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事紀七
關燈
小
中
大
秋七月壬午,太陰犯井。
十一月庚辰、十二月丁未,太陰又犯井。
大德元年三月戊辰,熒惑犯井。
十二月己卯,捕獵、平伐等蠻未附,播州宣撫楊漢英請己力討之。
二年三月壬戌,徙重慶宣慰司都元帥于成都。
三年七月己卯朔,太白犯井。
四年七月辛卯,熒惑犯井。
八月癸醜,太陰犯井。
五年四月壬申,太陰犯東井。
五月丁卯,太白犯井。
六月己酉,歲星犯井。
紹慶路水渰綠陰軒頂。
八月庚辰,彗星出井二十四度,經天貫索星,長丈餘,至天市垣,巴蜀之東,凡四十日乃滅。
十月癸未,太陰犯東井。
十一月己亥,歲星犯東井。
六年二月癸卯,歲星犯井。
四月乙醜朔,太白犯東井。
十月癸醜,熒惑、食星、填星聚井。
七年五月壬辰,辰星犯東井。
七月己卯,太陰犯井;九月甲戌、十月辛醜、十二月壬申,太陰皆犯東井。
九年三月己巳,太陰犯東井;四月庚辰、壬辰,皆犯井。
十年十月甲寅,太陰犯井。
十一年十一月丙子,太陰犯東井。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辛未,太陰犯井;三月乙醜,如之。
二年十二月庚申,太陰犯參。
三年三月甲寅,太陰犯井;丁未,太白犯井。
仁宗皇慶元年三月丁酉朔,熒惑犯東井;壬寅,如之。
秋七月戊午,太陰犯東井。
十二月甲申,熒惑、填星、辰星聚井。
三年正月丁未,彗星出東井。
七月己醜朔、八月壬戌,歲星皆犯東井。
延祐元年二月癸酉,熒惑犯東井。
二年五月癸卯,太白犯東井。
三年六月,重慶大火,郡舍十焚八九。
四年春正月壬辰,重慶民饑,詔發廩賑之。
五年十一月,播州南寧長官洛麼遣人以方物入覲。
初,洛麼作亂,思州守臣換住哥招諭之,洛麼遂來附。
十二月辛亥,置重慶路屯田。
四川行省趙世延議即重慶路立屯田,物色江津、巴縣閒田七百八十三頃,摘軍千二百人墾之,歲得粟萬一千七百石,減成都歲漕如數。
六年十月戊辰,太陰犯東井。
七年夏四月己未,紹慶路洞蠻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
六月丁卯,太白犯井宿東扇第三星。
十月癸未,太陰犯井宿。
十二月丁未,播州蜑蠻的羊籠等來降。
戊午,太陰犯井。
英宗治平元年十一月丙戌,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
二年二月戊申,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七月戊午,犯井鉞星;十月庚辰,犯井距星;辛巳,犯東扇、犯第二星及第三星;十一月戊申,掩井宿東扇北第二星;十二月乙亥,掩井宿、距星。
三年正月壬寅,太陰犯井宿、距星;癸卯,太陰犯井宿東扇南第二星。
泰定帝泰定元年秋七月丙戌,思州平茶楊大車、酉陽州冉世昌寇小石、耶凱江等寨,調兵捕之。
十二月乙亥,夔路容米洞蠻田先什用等九洞為寇,四川行省遣傳諭降五洞,餘發兵捕之。
二年二月丙戌,填星犯井宿鉞星;丙午,犯井宿。
秋七月丙辰,播州蠻黎平愛等集群夷為寇,詔播州宣撫楊燕裡不花招撫之。
時湖廣行省請兵討之,不許。
十月癸巳,填星退犯井宿;戊午,退犯井宿鉞。
播州凱黎苗率諸寨苗獠為寇。
三年春正月,播州宣慰使楊燕裡不花詔諭蠻酋黎平愛等來降。
三月丙午,填星犯井宿鉞星;戊辰,犯井宿;庚午,與太白、歲星聚于井。
六月癸未,播州蠻黎平愛複叛,合謝烏窮為寇。
楊燕裡不花招平愛出降,烏窮不附,命討之。
秋七月丁未,紹慶酉陽寨冉世昌及何惹洞蠻為寇。
十一月辛酉,播州蠻宋王保來降。
四年春正月庚戌,置紹慶路石門十寨巡檢司。
三月丁卯,熒惑犯井宿。
六月乙未,紹慶路四洞酋阿者等降,並命為蠻夷長官司,仍設巡檢司以撫之。
秋七月甲辰,播州蠻謝烏窮來獻方物。
十一月,以降蠻謝烏窮為蠻夷官。
文宗天曆元年二月己酉,熒惑犯井宿。
二年春正月丁醜,四川嚢加台攻破播州貓兒埡隘,宣慰使楊燕裡不花開關納之。
壬午,播州楊萬戶引四川賊兵至烏江峰,官軍敗之。
二月己酉,熒惑犯井宿。
癸醜,遣使詔諭播州。
諸王月魯帖水兒等至播州詔諭土官,之從嚢台吉者楊延裡不花及其弟等皆來降。
三月,紹慶彭水縣水。
四月,重慶路火延二百四十餘家。
五月戊子,命有司市馬補思、播諸驛。
思、播諸驛因兵興,馬多羸斃,驛戶貧乏,命有司市馬補之。
十二月丁未,開重慶路酒禁。
至順元年夏四月戊子,四川行省調重慶五路萬戶,以兵救雲南。
五月壬戌,重慶五路立萬戶軍,至雲南遇賊,兵卻敗之引還。
秋七月戊申,征重慶路夔州逃亡軍人八百餘人赴成都。
二年春正
十一月庚辰、十二月丁未,太陰又犯井。
大德元年三月戊辰,熒惑犯井。
十二月己卯,捕獵、平伐等蠻未附,播州宣撫楊漢英請己力討之。
二年三月壬戌,徙重慶宣慰司都元帥于成都。
三年七月己卯朔,太白犯井。
四年七月辛卯,熒惑犯井。
八月癸醜,太陰犯井。
五年四月壬申,太陰犯東井。
五月丁卯,太白犯井。
六月己酉,歲星犯井。
紹慶路水渰綠陰軒頂。
八月庚辰,彗星出井二十四度,經天貫索星,長丈餘,至天市垣,巴蜀之東,凡四十日乃滅。
十月癸未,太陰犯東井。
十一月己亥,歲星犯東井。
六年二月癸卯,歲星犯井。
四月乙醜朔,太白犯東井。
十月癸醜,熒惑、食星、填星聚井。
七年五月壬辰,辰星犯東井。
七月己卯,太陰犯井;九月甲戌、十月辛醜、十二月壬申,太陰皆犯東井。
九年三月己巳,太陰犯東井;四月庚辰、壬辰,皆犯井。
十年十月甲寅,太陰犯井。
十一年十一月丙子,太陰犯東井。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辛未,太陰犯井;三月乙醜,如之。
二年十二月庚申,太陰犯參。
三年三月甲寅,太陰犯井;丁未,太白犯井。
仁宗皇慶元年三月丁酉朔,熒惑犯東井;壬寅,如之。
秋七月戊午,太陰犯東井。
十二月甲申,熒惑、填星、辰星聚井。
三年正月丁未,彗星出東井。
七月己醜朔、八月壬戌,歲星皆犯東井。
延祐元年二月癸酉,熒惑犯東井。
二年五月癸卯,太白犯東井。
三年六月,重慶大火,郡舍十焚八九。
四年春正月壬辰,重慶民饑,詔發廩賑之。
五年十一月,播州南寧長官洛麼遣人以方物入覲。
初,洛麼作亂,思州守臣換住哥招諭之,洛麼遂來附。
十二月辛亥,置重慶路屯田。
四川行省趙世延議即重慶路立屯田,物色江津、巴縣閒田七百八十三頃,摘軍千二百人墾之,歲得粟萬一千七百石,減成都歲漕如數。
六年十月戊辰,太陰犯東井。
七年夏四月己未,紹慶路洞蠻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
六月丁卯,太白犯井宿東扇第三星。
十月癸未,太陰犯井宿。
十二月丁未,播州蜑蠻的羊籠等來降。
戊午,太陰犯井。
英宗治平元年十一月丙戌,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
二年二月戊申,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七月戊午,犯井鉞星;十月庚辰,犯井距星;辛巳,犯東扇、犯第二星及第三星;十一月戊申,掩井宿東扇北第二星;十二月乙亥,掩井宿、距星。
三年正月壬寅,太陰犯井宿、距星;癸卯,太陰犯井宿東扇南第二星。
泰定帝泰定元年秋七月丙戌,思州平茶楊大車、酉陽州冉世昌寇小石、耶凱江等寨,調兵捕之。
十二月乙亥,夔路容米洞蠻田先什用等九洞為寇,四川行省遣傳諭降五洞,餘發兵捕之。
二年二月丙戌,填星犯井宿鉞星;丙午,犯井宿。
秋七月丙辰,播州蠻黎平愛等集群夷為寇,詔播州宣撫楊燕裡不花招撫之。
時湖廣行省請兵討之,不許。
十月癸巳,填星退犯井宿;戊午,退犯井宿鉞。
播州凱黎苗率諸寨苗獠為寇。
三年春正月,播州宣慰使楊燕裡不花詔諭蠻酋黎平愛等來降。
三月丙午,填星犯井宿鉞星;戊辰,犯井宿;庚午,與太白、歲星聚于井。
六月癸未,播州蠻黎平愛複叛,合謝烏窮為寇。
楊燕裡不花招平愛出降,烏窮不附,命討之。
秋七月丁未,紹慶酉陽寨冉世昌及何惹洞蠻為寇。
十一月辛酉,播州蠻宋王保來降。
四年春正月庚戌,置紹慶路石門十寨巡檢司。
三月丁卯,熒惑犯井宿。
六月乙未,紹慶路四洞酋阿者等降,並命為蠻夷長官司,仍設巡檢司以撫之。
秋七月甲辰,播州蠻謝烏窮來獻方物。
十一月,以降蠻謝烏窮為蠻夷官。
文宗天曆元年二月己酉,熒惑犯井宿。
二年春正月丁醜,四川嚢加台攻破播州貓兒埡隘,宣慰使楊燕裡不花開關納之。
壬午,播州楊萬戶引四川賊兵至烏江峰,官軍敗之。
二月己酉,熒惑犯井宿。
癸醜,遣使詔諭播州。
諸王月魯帖水兒等至播州詔諭土官,之從嚢台吉者楊延裡不花及其弟等皆來降。
三月,紹慶彭水縣水。
四月,重慶路火延二百四十餘家。
五月戊子,命有司市馬補思、播諸驛。
思、播諸驛因兵興,馬多羸斃,驛戶貧乏,命有司市馬補之。
十二月丁未,開重慶路酒禁。
至順元年夏四月戊子,四川行省調重慶五路萬戶,以兵救雲南。
五月壬戌,重慶五路立萬戶軍,至雲南遇賊,兵卻敗之引還。
秋七月戊申,征重慶路夔州逃亡軍人八百餘人赴成都。
二年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