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三外紀一

關燈
“太和”,凡更號十有三矣,與其記果相契,然不知李德初何人耳。

    (《太平廣記》)杜悰通貴日久,有術士李生,悰待之厚。

    悰任西川節度,馬植罷黔南赴闕,李術士見殖謂悰曰:受相公恩久,思報答,今有所報矣。

    黔中馬中丞非常人也,相公當厚遇之。

    悰未之信。

    一日,李生密言曰:相公將有甚禍,非馬中丞不能救,乞厚結之。

    悰始驚信。

    發日,厚幣贈之,仍令邸吏為植于闕下買宅,植至闕方知,感悰不知其旨。

    尋除光祿卿,報狀至蜀,悰謂生曰:貴人至闕也,作光祿勳矣。

    士曰:姑待之。

    稍進大理卿,又進刑部侍郎,充鹽鐵使,悰始驚憂。

    俄而作相。

    懿安皇後宣宗幽崩,悰,懿安子壻也。

    忽一日,內牓索貴宰臣元載,故事植諭旨。

    翌 日,延英上前萬端營救,數辯博能回上意,事遂寢。

    (《前定錄》)巴、巫間民多積黃金,每有聚會,即于席上羅列二品,以誇尚之。

    雲安民有李仁表者,施澤金台盤,以此相高。

    亂離之後,州將武人競于貪虐,蜀將張彥典,忠州暴惡尤甚,將校苦之而作叛,連及黨與數千家。

    張攫其金銀,莫知紀極。

    後於蜀中私第別構一堂以貯之。

    忽一日,屋外有火煙頻起,駭人驗之,乃無延之處,由是疑焉。

    及開篋視之,悉以空矣,向時大煙,乃金化也。

    (《北夢瑣言》)元和荊客崔商上峽之黔,秋水既落,舟行甚遲。

    江濱有溪洞,林木絕勝,商因杖策徐步。

    不三四裡,忽有人居,石橋、竹扉、闆屋、茅舍,景象殊迥,因前詣焉,有尼眾十許延客,姿貌言談,非山壑之徒。

    即升其居,見舍上多曝果栗。

    及窺其室,堆積皆滿,須臾則自外齋負果累累。

    商以深山,疑為妖異,忽遽而返,眾尼援引流連,詞意甚懇。

    商既登舟,訪於舟子,皆曰此猿猱耳,非速返,幾為所殘。

    商即聚僮僕、挾兵杖亟往尋捕,則無蹤跡矣。

    (《太平廣記》)明月峽中有二溪東西流。

    宋順帝升平二年,溪人微生亮釣得一白魚,長三尺,投置船中,以草覆之。

    及歸取烹,見一美女在草下,潔白端麗,年可十六七,自言高唐之女,偶化為魚遊,為君所得。

    亮問曰:既為人,能為妻否?女曰:冥契使然,何為不得?其後三年為亮妻,忽曰:數已足矣!請歸高唐。

    亮曰:何時複來?答曰:情,不可忘者,有思複至。

    其後一歲三四往來,不知所終。

    (《太平廣記》)獨角者,巴郡人也。

    年可數百歲,俗失其名,頂上生一角,故謂之獨角。

    或忽去積載,或累旬不語,及有所說,則旨趣精微,莫能測焉。

    所居獨以德化,亦頗有訓導。

    一日,與家辭,因入舍前江中,變為鯉魚,角尚在首。

    後時時暫還,容狀如平生,與子孫飲.數日,輒去。

    (《太平廣記》)忠州墊江縣吏冉端,唐開成初,父死。

    有嚴師者善山崗為蔔地。

    雲:合有王氣群聚之物,掘深丈餘,遇蟻城,方數丈,外重、雉堞皆具,子城譙櫓,工若雕刻,城內分徑街,小垤相次,每垤有蟻數千,憧憧不絕,徑甚淨滑。

    樓中有二蟻,一紫色,長寸餘,足作金色;一有羽,細腰,稍小,白翅,翅有經脈,疑是雌者。

    眾蟻約有數斤。

    城隅小壞,以堅土為蓋,故中樓不損。

    既掘露,蟻大擾,若求救之狀。

    吏遂白縣令李玄之,既睹,勸吏改蔔,嚴師伐其蔔,驗為其地。

    告縣吏,請遷蟻於岩側,狀其所為,仍布石粟,覆之以闆。

    經旬,嚴師忽得病若狂,或自批觸穢,詈大呼數日不已。

    玄之素厚嚴師,因為祝蟻,療以雄黃丸方愈。

    (《太平廣記》)鹹和中,呼延冀者授忠州司戶,攜其妻之官,至泗水遇盜,盡奪其財物,乃至裸形,遂與妻于路旁訪人煙。

    俄逢一翁問其故,冀告之,翁曰:南行之數裡即我家,或可與家屬暫宿也。

    已同,入林中得一大宅,翁安存於一室內,設食遺衣。

    夜深,親就冀譚話,複具酒肴曰:我家唯有老母,君若未能攜妻去,可且留之待到官再來迎亦可。

    冀思之良久,謝曰:丈人既以心托我,妻本出宮人,能歌好飲,多放蕩,幸丈人拘束之。

    妻與冀言泣而別。

    冀到官,方謀遠迎其妻。

    忽一日,有達書者,啟視之,則妻書也。

    大略言妾本歌妓,幼入宮禁,清歌妙舞,今君棄我,妾已歸翁子少年矣!冀覽書,不勝憤怒,拋官至泗水。

    本欲見翁及其妻殺之,訪尋不得,但見一大塚,林木森然。

    冀毀其塚,見其妻已死在塚中,乃取屍祭,別葬之而去。

    (《太平廣記》)渝州西百裡相思寺北石山有佛跡十二,皆長三尺許,闊一尺一十,深九寸,中有魚文,在佛堂北十餘步。

    貞觀二十年十月,寺側泉內忽出紅蓮,花面廣三尺,遊旅往還,無不歎呀,經月不滅。

    (《太平廣記》) 東都酆都市,在長壽寺之東北。

    初築市垣,掘得古塚,土藏無磚甓,棺木陳朽,觸之便散。

    屍上著平上幘朱衣,得銘曰:筮道居朝龜言,近市五百年間,於斯見矣。

    當時達者參驗,是魏黃初二年所葬也。

    (《太平廣記》)唐涪州刺史張又新《煎茶水記》所嘗水凡二十卷,因第其味之優劣,大抵水活而後宜茶,活而不清潔猶不宜。

    故浮泉、石池漫流者為上,為其活且潔也。

    若夫天一生水,蒸為雲雨,水之活且潔者,無以過此。

    餘常用淨器盛雨水,試以烹茶,不減雪水,故知又新之說妄也。

    (《經籍考》)後漢郭玉傳有老父,不知所出,嘗漁釣于涪水,因號涪翁。

    《益部耆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