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選

關燈
1920年)4月康有為書。

     三潭印月碑 在小瀛洲迎翠軒西,碑通高266厘米,碑身高159厘米,寬77厘米,碑陰陽兩面均刻“三潭印月”4字,每字40厘米見方,楷書,無題款,碑于1966年被砸裂為3截,1979年補修重立。

     “湖心亭”題刻 在湖心亭東面的石牌坊上,榜書凸刻“湖心亭”3字,每字40厘米見方。

     “蟲二”題刻 在湖心亭南端,高120厘米,寬50厘米,字20厘米見方,1980年集字刻制。

     “節用愛人視民如傷”摩崖石刻 在寶石山腳望湖樓旁,正書,字徑約69厘米,無題款。

    據黃周星《竹枝詞》注,相傳為南宋賈似道書。

     “屯霞”摩崖石刻 在寶石山來鳳亭東,每字35厘米見方,題款字迹漫漶。

     重修寶石塔記碑 在保俶塔北側,碑身高150厘米,寬75厘米,碑文記載民國22年(1933年)修塔之事。

    趙志遊撰文,程學銮書,劉鈞仲刻。

     “寶石山”摩崖石刻 在寶石山南面,裡西湖上山道中。

    “寶石山”3字每字200厘米見方,沙孟海書,1980年刻。

     初陽台碑 在葛嶺初陽台上,碑通高238厘米,碑身高150厘米,寬80厘米,“初陽台”3字為行書,每字35厘米見方,諸樂三書。

     重建葛仙庵碑記 在葛嶺抱樸道院門前,碑身高115厘米,寬55厘米。

    明沈應文撰,王國桢書,萬曆四十年(1612年)立石。

     “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無形之父母也” 摩崖石刻 在葛嶺抱樸道院“枕漱亭”右崖壁,直書2行,每字35厘米見方,楷書。

    民國7年(1918年)周肯堂撰,壽鶴慶書。

     “枕漱亭”摩崖石刻 在葛嶺抱樸道院牆外面南岩壁,“枕漱亭”3字凸刻行書,每字高120厘米,寬90厘米,整幅直排,民國12年(1923年)張載陽書。

     斷橋殘雪碑 在白堤東端碑亭内,碑通高271厘米,碑身高180厘米,寬90厘米,碑陰陽兩面均刻清康熙禦題的“斷橋殘雪”4字行書。

    原碑刻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現碑1980年摹刻。

     平湖秋月碑 在白堤西端碑亭内,碑通高279厘米,碑身高195厘米,寬90厘米,碑陰陽兩面均刻康熙禦題的“平湖秋月”4字行書。

    原碑刻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現碑1980年摹刻。

     “歲寒岩”摩崖石刻 在孤山東南,正書,無年月,舊傳“歲寒岩”3字為南宋年間題。

    兩旁刻聯一對:爵比郭令公曆中書二十四考,壽同廣成子住崆峒萬八千年。

    舊傳蘇東坡撰。

    現聯文已漫漶難辨。

     《舞鶴賦》刻石 在孤山放鶴亭内,高240厘米,寬75厘米,4塊豎條石組成。

    自右往左24行直排,行書,共445字。

    文為清康熙臨董其昌書鮑照作的《舞鶴賦》。

     乾隆禦題綠雲徑詩碑之一 在孤山山脊,嵌于一組高6米的太湖石假山上。

    碑高47.5厘米,寬103厘米,行書,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撰書。

     乾隆禦題綠雲徑詩碑之二 在孤山山脊,嵌于一組高6米的太湖石假山上。

    碑高73厘米,寬35厘米,行書,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撰書。

     吳昌碩孤山題刻 在孤山東面岩壁上,題“唐孤山寺沙門釋惠皎刻法華經處”,每字10厘米見方,行書,吳昌碩題于民國11年(1922年)。

     孤山武亭題刻 在中山公園内,亭東有黎元洪“仁風扇越”題刻;亭南有盧永祥“無疆之生”題刻;亭西有張載陽“衆善流芳”題刻;亭北有“功德崇隆”題刻。

    亭東、亭南題刻刻于民國13年(1924年),亭西、亭北題刻無年月。

     孤山文亭題刻 在中山公園内,亭内有“善與人同”、“功德昭垂”、“已溺已饑”的題刻,民國13年(1924年)題。

     “瑪瑙坡”摩崖石刻 在孤山“雲亭”後石崖上仰處,石方框高32厘米,寬98厘米,内刻行書“瑪瑙坡”3字,字高23厘米,寬18厘米,吳昌碩79歲時書。

     “孤山”題刻 在中山公園對正門的石壁上,“孤山”2字每字高173厘米,寬152厘米,正楷。

     “雲泉”摩崖石刻 在孤山“雲亭”旁,直書“雲泉”2字,每字30厘米見方,有跋“奏雲集雲峰山論經書詩字”,無題款。

     “一片雲”摩崖石刻 在孤山“雲亭”旁,石框高138厘米,寬30厘米,内刻隸書“一片雲”3字和題跋22字,題跋字迹漫漶。

     “西湖”摩崖石刻 在孤山東頭岩壁上,“西湖”2字小篆,每字高60厘米,寬30厘米,無落款。

     “孤山一片雲”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東牆外壁上,5個字刻在青石上,每字1石,每石高65厘米,寬65厘米,行書,無題款。

     孤山林社潘曾沂詩碑 嵌于孤山放鶴亭東林社壁間,碑高28厘米,寬62厘米,自右往左行書16行,每字2厘米見方。

    碑文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潘曾沂題《放鶴亭》詩和跋及其子潘儀鳳清鹹豐七年(1857年)題記。

     孤山林社林孝穎詩碑 嵌于孤山放鶴亭東林社壁間,碑高32厘米,寬82厘米,自右往左楷書21行,每字2厘米見方,孝穎撰,長民書,刻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孤山林社無悶道人詩書碑 嵌于孤山放鶴亭東林社壁間,碑高36厘米,寬115厘米,行書19行,每字6厘米見方,刻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孤山林社高嘯桐畫像碑 嵌于孤山放鶴亭東林社壁間,碑高107厘米,寬60厘米,線刻高嘯桐畫像,有清宣統元年(1909年)陳豪題記。

     記長樂高嘯桐先生附祀林社事碑 嵌于孤山放鶴亭東林社壁間,碑高62厘米,寬36厘米,自右往左20行小楷。

    邵章撰,劉均仲刻于民國17年(1928年)。

     蘇東坡、米芾畫像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石高30厘米,寬64厘米,兩邊為蘇東坡、米芾線刻畫像,中間為董其昌書"東坡先生贊小像”。

    另一石高30厘米,寬89厘米,有北宋紹聖、明萬曆、清乾隆年間的題跋。

     西湖始建蘇公祠志事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石高30厘米,寬78厘米,清嘉慶三年(1798年)阮元撰書。

     蘇文忠祠詩以紀事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石高32厘米,寬70厘米,清嘉慶三年謝啟昆撰書。

     新建蘇文忠公祠記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石高32厘米,寬84厘米,清嘉慶三年秦瀛撰,梁同書書。

     浙江巡撫給蘇公祠費用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石高30厘米,寬49厘米,清嘉慶七年(1802年)刻。

     錢塘縣給蘇公祠費用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石高30厘米,寬49厘米,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

     重修西湖白蘇二公祠記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石高23厘米,寬63厘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錢定薰、章黼、王泰撰,錢月美書。

     蘇東坡書陶淵明詩六首刻石 在孤山敬一書院,共4石,每石高30厘米,寬70厘米,行書,蘇東坡題于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楊昌浚題跋。

     墨梅圖碑 在孤山敬一書院,碑高130厘米,寬70厘米,墨梅圖居中,旁有清道光、光緒年間王元章、瞿世瑛的題跋。

     文瀾閣碑 在浙江省博物館内,碑通高400厘米,碑身高260厘米,寬140厘米。

    碑陽為乾隆禦題“文瀾閣”3字,碑陰為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上谕,光緒七年(1881年)譚鐘麟錄。

     光緒題文瀾閣碑 在浙江博物館内,碑高160厘米,寬80厘米。

    碑陽為清光緒帝書“文瀾閣”3字,每字25厘米見方,旁有滿文。

    碑陰為修複文瀾閣上谕,光緒七年譚鐘麟錄。

     浙江藏書樓碑記 在孤山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碑高165厘米,寬79厘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張亨嘉撰,吳士鑒書,胡钁篆額并刻字。

     鑒湖女俠秋瑾墓表碑 在孤山西泠橋畔,嵌于秋瑾墓基座後。

    碑高107厘米,寬50厘米,碑文直書,分三列,列20行,行13字,行書,徐自華撰,吳芝瑛書。

     盡此一報摩崖題記 在栖霞嶺香山洞(今栖霞山莊),題記高62厘米,寬203厘米,楷書,續範亭書于民國25年(1936年)。

     “有龍則靈”刻石 在黃龍洞鶴止亭右水潭邊,字刻在4米高的立峰上,草書,每字高42厘米,寬35厘米,落款為丁卯夏天陳聲杭題。

    其背面刻“水不在深”4字,落款漫漶。

     “卧雲洞”摩崖石刻 在黃龍洞後山腰斜岩上,自右上往左下斜,刻“卧雲洞”3字,每字70厘米見方,行書,落款為:蜀東鐵峰山人佘農書時八十三。

     重修宋輔文侯牛公墓記碑 在栖霞嶺牛臯墓旁,碑高160厘米,寬75厘米,陳虎賢立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

     乾隆禦題詩碑 嵌于紫雲洞院牆上,碑高70厘米,寬116厘米,自右往左9行,每字10厘米見方,書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乾隆禦題詩碑 嵌于紫雲洞院牆上,碑高98厘米,寬65厘米,自右往左5行,每字6厘米見方,書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乾隆禦題詩碑 嵌于紫雲洞院牆上,碑高65厘米,寬65厘米,自右往左行書6行,每字6厘米見方,書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冰壺玉鑒”摩崖石刻 在紫雲洞口岩壁,楷書,每字37厘米見方,并有10厘米見方的“曾國荃”印一方。

     紫雲洞詩碑 嵌于紫雲洞最深處崖壁,距地高1.5米。

    碑高42厘米,寬68厘米,共12行,每字2厘米見方,後又有10行,字迹漫漶,不可辨認。

    夢坡撰,吳昌碩書于民國16年(1927年)。

     “半生若夢”石刻 在紫雲洞口岩壁,楷書,高37厘米,寬27厘米,上海程競民題于民國16年。

     “白沙泉”刻石 在栖霞嶺北麓,嵌于泉池邊山石圍墈上。

    石高65厘米,寬134厘米,“白沙泉”3字,每字28厘米見方,康有為書于民國14年(1925年)。

     曲院風荷碑 在蘇堤北端跨虹橋西庭院碑亭内,碑通高233厘米,碑身高218厘米,寬112厘米。

    碑陽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題寫的行書“曲院風荷”4字,每字33厘米見方。

    碑陰和東西兩側刻有乾隆下江南題《曲院風荷》的6首詩。

    1966年園林工人保護并埋藏地下,1979年重豎原處,無碑額。

     蘇堤春曉碑 在蘇堤壓堤橋南端,碑通高256厘米,碑身高185厘米,寬63厘米,碑陽為清康熙三十八年玄烨題寫的行書“蘇堤春曉”4字,每字33厘米見方,碑陰和東西側刻有乾隆下江南題“蘇堤春曉”的6首詩。

    1966年此碑曾斷為3截,經修補于1979年重立。

     “绉雲峰”題刻 原在杭州花圃,後移至“江南名石苑”内。

    峰下有石,寬105厘米,高48厘米,上刻“绉雲峰”3字,行書,每字15厘米見方,蔡錫琳題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古珍珠泉”刻石 在玉泉,嵌于古珍珠泉池上方一窗式框景下沿壁上,隸書,每字高27厘米,寬26厘米。

     “晴空細雨池”刻石 在玉泉,嵌于晴空細雨池東向池墈上,高58厘米,寬114厘米,字徑14厘米,行書,周邊雕刻回紋。

     重修靈峰寺碑記 在靈峰掬月亭内,碑高160厘米,寬100厘米,碑陽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固慶撰的《重修西湖北山靈峰寺碑記》,碑陰為題跋。

     “掬月泉”刻石 在靈峰,嵌于掬月泉池内壁,高42厘米,寬78厘米,“掬月泉”3字每字高15厘米,寬10厘米,大篆。

    有題跋,周慶雲撰書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

     翁同和靈峰詩刻石 在靈峰“鐵骨冰膚冷香室”,高32厘米,寬85厘米,自右往左行書14行,每字3厘米見方。

    翁同和撰,周慶雲題跋,清宣統三年(1911年)刻。

     靈峰補梅記刻石 在靈峰“鐵骨冰膚冷香室”,高32厘米,寬85厘米,自右往左行書35行,每字2厘米見方,字迹漫漶。

    落款約略可辨:清宣統三年六月,歸安沈中。

     雙峰插雲碑 在靈隐路洪春橋旁。

    碑通高283厘米,碑身高195厘米,寬90厘米。

    碑陰陽兩面均刻有清康熙禦題的“雙峰插雲”4字,行書。

    原碑刻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現碑1980年摹刻。

     唐吳道子白衣觀音像 在靈隐寺天王殿旁東山門,唐吳道子畫南無清涼寶山白衣自在觀世音菩薩,此線刻大像為清重刻。

     盧元輔遊天竺寺詩刻石 在飛來峰神尼塔下,楷書,字10厘米見方,唐盧元輔題,此詩未收入《全唐詩》。

     雲林寺經塔 在靈隐寺大雄寶殿丹墀下左右兩側,塔身一層刻《大佛頂陀羅尼經》,2塔經文同,無題款。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建。

     彌陀佛造像記刻石 在飛來峰金光洞,楷書11行,行字不等,高16厘米,寬23厘米,北宋建隆元年題。

     雲林寺經幢 在靈隐寺天王殿前左右兩側,左幢刻《大佛頂陀羅尼經》,右幢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

    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建。

     宋胡承德靈隐造像題刻 在金光洞口左岸壁,楷書3行,字徑3厘米,北宋乾興元年(1022年)題。

    又,胡承德造彌勒佛一龛,有記,隸書4行,字徑3厘米,五年月。

     宋陸慶造像題刻 在金光洞中,行書3行,字徑3厘米,北宋乾興元年陸慶題。

     胡承德鑿佛題名刻石 在飛來峰青林洞口,盧舍那佛會浮雕像左方,北宋乾興元年胡承德題。

     陸慶造像題名刻石 在飛來峰射旭洞口,行書,陸慶題于北宋乾興元年。

     烏重儒題名刻石 在龍泓洞,楷書,字迹依稀可見,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烏重儒題。

     晁美叔題名刻石 在飛來峰青林洞,楷書,字10厘米見方,北宋熙甯八年(1075年)晁美叔題。

     連道善等題名刻石 在飛來峰伏犀泉上,楷書,字徑13厘米,字迹已風化,但依稀可辨。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連道善等題。

     韓彥直題記刻石 在飛來峰翠微亭傍西,摩崖記文為:紹興十二年清涼居士韓世忠,因過靈隐登覽形勝,得舊基建新亭,榜名“翠微”,以為遊息之地,侍好事者。

    三月五日男彥直書。

     賈似道靈隐題名刻石 在飛來峰龍泓洞口,隸書,摩崖題記高95厘米,寬140厘米,賈似道鹹淳三年(1267年)七月題。

     元徐僧錄等造像題刻 在靈隐飛來峰金光洞中,毗廬遮那佛下,楷書10行,字徑6.6厘米,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題。

     元楊思諒造像題刻 在靈隐飛來峰沿溪山崖踏道旁,西方三聖造像左首,楷書5行,行字不等,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題。

     元釋教都總統題刻 在靈隐飛來峰“龍泓洞”3字之左,楷書,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題。

     龍泓洞摩崖石刻 在靈隐飛來峰,元至元二十四年題刻,王庭書。

     飛來峰梵書刻石 在靈隐飛來峰,元僧祿液沙裡兼贊書,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題。

     元造觀音像題記刻石 在靈隐飛來峰冷泉亭旁“枕流”上,楷書5行,行字不等,元至元二十五年題。

     大元國杭州佛國山像贊刻石 在靈隐飛來峰冷泉亭南沿溪山坡上,楷書,14行,字徑3厘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

     元造釋迦像題刻 在靈隐飛來峰,刻于摩崖上,楷書5行,行字不等,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題。

     楊琏真伽造西方三聖題記刻石 在飛來峰呼猿洞以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題。

     元脫脫夫人造像題刻 在靈隐飛來峰回龍橋前,金剛手菩薩左,楷書6行,行字不等。

    元至元二十九年題。

     元镌造多聞天王像題刻 在靈隐飛來峰多聞天王像左首,楷書7行,字徑3厘米,元至元二十九年題。

     元重裝佛國山諸佛像記刻石 在靈隐飛來峰,楷書13行,字徑3厘米,元至大三年(1310年)題。

     楊瑀等題名刻石 在天竺翻經台,楷書,高60厘米,寬62厘米,元至正六年(1346年)楊璃題。

     趙筼翁等題名刻石 在天竺三生石,楷書,字10厘米見方,直書右行,元至正六年趙筼翁題。

     元兀氏也先帖木題刻 在靈隐龍泓洞,楷書3行,字徑6.6厘米,元至正十年(1350年)題。

     闾二定住等題名刻石 天竺三生石旁,楷書,元至正十年闾二定住等題。

     周伯琦題名刻石 在天竺三生石,隸書,字徑10厘米,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周伯琦題。

     周伯琦理公岩記刻石 在金光洞理公岩,篆書,元代周伯琦撰并書。

     元楊遵理公岩題刻 在靈隐飛來峰射旭洞(金光洞)内,篆書,橫列,字徑26.6厘米,落款楷書,字徑3厘米,無年月。

     慧理大師塔銘題刻 在靈隐春淙亭旁慧理之塔東面,高45厘米,寬80厘米,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程理書。

     雲林寺憲禁碑 在靈隐寺天王殿旁東山門,碑文楷書,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立。

     靈隐寺乾隆禦碑 在靈隐寺天王殿外左側方亭内,碑通高250厘米,碑身高160厘米,寬74厘米,刻乾隆十六年(1751年)禦題詩。

     飛來峰王德題詩刻石 在靈隐飛來峰一線天,高90厘米,寬55厘米,行書,七言詩1首,王德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題。

     重建雲林寺大殿碑 在靈隐寺天王殿外右側方亭内,碑通高287厘米,碑身高190厘米,寬95厘米,劉彬士撰并書,清道光八年(1828年)立。

     補用總捕分府署浙江杭州府錢塘縣為法喜寺津貼雲林寺常住銀兩勒石永遵碑 在靈隐寺東山門,楷書28行,行14字,清同治七年(1868年)立。

     重建壑雷亭記碑 在靈隐寺山門外,碑通高240厘米,碑身高162厘米,寬85.5厘米,隸書16行,字徑3厘米,篆額“重建壑雷亭記”。

    許應钅+榮撰,潘衍桐書,光緒十五年(1889年)立。

     杭縣知事汪示勒石永鎮山門碑 碑在靈隐寺東山門,碑高130厘米,寬68厘米,楷書15行,每行32字,民國元年(1912年)立。

     靈隐寺彌勒殿碑 在靈隐寺天王殿旁東山門,靈隐寺座卻非撰并書,民國20年(1931年)立石。

     雲林寺滿、藏、漢文碑 在靈隐寺天王殿旁東山門,碑文3列,第1列滿文,第2列梵文,第3列漢文。

    漢文漫漶,難以考證。

     蘇頌等題名刻石 在飛來峰龍泓洞,楷書,字迹風化。

     “天削芙蓉”刻石 在金光洞理公岩,楷書,書者不詳。

     沈遼等題名刻石 在飛來峰青林洞,楷書,沈遼題于癸卯重午。

     柳浪聞莺碑 在柳浪聞莺“聞莺館”前,碑通高238厘米,碑身高162厘米,寬78厘米,碑身陰陽兩面均為康熙禦筆行書“柳浪聞莺”4字,每字33厘米見方,1980年摹刻重立。

     日中不再戰紀念碑 在柳浪聞莺内,碑高191厘米,寬96.5厘米。

    正面書寫40厘米見方的行書“日中不再戰”5字,落款為“日本國岐阜市長松尾吾策書”,每字5厘米見方。

    背面嵌有高144.5厘米,寬73.5厘米銅版,上刻文字,從右往左10行,隸書,字徑6.5厘米,韓登安書,1962年立。

     沖羽書心印銘題刻 在慈雲嶺舊石龍院旁。

    楷書,字徑10厘米,梁肅撰,沖羽書,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刻。

     “佛法僧”摩崖石刻 在慈雲嶺路旁,“佛、法、僧”3大字,楷書,字徑100厘米,陳延柏于北宋熙甯二年(1069年)刻石。

     宋仁宗佛牙贊題刻 在慈雲嶺石佛院五代石窟造像旁,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刻,楷書。

    其上有舊題額“新建鎮國贊延遐齡石佛之記”12個篆字,書法精妙,原為吳越時鑿石佛所記,後為人改鑿。

     家人卦摩崖石刻 在南屏山小有天園,司馬光書于北宋康定年間(1040—1041年),12行,字徑27厘米,隸書。

     樂記摩崖石刻 在家人卦後,隸書,10行,字徑27厘米,司馬光書于北宋康定年間。

     中庸摩崖石刻 在“樂記”後,隸書,10行,字徑27厘米,司馬光書于北宋康定年間。

     “琴台”題刻 在南屏山家人卦旁,行書,字徑100厘米,北宋米芾書。

     “慧日峰”題刻 在南屏山,楷書,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題刻。

     “少林”題刻 在南屏山,南宋樓鑰楷書,無年月。

     元周昌題刻 在南屏山家人卦旁,楷書,周昌書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

     張忠烈公蒼水先生遺像碑 在張蒼水先生祠廊右側,通高235厘米,碑身高145厘米,寬70厘米。

    右刻“乾坤正氣”4字,楷書,每字10厘米見方,中間 線刻80厘米高張蒼水先生白描畫像。

     旌功祠記碑 在于謙祠,碑高227厘米,寬89厘米,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張甯撰,董奎書。

     旌功祠重修碑 在于謙祠,碑高262厘米,寬99厘米,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張鏊撰,王文祥書,陳士賢立石。

     重修忠肅于公墓記碑 在于謙祠,碑高202厘米,寬94厘米,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陳繼儒撰。

     于少保墓詩碑 在于謙祠,碑高43厘米,寬68厘米,楊于庭撰書于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

     重修于公祠墓碑記 在于謙祠,碑高230厘米,寬108厘米,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李铎、重沐盥撰。

     于祠祭文碑 在于謙祠,碑高38.5厘米,寬94厘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李铎撰書。

     忠泉碑 在于謙祠忠泉旁,碑高45厘米,寬102厘米。

    “忠泉”2字楷書,每字高26厘米,寬15厘米,旁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李铎題跋。

     重修于忠肅廟碑 在于謙祠大殿像後,殘碑九石,每石高30厘米,寬77厘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袁枚撰,高垲書。

     忠肅于公像碑 在于謙祠,高78厘米,寬31厘米,于謙正面線刻像,旁有清同治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