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城國王。

    四年,遣使奉金葉表來朝貢。

    十六年,複遣子來賀聖節,乃遣使赉與勘合文冊。

    二十四年,複來朝貢。

    以其臣弑立,命絶之。

    永樂後,其國與諸國皆來朝貢,始定每三年一來。

    正統後,其國襲封,遣使行禮。

    其貢物:象牙、犀牛角、犀、孔雀、孔雀尾、橘皮抹身香、龍腦、薰衣香、金銀香、奇南香、土降香、檀香、柏木、燒辟香、花黎木、烏木、蘇木、花藤香、蕪蔓番紗、紅印花布、油紅綿布、白綿布、烏綿布、圓壁花布、花紅邊缦、雜色缦、番花手巾、番花手帕、兜羅綿被、洗白布泥。

     論曰:周公雲:「德不加焉,則君子不飨其質;政不施焉,則君子不臣其人。

    」信斯言也。

    乃觀占城,洪武中數與安南鬥争;高皇帝降賜玺書谕令修睦,卒憬悟相調,保傳境土。

    及正統後,凡嗣王必請命而冊封焉,則德政之被于諸國者深矣,宜乎世世獻琛于天庭也。

     《真臘國第二》 其國在占城之南,東臨于海,乃海南都會之所。

    王居之城方七十馀裡。

    有石河焉,廣二十丈。

    宮殿凡三十馀座,鹹壯麗。

    其男女皆椎髻,服以衫。

     其利魚、鹽、齒、羽。

    其谷宜五種。

    其俗富侈,飲馔之器皆以金銀為之。

    其土氣恒燠。

    歲時列玉猿、孔雀、白象、犀牛于前,名曰百塔之會。

    會之日則然香而禮佛。

    其刑有别、刖、刺配、斷支之等,有番人、唐人之等。

    番人殺唐人則誅,唐人殺番人罰金而已。

     其土物多黃蠟、孔雀、翠羽,多速暫香、沉香。

    其沉香之品有三:緑洋為上,三泺次之,勃羅又次之。

    有木焉,其狀如松,老而脂溢,其名曰笃耨香,其氣清遠,土人以瓢取之。

    有木焉,其花如林檎,榆葉而李實,其名曰歌畢陀。

    其花如木瓜,杏葉而楮實,其名曰毗野。

    有木焉,其狀如菴羅,榆葉而長條,黃花而青子,其名曰蘇方,可用以染。

    有魚焉,其鼻如象,能吸水上噴,四足而無鱗,其名曰建同。

    其狀如?,口如鹦鹉,八足,其名曰浮胡。

     其朝貢不常。

    洪武六年,其王忽兒那遣其臣奈亦吉郎等表獻方物。

    厥後朝貢不常。

    其貢物:象、象牙、蘇木、胡椒、黃蠟、犀角、烏木、黃花木、土降香、寶石、孔雀翎。

     論曰:真臘肇自刹利氏,章矣。

    至宋慶元間,大舉于占城,墟其國,更王真臘氏。

    是時戰象幾二十萬,地方七千馀裡,蓋南海盛強國也。

    洪武初乃自重譯而來賓,能不謂聖世盛靈之遠也哉! 《爪哇國第三》 其國在占城南可一千裡。

    由占城而往,針位:取靈山,靈山之水可六十托。

    又五十更曰蜈蜞之嶼。

    由嶼尾礁而西,五更平冒山。

    又十更望東蛇龍之山。

    貫圓嶼、雙嶼之中。

    經羅帏之山,山之水十有八托。

    又五更取竹嶼。

    又四更取雞籠之嶼。

    又十更至勾攔之山,可以治薪、水。

    又三十更平吉裡門之山。

    又五更平胡椒之山。

    又三更平那參之山,由是而至杜闆。

    又五更而至爪哇之新村。

     其都曰滿者伯夷。

    滿者伯夷,地名。

    番舶來會,先至杜闆,而新村,次蘇魯馬益,然後至王治所。

    按《元史·爪哇國傳》,八節澗上接杜馬班王府,其譯人訛為杜闆耶。

    國無城郭。

    其王之宮室巍牆而重門。

    其制如樓,蓋以闆,坐以簟席。

    牆高三丈馀,以磚為之,周二百馀步,以堅木闆代瓦,宮室甚整潔。

    每三四人布闆展細藤箪或花草席跏跌其上。

    其民之居蓋以茅。

    其藏百物鹹以庫。

    庫以磚為之,其高三四尺,居止坐卧于其上。

     其王被發,或冠金葉花冠,躶而跣,下圍絲嵌帨,腰纏以錦绮,佩以刃,其名曰不剌頭。

    其出入乘象或牛車,其輔八人。

    其國人男子被發佩刃。

    三歲以上無貴賤俱佩不剌頭,皆兔毫雪花最上镔鐵為之,以金為柄,或以犀角象牙雕镂人物之狀。

    女子椎髻,上衣,下圍帨。

    男女鹹愛其首,觸之則出刃以刺。

    國無鞭答,其刑惟戮。

    其戮也以藤反縛,擁行數步而刺焉。

    殺人者,避之三日則原;卽獲者死。

     其番人居杜闆者戶千馀。

    杜闆之水曰聖水。

    杜闆,番名賭班,《元史》曰杜馬班,夷長主之,其間多廣東、漳州流戶。

    海濱一池,國人傳雲:元将史弼、高興征闍婆,經月不得登岸,絶水。

    高、史祝天,甘泉湧出,故名聖水。

    居新村者戶千馀,一曰革兒昔。

    杜闆東行半日至革兒昔,原初亦古灘,以國人剏居,遂名新村。

    村主廣東人。

    番舶鹹聚,貨寶俱備。

    村之人甚富,編茭蔁葉覆屋,鋪肆聯次為市。

     居蘇魯馬益者戶千馀,一曰蘇兒把牙。

    新村南行一日,抵淺港,小舟行二十馀裡始至。

    其地多猴,欲孕者禱之。

    港有洲焉,林木森郁,中栖長尾猴萬馀,老黑雄猴為之長,一老番婦随之。

    凡無子之婦,持酒肴花果飯餌禱于老猴。

    老猴喜則食,衆猴食其馀。

    随有雌雄二猴前來交感。

    歸卽孕矣。

    不食不交則無孕。

    土傳唐之時有民丁五百馀口,皆無賴。

    有神僧至其家,噀化為猴,止留一妪不化。

    舊宅尚存。

    按《宋史》,山多猴,不畏人,呼以霄霄之聲則出。

    或投以果實,則其大猴二先至,土人謂之猴王、猴夫人。

    食畢,群猴食其馀。

    無求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