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五事紀二

關燈
八月丙辰,月犯東井北轅二星。

    九月癸未,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一星。

    十一月戊寅,月入東井曠中,因蝕三分之一。

    四年正月癸酉,入東井。

    二月丁卯,月犯東井。

    三月乙未,月入東井。

    七月辛亥、八月戊寅,月犯東井。

    九月辛卯,十一月辛醜,月入東井。

    十二月己巳,月犯東井北轅東頭第二星。

    五年二月癸亥,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六月甲戌,太白犯東井北轅第三星,在西一尺。

    七月丁未,月行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六年四月癸醜,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又熒惑伏在參、度,去太白二尺五寸。

    甲戌,熒惑、辰星俱從行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九月丁酉,月入東井。

    閏十月壬辰,月行入東井。

    十一月乙未,月行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七年正月甲寅,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二月辛巳,月掩,犯東井北轅東頭第一星。

    九月庚申,月在東井北轅東頭第一星。

    八年六月戊子,太白從行,入東井。

    十月壬子,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九年二月辛未,月入東井;壬申,行東井北轅東頭第一星。

    四月癸未,太白夕見西方,從參、宿一度。

    七月戊子,有流星,如二升器,黃白色,有光,從天江。

    星西出東北,經天過入參中而沒,沒後如連珠。

    十一月辛未,月在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又入東井曠中。

    十年二月庚子,熒惑從入東井北轅西頭第一星。

    五月辛巳,太白從行入東井,在軒轅西頭第一星。

    八月甲辰、十月辛卯,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十二月甲午,月入東井曠中,又進北轅東頭第二星,四寸為犯。

    十一年正月辛酉,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二月丁醜,太白從行,東井北轅西頭第一星。

    八月辛巳,熒惑從行入東井,在南轅西頭第一星。

    九月己亥,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十一月辛酉,月行在東井鉞星南八寸,又在東井南轅西頭第一星南五寸並為犯,進入井中。

    十二月辛巳,月入東井曠中,又入北轅西頭第二星南六寸為犯。

    郁林王隆昌元年三月辛亥,月在東井;六月丁卯,月入東井。

    梁武帝天監四年,魏將王足寇巴蜀。

    以張齊為輔國將軍,與甯州刺史李略禦之。

    七年九月己亥,月犯東井。

    文帝大寶元年六月,武陵王蕭紀遣其子圓照舉兵由外水將兵東下赴援。

    先是侯景陷台城,帝有密敕至硤,加紀侍中。

    紀乃移告諸州征鎮,遣圓照將二蜀精兵三萬受湘東王繹節度,繹命且頓白帝,未許東下。

    元帝承聖二年夏四月,武陵王紀至巴郡,遣兵還救成都,次於西陵。

    時紀帥諸軍東下至巴郡,聞有魏兵,遣譙淹還軍救蜀,紀將兵至西陵。

    上以護軍陸法和築二硤口兩岍,運石填江,鐵索斷之,於是不得東下,眾潰。

    上殺之及其諸子,遠近聞而悲之。

    三年三月丁亥,長沙王蕭韶取巴郡。

    五月,魏大將軍李遷哲略地巴蜀,巴州刺史牟安民降之,巴、濮皆附魏。

    敬帝紹泰元年,譙淹徙屯墊江。

    魏益刺史宇文貴使淹從子子嗣,誘說淹以為大將軍,不從,斬子嗣,貴怒攻之,徙屯墊江。

    陳武帝永定元年,周合州民張瑜反,詔開府陸騰討平之。

    周世宗初,陵、眉、江、資八州及張瑜兄弟俱反,眾數萬人,破郡縣。

    騰率兵討之。

    武成初,詔征騰入朝。

    騰在巴蜀,平獠禦寇,屢有討平之功。

    文帝天康元年,周信州蠻擾巴峽,反陸勝討平之。

    時信州蠻冉令賢、向五子王等據巴峽,反攻白帝,黨與連結二千餘裡。

    周遣開府儀同三司,元契、趙康等前後討之,終不克。

    詔開府儀同三司陸勝,督王亮,司馬裔討之,斬首捕虜各萬餘。

    宣帝大建十一年四月己醜,歲星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十二年二月壬寅,白虹見西方。

    隋文帝開皇元年,改巴郡為渝州。

    四年春正月辛卯,渝州獲獸,似麋,一角、同蹄。

    八年二月庚子,填星入東井。

    十七年春二月,太平公史萬歲擊南寧羌,平之。

    先是西南夷、獠莫不歸附,唯南寧州酋帥熒震恃遠不服。

    梁睿上疏,以為南寧,漢世牂牁地,因平蜀之後略定南寧。

    帝初未之許,後來降複叛,命萬歲討之,諸夷大懼,遣使請降。

    煬帝大業三年三月辛亥,長星見西方,竟天幹,曆奎、婁、角、亢而沒,唯不及參、井,經歲乃滅。

    十三年六月,填星宿幹參。

    恭帝義寧二年三月丙午,熒惑入東井。

    十二月丁酉,唐遣李孝恭至巴蜀檄書□至降附者三十餘州。

     甲辰唐遣雲陽令詹俊武功縣正李仲袞,徇巴蜀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