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蘇州府
關燈
小
中
大
,巧匠袖手停。
或言懷襄時,漱擊成晶熒。
或言女娲遺,奇質故亭亭。
二者皆荒誕,天風忽寥冷。
山本号龍洞,龍去已沉冥。
直疑鱗甲蛻,錯落幾千齡。
至今滿綠苔,風雨聞龍腥。
秦松齡·【和存古叔林屋洞韻】 笑馀潦倒對寒花,敢說吟成手八叉。
相與同遊林屋洞,有時誤入野人家。
泥函金簡傳神禹,石變龍文托女娲。
七十二峰憑指顧,籃輿不覺夕陽斜。
釋智暹扶杖登林屋,相攜興不孤。
雲生苔老石,樹隐碧澄湖。
古洞藏蝌蚪,危崖展畫圖。
山光留落照,欲去尚踟躇。
石公山,〈在明月灣之西,與三山對。
〉山有石公庵,〈石壁甚高峭。
〉歸雲洞,〈面西,嚴太守刳辟而榜之。
〉寂光洞,〈面南,在庵之東北。
〉雲梯,〈面東南。
嚴天池太守題。
〉聯雲嶂,〈面東,石壁如帷嶂。
王少傅題。
〉一線天,〈又名“風弄”,面東,石南北坼,自麓達頂。
〉石公石婆,〈山下大石坡甚廣,傍水有大石二,俗稱石公石婆。
〉落照台,〈在庵之上,每年九月十三日,日落時晴明,看日月對照。
〉石梁蟠龍。
〈在山下,水涸則見。
〉 吳偉業【石公山】 真宰?雲根,奇物思所置。
養之以天池,盆盎插靈異。
初為仙家囷,百仞千倉閉。
釜鬲炊雲中,杵臼鳴天際。
忽而遇嚴城,猿猱不能缒。
遠窺樓橹堅,逼視戈矛利。
一關當其中,飛鳥為之避。
仰睇微有光,投足疑無地。
循級登層巅,天風豁蒼翠。
疲喘千犀牛,落落誰能制?伛偻一老人,獨立俯其背。
既若拱而揖,又疑隐而睡。
此乃為石公,三問不吾對。
秦嘉铨·【清和八日松之先生過訪石公山房用扇頭淮浦杜湘草贈詩原韻】 懷人時在望,紫氣自江城。
訪友初逢雨,登山不待晴。
詩篇千載重,杖履一漚輕。
知己詩贻贈,臨岐共此情。
【又】 桃華水未漲芳塘,覓得芒鞋代野航。
招隐漫懷绮裡季,采山誰識杜蘭香?廣陵濤滿聽鸾佩,淮浦風清泛羽觞。
〈時先生歸自淮上,入山采詩。
〉何似石公岩壑好?曲房窈窕更回廊。
徐嵩·【己巳閏四月初八日曳屐遊石公庵遇雨不得窮石梁蟠龍洞之勝怅然而作】 我欲窮幽勝,其如雨載途。
層層林下石,渺渺閣邊湖。
落照台空在,歸雲洞不孤。
然犀疑有忌,留此聽樵夫。
消夏灣,〈又名消暑灣。
〉深入八九裡,三面峰環,一門水彙,僅三裡耳。
中多菱芡蒹葭,煙雲魚鳥,别具幽緻。
相傳為吳王避暑處。
史弱翁·【消夏灣】 洞庭真人居,翠岫多清風。
吳王使氣,避暑此離宮。
崖斷緣水入,乘流玩無窮。
朝暮一軒楹,開折千光容。
追涼競歌舞,日厭山雲中。
别來幾年歲?哀歎聞絲桐。
君擁如花人,誰道女興戎。
梧宮忽已秋,玉簟傷飛空。
張大純·【前題】 僻境真天造,非徒白浪浮。
一灣湖作沼,六月暑如秋。
紅粉憑蓮榭,笙歌蕩桂舟。
至今雖寂寞,猶想昔風流。
包山禅寺,梁大同二年建,天監中再葺。
初名福願寺,唐上元九年改今名,高宗賜名顯慶寺。
宋靖康中慈受深禅師居此,賜額包山禅院。
〈王铚有記。
〉明永樂間有呆庵禅師,結茅重建,又改包山寺。
今康熙七年山曉皙禅師憩錫,丙寅法嗣柯庵慈禅師繼之,同無躍镕公建大悲閣。
〈唐皮陸俱有詩。
〉 史弱翁【客中懷包山】 半世文章命,如今真白頭。
西風吹舊國,芳樹感新秋。
蕭索成何事,栖遲獨自遊。
包山好橘柚,歸去蔔淹留。
【太湖秋望寄包山隐君】 洞庭霜落水橫秋,處士家居山上頭。
茅屋在煙寒橘柚,白雲添樹濕松楸。
釣竿未老尋丹竈,鴻雁先歸宴玉丘。
貪羨一枝栖斥鷃,何如避世出離憂?釋通明北風朔朔杖枯藤,去作包山寺裹僧。
不是無心住人世,愛他中散夜炊燈。
徐嵩·【同秦介眉觀卧龍松】 白石磷磷水正枯,終年橫枕澗橋孤。
不知炎夏風雷夜,可得為霖一醒無? 釋元慈·【己巳夏臞庵先生過訪奉贈】 高士尋幽到草堂,臞相對影蒼蒼。
片言未叙悲先哲,一志将收訪夕陽。
拭盡繁華天地曠,摘來名迹古今揚。
伫看林壑重标勝,莫是靈威意不忘。
福源寺,在攢雲嶺南。
梁大同二年,吳縣令黃祯舍山園建,僧普國開山,隋廢;唐貞觀中再建;宋紹興間毀,嘉定間重建;慶元初僧志甯修葺,并置寺田;〈黃公振有記。
〉明永樂間再修,萬曆間殿圮,四十六年僧性天重建。
文震孟有記。
殿前有羅漢松,最古。
後有一閣,推窗望之,三面峰回,足以延伫。
吳偉業【福源寺】 千尺攢雲嶺,金銀佛寺開。
鹿仙吹笛過,龍女換珠來。
泉繞譚經苑,松依說法台。
蕭梁留古樹,風雨不凡材。
徐嵩·【同介石禅師雨宿福源寺示仁充覺素上人】 直人攢雲嶺,濛濛暮雨天。
輝煌誰建立,信宿自因緣。
古樹千年老,〈有羅漢松,梁朝所植。
〉高僧一榻眠。
曉來聞梵呗,處處引流泉。
【己巳閏四月過之時天旱寺前寺後俱有一池依然凝碧山僧謂祇可灌濯又寺後有小石潭潔而可飲時時汲荊髢占一絕】 寺前寺後水如藍,尤遜澄鮮小石潭。
不道我來逢汲盡,祇将一掬試馀甘。
張大純·【和】 福源名寺為泉甘,況複涓涓此一潭。
縱使擔泉都汲盡,兩池猶剩色如藍。
上方教寺,唐會昌六年僧道徹建,名孤園寺。
宋嘉泰間僧無證新之,始改今額。
明正德間,寺僧因逋糧漸散,殿門并圮。
嘉靖二十九年知縣宋儀望勘捐荒糧,寺僧複來。
三十八年,僧惠雨募建。
〈惠感宋公請糧之恩,特遠懇撰碑記并贈。
惠四絕時,宋公已為大理丞矣。
〉 徐階【次中丞陽山宋公贈惠上人詩】 使節當年駐上方,到今草樹有輝光。
重興一語渾成谶,好刻穹碑鎮此堂。
【又】 百裡山原一鶴随,堂陰曾勒檢田碑。
如今更喜車出,采得春陵漫叟詞。
鄧旭·【戊午秋宿上方寺時衲孫白行導馀遊十八寺之勝】 踏盡方州勝,具區誰比肩?無山不抱水,有樹悉參天。
寺寺蒼巒合,村村碧嶂連。
縱觀缥缈外,三島漾雲煙。
華山寺,在龍頭山西,即觀音院。
宋元嘉二年,會稽内史張裕〈常供侍羅漢,池生千葉白蓮花。
〉奏建于胥湖之北。
隋大業三年廢。
唐開成四年重立,寺僧契元移置今處,裡人徐世業舍山,鹹通間賜額。
〈宋崇甯間塑觀音像。
〉靖康間建圓通毆。
〈僧懷深有記。
〉 秦嘉铨·【華山夜集分得山字同陸二雲蔡元修及定水檀林二上人】 高林霜老楓樹删,歸雲寂寞栖南山。
空岩籁息一葉落,深寒僧定孤燈閑。
視聽人靜見幽獨,夢寤通古遺颠頑。
松聲子夜起秋雨,翏激和驚柴關。
周公贽·【華山寺】 佳水佳山興不賒,招提重到感年華。
空懷十裡松為巷,常踏孤峰寺當家。
石上藓書留姓氏,崖前藻思動雲霞。
〈王文恪公同文衡山、蔡九逵、唐子畏諸公同遊,有詩勒石。
〉我無述作追先哲,祇聽流莺數落花。
天王禅寺,在馬稅城之桃花塢。
唐大中元年鑿井得天王像,宣宗賜額為天王院。
宋宣和間改今額,紹興初更為十方禅院。
高啟 深寺隐桃花,幽幽在山阻。
諸天藤蘿外,昏黑路防虎。
聞說春時遊,辛夷花可數。
沈虬·【西山宿天王寺】 約僧同泛範家船,半日湖行即洞天。
雞犬白雲仙世界,桑麻黃犢隐因緣。
绮園作輔埋名姓,沮溺為農诮聖賢。
休怪老夫猶好事,芒鞋箬笠不時穿。
小西湖天台教寺,即觀音教院。
在缥缈峰北二裡,山上有一小湖。
梁大同間達法師建,〈唐乾符間,有沉香觀音像浮湖而來,西小湖迎得之。
〉宋末毀。
元泰定間,昌法師創觀音殿。
明永樂十四年僧惟寅重建,〈曾築有記。
〉嘉靖間廢,天啟三年重建。
白居易 湖上山頭别有湖,芰荷香氣占仙都。
夜含星鬥分天象,曉映雲霞作畫圖。
風動綠??天上浪,鳥栖寒沼日中烏。
若非神物多靈迹,争得長年冬不枯? 釋歸一·【西小湖】 一曲澄如鏡,靈源法界通。
獨超山頂上,不與衆流同。
影印寒潭月,波搖震澤風。
令名千古在,消落幾英雄。
【菡萏池】 不假金銀飾,渾成七實池。
四時原不涸,一勺自漣漪。
雨蓋擎新露,心華映水湄。
何須更孕質,見佛已多時。
馬愈·【與都憲徐源宿西湖講寺】 黃葉漫空夜有聲,一燈相與對徐卿。
重樓疊閣人天富,萬壑千岩肺腑清。
話為好僧眠複起,酒因知己住還行。
陽春白雪須同和,莫把詩名負此生。
徐嵩·【同介石禅師自西湖寺過山居】 欲歸乘雨止,攜杖度岩阿。
雲起前山合,鴉飛隔樹過。
同行忘險峻,四顧渺煙波。
何處來樵子,淩空一嘯歌。
【西湖講寺遇漢日禅師】 故人三載别,忽報洞庭遊。
一杖知何處,千峰不可求。
西湖成邂逅,秋雨共淹留。
好蔔茅茨隐,毋同末法流。
東小湖禅寺,在涵村東新安嶺。
宋鹹淳二年建,稱東湖庵。
佛堅前亦有小池,與西小湖相望,故名。
明嘉靖間僧涵虛重建。
張大純·【東小湖寺】 岚氣常沾半嶺青,招提相望藉山靈。
舉頭分野何曾變,也浸西湖幾點星。
水月寺,在缥缈峰西北塘皇塢。
梁大同四年建,初稱禅院。
隋大業六年廢。
唐光化中,僧志勤即舊址重建,其後蘇州刺史曹圭改名“明月”。
宋祥符間賜今額。
寺有無礙泉。
宋蘇舜欽有《水月禅院記》。
昔山産茶入貢,謂之水月茶。
李彌大【賦無礙泉并引】 :水月寺東,入小青塢,至缥缈峰下,有泉泓澄瑩徹,甘冷異于他泉而未名。
紹興二年七月九日,無礙居士李似矩、靜養居士胡茂老,飲而樂之,靜養以無礙名泉,主僧願平為煮泉烹茶,予為賦詩。
瓯研水月先春焙,鼎煮雲林無礙泉。
将謂蘇州能太守,老僧還解覓詩篇。
秦嘉铨·【水月寺新晴偶成】 新晴山色近空庭,翠溢筼筜頌雨靈。
乾鵲引雛還覓飼,鞠鸠呼婦自梳翎。
一铛寒雪烹無礙,〈無礙泉。
〉滿閣香風焙小青。
〈小青塢茶最瘦。
〉最愛驚泉溪綠外,野人獨立石橋聽。
報忠院,在包山。
梁天監九年建,黃渎開山。
宋淳佑間僧慧奏請今額,寶佑間法嗣信公重修。
秦嘉铨·【和邵其人明府報忠寺作】 寺近金庭踞一丘,煙林岑寂似孤舟。
荒寮香積無燒豕,漫叟行吟有濁??。
肅肅琴聲依古磬,雙雙凫影傍閑鷗。
蒹葭洄溯伊人永,好聽讴吟動野洲。
隻園寺,在五峰嶺下。
〈本名孤園寺,一名下方寺。
〉梁大同四年,散騎常侍吳猛舍宅建,内有五峰堂、宋鹹淳間,僧名能、名輝、名門修。
宋李居仁記略雲:吳猛夏月不驅蚊,恐去己齧親,好道崇釋,施所居為寺。
唐初有徹道師,乃作别室于北山麓,今上方院也。
廣明間巢寇作,寺圮。
惟上方無恙。
高啟 欲問南朝常侍宅,已為西域化人宮。
山僧歸帶漁舟雨,湖鳥來聞粥鼓風。
橘柚垂檐秋殿暗,波濤驚座夜堂空。
給孤長者誰曾見,應在煙雲杳霭中。
史弱翁·【隻園寺】 絕壑長林古寺開,石門殘日滿蒼苔。
岚光雲影千尋落,帆色湖陰萬裡來。
池上白蓮堪結社,院邊叢竹且銜杯。
不緣病減登山力,待月遙從缥缈回。
資慶寺,在涵村之湯塢。
晉支道林開山,後唐清泰間重建。
周公贽·【資慶寺】 一面湖光三面山,不知何處是禅關。
僧逢細路平橋下,寺隐蒼松翠竹間。
呼雨鸠翻經案濕,吹花風帶磬聲閑。
自然景物成幽賞,吟卧渾忘日暮還。
法華寺,在金铎山嶺。
吳惠·【遊法華寺】 奉诏南還二月天,乘閑來訪法華禅。
兩重山色西湖上,萬井人煙夕照邊。
隻樹有陰眠伏虎,野花無意落啼鵑。
南州群從多英俊,醉後揮毫興浩然。
武山,與東山祇隔一溪,有渡水橋接。
相傳吳王豢虎于此,稱虎峰。
唐諱虎為武。
虎峰之巅有寶雲庵。
雞山在東南,〈謂吳王養門雞于此,有雞山廟。
〉濮公墩在東,〈濮公俗訛稱鹁鸪。
《姑蘇志》改作錦鸠峰。
下有壽甯庵。
〉再東去射鹗山,〈謂鹗下驅雞,吳王命射之,血滴石,今尚赤。
有靈應廟。
〉廄裡在東北,〈吳王養馬于此。
〉廣濟庵,〈在渡阙口,俗稱渡船庵。
元至正間僧志盟建。
〉永福寺。
〈與洗馬池近,又在武山西。
〉 吳偉業【雞山】 飲啄丹山小,長鳴澤畔雲。
錦冠虛恃氣,金距耿超群。
斂翅雌猶守,專場勝未分。
西施眠正熟,啼報越來軍。
【廄裡】 夫差刍秣地,遺迹五湖傳。
柳葉青絲鞚,桃花赤汗鞯。
〈武山桃花最盛。
〉降王羞執辔,豔妾笑垂鞭。
老骥哀嗚甚,西風死骨捐。
徐嵩·【宿武峰寺贈高涵明】 移衾宿武峰,雨歇正深冬。
引我看奇石,憐人伐碧松。
詩篇删不少,茗粥話猶濃。
況有安禅侶,無愁滞客筇。
席後沆·【次韻和臞庵留宿武峰寺】 客來湖上峰,幞被伴寒冬。
宿借菩提樹,談攜塵尾松。
交情争雪皎,詩興比霜濃。
欲訪梅花信,山低不倚筇。
徐汝峰·【寄贈吳公肅】 武山近傍莫厘東,同有高人隐此中。
幾許吳王遺迹在,臨流懷古思無窮。
高溶·【武峰晚眺】 點罷窗前《易》,旋登湖畔峰。
藥洲空翠鎖,橘社淡雲封。
帆挂初升月,僧歸薄暮鐘。
炊煙處處起,橫束遠山松。
張大純·【武山】 吳國多師武,雄心據此關。
松陵當下水,笠澤傍東山。
渡口扁舟急,峰頭老樹閑。
争傳圖霸者,豢虎鬥雞還。
渡阙口。
徐嵩·【雨阻大阙口】 且獨登亭畔,誰偕問水東。
岸欹枯草白,村帶曉雲紅。
小艇湖難渡,單儒路易窮。
那知經兩宿,愁雨又愁風。
【又】 篷宿灑春雨,淅瀝無停聲。
漠漠煙樹白,茫茫雲水平。
無笠不能爨,無蓑何以行?坐待風色靜,仰望天氣晴。
連宵空反側,孤客心茕茕。
【雨阻大阙口得讀何悫人廄裡夫路碑文載席左源事】 阙口仍分戍,烽竿豎石棱。
空亭巡健卒,古廟剩殘僧。
風雨人稀渡,湖山事可憑。
碑文猶未斷,工迹到今稱。
壽甯庵,在武山濮公墩下,内有法雨堂。
張大純 法雨原非雨,曹源一滴清。
片言能化物,忍草即時生。
永福寺,在武山。
梁大同二年建,初稱永甯院。
宋崇甯元年更名“薦福”。
元至正間重建,奏賜今額。
明弘治間僧慧重修。
張大純 梁帝僧中主,禅門是處開。
世人能事佛,總為福因來。
渡水橋,東山、武山,似連而實斷,橋以通往來。
或名具區風月橋。
舊橫木以濟,元至正間,周富七郎始建以石。
明弘治九年,裡人吳天襘再建。
楊循吉有記。
葛一龍 具區橋下水悠悠,具區橋邊郎發舟。
郎舟好載青山去,免使蛾眉相對愁。
徐嵩 武峰東是莫厘西,到者方知隔一溪。
夾岸橋成能渡水,具區風月有誰題? 長沙山,在西洞庭東北,上有居人數百家。
馀山,在東山東北二裡。
一名馀侯山,一名徐侯山。
徐嵩·【癸亥十一月廿八日之東山枉道過長沙山馀山】 莫厘猶不見,極望霧漫天。
山校ō商遠,村孤築舍堅。
到家停賈舶,迷路問漁船。
不是因風便,何由過麓邊? 三峰寺,在太湖中三山。
唐鹹通十三年,僧真铨開山。
中峰寺,在三山。
唐鹹通九年,僧本超開山。
張大純·【三山有吳妃祠或雲即西施也】 山岚影泛波光,石屋煙鬟韶女裝。
莫是西施仙去後,芳魂猶在水雲鄉? 七十二山,〈祇計湖中者。
發原自天目,至宜興入太湖,融為諸山。
〉湖之西北為山十有四,馬迹最大。
〈在武進縣東南,周百二十裡,與津裡山接。
〉又東為山四十有一,西洞庭最大。
又東為山十有七,東山最大。
〈馬迹、兩洞庭,望之,渺然如世外之境;即之,茂林平野,闾巷井舍,各數千家。
仙宮梵宇,往往而是。
〉馬迹之北,津裡、夫椒為大。
〈夫差敗越處,近無錫。
〉西洞庭之東禹期,〈禹治水時,常期諸侯于此。
〉其北橫山、陰山、葉馀、長沙山為大。
〈長沙山有石鏡。
〉長沙之西,沖山、漫山為大。
東山之東武山,北則馀山。
〈《史記》作徐侯山。
〉西南三山、〈有吳妃祠。
〉厥山、澤山為大。
〈此其上亦有居人數百家,或數十家。
〉馬迹之西北,有若積錢者曰錢堆,稍東曰大矶、小矶。
與錫山連,中斷為太湖,舟行其中,曰獨山。
有若二凫相向者,曰東鴨、西鴨。
中為三峰,稍南大隋、小隋,與夫椒相對而差小,為小椒,為杜圻。
〈範蠡所嘗止也。
〉西洞庭之北貢湖中,有兩山相近,曰大貢、小貢。
有若五星聚曰五石浮,曰茆浮,曰思夫山。
〈傳秦時有人采藥不返,其妻思之至死,故名。
〉有若兩鳥飛欲止者,曰南烏、北烏。
其西兩山,南北相對而不相見,見則有風雷之異,曰大雷、小雷。
稍北曰大幹、小幹。
與二幹相近,曰紹山,曰疃浮,日東獄、西獄。
〈傳吳王于此置男女二獄。
〉其前為粥山。
〈吳王飼囚者。
〉有若琴者曰琴山。
若杵者杵山。
有對植者,曰大竹、小竹。
與沖山近,有若物浮水面可見者,曰長浮、癞頭浮、殿前浮。
其東鼋山,〈石可作碑。
〉與鼋山相對而差小者為龜山。
有如二女娟好相對立者,曰謝姑、〈有聖姑廟。
〉小謝姑。
有若石柱截嶭者玉柱,稍卻金庭。
其南為亥山,為曆耳。
中高而旁下者筆格,骧首若逝者石蛇,若螺者青浮。
鼋山西北二裡龜山,旁曰小龜。
俗名前灣山。
】二龜之間若隐若現曰驚籃。
東山之南,首銳而末岐者曰箭浮。
若屋欹者曰王舍浮、苎浮,又南為白浮。
澤厥之間,有若笠浮水面者箬帽山。
若逸于前,後追而及之者,貓鼠山。
若穹碑立者,曰石碑山。
〈是為七十二山。
〉聖姑廟,在洞庭鼋頭山。
晉王彪女得道,或雲姓李氏,祈禱者不誠則風回其舟。
高啟 湖心湧出鼋頭山,白波翠鳥非人寰。
清虛宜作水仙府,鱗堂荷屋居其間。
淵都群靈孰為主?咽鬓修然一神女。
柔姿誰敢狎相親,笑叱龜龍起雷雨。
玉骨蟬輕蛻幾秋,世緣已斷靜無愁。
采蘭每約湘濱會,拾翠時陪漢上遊。
水禽翔鳴衛芝蓋,長在蒼茫杳冥外。
鲛人獻绡裁作衣,螺女供珠綴為佩。
花落閑祠謝古春,蓮帏瑤席掩香塵。
空山夜夜星河遠,芳渚年年蘅杜新。
霞舒霧卷凝光彩,笑語無聞複誰待。
冷風幾度引舟回,宛似蓬萊隔煙海。
猿叫楓林魚躍波,桂旗翻翠暮寒多。
女巫伫望飛裙度,獨奏空篌引曼歌。
椒觞奠罷沉玄璧,鳥沒遙天湛空碧。
遺情不結楚台雲,世人何處尋蹤迹? 楊基·【谒小姑廟】 月帔星冠敞翠屏,白腮紅頰兩眉青。
魚鱗小殿波紋滑,龍尾長旗雨氣腥。
巫女沉牛歌宛轉,彭郎回馬拜娉婷。
蘭舟願祝東風便,一夜夷猶過洞庭。
缥缈峰,最高,登其颠則吳越諸山隐隐在目。
又有上方、下方、石公、龍頭、金铎、〈相傳吳王藏金铎于此。
〉渡渚〈吳王嘗于此渡軍。
〉諸山,雖皆山之支隴,而逶迤起伏,靈栖邃構随高下,各擅其勝。
皮日休·【缥缈峰】 頭頂華陽帽,乎持大夏筇。
清晨悟道侶,來上缥缈峰。
帶露嗅藥蔓,和雲尋鹿蹤。
時驚????鼠,飛上千丈松。
翠壁内有室,叩之虛穹隆。
古穴下徹海,視之寒鴻濛。
遇歇有佳思,緣危無倦容。
須臾到絕頂,似鳥穿樊籠。
恐足蹈海日,凝身淩天風。
衆岫點巨浸,四方接圓穹。
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
片白作越分,孤岚為吳宮。
一陣叆叇氣,隐隐生湖東。
激雷與波起,狂電将日紅。
擊擊雨點大,金骹轟下空。
暴光隔雲閃,仿佛亘天龍。
連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
捽為一雲山,欲與昭回通。
移時卻掘下,細碎衡與嵩。
人物諒不測,絕景尤難窮。
杖策下反照,漸聞仙觀鐘。
煙波漬肌骨,雲壑填心胸。
竟死愛未足,當生且歡逢。
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
範成大 滿載清閑一棹孤,長風相送入仙都。
莫愁懷抱無消豁,缥缈峰頭望太湖。
吳偉業·【登缥缈峰】 絕頂江湖堂眼明,飄然如欲禦風行。
最高尚有魚龍氣,半嶺全無鳥雀聲。
芳草青蕪迷近遠,夕陽金碧變陰晴。
夫差霸業銷沉盡,楓葉蘆花釣艇橫。
【又】 茲峰非雲高,高與衆山别。
其下多嵌空,天風吹不折。
插根虛無際,缥缈為險絕。
細徑緣山腰,人聲來木末。
籃輿雜徒步,佳處欣屢歇。
跻嶺路倍艱,往往攬垂葛。
灏氣淩泬寥,一身若冰雪。
輕心出天地,羽翮生仿佛。
杖底撥殘雲,了了見吳越。
曜靈燭滄浪,混瀁金光發。
陰霞俄已變,慘淡玄雲結。
歸筇破暝霭,半嶺值虹霓。
始知清境杳,迹共人鳥滅。
丹砂定可求,若為妻子奪。
看君衣上雲,飛過松間月。
宋駿業·【缥缈峰】 百尺排空上,登臨快夙心。
湖山自今古,人世逐浮苛。
碧漢舒遐矚,清風敞素襟。
憑高意何極,徙倚動長吟。
陸德威 奇峰拔地起,突兀湖之濱。
山水相映發,魚鳥來親人。
曠覽渺天地,舉足淩星辰。
長嘯招黃鶴,時時會仙真。
泠然欲禦風,拟與太初鄰。
長壽寺,在甪頭鄭泾橋東。
唐天佑二年,蘇州刺史曹圭奏建。
五代清泰間,僧明彥重修。
俞貞木·【懷家山】 南渡移家入洞庭,村稱小窘舊時名。
甪頭流水環堂宇,陳巷青松繞墓茔。
按譜久知先世澤,望雲常切後人情。
吳城今日題詩處,報本須當竭寸誠。
秦嘉铨·【長壽山房夜集仰懷雨公】 高衲安禅處,深秋蠟屐過。
山空客慮靜,庭老葉聲多。
蝸壁傳微照,魚編見短歌。
遙遙懷昔意,把酒對寒柯。
羅漢寺,在消夏灣北三裡。
晉天福二年,僧妙道開山。
明永樂間,僧悟修重建。
周公贽·【過雪上人羅漢山院】 籬菊才黃楓尚青,故人講院未凋零。
松緣隔塢濤疑雨,山恰當門翠似屏。
奉母蕭齋猶志養,談天玉塵已無形。
可堪榻上懸珠網,誰閱遺編般若經? 千株園,在消夏灣龍舌山下。
宋淳佑初,趙節齋先生〈宋宗室,有文集。
〉種柑橘、讀書處。
明陳繼儒過此,題有“四聲齋”額。
〈謂樹聲、鳥聲、澗水聲、讀書聲。
〉順治間,為洞宗介石禅師退居之地。
〈介石名智珙,金仙蕃光禅師法嗣。
〉 徐嵩【千株園夜聞雨口占】 獨坐聞秋雨,笙琴似奏來。
蓮龜行砌草,栗棘落岑苔。
雲樹千重繞,山樓四面開。
回看何缥缈,此地即蓬萊。
【同介石禅師坐雨千株園】 曉雨停歸棹,秋風感獨吟。
盤桓登小閣,淅瀝響千林。
橘柚垂檐結,煙雲接地陰。
精藍留勝迹,往哲有同心。
程文彜·【戊辰冬日同亦陶諸君坐雨千株園小閣分賦】 閣虛松竹掩,雨後一憑欄。
落拓身無礙,等閑心自寬。
茗香清幾案,煙霭失峰巒。
坐愛逃禅者,幽居樂考盤。
橘香庵,在福源寺下,同岑禅師憩錫處。
〈同岑名大燈,嘉興項氏,覺浪禅師法嗣。
〉 徐嵩【過橘香庵贈同岑禅師】 不意賢溪别,重逢此地談。
山香聞橘柚,秋色繞煙岚。
幻住原無定,幽栖亦自堪。
洞庭随處好,卓錫便成庵。
釋大燈·【秋夜懷秦存古先生】 疏雨梧桐初過,空庭蟋蟀偕鳴。
坐憶伊人天際,蒹葭白露盈盈。
【又】 玉笛一聲何處?明星萬點長天。
遙憶草玄亭畔,不知問字誰先。
【又】 澗水細流苔砌,松風靜拂簾鈎。
涼夜空山獨寤,相思月落床頭。
仙壇觀,在毛公壇側。
唐至德二年,裡人葉超玄舍宅建,後圮,長慶中複建,今廢。
高啟·【毛公壇】 欲觀漢壇符,東上缥缈峰。
葛花墜寒露,夕飲清心胸。
月出太湖水,鶴鳴空澗松。
真境久寂寥,蒼苔靈蹤。
常聞綠毛叟,變化猶神龍。
世人豈得見,偶許樵夫逢。
攀陰力易疲,探玄志難從。
歸出白雲外,空聞仙觀鐘。
朱用純·【毛公壇故址無存】 松雲十裡叩仙壇,空想當年七返丹。
猶道地靈新作冢,枯泉衰草日光寒。
張大純·【毛公壇】 盡羨還丹事,空傳曲塢蹤。
綠毛生獨異,白日去難逢。
觀廢松濤冷,壇荒石藓重。
可能明月夜,笙鶴下靈峰。
靈佑觀,在林屋洞旁。
〈即神景觀。
〉唐高宗乾封二年〈诏天下名山大川皆創靈觀。
〉建。
元和四年,道士周隐遙重修。
天熙中〈使人投龍簡歸。
〉賜今額。
宋天禧五年,诏康孝基重建。
〈舊傳宮廊百間,環繞三殿,故名“百廊三殿”,堂前有垂絲桧三株。
〉 陸龜蒙 曉帆逗崎岸,高步入神景。
灑灑襟袖清,如臨蕊珠屏。
雖然群動息,此地常寂靜。
翠澗有寒螀,碧花無定影。
憑軒羽人傲,夾戶天獸猛。
稽首朝元君,搴衣就虛省。
砑空雪牙利,漱水口齒冷。
香母未垂嬰,芝田不論頃。
遙通河漢口,近撫松桧頂。
飯薦七白蔬,杯酾九光杏。
人間附塵躅,固陋真瘿頸。
肯信汴鼈傾,猶疑夏蟲永。
玄津蕩瓊壟,紫汞啼金鼎。
盡況冰雪書,期君一披省。
東山,周五十馀裡。
一名莫裡山,相傳隋莫厘将軍居之。
一名胥母山,謂子胥嘗迎母于此。
〈在西洞庭山東,過渡祇十八裡,今俗亦稱洞庭。
〉其陽為率喽塢,法海寺在焉。
其陰為翠峰塢,翠峰寺在焉。
〈翠峰後實莫厘峰,下有關帝廟。
崇祯九年,席本久建小塢庵。
明末了然結茅于此,因群鵲為巢,始名“鵲巢”。
陳繼儒過之,改額“雲石”。
大悲殿在芙蓉峰西塢。
〉莫厘〈二茅三茅在箬雲峰下,大茅在莫厘峰,已廢。
〉之東,重岡複嶂,或起或伏,民聚居之。
〈即翁、葉、秦、施、周諸巷。
招隐園在王家門首,今席氏居焉。
席裡有上席、中席、下席。
東嶽廟在下席西,俗稱張師殿。
〉其一支自北而南,為宋家灣、岱心灣、楊家灣,華嚴寺在焉。
〈在芙蓉峰東塢,左即翁氏墓。
〉又南為柳家湖,〈柳毅,本唐人小說,已屬荒唐,況在洞庭湖,安得列為古迹?〉曆翠峰而南為犀牛嶺,為馬家塢、石家塢、秦家塢。
又南為九峰,為小莫厘。
中一支自千嶺而南,為蝦啜嶺,〈下有指路石,一到蝦啜嶺,一到白沙嶺,萬曆九年立。
〉為象鼻嶺。
稍東為栲栳墩,過東為偃月岡,施盤墓在焉。
折而南為屏風山,是為金塔下。
又南為千山嶺,為俞塢,興福寺在焉。
又南為重亭,為金灣,為查灣,為蒉山嘴。
一支自西而南,岡巒起伏尤多,北為豐圻,為石壁,為小郡巷。
迤逦而南,為上金,為周灣,為吳灣。
又南為白沙,為嘶馬塢,為紀革。
〈有枇杷,色白,味甲天下。
〉又南為寒山,為嵩下,為梁家濑,為北葉、南葉,為碧螺峰,靈源寺在焉。
又南為楊灣,楊灣之西為毛園,為王舍,為南望、北望,彌勒寺在焉。
其東為湖沙,〈有湖沙廟。
〉為長圻,〈有騎龍廟。
〉能仁寺在焉。
〈至靈濟廟、湖神廟。
湖亭又在金家席家湖頭之右岸。
〉 汪楷【張西又移居洞庭遙有此寄】 春半移家去不還,孤蹤知在兩山間。
翠微深處應高卧,雲木蒼蒼獨閉關。
王氏淑辰【觀洞庭山圖】 洞庭明月夜,古木與天平。
吳王歌舞地,年年春草生。
徐嵩·【閏中秋宿洞庭山舍】 洞庭山月好,此夕偶相投。
天尚貪佳節,人甯惜薄遊?入門穿樹影,憑檻抱香流。
不負庭中桂,村家足酒瓯。
【十六日自洞庭還雪灘】 片帆懸笠澤,東望指歸途。
岸遠煙迷樹,波平草滿湖。
更前逢釣艇,欲問隔樵夫。
小港扁舟入,誰知路不迂。
【丙辰上元日送男孝永赴洞庭書館是日喜晴】 村林發春氣,大澤尤氤氲。
悠然片帆挂,孤棹穿鷗群。
煙闊露山色,風急生波紋。
來當令節,旅客愛斜曛。
【舟過洞庭東山見一舟膠淺已兩夜矣因作】 凄凄古渡頭,春陰祇愁濕。
湖底現浮沙,水淺無一尺。
有舶宿雲煙,膠住已兩夕。
旱澇苦不均,對我三歎息。
張大純·【東洞庭】 前後居何密,峨峨峻嶺連。
三峰猶遠祀,九塢自流泉。
盡識将軍澤,誰參雪窦禅?施王名世久,锺秀豈徒然? 莫厘峰,為東
或言懷襄時,漱擊成晶熒。
或言女娲遺,奇質故亭亭。
二者皆荒誕,天風忽寥冷。
山本号龍洞,龍去已沉冥。
直疑鱗甲蛻,錯落幾千齡。
至今滿綠苔,風雨聞龍腥。
秦松齡·【和存古叔林屋洞韻】 笑馀潦倒對寒花,敢說吟成手八叉。
相與同遊林屋洞,有時誤入野人家。
泥函金簡傳神禹,石變龍文托女娲。
七十二峰憑指顧,籃輿不覺夕陽斜。
釋智暹扶杖登林屋,相攜興不孤。
雲生苔老石,樹隐碧澄湖。
古洞藏蝌蚪,危崖展畫圖。
山光留落照,欲去尚踟躇。
石公山,〈在明月灣之西,與三山對。
〉山有石公庵,〈石壁甚高峭。
〉歸雲洞,〈面西,嚴太守刳辟而榜之。
〉寂光洞,〈面南,在庵之東北。
〉雲梯,〈面東南。
嚴天池太守題。
〉聯雲嶂,〈面東,石壁如帷嶂。
王少傅題。
〉一線天,〈又名“風弄”,面東,石南北坼,自麓達頂。
〉石公石婆,〈山下大石坡甚廣,傍水有大石二,俗稱石公石婆。
〉落照台,〈在庵之上,每年九月十三日,日落時晴明,看日月對照。
〉石梁蟠龍。
〈在山下,水涸則見。
〉 吳偉業【石公山】 真宰?雲根,奇物思所置。
養之以天池,盆盎插靈異。
初為仙家囷,百仞千倉閉。
釜鬲炊雲中,杵臼鳴天際。
忽而遇嚴城,猿猱不能缒。
遠窺樓橹堅,逼視戈矛利。
一關當其中,飛鳥為之避。
仰睇微有光,投足疑無地。
循級登層巅,天風豁蒼翠。
疲喘千犀牛,落落誰能制?伛偻一老人,獨立俯其背。
既若拱而揖,又疑隐而睡。
此乃為石公,三問不吾對。
秦嘉铨·【清和八日松之先生過訪石公山房用扇頭淮浦杜湘草贈詩原韻】 懷人時在望,紫氣自江城。
訪友初逢雨,登山不待晴。
詩篇千載重,杖履一漚輕。
知己詩贻贈,臨岐共此情。
【又】 桃華水未漲芳塘,覓得芒鞋代野航。
招隐漫懷绮裡季,采山誰識杜蘭香?廣陵濤滿聽鸾佩,淮浦風清泛羽觞。
〈時先生歸自淮上,入山采詩。
〉何似石公岩壑好?曲房窈窕更回廊。
徐嵩·【己巳閏四月初八日曳屐遊石公庵遇雨不得窮石梁蟠龍洞之勝怅然而作】 我欲窮幽勝,其如雨載途。
層層林下石,渺渺閣邊湖。
落照台空在,歸雲洞不孤。
然犀疑有忌,留此聽樵夫。
消夏灣,〈又名消暑灣。
〉深入八九裡,三面峰環,一門水彙,僅三裡耳。
中多菱芡蒹葭,煙雲魚鳥,别具幽緻。
相傳為吳王避暑處。
史弱翁·【消夏灣】 洞庭真人居,翠岫多清風。
吳王使氣,避暑此離宮。
崖斷緣水入,乘流玩無窮。
朝暮一軒楹,開折千光容。
追涼競歌舞,日厭山雲中。
别來幾年歲?哀歎聞絲桐。
君擁如花人,誰道女興戎。
梧宮忽已秋,玉簟傷飛空。
張大純·【前題】 僻境真天造,非徒白浪浮。
一灣湖作沼,六月暑如秋。
紅粉憑蓮榭,笙歌蕩桂舟。
至今雖寂寞,猶想昔風流。
包山禅寺,梁大同二年建,天監中再葺。
初名福願寺,唐上元九年改今名,高宗賜名顯慶寺。
宋靖康中慈受深禅師居此,賜額包山禅院。
〈王铚有記。
〉明永樂間有呆庵禅師,結茅重建,又改包山寺。
今康熙七年山曉皙禅師憩錫,丙寅法嗣柯庵慈禅師繼之,同無躍镕公建大悲閣。
〈唐皮陸俱有詩。
〉 史弱翁【客中懷包山】 半世文章命,如今真白頭。
西風吹舊國,芳樹感新秋。
蕭索成何事,栖遲獨自遊。
包山好橘柚,歸去蔔淹留。
【太湖秋望寄包山隐君】 洞庭霜落水橫秋,處士家居山上頭。
茅屋在煙寒橘柚,白雲添樹濕松楸。
釣竿未老尋丹竈,鴻雁先歸宴玉丘。
貪羨一枝栖斥鷃,何如避世出離憂?釋通明北風朔朔杖枯藤,去作包山寺裹僧。
不是無心住人世,愛他中散夜炊燈。
徐嵩·【同秦介眉觀卧龍松】 白石磷磷水正枯,終年橫枕澗橋孤。
不知炎夏風雷夜,可得為霖一醒無? 釋元慈·【己巳夏臞庵先生過訪奉贈】 高士尋幽到草堂,臞相對影蒼蒼。
片言未叙悲先哲,一志将收訪夕陽。
拭盡繁華天地曠,摘來名迹古今揚。
伫看林壑重标勝,莫是靈威意不忘。
福源寺,在攢雲嶺南。
梁大同二年,吳縣令黃祯舍山園建,僧普國開山,隋廢;唐貞觀中再建;宋紹興間毀,嘉定間重建;慶元初僧志甯修葺,并置寺田;〈黃公振有記。
〉明永樂間再修,萬曆間殿圮,四十六年僧性天重建。
文震孟有記。
殿前有羅漢松,最古。
後有一閣,推窗望之,三面峰回,足以延伫。
吳偉業【福源寺】 千尺攢雲嶺,金銀佛寺開。
鹿仙吹笛過,龍女換珠來。
泉繞譚經苑,松依說法台。
蕭梁留古樹,風雨不凡材。
徐嵩·【同介石禅師雨宿福源寺示仁充覺素上人】 直人攢雲嶺,濛濛暮雨天。
輝煌誰建立,信宿自因緣。
古樹千年老,〈有羅漢松,梁朝所植。
〉高僧一榻眠。
曉來聞梵呗,處處引流泉。
【己巳閏四月過之時天旱寺前寺後俱有一池依然凝碧山僧謂祇可灌濯又寺後有小石潭潔而可飲時時汲荊髢占一絕】 寺前寺後水如藍,尤遜澄鮮小石潭。
不道我來逢汲盡,祇将一掬試馀甘。
張大純·【和】 福源名寺為泉甘,況複涓涓此一潭。
縱使擔泉都汲盡,兩池猶剩色如藍。
上方教寺,唐會昌六年僧道徹建,名孤園寺。
宋嘉泰間僧無證新之,始改今額。
明正德間,寺僧因逋糧漸散,殿門并圮。
嘉靖二十九年知縣宋儀望勘捐荒糧,寺僧複來。
三十八年,僧惠雨募建。
〈惠感宋公請糧之恩,特遠懇撰碑記并贈。
惠四絕時,宋公已為大理丞矣。
〉 徐階【次中丞陽山宋公贈惠上人詩】 使節當年駐上方,到今草樹有輝光。
重興一語渾成谶,好刻穹碑鎮此堂。
【又】 百裡山原一鶴随,堂陰曾勒檢田碑。
如今更喜車出,采得春陵漫叟詞。
鄧旭·【戊午秋宿上方寺時衲孫白行導馀遊十八寺之勝】 踏盡方州勝,具區誰比肩?無山不抱水,有樹悉參天。
寺寺蒼巒合,村村碧嶂連。
縱觀缥缈外,三島漾雲煙。
華山寺,在龍頭山西,即觀音院。
宋元嘉二年,會稽内史張裕〈常供侍羅漢,池生千葉白蓮花。
〉奏建于胥湖之北。
隋大業三年廢。
唐開成四年重立,寺僧契元移置今處,裡人徐世業舍山,鹹通間賜額。
〈宋崇甯間塑觀音像。
〉靖康間建圓通毆。
〈僧懷深有記。
〉 秦嘉铨·【華山夜集分得山字同陸二雲蔡元修及定水檀林二上人】 高林霜老楓樹删,歸雲寂寞栖南山。
空岩籁息一葉落,深寒僧定孤燈閑。
視聽人靜見幽獨,夢寤通古遺颠頑。
松聲子夜起秋雨,翏激和驚柴關。
周公贽·【華山寺】 佳水佳山興不賒,招提重到感年華。
空懷十裡松為巷,常踏孤峰寺當家。
石上藓書留姓氏,崖前藻思動雲霞。
〈王文恪公同文衡山、蔡九逵、唐子畏諸公同遊,有詩勒石。
〉我無述作追先哲,祇聽流莺數落花。
天王禅寺,在馬稅城之桃花塢。
唐大中元年鑿井得天王像,宣宗賜額為天王院。
宋宣和間改今額,紹興初更為十方禅院。
高啟 深寺隐桃花,幽幽在山阻。
諸天藤蘿外,昏黑路防虎。
聞說春時遊,辛夷花可數。
沈虬·【西山宿天王寺】 約僧同泛範家船,半日湖行即洞天。
雞犬白雲仙世界,桑麻黃犢隐因緣。
绮園作輔埋名姓,沮溺為農诮聖賢。
休怪老夫猶好事,芒鞋箬笠不時穿。
小西湖天台教寺,即觀音教院。
在缥缈峰北二裡,山上有一小湖。
梁大同間達法師建,〈唐乾符間,有沉香觀音像浮湖而來,西小湖迎得之。
〉宋末毀。
元泰定間,昌法師創觀音殿。
明永樂十四年僧惟寅重建,〈曾築有記。
〉嘉靖間廢,天啟三年重建。
白居易 湖上山頭别有湖,芰荷香氣占仙都。
夜含星鬥分天象,曉映雲霞作畫圖。
風動綠??天上浪,鳥栖寒沼日中烏。
若非神物多靈迹,争得長年冬不枯? 釋歸一·【西小湖】 一曲澄如鏡,靈源法界通。
獨超山頂上,不與衆流同。
影印寒潭月,波搖震澤風。
令名千古在,消落幾英雄。
【菡萏池】 不假金銀飾,渾成七實池。
四時原不涸,一勺自漣漪。
雨蓋擎新露,心華映水湄。
何須更孕質,見佛已多時。
馬愈·【與都憲徐源宿西湖講寺】 黃葉漫空夜有聲,一燈相與對徐卿。
重樓疊閣人天富,萬壑千岩肺腑清。
話為好僧眠複起,酒因知己住還行。
陽春白雪須同和,莫把詩名負此生。
徐嵩·【同介石禅師自西湖寺過山居】 欲歸乘雨止,攜杖度岩阿。
雲起前山合,鴉飛隔樹過。
同行忘險峻,四顧渺煙波。
何處來樵子,淩空一嘯歌。
【西湖講寺遇漢日禅師】 故人三載别,忽報洞庭遊。
一杖知何處,千峰不可求。
西湖成邂逅,秋雨共淹留。
好蔔茅茨隐,毋同末法流。
東小湖禅寺,在涵村東新安嶺。
宋鹹淳二年建,稱東湖庵。
佛堅前亦有小池,與西小湖相望,故名。
明嘉靖間僧涵虛重建。
張大純·【東小湖寺】 岚氣常沾半嶺青,招提相望藉山靈。
舉頭分野何曾變,也浸西湖幾點星。
水月寺,在缥缈峰西北塘皇塢。
梁大同四年建,初稱禅院。
隋大業六年廢。
唐光化中,僧志勤即舊址重建,其後蘇州刺史曹圭改名“明月”。
宋祥符間賜今額。
寺有無礙泉。
宋蘇舜欽有《水月禅院記》。
昔山産茶入貢,謂之水月茶。
李彌大【賦無礙泉并引】 :水月寺東,入小青塢,至缥缈峰下,有泉泓澄瑩徹,甘冷異于他泉而未名。
紹興二年七月九日,無礙居士李似矩、靜養居士胡茂老,飲而樂之,靜養以無礙名泉,主僧願平為煮泉烹茶,予為賦詩。
瓯研水月先春焙,鼎煮雲林無礙泉。
将謂蘇州能太守,老僧還解覓詩篇。
秦嘉铨·【水月寺新晴偶成】 新晴山色近空庭,翠溢筼筜頌雨靈。
乾鵲引雛還覓飼,鞠鸠呼婦自梳翎。
一铛寒雪烹無礙,〈無礙泉。
〉滿閣香風焙小青。
〈小青塢茶最瘦。
〉最愛驚泉溪綠外,野人獨立石橋聽。
報忠院,在包山。
梁天監九年建,黃渎開山。
宋淳佑間僧慧奏請今額,寶佑間法嗣信公重修。
秦嘉铨·【和邵其人明府報忠寺作】 寺近金庭踞一丘,煙林岑寂似孤舟。
荒寮香積無燒豕,漫叟行吟有濁??。
肅肅琴聲依古磬,雙雙凫影傍閑鷗。
蒹葭洄溯伊人永,好聽讴吟動野洲。
隻園寺,在五峰嶺下。
〈本名孤園寺,一名下方寺。
〉梁大同四年,散騎常侍吳猛舍宅建,内有五峰堂、宋鹹淳間,僧名能、名輝、名門修。
宋李居仁記略雲:吳猛夏月不驅蚊,恐去己齧親,好道崇釋,施所居為寺。
唐初有徹道師,乃作别室于北山麓,今上方院也。
廣明間巢寇作,寺圮。
惟上方無恙。
高啟 欲問南朝常侍宅,已為西域化人宮。
山僧歸帶漁舟雨,湖鳥來聞粥鼓風。
橘柚垂檐秋殿暗,波濤驚座夜堂空。
給孤長者誰曾見,應在煙雲杳霭中。
史弱翁·【隻園寺】 絕壑長林古寺開,石門殘日滿蒼苔。
岚光雲影千尋落,帆色湖陰萬裡來。
池上白蓮堪結社,院邊叢竹且銜杯。
不緣病減登山力,待月遙從缥缈回。
資慶寺,在涵村之湯塢。
晉支道林開山,後唐清泰間重建。
周公贽·【資慶寺】 一面湖光三面山,不知何處是禅關。
僧逢細路平橋下,寺隐蒼松翠竹間。
呼雨鸠翻經案濕,吹花風帶磬聲閑。
自然景物成幽賞,吟卧渾忘日暮還。
法華寺,在金铎山嶺。
吳惠·【遊法華寺】 奉诏南還二月天,乘閑來訪法華禅。
兩重山色西湖上,萬井人煙夕照邊。
隻樹有陰眠伏虎,野花無意落啼鵑。
南州群從多英俊,醉後揮毫興浩然。
武山,與東山祇隔一溪,有渡水橋接。
相傳吳王豢虎于此,稱虎峰。
唐諱虎為武。
虎峰之巅有寶雲庵。
雞山在東南,〈謂吳王養門雞于此,有雞山廟。
〉濮公墩在東,〈濮公俗訛稱鹁鸪。
《姑蘇志》改作錦鸠峰。
下有壽甯庵。
〉再東去射鹗山,〈謂鹗下驅雞,吳王命射之,血滴石,今尚赤。
有靈應廟。
〉廄裡在東北,〈吳王養馬于此。
〉廣濟庵,〈在渡阙口,俗稱渡船庵。
元至正間僧志盟建。
〉永福寺。
〈與洗馬池近,又在武山西。
〉 吳偉業【雞山】 飲啄丹山小,長鳴澤畔雲。
錦冠虛恃氣,金距耿超群。
斂翅雌猶守,專場勝未分。
西施眠正熟,啼報越來軍。
【廄裡】 夫差刍秣地,遺迹五湖傳。
柳葉青絲鞚,桃花赤汗鞯。
〈武山桃花最盛。
〉降王羞執辔,豔妾笑垂鞭。
老骥哀嗚甚,西風死骨捐。
徐嵩·【宿武峰寺贈高涵明】 移衾宿武峰,雨歇正深冬。
引我看奇石,憐人伐碧松。
詩篇删不少,茗粥話猶濃。
況有安禅侶,無愁滞客筇。
席後沆·【次韻和臞庵留宿武峰寺】 客來湖上峰,幞被伴寒冬。
宿借菩提樹,談攜塵尾松。
交情争雪皎,詩興比霜濃。
欲訪梅花信,山低不倚筇。
徐汝峰·【寄贈吳公肅】 武山近傍莫厘東,同有高人隐此中。
幾許吳王遺迹在,臨流懷古思無窮。
高溶·【武峰晚眺】 點罷窗前《易》,旋登湖畔峰。
藥洲空翠鎖,橘社淡雲封。
帆挂初升月,僧歸薄暮鐘。
炊煙處處起,橫束遠山松。
張大純·【武山】 吳國多師武,雄心據此關。
松陵當下水,笠澤傍東山。
渡口扁舟急,峰頭老樹閑。
争傳圖霸者,豢虎鬥雞還。
渡阙口。
徐嵩·【雨阻大阙口】 且獨登亭畔,誰偕問水東。
岸欹枯草白,村帶曉雲紅。
小艇湖難渡,單儒路易窮。
那知經兩宿,愁雨又愁風。
【又】 篷宿灑春雨,淅瀝無停聲。
漠漠煙樹白,茫茫雲水平。
無笠不能爨,無蓑何以行?坐待風色靜,仰望天氣晴。
連宵空反側,孤客心茕茕。
【雨阻大阙口得讀何悫人廄裡夫路碑文載席左源事】 阙口仍分戍,烽竿豎石棱。
空亭巡健卒,古廟剩殘僧。
風雨人稀渡,湖山事可憑。
碑文猶未斷,工迹到今稱。
壽甯庵,在武山濮公墩下,内有法雨堂。
張大純 法雨原非雨,曹源一滴清。
片言能化物,忍草即時生。
永福寺,在武山。
梁大同二年建,初稱永甯院。
宋崇甯元年更名“薦福”。
元至正間重建,奏賜今額。
明弘治間僧慧重修。
張大純 梁帝僧中主,禅門是處開。
世人能事佛,總為福因來。
渡水橋,東山、武山,似連而實斷,橋以通往來。
或名具區風月橋。
舊橫木以濟,元至正間,周富七郎始建以石。
明弘治九年,裡人吳天襘再建。
楊循吉有記。
葛一龍 具區橋下水悠悠,具區橋邊郎發舟。
郎舟好載青山去,免使蛾眉相對愁。
徐嵩 武峰東是莫厘西,到者方知隔一溪。
夾岸橋成能渡水,具區風月有誰題? 長沙山,在西洞庭東北,上有居人數百家。
馀山,在東山東北二裡。
一名馀侯山,一名徐侯山。
徐嵩·【癸亥十一月廿八日之東山枉道過長沙山馀山】 莫厘猶不見,極望霧漫天。
山校ō商遠,村孤築舍堅。
到家停賈舶,迷路問漁船。
不是因風便,何由過麓邊? 三峰寺,在太湖中三山。
唐鹹通十三年,僧真铨開山。
中峰寺,在三山。
唐鹹通九年,僧本超開山。
張大純·【三山有吳妃祠或雲即西施也】 山岚影泛波光,石屋煙鬟韶女裝。
莫是西施仙去後,芳魂猶在水雲鄉? 七十二山,〈祇計湖中者。
發原自天目,至宜興入太湖,融為諸山。
〉湖之西北為山十有四,馬迹最大。
〈在武進縣東南,周百二十裡,與津裡山接。
〉又東為山四十有一,西洞庭最大。
又東為山十有七,東山最大。
〈馬迹、兩洞庭,望之,渺然如世外之境;即之,茂林平野,闾巷井舍,各數千家。
仙宮梵宇,往往而是。
〉馬迹之北,津裡、夫椒為大。
〈夫差敗越處,近無錫。
〉西洞庭之東禹期,〈禹治水時,常期諸侯于此。
〉其北橫山、陰山、葉馀、長沙山為大。
〈長沙山有石鏡。
〉長沙之西,沖山、漫山為大。
東山之東武山,北則馀山。
〈《史記》作徐侯山。
〉西南三山、〈有吳妃祠。
〉厥山、澤山為大。
〈此其上亦有居人數百家,或數十家。
〉馬迹之西北,有若積錢者曰錢堆,稍東曰大矶、小矶。
與錫山連,中斷為太湖,舟行其中,曰獨山。
有若二凫相向者,曰東鴨、西鴨。
中為三峰,稍南大隋、小隋,與夫椒相對而差小,為小椒,為杜圻。
〈範蠡所嘗止也。
〉西洞庭之北貢湖中,有兩山相近,曰大貢、小貢。
有若五星聚曰五石浮,曰茆浮,曰思夫山。
〈傳秦時有人采藥不返,其妻思之至死,故名。
〉有若兩鳥飛欲止者,曰南烏、北烏。
其西兩山,南北相對而不相見,見則有風雷之異,曰大雷、小雷。
稍北曰大幹、小幹。
與二幹相近,曰紹山,曰疃浮,日東獄、西獄。
〈傳吳王于此置男女二獄。
〉其前為粥山。
〈吳王飼囚者。
〉有若琴者曰琴山。
若杵者杵山。
有對植者,曰大竹、小竹。
與沖山近,有若物浮水面可見者,曰長浮、癞頭浮、殿前浮。
其東鼋山,〈石可作碑。
〉與鼋山相對而差小者為龜山。
有如二女娟好相對立者,曰謝姑、〈有聖姑廟。
〉小謝姑。
有若石柱截嶭者玉柱,稍卻金庭。
其南為亥山,為曆耳。
中高而旁下者筆格,骧首若逝者石蛇,若螺者青浮。
鼋山西北二裡龜山,旁曰小龜。
俗名前灣山。
】二龜之間若隐若現曰驚籃。
東山之南,首銳而末岐者曰箭浮。
若屋欹者曰王舍浮、苎浮,又南為白浮。
澤厥之間,有若笠浮水面者箬帽山。
若逸于前,後追而及之者,貓鼠山。
若穹碑立者,曰石碑山。
〈是為七十二山。
〉聖姑廟,在洞庭鼋頭山。
晉王彪女得道,或雲姓李氏,祈禱者不誠則風回其舟。
高啟 湖心湧出鼋頭山,白波翠鳥非人寰。
清虛宜作水仙府,鱗堂荷屋居其間。
淵都群靈孰為主?咽鬓修然一神女。
柔姿誰敢狎相親,笑叱龜龍起雷雨。
玉骨蟬輕蛻幾秋,世緣已斷靜無愁。
采蘭每約湘濱會,拾翠時陪漢上遊。
水禽翔鳴衛芝蓋,長在蒼茫杳冥外。
鲛人獻绡裁作衣,螺女供珠綴為佩。
花落閑祠謝古春,蓮帏瑤席掩香塵。
空山夜夜星河遠,芳渚年年蘅杜新。
霞舒霧卷凝光彩,笑語無聞複誰待。
冷風幾度引舟回,宛似蓬萊隔煙海。
猿叫楓林魚躍波,桂旗翻翠暮寒多。
女巫伫望飛裙度,獨奏空篌引曼歌。
椒觞奠罷沉玄璧,鳥沒遙天湛空碧。
遺情不結楚台雲,世人何處尋蹤迹? 楊基·【谒小姑廟】 月帔星冠敞翠屏,白腮紅頰兩眉青。
魚鱗小殿波紋滑,龍尾長旗雨氣腥。
巫女沉牛歌宛轉,彭郎回馬拜娉婷。
蘭舟願祝東風便,一夜夷猶過洞庭。
缥缈峰,最高,登其颠則吳越諸山隐隐在目。
又有上方、下方、石公、龍頭、金铎、〈相傳吳王藏金铎于此。
〉渡渚〈吳王嘗于此渡軍。
〉諸山,雖皆山之支隴,而逶迤起伏,靈栖邃構随高下,各擅其勝。
皮日休·【缥缈峰】 頭頂華陽帽,乎持大夏筇。
清晨悟道侶,來上缥缈峰。
帶露嗅藥蔓,和雲尋鹿蹤。
時驚????鼠,飛上千丈松。
翠壁内有室,叩之虛穹隆。
古穴下徹海,視之寒鴻濛。
遇歇有佳思,緣危無倦容。
須臾到絕頂,似鳥穿樊籠。
恐足蹈海日,凝身淩天風。
衆岫點巨浸,四方接圓穹。
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
片白作越分,孤岚為吳宮。
一陣叆叇氣,隐隐生湖東。
激雷與波起,狂電将日紅。
擊擊雨點大,金骹轟下空。
暴光隔雲閃,仿佛亘天龍。
連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
捽為一雲山,欲與昭回通。
移時卻掘下,細碎衡與嵩。
人物諒不測,絕景尤難窮。
杖策下反照,漸聞仙觀鐘。
煙波漬肌骨,雲壑填心胸。
竟死愛未足,當生且歡逢。
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
範成大 滿載清閑一棹孤,長風相送入仙都。
莫愁懷抱無消豁,缥缈峰頭望太湖。
吳偉業·【登缥缈峰】 絕頂江湖堂眼明,飄然如欲禦風行。
最高尚有魚龍氣,半嶺全無鳥雀聲。
芳草青蕪迷近遠,夕陽金碧變陰晴。
夫差霸業銷沉盡,楓葉蘆花釣艇橫。
【又】 茲峰非雲高,高與衆山别。
其下多嵌空,天風吹不折。
插根虛無際,缥缈為險絕。
細徑緣山腰,人聲來木末。
籃輿雜徒步,佳處欣屢歇。
跻嶺路倍艱,往往攬垂葛。
灏氣淩泬寥,一身若冰雪。
輕心出天地,羽翮生仿佛。
杖底撥殘雲,了了見吳越。
曜靈燭滄浪,混瀁金光發。
陰霞俄已變,慘淡玄雲結。
歸筇破暝霭,半嶺值虹霓。
始知清境杳,迹共人鳥滅。
丹砂定可求,若為妻子奪。
看君衣上雲,飛過松間月。
宋駿業·【缥缈峰】 百尺排空上,登臨快夙心。
湖山自今古,人世逐浮苛。
碧漢舒遐矚,清風敞素襟。
憑高意何極,徙倚動長吟。
陸德威 奇峰拔地起,突兀湖之濱。
山水相映發,魚鳥來親人。
曠覽渺天地,舉足淩星辰。
長嘯招黃鶴,時時會仙真。
泠然欲禦風,拟與太初鄰。
長壽寺,在甪頭鄭泾橋東。
唐天佑二年,蘇州刺史曹圭奏建。
五代清泰間,僧明彥重修。
俞貞木·【懷家山】 南渡移家入洞庭,村稱小窘舊時名。
甪頭流水環堂宇,陳巷青松繞墓茔。
按譜久知先世澤,望雲常切後人情。
吳城今日題詩處,報本須當竭寸誠。
秦嘉铨·【長壽山房夜集仰懷雨公】 高衲安禅處,深秋蠟屐過。
山空客慮靜,庭老葉聲多。
蝸壁傳微照,魚編見短歌。
遙遙懷昔意,把酒對寒柯。
羅漢寺,在消夏灣北三裡。
晉天福二年,僧妙道開山。
明永樂間,僧悟修重建。
周公贽·【過雪上人羅漢山院】 籬菊才黃楓尚青,故人講院未凋零。
松緣隔塢濤疑雨,山恰當門翠似屏。
奉母蕭齋猶志養,談天玉塵已無形。
可堪榻上懸珠網,誰閱遺編般若經? 千株園,在消夏灣龍舌山下。
宋淳佑初,趙節齋先生〈宋宗室,有文集。
〉種柑橘、讀書處。
明陳繼儒過此,題有“四聲齋”額。
〈謂樹聲、鳥聲、澗水聲、讀書聲。
〉順治間,為洞宗介石禅師退居之地。
〈介石名智珙,金仙蕃光禅師法嗣。
〉 徐嵩【千株園夜聞雨口占】 獨坐聞秋雨,笙琴似奏來。
蓮龜行砌草,栗棘落岑苔。
雲樹千重繞,山樓四面開。
回看何缥缈,此地即蓬萊。
【同介石禅師坐雨千株園】 曉雨停歸棹,秋風感獨吟。
盤桓登小閣,淅瀝響千林。
橘柚垂檐結,煙雲接地陰。
精藍留勝迹,往哲有同心。
程文彜·【戊辰冬日同亦陶諸君坐雨千株園小閣分賦】 閣虛松竹掩,雨後一憑欄。
落拓身無礙,等閑心自寬。
茗香清幾案,煙霭失峰巒。
坐愛逃禅者,幽居樂考盤。
橘香庵,在福源寺下,同岑禅師憩錫處。
〈同岑名大燈,嘉興項氏,覺浪禅師法嗣。
〉 徐嵩【過橘香庵贈同岑禅師】 不意賢溪别,重逢此地談。
山香聞橘柚,秋色繞煙岚。
幻住原無定,幽栖亦自堪。
洞庭随處好,卓錫便成庵。
釋大燈·【秋夜懷秦存古先生】 疏雨梧桐初過,空庭蟋蟀偕鳴。
坐憶伊人天際,蒹葭白露盈盈。
【又】 玉笛一聲何處?明星萬點長天。
遙憶草玄亭畔,不知問字誰先。
【又】 澗水細流苔砌,松風靜拂簾鈎。
涼夜空山獨寤,相思月落床頭。
仙壇觀,在毛公壇側。
唐至德二年,裡人葉超玄舍宅建,後圮,長慶中複建,今廢。
高啟·【毛公壇】 欲觀漢壇符,東上缥缈峰。
葛花墜寒露,夕飲清心胸。
月出太湖水,鶴鳴空澗松。
真境久寂寥,蒼苔靈蹤。
常聞綠毛叟,變化猶神龍。
世人豈得見,偶許樵夫逢。
攀陰力易疲,探玄志難從。
歸出白雲外,空聞仙觀鐘。
朱用純·【毛公壇故址無存】 松雲十裡叩仙壇,空想當年七返丹。
猶道地靈新作冢,枯泉衰草日光寒。
張大純·【毛公壇】 盡羨還丹事,空傳曲塢蹤。
綠毛生獨異,白日去難逢。
觀廢松濤冷,壇荒石藓重。
可能明月夜,笙鶴下靈峰。
靈佑觀,在林屋洞旁。
〈即神景觀。
〉唐高宗乾封二年〈诏天下名山大川皆創靈觀。
〉建。
元和四年,道士周隐遙重修。
天熙中〈使人投龍簡歸。
〉賜今額。
宋天禧五年,诏康孝基重建。
〈舊傳宮廊百間,環繞三殿,故名“百廊三殿”,堂前有垂絲桧三株。
〉 陸龜蒙 曉帆逗崎岸,高步入神景。
灑灑襟袖清,如臨蕊珠屏。
雖然群動息,此地常寂靜。
翠澗有寒螀,碧花無定影。
憑軒羽人傲,夾戶天獸猛。
稽首朝元君,搴衣就虛省。
砑空雪牙利,漱水口齒冷。
香母未垂嬰,芝田不論頃。
遙通河漢口,近撫松桧頂。
飯薦七白蔬,杯酾九光杏。
人間附塵躅,固陋真瘿頸。
肯信汴鼈傾,猶疑夏蟲永。
玄津蕩瓊壟,紫汞啼金鼎。
盡況冰雪書,期君一披省。
東山,周五十馀裡。
一名莫裡山,相傳隋莫厘将軍居之。
一名胥母山,謂子胥嘗迎母于此。
〈在西洞庭山東,過渡祇十八裡,今俗亦稱洞庭。
〉其陽為率喽塢,法海寺在焉。
其陰為翠峰塢,翠峰寺在焉。
〈翠峰後實莫厘峰,下有關帝廟。
崇祯九年,席本久建小塢庵。
明末了然結茅于此,因群鵲為巢,始名“鵲巢”。
陳繼儒過之,改額“雲石”。
大悲殿在芙蓉峰西塢。
〉莫厘〈二茅三茅在箬雲峰下,大茅在莫厘峰,已廢。
〉之東,重岡複嶂,或起或伏,民聚居之。
〈即翁、葉、秦、施、周諸巷。
招隐園在王家門首,今席氏居焉。
席裡有上席、中席、下席。
東嶽廟在下席西,俗稱張師殿。
〉其一支自北而南,為宋家灣、岱心灣、楊家灣,華嚴寺在焉。
〈在芙蓉峰東塢,左即翁氏墓。
〉又南為柳家湖,〈柳毅,本唐人小說,已屬荒唐,況在洞庭湖,安得列為古迹?〉曆翠峰而南為犀牛嶺,為馬家塢、石家塢、秦家塢。
又南為九峰,為小莫厘。
中一支自千嶺而南,為蝦啜嶺,〈下有指路石,一到蝦啜嶺,一到白沙嶺,萬曆九年立。
〉為象鼻嶺。
稍東為栲栳墩,過東為偃月岡,施盤墓在焉。
折而南為屏風山,是為金塔下。
又南為千山嶺,為俞塢,興福寺在焉。
又南為重亭,為金灣,為查灣,為蒉山嘴。
一支自西而南,岡巒起伏尤多,北為豐圻,為石壁,為小郡巷。
迤逦而南,為上金,為周灣,為吳灣。
又南為白沙,為嘶馬塢,為紀革。
〈有枇杷,色白,味甲天下。
〉又南為寒山,為嵩下,為梁家濑,為北葉、南葉,為碧螺峰,靈源寺在焉。
又南為楊灣,楊灣之西為毛園,為王舍,為南望、北望,彌勒寺在焉。
其東為湖沙,〈有湖沙廟。
〉為長圻,〈有騎龍廟。
〉能仁寺在焉。
〈至靈濟廟、湖神廟。
湖亭又在金家席家湖頭之右岸。
〉 汪楷【張西又移居洞庭遙有此寄】 春半移家去不還,孤蹤知在兩山間。
翠微深處應高卧,雲木蒼蒼獨閉關。
王氏淑辰【觀洞庭山圖】 洞庭明月夜,古木與天平。
吳王歌舞地,年年春草生。
徐嵩·【閏中秋宿洞庭山舍】 洞庭山月好,此夕偶相投。
天尚貪佳節,人甯惜薄遊?入門穿樹影,憑檻抱香流。
不負庭中桂,村家足酒瓯。
【十六日自洞庭還雪灘】 片帆懸笠澤,東望指歸途。
岸遠煙迷樹,波平草滿湖。
更前逢釣艇,欲問隔樵夫。
小港扁舟入,誰知路不迂。
【丙辰上元日送男孝永赴洞庭書館是日喜晴】 村林發春氣,大澤尤氤氲。
悠然片帆挂,孤棹穿鷗群。
煙闊露山色,風急生波紋。
來當令節,旅客愛斜曛。
【舟過洞庭東山見一舟膠淺已兩夜矣因作】 凄凄古渡頭,春陰祇愁濕。
湖底現浮沙,水淺無一尺。
有舶宿雲煙,膠住已兩夕。
旱澇苦不均,對我三歎息。
張大純·【東洞庭】 前後居何密,峨峨峻嶺連。
三峰猶遠祀,九塢自流泉。
盡識将軍澤,誰參雪窦禅?施王名世久,锺秀豈徒然? 莫厘峰,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