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四事紀一

關燈
古者列國有史,類多編年紀事。

    今郡非古諸侯乎?而諸志所紀仿其例者多不過十之二三。

    竊計郡中事紀即散見疊出,然災祥、時政、興廢、因革,一切大舉,舉則必書,庶一披曆,而縱橫古今如坐照焉。

    餘因次第書之,以陳其略,蓋曰紀其事者著其文,聊為草創,以俟作者。

    僭耶、亂耶之誚何敢辭焉?志事紀。

    太昊伏羲肇國于巴。

    有虞氏肇十有二州,分巴蜀于梁州。

    禹娶于塗山。

    《水經》雲:江州北岸有塗山,南有夏禹廟、塗君祠廟,銘焉。

    常璩、仲雍,並言禹娶於此。

    夏後氏啟之臣曰:孟塗是司神,于巴人請訟于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是請生。

    周武王伐紂,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

    既克殷,以其宗姬子巴,爵之以子。

    成王時,巴人獻比翼鳥。

    春秋魯桓公九年,巴子師伐鄧,敗之。

    初,巴子使韓服告楚,請與鄧為好。

    楚子使道將巴客聘鄧,鄧南鄙攻而奪其幣。

    巴子怒,伐鄧,敗之。

    其後巴師、楚師伐申,楚子驚巴師。

    莊公十八年,巴伐楚,克之。

    初,楚武王克權,使鬥緡尹之,以叛,圍而殺之。

    遷權於那□,使閻敖尹之。

    及文王即位,與巴人伐申而驚其師,巴人叛楚,而伐那處,取之,遂門于楚,閻敖遊湧而逸,楚子殺之,其族為亂。

    冬,巴國人因之以伐楚。

    文公十六年,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於阜山,師于大林。

    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以侵訾枝。

    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麋人帥百濮聚於選,將伐楚,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啟。

    楚人謀徙于阪高,薦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

    夫麋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

    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

    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

    自廬以往,振廩同食,次於句澨。

    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于楊窗,三宿而逸。

    曰:庸師眾,郡蠻聚焉,不如複大師且起土卒合而後進師。

    叔曰:不可,姑又與之遇以驕之。

    彼驕我怒,而後可克。

    先君蚡冐所以服陘隰也。

    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裨修魚人實逐之。

    庸人曰:楚人不足戰矣,遂不設備。

    楚子乘驛,會師於臨品,分為二隊,子越自石溪,子貝自仞,以伐庸。

    秦人、巴人從楚師,群蠻從楚子盟。

    遂滅庸。

    哀公十八年,巴人伐楚,敗於鄾。

    巴人伐楚國鄾,初,右司馬子國之蔔也,觀瞻曰:如志,故命之。

    及巴師至,將蔔帥。

    王曰:甯如志,何蔔焉?使帥師而行,請承,王曰:寢尹、工尹,勤先君者也。

    三月,楚公孫甯、吳由於薳固,敗巴師於鄾,故封子國於析。

    戰國巴與楚婚,巴子與七國自稱王。

    巴將軍蔓子請師于楚,楚使請城,蔓子死之。

    時巴國有亂,將軍蔓子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國。

    巴國既甯,楚使請城,蔓子曰:藉楚之靈,克弭禍難,誠許楚王城,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

    乃自刎以授楚使,楚王葬以上卿禮,巴葬其身,亦以上卿禮。

    周顯王時,巴通好于秦。

    時楚國衰弱,秦惠文王與巴蜀為好。

    蜀王弟苴,私親于巴。

    巴蜀世戰爭。

    八年,彗星見西方。

    慎靚王五年,秦伐蜀,取之,因取巴城江州。

    時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為求救于秦,惠文王遣張儀、司馬錯救苴、巴,遂伐蜀,滅之。

    儀貪巴之富,因取巴,執王以歸,分其地為郡縣。

    儀城江州。

    (闕)五年,帝作巴渝舞。

    巴郡賨人,天性勁勇。

    初為漢前鋒陷陣,銳氣喜舞。

    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作巴渝舞,令樂人習之。

    七年,月翬,圍參、畢七星。

    十一年,發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萬人,衛軍灞上。

    孝文後二年四月乙巳,水、木、火合于東井。

    後七年九月,有星孛於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虛、危,長丈餘,及天漢。

    孝景二年,長星出西方。

    四年七月癸未,火入東井、行陰。

    中元年,填當在觜、觽,參去居東井。

    三年五月甲午,金、木俱在東井。

     四年四月丙申,金、木合于東井。

    五年四月乙巳,水、火合於參。

    武帝元光五年,唐蒙上書曰:竊聞夜郎許之。

    時擊東粵,蒙上書曰: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萬,浮船牂牁,出其不意,此制粵一奇也。

    誠以漢之疆、巴蜀之饒,通夜郎乃置吏甚易。

    上許之,乃拜蒙中郎將,徙巴筰入見夜郎侯。

    發巴蜀吏卒治南夷道。

    遣司馬相如諭告巴蜀。

    時唐蒙略夜郎、僰中,發巴蜀吏卒千人治道,又多為發,轉漕萬餘人,用軍興法誅其渠率。

    巴蜀民大驚恐。

    上聞之,乃遣相如責唐蒙等,因諭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下鹹諭,相如還報。

    元鼎二年秋九月,詔發巴蜀粟賑江南。

    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于東井。

    二年,遣將軍郭昌、中郎將衛廣,發巴蜀兵平西南夷。

    初,夜郎入朝,風諭滇王入朝。

    其旁東北勞深、靡莫皆同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