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志卷三

關燈


    於都哉!美矣盛矣!草莾(臣隆)於是以手加額,稽首作頌曰︰ 皇帝在宥 風翔化溢 乗日之車 飈霆駛疾 不鞭而馳 不教而率 翼而助之 厥惟能仁 以淨治垢 以慈治嗔 以真治妄 以解治棼 巨周沙界 細入微塵 消煩逹滞 揭冥破昬 超出橫豎 師表天人 乃有冥頑 婬兇暴盭 賞不能勸 刑不能艾 或因慈氏 掀翻锢蔽 自投三寶 稽首懴悔 無明為障 積業隕福 曆劫輪轉 曷繇拔足 皈依大悲 永超五濁 或修六度 或行十善 證聖像流 大道是踐 行解相應 諸佛立現 譬如飲海 各滿分願 善哉聖力 徧覆大千 皇徳闳钜 與佛齊肩 綿曆永祚 億萬斯年 補陀觀音大士頌(有序) 屠隆 夫理有去來,宏通之機斯顯;位有權實,圓明之妙無方。

    觀世音菩薩者,古正法明如來也。

    如來實相,既已臻無上之尊;菩薩應權,乃退處大乗之号。

    譬彼國王,下攝上将;猶夫宰輔,出領監司。

    行教則蹔遜其權,證道則無改其位,何以故?蓋如來體尊,尊則下土多于敬畏;菩薩地近,近則衆生易以皈依。

    而觀世音,心珠朗耀,齊妙覺以證三摩;性海澄浤,超聲聞以圓四智。

    故善财徧叅其妙法,來諸聖之欽崇;釋迦授記以圓通,同文殊之廣化。

    般若義深,善得法門無漏;仁慈觀熟,徧于此土有情。

    揭暗破昏,高懸慧炬;消災救苦,普施津梁。

    通十方三界為一界,毛竅聲響之悉聞;合千百億身為一身,痛癢爬搔之必切。

    流轉迷倒,無不哀憐;蠢動含靈,鹹所度脫。

    雖揵連之救母,不足喻其大悲;即恒河之數沙,不足酬其弘願。

    人非人等,因物而現;自在之身,離慾離嗔。

    随念以着靈感之效。

    威音伏衆,刀兵水火潛形;勝力降魔,羅刹鸠般拱手。

    誦白衣之号,則孕嗣充闾;望紫竹之林,則漂舫及岸。

    百戰猛夫,睹蓮花洋而魄褫;九幽獄鬼,灑楊枝水而魂蘇。

    凡夫苦行薰修,頓叩香台法座;居士至心悲仰,立見聖相圓光。

    兠羅銀界,琉璃嵌七寶雕床;華蓋金幢,璎珞暎五雲錦帶。

    西成道于天竺,迦毘之種既已星奔;東顯化于洛伽,娑婆之衆益以泉湧。

    偏陬陋壤,被功徳者無涯;愚媪村氓,奉香火者恐後。

    照深潭,潭潭見月,月止一輪;爇寶鼎,鼎鼎皆香,香無二性。

    真妙莊嚴,無複唐捐,藏秘密不可思議者矣。

    于是弟子敬薰沐,和南作頌曰︰ 大哉法王子 累刼行薰修 想觀既成熟 漏盡得無礙 圓明了一切 十方鹹照徹 刹那千手眼 或億萬化身 恒河沙世界 悉歸掌輪中 大千蠛蠓形 亦如蠮螉響 所有微塵衆 如來悉見聞 所見亦非目 所聞亦非耳 由通妙明性 而融耳目相 随物皆應現 巍巍不動尊 尋聲救苦難 疾於激弩矢 誓拔度衆生 普徧娑婆土 乗彼弘願力 亡不得所須 譬如汲海水 盡甕盎甔罂 鹹令滿足去 大海不減損 願苦惱衆生 一心歸命禮 或頌阿哩耶 鹹稱帝濕伐 觀音肸蠁至 拔汝出苦海 普陀寺募緣疏 屠隆 原夫現在觀世音菩薩,即過去正法明如來。

    如來是其證果,菩薩乃其權位。

    借果行因,已曆經乎多劫;開權顯實,為普度乎羣靈。

    首标千二百功徳,思修深于??聞;獨超二十五圓通,入流妙于忘所。

    大悲弘願,遍恒河界悉作津梁;應感随緣,傳空谷向捷于桴皷。

    維補怛洛伽山勝地,廼大士說法道塲。

    靈潮嘯吼,孤懸菡蓞香台;空水澄鮮,别廠瑠璃寶地。

    龍部聽經,香繞霞衣少女;天人護法,光生電甲長神。

    金燈照夜,遙分紫竹于林端;玉殿幹霄,下暎紅蓮于波面。

    八難三途,随呼輙應,下寶筏而力拔之苦海;四生六道,有感必通,秉慧炬而悉照彼迷方。

    白叟黃童,青娥素媪,頂如來而繭足皺皮,[拚-ㄙ+ㄊ]命鲸鲵之窟;辮發椎髻,犁面文身,捧瓣香而梯山航海,皈心龍象之尊。

    茲可謂衆生之慈父,震旦之樂邦也。

    迩者,缁素雜處,染淨同居。

    清淨比丘,力欲薰修而紹隆佛法,闡提惡種,乃敢盤踞而壞亂清規。

    是以龍天動威以懲邪,伽藍揚靈而護法。

    上将登壇,朗陵之刀偃月;童真奉道,韋馱之杵如霜。

    天然毀佛而蒙誅,複洩禍幾於如嶽;龍丞焚經而被勘,幸頼禱謝於衆師。

    明神之肹蠁累彰,其柰魔衆之昬迷難悟。

    我如來是用授旨金剛力士,屏滓穢而掃除;假權回祿祝融,付殿宇于烈熖。

    巢穴一空,魔羣之盤據自散;威靈大赫,佛子之懲創益深。

    是父母慈嚴之并用,大士折攝之微權也。

    殿堂盡燼,獨金身璎珞俨然;棟宇俱焚,惟關聖須眉無恙。

    非大法神靈之最於昭顯灼者哉?宰官目系心恫,業分善惡而沙汰;闡提魂消神悸,亦懼罪業而逋逃。

    于是戒行僧真宰、如迥等,痛道塲之頹廢,慨大法之陵夷;願捐糜以報佛恩,将竭力而興西教。

    适皇上遠降鸾章,表信心於中使;聖母式頒龍藏,将誠意於寶函。

    沐九重曠蕩之恩,洵三寶興隆之會。

    隆竊思佛法懸於皎日,慈光亘古昭明,梵宇遍乎名山,天神随處擁護。

    有如佛法不大昭明;則香花幢蓋之森羅胡以徧億兆而供奉?天神不加擁護,則梵王帝釋之旁列胡以曆萬劫而常然?世界本同火宅,非如來之甘露,何繇灌灑而清涼?惡業永被牽纏,非慈氏之法門,何繇放舍而解脫?矧大士乃衆生皈依之父,比十方諸佛為最親;補陀乃大士說法道塲,實萬邦善信所共仰。

    殿宇不設,則羣生瞻仰弗尊;瞻仰弗尊,則凡情向善無路。

    由斯以談今日之火,乃伽藍之警省乎頑愚,非如來之自廢其大法也。

    威靈痛折之後,沙門之懲艾方深;叢林毀壞之餘,棟宇之鼎新當亟。

    伏念名山道塲,度工力既極其浩大,則檀波喜舍,此功徳亦不比尋常。

    仰惟諸宰官居士、善男信女,其力圖之,幸甚! 普陀山太子塔下藏零牙志(有序) 傅光宅(聊城人 禦史) 嘉靖初年,有南峯和尚過山東之靈岩寺,遺一齒,請僧轉呪,藏之塔下;作〈零牙記〉,詞意精妙,大啟後學。

    餘茲來南海,留三日,去而為風濤所阻,複??山中。

    是日大病,夜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