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四事紀一

關燈
仗,未聽命。

    莫勞數侵北使者吏卒,上乃發巴蜀兵擊滅勞深、靡莫,以兵臨滇,滇王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

    元平元年二月甲申,晨有流星大如月,眾星皆隨西行。

    宣帝本始元年四月壬戌,辰星與參出西方。

    地節元年正月,有星孛於西方,去太白二丈。

    元帝初元五年,彗星出西北,長丈餘,東北指在參分。

    成帝河平二年十月,填星在東井。

    三年以陳立為巴郡太守。

    先是牂牁長王興叛逆,王立請誅之,未報,立至詰責,其眾斬興頭降,西夷平定。

    徴立詣京師。

    會巴郡有盜賊,複以立為巴郡太守,秩中二千石,尋賜爵左庶子。

    孺子嬰,初始元年,扈雲言巴郡石牛,丞相王莽迎受之。

    更始元年,公孫述稱王巴蜀。

    光武建武元年,公孫述遣其將任滿從閬中下江州,東拒扞關。

    時李熊說述曰:蜀地沃野千裡,土壤膏腴,又有魚、鹽、銅、銀利,浮水轉槽之便。

    北據漢中,東守巴郡,成功之資也。

    述遂稱帝,遣任滿從閬水,下江州,東據扞關,於是盡有益州之地。

    九年春,述遣田戎、程汎將數萬人,下江關。

    (闕)十一年春三月,遣吳漢等將兵,會岑彭伐蜀,破江關,克之。

    時橫江水起,述將田戎等建浮橋,以絕水道;結營跨山,以塞陸路,拒漢兵。

    彭募攻浮橋,偏將軍魯奇應募,而前東風狂急,奇船逆流,直沖浮橋,因飛炬焚之,順風並進,蜀兵溺死無數。

    田戎走保江州。

    是時漢兵大勝,斬任滿,生獲程汎。

    戎奔江州守之。

    岑彭率諸將入江關,上墊江,留馮駿守江州。

    蜀兵既敗,彭率將軍臧宮、劉歆等長驅入江關,令軍中無得虜掠,所過奉牛酒迎降。

    已到江州,以其城固糧多,難卒拔,留馮守之。

    自引兵乘利直指墊江,攻其平曲。

    秋七月,述遣其將侯丹拒黃石,岑彭自墊江還江州,襲擊,大破之。

    十二年秋七月,馮駿拔江州,獲田戎。

     十一月,公孫述引兵出戰,岑彭擊殺之,巴蜀地悉平。

    十三年夏四月,吳漢自巴蜀還京師,大饗將士。

    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吳漢發廣漢、巴、蜀三郡兵討歆,拔之,下巴郡。

    是年二月,史歆反,攻太守張穆,穆逾城走,宕渠楊偉等起兵以應歆。

    帝遣吳漢將萬餘人討之。

    至夏,漢率三郡兵圍城都百餘日。

    秋七月,拔之,斬史歆等。

    漢乃乘桴下巴郡,楊偉等惶恐解散。

    三十年閏四月甲午,水在東井二十度,生白氣,東南指炎,長五尺,為彗東北,行至紫宮西藩止,五月甲子不見。

    明帝永平元年四月丁酉,流星大如鬥,起天市樓西南行。

    十一月辛未,土逆行,乘東井、北軒轅二星。

    七年正月戊子,流星大如杯,從織女西行,光照地。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戊辰,木、火俱在參。

    三月戊寅,木、水在東井。

    和帝永元元年正月辛卯,有流星起參,長四丈,有光,色黃白。

    五年四月癸巳,太白、熒惑、辰星俱在東井。

    七年二月癸酉,金、火俱在參。

    戊寅,金、火俱在東井。

    安帝永初元年八月,客星在東井。

    三年秋七月,海賊張伯路等寇,遣侍禦史巴郡龐雄擊之。

    元初元年九月,羌豪諸種鈔掠武都、漢中。

    巴郡闆楯蠻救之。

    時羌豪號多與諸種鈔掠武都、漢中。

    闆楯救之,漢中五官掾程信率郡兵與蠻共擊破之,號多走還,斷隴道與零昌,合侯霸、馬賢與戰於枹罕,破之。

    二年十一月甲午,客星見西方。

    三年梁州羌反,討之不克,以王堂為巴郡太守。

    羌反,入漢中,殺太守董炳,擾動巴中,中郎將尹就討之不克。

    益州諸郡皆起兵禦之,於是三府舉堂為郡太守,撥亂反治,進賢達士,有異績,民為立祠。

    五年二月丙申,鎮星犯東井鉞星。

    延光元年春,幽州刺史巴郡馮煥等擊高句麗。

    順帝永建六年二月甲申,彗星在東井。

    桓帝建和二年,白馬羌寇廣漢。

    益州刺率巴郡闆楯蠻討,破之。

    三年夏四月丁卯,晦,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三度。

    五月丙申,熒惑入東井。

    永興二年,巴郡太守但望上分巴疏,朝議未許。

    時郡文學掾趙芬、龔策等前後百餘人詣望自訟,言郡境廣遠千裡,征役不便,欲去遠就近,釋危蒙安,宜分巴為二郡。

    望從其請,上疏議分巴,一治臨江,一治墊江。

    事聞朝議未許,遂不分,然分郡之議,實始於此。

    永壽元年六月,巴郡益州郡山崩。

    三年四月戊寅,熒惑入東井。

    永康元年秋八月,巴郡言黃龍見。

     靈帝建甯元年六月,太白在西方,入太微,化西蕃南頭星。

    熹平五年,益州郡夷叛,太守巴郡李顒發闆楯蠻討,平之。

    時諸夷反叛,執太守雍陟。

    遣禦史中丞朱龜討之,不能克。

    朝議以為郡在邊外,蠻夷喜叛,勞師遠役,不如棄之。

    太尉掾李顒建冊討伐,乃拜顒益州太守,與刺史龐芝發闆楯擊破平之,還得雍陟。

    光和二年冬十月,巴郡闆楯蠻叛,遣禦史中丞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