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志卷四

關燈
船猝不得入。

    前至峽口,恠石嵌險離立,南曰金雞,北曰虎蹲。

    又前則為蛟門,浃東浪激,或大如五鬥石甕,躍入空中,卻堕下碎為零雨;或遠如雪山氷岸,挾風力,作聲勢,崩擁舟,蕩蕩與之上下。

    一僧雲:此特其小小者耳;秋風一作,海水又壯,排空觸岸,杳不辨舟楫。

    獨帆樯上指,潮東上,風西來,水相鬪,舟不能咫尺;一撞礁石,且靡解不可支持。

    又前則為三山,大洋山多磁石,舟闆釘鐵,或近山,則膠掣不動。

    昌國境中多大山,四面皆海,人家頗居篁竹蘆葦間,或散在沙嶴,非舟不相徃來。

    田種少,類入海捕魚,蝤蛑、水母、彈塗、桀步,腥涎亵味逆人鼻口,歲或仰榖他邦。

    東從舟山過赤嶼,轉入外洋,望岝峉山,山出白艾,地多蛇。

    東到梅岑山,梅子真煉藥處。

    梵書稱「補陀洛伽山」也,華言「小白華山」。

    自山東行,西折為潮音洞。

    洞瞰海外,[山*(免/免)]中裂大石,壁紫黑,旁罅而兩岐;亂石如斷圭,積伏蟠結。

    怒潮聳擊,晝夜作魚龍嘯吼聲。

    又西則為善财洞,峭石齧足,泉流滲滴,懸纏不斷。

    前入海數百步有礁,土人雲:曾有老僧秉燭行洞穴,且半裡,山石合。

    一竅有光,大如盤盂。

    側首睨之,寛引潔白,非水非土,遠不辯涯際。

    又自山北轉,得磐陀石山。

    麄恠益高,疊石如峌。

    東望窅窅,想像高麗日本如在雲霧蒼茫中。

    日初出,大如米篩。

    薄雲掩蔽,空水弄影,恍若鋪金僧伽黎衣,或見或滅。

    南望桃花、馬秦諸山,嵌空刻露,屹立巨浸,如山疊太湖。

    靈壁不着寸土尺樹,天然可愛。

    東南望東霍山,山多大樹,徐市住舟于此。

    土人雲:自東霍轉而北行,盡昌國北界,有蓬萊山。

    衆山四圍峙立,旋繞小嶼,屹如千丈樓台。

    而中處又有紫霞洞,與山為隣。

    中畔通明,方如大車之輿。

    潮水一退,人可入。

    或雲,人不可到。

    ????有神仙題墨,漫不能辯。

    又有沙山,細沙所積。

    海日照之有芒,手攫則霏屑下漸成窪穴。

    潮過又補,終不少損。

    旁有石龍,蒼白角爪,鱗鬣皆具。

    蜿蜒跨宣,亘三十裡,舟經其下。

    西轉别為洋山,中多大魚。

    又北則為胊山、岱山、石蘭山,魚鹽者所聚。

    又自北而南,則為徐偃王戰洋。

    世言偃王既敗,不之彭城而之越,棄玉幾案于會稽之水。

    又南則為黃公墓。

    黃公,赤刀壓虎不行為虎所食者也。

    夫昌國本〈禹貢〉島夷,後乃屬越,曰甬勾東。

    越王句踐欲使放吳王夫差居之,然不至也。

    海中之山,安期、羨門之屬,或避秦亂至此,方士時未深入。

    或雲王山在山底,故稱入會稽者為入東海。

    抱樸子亦雲:「古仙者之樂,登名山為上;海中大島如會稽之東翁洲者次之。

    」今昌國也。

    八月自昌國回,姑録山海竒絕處,明晉人之不妄。

    時一展玩宗少文卧遊不是過矣。

     昌國州寳陀寺記 劉赓(翰林學士) 國家自世祖奄有四海,凢名山大川,仙釋所托以神其教者,樸桓新弊,畢乗興運;钜刹珠庭,天降地湧。

    蓋於以揚前人之休光,衍萬世之慶澤。

    浙東慶元之昌國,有山名補陀洛伽者,竒巒複嶂,幽洞靈岩,錯立層出。

    奔波駭浪之中,潮汐吞吐,煙霞變幻;虬龍鼋鼍,蜿蜒呵護。

    《華嚴經》所謂善财二十八叅、觀音菩薩與諸大菩薩圍繞說法,此即其地也。

    寺曰寳陀,創始於宋元豐間。

    爾時靈蹟率随緣影向,示現香花,與五台、峩眉道塲實類;而旱潦風濤之禱,響答為尤捷。

    其在東南,故是佛法一大海會;亡論遐迩卑尊,靡不皈依瞻仰。

    皇後福徳日盛,一念中間無慮皆佛事。

    乃大徳二年春,特命中禦府臣李英驿降禦所祝香。

    使還,再命修繕其像設。

    之于明年春,宿衛臣孛羅等再馳祝香;内出中金百兩,饬江浙行中書省,遣寮吏同涖其役。

    又明年春,宿衛臣魏也先、太出三馳祝香,禦命飯僧,周閱具典。

    竣事,寺之長僧如智津其徒言:「孜奉玉琢菩薩瑞相,表上内庭,以便瞻禮。

    」具歸美報。

    今年春,仍命太出偕李鐵木兒不花、魏也先持五彩旛旌,佑祝香以徃,莊嚴其法筵。

    又出内寳币二千缗,即其寺治演法之堂,暨廬舍之圮腐殘剝者。

    又饬行中書省,捐土田之在官者二十頃,畀之,益其徒食。

    俾每歲以建寅、午、戌月,諷誦祈禱。

    又下玺書,複其凡隸寳陀者。

    非寳陀者,禁其毋得怙以匿冐。

    如智亦因得被袈裟。

    内庭傳瑞流恩,曾無虛歲。

    至是命中正院傳命翰林臣,裨用文字而刻貞石,以垂永久。

    臣謹铨次如右。

    切謂象教之來中土,雖顯晦靡常;其所獲驗,亦不專系夫崇奉敬怠。

    陛下以寛簡而治民,殿下以慈祥而佐理,與徃聖覺皇同符共貫,是宜圓精薦厘,方祈效祉。

    至若金湯迦維,亦曰我國家之常事。

    其所以迓續延洪之道,自有大本大原在也。

    因明其所在而系之以詩曰: 皇元混一 其仁如天 好生惡殺 慈視竺乾 帝繩祖武 仁守大寳 曰臨曰禦 書循堯道 後嗣徽音 所寳惟慈 力行萬善 念茲在茲 繄我補陀 法雲真際 白衣如來 東漸南被 如來大智 無古無今 慧日滿月 無不照臨 天開崇因 祠香歲緻 應複為感 匪除匪亟 布金檀币 即而招提 舊仍新就 離立翬飛 僧智衣陳 如來照晰 玉琢妙嚴 象其光潔 補陀非遙 浙水之東 法身圓對 奚必梵宮 教旨崇之 勝旛是錫 申畫沃腴 益其香積 俾勤梵呗 為國禱祈 斂時五福 教賜靡私 誕降玺書 以鎮以護 山河大地 等為樂土 恩徳新覃 震耀無前 帝仁後慈 億萬斯年 惟觀自在 非聞非見 圓通融性 神光畢現 優昙鉢花 瑞應孔彰 皇圖釋網 相為無疆 詞臣承命 頌述其職 揆厥本原 懋昭大徳 皇明魯王補陀山碑記 神州之内有三大山,為震旦佛國,曰峩眉,曰五台,曰洛伽。

    而洛伽獨在東南钜海中,為觀音大士現真聖界。

    鴻波怒濤,萬裡極目。

    寰中自垂髫黃發,赤須白足,罔不擔蹑聚糧,梯危絕徼,奔走香火者。

    而大士靈真玄鑒,随力大小、緣厚薄、誠淺深輙應之。

    蓮花寳蓋,玉節珠幢,時時見雲濤中。

    或洞壑岩岫,恍惚出沒,靈異萬狀。

    以故見者、傳聞者、思至者、結茅來者,繭足欲一觌大士聖秘,拯萬劫之迷途,辟無方之朗照。

    歲丙戌,仁聖皇太後、慈聖皇太後拱念靈庥,賜經一藏,遣中人齎送海上。

    而皇上複為文,明着聖母至意,碑勒在寺。

    予不敏,蓋督慕之,廼無由一望洋而禮,而歲輙緻米飯大衆。

    近複鑄赤金像一座,重三十石,送新殿敬祝。

    嗟夫!觀音力鴻钜周浃,大極須彌,小入蠁曶。

    顧予何人,敢以一念邀惠大雄力哉?唯聖母厚徳載物,皇上玄佑彌天;大士實隂隲之,禔福海内。

    予譬飲河知滿,戴天思報,天何言哉?寺僧真表有戒行,其詣京恭謝,亦過予,予甚噐之。

    夫天下事大不偶,明州故三佛地,而補陀複賜經顯於天下,光於萬世。

    予與表何幸躬逢,遂畧記其事,以告後來。

    萬曆十五年丁亥十月孟冬立石 重修補陀山寳陀禅寺記 汪镗(鄞人 禮部尚書) 明郡,當溟渤之會,其東屬邑曰定海。

    補陀山在定海外二百餘裡,遠望滄茫杳霭,??見明滅,如鸢凫帖帖伏水中。

    佛書稱「補陀洛伽山,海岸孤絕處」是也。

    或雲「梅岑山」,即子真煉藥處,因以名焉。

    今皆不可考矣。

    自山東行,西折為潮音洞,廼觀音大士現化之地。

    石壁中裂,傍罅兩岐。

    又西為善财洞,石齒齒不容足。

    緣崖泉滲滴,若垂纓不斷。

    前入海數尋有礁,突起如瓶爐狀。

    又自山北轉,得磐石岩。

    頂上有窦,可以下瞰。

    海天孤闊,洞府幽深;波濤際空,茫無畔岸;煙霧晝冥,四景若一;倒影淩虛,排雲禦風。

    誠上聖之窟宅,而非塵寰俗界所可彷佛者也。

    昔梁貞明間,日本僧惠锷得觀音瑞相於五台山,将迎歸本國。

    舟抵新螺礁,蓮花當洋,舟蔽不前。

    锷禱之曰:「是我國無緣見佛,當從何所立建精藍?」有頃舟行,泊于潮音洞,遂於此地創建梵宇,馮依佛乘。

    宋元豐間,賜「寳陀寺」額。

    曆代因之,崇尚不廢。

    至我國朝,益加尊禮,世百千年休祥蒙賴,於戱盛矣哉!維我觀音大士,通明圓覺,神應變化;運慈悲定慧,以闡教利生、開迷救苦。

    竒功妙道,不可殚述。

    故能使千百萬億人,無貴賤賢愚,無遠近大小,起心歸向,開口誦念,合掌恭敬,焚香頂禮。

    四方善士及缁羽軰,每於春月,即洞中叅禮求現。

    而王侯妃嫔,貴戚貂璫,薦金寳以緻誠,懴悔愆以祈宥。

    使者冠蓋,相屬於道。

    然乗筏渡海,觸犯風濤,竟無濡足之患,而為觀音必相之,則證應從可識矣。

    甞聞故老說,補陀佛屢着靈異,凡我衆生意念精虔,徃徃聖像放光,金色身照耀天日;青蓮擁瑞,天樂發音;金橋矗空,祥烏繞樹;百靈秘恠,恍惚呈露;随刹現身,形不可測識,亦異矣。

    嘉靖癸醜,島夷犯順,據為巢穴;軒構摧圮,缁錫解散。

    國朝敕賜碑文俱斷裂,仆海中。

    所僅存者獨聖壽寺、琉璃、無梁等殿。

    而梵音虛寂、鼎蒙塵蕪者垂數年。

    然教不終否,有五台龍樹寺僧真松,北遊來京師,聞其事于禮部。

    時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