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四外紀二

關燈
兜籠,巴蜀婦人所用。

    乾元以來,蕃將多著勳於朝,兜籠易於擔負,京師先用車輦,後亦以兜籠代之,即今之兜子,蓋其制起于巴蜀而用於中朝,自唐乾元以來也。

    (《事物紀原》)蔡松年補南北史志載:吐谷渾酋長阿豺,登其國西疆觀墊江源,問其群臣曰:此水流更有何名?由何郡國入何水也?其長史曾和曰:此水經仇池,過晉壽,出宕渠,始號墊江,至巴郡入江,度廣陵會於海。

    阿豺曰:水尚知歸,吾獨無所歸乎?乃遣使南通于劉宋貢方物,宋少帝封為澆河公。

    按此稱,墊江非今忠州之墊江,古之墊江即今合州也。

    合州置於西魏,隋煬帝改合州為涪陵,而移墊江之名於忠州之桂溪。

    今之墊江則古之桂溪也。

    按墊江之源乃在土穀渾之西疆,今其地不在中國不可考究。

    (《楊升庵集》)江自嘉州至荊門,名灘險地凡千百餘,舟人一一能言之。

    其灘之外有洞、有磧凡數十,皆見於字書,今載其略。

    洞疾流也,水流沙上曰瀨,水出尾下曰瀵,回流旋轉曰漩,石積水淺曰磧,水疾崖傾曰碥,灘磧相湊曰沝,水如轉轂曰漕,水漫不流曰沱,潭下急流曰灘,其名尤多,不盡書也。

    (《楊升庵集》)合州赤水縣有趙鷰奴者,居大雲寺地中。

    初母孕數月產一虎,棄之江,已複孕產一巨鱉。

    已又產一夜,又長尺,又棄之。

    複孕數月產鷰奴,眉目五官一一皆具。

    自項以下其身如斷瓠,亦有肩背,兩手足各長數寸,無肘臂腕掌,於圓囪上各生六指才寸,餘爪甲亦具,其下兩足一二寸,亦皆六指。

    既產,不忍棄之。

    及長,隻長二尺,善入水,能操舟,性甚狡慧,詞喙辯給,以捕魚宰豚為業。

    每鬥船驅灘及歌竹枝詞,較勝必為首冠。

    市肆交易,必為牙保,常髠髪緇衣,民間呼為“趙師”。

    晚歲,但禿頭白衫而已,或拜跪跳躍倒撲於地,形倮露,人多笑之。

    或乘驢遠適,隻使人持之橫臥鞍中,若衣囊焉。

    有二妻一女,衣食豐足,或擊室家,力不可制。

    乾德初年,僅六十,腰腹數圍,面目如常人無異,其女右手無名指長七八寸,亦異于常人。

    (《太平廣記》)巴人好群伐樹木作闆。

    開元初,巴人百餘輩上褒中,隨山伐木至太白廟,廟前松樹百餘株,各大數十圍,群巴喜曰:天贊也!止而伐之,已倒二十餘株,有一老人戴桂杖至其所,謂巴曰:此神樹,何故伐之?群巴初不輟,老人曰:我乃太白神,已倒者、未倒者無作意。

    巴等不止,老人曰:君若不止,必當俱死,無益也。

    又不止,老人乃登山呼班子。

    倏爾有虎數頭相繼而至,噬巴殆盡,唯五六人獲免,神謂之曰:以汝好心,因不令殺,宜速去也。

    其倒樹至天寶末尚存。

    有詔修理內殿,楊國忠令人至山,所宣敕取樹作闆以用焉,神竟與之。

    (《太平廣記》)開元末,渝州多虎暴,設機阱,恒未得之。

    月夕人有登樹候望,見一鬼如七八歲小兒,無衣 輕行,通身碧色,未發其機。

    及過,人又下樹止之。

    須臾,一虎徑來,為陷機所中而死。

    久之,小兒行哭而返,因入虎口。

    及明開視,有碧石大如雞子在虎口焉。

    (《太平廣記》)唐故吏部員外張升隨僖宗幸蜀,以年少未舉遂就攝涪州衙推。

    州司差裡正遊章當直。

    他日,遂告辭,問何往,章不答,但雲:有老母及男妻,乞時為存問。

    言訖而去。

    所居近鄰夜聞章家大哭,翌日使問,其由言章夜辭家入山變為虎矣。

    二三日又聞章家大驚呌,翌日又問其故,曰:章時夜思家而歸,自上半身已變而尚能語。

    (《太平廣記》)唐奉真觀多年摧朽,殿宇不修,穿漏尤甚,雨滴太上尊容。

    刺史楊師謨夢太上示現而左目有滴淚之痕,因鏟薙荒蕪,恢張制度,創兩殿二樓,諸宇壯麗,一時既畢。

    複夢太上謂之曰:子以崇葺之功,上簡玄府,當流化十郡矣。

    後師謨凡典十一郡,以壽終。

    合州人李炳有炳靈祠,在內江南三十裡椑木鎮。

    嘉靖奉祠,喻柯建高布政世彥重修。

    (《內江志》)王濬初為巴郡太守,轉廣漢,夜夢懸三刀於臥屋樑上,須臾又益一刀。

    濬驚覺,意甚惡之。

    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殺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益州刺史。

    (《晉書》)忠、萬間夷人祥符中嘗寇掠,邊臣務懷來使人招其酋長,祿之以券粟,自後有效而為之者不得已又以券招之。

    其間紛爭者,至有自陳告其人才殺掠人,遂得一劵。

    凡殺兵民倍之,互相計較,為寇甚者,則受多券。

    熙寧中,會之前後凡給四百餘劵,子孫相承,世世不絕,因其為盜悉誅鋤之。

    罷其舊劵,一切不與,自是夷人畏服,不復犯塞。

    (《夢溪筆談》)秦子明,涪州人。

    買石摹刻僧寶月古法帖十卷,載入黔中壁之紹聖院寶月帖,又在隋開皇帖、南唐升元帖之前,比之金箔匱紙銀錠者,優劣當懸矣。

    (《譚苑醍醐》)涪州黃葛峽有相思崖,昔有童子弁女相悅交贈,今竹有桃釵之形,筍亦有柔麗之異,崖曰相思崖,竹曰相思竹。

    孟郊詩雲:竹嬋嬋籠曉煙。

    指此也。

    (《譚苑醍醐》)太祖嘗微行裡市間,遇一國子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