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蘇州府

關燈
山最高頂,以隋莫厘将軍得名。

     吳偉業·【莫厘峰】 始信一生誤,未來天際看。

    亂峰經數轉,遠水忽千盤。

    獨立久方定,孤懷驟已寬。

    亦知歸徑晚,老續此遊難。

     徐嵩·【冬登莫厘峰】 攜筇直上夕陽天,四望湖山盡渺然。

    獨苦寒風吹不住,祇留石佛坐峰巅。

     三峰庵,舊在莫厘峰第三峰下,故名。

    嘉靖初遇倭亂,因祀三茅真君,俗稱三茅峰。

    萬曆間,僧隐竹移建箬帽峰南。

    〈一名箬雲庵。

    〉順治十七年,裡人席氏重建。

     高溶·【登三茅峰晚眺】 禦風登峻嶺,一望衆山低。

    天闊煙難接,村遙樹易齊。

    松聲寫空谷,帆影卸晴溪。

    晚磬催雙屐,言旋古廟西。

     二茅峰,萬曆間建,順治初僧慈心修。

     徐孝永·【丙辰九日雲間顧偉人見訪暨諸東招飲二茅峰】 令節他鄉思怆然,忽逢良友似相憐。

    同遊菊徑饒秋色,漫舉萸觞傍晚天。

    老樹垂陰分客座,群峰翠霭接村煙。

    交歡此際無如酒,空憶真人碧岫前。

     【登二茅峰思家作】 歲晚金風起,難禁動客心。

    故鄉頻入夢,異地少知音。

    雁影橫空落,樵聲出樹陰。

    登台一眺望,遙憶白雲深。

     翠峰禅寺,在翠峰塢。

    〈山有九塢合流,循寺門而行。

    〉唐天資間,席将軍溫舍宅建。

    〈白樂天題詩翠峰寺,有“笙歌畫船”之句。

    〉宋初明覺顯禅師說法于此。

    〈淳熙戊申元日建普同塔,迪功郎盛章落成之。

    〉明成化間修,嘉靖中再葺,萬曆十四年僧良瑞募修大雄殿及天王殿,〈翁遵仰及席某助之。

    〉三十三年僧複初建藏經閣。

    〈有方外士張敉碑記,今所存祇西一房。

    〉 左有席氏祠堂。

     文徵明 空翠夾輿松十裡,斷碑橫路寺千年。

    遺蹤見說降龍井,裹茗來嘗悟道泉。

    伏臘滿時收橘柚,蒲團倚戶泊雲煙。

    書生分願無過此,悔不曾參雪窦禅。

     徐嵩·【登翠峰寄别席獻臣漢衡元功昆季】 盡日攜筇望,松陵隔翠微。

    天仍冰後暖,人到塢前稀。

    身老難頻至,年窮欲急歸。

    多君兄弟好,肯為拂征衣。

     張大純·【翠峰寺】 塢曲随山徑,松深啟寺門。

    紅霞窗外照,白鳥岸邊翻。

    宅憶将軍舍,遊忘太守尊。

    笙歌希有事,畫舫泊湖村。

     天衣禅院,在翠峰寺右。

    〈有悟道泉,顯禅師弟子天衣懷禅師汲水供衆,忽折擔蹉跌而悟,故名。

    〉明萬曆間建藥師殿、遠翠閣,天啟間建大悲壇。

    今康熙九年建微香閣,翁氏重修遠翠閣。

     吳鼎芳·【翠峰山居過陳仲醇】 仄徑峰陰入,青霞拂曙關。

    好閑常住寺,無意亦看山。

    飲鶴空潭上,烹泉亂竹間。

    床頭雲一片,飛去不知還。

     徐嵩·【悟道泉】 汲水供廚但恐遲,參尋何事日孜孜?陡然一潑通身冷,想見當年折擔時。

     【又】 寺畔山頭一樣泉,佳名獨占有詩篇。

    至今飲者誰知味,輸殺天衣雪窦禅。

     【山居雨後寄安複缙三】 山路深還淨,終朝濕翠生。

    喬松含雨氣,苦竹隐泉聲。

    鵲語能知客,鸠啼欲喚晴。

    從來生性拙,渾不善将迎? 許浚·【天衣禅院訪徐松之讀其近選因同訪止公】 一榻松影裡,雲生山氣陰。

    君留千古業,予感百年心。

    寄食僧廚薄,長吟佛火深。

    隔林多靜侶,相就聽泉音。

     釋心淨·【同松之居士登微香閣次季霖山人韻】 憑闌堪極目,遠水隔煙村。

    古井欹樵徑,危崖老樹根。

    紛紛花覆地,翳翳竹當門。

    夜靜吾廬近,窗虛燈影昏。

     古雪居,〈取詩“古雪光無際,照君清素心”之意。

    〉在翠峰寺後。

    康熙初,席中翰文輿喬梓為止白淨禅師建。

    〈止白名心淨,吳江張氏。

    脫白于翠峰寺,得法于律牧禅師,為雪寶石老人法孫。

    一生善病,閉戶不出,焚香靜坐,所作詩偈有《古雪居草》。

    〉 釋心淨【山居病中偶拈】 一同馀住此庵,此情未識有誰谙。

    冬來極喜黃綿襖,特地開門面正南。

     【又】 卷起西風屋上茅,雨沖檐溜又成凹。

    當軒生就莓苔滑,到者須防跌一交。

     【又】 倚山結屋任高低,且就南湖作照池。

    曳杖偶來門外立,片帆飛過落霞時。

     【又】 松窗不使斷爐煙,茗碗烹将悟道泉。

    自奉每慚還過分,舉頭候客古溪邊。

     【又】 且喜随緣聊自适,不勞馀慮強安排。

    門前山色常如此,一任浮雲幾度埋。

     【又】 千株樹色雲偏白,一片湖光山更青。

    正喜我門能解脫,惱他蛛網罥蜻蜒。

     【又】 汲得清泉意自誇,又逢高士饋秋茶。

    目前知我嫌岑寂,叢菊籬根已著花。

     【又】 滿地清霜鋪落月,一林古木戰西風。

    山房頓覺生寒甚,品字柴頭火正紅。

     【徐臞庵居士過訪山居】 攜筇穿落葉,寂寞喜同流。

    斜日半窗影,涼風一壑秋。

    雲山題詠在,煙水姓名留。

    屈指知交者,猶存幾白頭? 汪琬·【古雪居訪詩僧止白不遇】 島可居雖僻,能容款戶人。

    風松喧似雨,秋霭淡于春。

    隙地寒蔬淺,虛庭細草勻。

    長明燈下榻,寂寞自凝塵。

     朱用純·【懷止白和上】 尋幽每忘倦,相對惬襟期。

    花氣穿雲細,泉聲出竹遲。

    心空山更靜,句妙世常知。

    豈為晴湖眺,春風幾度思? 陸祖修·【過古雪居訪止和尚】 一閣安禅穩,天衣亦翠峰。

    林深常礙日,澗冷但聞松。

    半偈消清茗,閑身伴短筇。

    隔堂原祖席,鐘鼓白雲封。

     沈虬·【松之自西峰來同宿古雪居漫賦】 兩載音書恨未憑,卻從山寺晤瞢騰。

    興長尚覓雲山句,足健聊為粥飯僧。

    曾訪山人探洞壑,可逢甪裡話崚嶒。

    知君泉石膏肓遠,猶喜松窗對一燈。

     徐嵩·【癸亥冬席獻臣增建古雪居佛盧】 蘭若擴雲岑,窮冬肯布金。

    鋤頭分五色,屋角出千林。

    香火先人事,冰霜古佛心。

    須知他日過,憑眺更開襟。

     【癸亥十二月朔守凍山居作】 湖膠愁複見,且共掩禅關。

    冰氣寒凝日,風威響撼山。

    烹泉惟撥火,曝背或開顔。

    冷淡分明極,何如醉夢間? 彌勒寺,在飯石峰下。

    〈山岡雨後往往得細石如米粒,相傳開山禅師所施飯也。

    〉唐乾符間吳越王建,僧德潤開山。

    内有白蓮池。

     吳偉業·【飯石峰】 半空鳴杵臼,狼藉甑山傍。

    莫救黔黎餓,誰開白帝倉?養芝香作粒,煮石露為漿。

    飯顆相逢瘦,詩翁說飽嘗。

     高峰寺,在俞塢之北。

    梁大同元年建,隋廢,宋祥符間重建。

    寺後有樓,塑如來涅槃像,俗名卧佛寺。

     徐嵩【卧佛寺】 涅槃何有像?即此見空王。

    塢是三生石,樓為四大床。

    寒松池共碧,晚照土俱黃。

    悟得無生旨,甯分坐卧裝? 興福寺,在俞塢南。

    梁天監二年,幹将軍舍宅建,僧本清開山。

    明景泰間,深谷邃禅師重建。

    成化間,僧恩複、智勤重修。

    〈吳寬記。

    〉弘治間修,天啟間僧璋等再修。

     吳寬 九塢寒泉一澗流,遙從木末見山頭。

    春風未掃禅林雪,更為梅花半日留。

     法海寺,在莫厘峰南。

    隋莫厘将軍舍宅建,梁乾化間賜名隻園。

    宋祥符五年改今額。

    明萬曆二十八年,僧道金重建于内。

    〈前有清白泉,一池半清半。

    又有草名香花甲,根苗俱可食,裡人施呈倡為詩,衆和之。

    〉 吳氏淑賢【香花甲和韻】 寺前奇卉号香花,曾薦仙家與佛家。

    自愧深閨知識晚,也将黛筆學塗鴉。

     【又】 色翠香幽自出群,非蘭非芷獨氤氲。

    不因好事親求得,冷落空山伴白雲。

     靈源教寺,在碧螺峰下,寺有靈泉,故名。

    梁天監元年僧集善建。

    元末毀。

    明永樂十二年,僧智昕重建大殿。

    正統五年,僧克儉建天王殿、觀音殿。

    天順、成化、崇祯間相繼修。

     葉顯·【靈源寺僧求詩從所創韻而賦】 散花丈室靜焚香,小小雲龛穩勝床。

    須信定中還有定,莫言方外更無方。

    青蓮滿眼非顔色,白月流金祇慧光。

    今日相逢陪軟語,塵緣俗慮一時忘。

     雨花庵,在葉巷北二裡。

    〈一名雨花台。

    〉萬曆二十七年,僧松竹建。

    順治五年,僧戒生重修。

     吳偉業·【登東山雨花台】 白雲去何處,我步入雲根。

    一水圍山閣,千花夾寺門。

    日翻深谷景,煙抹遠天痕。

    變滅分晴晦,悠然道已存。

     招隐園,在王少傅宅西。

    中翰王延陵遊宴處,今屬席太仆本桢。

    〈字甯侯。

    〉俗稱南園。

     朱用純·【擊壤草堂看桂】 金風吹欲盡,桂放草堂幽。

    色許東籬借,香随震澤浮。

    月弦疑滿魄,人靜覺深秋。

    花氣渾教醉,何須促酒籌? 陸來·【題招隐園賦贈席獻臣朝宗昆季】 傍岩依樹結檐楹,憑仗高人得隐名。

    最喜風流承内史,〈堂為王中翰所構。

    〉卻防征诏出承明。

    短垣常放青山入,曲檻頻留野鶴行。

    竹戶松關行徑絕,墅猿攜石置棋枰。

     沈虬·【席園擊壤草堂】 廿載尋幽曆翠微,意中丘壑尚依稀。

    花欄月榭供吟眺,博局棋枰任指揮。

    淺浦蓮多安水閣,疏林果熟設岩扉。

    茲來校ǘ渾非舊,柳絮牆多亂撲衣。

     徐汝峰·【過太湖望東山寄贈席獻臣朝宗昆季】 渺渺湖波望洞庭,此中應不乏丹經。

    莫厘峰頂雲常白,招隐園中桂更青。

    太仆仁風披裡黨,将軍奕葉有聲靈。

    何年得遂登臨願,一過高齋醉醁醽? 過于飛·【寄贈席獻臣招隐園】 水園蒹葭暮,蒼茫獨一尋。

    故人霞外侶,〈文輿君與馀有同籍之雅。

    〉才子玉為林。

    望采襄陽貴,居當甪裡深。

    近知招隐士,端為起岩。

     徐嵩·【題招隐園賦贈席獻臣朝宗昆季】 園額猶存舊,堂名獨念先。

    〈謂擊壤堂。

    〉家聲繩武衛,帝力戴堯天。

    峰湧如飛石,池流不竭泉。

    至今門巷大,自足并前賢。

     席後沆·【次臞庵題招隐園】 守溪遺迹在,古木尚承先。

    勝踞五湖地,仙鄰九洞天。

    看花傾白社,撫石鑒平泉。

    下榻延徐孺,留額繼昔賢。

     張大純·【送臞庵訪席獻臣】 秋風袅袅洞庭船,有客來過朔雁天。

    黃葉晚山香閣外,白雲寒月酒樽前。

    一家孝友敦金玉,終歲詩書勝管弦。

    為道高才宜出仕,時平今已靖烽煙。

     圓極宮,在莫厘峰廟山之麓。

    明宣德間曹雪溪〈金陵朝天宮道士。

    〉建,名靈佑廟。

    嘉靖中廢。

    萬曆間裡人許氏重建,改今名。

    〈前有大樹,相傳莫厘将軍手植,因呼将軍樹。

    〉翠微庵,即靈佑廟上方。

    康熙間,裡人延堯峰壽聖寺椒庵音禅師憩錫。

     徐嵩·【靈佑廟更為翠微庵】 玄極宮西叩翠微,古墳靈廟半依稀。

    廊空風雨摧塵像,山繞煙霞濕繡帏。

    鬼火暗移蛛網碧,神鴉喧集紙灰飛。

    上方今已更禅席,不見山僧贳酒歸。

     【過翠微遇椒庵和尚】 此即堯峰院,登樓思悄然。

    湖寬留晚照,山暖起晴煙。

    細路危崖仄,輕舟逆浪偏。

    誰能如惠遠,到處即安禅? 朱峻·【寓新廟翠微庵即事兼贈曉廣上人】 昏黑匆匆到梵宮,萍蹤留駐荷通融。

    東林舊社非陶令,茅屋新詩有巳公。

    高閣推窗瞻嶺翠,空床欹枕聽松風。

    浮生半日閑難得,何幸相逢在客中? 【晚登翠微庵大悲閣】 日晚憑高閻,徘徊眺下方。

    菁蔥圍樹色,潋滟豔露湖光。

    行客穿斜徑,歸僧趁夕陽。

    時當聽梵呗,徙倚近雲堂。

     能仁寺,在長圻東嶺。

    〈一名長圻寺。

    〉梁天監二年僧道适建。

    〈内有池,相傳見泗州塔影,名泗州池。

    〉 徐嵩【同侯月鹭先生遊能仁寺】 普天塔影何曾異,千裡飛來事有無?今日與君池上立,始知列者不能誣。

     華嚴寺,在芙蓉峰下。

    梁天監二年僧戒真建。

    今順治間子山□禅師重建。

     周胤昌·【山中即事】 古澗翳高樹,春禽坐□水。

    枕石看前山,白雲出松裡。

     法華庵,在馬家塢。

    萬曆四十年僧本然開山。

    康熙元年僧子愚修。

     張大純 本然飛錫地,金碧梵王家。

    莫被法華轉,須知轉法華。

     靈順宮,在楊灣,祀伍相國子胥。

    唐貞觀二年建。

    宋高宗南渡,封子胥為忠武英烈顯聖安福王。

    裡人楊嗣興擴修。

    元季毀。

    裡人王萬一等重建。

    宮故有茅君殿,順治中裡人史清宇、僧青蓮複募修,延道士尤清英住恐。

     補遣吳绮【和松之春晴渡太湖】 水宿多成趣,扁舟涉巨津。

    星浮孤棹曉,雲帶一帆春。

    白鳥聞高詠,青山識舊人。

    魚龍應自喜,不厭醉歌頻。

     釋大燈·【前題】 江南有徐孺,來往五湖中。

    一棹乘春雨,聯床坐晚風。

    鹿門君志在,蓮社吾懷同。

    箝口嗟方始,空聞起謝公。

    〈時有史禍。

    〉 張大純【太湖秋月同曹子德培賦】 吳中自古稱澤國,具區泱漭尤無極。

    汪汪三萬六千頃,銀濤雪浪無時息。

    四序流遷景最奇,秋來澄澈涵空碧。

    舣岸漁舠意自閑,淩雲雁陣愁無力。

    忽焉皎月揚明輝,七十二峰如倒植。

    廣寒宮阙舞霓裳,白鶴橫空矯羽翼。

    魚龍未睡波如練,露華霏水天同色。

    人生壯觀何處無,潇湘彭蠡已難得。

    不若太湖一片月,包山洞庭相偃抑。

    橘柚玲珑莼正美,風光第一無人識。

    秋宵漏永月西流,清光萬裡橫胸臆。

     費密·【送臞庵遊洞庭】 垂老相逢始一歡,舊朝風度缟衣寬。

    清真久已高江左,詞賦誰能續建安?春郭路平回杖履,晚舟酒半信波瀾。

    靈威故迹傳猶在,芒屦從公再縱觀。

     陸來·【初夏諸同人過寒齋看薔薇即席賦詩送松之之洞庭】 八人相對盡皤然,花下推年孰後先?共對一尊開笑口,分題五字聳吟肩。

    狂歌恰值清和日,痛飲偏宜薄暮天。

    為是毛公曾有約,明朝獨上五湖船。

     蔣泩·【銷夏灣】 峰高七十二峰中,中有夫差避暑宮。

    當日曾醒西子醉,祇今猶起大王風。

    脫巾石壁雙蓬鬓,濯足湖灘一釣翁。

    世外清涼乃如此,翻教銷盡霸圖雄。

     沈贊·【山中喜臞翁至】 良時高會恰清和,〈同在玉峰健翁席上。

    〉别後驚秋一棹過。

    結伴蓬蒿求仲少,論詩壇坫偉長多。

    桐陰逃暑開桑落,山雨催涼到薜蘿。

    信步翠峰應不遠,蒲龛猶問夜如何。

     陸祖修·【山館喜臞翁見過】 正苦離群思,欣逢孺子臨。

    入山高士迹,訪友古人心。

    花氣芒鞋濕,詩篇寶箧深。

    無從謀濁酒,清夜共鳴琴。

     路元齡·【山中秋日寄懷臞翁道長并呈長公延年】 自信疏狂獨閉門,君來一笑破苔痕。

    蝦須夢冷南州榻,竹葉春虛北海樽。

    鳥度夕陽随去棹,人歸秋水宿空村。

    遙思釣雪灘頭月,吟向西風黯斷魂。

     釋心淨·【秋日同松之居士遊梅語亭】 曲徑穿林麓,閑亭山半開。

    樵夫欣客至,野鳥畏人來。

    入戶飄黃葉,沿階繡綠苔。

    獨嫌春信杳,我意在探梅。

     要離冢,在專諸巷西城上。

     楊維祯 金章亭下路,春草沒荒丘。

    雲是要離冢,令人生古愁。

    侏兒三尺幹,不佩雙吳鈎。

    中包猛士膽,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視身若蜉蝣。

    荊轲不了恨,慶忌成身謀。

    如何五噫客,死與爾同仇? 高啟 弱夫殺壯士,誰敢嬰馀怒?今與古城近,耕人肆侵墓。

     七姬廟,在城東北隅臨頓裡。

    姬程氏、蜀人。

    翟氏、〈揚州人。

    〉徐氏、〈黃岡人。

    〉羅氏、〈濮人。

    〉卞氏、〈海陵人。

    〉彭氏、段氏,〈大甯人。

    〉皆姿容絕世,工詞章,善組繡,為淮張潘左丞元紹衆妾。

    潘為張士誠将,明兵臨城,度勢不可支,以受國重寄,義不顧家,語激厲諸姬。

    一姬段氏請及君時前死,遂雉經,六人者相繼死,潘義而瘗之後圃。

    事詳張司丞羽權厝志中,今廟在冢旁。

    〈廟極湫隘,前後俱雜廁地。

    厲姬之像設,僅樓側一隅。

    潘正位而七姬輔之,又姬傍坐一乳兒婦,無所考。

    按城破,潘元紹降,士誠敗。

    士誠與妻劉氏訣,劉氏積薪齊雲樓下,驅婦女上,令養子辰寶舉火,劉自經死。

    徐中山遣故臣李伯升谕士誠,士誠亦投缳,伯升敗戶抱解,複蘇。

    潘元紹繼奉命來勸,士誠閉目不語,舁入舟,俘于南京,自缢死。

    〉 陳基【群珠碎傷七姬作】 紋刺绮春纖長,蘭膏堕鬓瓊肌香。

    芳年豔質媚花月,三三兩兩紅鴛鴦。

    翠靴踏雲雲帖妥,海棠露濕胭脂朵。

    冶情紛作蝶戀春,新曲從翻五連瑣。

    書堂銀獨夭沉沉,揚眉一笑輕千金。

    明珠買得綠珠心,欲揮魚腸掃妖等。

    主君勿疑心似醉,一宵痛擊群珠碎。

    門前鐵騎嘶寒風,奇勳解使歸元戎。

     高啟·【吊七姬冢】 疊玉連珠棄草根,仙遊應逐馬嵬魂。

    孤墳掩夜香初冷,幾帳留春被尚溫。

    佳麗總傷身薄命,艱危未負主多恩。

    争妍無複呈歌舞,寂寂蒼苔鎖院門。

     吳郡舊治,按《越絕書》雲:“太守舍者,春申君所造。

    後殿屋以為桃夏宮。

    今宮者,春申君子假君殿也。

    太守府大殿者,秦始皇刻石所起。

    ”朱買臣載故妻到太守舍即此。

    唐乾甯元年,刺史成及建大廳。

    宋初為節度使治所,嘉佑間郡守王琪複新舊廳,陳經繼之,作子城門,樓觀甚偉。

    建炎兵燹,靡有孑遺。

    紹興初,高宗将駐跸平江,命漕臣于府治營造宮室,三年行宮成,四年移幸,七年三月诏賜守臣,複為府治。

    承平時,每歲首飾諸亭,縱民遊玩,以示同樂。

    元初改為平江路總管府,府官皆居外私宅,聽訟決遣則會治所。

    有舊宋廳署堂宇亭榭樓館,凡三十馀所,後多頹圮,惟黃堂,木蘭堂,齊雲樓,宣诏、頒春二亭存焉。

     子城,在大城内東偏。

    相傳亦子胥所築,周十二裡上,高二丈五尺五寸,曆漢唐宋,皆為郡治。

    張士誠僭竊時,據此為太尉府,及敗,縱火焚之。

    獨存南門頹垣,上置官鼓司更,郡人呼為鼓樓。

    城四面舊有水道,所謂錦帆泾也。

    今多淤塞,其東尚存故迹,稱為濠股。

     黃堂,即春申君子假君之殿,後太守居之。

    以數失火,塗以雌黃,遂名黃堂。

    今太守正廳也。

    〈天下郡治皆名黃堂,防此。

    〉 木蘭堂,又名木蘭院。

    白刺史有《寄題木蘭西院》詩,後人以州宅後堂名之。

    《岚齋錄》雲:唐張抟自湖州刺史移蘇州,于堂前大植木蘭,花開時會郡中詩客,即席賦之。

    陸龜蒙後至,張連酌及之,龜蒙徑醉,強執筆題兩句雲:“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

    ”頹然醉倒。

    抟命他客續之,皆莫詳其意。

    既而龜蒙稍醒,援筆卒其章曰:“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遂為一時絕唱。

     範仲淹 堂上列鼓鐘,多慚不如古。

    卻羨木蘭花,曾見霓裳舞。

    〈白樂天為蘇州刺史時曾制此舞。

    〉 楊備 木蘭枝密樹仍高,堂下花光照節旄。

    列鼎重茵歌舞地,金章同色使君袍。

     齊雲樓,在郡治後子城上。

    相傳即古月華樓。

    《吳地記》雲:唐曹恭王所造,白公有詩。

    亦雲改号齊雲樓,蓋取“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之義。

    輪奂雄特,甲于兩浙。

     白居易·【齊雲樓晚望偶題十韻兼呈馮侍禦周殷二協律】 潦倒宦情盡,蕭條芳歲闌。

    欲辭南國去,重上北城觀。

    複疊江山壯,平鋪井邑寬。

    人稠過楊府,坊鬧半長安。

    插霧峰頭沒,穿霞日腳殘。

    水光紅漾漾,樹色綠漫漫。

    約略留遺愛,殷勤念舊歡。

    病抛官職易,老别友朋難。

    九月全無熱,西風亦未寒。

    齊雲樓北面,半日憑闌幹。

     【又和公權登齊雲】 樓外春晴百鳥鳴,樓中春酒美人傾。

    路傍花日添衣色,雲裡天風散佩聲。

    向此高吟誰得意,偶來閑客獨多情。

    佳時莫起興亡恨,遊樂今逢四海清。

     章憲·【登齊雲樓】 飛樓缥缈瞰吳邦,表裡江湖自一方。

    曲檻高窗雲細薄,落霞孤骛水蒼茫。

    固知興廢因時有,獨覺江山自古長。

    回首中原正愁思,不堪殘日半規黃。

     西樓,在子城西門上,後更名觀風樓。

    《續圖經》雲:“元微之《寄白樂天》詩雲:弄潮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

    ”注雲:“望市樓,蘇之勝地。

    ”今觀風樓為近市,疑即是此。

     白居易·【西樓雪宴】 宿雲黃慘淡,曉雪白飄飄。

    散面遮槐市,堆花壓柳橋。

    四郊鋪缟素,萬賓甃瓊瑤。

    銀榼攜桑落,金爐上麗谯。

    光迎舞妓動,寒近醉人銷。

    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褲謠。

     劉禹錫·【西樓玩月】 半夜碧雲收,中天素月流。

    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新秋。

    影透衣香潤,光凝歌黛愁。

    斜輝猶可玩,移宴上西樓。

     楊備 觀風危堞與雲齊,樓下開門畫戟西。

    鼓角聲沉絲管沸,卷簾晴黛遠山低。

     範仲淹 高壓郡西城,觀風不浪名。

    山川千裡色,語笑萬家聲。

    碧寺煙中靜,江橋柳際明。

    登臨豈劉白?滿日見詩情。

     張大純·【詠西樓古迹】 子城西望古西樓,遺址從來數勝流。

    刺史風騷猶旦暮,名賢詩酒任沉浮。

    千門樹色蘇台曉,四壁蟲聲槐市秋。

    景物不殊人去遠,斜陽欲下黯凝愁。

     顧楷·【前題】 舊是興王地,旋開望市樓。

    繁華傳萬井,題詠擅千秋。

    槐柳皆名迹,笙歌亦勝遊。

    興亡今古恨,漫說沼長洲。

     張霦·【前題】 柳橋槐市依稀在,蓮沼蘭堂想望賒。

    不見西樓重惆怅,夕陽古木噪歸鴉。

     東樓,始于唐,至宋開慶元年,馬楊祖建小樓于熙熙堂之側,仍名東樓,額曰清芬。

     獨孤及·【重陽陪李蘇州東樓宴詩】 是菊花開日,當君乘興秋。

    風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歸無以贈,祇奉萬年酬。

     吳俗最重節物。

    迎春日,啖春餅、春糕;老幼集卧龍街,競看土牛。

    元日,飲屠蘇酒,作生菜、春盤、節糕。

    正月八日,昏時看參星,占歲水旱。

    〈諺雲:上八不見參星,下八不見紅燈。

    〉十三日,以糯粒投焦釜,老幼各占一投,以蔔終歲之吉兇,謂之爆孛婁,亦曰米花,又曰蔔流。

    〈言蔔流年也。

    〉上元作燈市,采松竹葉結棚于通衢,下綴華燈。

    燈有楮、練、羅、帛、琉璃、魚魫、麥絲、竹縷諸品,皆彩繪刻飾人物故事,或為花果蟲魚動植之像,又懸剪紙人馬于傍,以火運之,曰走馬燈。

    藏謎者曰彈壁燈。

    宋時有萬眼羅、琉璃球,尤妙天下。

    其夕會飲,以米粉作丸子、油ボ之屬。

    行遊五日而罷,十三日試燈,十八日收燈。

    二月始和,則虎丘、天平、觀音、上方諸山遊人最盛,竹輿輕窄,上下如飛。

    寒食戴麥掃墓。

    清明插柳。

    四月八日,浮屠氏浴佛。

    端午觀競渡,绫角黍,作雄黃昌陽飲,兒女輩彩索纏臂,簪艾葉、榴花,以辟邪。

    六月二十四日,畫船箫鼓競于荷花蕩,觀荷納涼。

    七月七日為乞巧會,羅拜月下,短果皆曰巧。

    〈如巧餅巧果之類。

    〉又以線引針孔辨目力,作承露盤,明日視盤中蜘蛛含絲者為得巧。

    十五日,僧舍多營齋供,作盂蘭盆會以薦亡。

    八月十五稱中秋,虎丘遊人極盛,喧阗連日夕。

    至十八日,群往楞伽望湖亭看串月為奇觀。

    重九飲菊酒,登高吳山治平寺為最,用面裹肉炊之曰重陽糕,又曰駱駝蹄。

    十月朔,祀先谒墓,謂之燒衣節。

    冬至馳賀,一如元旦。

    入臘舂糧,藏之槁囤,經歲不蛀壞,呼為冬舂米。

    十二月二十四日祀竈,用糖餅,以竈神言人過惡于天,取膠牙之意。

    祀竈之明日,用赤豆雜米為粥以辟瘟,名曰口數粥。

    是夕爆竹觀僅,各然火爐于門外,焰高者喜,古謂之凡盆。

    田間然長炬,名照田蠶。

    二十七日掃屋塵,曰除殘。

    除夜放爆竹,焚蒼術辟瘟丹,飲曰守歲酒,曰膠牙。

    夜分易門神桃符,更春帖;畫灰于道象弓矢,以射祟。

    其祝詞為打灰堆。

    一歲風俗大略如此。

     範成大·【燈市行】 吳台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

    春前臘後天好晴,已向街頭作燈市。

    疊玉千絲似鬼工,剪羅萬眼人力窮。

    兩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東風。

    兒郎種麥荷鋤倦,偷閑也向城中看。

    酒爐博簺雜歌呼,夜夜常如正月半。

    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

    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

     【冬舂行】 臘中儲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米計。

    群呼步碓滿門庭,運杵成風雷動地。

    篩勻箕健無粞糠,百斛祇費三日忙。

    齊頭圓潔箭子長,隔籮耀日雪生光。

    土倉瓦龛分弆藏,不蠹不腐常新香。

    去年薄收飯不足,今年頓頓炊白玉。

    春耕有種夏有糧,接到明年秋刈熟。

    鄰叟來觀還歎嗟,貧人一飯不可賒。

    官租私債紛如麻,有米冬舂能幾家? 【祭竈詞】 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少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

    婢子鬥争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

    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數粥行】 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大杓橑铛分口數,疫鬼聞香走無處。

    锼姜屑桂澆蔗糖,滑甘無比勝黃粱。

    全家團樂罷晚飯,在遠行人亦留分。

    褓中孩子強教嘗,馀波遍沽獲與臧。

    新元葉氣調玉燭,天行已過來萬福。

    物無疵疠年谷熟,長向臘殘分豆粥。

     【爆竹行】 歲朝爆竹傳自昔,吳侬政用前五日。

    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百聲神道甯,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馀威可驅疠。

    屏除藥裹添酒杯,晝日嬉遊夜濃睡。

     【燒火盆行】 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

    大家薪幹勝豆稭,小家帶葉燒生柴。

    青煙滿城天半白,栖鳥驚啼飛格磔。

    兒孫圍坐犬雞忙,鄰曲歡笑遙相望。

    黃官氣應才兩月,歲陰猶驕風栗烈。

    将迎陽豔作好春,正要火盆生暖熟。

     【照田蠶行】 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然炬照南畝。

    近似雲開森烈星,遠如風起飄流螢。

    今春雨雹繭絲少,秋日雷鳴稻堆小。

    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歲田蠶好。

    夜闌風焰西複東,此占最吉馀難同。

    不惟桑賤谷芃芃,仍更苎麻無節菜無蟲。

     【分歲詞】 質明奉詞今古同,吳侬用昏蓋土風。

    禮成廢徹夜未艾,飲福之馀即分歲。

    地爐火軟蒼術香,釘盤果餌如蜂房。

    就中脆饧專節物,四座齒頰锵冰霜。

    小兒但喜新年至,頭角長成添意氣。

    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減吾年。

    荊钗勸酒仍祝願,但願尊前且強健。

    君看今歲舊交親,大有人無此杯分。

    老翁飲罷笑拈須,明朝重來醉屠蘇。

     【打灰堆詞】 除夜将闌曉星爛,糞掃堆頭打如願。

    杖敲灰起飛撲籬,不嫌灰涴洗新節衣。

    老媪當前再三祝,祇要我家常富足。

    輕舟作商重船歸,大牸引犢雞哺兒。

    野繭可缫麥兩岐,短衲換著長衫衣。

    當前婢子挽不住,有耳猶能聞我語。

    但如我願不汝呼,一任汝歸彭蠡湖。

     【賣癡呆詞】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滞迎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召人買。

    二物于人誰獨無?就中吳侬仍有馀。

    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梁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

    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

     【又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 鬥野豐年屢,吳台樂事并。

    酒垆先疊鼓,燈市蚤投瓊。

    價喜膏油賤,祥占雨雪晴。

    筼筜仙子洞,菡萏化人城。

    樯炬疑龍見,橋星訝鵲成。

    小家尨獨踞,高闬鹿雙撐。

    屏展輝雲母,簾垂晃水精。

    萬窗花眼密,千隙玉虹明。

    薝蔔丹房挂,葡萄綠蔓萦。

    方缣翻史冊,圓魄綴門衡。

    擲燭騰空穩,推球滾地輕。

    映光魚隐見,轉影騎縱橫。

    輕薄行歌過,颠狂社舞呈。

    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

    裡巷分題句,官曹别扁門。

    旱船遙似泛,水儡近如生。

    鉗赭裝牢戶,嘲嗤繪樂棚。

    堵觀瑤席隘,喝道绮叢争。

    禁鑰通三鼓,歸鞭任五更。

    桑蠶春繭勸,花蝶夜蛾迎。

    凫子描丹筆,鵝毛剪雪英。

    察糖珍粔敉,烏膩美饴饧。

    拈粉團樂意,熬稃膈膊聲。

    筳篿巫志怪,香火婢輸誠。

    帚蔔拖裙驗,箕詩落筆驚。

    微如針屬尾,賤及葦分莖。

    末俗難诃止,佳辰且放行。

    此時紛仆馬,有客靜柴荊。

    幸甚歸長铗,居然照短檠。

    生涯惟病骨,節物尚鄉情。

    掎摭成俳體,咨詢逮田。

    誰修吳地志?聊以助譏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