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蘇州府
關燈
小
中
大
至正間,縣尹馬玉麟重建。
〈《齊東野語》雲:白蓮寺魯望祠堂,其像設皆當時物。
宋鹹淳中,有盛氏子醉仆其像于水,滿腹皆平生詩文稿也。
知川倪普置盛罪,更為塑像。
宋胡宿有《甫裡先生碑銘》。
〉 柳貫【暑中遷寓甫裡精舍】 城隅亦有果園坊,容得閑人借草堂。
何必樵漁之笠澤,故多水石近滄浪。
過橋稍接魚蝦市,泛艇遙憐雁骛鄉。
秋雨幾時能破塊,夜燈休負讀書床。
高啟·【白蓮寺池上】 月出露已白,荷花香滿池。
高僧愛清夜,留客坐題詩。
竹動鳥驚夢,草涼蟲語悲。
閑齋一瓢酒,應不負幽期。
【過甫裡祠】 衣冠寂寞半塵絲,想見江湖獨卧時。
遁迹虛懷明主诏,感懷猶賦散人詩。
釣魚船去雲迷浦,鬥鴨闌空草滿池。
芳藻一杯誰為奠?鼓聲祇到水神祠。
徐贲·【夜投白蓮寺】 飲别東家叟,行投西寺僧。
無風收閣幔,有月罷廊燈。
竹夜聲偏集,池寒色似凝。
無端值詩景,清興覺逾增。
陳道複·【秋日宿溪雲堂】 秋到白蓮寺,蕭森渾可憐。
雲堂搖燭焰,石壁弛琴弦。
淡語三更雨,清心一篆煙。
遠公知客倦,掃榻待高眠。
維亭,〈俗稱怡亭。
〉去婁門三十五裡。
舊無潮汐,紹興中方有之,不及二十裡外李樂庵常見。
一道人雲:潮到維亭出狀元。
邑令葉子強因作問潮館,識其語。
後果驗。
宋凡二至,黃由、衛泾狀元及第。
明凡四至,吳寬、毛澄、朱希周、申時行狀元及第。
殆今日鼎甲相望,益未有艾。
〈鎮有延福寺,中有銀杏一株,傳是漢人所植。
〉 陳元素·【何仲先移家維亭】 周親于我更芳鄰,徙宅超然遠市塵。
路出東門船似馬,湖當前岸浪如銀。
誰能父子相師友,豈少賢豪互主賓!勘到此亭曾有谶,知君才不讓前人。
徐嵩·【過維亭懷問潮館】 千年鴨腳樹婆娑,亭畔行舟日夜過。
莫問海潮重列未,狀元吾郡定應多。
張大純【維亭沽酒】 遠市酒旗招,天高氣泬寥。
沙河停晚棹,村舍傍斜橋。
華盎傾浮蟻,橙齑蘸巨螯。
放懷成酩酊,回首玉峰遙。
沈始熙·【過維亭】 輕帆一片玉峰回,三月桃花是處開。
大小維亭都在望,東風吹浪似潮來。
橫塘,去盤門西五裡,為遊湖入山之路。
範成大【曉泊橫塘】 短夢難成卻易驚,披衣起漱玉池清。
遙知中夜南風轉,洶洶前村學市聲。
【義】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袁弘道·【橫塘渡】 橫塘渡,臨水步,郎西來,妾東去。
妾非倡家人,紅樓大姓婦,吹花誤唾郎,感郎千金顧。
妾家住虹橋,朱門十字路,認取辛夷花,莫過楊梅樹。
石湖别墅,在縣西南二十裡楞伽山下。
宋參政範成大因越來溪故城,随地勢高下而為台榭,别築農圃堂對楞伽寺。
孝宗禦賜“石湖”二大字。
有北山堂、千岩觀、天鏡閣、玉雪坡、錦繡坡、說虎軒、夢魚軒、绮川亭、盟鷗亭、越來城等處。
以天鏡閣為第一。
〈乾道八年,周益公過之,曰:吾行四方園池多矣,如芗林盤圃尚乏此趣。
〉 範成大·【将至石湖道中書事】 水綠鷗邊漲,天青雁外晴。
柳堤随草遠,麥隴帶桑平。
白道吳新郭,蒼煙越放城。
稍聞雞犬鬧,僮仆想來迎。
【初歸石湖】 曉霧朝暾绀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葉中。
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複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限嗚蜩翠掃空。
沈自然·【宿石湖山足】 白肪依山寺,清眠聽夜分。
水痕半窗月,煙滴滿溪雲。
獨樹如相待,潛魚靜可聞。
幽懷無所寄,應足惜離群。
張大純·【石湖秋泛】 山勢西北來,列岫如圖嶂。
青楓兼白葦,曲渚相蕩漾。
憶昔鸱夷子,扁舟信所向。
茫茫笠澤間,煙水見奇狀。
世事幾浮苛,黃華自開放。
擊揖溯遺蹤,達人寄高尚。
【過石湖訪宋聖一】 石湖栖隐擅風流,華胄如君亦自優。
面水背山春色好,栽花莳藥鳥聲幽。
小聚分釀能留客,永日看雲獨倚樓。
無限賞心同晤語,煙波一望快冥搜。
張大緒·【石湖秋夜】 萬籁一時寂,村居興不群。
湖心吞皓月,山背宿歸雲。
樹影疏還亂,鐘聲遠亦聞。
蕭閑城市隔。
清寝少塵氛。
張霖·【石湖泛月】 長橋橫鎖暮山煙,十裡湖光一鏡天。
信宿漁舠時泛泛,倦飛歸烏自翩翩。
枕流不負探梅約,鼓楫因留載月緣。
知是榜人甯耐寂,數聲欸乃放歌還。
徐嵩·【石湖】 扁舟偶過石湖逞,處處來遊任客綠。
日午高僧分缽飯,月明古佛對床眠。
燒香殿駐青絲馬,啜茗林烹碧澗泉。
耳目一時潇灑絕,并無寂寞與喧阗。
【八月十八日同介公楞伽山看串月歌以紀之】 吳門山水誰最勝?石湖一片明如鏡。
緣涯上聳楞伽山,東望澹台恰相映。
虎丘八月齊停桡,歌樓舞榭喧笙箫。
大潮望後甫三日,遊人盡向行春橋。
為言串月此間有,張燈酣宴忘夜久。
惟有知者百馀人,兀坐望湖亭上守。
我來亭上已幾回,移筇啜茗趺蒼苔。
月高一丈始吐出,層層金塔重湖開。
塔尖倒射楞伽下,流光十裡從中瀉。
中間村落與沙洲,如現闌幹及檐瓦。
觀者撫掌稱大奇,試問遊船都不知。
昔人所見更奇絕,寶帶橋橫作天阙。
玉輪初出無纖雲,六十二洪各一月。
斯時白道當橋中,或言十七十九日猶同。
山僧閉戶樵夫返,何人清興窺朦胧? 【中秋後三日同陳均甯王登符曹德培張申年陸豳言諸君子赴中翰張文一暨令弟成九社長泛湖之約】 昔賢居最勝,葭水兼林巒。
予屢逢大潮,山亭趺夜寒。
矧今曲江家,親朋共邀歡。
把盞不辭醉,當筵勸加餐。
畫舫倚曲岸,輕舠渡微瀾。
菱溪路漸狹,稻徑畦猶幹。
為訪永言堂,扶杖更盤桓。
複還行春橋,一一穿煙岚。
中午尚阒寂,臨晚仍喧攢。
涼風飄雨花,雲氣如飛鸾。
今夕寶帶洪,諒無串月觀。
吾衰願蔔晝,未能坐更殘。
不若漸回桡,夜卧身心安。
陳匡國 蘭桡自胥江,溯洄橫塘渡。
言泊湖上村,拂袂吳山路。
青椐間疏柳,慈菇翠花附。
纡徐轉林麓,晉谒張公墓。
坐憩丙舍整,行看甲木護。
歸途雜歌笑,斜照未雲暮。
時當觀串月,又值海潮怒。
醉裡如不聞,促曳秋帆布。
良期娛主客,勝賞邀一顧。
走筆吐謝私,催詩恰雨澍。
王景期 西山郁靈秀,增勝在石湖。
湖水清且淺,缭繞群山趺。
況值秋光好,舟遊出菰蒲。
層雲千嶂起,微風動浴凫。
一葉任飄泊,幾忘身有無。
遙望缥缈峰,隐躍罨畫圖。
閃懷範文穆,高标照三吳。
至今湖濱祠,石勒田園歙。
千載應不朽,山水長相俱。
今日大歡幸,憑眺得吾徒。
曹基 人皆思待月,茲遊不謂然。
同行二三子,鼓棹破曉煙。
湖光杳無際,晴波媚遠天。
觞詠相閑發,高秋倍增妍。
鷗鹭如舊識,沿洄互後先。
我來寂無人,人鬧我且徹。
清言共欣賞,陋彼管與弦。
輕風送歸舟,渌水明芳荃。
蔔晝不蔔夜,未為世俗牽。
渺焉絕俦侶,凝賦《秋水篇》。
張大純·【八月十八日泛舟石湖即事】 愛此泬寥天,涼露滋紅稻。
相逢盡勝流,擊楫開幽抱。
飛觞雜恢諧,绮語舒晴昊。
湖水泛遙光,點綴明沙草。
魚罾緣岸設,雁字橫空掃。
蘆汀帶菱芰,蕩漾風光好。
秋色滿林丘,問途揖野老。
指點望山椒,閑雲度鳥道。
不須載月遊,自喜歸帆早。
攬勝入奚囊,微吟愧摛藻。
張大緒 駕舟過西郭,風靜胥江潮。
笑談酒未闌,已抵行春橋。
越溪清見底,蟹斷橫湖腰。
曆曆湖上峰,倒影浮泬寥。
逶迤蒲魚港,松徑忘迢遙。
鮮妍隔林花,芳意明疏條。
參差數椽屋,頗喜湖山饒。
山上面湖亭,明月歡相邀。
奈何當此夕,浮雲障清霄。
管弦吹不開,微雨催歸桡。
永言齋,在吳山之麓。
前臨石湖,後繞褒忠嶺,楞伽諸山萦帶左右。
為張中翰祖茔丙舍,後有雲綿草堂、泛月樓、志喜亭。
當春秋佳日,湖光山翠,宛如圓畫。
沈荃 志和昔潔行,公今嗣家聲。
高山勤瞻望,平原勉經營。
于斯重堂構,華蔚作前楹。
侖奂諸好備,軒亭次第成。
雲路策骥足,超骧從後英。
李仙根 置亭春山下,搜勝坐雲根。
衆峰晴霁初,佳氣來清軒。
綠蘿蔓空壁,此中雅韻存。
幽庭滿芳菲,枝葉何蔚繁。
我廬恣回轉,新見長桐系。
奇趣臨坐隅,豈并流俗論? 張天植·【過永言齋四絕之一】 水躍清瀾入具區,列峰聳秀勢相呼。
青松黃柳門前路,自是天然着色圖。
錢中諧吳山聳秀南鬥傍,盤纡起伏何蒼蒼。
波光萬頃躍明鏡,朝霞夕月還相望。
信是栖真行樂地,歸然古刹金仙寺。
天開石茆白雲封,瑞說牛眠安足異?插嶂懸崖俯五湖,曲徑深林俨畫圖。
花香島語清塵夢,得句驚人酒百壺。
從此風光歲歲好,會見長生顔不老。
松柏亭亭蘭桂森,仙人又複贻瑙草。
徐嵩·【麗敷先生招飲永言齋作】 舊遊逾十載,茲複泊湖灣。
秋水一弧艇,夕陽千萬山。
蒼松何郁郁,瑞霭自閑閑。
為有前期在,依然挈于還。
彭行先 草閣含初日,深山霁色分。
寒花侵曉雪,春樹拂晴雲。
峰翠林間露,書聲竹裡聞。
歸憑拄杖立,一望碧氛氲。
陸肯堂·【過雲綿草堂簡文一成九昆仲】 塵坱何由隔,茲遊意自娛。
水湄萦曲徑,山翠引高梧。
人靜書偏永,境清心與俱。
讀書真可羨,乞得一椽無? 黃日起【重九遊吳山過雲綿草童】 郁蔥佳氣遠相望,曲徑逶迤古木蒼。
菌閣成時延月色,竹扉啟處納山光。
楓林漸老猶馀綠,橡栗初肥已帶黃。
選勝開尊饒逸興,不須拾級上高岡。
湯公公書院,在府學西側,公撫吳兩載,孳孳以崇實返樸為務。
自月吉讀法而外,辄舉《孝經》、小學二書會講學中,為士民勸,又延有學行者為之解。
錫山張子秋紹實應辟主講席。
丙寅春,《孝經》講甫竣,會公應召入輔東宮,爰屬秋紹重訂所講義授梓,名曰《孝經問業》,京口張素存為之序。
康熙丙寅,公内擢,輔導東宮,升禮部尚書詹事府詹事。
郡紳士思之,為建生祠,及公殁,又名書院。
玉音雲“兼以自守”,公絕誕節饋獻,抑豪猾吏胥,毀巫觋淫祠。
〈自待甚儉,日給腐菜,蘇人戲呼為“豆腐湯”雲。
〉 張夏【中丞湯公孝經講會告成賦贈時方應召入都】 求忠于孝得名臣,況莅行台正放春。
蔡氏八分先立學,蘇威一卷足安民。
地呈芝醴祥何觊,天應星雲義欲陳。
莫道吳風難變易,圜橋已有數千人。
【丁卯十二月吳郡學宮敬谒大司空睢州湯先生新祠感賦】 自是明良魚水孚,翼儲特地召真儒。
坐論敢冒師臣禮,行笈曾裝養正圖。
崇政再來程叔子,迩英誰及範淳夫?恩深分淺留章在,矢願來生報豈無? 【又】 睢水滔滔芒賜回,協忠張許氣常培。
乞骸疏上馀霜鬓,馳驿喪歸傍雪台。
芳醑共招随地苦,直柯無伐問天哀。
迎神曲奏群蒿裡,日暮何煩大鳥來? 【又】 兩朝供奉老詞臣,出入孤忠托紫宸。
請恤遺忠封事壯,得旌母節賜坊新。
寥寥晝錦尚書裡,落落窮交衣褐人。
講席置祠靈用妥,前賢胡範适為鄰。
彭定求·【前題和韻】 作揖和羹本帝臣,祥雲瑞日遍陽春。
默移流俗登三古,招揭綱常翼萬民。
孝友正宜從吉甫,保匣不複借君陳。
那堪聽講鳣堂日,忍見攀輿痛哭人?秦江從來聖主有賢臣,暖律吹回遍國春。
既已清廉持一己,欲将仁孝感斯民。
建坊表母中心盡,會講開宗大義陳。
不獨躬逢如吾輩,兒童聽此識為人。
萬歲樓,即悟石軒址,阖郡諸紳輸金建。
康熙己巳新正落成,勒石恭紀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聖谕戶部捐免二十七年田租,及二十六年未完錢糧,其道一講台、可中亭皆垣缭于内。
尤侗【聖駕南巡臨幸上丘适萬歲樓落成恭紀一律】 阊阖天高紫氣浮,蒼龍夙駕下蘇州。
春風初繞千人石,曉日群瞻萬歲樓。
漢诏蠲租追地節,唐碑頌德勝之罘。
吾皇遊豫民歌舞,此地從今号帝丘。
張隆 天顔有喜重南巡,雨露翔敷處處新。
比歲蠲租轶漢诏,沿途就日戴堯仁。
憑臨海國雲生色,揮灑吳山筆載春。
自念蘇州附末吏,愧無循績報楓宸。
【又】 對策彤廷逾十年,欣逢此地得瞻天。
風和鸾旆龍蛇舞,春到山塘花木妍。
吳越萬民沾化雨,燕齊千載頌揮弦。
小考感激情何極,惟效山呼傍日邊。
彭甯求 三吳群望幸,五位恰時巡。
鸾辂開南極,龍樓仰北辰。
賜租邀曠典,問俗沐深仁。
共喜天顔近,恩光遍海。
張大純 厚澤綿千祀,深恩被八荒。
租蠲吳會重,财阜歲時康。
父老歡無極,臣工樂未央。
衢歌歸帝力,海湧勒宸章。
追琢呈新巧,經營始載揚。
子來成不日,鬥轉葉重光。
星近重擔外,雲凝華棟傍。
百神齊擁護,萬口共稱揚。
江海波彌靜,中和日正當。
翠華勤補助,仙仗問農桑。
扈從威儀肅,巡行道裡長。
草痕随辇合,梅信隔年芳。
拜手登三事,呼嵩列兩行。
雕欄承寶座,玉砌擁花房。
天語疇咨切,時雍道德昌。
俗傳丘壑美,圖記古今詳。
虎迹留銀海,魚腸隐劍铓。
兩崖垂蔓接,雙绠汲泉香。
煙斂浮屠聳,林深虛閣涼。
風鈴聲上下,梵刹影低昂。
曲澗潛魚藻,高岡集鳳凰。
名葩張繡幕,好鳥奏笙簧。
片石孤台迥,千年白鶴翔。
夕岚浮潋滟,仙徑露微茫。
月駕誇行在,雲岩接上方。
抒懷愧簪筆,紀盛俨垂裳。
渥寵看稠疊,恩波更減汪。
三雍行有頌,王會在周堂。
丘同升 銮輿獻歲望重臨,華阙先期建碧岑。
石疊勢增山寺勝,樓高影入劍池深。
風馳雨集歡天地,鳳篆龍文耀古今。
自是昭宣臣子事,經營靡不盡中心。
丘南小隐,在二山門之左。
系汪鈍翁先生讀書别業,諸門人所修葺也。
内有員石,光潤可鑒,故又名十四石圃,其最勝有山光塔影樓。
曹基【迎汪鈍翁先生至丘南小隐】 莫謂名山鬧,翻宜有道居。
心閑塵不染,屋校?偏舒。
藜杖鄰翁贈,藍輿弟子舁。
追随忘旦暮,請業未應虛。
【又】 園居無一畝,攬勝在憑樓。
近市仍達俗,看花最耐秋。
山光庭樹引,塔影硯池收。
會得幽栖概,何須問虎丘? 張大緒【鈍翁夫子虎丘别墅】 當樓蒼翠影層層,物外蕭閑試一憑。
高柳遮檐停客杖,斜門傍水挂漁罾。
高懷自許林泉老,勝地長宜雪月登。
數裡不忘來問字,喜從函丈慰師承。
丘同升·【同臞翁谒汪鈍翁先生于丘南小隐】 清秋須友自吳江,旅次同岑向水窗。
千裡欲來師事久,〈家兄正所欲相随先生讀書,同人俱有送行詩,因入都門未至。
〉一朝得見我心降。
幽栖鳳隐丹山穴,類稿珍逾白璧雙。
〈時買得先生類稿,不忍釋手。
〉若許绛紗頻問業,不難常系釣魚艘。
沈始熙·【過虎丘望汪鈍翁先生山光塔影樓】 門庭高峻異禅房,欲入踟躇數仞牆。
隔岸園池分塔影,〈謂塔影園。
〉随身襟袖共山光。
階前桃李紛成列,架上圖書展盡矩。
自愧家貧難執蟄,祇堪遙睇在斜陽。
補遺:曹爾堪【虎丘喜遇徐松之】 白公堤畔偶停舟,忽遇高人喜遍遊。
自别荷園經數載,正宜茗館話三秋。
酒傾竹葉臨仙徑,詞輯梅花憶寓樓。
卻怪光陰偏易過,雪霜爾我并盈頭。
曹基·【春盡日登虎丘】 綠遍山塘花事稀,畫船掩映傍斜晖。
亭亭松柏無人賞,零落牡丹争買歸。
【又】 海湧峰前柳絮飛,輕車細馬門芳菲。
可憐如許千人石,不及清江一釣矶。
【又】 極目蒼然平遠堂,千秋俎豆姓名香。
山前書院知多少?惟有荒榛挂夕陽。
【又】 遊人來往不辭忙,酒肆茶爐夾道傍。
祇為春花與秋月,更無人說吊吳王。
張大純·【虎丘散步】 迤逞山塘盡日留,花陰樓閣柳陰舟。
雕欄紅袖因風舉,畫鹢清歌逐水流。
何處豪華馳寶焉,幾人閑散伴沙鷗?偶來聊作尋春計,懶漫心期對武丘。
張霖·【虎丘閑步】 古樹重陰綠覆丘,山房曲磴坐夷猶。
夕陽斟酌橋邊望,霸業煙銷起暮愁。
虎丘,一名海湧,去阊門七裡。
〈高一百三十尺,周二百十丈。
〉相傳吳王阖闾葬其下,以扁諸之劍魚腸三千殉焉。
越三日,金精上揚為白虎,故名。
初時,白堤未開,山在平田中,一丘耳。
南是山徑,白居易鑿渠以通南北,而達于運河;又緣山麓,鑿水四周。
今山徑自西入,有憨憨泉,〈梁時??々尊者遺迹。
有呂升卿題字。
〉試劍石,〈中開如截。
亦有紹聖年呂升卿題字,或雲秦始皇,或雲吳王。
〉千人石,〈本名千人坐。
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刻削。
相傳生公講經處。
〉點頭石,〈異僧竺道生講經于此,人無信者,乃聚石為徒,與談般若,石皆點頭。
〉白蓮池,〈周百三十步,巉旁出而中有矶。
雲說法時池生千葉蓮花。
〉養鶴澗,〈在白蓮池,雲清遠道士養鶴于此。
僧南印構亭。
〉劍池,〈謂阖闾葬處。
兩崖陡削,泉水中深,橫架如橋,平穿兩孔,上置辘驢汲水,今廢。
或雲秦皇鑿山求劍,或雲孫權穿之,其鑿處遂成深澗。
顔真卿書“虎丘劍池”四字。
〉陸羽石井,〈旁劍池北上。
井口方丈馀,四傍石壁,下連石底,泉甘冽,即所品第三泉也。
宋紹興三年,主僧如璧始淘去淤泥五丈許,泉出石脈中,俗名觀音泉。
郡守沈揆作屋覆之,構亭于旁,其後複廢。
明正德中,長洲令高第重疏沮洳,構“品泉”“汲清”二亭。
王鏊記。
今複淤。
〉響師虎泉,〈梁僧惠響鑿石為井,泉湧三丈。
或謂虎為之跑,因名虎跑泉,山後倉基上??泉也。
〉生公池,〈在西嶺上。
〉洗缽池,〈在羅漢台南。
〉放生池,洗硯池,〈二池東晉時尚有,今湮。
〉煉丹井,〈在回仙徑南。
〉走砌石,〈李翺來南錄觀走砌石。
〉鐵花岩,〈在劍池側。
〉回仙徑。
〈相傳山之西南是。
〉晉王珣與弟瑉嘗據丘為别墅,已而各舍宅,鹹和二年,即劍池分建東西二寺。
唐避諱名武丘寺,一名報恩寺,會昌間毀,後合為一。
宋至道中,知州事魏庠奏改雲岩寺塔,〈隋時建。
《吳郡志》雲:“初立塔基,掘得一舍利,空中天樂鳴,井中吼三日。
”〉敕賜藏經閣。
〈有英宗、神宗頒賜經敕。
〉其古迹有梁雙殿,在大殿前,二小殿相對。
淳熙中有僧修建,毀之。
生公講台,唐李陽冰篆,分刻四石。
或雲蔡幀枯公筆。
〈顧湄考:生公講堂,劉夢得《金陵五題》也,詩本為金陵而作,與虎丘無涉,後人影借為虎丘故實。
分列講堂、講台二條。
〉可中亭,〈一名“可月”,亦傅會夢得“一方明月可中亭”之句。
〉花雨亭,〈下臨千人坐,取方子通“生公天人師,說法花雨堕”語,今廢。
〉望海樓,〈志雲劍池上廢址是。
〉古杉,〈相傳為王瑉所植,唐末猶在。
〉禦書閣,〈宋真宗禦書三百卷,景佑初诏以其副藏于名山,相傳在東方丈,或雲妙莊嚴閣,即其故址。
〉緻爽閣,〈在法堂後。
〉陳公樓,〈宋隆興二年,陳敷文出錢二十萬,跨兩崖,建樓其上,為井幹以便汲,因名陳公樓。
石梁則沾公改為之。
〉小吳軒,〈在寺東南隅,朱樂圃文稱“小吳會”,張氏名“天開圖畫”。
〉千頃雲,〈在舊方丈前,宋鹹淳八年僧德厚建,取東坡詩“雲水麗千頃”語。
〉五聖台,〈山絕頂。
〉翻經台,〈在生公池東南,相傳晉時梵僧于此重譯《法華經》。
〉羅漢受戒台,〈在翻經台西,相傳昔有羅漢于此受戒。
〉王珣琴台,〈相傳塔基是。
〉何胤講堂,〈在西寺。
〉平遠堂,〈在法堂後緻爽閣旁,今為五賢祠。
〉通幽軒,〈在西庵,即尹和靖先生寓舍。
〉楞伽室。
〈在舊東方丈。
〉名迹則有悟石軒,〈即得泉樓,在劍池左。
〉大吳軒,〈在五台之右,為樓三楹。
〉仰蘇樓,〈在天王殿東,相傳為東坡樓舊址,明嘉靖間,俱胡缵宗建。
〉梅花樓,〈樓下有戒珠堂,僧圓曉建。
〉東山廟,〈祀王珣,名短簿祠。
〉西山廟,〈在山門西平壤,祀王岷。
〉開王廟,〈崇祯間巡撫張國維建。
〉尹和靖先生祠,〈祀宋儒尹焞,洛陽人,寓虎丘西庵,膀曰“三畏齋”。
嘉定七年,郡守陳芾等度西庵空地建祠。
黃今記。
後二年,貳卿孟猷改建于上方通幽軒之南。
端平二年,秘書丞曹豳易祠為書院。
劉宰記。
元初為寺僧所據,延佑元年移建長洲縣治東烏鵲橋北,後廢。
明初仍于西庵故址建和靖讀書台,嘉靖三年郡守胡缵宗複于台右建祠,今廢。
〉陳朝散祠,〈祀宋知州陳省華。
〉葉少列祠,〈祀宋知州葉參,祠在千頃雲之東,嘉靖初胡缵宗重建。
〉姚秘閣祠,〈祀宋郡守姚憲。
已上三祠,乾道五年郡人立,教授陳伯震記,今皆廢。
〉魏建議祠,〈祀宋知州魏庠。
〉王翰林祠,〈祀宋長洲令王禹偁。
〉康都官祠,〈祀宋知州事康公孝基。
〉蔣學士祠,〈祀宋知州事蔣公堂。
〉開平忠武王祠,〈吳元年常開平奉命讨士誠,駐虎丘,寺得免兵燹,因為立祠,今廢。
〉周文襄公祠,〈公撫吳十九年,奏減糧額七十馀萬石。
〉五賢祠,〈萬曆二十六年,長洲令江盈科即平遠堂新建,祀韋公應物、白公居易,劉公禹錫、王公禹偁、蘇公轼。
盈科有記,勒石。
〉三賢祠,〈在西嶺,祀宋範公仲淹、胡公瑗、尹公焞。
嘉靖間吳公一鵬建,湛公若水記。
〉申文定公祠,〈時行。
〉郡厲壇,〈在三門内左偏。
〉澹台滅明墓,〈相傳張士誠築城,虎丘土中得石刻,曰“澹台滅明之墓”。
〉真娘墓,〈在東嶺上。
《雲溪友議》雲:吳門女郎真娘死,葬虎丘山。
時人比之蘇小小,行客題墓甚多。
〉幽獨君墓,〈有鬼詩。
〉東嶺草堂,妙喜看經室,楊烈士墓,〈名椿,元末戰死。
〉鴛鴦冢,〈崇祯末,倪妻楊氏葬夫,鑿“鴛鴦”二字于圹石,遂自刭。
〉紫柏院,〈達觀大師剃度處。
〉石觀音殿,小武當,〈在山後。
〉二程夫子祠,〈康熙間程文彜建。
〉四賢撫祠,〈祀夏原吉、周忱、王恕、海瑞。
巡撫湯斌建。
〉姚〈希孟。
〉文〈震孟。
〉陳〈仁錫。
〉合祠,蔡忠襄公祠,〈懋德。
〉徐文靖公祠,〈汧。
〉二姜先生祠。
〈兄埰,弟垓,萊陽人,僑居吳門。
〉 胡梅【仲夏沈璧甫移居虎丘和史弱翁同訪韻】 君住殼南已數年,今移虎阜寺門前。
紅疏未補薔薇架,綠滿初停茉莉船。
雨過峰頭分四韻,月明石上聽三弦。
酒墟餅肆皆臨水,我欲頻來莫惜錢。
林雲鳳·【壬辰中秋虎丘紀興二律呈同遊諸君】 獨上層台繞曲廊,偶然闌入酒人場。
笙歌缥缈雲千頃,燈火參差月一方。
坐向玉壺澄夜氣,飄來金粟散天香。
此時老子颠狂甚,滿引沉酣不計觞。
【又】 海湧名山遠近知,每從秋半聚于斯。
甯期顧兔圓晖夜,卻遇妖蟆薄蝕時。
災異祇應稽魯史,艱深何敢續盧詩?所嗟身似孤飛鳥,三匝無因借一枝。
張養重·【晚上虎丘逢張鞠存黃蘭岩】 醉裡看山眼獨明,故鄉人在半山行。
吳姬扶我登樓望,一片空林落葉聲。
徐嵩·【虎丘口占】 午後來遊漸覺多,回廊古殿又如何?不知為甚喧阗極,定有佳人結伴過。
【又】 最繁華處此山中,花月看來總不同。
惟有無人風雨夜,一般蕭瑟落梧桐。
【曉發虎丘留别陸履常姚文初華方雷朱望子俞授子陳鶴客諸君】 孤棹淩晨發,風清客路長。
碧天開野霧,白露晃朝陽。
樹擁煙中塔,橋低雨後塘。
故人何處隐?回首是金阊。
【八月十四日同周子潔諸君登虎丘遇秦以新尤久之贈公】 笑語喧閱一虎丘,那容隙地可淹留?樓台易掩青山面,木葉難開皎月秋。
唱拍終宵無刻斷,鄉關萬裡有人遊。
當階雜坐因何事?不至更深不肯休。
【訪範汝受李瑤芝于虎丘舟次】 曉起尋良友,相逢意始降。
松聲飄紙局,塔影挂船窗。
嘉會江南北,同行壁一雙。
騷壇贻好句,應得見麾幢。
【十五日同青松爾雨法師舟至虎丘四更而歸】 出庵明月曠無邊,一棹飄然映碧天。
守栅津橋喧戍卒,焚香水閣門婵娟。
清秋玩賞中宵後,茂苑繁華此地偏。
方外同遊原不俗,采菱烹茗有新篇。
【十六日小飲江子肩齋中夜同過虎丘赴戴我繁開文汪子靜高其猷之約】 訪友誰知又入山,深林紅燭映酡顔。
君方年少才何俊,我适心休懶欲閑。
畫舫管弦依水次,高樓燈火出林間。
何妨舍棹沿堤步,夜半青鞋帶露還。
【戊午仲春三日同鄧肯堂赴邵待庵明府虎丘之約遲園次諸君不至】 一棹期君過講台,臨風倚棹更徘徊。
空教七裡堤邊望,不見千人石上來。
鄧尉山深招白鶴,河陽令好寄紅梅。
誰知相訪偏相失,乞取詩篇當酒杯。
【又】 窈窕雲岩寺,來遊倚棹頻。
辘轳空上下,斟酌共逡巡。
白日多生事,青山少舊人。
無聊同舊尹,遙寄一枝春。
邵懷棠·【丁巳仲春三日約同人為虎丘之會傍晚始遇徐松之鄧肯堂于寺諸公不至感賦】 憶昔移舟赴绮筵,如今解組放林泉。
人情自是多炎冷,莫怪諸君信杳然。
王兆雲船從金阊來,船到虎丘歇。
金阊諸女兒,來看虎丘月。
史弱翁·【庚辰冬同松之文将掌文虎丘訪道開扃公】 步屟尋開士,探幽及小春。
琴鳴流水靜,花放衲衣新。
黃葉千年樹,青山半醉人。
還家無底事,蘭棹且逡巡。
尤瀹·【虎丘竹枝詞】 斟酌橋邊賣酒漿,編籬插竹野花香。
畫船箫鼓才停處,跳闆撺來上小娘。
【又】 山下花村幾十家,春蘭秋菊雜群葩。
朝來抱甕真勞苦,分遣妻兒去賣花。
徐開任·【前題】 禅堂盡建達官祠,諸佛西天怨不支。
短簿有靈應自悔,當年第宅為誰施? 錢中諧·【春日虎丘】 瑟瑟春寒雨乍晴,聊持蠟屐一山行。
消沉劍氣空千載,缭繞莺花有萬情。
玉笛飄來吹折柳,羽觞浮處濯垂纓。
明朝不淺籃輿興,引得天風兩腋生。
方象瑛·【吳門遇徐松之】 懷人曾泛剡溪舟,聞說囊詩向虎丘。
廿載着書依北寺,頻年清夢繞南州。
萍蹤喜接千人石,豪爽誰誇百尺樓?我欲與君同載酒,吳江楓落正驚秋。
陸來·【同友再集虎丘】 野店臨山徑,重來醉濁醪。
馀花還戀席,遠客暫停桡。
物候新櫻筍,歌聲雜楚騷。
相看俱白首,垂老興偏豪。
濮淙·【真娘墓】 芳草離離落照殘,真娘墓上晚風寒。
廿年翻盡江南曲,無數琵琶月下彈。
董漢策·【丁巳秋寓月駕軒旬日不知臞翁近在虎丘方丈也賦此志怅】 訪月來松開,征歌厭羅绮。
鶴澗隔天河,人在秋聲裡。
劉肇基 絕頂高窗俯衆山,看雲飛去又飛還。
我來倚醉雙松下,還是雲閑是客閑?程瑞令節偏随俗,多從鬧處行。
翻因秋月好,不遣夜山清。
朱璇·【同典試劉梅庵先生遊虎丘】 雲影煙光滿石巒,可中亭畔樹根蟠。
登高今喜同劉向,僦庑猶慚比伯鸾。
古殿燈明燃豹髓,曲房香暖試龍團。
先生雅意如醇酒,那識歸途有暮寒? 張大純 鐘聲沉夕澗,塔影下斜陽。
石背寒花淡,天容野客狂。
遠山數點碧,森木一樓黃。
瀹茗消塵慮,遲回意未忘。
丘同升·【虎丘同徐松之石醉漁兩先生步月】 一片雲岩石,經秋月倍明。
露濃垂葉重,光冷射溪清。
寄迹依禅喜,題詩愧老成。
冰輪教莫墜,照我半山行。
文昌閣,在海湧峰頂,左傍浮圖,前對方丈,魁星像在其右。
康熙辛酉,鄒孝廉溶〈字宮書。
〉重修。
鄒溶·【題重建文昌閣】 星躔奎壁照江東,絕??重開古殿雄。
石戶霓裳時隐現,绛帷香氣半溟濛。
聲飛别院鐘初響,影動疏林月正中。
獨據雲岩最高頂,應教呼吸與天通。
小方丈,在海湧禅林右隅,〈初時為山門,後築斷,故其階由上而下。
〉俯瞰千人石,可盡一山之券。
徐嵩【八月望夜黃處安陳其年儲雪持沈禹甸諸君過訪小方丈别後口占一絕寄之】 月斜煙冷樹亭亭,俯看燈懸似列星。
料得故人山下
〈《齊東野語》雲:白蓮寺魯望祠堂,其像設皆當時物。
宋鹹淳中,有盛氏子醉仆其像于水,滿腹皆平生詩文稿也。
知川倪普置盛罪,更為塑像。
宋胡宿有《甫裡先生碑銘》。
〉 柳貫【暑中遷寓甫裡精舍】 城隅亦有果園坊,容得閑人借草堂。
何必樵漁之笠澤,故多水石近滄浪。
過橋稍接魚蝦市,泛艇遙憐雁骛鄉。
秋雨幾時能破塊,夜燈休負讀書床。
高啟·【白蓮寺池上】 月出露已白,荷花香滿池。
高僧愛清夜,留客坐題詩。
竹動鳥驚夢,草涼蟲語悲。
閑齋一瓢酒,應不負幽期。
【過甫裡祠】 衣冠寂寞半塵絲,想見江湖獨卧時。
遁迹虛懷明主诏,感懷猶賦散人詩。
釣魚船去雲迷浦,鬥鴨闌空草滿池。
芳藻一杯誰為奠?鼓聲祇到水神祠。
徐贲·【夜投白蓮寺】 飲别東家叟,行投西寺僧。
無風收閣幔,有月罷廊燈。
竹夜聲偏集,池寒色似凝。
無端值詩景,清興覺逾增。
陳道複·【秋日宿溪雲堂】 秋到白蓮寺,蕭森渾可憐。
雲堂搖燭焰,石壁弛琴弦。
淡語三更雨,清心一篆煙。
遠公知客倦,掃榻待高眠。
維亭,〈俗稱怡亭。
〉去婁門三十五裡。
舊無潮汐,紹興中方有之,不及二十裡外李樂庵常見。
一道人雲:潮到維亭出狀元。
邑令葉子強因作問潮館,識其語。
後果驗。
宋凡二至,黃由、衛泾狀元及第。
明凡四至,吳寬、毛澄、朱希周、申時行狀元及第。
殆今日鼎甲相望,益未有艾。
〈鎮有延福寺,中有銀杏一株,傳是漢人所植。
〉 陳元素·【何仲先移家維亭】 周親于我更芳鄰,徙宅超然遠市塵。
路出東門船似馬,湖當前岸浪如銀。
誰能父子相師友,豈少賢豪互主賓!勘到此亭曾有谶,知君才不讓前人。
徐嵩·【過維亭懷問潮館】 千年鴨腳樹婆娑,亭畔行舟日夜過。
莫問海潮重列未,狀元吾郡定應多。
張大純【維亭沽酒】 遠市酒旗招,天高氣泬寥。
沙河停晚棹,村舍傍斜橋。
華盎傾浮蟻,橙齑蘸巨螯。
放懷成酩酊,回首玉峰遙。
沈始熙·【過維亭】 輕帆一片玉峰回,三月桃花是處開。
大小維亭都在望,東風吹浪似潮來。
橫塘,去盤門西五裡,為遊湖入山之路。
範成大【曉泊橫塘】 短夢難成卻易驚,披衣起漱玉池清。
遙知中夜南風轉,洶洶前村學市聲。
【義】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袁弘道·【橫塘渡】 橫塘渡,臨水步,郎西來,妾東去。
妾非倡家人,紅樓大姓婦,吹花誤唾郎,感郎千金顧。
妾家住虹橋,朱門十字路,認取辛夷花,莫過楊梅樹。
石湖别墅,在縣西南二十裡楞伽山下。
宋參政範成大因越來溪故城,随地勢高下而為台榭,别築農圃堂對楞伽寺。
孝宗禦賜“石湖”二大字。
有北山堂、千岩觀、天鏡閣、玉雪坡、錦繡坡、說虎軒、夢魚軒、绮川亭、盟鷗亭、越來城等處。
以天鏡閣為第一。
〈乾道八年,周益公過之,曰:吾行四方園池多矣,如芗林盤圃尚乏此趣。
〉 範成大·【将至石湖道中書事】 水綠鷗邊漲,天青雁外晴。
柳堤随草遠,麥隴帶桑平。
白道吳新郭,蒼煙越放城。
稍聞雞犬鬧,僮仆想來迎。
【初歸石湖】 曉霧朝暾绀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葉中。
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複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限嗚蜩翠掃空。
沈自然·【宿石湖山足】 白肪依山寺,清眠聽夜分。
水痕半窗月,煙滴滿溪雲。
獨樹如相待,潛魚靜可聞。
幽懷無所寄,應足惜離群。
張大純·【石湖秋泛】 山勢西北來,列岫如圖嶂。
青楓兼白葦,曲渚相蕩漾。
憶昔鸱夷子,扁舟信所向。
茫茫笠澤間,煙水見奇狀。
世事幾浮苛,黃華自開放。
擊揖溯遺蹤,達人寄高尚。
【過石湖訪宋聖一】 石湖栖隐擅風流,華胄如君亦自優。
面水背山春色好,栽花莳藥鳥聲幽。
小聚分釀能留客,永日看雲獨倚樓。
無限賞心同晤語,煙波一望快冥搜。
張大緒·【石湖秋夜】 萬籁一時寂,村居興不群。
湖心吞皓月,山背宿歸雲。
樹影疏還亂,鐘聲遠亦聞。
蕭閑城市隔。
清寝少塵氛。
張霖·【石湖泛月】 長橋橫鎖暮山煙,十裡湖光一鏡天。
信宿漁舠時泛泛,倦飛歸烏自翩翩。
枕流不負探梅約,鼓楫因留載月緣。
知是榜人甯耐寂,數聲欸乃放歌還。
徐嵩·【石湖】 扁舟偶過石湖逞,處處來遊任客綠。
日午高僧分缽飯,月明古佛對床眠。
燒香殿駐青絲馬,啜茗林烹碧澗泉。
耳目一時潇灑絕,并無寂寞與喧阗。
【八月十八日同介公楞伽山看串月歌以紀之】 吳門山水誰最勝?石湖一片明如鏡。
緣涯上聳楞伽山,東望澹台恰相映。
虎丘八月齊停桡,歌樓舞榭喧笙箫。
大潮望後甫三日,遊人盡向行春橋。
為言串月此間有,張燈酣宴忘夜久。
惟有知者百馀人,兀坐望湖亭上守。
我來亭上已幾回,移筇啜茗趺蒼苔。
月高一丈始吐出,層層金塔重湖開。
塔尖倒射楞伽下,流光十裡從中瀉。
中間村落與沙洲,如現闌幹及檐瓦。
觀者撫掌稱大奇,試問遊船都不知。
昔人所見更奇絕,寶帶橋橫作天阙。
玉輪初出無纖雲,六十二洪各一月。
斯時白道當橋中,或言十七十九日猶同。
山僧閉戶樵夫返,何人清興窺朦胧? 【中秋後三日同陳均甯王登符曹德培張申年陸豳言諸君子赴中翰張文一暨令弟成九社長泛湖之約】 昔賢居最勝,葭水兼林巒。
予屢逢大潮,山亭趺夜寒。
矧今曲江家,親朋共邀歡。
把盞不辭醉,當筵勸加餐。
畫舫倚曲岸,輕舠渡微瀾。
菱溪路漸狹,稻徑畦猶幹。
為訪永言堂,扶杖更盤桓。
複還行春橋,一一穿煙岚。
中午尚阒寂,臨晚仍喧攢。
涼風飄雨花,雲氣如飛鸾。
今夕寶帶洪,諒無串月觀。
吾衰願蔔晝,未能坐更殘。
不若漸回桡,夜卧身心安。
陳匡國 蘭桡自胥江,溯洄橫塘渡。
言泊湖上村,拂袂吳山路。
青椐間疏柳,慈菇翠花附。
纡徐轉林麓,晉谒張公墓。
坐憩丙舍整,行看甲木護。
歸途雜歌笑,斜照未雲暮。
時當觀串月,又值海潮怒。
醉裡如不聞,促曳秋帆布。
良期娛主客,勝賞邀一顧。
走筆吐謝私,催詩恰雨澍。
王景期 西山郁靈秀,增勝在石湖。
湖水清且淺,缭繞群山趺。
況值秋光好,舟遊出菰蒲。
層雲千嶂起,微風動浴凫。
一葉任飄泊,幾忘身有無。
遙望缥缈峰,隐躍罨畫圖。
閃懷範文穆,高标照三吳。
至今湖濱祠,石勒田園歙。
千載應不朽,山水長相俱。
今日大歡幸,憑眺得吾徒。
曹基 人皆思待月,茲遊不謂然。
同行二三子,鼓棹破曉煙。
湖光杳無際,晴波媚遠天。
觞詠相閑發,高秋倍增妍。
鷗鹭如舊識,沿洄互後先。
我來寂無人,人鬧我且徹。
清言共欣賞,陋彼管與弦。
輕風送歸舟,渌水明芳荃。
蔔晝不蔔夜,未為世俗牽。
渺焉絕俦侶,凝賦《秋水篇》。
張大純·【八月十八日泛舟石湖即事】 愛此泬寥天,涼露滋紅稻。
相逢盡勝流,擊楫開幽抱。
飛觞雜恢諧,绮語舒晴昊。
湖水泛遙光,點綴明沙草。
魚罾緣岸設,雁字橫空掃。
蘆汀帶菱芰,蕩漾風光好。
秋色滿林丘,問途揖野老。
指點望山椒,閑雲度鳥道。
不須載月遊,自喜歸帆早。
攬勝入奚囊,微吟愧摛藻。
張大緒 駕舟過西郭,風靜胥江潮。
笑談酒未闌,已抵行春橋。
越溪清見底,蟹斷橫湖腰。
曆曆湖上峰,倒影浮泬寥。
逶迤蒲魚港,松徑忘迢遙。
鮮妍隔林花,芳意明疏條。
參差數椽屋,頗喜湖山饒。
山上面湖亭,明月歡相邀。
奈何當此夕,浮雲障清霄。
管弦吹不開,微雨催歸桡。
永言齋,在吳山之麓。
前臨石湖,後繞褒忠嶺,楞伽諸山萦帶左右。
為張中翰祖茔丙舍,後有雲綿草堂、泛月樓、志喜亭。
當春秋佳日,湖光山翠,宛如圓畫。
沈荃 志和昔潔行,公今嗣家聲。
高山勤瞻望,平原勉經營。
于斯重堂構,華蔚作前楹。
侖奂諸好備,軒亭次第成。
雲路策骥足,超骧從後英。
李仙根 置亭春山下,搜勝坐雲根。
衆峰晴霁初,佳氣來清軒。
綠蘿蔓空壁,此中雅韻存。
幽庭滿芳菲,枝葉何蔚繁。
我廬恣回轉,新見長桐系。
奇趣臨坐隅,豈并流俗論? 張天植·【過永言齋四絕之一】 水躍清瀾入具區,列峰聳秀勢相呼。
青松黃柳門前路,自是天然着色圖。
錢中諧吳山聳秀南鬥傍,盤纡起伏何蒼蒼。
波光萬頃躍明鏡,朝霞夕月還相望。
信是栖真行樂地,歸然古刹金仙寺。
天開石茆白雲封,瑞說牛眠安足異?插嶂懸崖俯五湖,曲徑深林俨畫圖。
花香島語清塵夢,得句驚人酒百壺。
從此風光歲歲好,會見長生顔不老。
松柏亭亭蘭桂森,仙人又複贻瑙草。
徐嵩·【麗敷先生招飲永言齋作】 舊遊逾十載,茲複泊湖灣。
秋水一弧艇,夕陽千萬山。
蒼松何郁郁,瑞霭自閑閑。
為有前期在,依然挈于還。
彭行先 草閣含初日,深山霁色分。
寒花侵曉雪,春樹拂晴雲。
峰翠林間露,書聲竹裡聞。
歸憑拄杖立,一望碧氛氲。
陸肯堂·【過雲綿草堂簡文一成九昆仲】 塵坱何由隔,茲遊意自娛。
水湄萦曲徑,山翠引高梧。
人靜書偏永,境清心與俱。
讀書真可羨,乞得一椽無? 黃日起【重九遊吳山過雲綿草童】 郁蔥佳氣遠相望,曲徑逶迤古木蒼。
菌閣成時延月色,竹扉啟處納山光。
楓林漸老猶馀綠,橡栗初肥已帶黃。
選勝開尊饒逸興,不須拾級上高岡。
湯公公書院,在府學西側,公撫吳兩載,孳孳以崇實返樸為務。
自月吉讀法而外,辄舉《孝經》、小學二書會講學中,為士民勸,又延有學行者為之解。
錫山張子秋紹實應辟主講席。
丙寅春,《孝經》講甫竣,會公應召入輔東宮,爰屬秋紹重訂所講義授梓,名曰《孝經問業》,京口張素存為之序。
康熙丙寅,公内擢,輔導東宮,升禮部尚書詹事府詹事。
郡紳士思之,為建生祠,及公殁,又名書院。
玉音雲“兼以自守”,公絕誕節饋獻,抑豪猾吏胥,毀巫觋淫祠。
〈自待甚儉,日給腐菜,蘇人戲呼為“豆腐湯”雲。
〉 張夏【中丞湯公孝經講會告成賦贈時方應召入都】 求忠于孝得名臣,況莅行台正放春。
蔡氏八分先立學,蘇威一卷足安民。
地呈芝醴祥何觊,天應星雲義欲陳。
莫道吳風難變易,圜橋已有數千人。
【丁卯十二月吳郡學宮敬谒大司空睢州湯先生新祠感賦】 自是明良魚水孚,翼儲特地召真儒。
坐論敢冒師臣禮,行笈曾裝養正圖。
崇政再來程叔子,迩英誰及範淳夫?恩深分淺留章在,矢願來生報豈無? 【又】 睢水滔滔芒賜回,協忠張許氣常培。
乞骸疏上馀霜鬓,馳驿喪歸傍雪台。
芳醑共招随地苦,直柯無伐問天哀。
迎神曲奏群蒿裡,日暮何煩大鳥來? 【又】 兩朝供奉老詞臣,出入孤忠托紫宸。
請恤遺忠封事壯,得旌母節賜坊新。
寥寥晝錦尚書裡,落落窮交衣褐人。
講席置祠靈用妥,前賢胡範适為鄰。
彭定求·【前題和韻】 作揖和羹本帝臣,祥雲瑞日遍陽春。
默移流俗登三古,招揭綱常翼萬民。
孝友正宜從吉甫,保匣不複借君陳。
那堪聽講鳣堂日,忍見攀輿痛哭人?秦江從來聖主有賢臣,暖律吹回遍國春。
既已清廉持一己,欲将仁孝感斯民。
建坊表母中心盡,會講開宗大義陳。
不獨躬逢如吾輩,兒童聽此識為人。
萬歲樓,即悟石軒址,阖郡諸紳輸金建。
康熙己巳新正落成,勒石恭紀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聖谕戶部捐免二十七年田租,及二十六年未完錢糧,其道一講台、可中亭皆垣缭于内。
尤侗【聖駕南巡臨幸上丘适萬歲樓落成恭紀一律】 阊阖天高紫氣浮,蒼龍夙駕下蘇州。
春風初繞千人石,曉日群瞻萬歲樓。
漢诏蠲租追地節,唐碑頌德勝之罘。
吾皇遊豫民歌舞,此地從今号帝丘。
張隆 天顔有喜重南巡,雨露翔敷處處新。
比歲蠲租轶漢诏,沿途就日戴堯仁。
憑臨海國雲生色,揮灑吳山筆載春。
自念蘇州附末吏,愧無循績報楓宸。
【又】 對策彤廷逾十年,欣逢此地得瞻天。
風和鸾旆龍蛇舞,春到山塘花木妍。
吳越萬民沾化雨,燕齊千載頌揮弦。
小考感激情何極,惟效山呼傍日邊。
彭甯求 三吳群望幸,五位恰時巡。
鸾辂開南極,龍樓仰北辰。
賜租邀曠典,問俗沐深仁。
共喜天顔近,恩光遍海。
張大純 厚澤綿千祀,深恩被八荒。
租蠲吳會重,财阜歲時康。
父老歡無極,臣工樂未央。
衢歌歸帝力,海湧勒宸章。
追琢呈新巧,經營始載揚。
子來成不日,鬥轉葉重光。
星近重擔外,雲凝華棟傍。
百神齊擁護,萬口共稱揚。
江海波彌靜,中和日正當。
翠華勤補助,仙仗問農桑。
扈從威儀肅,巡行道裡長。
草痕随辇合,梅信隔年芳。
拜手登三事,呼嵩列兩行。
雕欄承寶座,玉砌擁花房。
天語疇咨切,時雍道德昌。
俗傳丘壑美,圖記古今詳。
虎迹留銀海,魚腸隐劍铓。
兩崖垂蔓接,雙绠汲泉香。
煙斂浮屠聳,林深虛閣涼。
風鈴聲上下,梵刹影低昂。
曲澗潛魚藻,高岡集鳳凰。
名葩張繡幕,好鳥奏笙簧。
片石孤台迥,千年白鶴翔。
夕岚浮潋滟,仙徑露微茫。
月駕誇行在,雲岩接上方。
抒懷愧簪筆,紀盛俨垂裳。
渥寵看稠疊,恩波更減汪。
三雍行有頌,王會在周堂。
丘同升 銮輿獻歲望重臨,華阙先期建碧岑。
石疊勢增山寺勝,樓高影入劍池深。
風馳雨集歡天地,鳳篆龍文耀古今。
自是昭宣臣子事,經營靡不盡中心。
丘南小隐,在二山門之左。
系汪鈍翁先生讀書别業,諸門人所修葺也。
内有員石,光潤可鑒,故又名十四石圃,其最勝有山光塔影樓。
曹基【迎汪鈍翁先生至丘南小隐】 莫謂名山鬧,翻宜有道居。
心閑塵不染,屋校?偏舒。
藜杖鄰翁贈,藍輿弟子舁。
追随忘旦暮,請業未應虛。
【又】 園居無一畝,攬勝在憑樓。
近市仍達俗,看花最耐秋。
山光庭樹引,塔影硯池收。
會得幽栖概,何須問虎丘? 張大緒【鈍翁夫子虎丘别墅】 當樓蒼翠影層層,物外蕭閑試一憑。
高柳遮檐停客杖,斜門傍水挂漁罾。
高懷自許林泉老,勝地長宜雪月登。
數裡不忘來問字,喜從函丈慰師承。
丘同升·【同臞翁谒汪鈍翁先生于丘南小隐】 清秋須友自吳江,旅次同岑向水窗。
千裡欲來師事久,〈家兄正所欲相随先生讀書,同人俱有送行詩,因入都門未至。
〉一朝得見我心降。
幽栖鳳隐丹山穴,類稿珍逾白璧雙。
〈時買得先生類稿,不忍釋手。
〉若許绛紗頻問業,不難常系釣魚艘。
沈始熙·【過虎丘望汪鈍翁先生山光塔影樓】 門庭高峻異禅房,欲入踟躇數仞牆。
隔岸園池分塔影,〈謂塔影園。
〉随身襟袖共山光。
階前桃李紛成列,架上圖書展盡矩。
自愧家貧難執蟄,祇堪遙睇在斜陽。
補遺:曹爾堪【虎丘喜遇徐松之】 白公堤畔偶停舟,忽遇高人喜遍遊。
自别荷園經數載,正宜茗館話三秋。
酒傾竹葉臨仙徑,詞輯梅花憶寓樓。
卻怪光陰偏易過,雪霜爾我并盈頭。
曹基·【春盡日登虎丘】 綠遍山塘花事稀,畫船掩映傍斜晖。
亭亭松柏無人賞,零落牡丹争買歸。
【又】 海湧峰前柳絮飛,輕車細馬門芳菲。
可憐如許千人石,不及清江一釣矶。
【又】 極目蒼然平遠堂,千秋俎豆姓名香。
山前書院知多少?惟有荒榛挂夕陽。
【又】 遊人來往不辭忙,酒肆茶爐夾道傍。
祇為春花與秋月,更無人說吊吳王。
張大純·【虎丘散步】 迤逞山塘盡日留,花陰樓閣柳陰舟。
雕欄紅袖因風舉,畫鹢清歌逐水流。
何處豪華馳寶焉,幾人閑散伴沙鷗?偶來聊作尋春計,懶漫心期對武丘。
張霖·【虎丘閑步】 古樹重陰綠覆丘,山房曲磴坐夷猶。
夕陽斟酌橋邊望,霸業煙銷起暮愁。
虎丘,一名海湧,去阊門七裡。
〈高一百三十尺,周二百十丈。
〉相傳吳王阖闾葬其下,以扁諸之劍魚腸三千殉焉。
越三日,金精上揚為白虎,故名。
初時,白堤未開,山在平田中,一丘耳。
南是山徑,白居易鑿渠以通南北,而達于運河;又緣山麓,鑿水四周。
今山徑自西入,有憨憨泉,〈梁時??々尊者遺迹。
有呂升卿題字。
〉試劍石,〈中開如截。
亦有紹聖年呂升卿題字,或雲秦始皇,或雲吳王。
〉千人石,〈本名千人坐。
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刻削。
相傳生公講經處。
〉點頭石,〈異僧竺道生講經于此,人無信者,乃聚石為徒,與談般若,石皆點頭。
〉白蓮池,〈周百三十步,巉旁出而中有矶。
雲說法時池生千葉蓮花。
〉養鶴澗,〈在白蓮池,雲清遠道士養鶴于此。
僧南印構亭。
〉劍池,〈謂阖闾葬處。
兩崖陡削,泉水中深,橫架如橋,平穿兩孔,上置辘驢汲水,今廢。
或雲秦皇鑿山求劍,或雲孫權穿之,其鑿處遂成深澗。
顔真卿書“虎丘劍池”四字。
〉陸羽石井,〈旁劍池北上。
井口方丈馀,四傍石壁,下連石底,泉甘冽,即所品第三泉也。
宋紹興三年,主僧如璧始淘去淤泥五丈許,泉出石脈中,俗名觀音泉。
郡守沈揆作屋覆之,構亭于旁,其後複廢。
明正德中,長洲令高第重疏沮洳,構“品泉”“汲清”二亭。
王鏊記。
今複淤。
〉響師虎泉,〈梁僧惠響鑿石為井,泉湧三丈。
或謂虎為之跑,因名虎跑泉,山後倉基上??泉也。
〉生公池,〈在西嶺上。
〉洗缽池,〈在羅漢台南。
〉放生池,洗硯池,〈二池東晉時尚有,今湮。
〉煉丹井,〈在回仙徑南。
〉走砌石,〈李翺來南錄觀走砌石。
〉鐵花岩,〈在劍池側。
〉回仙徑。
〈相傳山之西南是。
〉晉王珣與弟瑉嘗據丘為别墅,已而各舍宅,鹹和二年,即劍池分建東西二寺。
唐避諱名武丘寺,一名報恩寺,會昌間毀,後合為一。
宋至道中,知州事魏庠奏改雲岩寺塔,〈隋時建。
《吳郡志》雲:“初立塔基,掘得一舍利,空中天樂鳴,井中吼三日。
”〉敕賜藏經閣。
〈有英宗、神宗頒賜經敕。
〉其古迹有梁雙殿,在大殿前,二小殿相對。
淳熙中有僧修建,毀之。
生公講台,唐李陽冰篆,分刻四石。
或雲蔡幀枯公筆。
〈顧湄考:生公講堂,劉夢得《金陵五題》也,詩本為金陵而作,與虎丘無涉,後人影借為虎丘故實。
分列講堂、講台二條。
〉可中亭,〈一名“可月”,亦傅會夢得“一方明月可中亭”之句。
〉花雨亭,〈下臨千人坐,取方子通“生公天人師,說法花雨堕”語,今廢。
〉望海樓,〈志雲劍池上廢址是。
〉古杉,〈相傳為王瑉所植,唐末猶在。
〉禦書閣,〈宋真宗禦書三百卷,景佑初诏以其副藏于名山,相傳在東方丈,或雲妙莊嚴閣,即其故址。
〉緻爽閣,〈在法堂後。
〉陳公樓,〈宋隆興二年,陳敷文出錢二十萬,跨兩崖,建樓其上,為井幹以便汲,因名陳公樓。
石梁則沾公改為之。
〉小吳軒,〈在寺東南隅,朱樂圃文稱“小吳會”,張氏名“天開圖畫”。
〉千頃雲,〈在舊方丈前,宋鹹淳八年僧德厚建,取東坡詩“雲水麗千頃”語。
〉五聖台,〈山絕頂。
〉翻經台,〈在生公池東南,相傳晉時梵僧于此重譯《法華經》。
〉羅漢受戒台,〈在翻經台西,相傳昔有羅漢于此受戒。
〉王珣琴台,〈相傳塔基是。
〉何胤講堂,〈在西寺。
〉平遠堂,〈在法堂後緻爽閣旁,今為五賢祠。
〉通幽軒,〈在西庵,即尹和靖先生寓舍。
〉楞伽室。
〈在舊東方丈。
〉名迹則有悟石軒,〈即得泉樓,在劍池左。
〉大吳軒,〈在五台之右,為樓三楹。
〉仰蘇樓,〈在天王殿東,相傳為東坡樓舊址,明嘉靖間,俱胡缵宗建。
〉梅花樓,〈樓下有戒珠堂,僧圓曉建。
〉東山廟,〈祀王珣,名短簿祠。
〉西山廟,〈在山門西平壤,祀王岷。
〉開王廟,〈崇祯間巡撫張國維建。
〉尹和靖先生祠,〈祀宋儒尹焞,洛陽人,寓虎丘西庵,膀曰“三畏齋”。
嘉定七年,郡守陳芾等度西庵空地建祠。
黃今記。
後二年,貳卿孟猷改建于上方通幽軒之南。
端平二年,秘書丞曹豳易祠為書院。
劉宰記。
元初為寺僧所據,延佑元年移建長洲縣治東烏鵲橋北,後廢。
明初仍于西庵故址建和靖讀書台,嘉靖三年郡守胡缵宗複于台右建祠,今廢。
〉陳朝散祠,〈祀宋知州陳省華。
〉葉少列祠,〈祀宋知州葉參,祠在千頃雲之東,嘉靖初胡缵宗重建。
〉姚秘閣祠,〈祀宋郡守姚憲。
已上三祠,乾道五年郡人立,教授陳伯震記,今皆廢。
〉魏建議祠,〈祀宋知州魏庠。
〉王翰林祠,〈祀宋長洲令王禹偁。
〉康都官祠,〈祀宋知州事康公孝基。
〉蔣學士祠,〈祀宋知州事蔣公堂。
〉開平忠武王祠,〈吳元年常開平奉命讨士誠,駐虎丘,寺得免兵燹,因為立祠,今廢。
〉周文襄公祠,〈公撫吳十九年,奏減糧額七十馀萬石。
〉五賢祠,〈萬曆二十六年,長洲令江盈科即平遠堂新建,祀韋公應物、白公居易,劉公禹錫、王公禹偁、蘇公轼。
盈科有記,勒石。
〉三賢祠,〈在西嶺,祀宋範公仲淹、胡公瑗、尹公焞。
嘉靖間吳公一鵬建,湛公若水記。
〉申文定公祠,〈時行。
〉郡厲壇,〈在三門内左偏。
〉澹台滅明墓,〈相傳張士誠築城,虎丘土中得石刻,曰“澹台滅明之墓”。
〉真娘墓,〈在東嶺上。
《雲溪友議》雲:吳門女郎真娘死,葬虎丘山。
時人比之蘇小小,行客題墓甚多。
〉幽獨君墓,〈有鬼詩。
〉東嶺草堂,妙喜看經室,楊烈士墓,〈名椿,元末戰死。
〉鴛鴦冢,〈崇祯末,倪妻楊氏葬夫,鑿“鴛鴦”二字于圹石,遂自刭。
〉紫柏院,〈達觀大師剃度處。
〉石觀音殿,小武當,〈在山後。
〉二程夫子祠,〈康熙間程文彜建。
〉四賢撫祠,〈祀夏原吉、周忱、王恕、海瑞。
巡撫湯斌建。
〉姚〈希孟。
〉文〈震孟。
〉陳〈仁錫。
〉合祠,蔡忠襄公祠,〈懋德。
〉徐文靖公祠,〈汧。
〉二姜先生祠。
〈兄埰,弟垓,萊陽人,僑居吳門。
〉 胡梅【仲夏沈璧甫移居虎丘和史弱翁同訪韻】 君住殼南已數年,今移虎阜寺門前。
紅疏未補薔薇架,綠滿初停茉莉船。
雨過峰頭分四韻,月明石上聽三弦。
酒墟餅肆皆臨水,我欲頻來莫惜錢。
林雲鳳·【壬辰中秋虎丘紀興二律呈同遊諸君】 獨上層台繞曲廊,偶然闌入酒人場。
笙歌缥缈雲千頃,燈火參差月一方。
坐向玉壺澄夜氣,飄來金粟散天香。
此時老子颠狂甚,滿引沉酣不計觞。
【又】 海湧名山遠近知,每從秋半聚于斯。
甯期顧兔圓晖夜,卻遇妖蟆薄蝕時。
災異祇應稽魯史,艱深何敢續盧詩?所嗟身似孤飛鳥,三匝無因借一枝。
張養重·【晚上虎丘逢張鞠存黃蘭岩】 醉裡看山眼獨明,故鄉人在半山行。
吳姬扶我登樓望,一片空林落葉聲。
徐嵩·【虎丘口占】 午後來遊漸覺多,回廊古殿又如何?不知為甚喧阗極,定有佳人結伴過。
【又】 最繁華處此山中,花月看來總不同。
惟有無人風雨夜,一般蕭瑟落梧桐。
【曉發虎丘留别陸履常姚文初華方雷朱望子俞授子陳鶴客諸君】 孤棹淩晨發,風清客路長。
碧天開野霧,白露晃朝陽。
樹擁煙中塔,橋低雨後塘。
故人何處隐?回首是金阊。
【八月十四日同周子潔諸君登虎丘遇秦以新尤久之贈公】 笑語喧閱一虎丘,那容隙地可淹留?樓台易掩青山面,木葉難開皎月秋。
唱拍終宵無刻斷,鄉關萬裡有人遊。
當階雜坐因何事?不至更深不肯休。
【訪範汝受李瑤芝于虎丘舟次】 曉起尋良友,相逢意始降。
松聲飄紙局,塔影挂船窗。
嘉會江南北,同行壁一雙。
騷壇贻好句,應得見麾幢。
【十五日同青松爾雨法師舟至虎丘四更而歸】 出庵明月曠無邊,一棹飄然映碧天。
守栅津橋喧戍卒,焚香水閣門婵娟。
清秋玩賞中宵後,茂苑繁華此地偏。
方外同遊原不俗,采菱烹茗有新篇。
【十六日小飲江子肩齋中夜同過虎丘赴戴我繁開文汪子靜高其猷之約】 訪友誰知又入山,深林紅燭映酡顔。
君方年少才何俊,我适心休懶欲閑。
畫舫管弦依水次,高樓燈火出林間。
何妨舍棹沿堤步,夜半青鞋帶露還。
【戊午仲春三日同鄧肯堂赴邵待庵明府虎丘之約遲園次諸君不至】 一棹期君過講台,臨風倚棹更徘徊。
空教七裡堤邊望,不見千人石上來。
鄧尉山深招白鶴,河陽令好寄紅梅。
誰知相訪偏相失,乞取詩篇當酒杯。
【又】 窈窕雲岩寺,來遊倚棹頻。
辘轳空上下,斟酌共逡巡。
白日多生事,青山少舊人。
無聊同舊尹,遙寄一枝春。
邵懷棠·【丁巳仲春三日約同人為虎丘之會傍晚始遇徐松之鄧肯堂于寺諸公不至感賦】 憶昔移舟赴绮筵,如今解組放林泉。
人情自是多炎冷,莫怪諸君信杳然。
王兆雲船從金阊來,船到虎丘歇。
金阊諸女兒,來看虎丘月。
史弱翁·【庚辰冬同松之文将掌文虎丘訪道開扃公】 步屟尋開士,探幽及小春。
琴鳴流水靜,花放衲衣新。
黃葉千年樹,青山半醉人。
還家無底事,蘭棹且逡巡。
尤瀹·【虎丘竹枝詞】 斟酌橋邊賣酒漿,編籬插竹野花香。
畫船箫鼓才停處,跳闆撺來上小娘。
【又】 山下花村幾十家,春蘭秋菊雜群葩。
朝來抱甕真勞苦,分遣妻兒去賣花。
徐開任·【前題】 禅堂盡建達官祠,諸佛西天怨不支。
短簿有靈應自悔,當年第宅為誰施? 錢中諧·【春日虎丘】 瑟瑟春寒雨乍晴,聊持蠟屐一山行。
消沉劍氣空千載,缭繞莺花有萬情。
玉笛飄來吹折柳,羽觞浮處濯垂纓。
明朝不淺籃輿興,引得天風兩腋生。
方象瑛·【吳門遇徐松之】 懷人曾泛剡溪舟,聞說囊詩向虎丘。
廿載着書依北寺,頻年清夢繞南州。
萍蹤喜接千人石,豪爽誰誇百尺樓?我欲與君同載酒,吳江楓落正驚秋。
陸來·【同友再集虎丘】 野店臨山徑,重來醉濁醪。
馀花還戀席,遠客暫停桡。
物候新櫻筍,歌聲雜楚騷。
相看俱白首,垂老興偏豪。
濮淙·【真娘墓】 芳草離離落照殘,真娘墓上晚風寒。
廿年翻盡江南曲,無數琵琶月下彈。
董漢策·【丁巳秋寓月駕軒旬日不知臞翁近在虎丘方丈也賦此志怅】 訪月來松開,征歌厭羅绮。
鶴澗隔天河,人在秋聲裡。
劉肇基 絕頂高窗俯衆山,看雲飛去又飛還。
我來倚醉雙松下,還是雲閑是客閑?程瑞令節偏随俗,多從鬧處行。
翻因秋月好,不遣夜山清。
朱璇·【同典試劉梅庵先生遊虎丘】 雲影煙光滿石巒,可中亭畔樹根蟠。
登高今喜同劉向,僦庑猶慚比伯鸾。
古殿燈明燃豹髓,曲房香暖試龍團。
先生雅意如醇酒,那識歸途有暮寒? 張大純 鐘聲沉夕澗,塔影下斜陽。
石背寒花淡,天容野客狂。
遠山數點碧,森木一樓黃。
瀹茗消塵慮,遲回意未忘。
丘同升·【虎丘同徐松之石醉漁兩先生步月】 一片雲岩石,經秋月倍明。
露濃垂葉重,光冷射溪清。
寄迹依禅喜,題詩愧老成。
冰輪教莫墜,照我半山行。
文昌閣,在海湧峰頂,左傍浮圖,前對方丈,魁星像在其右。
康熙辛酉,鄒孝廉溶〈字宮書。
〉重修。
鄒溶·【題重建文昌閣】 星躔奎壁照江東,絕??重開古殿雄。
石戶霓裳時隐現,绛帷香氣半溟濛。
聲飛别院鐘初響,影動疏林月正中。
獨據雲岩最高頂,應教呼吸與天通。
小方丈,在海湧禅林右隅,〈初時為山門,後築斷,故其階由上而下。
〉俯瞰千人石,可盡一山之券。
徐嵩【八月望夜黃處安陳其年儲雪持沈禹甸諸君過訪小方丈别後口占一絕寄之】 月斜煙冷樹亭亭,俯看燈懸似列星。
料得故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