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三外紀一
關燈
小
中
大
(《警心百勿》)唐元和初,陰陽家言五福太一在蜀,故劉造五福樓,符載為文記。
(《太平廣記》)玄宗天寶中忽思蜀中嘉陵山水,遂假吳道玄驛遞,令往寫之。
及回日,帝問其狀,奏之:臣無粉本,並記在心,遣於大同殿圖之。
嘉陵江三百裡山水,一日而畢。
時有李將軍山水,擅名亦畫大同殿,數月方畢。
玄宗雲:李思訓數月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
(《唐畫斷》)則天朝,太僕卿來俊臣之強盛,朝官側目。
上林令侯敏偏事之,其妻董氏諫止之曰:俊臣,國賊也。
勢不久,一朝事壞,奸黨附先遭,君可敬而遠之。
敏稍稍而退,俊臣怒,出為涪州武隆令。
敏欲棄官歸,董氏曰:速去!莫求住。
遂行至州,投刺參州將,錯題一張紙,州將展看尾後有字,大怒曰:修名不了,何以為縣令?不放上,敏憂悶無已,董氏曰:但住,莫求去。
停五十日,忠州賊破武隆,殺縣令,掠家口並盡,敏以不許上獲全。
後俊臣誅,逐其黨流嶺南,又獲免。
(《太平廣記》)陸宣公至忠州,土塞其門,鹽菜由狗竇中,端坐抄藥方,兒姪亦罕與語,轉運使至京,上問 爾峽中過,陸贄何面孔?具以狀對。
上惻然,拜太子賓客,已卒。
(《事文類聚》)巴卭人,不知姓。
家有園,因霜後諸橘盡收,餘二大橘,如三四鬥盎。
巴人異之,即令攀摘,輕重亦如常橘,割開每橘,有二老叟,鬚眉皤然,肌體紅明,皆相對象戲,身尺餘,談笑自若,但與決賭訖,一曰:君輸我海龍神第七女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枚、紫絹帔一副、絳臺山霞實散二劑。
一叟曰:君輸瀛洲玉塵九斤、阿母療髓凝酒四鐘,阿母女“熊”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緉。
後日于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
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於橘中耳。
一叟曰:僕饑虛矣!須龍根脯食之,即於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轉如龍,毫釐罔不周悉。
因削食之,隨削複滿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四叟共乘之,足下洩洩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
(《事文類聚》)大順中,客遊巴蜀,見攜響泉以行。
響泉韻磬為李勉所制,號稱名琴,唐史載之。
然響泉之奇,世或鮮鑒。
但以他琴齊奏,彼音絕而此有餘韻。
世又有竊其名者,苟以墨蹤篆文,驗之則真偽睹矣。
(《文獻通考》)漢巴渝舞。
髙祖自蜀漢伐楚,其人勇而善鬥,好為歌舞。
帝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使工習,號曰“巴渝舞”。
其舞曲四篇:一曰矛渝、二曰安弩渝、三曰安台、四曰行辭。
其辭既古,莫能曉句讀。
魏使王粲制其辭,粲問巴渝師而得歌之本意,故改為矛渝新福、弩渝新福、曲台新福、行詞新福四歌。
以述魏德,其舞故常二八。
桓玄將僭位,尚書、殿中郎袁啟子啟增滿八佾。
梁複號巴渝。
隋文帝以非正典罷之。
(《文獻通考》)黃魯直書《博奕論》。
後涪翁放逐黔中,既無所用心,頗喜奕棋。
紹聖四年八月丁未,偶聞韋昭《博奕論》,讀之喟然,以為真無益於事,誠陶公所謂牧豬奴戲耳,因自誓不復奕棋,自今以來不信斯言,有如黔江。
(《山堂肆考》)白樂天《荔枝圖序》:荔枝生巴蜀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潔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樂天在忠州為荔枝圖寄朝士。
(《山堂肆考》)唐天寶中,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進入。
(《蜀志》)漢叔先雄者,犍為叔先泥和之女也。
永建初,泥和為縣功曹,縣長遣謁巴郡太守,乘船隨湍水而溺,求屍不得,雄晝夜號泣,常欲為自沉之計,所生一男一女俱幼,雄各作一囊,盛珠環系兒,數為訣別之辭,欲赴水求父屍。
家人每防閑之,經百許日後稍解,雄乘小船于父溺處慟哭,遂自投水。
死後六日,與父屍相持浮于江上,郡縣表言,為雄立碑圖其像焉。
(《山堂肆考》)涪翁過瀘南,瀘帥留府。
會有官妓盼盼,帥常寵之。
涪翁贈浣沙溪詞曰:腳上靴兒四寸羅,唇邊朱麝一櫻多。
見人無語但回波,料得有心憐宋玉。
隻因無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向伊麼。
盼盼拜謝涪翁,瀘帥令唱詞侑觴,唱惜春容,涪翁大喜,醉飲而別。
(《山堂肆考》)唐周利貞貶涪州刺史,未幾,複授黔州都督。
黃門侍郎張廷珪奏還制書曰:利貞,險薄小人,附會三思,以傾危朝廷,何往日罰之而今日又賞之耶?玄宗乃止。
(《唐書》)東川解魔寺僧吉祥,魁梧多力,受飯五缽,日夜誦經,九函池中魚知其數,以名召之,皆出水面,使去皆沒。
(《白孔六帖》)巴蛇食象,二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其蛇為青黃赤,一曰黑蛇青首。
(《山海經》) 渝州刺史柳玭善書東川節度使顧彥暉請書德政碑,玭曰:若以潤筆為贈,即不敢從命。
(《容齋隨筆》)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陟故耳。
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
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
按後漢《郡國志》:巴郡有江州縣,是時劉備全有巴蜀之地,疑亮之創始,作之于江州縣。
當時雲然,故後人以為名也。
(《事物紀原》)
(《太平廣記》)玄宗天寶中忽思蜀中嘉陵山水,遂假吳道玄驛遞,令往寫之。
及回日,帝問其狀,奏之:臣無粉本,並記在心,遣於大同殿圖之。
嘉陵江三百裡山水,一日而畢。
時有李將軍山水,擅名亦畫大同殿,數月方畢。
玄宗雲:李思訓數月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
(《唐畫斷》)則天朝,太僕卿來俊臣之強盛,朝官側目。
上林令侯敏偏事之,其妻董氏諫止之曰:俊臣,國賊也。
勢不久,一朝事壞,奸黨附先遭,君可敬而遠之。
敏稍稍而退,俊臣怒,出為涪州武隆令。
敏欲棄官歸,董氏曰:速去!莫求住。
遂行至州,投刺參州將,錯題一張紙,州將展看尾後有字,大怒曰:修名不了,何以為縣令?不放上,敏憂悶無已,董氏曰:但住,莫求去。
停五十日,忠州賊破武隆,殺縣令,掠家口並盡,敏以不許上獲全。
後俊臣誅,逐其黨流嶺南,又獲免。
(《太平廣記》)陸宣公至忠州,土塞其門,鹽菜由狗竇中,端坐抄藥方,兒姪亦罕與語,轉運使至京,上問 爾峽中過,陸贄何面孔?具以狀對。
上惻然,拜太子賓客,已卒。
(《事文類聚》)巴卭人,不知姓。
家有園,因霜後諸橘盡收,餘二大橘,如三四鬥盎。
巴人異之,即令攀摘,輕重亦如常橘,割開每橘,有二老叟,鬚眉皤然,肌體紅明,皆相對象戲,身尺餘,談笑自若,但與決賭訖,一曰:君輸我海龍神第七女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枚、紫絹帔一副、絳臺山霞實散二劑。
一叟曰:君輸瀛洲玉塵九斤、阿母療髓凝酒四鐘,阿母女“熊”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緉。
後日于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
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於橘中耳。
一叟曰:僕饑虛矣!須龍根脯食之,即於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轉如龍,毫釐罔不周悉。
因削食之,隨削複滿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四叟共乘之,足下洩洩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
(《事文類聚》)大順中,客遊巴蜀,見攜響泉以行。
響泉韻磬為李勉所制,號稱名琴,唐史載之。
然響泉之奇,世或鮮鑒。
但以他琴齊奏,彼音絕而此有餘韻。
世又有竊其名者,苟以墨蹤篆文,驗之則真偽睹矣。
(《文獻通考》)漢巴渝舞。
髙祖自蜀漢伐楚,其人勇而善鬥,好為歌舞。
帝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使工習,號曰“巴渝舞”。
其舞曲四篇:一曰矛渝、二曰安弩渝、三曰安台、四曰行辭。
其辭既古,莫能曉句讀。
魏使王粲制其辭,粲問巴渝師而得歌之本意,故改為矛渝新福、弩渝新福、曲台新福、行詞新福四歌。
以述魏德,其舞故常二八。
桓玄將僭位,尚書、殿中郎袁啟子啟增滿八佾。
梁複號巴渝。
隋文帝以非正典罷之。
(《文獻通考》)黃魯直書《博奕論》。
後涪翁放逐黔中,既無所用心,頗喜奕棋。
紹聖四年八月丁未,偶聞韋昭《博奕論》,讀之喟然,以為真無益於事,誠陶公所謂牧豬奴戲耳,因自誓不復奕棋,自今以來不信斯言,有如黔江。
(《山堂肆考》)白樂天《荔枝圖序》:荔枝生巴蜀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潔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樂天在忠州為荔枝圖寄朝士。
(《山堂肆考》)唐天寶中,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進入。
(《蜀志》)漢叔先雄者,犍為叔先泥和之女也。
永建初,泥和為縣功曹,縣長遣謁巴郡太守,乘船隨湍水而溺,求屍不得,雄晝夜號泣,常欲為自沉之計,所生一男一女俱幼,雄各作一囊,盛珠環系兒,數為訣別之辭,欲赴水求父屍。
家人每防閑之,經百許日後稍解,雄乘小船于父溺處慟哭,遂自投水。
死後六日,與父屍相持浮于江上,郡縣表言,為雄立碑圖其像焉。
(《山堂肆考》)涪翁過瀘南,瀘帥留府。
會有官妓盼盼,帥常寵之。
涪翁贈浣沙溪詞曰:腳上靴兒四寸羅,唇邊朱麝一櫻多。
見人無語但回波,料得有心憐宋玉。
隻因無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向伊麼。
盼盼拜謝涪翁,瀘帥令唱詞侑觴,唱惜春容,涪翁大喜,醉飲而別。
(《山堂肆考》)唐周利貞貶涪州刺史,未幾,複授黔州都督。
黃門侍郎張廷珪奏還制書曰:利貞,險薄小人,附會三思,以傾危朝廷,何往日罰之而今日又賞之耶?玄宗乃止。
(《唐書》)東川解魔寺僧吉祥,魁梧多力,受飯五缽,日夜誦經,九函池中魚知其數,以名召之,皆出水面,使去皆沒。
(《白孔六帖》)巴蛇食象,二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其蛇為青黃赤,一曰黑蛇青首。
(《山海經》) 渝州刺史柳玭善書東川節度使顧彥暉請書德政碑,玭曰:若以潤筆為贈,即不敢從命。
(《容齋隨筆》)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陟故耳。
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
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
按後漢《郡國志》:巴郡有江州縣,是時劉備全有巴蜀之地,疑亮之創始,作之于江州縣。
當時雲然,故後人以為名也。
(《事物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