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六事紀三
關燈
小
中
大
年正月甲子,朔月見西方。
納州獠反,敕黔州都督發兵討之。
秋八月,遣使詣黔州等府注擬。
敕比來注擬,土人簡擇未精。
黔廣等府,每四年遣五品以上清正官充使,仍令禦史同往注擬,時人謂之南選。
永隆元年八月,貶戶部侍郎高真行為渝州刺史。
初,太子冼馬劉訥言嘗撰《俳諧集》以獻太子賢。
賢敗,搜得之。
上怒曰:以六經教人,猶恐不化,乃進《俳諧》鄙說,豈輔政之義耶?時高真行之子政為太子典膳丞事,與賢連。
上付其父,使自訓責。
政入門,真行以佩刀刺其喉,審,行又刺其腹,兄子璿斷其首,棄之道中。
上聞不悅,由是俱得貶。
冬十月,安置曹王明於黔州。
明時為蘇州刺史,坐故太子賢之黨,降封零陵郡王、黔州安置。
永淳元年五月,黔州都督謝天佑殺零陵王明於黔州。
明至黔,天佑希天後旨,逼令自殺,上聞甚悼之,黔府官屬皆坐免官。
佑後寢于平閣,婢妾十餘人共處夜,失其首。
垂拱中,明子零陵王俊為天後所殺,有司籍其家,得佑首,漆為穢器,題“謝佑”,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也。
中宗嗣聖二年四月癸未,辰星犯東井北轅。
四年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五年十二月,徙霍王元軌於黔州。
元軌時為司徒、青州刺史,坐與越王連謀,廢徙黔州。
載以檻車,行至陳倉而死。
九年,貶中丞魏元忠為涪陵令。
來俊臣羅吉同平章事狄仁傑及元忠等謀反下獄。
後仁傑子上書,太後稍悟,於是出皆貶縣令,仁傑彭澤令、元忠涪陵令。
十五年六月甲午,出鳳閣舍人張柬之為合州刺史。
時突厥默啜有女,請和親。
武後欲令武延秀娶之。
柬之奏古無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武後旨,出為合州刺史。
神龍三年六月丁卯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八度。
景龍元年,中書令魏元忠貶為務川尉,卒於涪陵。
元忠以武三思擅權,意常憤鬱。
及太子重俊起兵,遇元忠子、太僕卿升于永安門,脅以自隨。
太子死,升為亂兵所殺。
元忠揚言曰:元惡已死,雖鼎鑊何傷?但昔太子隕歿耳。
宗楚客等遂誣元忠與太子通謀,請夷三族,制不許。
元忠懼表責,緻仕。
乃貶渠州司馬,又貶務川尉,行至涪陵而卒。
三年六月癸巳,太白晝見在東井。
睿宗景雲二年三月壬申,熒惑入東井。
玄宗開元二年二月,黜涪州刺史周利貞等十三人。
以利貞等天後時酷吏,比周興等情狀差輕,放歸草澤,終身勿齒。
三年九月,西南蠻寇邊,遣右驍衛將軍李玄道發巴、戎、瀘、夔等州兵三萬人並舊屯兵討之。
六年,宋璟請除員外司馬李邕渝州刺史。
時邕與儀州司馬鄭勉並有才略文詞,但性多異端,好是非改變。
璟奏言:若全引進,則咎悔必至;若長棄捐,則材用可惜。
請除邕渝州、勉硤州。
七年六月甲戌,太白犯東井、鉞星。
八年三月庚午,太白犯東井北轅。
十二年秋七月,溪州蠻覃行璋反,以大將軍楊思勖為黔中道招討使,將兵擊之。
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道,增置黔中道,置採訪使。
二十六年,黔州置五溪諸州經略使。
天寶十三載六月乙醜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九度。
十四載十二月,歲星在東井。
肅宗至德元載三月丙戌,月有黃白冠連暈,圍東井。
五月,以黔中節度使趙國珍等擊賊,潰之。
時安祿山將武令珣圍南陽,節度魯炅在圍中,乃以國珍及夷陵太守虢王巨、嶺南節度何履光等擊之,賊聞,解圍走。
二載分劍南為東西川節度使。
乾元元年,以忠州隸夔州。
二年十一月,貶平章事第五琦為忠州長史。
先是第五琦作乾元錢、重輪錢,與開元錢三品並行。
民爭盜鑄,貨輕物重,穀價騰踴,餓殍相望。
上言者皆歸咎於琦。
庚午,貶琦禦史大夫,賀蘭進明貶溱州司馬,坐琦黨也。
劍南東川節度領昌、渝、合三州。
二年四月丁巳,有彗星於西方,曆觽、參、東井。
閏月辛卯朔,有彗星於西方,長數尺,至五月乃滅。
上元二年,忠州長史第五琦除名,流夷州。
琦既行,或告琦受人金二百兩。
遣禦史劉期光追按之,琦曰:琦備位宰相,二百兩金不可乎?挈若付受有憑,請準律科。
期光即奏:琦已服罪。
故有是命。
五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
東川節度使李奐等攻,拔綿州,斬之。
廣德二年春正月癸卯,合劍南東、西川為一道,以嚴武為節度使。
代宗大曆元年二月,以杜鴻漸為劍南東西川副元帥。
二年春正月,複置劍
納州獠反,敕黔州都督發兵討之。
秋八月,遣使詣黔州等府注擬。
敕比來注擬,土人簡擇未精。
黔廣等府,每四年遣五品以上清正官充使,仍令禦史同往注擬,時人謂之南選。
永隆元年八月,貶戶部侍郎高真行為渝州刺史。
初,太子冼馬劉訥言嘗撰《俳諧集》以獻太子賢。
賢敗,搜得之。
上怒曰:以六經教人,猶恐不化,乃進《俳諧》鄙說,豈輔政之義耶?時高真行之子政為太子典膳丞事,與賢連。
上付其父,使自訓責。
政入門,真行以佩刀刺其喉,審,行又刺其腹,兄子璿斷其首,棄之道中。
上聞不悅,由是俱得貶。
冬十月,安置曹王明於黔州。
明時為蘇州刺史,坐故太子賢之黨,降封零陵郡王、黔州安置。
永淳元年五月,黔州都督謝天佑殺零陵王明於黔州。
明至黔,天佑希天後旨,逼令自殺,上聞甚悼之,黔府官屬皆坐免官。
佑後寢于平閣,婢妾十餘人共處夜,失其首。
垂拱中,明子零陵王俊為天後所殺,有司籍其家,得佑首,漆為穢器,題“謝佑”,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也。
中宗嗣聖二年四月癸未,辰星犯東井北轅。
四年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五年十二月,徙霍王元軌於黔州。
元軌時為司徒、青州刺史,坐與越王連謀,廢徙黔州。
載以檻車,行至陳倉而死。
九年,貶中丞魏元忠為涪陵令。
來俊臣羅吉同平章事狄仁傑及元忠等謀反下獄。
後仁傑子上書,太後稍悟,於是出皆貶縣令,仁傑彭澤令、元忠涪陵令。
十五年六月甲午,出鳳閣舍人張柬之為合州刺史。
時突厥默啜有女,請和親。
武後欲令武延秀娶之。
柬之奏古無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武後旨,出為合州刺史。
神龍三年六月丁卯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八度。
景龍元年,中書令魏元忠貶為務川尉,卒於涪陵。
元忠以武三思擅權,意常憤鬱。
及太子重俊起兵,遇元忠子、太僕卿升于永安門,脅以自隨。
太子死,升為亂兵所殺。
元忠揚言曰:元惡已死,雖鼎鑊何傷?但昔太子隕歿耳。
宗楚客等遂誣元忠與太子通謀,請夷三族,制不許。
元忠懼表責,緻仕。
乃貶渠州司馬,又貶務川尉,行至涪陵而卒。
三年六月癸巳,太白晝見在東井。
睿宗景雲二年三月壬申,熒惑入東井。
玄宗開元二年二月,黜涪州刺史周利貞等十三人。
以利貞等天後時酷吏,比周興等情狀差輕,放歸草澤,終身勿齒。
三年九月,西南蠻寇邊,遣右驍衛將軍李玄道發巴、戎、瀘、夔等州兵三萬人並舊屯兵討之。
六年,宋璟請除員外司馬李邕渝州刺史。
時邕與儀州司馬鄭勉並有才略文詞,但性多異端,好是非改變。
璟奏言:若全引進,則咎悔必至;若長棄捐,則材用可惜。
請除邕渝州、勉硤州。
七年六月甲戌,太白犯東井、鉞星。
八年三月庚午,太白犯東井北轅。
十二年秋七月,溪州蠻覃行璋反,以大將軍楊思勖為黔中道招討使,將兵擊之。
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道,增置黔中道,置採訪使。
二十六年,黔州置五溪諸州經略使。
天寶十三載六月乙醜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九度。
十四載十二月,歲星在東井。
肅宗至德元載三月丙戌,月有黃白冠連暈,圍東井。
五月,以黔中節度使趙國珍等擊賊,潰之。
時安祿山將武令珣圍南陽,節度魯炅在圍中,乃以國珍及夷陵太守虢王巨、嶺南節度何履光等擊之,賊聞,解圍走。
二載分劍南為東西川節度使。
乾元元年,以忠州隸夔州。
二年十一月,貶平章事第五琦為忠州長史。
先是第五琦作乾元錢、重輪錢,與開元錢三品並行。
民爭盜鑄,貨輕物重,穀價騰踴,餓殍相望。
上言者皆歸咎於琦。
庚午,貶琦禦史大夫,賀蘭進明貶溱州司馬,坐琦黨也。
劍南東川節度領昌、渝、合三州。
二年四月丁巳,有彗星於西方,曆觽、參、東井。
閏月辛卯朔,有彗星於西方,長數尺,至五月乃滅。
上元二年,忠州長史第五琦除名,流夷州。
琦既行,或告琦受人金二百兩。
遣禦史劉期光追按之,琦曰:琦備位宰相,二百兩金不可乎?挈若付受有憑,請準律科。
期光即奏:琦已服罪。
故有是命。
五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
東川節度使李奐等攻,拔綿州,斬之。
廣德二年春正月癸卯,合劍南東、西川為一道,以嚴武為節度使。
代宗大曆元年二月,以杜鴻漸為劍南東西川副元帥。
二年春正月,複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