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
居滿者伯夷者戶三百馀。
蘇兒把牙小舟行七八十裡,至一埠,番名漳沽,登岸西南行半日至國。
其國寝無榻,食無匕筯。
其食也,嗽盥而團坐,盛以酥飯,撮而食;飲水以槟榔蠡葉灰,其飨賓也亦然。
其國人惟三等:回回人、唐人、土人。
回回人皆諸番商之流寓者。
唐人皆廣、漳、泉人竄居者,服食俱美潔。
土人形貌醜黑,猱頭跣足,崇信鬼教,飲食穢惡,蛇蟻蚯蚓火炙而食。
食寝皆與犬同。
其國有罔象之妖。
其上下移文稱一千三百七十六年。
考之肇于西漢。
共建歲首以十月。
是月也,王乘塔車出,作竹槍會。
凡往會所,妃前王後,俱乘塔車。
車高丈馀,四牖兩輪,服以馬。
民各攜其妻伍列而執剡竹之槍,妻執三尺木梃。
鼓嚴而鬥,緩而止。
凡三交,妻各以木梃格之,曰「那剌那剌」則退。
凡刺死敵人者勝。
勝者以金錢一文與死者之家人而有其妻。
其婚禮會于女家,三日歸。
歸則迎以樂,送以彩舟。
男之父母迎歸,擊銅鼓、鑼,吹椰殼筒,環以火铳、短刀、團牌。
婦被發躶跣,圍絲嵌帨,項被金珠絡,腕有寶镯,親朋鄰黨以槟榔葉絲紉草花插彩船送之為禮。
至其家,開宴數日。
其送死有三:一曰火化,二曰棄水,三曰犬食。
其妻妾多殉死。
父母将死,子先請所欲,以遺言終事。
欲犬食者委屍于野,食盡則喜,不盡則悲号而棄于海。
凡頭目妻妾之誓殉死者,架木塔積薪。
焚棺之際,簪飾草花,披五色花帨,哭踴赴火同焚。
其民富。
其交易用中國銅錢。
其谷宜稻、菽,歲二獲。
其富宜六擾。
其書記以刀刻茭蔁葉,文字如鎖俚。
凡為權衡,二分二厘為姑邦,姑邦四之而為錢,錢十六之為兩。
兩二十之而為斤。
凡為量,截竹為之,升之名為姑剌,其容一升八合。
鬥之名為捺黎,其容倍于升者八。
其婦女以月盈之夕,歌于路,其音美軟。
凡歌,番婦二三十人歡集,一婦為首,臂挽徐步,唱番歌一句,衆婦齊聲和之。
過親故之門,皆贈錢物。
其國人以圖畫相解說。
紙圖人物、鳥、獸、蟲、魚之形如手卷,以三尺木為軸,坐地層圖朗說,番人環聽笑語。
其土氣恒燠。
其土物多蘇木、金剛子、白檀香、肉豆蔻、镔鐵、龜筒。
多紅緑鹦鹉、珍珠鷄、倒挂鳥、孔雀、槟榔雀、珍珠雀、緑斑鸠。
多白鹿、白猿,多蕉子、椰子、甘蔗、石榴、蓮房、茄瓜。
有果焉,其狀如石榴,厚皮而肉白,其名曰莽吉柿。
其狀如枇杷,内有白肉甚美,其名曰郎扱。
有草焉,其葉如蒟醬,其莖如筋,三月而花,其子如椹而緊細,其名曰荜撥,食之已痃癖,其根已核腫。
有龜焉,其首觜如鹦鹉,大口盤背,甲有紅點斑文,其名曰瑇瑁,佩之可以辟蠱毒。
有山焉,峻而廣,内多熊豹,其名曰交欄之山,人以射獵為業。
相傳高、史征爪哇時登此造船,留病卒百馀而蕃育者也。
其與爪哇相接者曰重迦羅,高山秀石,下有石洞,前後三門,是容萬人。
煮海為鹽,釀秫為酒。
是多羖羊、鹦鹉、木綿、椰子。
其山下水程有五:一曰孫陀羅,二曰琵琶施,三曰丹重,四曰圓峤,五曰彭裡。
其人以寇鈔罵業,與吉陀、亞崎諸國相通,商舶少能至也。
其朝貢無常。
洪武三年,其王昔裡八連剌遣其臣八的占必等貢方物,并納元所授宣谕二道。
十四年上金葉表來貢,及黑奴三百人。
後絶其貢。
永樂二年,其國東王遣使朝貢,且請印章。
命鑄鍍金銀印,遣使賜之。
正統八年,定每三年一貢。
自後朝貢無常。
其貢物:胡椒、荜茇、蘇木、黃蠟、烏爹泥、金剛子、烏木、番紅土、薔薇露、奇南香、檀香、麻滕香、速香、降香、木香、乳香、龍腦、血竭、肉豆蔻、白豆蔻、藤竭、阿魏、蘆荟、沒藥、大楓子、丁皮、番木鼈子、悶蟲藥、碗石、荜澄茄、烏香、寶石、珍珠、錫、西洋鐵、鐵槍、摺鐵刀、苾布、油紅布、孔雀、火鷄、鹦鹉、玳瑁、孔雀尾、翠毛、鶴頂、犀角、象牙、龜筒、黃熟香、安息香。
論曰:淳化間,國使陀湛言,中國有真主,乃修朝貢禮雲。
故元世祖命史弼、高興發舟千艘,持一歲糧、虎符十、金符四十、銀符百、鈔錠四萬,費大且勞矣,而卒敗沒以歸。
至高皇帝以來,不煩一旅,朝貢且百五十馀年,曾不厭怠。
不遇真主,則彼高枕海外可矣,亦安肯低心遠泛以臣下于方内哉! 《三佛齊國第四》 其國在占城南可一千裡,東屬爪哇,西抵滿剌加,南倚大山,北臨大海,是為舊港。
由爪哇新村而往,針位五更至杜闆。
又五更平那參之山。
又四更平胡椒之山。
又四更至吉裡門之山。
又三十五更至三麥之嶼。
又五更至夾門大山。
又五更至舊港。
其淡港潮汐鹹二。
港之兩涯是多磚塔,自港而入為彭家門,由是至國。
其俗與爪哇大同。
其土沃而民富,水多地少。
民皆屋筏,維岸而居。
水長而浮也,則遷于他。
多習水戰。
其博戲有三:一曰奕棊;二曰鬥鷄;三曰把龜。
其交易用中國曆代錢及布帛。
其谷宜稻,其畜宜六擾。
其土物多黃速香。
黃蠟、降香、沉香。
居滿者伯夷者戶三百馀。
蘇兒把牙小舟行七八十裡,至一埠,番名漳沽,登岸西南行半日至國。
其國寝無榻,食無匕筯。
其食也,嗽盥而團坐,盛以酥飯,撮而食;飲水以槟榔蠡葉灰,其飨賓也亦然。
其國人惟三等:回回人、唐人、土人。
回回人皆諸番商之流寓者。
唐人皆廣、漳、泉人竄居者,服食俱美潔。
土人形貌醜黑,猱頭跣足,崇信鬼教,飲食穢惡,蛇蟻蚯蚓火炙而食。
食寝皆與犬同。
其國有罔象之妖。
其上下移文稱一千三百七十六年。
考之肇于西漢。
共建歲首以十月。
是月也,王乘塔車出,作竹槍會。
凡往會所,妃前王後,俱乘塔車。
車高丈馀,四牖兩輪,服以馬。
民各攜其妻伍列而執剡竹之槍,妻執三尺木梃。
鼓嚴而鬥,緩而止。
凡三交,妻各以木梃格之,曰「那剌那剌」則退。
凡刺死敵人者勝。
勝者以金錢一文與死者之家人而有其妻。
其婚禮會于女家,三日歸。
歸則迎以樂,送以彩舟。
男之父母迎歸,擊銅鼓、鑼,吹椰殼筒,環以火铳、短刀、團牌。
婦被發躶跣,圍絲嵌帨,項被金珠絡,腕有寶镯,親朋鄰黨以槟榔葉絲紉草花插彩船送之為禮。
至其家,開宴數日。
其送死有三:一曰火化,二曰棄水,三曰犬食。
其妻妾多殉死。
父母将死,子先請所欲,以遺言終事。
欲犬食者委屍于野,食盡則喜,不盡則悲号而棄于海。
凡頭目妻妾之誓殉死者,架木塔積薪。
焚棺之際,簪飾草花,披五色花帨,哭踴赴火同焚。
其民富。
其交易用中國銅錢。
其谷宜稻、菽,歲二獲。
其富宜六擾。
其書記以刀刻茭蔁葉,文字如鎖俚。
凡為權衡,二分二厘為姑邦,姑邦四之而為錢,錢十六之為兩。
兩二十之而為斤。
凡為量,截竹為之,升之名為姑剌,其容一升八合。
鬥之名為捺黎,其容倍于升者八。
其婦女以月盈之夕,歌于路,其音美軟。
凡歌,番婦二三十人歡集,一婦為首,臂挽徐步,唱番歌一句,衆婦齊聲和之。
過親故之門,皆贈錢物。
其國人以圖畫相解說。
紙圖人物、鳥、獸、蟲、魚之形如手卷,以三尺木為軸,坐地層圖朗說,番人環聽笑語。
其土氣恒燠。
其土物多蘇木、金剛子、白檀香、肉豆蔻、镔鐵、龜筒。
多紅緑鹦鹉、珍珠鷄、倒挂鳥、孔雀、槟榔雀、珍珠雀、緑斑鸠。
多白鹿、白猿,多蕉子、椰子、甘蔗、石榴、蓮房、茄瓜。
有果焉,其狀如石榴,厚皮而肉白,其名曰莽吉柿。
其狀如枇杷,内有白肉甚美,其名曰郎扱。
有草焉,其葉如蒟醬,其莖如筋,三月而花,其子如椹而緊細,其名曰荜撥,食之已痃癖,其根已核腫。
有龜焉,其首觜如鹦鹉,大口盤背,甲有紅點斑文,其名曰瑇瑁,佩之可以辟蠱毒。
有山焉,峻而廣,内多熊豹,其名曰交欄之山,人以射獵為業。
相傳高、史征爪哇時登此造船,留病卒百馀而蕃育者也。
其與爪哇相接者曰重迦羅,高山秀石,下有石洞,前後三門,是容萬人。
煮海為鹽,釀秫為酒。
是多羖羊、鹦鹉、木綿、椰子。
其山下水程有五:一曰孫陀羅,二曰琵琶施,三曰丹重,四曰圓峤,五曰彭裡。
其人以寇鈔罵業,與吉陀、亞崎諸國相通,商舶少能至也。
其朝貢無常。
洪武三年,其王昔裡八連剌遣其臣八的占必等貢方物,并納元所授宣谕二道。
十四年上金葉表來貢,及黑奴三百人。
後絶其貢。
永樂二年,其國東王遣使朝貢,且請印章。
命鑄鍍金銀印,遣使賜之。
正統八年,定每三年一貢。
自後朝貢無常。
其貢物:胡椒、荜茇、蘇木、黃蠟、烏爹泥、金剛子、烏木、番紅土、薔薇露、奇南香、檀香、麻滕香、速香、降香、木香、乳香、龍腦、血竭、肉豆蔻、白豆蔻、藤竭、阿魏、蘆荟、沒藥、大楓子、丁皮、番木鼈子、悶蟲藥、碗石、荜澄茄、烏香、寶石、珍珠、錫、西洋鐵、鐵槍、摺鐵刀、苾布、油紅布、孔雀、火鷄、鹦鹉、玳瑁、孔雀尾、翠毛、鶴頂、犀角、象牙、龜筒、黃熟香、安息香。
論曰:淳化間,國使陀湛言,中國有真主,乃修朝貢禮雲。
故元世祖命史弼、高興發舟千艘,持一歲糧、虎符十、金符四十、銀符百、鈔錠四萬,費大且勞矣,而卒敗沒以歸。
至高皇帝以來,不煩一旅,朝貢且百五十馀年,曾不厭怠。
不遇真主,則彼高枕海外可矣,亦安肯低心遠泛以臣下于方内哉! 《三佛齊國第四》 其國在占城南可一千裡,東屬爪哇,西抵滿剌加,南倚大山,北臨大海,是為舊港。
由爪哇新村而往,針位五更至杜闆。
又五更平那參之山。
又四更平胡椒之山。
又四更至吉裡門之山。
又三十五更至三麥之嶼。
又五更至夾門大山。
又五更至舊港。
其淡港潮汐鹹二。
港之兩涯是多磚塔,自港而入為彭家門,由是至國。
其俗與爪哇大同。
其土沃而民富,水多地少。
民皆屋筏,維岸而居。
水長而浮也,則遷于他。
多習水戰。
其博戲有三:一曰奕棊;二曰鬥鷄;三曰把龜。
其交易用中國曆代錢及布帛。
其谷宜稻,其畜宜六擾。
其土物多黃速香。
黃蠟、降香、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