古名白堤,其水唐刺史白公樂天所鑿。

     葉襄·【齊份人招同曹秋嶽申霖臣徐松之集姜如須山塘小隐分韻】 系纜青溪上,銜杯草閣間。

    槎桠荒樹老,慘淡凍雲斑。

    客盡東南轍,人逢大小山。

    天涯钲鼓盛,相對一開顔。

     潘陸·【十月朔山塘同李研齋梅杓司毛蓋臣徐松之看無祀會】 吳趨人好鬼,風俗自年年。

    百戲陳通國,群神冠進賢。

    氣暄秋雁後,花晚嶺梅先。

    不斷山塘路,香飄遊女船。

     徐嵩·【八月十七日山塘遇楊亦康尤尺威】 我适山塘寺,君歸阊阖城。

    回頭驚忽遇,攜手喜同行。

    古樹清風起,勞人白發生。

    相逢還欲别,日暮不勝情。

     【十月朔山塘同研齋杓司蓋臣江如看無祀會分賦】 蕭瑟冬方始,迎神出郭門。

    逢橋行愈密,倚棹看何喧。

    鼓吹還終日,旌旗又幾村?誰當無祀祭,能不感??蘩? 【壬寅十月朔遇青印禅師看無祀會】 霜落今朝始,山塘忽見君。

    故交殊寂寂,遊舫自紛紛。

    馬足甯堪近?笳聲不可聞。

    何如楓葉下,臨水坐斜曛? 白椎庵,在鴨腳浜。

    初名清照,明萬曆間湛明法師建,文湛持太史為書“晉公生放生處”,更今名。

    湛之徒聞照傳衣,蒼雪繼住。

    順治末,聞之徒雪鄰傳衣,玄道住恐。

     顧夢遊·【過白椎訪聞照上人】 秋尋随小艇,水盡到山家。

    竹氣暗晴日,楓林明夕霞。

    一庭堆落葉,何代種梅花?供客無他物,香生雪色茶。

     徐嵩·【遇白椎遇曉庵同雪鄰觀日維新葦船端敬賦】 精舍似山家,緣溪石徑斜。

    炊煙連暮霭,隴樹隔晴霞。

    村暝門初掩,籬秋葉不遮。

    何期支遁過?設茗對燈花。

     【雨阻白椎同曉庵雪鄰觀日作】 我道随行止,安心即故鄉。

    烹泉爐宿火,禮佛衲焚香。

    路淨飄黃葉,天陰望夕陽。

    來朝分手去,祇恐客衣涼。

     【再宿白椎贈雪鄰】 複此凫溪宿,精藍不覺深。

    禅燈懸佛面,秋月見天心。

    露冷松俱濕,煙迷磬欲沉。

    知君方肯構,幾度抱寒衾? 【雪鄰掩關白椎書華嚴經賦贈】 知君持誦久,花下掩禅關。

    開卷一心靜,揮毫盡日閑。

    白應遊性海,何止鎮名山?重列凫溪冷,柴門落葉間。

     【白椎候晤含光法師】 聞說談經世所稀,因緣何事與時違?知君寄迹重相訪,暮雨霏微尚未歸。

     釋照瓊·【徐臞庵先生過訪白椎留宿賦】 村居耽寂寞,啟戶為良朋。

    雲氣朝來薄,溪聲雨後增。

    高談忘夜漏,幽思在寒燈。

    攬勝知君遍,追随愧未能。

     樂橋,吳赤烏二年建,元至正六年李道甯重修,會稽楊維桢記。

     徐嵩·【丁巳答訪定九先生不值有作】 聞君來茂苑,未識主誰家。

    夜暖煙凝巷,朝晴露濕花。

    十年書劄久,千裡客程賒。

    無奈相逢日,春風兩鬓華。

     【己未春宗梅岑醴陵喬梓邀飲寓樓】 箧裡《芙蓉集》,無人每獨吟。

    夢當春雨夜,遊共歲寒心。

    遠客翻為主,初晴尚帶陰。

    何期才把臂,相勸酒杯深? 宗元鼎·【己未春松之以詩過訪次韻】 共說金阊好,羁愁獨憶家。

    晴泥還滞屐,雨氣欲蒸花。

    煙水人初到,旗亭酒可賒。

    天涯逢我輩,切莫負春華。

     正修講院,在虎丘東。

    崇祯末吳縣令牛若麟生祠。

    順治初為陸履長孝廉垂簾處。

    今額正心書院。

     陳三島·【同松之過履長孝廉蔔肆】 孝廉能大隐,旅次一僧寮。

    蔔效君子肆,詩吟斟酌橋。

    松花沾野服,榆葉灑空瓢。

    風雨何人至?同過話寂寥。

     徐嵩·【同鶴客過履長明府蔔肆】 烽火驚方息,弦歌責已虛。

    無家亡己欲,去發号庚除。

    水店花村近,山祠酒客疏。

    為将忠孝意,閑論及樵漁。

     【辛亥中秋祠中遇友人】 自為牛公建,先賢列講台。

    垂簾何處去?賣藥有人來。

    海湧月猶好,山塘花正開。

    喜逢知己在,挂笠共徘徊。

     普福寺,在山塘,宋淳熙間僧文誠建。

     徐嵩·【辛亥中秋同青印無依兩禅師過普福寺訪法鐘禅師】 流覽當佳節,悠悠聽此身。

    廢興千載寺,來往白堤人。

    壁映青霞紫,庭飄細葉新。

    無端成邂逅,杯茗亦良因。

     青松庵,在葑門内天賜莊,一名慈航庵。

    順治十六年建。

    〈釋無能,北京人,遍融大師所度徒也。

    天啟六年,自武林苦行埋屍,徒世空、衲心俱紹興人,繼之于吳之葑門,結屋置航,收瘗殍溺,寒暑不辍,每歲有功德簿以記其數,自始至今将及萬計。

    又無能之徒悅然,甯波人,順治己亥遂起大殿。

    悅然之徒石帆,得法于費和尚之嗣古風,其徒三:解休、函谷、純一。

    函谷徒若愚,蘇州人,能詩。

    純一徒斷疑,甯波人,監院事。

    〉 徐嵩【辛酉秋日重遇慈航庵因憶舊日同遊陳皇士】 老衲今存否?低眉度世氛。

    牆陰移砌草,磬響出松雲。

    淺水城濠闊,斜陽野艇分。

    舊遊還憶得?杯茗共陳群。

     汪撰·【同臞翁贈若愚上人】 一榻禅栖靜,慈航世澤重。

    傳衣饒白足,種樹老青松。

    徑傍城隅水,僧歸月下鐘。

    采葑應有意,詩卷許過從。

     釋寂智·【癸亥夏松之異三兩先生枉過次答】 空谷跫然處,苔痕破幾重?詩懷留白社,鶴意寄青松。

    碧水明斜日,閑雲度晚鐘。

    茶瓜應自愧,何以慰過從? 關帝廟,在卧龍街東。

    宋淳熙間建。

    初甚隘,明弘治壬戌重修,萬曆甲申、丙盡、己未累修始大。

    〈崇祯戊寅,陳公仁錫倡增祭田。

    清順治丙申、康熙戊午又修。

    〉 徐嵩【開帝廟訪李天木煉師】 勝迹仙蹤寄水涯,逍遙應是上清家。

    壺中搗藥流明月,鶴背吹箫度紫霞。

    著就丹書文最古,傳來新詠句堪誇。

    偶居城市緣何幸?幾度閑過話日斜。

     遠耀堂,在葑門内織造府東。

    明陳文莊公諱仁錫堂名。

    〈順治初,其長公太仆皇士諱濟生助刻詩《南初集》。

    餘嘗寓焉。

    〉 陳濟生【中秋後五日招同人集遠耀堂桂花下分韻】 空庭秋色正紛披,叢桂偏教憶故知。

    敢凝開樽齊北海,相将作賦賞南皮。

    花随笑語聞香細,人傍琴書待月遲。

    還憶小山共招飲,坐殘風露滿荒籬。

     徐嵩·【同友人訪陳太仆皇士】 斜日片帆舒,風生到郡初。

    隔湖三十裡,經歲幾行書。

    細柳維輕艇,高槐憶舊廬。

    無窮懷友意,相訪正踟蹰。

     【寄耀堂掩關詩為皇士賦】 元龍天下士,閉戶傍溪流。

    風月閑中伴,山川夢裡遊。

    著書蓬滿徑,消暑竹遮樓。

    熱客無勞問,相期在素秋。

     【寄懷陳皇士】 故人百裡隔春波,甯識思君有夢過。

    空館夜深清露濕,荒村天遠白雲多。

    花含暖雨皆如醉,鳥踏芳林獨似歌。

    缱绻欲期相見日,溪邊當看貼新荷。

     【十月初旬聞陳太仆皇士歸葬山中苦未能送詩以挽之】 當年太仆愛垂綸,滿目風波聽此身。

    感遇忽驚崔浩史,悼亡又喪武陵人。

    須知峻節難标榜,那許高名易隐淪?不覺憂傷頭遂白,漫同弱草堕輕塵。

     【又】 冥漠君經二十秋,蕭條葑水斷羊求。

    衣冠舊像功何在?忠節遺詩禍已休。

    席上琴樽誰宴賞?山中花月罷遨遊。

    遺孤聞道能成立,今日方歸土一丘。

     無夢園,在孔夫子巷。

    陳太史芝台諱仁錫公别墅,其自署齋聯雲:“流水之間心自得,浮雲以外夢俱無。

    ”中有息浪、見龍峰諸勝,公有《無夢園文集》行世。

    康熙辛酉,次公爾興重加修築。

     徐嵩·【辛酉秋同重其過訪陳爾興于無夢園】 自别元方後,相遇廿載心。

    愛才詩獨賞,〈時出施雲壯詩畫箑。

    〉話舊酒頻斟。

    榻卧緣香水,樓觀擁茂林。

    昨宵尤可異,先向夢中尋。

    〈昨夢訪蘇文忠嫡裔雲。

    〉 依園,在闾丘坊南,顧逸圃宅後圃也,中有一丘,相傳為梁時妙嚴公主墓。

    〈逸圃為松交铨部第七子,年未二十,風雅豪邁,約同志金亦陶侃、潘雙南镠、曹德培基、黃憲尹玢、金筮文贲、蔡右宣元翼,酬倡往還。

    曾子青藜、徐子蘖庵選其詩付梓,稱“依園七子”。

    〉 徐嵩【辛酉夏日同犀月過訪顧逸圃留飲夜宿依園】 誰似依園裡,猶留勝迹妍?〈有妙嚴公主墓。

    〉吟能通七子,飲便集群賢。

    愛月庭中坐,看花石上眠。

    才高情爛熳,羨爾正青年。

     【又】 始過随留宿,禽鳴曉夢馀。

    林深迷霧雨,晝永弄琴書。

    剝啄門頻啟,蒙茸草不除。

    木瓜才累累,誰為報瓊琚? 俞玚·【同徐臞庵道長過訪顧逸圃依園與諸同人月下雅集二首】 握手探幽勝,芳園散晚涼。

    主人真好客,四座半他方。

    寶劍橫空照,清琴映月張。

    披襟共歡谑,都覺世情忘。

     【又】 涼月照層軒,談深靜不喧。

    幸懸孺子榻,同醉辟疆園。

    竹露滴苔砌,梧陰生粉垣。

    明朝暫須别,雙鯉莫辭煩。

     顧嗣協·【依園雜詠之二】 自得貧居趣,箪瓢亦可安。

    客逢無揖讓,性懶畏衣冠。

    窗月生詩思,庭花助酒歡。

    近來差免俗,種竹一千竿。

     【又】 一室容高卧,推窗面面開。

    庭閑知晝永,心靜覺風來。

    竹影低冰簟,桐陰落酒杯。

    片雲消暑盡,更喜報輕雷。

     德慶庵,在利字圩天龍庵後。

    元至正間釋建建,後廢,天啟元年重建。

    順治辛醜延濟宗石庵禅師居之,安觀察世鼎助資修建。

    師于康熙丁巳繼席福嚴,辛酉春複退隐焉。

     徐嵩·【丙辰八月十九日過德慶庵】 略徇當門識者稀,刹竿隐隐帶朝晖。

    來過雨後仍秋熟,留我香齋一解衣。

     【廿二日宿德慶庵贈石庵禅師】 十年瓶錫隐城東,禮佛栽田自古風。

    豈是知希為我貴?靈機不落見聞中。

     文殊庵,在芙蓉泾東岸。

    〈歲字圩。

    〉萬曆間,釋東明曉開山,〈先是祇觀音堂一進,虎丘萬佛閣直香燈僧始居于此。

    〉陸某建文殊殿。

    〈陸氏小溪三次朝五台未得至,故發是願。

    〉天啟壬戌,丘靜舒複建華嚴殿。

    〈即天民之尊人,别号仰村,後入鄉賢祠。

    〉康熙丙辰募修,裡人倪彤文為疏。

     倪炜·【辛酉秋同臞翁過文殊庵訪自公】 路出蓉江上,精廬此處幽。

    故人同散步,老衲話離愁。

    觸目蒼茛色,驚心紅藥秋。

    徘徊初地久,不覺日西流。

     徐嵩·【文殊庵次古柏上人夏日村居韻】 憶昔高僧有鳥窠,如君寄迹隐林阿。

    雲開野樹推山入,夜靜漁舟載月遇。

    問法祇須吹破衲,種田畢竟有良禾。

    偶遊虎阜來經此,閑向薰風共嘯歌。

     惜字塔院,康熙己未,石樹嶽禅師遺資,唐邢若助置,即王府基西天王堂左從舍也。

     徐嵩·【文字舍利塔詩贈石樹禅師】 吾道憑文字,浮圖行不虛。

    香雲生落紙,寶月吐殘書。

    幸不焚蝼蟻,還應檢蠹魚。

    鐵蓮花發處,舍利自如如。

     【又】 風流雲散迹堪哀,般若文光現紙灰。

    陸地生蓮能不著?始知鐵樹亦花開。

     唐景宋·【同臞庵過惜字塔院作】 精藍寶藏未雲遲,清淨還依舊府基。

    吾友志存身死後,即今言踐事成時。

    籠中具惜文章貴,火裡能全物命慈。

    魂魄自然安此地,更将宰堵築于斯。

     卧雪齋,一額“霜哺”,在葑門上塘新造橋西,袁重其養母處。

     範允臨 卧雪高蹤不可攀,臨池冢筆漫承歡。

    聊将硯水供甘毳,寫盡芭蕉葉未幹。

     陳仁 孝哉袁子,弱冠形臒。

    室既如磬,甕亦無儲。

    以硯作田,以管作鋤。

    朝種暮割,一米一珠。

    背負手炊,時慰倚闾。

    歲宴相過,雪滿吾廬。

    豈惜嗬凍,喜為爾書。

     魏浣初 匪為翼兩雛,甯辭殉一死。

    詩書方自勖,日課數十紙。

    食報竟于斯,白頭慰所倚。

     吳偉業 被發提壺痛昔年,伯通庑下《五噫》篇。

    獨憐此夜悲霜苦,強著斑衣戲母前。

     佛華禅院,〈本高氏園。

    〉在采雲裡北冶坊浜内。

    順治辛醜,玄墓剖禅師開山。

    〈因西逝,将欲别售。

    〉康照十年,印先禅師置建。

    〈即剖和尚手度弟子。

    〉癸醜鼎建大殿,甲寅建兩廂客堂及山門廚庫,乙卯建齋堂、菜園等寮。

    今又将建韋馱殿、大悲寶閣。

    安禅說戒,以續天山之正傳。

    李侍禦模手為題疏雲:吳趨善友現給孤身,歸汶陽之田。

    印先禅師披堅固铠,建寶王之刹。

    立已倒之刹竿,恢不終之緒業。

    為實錄雲。

     孟亮揆·【過佛華庵和壁間韻贈印先大師】 百折香嚴地,當門一水通。

    山添螺髻翠,花映佛燈紅。

    秋老風塵外,人來梵呗中。

    無生誰共話?揮麈有支公。

     【又】 雙樹依然在,重來感歲華。

    修篁穿仄徑,殘芰漾明沙。

    法座晴飛雨,山門晚帶霞。

    迦陵如可問,階下湧昙花。

     宋實穎·【臞庵道兄索贈佛華印先大師詩和孟宮谕韻】 五葉開花處,門前法水通。

    蘭金不待布,雪火自然紅。

    佛坐雲山外,人來冷淡中。

    清言得二仲,妙義繼生公。

     【又】 寂寞南州老,相逢話佛華。

    客來安樸被,僧去現河沙。

    破屋飛桐葉,殘香漾晚霞。

    與君他日訪,明月映蓮花。

     費密·【佛華禅院過印先大師】 煙封野市壓琳宮,請得盧能手種松。

    晚食自依藤杖立,樓台無數夕陽中。

     徐嵩·【癸亥冬過佛華庵贈印先大師兼似戒燈諸開士】 冬霧朝晖暖複晴,揮鋤老衲帶雲耕。

    野田何處齋鐘起,松柏林邊現化城。

     【又】 焚香禮佛掩禅扉,曲徑殘園到者稀。

    閑坐芙蓉亭畔石,方塘一片竹林圍。

     釋同揆·【次臞庵居士韻似佛華印先大師】 藤梢橘刺半陰晴,石罅開田鳥雀耕。

    倚杖梵天飄法雨,日毫光滿阖闾城。

     【又】 靜掩松溪白闆扉,苔痕鶴迹客來稀。

    欲知挂拂經行處,屋角梧桐大十圍。

     圓妙觀,在宮巷北。

    創自晉鹹甯二年,名真慶道院。

    〈選李知常在内焚修,複其役。

    〉唐玄宗二年更名開元宮,欽賜内帑重修。

    建中間,住恐張誠德與陸龜蒙結方外友。

    宋祥符五年賜額天慶觀。

    〈敕李志升為左階道錄主之,賜内帑建東西南北四庑,壁繪三十二天宮勝景,王侍宸屢奉恩诏,王禹偁有記。

    〉徽宗宣和七年,頒賜昆山縣全吳等鄉良田五十頃充天慶香火田,禦書有“著内侍朱彥真昭宣朕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