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遣其臣亦思麻逸進金表銀箋及方物。
永樂三年,遣使封其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為王,給印符诰命。
六年,王率其妃及家屬陪臣來朝,至福建。
遣内臣往宴勞之,令所過諸郡設宴。
至京,王奉金字表文及諸珍物,妃進中宮東宮箋及方物。
上禦奉天門宴王。
是年,王卒于南京會同館,辍朝三日,祭赙甚厚。
诏谥恭順,賜葬南京城南石子岡,以西南夷人隸籍中國者守之,樹碑立祠,命有司春秋緻祭。
複令其子遐旺襲封,遣内官及行人護送還國。
十二年及洪熙元年,俱來朝貢。
其貢物:珍珠,寶石、金戒指、金縧環、龍腦、牛腦、梅花腦、降香、沉速香、檀香、丁香、肉豆蔻、黃蠟、犀角、玳瑁、龜筒、螺殼、鶴頂、熊皮、孔雀、倒挂鳥、五色鹦鹉、黑小厮、金銀八寶器。
論曰:餘嘗遊金陵,至石子岡,過勃泥恭順王墓,未嘗不歎天子待島夷之至而慶恭順之遭也。
高皇帝時命都事沈秩、禦史張敬之往谕其國,至于撤王座令列拜于庭。
且曰:「皇帝為天下主,卽吾之君父。
」其緻詞若此。
而吾二臣者又卻其金刀貝布之贈,則其慕中國而樂賓服者,非一日矣乎! 《蘇祿國第七》 其國在東海之洋,其鎮曰石崎之山。
其男女皆髡,纏首以皂缦,腰圍水印花布。
其俗尚鄙惡,其田瘠,不宜于谷,以漁鹽為業。
是食魚蝦螺蛤,有蔗酒。
其利竹布、珠玑。
珠徑寸者,價以千金。
其朝貢無常。
永樂十五年,其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巴都葛叭蘇裡、峒王叭都葛巴剌蔔各率妻子頭目來朝貢。
十九年遣使來貢。
其貢物:梅花腦子、竹布、綿布、玳瑁、降香、蘇木、胡椒、荜茇、黃蠟、番錫。
論曰:餘于《廣志》、《漠書》,觀二寸珠事。
及讀《列仙傳》雲,高後時下書募三寸珠,有朱仲者獻焉,賜五百金;魯元公主複私以七百金從仲求得四寸珠。
以為誣矣。
今《星槎篇》載蘇祿王所獻巨珠重幾八兩,乃始信之。
宜乎金印之報錫也。
雖然不寶遠物,則遠人格,天朝之緻,此亦有由矣! 《彭亨國第八》 其國在廣大海之南,石崖環之如城。
其王好怪,雕香木以為神,以人為牲而禱。
其土氣溫和。
其王妃以金為圈,四五飾于頂發。
其民下以五色燒珠圈飾之。
其男女椎髻,服以長衫,系以單衣。
其利魚鹽。
其土沃,其谷宜稻。
有椰子酒,多花錫、降香、沉香。
有樹焉,其狀如杉,其子如豆蔻,皮有甲錯,其脂名曰片腦,一曰龍腦,食之已痔。
其朝貢無常。
洪武十一年,遣使奉金葉表,貢番奴及方物。
永樂十二年,複遣其臣蘇麻固門的裡等來朝貢。
其貢物:金、水罐、檀香、乳香、速香、片腦、胡椒、象牙。
論曰:祖訓有之:諸夷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真聖主之谟言也,乃複列不征諸夷國名示諸将來。
而眇爾彭亨,亦得載著金匮,何其華榮也。
其稱同居海中者,有浡泥國,有三佛齊國,有百花園。
《琉球國第九》 其國在泉州之東,其地三分而多争:一曰中山王,二曰南山王,三曰北山王。
高皇帝嘗有北山王怕泥芝之谕戒。
其略曰:「上帝好生,恐寰宇生民自相殘害,特生聰明者主之,以育黔黎。
迩使者白海中歸雲,琉球三王互争,于農業少廢,人命頗傷,朕聞之不勝憐憫。
今因使者往複琉球,特谕王體上帝好生,息征戰而育下民,可乎?」 其山多抱合而峙:一曰翠麓之山,二曰大崎之山,三曰斧頭之山,四曰重曼之山,皆峻極,不可以上。
有鼋鼈島、高華嶼、澎潮島。
其土氣恒燠,耕田,田稻,膏腴宜谷。
其利魚鹽。
國無賦斂。
其男女服大袖連袴之衫,造以花印之布。
有甘蔗酒。
其土人善詩書,好中國圖書古器。
洪武中,中山王遣子侄就業太學。
其土物,多沙金、黃蠟。
有石液焉,出于山谷,其色如鵝子,瑩淨而無夾,焚之有紫焰,其名曰琉黃,一曰昆侖黃,能化五金,傅之已疥。
多善馬。
高皇帝嘗遣使鬻馬于國王察度。
谕略曰:「王居滄溟之中,崇山為國,環海為固。
朕郎位十有六年,王歲遣貢,朕甚嘉焉。
特命尚佩監奉禦路謙報王誠禮;王複使來緻謝。
朕今更專内使監丞梁民同前奉禦路謙赉符賜王鍍金銀印一顆,送使者歸。
就于王處鬻馬,不限多少,從王發遣。
故茲敕谕。
」 其鼎峙大崎之山之東,曰三島之國,羁事疏球。
其民壘石依崖而居,以蠶漁為業,多木綿。
琉球之貢以二載。
洪武中,三王皆遺使奉表箋貢馬及方物。
永樂以來,國王嗣立皆請命冊封。
後惟中山王來朝,每二年許貢一次,由福建以達于京師。
其貢物:馬、硫黃、蘇木、胡椒、螺殼、海巴刀、生紅銅、錫、牛皮摺子扇、磨刀石、瑪瑙、烏木、降香、木香。
論曰:魏徵《隋書》言,琉球無馬。
及洪武間,屢貢良馬。
高皇帝遣使賜之符印,就令購馬,乃知前史多不足信也。
蓋琉球漢魏以來,不通中華,至焬帝令朱寬入海求訪異俗,自是頻往掠取人物而還耳。
未嘗安然揖讓于其地,又何以得其詳也。
永樂三年,遣使封其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為王,給印符诰命。
六年,王率其妃及家屬陪臣來朝,至福建。
遣内臣往宴勞之,令所過諸郡設宴。
至京,王奉金字表文及諸珍物,妃進中宮東宮箋及方物。
上禦奉天門宴王。
是年,王卒于南京會同館,辍朝三日,祭赙甚厚。
诏谥恭順,賜葬南京城南石子岡,以西南夷人隸籍中國者守之,樹碑立祠,命有司春秋緻祭。
複令其子遐旺襲封,遣内官及行人護送還國。
十二年及洪熙元年,俱來朝貢。
其貢物:珍珠,寶石、金戒指、金縧環、龍腦、牛腦、梅花腦、降香、沉速香、檀香、丁香、肉豆蔻、黃蠟、犀角、玳瑁、龜筒、螺殼、鶴頂、熊皮、孔雀、倒挂鳥、五色鹦鹉、黑小厮、金銀八寶器。
論曰:餘嘗遊金陵,至石子岡,過勃泥恭順王墓,未嘗不歎天子待島夷之至而慶恭順之遭也。
高皇帝時命都事沈秩、禦史張敬之往谕其國,至于撤王座令列拜于庭。
且曰:「皇帝為天下主,卽吾之君父。
」其緻詞若此。
而吾二臣者又卻其金刀貝布之贈,則其慕中國而樂賓服者,非一日矣乎! 《蘇祿國第七》 其國在東海之洋,其鎮曰石崎之山。
其男女皆髡,纏首以皂缦,腰圍水印花布。
其俗尚鄙惡,其田瘠,不宜于谷,以漁鹽為業。
是食魚蝦螺蛤,有蔗酒。
其利竹布、珠玑。
珠徑寸者,價以千金。
其朝貢無常。
永樂十五年,其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巴都葛叭蘇裡、峒王叭都葛巴剌蔔各率妻子頭目來朝貢。
十九年遣使來貢。
其貢物:梅花腦子、竹布、綿布、玳瑁、降香、蘇木、胡椒、荜茇、黃蠟、番錫。
論曰:餘于《廣志》、《漠書》,觀二寸珠事。
及讀《列仙傳》雲,高後時下書募三寸珠,有朱仲者獻焉,賜五百金;魯元公主複私以七百金從仲求得四寸珠。
以為誣矣。
今《星槎篇》載蘇祿王所獻巨珠重幾八兩,乃始信之。
宜乎金印之報錫也。
雖然不寶遠物,則遠人格,天朝之緻,此亦有由矣! 《彭亨國第八》 其國在廣大海之南,石崖環之如城。
其王好怪,雕香木以為神,以人為牲而禱。
其土氣溫和。
其王妃以金為圈,四五飾于頂發。
其民下以五色燒珠圈飾之。
其男女椎髻,服以長衫,系以單衣。
其利魚鹽。
其土沃,其谷宜稻。
有椰子酒,多花錫、降香、沉香。
有樹焉,其狀如杉,其子如豆蔻,皮有甲錯,其脂名曰片腦,一曰龍腦,食之已痔。
其朝貢無常。
洪武十一年,遣使奉金葉表,貢番奴及方物。
永樂十二年,複遣其臣蘇麻固門的裡等來朝貢。
其貢物:金、水罐、檀香、乳香、速香、片腦、胡椒、象牙。
論曰:祖訓有之:諸夷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真聖主之谟言也,乃複列不征諸夷國名示諸将來。
而眇爾彭亨,亦得載著金匮,何其華榮也。
其稱同居海中者,有浡泥國,有三佛齊國,有百花園。
《琉球國第九》 其國在泉州之東,其地三分而多争:一曰中山王,二曰南山王,三曰北山王。
高皇帝嘗有北山王怕泥芝之谕戒。
其略曰:「上帝好生,恐寰宇生民自相殘害,特生聰明者主之,以育黔黎。
迩使者白海中歸雲,琉球三王互争,于農業少廢,人命頗傷,朕聞之不勝憐憫。
今因使者往複琉球,特谕王體上帝好生,息征戰而育下民,可乎?」 其山多抱合而峙:一曰翠麓之山,二曰大崎之山,三曰斧頭之山,四曰重曼之山,皆峻極,不可以上。
有鼋鼈島、高華嶼、澎潮島。
其土氣恒燠,耕田,田稻,膏腴宜谷。
其利魚鹽。
國無賦斂。
其男女服大袖連袴之衫,造以花印之布。
有甘蔗酒。
其土人善詩書,好中國圖書古器。
洪武中,中山王遣子侄就業太學。
其土物,多沙金、黃蠟。
有石液焉,出于山谷,其色如鵝子,瑩淨而無夾,焚之有紫焰,其名曰琉黃,一曰昆侖黃,能化五金,傅之已疥。
多善馬。
高皇帝嘗遣使鬻馬于國王察度。
谕略曰:「王居滄溟之中,崇山為國,環海為固。
朕郎位十有六年,王歲遣貢,朕甚嘉焉。
特命尚佩監奉禦路謙報王誠禮;王複使來緻謝。
朕今更專内使監丞梁民同前奉禦路謙赉符賜王鍍金銀印一顆,送使者歸。
就于王處鬻馬,不限多少,從王發遣。
故茲敕谕。
」 其鼎峙大崎之山之東,曰三島之國,羁事疏球。
其民壘石依崖而居,以蠶漁為業,多木綿。
琉球之貢以二載。
洪武中,三王皆遺使奉表箋貢馬及方物。
永樂以來,國王嗣立皆請命冊封。
後惟中山王來朝,每二年許貢一次,由福建以達于京師。
其貢物:馬、硫黃、蘇木、胡椒、螺殼、海巴刀、生紅銅、錫、牛皮摺子扇、磨刀石、瑪瑙、烏木、降香、木香。
論曰:魏徵《隋書》言,琉球無馬。
及洪武間,屢貢良馬。
高皇帝遣使賜之符印,就令購馬,乃知前史多不足信也。
蓋琉球漢魏以來,不通中華,至焬帝令朱寬入海求訪異俗,自是頻往掠取人物而還耳。
未嘗安然揖讓于其地,又何以得其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