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六事紀三
關燈
小
中
大
唐高祖武德元年七月丙午,鎮星、太白、辰星聚于東井。
二年閏二月甲寅,隋夷陵郡丞許紹帥黔安諸郡來降,詔以為峽州刺史。
三月丙申,鎮星、太白、辰星複聚于東井。
開南蠻置南州南川郡。
九月,蕭銑遣將規取巴蜀,許紹遣子智仁等擊破之。
時銑據江陵,初遣其將楊道生寇峽州,許紹擊破之。
巳複遣普環帥舟師上峽,規取巴蜀。
紹遣智仁及參軍李弘節追至西陵,大破之,擒普環。
三年八月丁酉,南寧西爨蠻遣使入貢。
初,隋末蠻酋爨玩反,誅。
諸子沒為官奴,棄其地。
帝即位,以玩子弘達為昆州刺史,令持其父屍歸葬。
益州刺史段綸因遣使招諭,其部落皆來降。
四年春正月,黔州兵攻蕭銑,拔其五州七鎮。
二月,行軍總管李靖,請錄用巴蜀酋長子弟。
初,靖說孝恭以取銑十策。
上之固說巴蜀酋長子弟悉宜召之,量才授任,置之左右,外示引擢,實以為質,不報。
四年夏四月,詔益州行台、左僕射竇軌帥巴蜀兵來會秦王,討王世充。
九月甲申,詔趙郡王李孝恭發巴蜀兵討蕭銑,黔州刺史田世康從孝恭討銑,克之,銑降。
時孝恭為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自夔州順流東下,世康以兵出辰州道,會擊銑。
時峽江方漲,諸將請俟水落。
靖曰:兵貴神速,若乘江漲,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備,必成擒矣!孝恭從之,遂圍江陵,銑果降。
南方州縣聞之,皆望風欸附。
六年八月丙申,渝州人張大智反,刺史薛敬仁棄城走。
冬十月己未,張大智侵涪州,刺史田世康等討之,大智以眾降。
七年秋七月,命韋仁壽檢校南寧州都督。
時西南夷內附,朝廷遣使撫之類皆貪縱,遠民患之。
仁壽性寬厚,有識度。
上聞其名,命檢校南寧州都督,仁壽既受,命將兵至。
周歷數千裡,蠻夷望風歸附,各遣子弟入貢。
九年六月己卯,歲星、辰星合于東井。
太宗貞觀元年二月,分天下十道,以渝、合、昌三州隸劍南道,忠、涪二州隸山南道,黔、南二州隸江南道。
三年閏十一月丁未,詔以東謝為應州、南謝為莊州,隸黔州都督。
諸謝皆南蠻別種,在黔州之西。
時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來朝。
詔以其地為州,隸黔州。
是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眾,服裝詭異,顏師古請作壬會圖,從之。
乙醜,牂牁酋長謝能羽及充州蠻入貢。
詔以牂牁為牂州,以其酋長為刺史。
四年九月丙子,開南蠻地置費州、夷州。
八年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在參七度。
十二年六月辛卯,熒惑入東井。
十三年六月,太白犯東井北轅。
十六年六月甲辰,西方有流星如月,西南行二丈乃滅。
十七年夏四月,廢太子承乾為庶人,徙黔州。
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六度。
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秋,忠州大水。
十九年六月丙辰,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庶人承乾死於黔州。
二十二年七月乙巳,鎮星守東井。
高宗永徽元年二月己醜,熒惑犯東井。
顯慶元年四月丁酉,太白犯東井北轅。
夏四月,矩州人謝無靈舉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討,平之。
夏四月,削太尉長孫無忌官,封黔州安置。
初,武後以無忌受重賜不助己深怨之。
令許敬宗伺其隙而陷之,敬宗陰使洛陽人上變與侍中率茂按反狀。
於是詔削其爵秩,安置黔州,所在發兵護送,流其子、秘書監等於嶺外,從弟渝州刺史知仁貶翼州司馬。
上元初,追複其官爵,以其曾孫翼襲趙公。
秋七月,許敬宗遣大理正袁公瑜殺無忌於黔州。
無忌至黔州,敬宗複令公瑜及禦史宋之順等再訊無忌反狀。
公瑜至,暴訊,無忌投繯而卒。
六年六月,廢梁王忠為庶人,徙黔州,囚於承乾故宅。
龍朔元年五月甲子,晦,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三年六月乙酉,太白入東井。
麟德二年三月戊午,熒惑入東井。
夏四月丙午,赦黔州都督府。
總章元年十二月,流高麗泉男建於黔州。
李平高麗。
王遣首領持白幡詣,降。
男建猶閉門拒守,遣兵出戰,皆敗。
縱兵登城,擒男建獻俘。
上赦之,流於黔州,餘流嶺南。
二年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九度。
十一月,詔黔中官委都督注選。
時承平日久,選人益多,定詮注法。
其黔中、嶺南州縣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選擇土人補授。
鹹亨元年夏四月癸卯,月犯東井。
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八度。
七月,熒惑入東井。
十一月,西方有流星,聲如雷。
儀鳳元
二年閏二月甲寅,隋夷陵郡丞許紹帥黔安諸郡來降,詔以為峽州刺史。
三月丙申,鎮星、太白、辰星複聚于東井。
開南蠻置南州南川郡。
九月,蕭銑遣將規取巴蜀,許紹遣子智仁等擊破之。
時銑據江陵,初遣其將楊道生寇峽州,許紹擊破之。
巳複遣普環帥舟師上峽,規取巴蜀。
紹遣智仁及參軍李弘節追至西陵,大破之,擒普環。
三年八月丁酉,南寧西爨蠻遣使入貢。
初,隋末蠻酋爨玩反,誅。
諸子沒為官奴,棄其地。
帝即位,以玩子弘達為昆州刺史,令持其父屍歸葬。
益州刺史段綸因遣使招諭,其部落皆來降。
四年春正月,黔州兵攻蕭銑,拔其五州七鎮。
二月,行軍總管李靖,請錄用巴蜀酋長子弟。
初,靖說孝恭以取銑十策。
上之固說巴蜀酋長子弟悉宜召之,量才授任,置之左右,外示引擢,實以為質,不報。
四年夏四月,詔益州行台、左僕射竇軌帥巴蜀兵來會秦王,討王世充。
九月甲申,詔趙郡王李孝恭發巴蜀兵討蕭銑,黔州刺史田世康從孝恭討銑,克之,銑降。
時孝恭為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自夔州順流東下,世康以兵出辰州道,會擊銑。
時峽江方漲,諸將請俟水落。
靖曰:兵貴神速,若乘江漲,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備,必成擒矣!孝恭從之,遂圍江陵,銑果降。
南方州縣聞之,皆望風欸附。
六年八月丙申,渝州人張大智反,刺史薛敬仁棄城走。
冬十月己未,張大智侵涪州,刺史田世康等討之,大智以眾降。
七年秋七月,命韋仁壽檢校南寧州都督。
時西南夷內附,朝廷遣使撫之類皆貪縱,遠民患之。
仁壽性寬厚,有識度。
上聞其名,命檢校南寧州都督,仁壽既受,命將兵至。
周歷數千裡,蠻夷望風歸附,各遣子弟入貢。
九年六月己卯,歲星、辰星合于東井。
太宗貞觀元年二月,分天下十道,以渝、合、昌三州隸劍南道,忠、涪二州隸山南道,黔、南二州隸江南道。
三年閏十一月丁未,詔以東謝為應州、南謝為莊州,隸黔州都督。
諸謝皆南蠻別種,在黔州之西。
時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來朝。
詔以其地為州,隸黔州。
是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眾,服裝詭異,顏師古請作壬會圖,從之。
乙醜,牂牁酋長謝能羽及充州蠻入貢。
詔以牂牁為牂州,以其酋長為刺史。
四年九月丙子,開南蠻地置費州、夷州。
八年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在參七度。
十二年六月辛卯,熒惑入東井。
十三年六月,太白犯東井北轅。
十六年六月甲辰,西方有流星如月,西南行二丈乃滅。
十七年夏四月,廢太子承乾為庶人,徙黔州。
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六度。
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秋,忠州大水。
十九年六月丙辰,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庶人承乾死於黔州。
二十二年七月乙巳,鎮星守東井。
高宗永徽元年二月己醜,熒惑犯東井。
顯慶元年四月丁酉,太白犯東井北轅。
夏四月,矩州人謝無靈舉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討,平之。
夏四月,削太尉長孫無忌官,封黔州安置。
初,武後以無忌受重賜不助己深怨之。
令許敬宗伺其隙而陷之,敬宗陰使洛陽人上變與侍中率茂按反狀。
於是詔削其爵秩,安置黔州,所在發兵護送,流其子、秘書監等於嶺外,從弟渝州刺史知仁貶翼州司馬。
上元初,追複其官爵,以其曾孫翼襲趙公。
秋七月,許敬宗遣大理正袁公瑜殺無忌於黔州。
無忌至黔州,敬宗複令公瑜及禦史宋之順等再訊無忌反狀。
公瑜至,暴訊,無忌投繯而卒。
六年六月,廢梁王忠為庶人,徙黔州,囚於承乾故宅。
龍朔元年五月甲子,晦,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三年六月乙酉,太白入東井。
麟德二年三月戊午,熒惑入東井。
夏四月丙午,赦黔州都督府。
總章元年十二月,流高麗泉男建於黔州。
李平高麗。
王遣首領持白幡詣,降。
男建猶閉門拒守,遣兵出戰,皆敗。
縱兵登城,擒男建獻俘。
上赦之,流於黔州,餘流嶺南。
二年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九度。
十一月,詔黔中官委都督注選。
時承平日久,選人益多,定詮注法。
其黔中、嶺南州縣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選擇土人補授。
鹹亨元年夏四月癸卯,月犯東井。
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八度。
七月,熒惑入東井。
十一月,西方有流星,聲如雷。
儀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