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四事紀一
關燈
小
中
大
瑗督益州刺史討之,不克。
三年十二月,巴郡闆楯蠻叛。
五年秋七月,闆楯蠻寇巴郡,以曹謙為太守,降之。
先是闆楯蠻寇亂巴郡,連年討之,不能克。
帝欲大發兵,以問益州計吏,漢中程苞對曰:闆楯七姓,自秦,世立功,複其租賦,其人勇猛善戰,累倚成功。
近益州郡亂,太守李顒亦以闆楯討平之。
忠功如此,本無噁心。
長吏鄉亭更賦,楚逼於奴虜,無所叩愬,故邑落相聚,以緻叛戾。
但選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煩征伐也。
帝從之,選用太守曹謙遣,宣詔赦之,即時皆降。
中平元年秋七月,巴郡張修反。
修以妖術為人療病,其法略與張角同,令病家出五鬥米,號五鬥米師。
聚眾反,寇郡縣,時人謂之“米賊”。
五年六月,益州黃巾馬相寇巴郡,賈龍擊相,斬之。
相與趙袛等起兵綿竹,自號黃巾,殺刺史卻儉,進擊巴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有眾數萬,相自稱天子。
益州從事賈龍率吏民攻相等,數日破走,州界寧靜。
龍乃選吏卒迎劉焉,焉徙置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寬惠,以收人心。
十一月,巴郡闆楯蠻叛,遣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
獻帝興平元年,益州牧劉璋分巴為三郡。
先是征東中郎將安漢趙潁建議分巴為三郡,先是征東中郎將安漢,趙穎建議分巴為二郡欲得巴舊名,故白璋。
於是璋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至魚複為固陵郡,已遂分。
後魚複蹇胤白璋,爭巴名,複改永甯為巴郡,固陵為巴東,墊江以上為巴西,是為三巴。
建安六年秋九月,張魯取巴郡,詔以魯為漢甯太守。
初魯以鬼道教民,使病者自首其過,為之請禱。
小人昏愚,競共事之。
犯法者三原,然後行刑。
不治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後遂襲取巴郡,朝廷不能征,遂就寵魯為漢甯太守,通貢獻而已。
九年冬十月,有星孛于東井。
十六年冬,劉備至巴郡,由墊江水詣涪。
初,璋遙聞曹操遣將討張魯,內懷憂懼,別駕從事張松說曰:曹公兵強無敵,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誰能禦之?劉豫州使君,宗室,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
若使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矣!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備,敕所在供奉,入境如歸。
備至巴郡,郡太守嚴顏捬心歎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備自江州北由墊江水詣涪。
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往會之。
張松令法正白備,便於會襲璋,備曰:此事不可。
倉卒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推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
十九年,劉備自領益州牧,諸葛亮與張飛、趙雲將兵匯溯流破巴郡。
時亮為軍師將軍,留關羽守荊州,與張、趙將兵溯流克巴東,破巴郡,獲太守嚴顏。
飛呵嚴顏降,顏詞氣不屈,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分遣雲定江陽、犍為。
飛定巴西、德陽。
備以費觀為巴郡太守,領江州都督。
二十年九月,巴賨夷帥樸胡、杜濩、任約來附,以約為巴郡太守。
樸等各舉其眾來附,以胡為巴東太守、濩為巴西太守、約為巴郡太守,皆封侯。
十一月,劉備遣兵,擊巴賨,破之。
張魯之走巴中也,黃權言於備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
備乃使權迎魯,會諸夷帥樸、胡等降曹,而魯亦降,權隨擊胡等,破之。
操遣張郃徇三巴,備遣巴西太守張飛擊之,郃走還。
蜀漢昭烈帝章武元年車騎將軍張飛率兵會江州,為帳下所殺。
時帝自率諸軍擊孫權,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以其首順流奔孫權。
帝聞飛營都督有表曰:噫!飛死矣!二年八月,將軍黃權自江州叛,降魏。
帝擊吳敗績,退永安宮。
黃權在江州,道絕不得還,率眾降魏。
有司請收權妻子,帝曰:孤負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
魏主丕謂權曰:君欲追蹤陳、韓耶?對曰:臣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丕善之,拜為鎮南將軍。
後主建興四年春正月,以中都護李嚴為江州都督,移屯江州。
丞相亮欲出軍漢中,李嚴當知後事,自永安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而統屬于嚴。
都督李嚴築江州大城。
嚴更城,大城周回十六裡,欲穿城後山,自汶江通水入巴江,使城為州。
求以五都置巴州。
丞相亮不許,亮將北征,召嚴漢中,故穿山不逮。
然蒼龍白虎門,別郡縣,倉皆有城。
九年十月,江陽至江州,有烏江、南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十年八月,丞相亮表李豐為江州都督,典嚴後事。
延熙六年,遷江州都督鄧芝為車騎將軍,後假節。
十一年,涪陵國人叛,都督鄧芝率軍討,平之。
涪陵國人殺都尉反叛,芝率軍征討,即梟其渠帥,百姓安堵。
三年十二月,巴郡闆楯蠻叛。
五年秋七月,闆楯蠻寇巴郡,以曹謙為太守,降之。
先是闆楯蠻寇亂巴郡,連年討之,不能克。
帝欲大發兵,以問益州計吏,漢中程苞對曰:闆楯七姓,自秦,世立功,複其租賦,其人勇猛善戰,累倚成功。
近益州郡亂,太守李顒亦以闆楯討平之。
忠功如此,本無噁心。
長吏鄉亭更賦,楚逼於奴虜,無所叩愬,故邑落相聚,以緻叛戾。
但選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煩征伐也。
帝從之,選用太守曹謙遣,宣詔赦之,即時皆降。
中平元年秋七月,巴郡張修反。
修以妖術為人療病,其法略與張角同,令病家出五鬥米,號五鬥米師。
聚眾反,寇郡縣,時人謂之“米賊”。
五年六月,益州黃巾馬相寇巴郡,賈龍擊相,斬之。
相與趙袛等起兵綿竹,自號黃巾,殺刺史卻儉,進擊巴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有眾數萬,相自稱天子。
益州從事賈龍率吏民攻相等,數日破走,州界寧靜。
龍乃選吏卒迎劉焉,焉徙置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寬惠,以收人心。
十一月,巴郡闆楯蠻叛,遣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
獻帝興平元年,益州牧劉璋分巴為三郡。
先是征東中郎將安漢趙潁建議分巴為三郡,先是征東中郎將安漢,趙穎建議分巴為二郡欲得巴舊名,故白璋。
於是璋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至魚複為固陵郡,已遂分。
後魚複蹇胤白璋,爭巴名,複改永甯為巴郡,固陵為巴東,墊江以上為巴西,是為三巴。
建安六年秋九月,張魯取巴郡,詔以魯為漢甯太守。
初魯以鬼道教民,使病者自首其過,為之請禱。
小人昏愚,競共事之。
犯法者三原,然後行刑。
不治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後遂襲取巴郡,朝廷不能征,遂就寵魯為漢甯太守,通貢獻而已。
九年冬十月,有星孛于東井。
十六年冬,劉備至巴郡,由墊江水詣涪。
初,璋遙聞曹操遣將討張魯,內懷憂懼,別駕從事張松說曰:曹公兵強無敵,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誰能禦之?劉豫州使君,宗室,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
若使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矣!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備,敕所在供奉,入境如歸。
備至巴郡,郡太守嚴顏捬心歎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備自江州北由墊江水詣涪。
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往會之。
張松令法正白備,便於會襲璋,備曰:此事不可。
倉卒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推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
十九年,劉備自領益州牧,諸葛亮與張飛、趙雲將兵匯溯流破巴郡。
時亮為軍師將軍,留關羽守荊州,與張、趙將兵溯流克巴東,破巴郡,獲太守嚴顏。
飛呵嚴顏降,顏詞氣不屈,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分遣雲定江陽、犍為。
飛定巴西、德陽。
備以費觀為巴郡太守,領江州都督。
二十年九月,巴賨夷帥樸胡、杜濩、任約來附,以約為巴郡太守。
樸等各舉其眾來附,以胡為巴東太守、濩為巴西太守、約為巴郡太守,皆封侯。
十一月,劉備遣兵,擊巴賨,破之。
張魯之走巴中也,黃權言於備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
備乃使權迎魯,會諸夷帥樸、胡等降曹,而魯亦降,權隨擊胡等,破之。
操遣張郃徇三巴,備遣巴西太守張飛擊之,郃走還。
蜀漢昭烈帝章武元年車騎將軍張飛率兵會江州,為帳下所殺。
時帝自率諸軍擊孫權,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以其首順流奔孫權。
帝聞飛營都督有表曰:噫!飛死矣!二年八月,將軍黃權自江州叛,降魏。
帝擊吳敗績,退永安宮。
黃權在江州,道絕不得還,率眾降魏。
有司請收權妻子,帝曰:孤負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
魏主丕謂權曰:君欲追蹤陳、韓耶?對曰:臣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丕善之,拜為鎮南將軍。
後主建興四年春正月,以中都護李嚴為江州都督,移屯江州。
丞相亮欲出軍漢中,李嚴當知後事,自永安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而統屬于嚴。
都督李嚴築江州大城。
嚴更城,大城周回十六裡,欲穿城後山,自汶江通水入巴江,使城為州。
求以五都置巴州。
丞相亮不許,亮將北征,召嚴漢中,故穿山不逮。
然蒼龍白虎門,別郡縣,倉皆有城。
九年十月,江陽至江州,有烏江、南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十年八月,丞相亮表李豐為江州都督,典嚴後事。
延熙六年,遷江州都督鄧芝為車騎將軍,後假節。
十一年,涪陵國人叛,都督鄧芝率軍討,平之。
涪陵國人殺都尉反叛,芝率軍征討,即梟其渠帥,百姓安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