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事紀七
關燈
小
中
大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春三月癸亥,鹹淳府等郡饑,詔以鈔千錠賑之。
辛未,以川蜀地多嵐瘴,弛酒禁。
三月甲午,西川樞密院招降重慶等處。
先是重慶既平,遣同知隆州事趙孟烯賚詔招諭。
南平軍、都掌蠻、羅計蠻等皆降,田、楊二家、豕鵝夷民亦各遣使納矣。
播州楊邦憲表請乞仍降,璽書從之。
至是招降西川,得府二、州六、軍、監各一、縣二十、柵四十、蠻夷一。
五月乙未,立川蜀水驛,自敘州達荊南府。
八月壬子,以重慶平,還侍衛親軍歸本司。
九月癸未,詔重慶設宣慰司。
時川蜀既平,省東西行樞密院,其成都、潼川、利州、重慶四處皆設宣慰司。
十二月丙申,從播州安撫楊邦憲請,以鼎山仍隸播州。
十六年春正月,召王立入覲,命為潼川路安撫使知合州事。
先是王立以合州降李德輝,東川行院憤之,遂言立久抗王師,指斥憲宗宜殺之。
降臣李諒立言前殺其妻子有其財物,遂詔殺之,籍其家償之。
而安西王具立附降始末,即召立入覲,因有是命。
壬戌,分重慶路為四川南道立宣慰司。
時分川蜀為四道:以成都等路為四川西道,廣元等路為北道,順慶等路為東道,重慶等路為南道,並立宣慰司。
詔賞重慶等路從征蒙古漢軍鈔。
改播州鼎山縣為播川縣。
立重慶路總管府。
丁卯,賜參知政事昝順田民百八十戶於江津縣。
五月庚午,賜攻圍重慶將士鈔、衣服有差。
六月癸巳,命東川行樞密院調兵守釣魚山。
八月甲辰,賞征重慶將校幣、帛有差。
十八年閏八月,命播州每歲親貢方物。
十九年二月壬子,詔播、思、敘三州軍征緬國。
二十年,以李忽蘭吉為四川南道宣慰使。
先是忽蘭吉每戰輒勝,引兵略重慶、取簡州,累夔東招討。
入覲,賜虎符,至是改南道宣慰,奉旨征五溪蠻。
三月庚申,太陰犯井。
六月,四川行省參政曲星吉思、宣慰使李忽蘭吉擊溪洞蠻,平之。
時思、播以南九溪十八洞蠻獠叛服不常,詔四川行省討之。
曲星吉思與忽蘭吉等鑿山開道,分兵並進。
諸蠻伏險以拒,然眾寡不敵,多就擒戮,其酋長率眾來降,詔分其地郡縣之。
七月丙辰,太白犯井;乙醜,又犯之。
九月壬申,太陰掩井。
二十一年夏四月戊申,敕發思、播田、楊二家軍從征緬。
閏五月己卯,以思、播二州隸順元路宣撫司。
升重慶為上路,割忠、涪二州為屬郡。
九月乙未,太陰犯井。
二十二年二月辛亥,太陰犯井;八月癸醜,入東井。
十一月己醜,籍重慶府不花家人百二十二戶為民。
十二月辛卯,並省重慶等處州縣占城,置重慶錄事司。
時又割瀘、合二州來屬,省璧山縣入巴縣,廢南平軍入南川縣為屬邑,置錄事司。
二十三年二月丙午,太陰犯井;九月辛亥、十一月己卯、十二月丁未皆犯東井。
二十四年正月甲戌,太陰犯東井;二月辛醜、三月丙申如之。
乙卯,降重慶定遠州為縣。
先是四年,使宜都統師兵屯女箐坪,並為武勝軍,後為定遠州,至是降為縣,隸合州。
八月辛巳,太陰又犯東井。
播州宣撫賽因不花等赴關,請留順元宣慰使速哥。
速哥初除四川南道宣慰使,鎮重慶、黔、涪等州。
亦溪不薛叛,置順元等處宣慰司,以速哥為使,經理諸蠻。
是歲,遷河東、陝西路萬戶不花等赴關留之,降八番、金竹等砦,得戶三萬四千,悉置郡縣。
至二十九年,入朝加官。
二十五年夏四月,太陰犯井。
五月癸醜,遷四川省治重慶,複遷宣慰于成都。
六月甲戌,太白犯井。
十二月甲子,太陰犯井。
二十六年九月戊寅,歲星犯井。
十月己醜,太陰犯井。
十一月丁巳,改播州為播南路。
二十七年春正月癸醜,太白犯井。
三月庚申,詔複徙四川行省治成都。
初移治,重慶、成都之民苦於供給,詔複徙治之。
夏四月丙子,太陰犯井。
八月丁亥,複徙四川南道宣慰司于重慶府。
二十八年七月己亥,太白犯井。
二十九年春正月丙辰,以行播州安撫楊漢英為沿邊宣慰使。
時播州洞蠻因籍戶,懷疑竄匿,降詔招集之。
以漢英為紹慶、南平、珍州等處沿邊宣慰、行軍民宣撫使,管軍萬戶。
十月乙巳、十一月庚子、太陰皆犯井。
三十年五月,命思、播、黃平、鎮遠拘刷亡宋避役手號軍人,以增鎮守。
十月辛醜、十一月丁卯、十二月乙未,太陰皆犯井。
遣使督思、播、黃平、鎮遠發宋舊軍八千人從征安南。
三十一年六月丙午、九月乙未,太陰皆犯井。
成宗貞元二年二月丁未、六月癸亥,太陰皆犯井。
辛未,以川蜀地多嵐瘴,弛酒禁。
三月甲午,西川樞密院招降重慶等處。
先是重慶既平,遣同知隆州事趙孟烯賚詔招諭。
南平軍、都掌蠻、羅計蠻等皆降,田、楊二家、豕鵝夷民亦各遣使納矣。
播州楊邦憲表請乞仍降,璽書從之。
至是招降西川,得府二、州六、軍、監各一、縣二十、柵四十、蠻夷一。
五月乙未,立川蜀水驛,自敘州達荊南府。
八月壬子,以重慶平,還侍衛親軍歸本司。
九月癸未,詔重慶設宣慰司。
時川蜀既平,省東西行樞密院,其成都、潼川、利州、重慶四處皆設宣慰司。
十二月丙申,從播州安撫楊邦憲請,以鼎山仍隸播州。
十六年春正月,召王立入覲,命為潼川路安撫使知合州事。
先是王立以合州降李德輝,東川行院憤之,遂言立久抗王師,指斥憲宗宜殺之。
降臣李諒立言前殺其妻子有其財物,遂詔殺之,籍其家償之。
而安西王具立附降始末,即召立入覲,因有是命。
壬戌,分重慶路為四川南道立宣慰司。
時分川蜀為四道:以成都等路為四川西道,廣元等路為北道,順慶等路為東道,重慶等路為南道,並立宣慰司。
詔賞重慶等路從征蒙古漢軍鈔。
改播州鼎山縣為播川縣。
立重慶路總管府。
丁卯,賜參知政事昝順田民百八十戶於江津縣。
五月庚午,賜攻圍重慶將士鈔、衣服有差。
六月癸巳,命東川行樞密院調兵守釣魚山。
八月甲辰,賞征重慶將校幣、帛有差。
十八年閏八月,命播州每歲親貢方物。
十九年二月壬子,詔播、思、敘三州軍征緬國。
二十年,以李忽蘭吉為四川南道宣慰使。
先是忽蘭吉每戰輒勝,引兵略重慶、取簡州,累夔東招討。
入覲,賜虎符,至是改南道宣慰,奉旨征五溪蠻。
三月庚申,太陰犯井。
六月,四川行省參政曲星吉思、宣慰使李忽蘭吉擊溪洞蠻,平之。
時思、播以南九溪十八洞蠻獠叛服不常,詔四川行省討之。
曲星吉思與忽蘭吉等鑿山開道,分兵並進。
諸蠻伏險以拒,然眾寡不敵,多就擒戮,其酋長率眾來降,詔分其地郡縣之。
七月丙辰,太白犯井;乙醜,又犯之。
九月壬申,太陰掩井。
二十一年夏四月戊申,敕發思、播田、楊二家軍從征緬。
閏五月己卯,以思、播二州隸順元路宣撫司。
升重慶為上路,割忠、涪二州為屬郡。
九月乙未,太陰犯井。
二十二年二月辛亥,太陰犯井;八月癸醜,入東井。
十一月己醜,籍重慶府不花家人百二十二戶為民。
十二月辛卯,並省重慶等處州縣占城,置重慶錄事司。
時又割瀘、合二州來屬,省璧山縣入巴縣,廢南平軍入南川縣為屬邑,置錄事司。
二十三年二月丙午,太陰犯井;九月辛亥、十一月己卯、十二月丁未皆犯東井。
二十四年正月甲戌,太陰犯東井;二月辛醜、三月丙申如之。
乙卯,降重慶定遠州為縣。
先是四年,使宜都統師兵屯女箐坪,並為武勝軍,後為定遠州,至是降為縣,隸合州。
八月辛巳,太陰又犯東井。
播州宣撫賽因不花等赴關,請留順元宣慰使速哥。
速哥初除四川南道宣慰使,鎮重慶、黔、涪等州。
亦溪不薛叛,置順元等處宣慰司,以速哥為使,經理諸蠻。
是歲,遷河東、陝西路萬戶不花等赴關留之,降八番、金竹等砦,得戶三萬四千,悉置郡縣。
至二十九年,入朝加官。
二十五年夏四月,太陰犯井。
五月癸醜,遷四川省治重慶,複遷宣慰于成都。
六月甲戌,太白犯井。
十二月甲子,太陰犯井。
二十六年九月戊寅,歲星犯井。
十月己醜,太陰犯井。
十一月丁巳,改播州為播南路。
二十七年春正月癸醜,太白犯井。
三月庚申,詔複徙四川行省治成都。
初移治,重慶、成都之民苦於供給,詔複徙治之。
夏四月丙子,太陰犯井。
八月丁亥,複徙四川南道宣慰司于重慶府。
二十八年七月己亥,太白犯井。
二十九年春正月丙辰,以行播州安撫楊漢英為沿邊宣慰使。
時播州洞蠻因籍戶,懷疑竄匿,降詔招集之。
以漢英為紹慶、南平、珍州等處沿邊宣慰、行軍民宣撫使,管軍萬戶。
十月乙巳、十一月庚子、太陰皆犯井。
三十年五月,命思、播、黃平、鎮遠拘刷亡宋避役手號軍人,以增鎮守。
十月辛醜、十一月丁卯、十二月乙未,太陰皆犯井。
遣使督思、播、黃平、鎮遠發宋舊軍八千人從征安南。
三十一年六月丙午、九月乙未,太陰皆犯井。
成宗貞元二年二月丁未、六月癸亥,太陰皆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