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一事紀八

關燈
國朝太祖洪武元年十二月,遣使以書至重慶,諭明升。

    二年七月,明升遣使入貢,賜璽書答之。

    初,關陝悉定,蜀人震恐,戴壽謂升曰:大明天子遣將用兵,所向無敵,以王保保、李思齊強盛尚不能禦,況吾蜀乎?為今之計,不如假交好以緩敵,內修武事以備禦。

    升從其言,遂遣使修貢,上賜璽,從答之曰:朕曆觀古有蜀者,如公孫述、李特、王建、孟知祥輩皆能乘機進取,善守未聞。

    足下必圖所以善守可也。

    朕連年出師,所向皆捷,皆諸將用命,故能成功,遠勞緻禮,益見厚意。

    因使者還,姑以此複。

    八月,遣行省平章楊璟諭明升奉國入覲,不從。

    時明升竊據巴蜀未下,上命楊璟招諭之。

    時升年尚幼,國事皆決于母彭氏及戴壽。

    璟至重慶,諭以福禍,升欲奉國入覲,牽於群議不決。

    璟將還複,以書曉之,極言大小順逆之勢,升竟不能從。

    十二月,楊璟自重慶還,請舉兵取巴蜀,詔緩之。

    璟還言:明升暗弱,諭之不悟,莫若舉兵取之。

    上曰:兵之所加,必貴有名。

    西蜀之地,彼亦安能久?但朕意俟其悔悟來歸,則師可不勞,民亦無苦也,姑緩之。

    四年春正月丁亥,命征西將軍湯和等分道伐巴蜀。

    初,楊璟諭明升入覲不從,既而蜀將吳友仁寇興元,上曰:朕以明玉珍嘗遣使修好,故於明升憫其稚弱,不忍加兵,數開諭之,兾其覺悟,乃惑於群言,反以兵犯興元,雖敗衂而去,然豺狼之心終懷噬齧,不可不討。

    乃命湯和為征西將軍,周德興、廖永忠、楊璟等副之,由瞿塘趨重慶;傅友德為征虜將軍,顧時、何文輝等副之,由秦隴趨成都。

     閏三月,平章楊璟進次瞿塘,明升遣戴壽、鄒興禦之。

    璟率師進次夔州大溪口,蜀人聞王師臨境,先遣其平章莫仁壽守之,以鐵鎖橫斷關,至是遣其丞相戴壽、平章鄒興增兵固守於鐵索外,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寨,鑿兩崖壁,引纜為飛橋三,平以木闆,置石、木竿、鐵銃其上。

    傍橋兩崖複置炮,以拒我師。

    於是璟遣指揮常權出赤甲山趨夔州,李指揮出白鹽山攻南城寨,璟與都督王簡出大溪口進攻瞿塘,扼江之眾,璟戰不利,赤甲、白鹽兵亦退還歸州。

    夏四月,詔播州楊鑒率番兵二萬為征虜將軍,傅友德先鋒。

    時友德已破階、文、綿、漢諸州。

    上以為湯和師未捷,敕平章鄧愈將任亮兵趨瞿唐,又令王成引兵由興元取道,往友德軍前聽征,仍以鑒為先鋒。

    六月辛卯,廖永忠克夔州,與湯和約會于重慶。

    初和與永忠議以江水漲灘進兵駐師大溪口,欲候秋水落方進。

    上恕其逗留失機會,有詔趣責之。

    永忠得詔,即引所部先進,又見江流木牌,知友德已破綿、漢諸州。

    永忠引兵至舊夔州。

    辛卯,進瞿唐關,時飛橋鐵鎖橫據關口,舟不得進,乃密遣壯士數百人小舟,逾山度關以出上流,人持糗糧、水筒以禦饑渴。

    山多草木,令將士背衣青蓑衣,魚貫山崖石間,蜀人不知覺也。

    度其已至,乃率精銳出黑葉渡,分為兩道,夜五鼓,以一軍攻其陸寨,一軍攻其水寨,既而將士舟出江者一時俱發,上流揚旗,噪鼓而下,蜀人出不意,大駭。

    而下流之師亦擁舟前進,發火炮、火筒夾擊,大破之。

    其將鄒興中火炮死,遂焚其三橋,斷其橫江索,擒同僉蔣達等八百餘人,斬首千餘級,溺死無算,餘皆遁去。

    永忠入夔州。

    明日,中山侯湯和兵亦至。

    永忠乃與和分到並進,和率步、騎,永忠率舟師,約會于重慶。

    癸卯,廖永忠、湯和至重慶,明升表詣軍門降。

    永忠率舟師自夔州乘勝抵重慶。

    戊戌,次銅鑼峽,明升大懼,右丞相劉仁勤奔成都,母彭氏泣曰:事勢如此,縱往成都,不過延命旦夕,且大軍入蜀,勢如破竹,今城中軍民雖數萬,若驅之拒戰,死傷必多,亦終不免也,不如早降以免生靈於鋒鏑。

    明升遂遣使詣永忠軍納欵,永忠以和未至辭不受,候和至來降。

    至癸卯日,湯和師至重慶,會永忠於朝天門外,明升面縛銜璧,襯與母彭氏及劉仁等奉表詣和軍門降,和受璧永,忠解縛,承制慰撫。

    下令諸將不得侵掠,仍撫戴勝等家,令其子弟往成都招諭,遣指揮萬德送明升等並降表于京師。

    十一年,榮昌大旱,饑莩疊路。

    十二年九月,以重慶知府殷哲為中書省右參政。

    初四川賊人普貴等亂,焚掠十四州縣,以兵討之不克,至是右禦史大夫丁玉等盡殲其眾,遣人奏捷。

    上賜敕勞之,以玉為左禦史大夫,哲為中書省右參政。

    二十二年三月庚午,分命諸將防西南夷,以延安侯唐勝宗駐黃平,都督王誠駐忠州。

    時東川夷已平,降阿資。

    上以諸蠻夷,易蠻生亂,恐大軍一回,彼複跳樑嘯聚,命征南將傅友德率二十四將軍分駐川湖要地,一以休息士卒,一以控制蠻夷,故有是命。

    二十三年庚寅,以永川知縣王佐為翰林侍讀,賜之鞋襪。

    二十五年十一月丙戌,景川侯曹震奏四川急務五事,請以重慶儲糧,令施州衛連發,詔從之。

    時震奉命簡練四川兵馬,並治道路上急務五事。

    一夔州、雲陽、大寧鹽井易煎辦,請依晉安例,令商輸粟備軍餉,以鹽償之;一四川鹽課,令商人連建昌、烏撒不敷,乞以綦江買馬官鹽給之;一馬湖等秋糧照征不及,請從未減;一重慶儲糧俾施州衛發連甚便;一建昌新置之衛,盔甲不易成,請工部支給。

    詔悉從之。

    二十九年十二月丙午,複定遠知縣高鬥南等十人官。

    初鬥南與永州知府餘彥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