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志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孔雀頻伽歌梵呗 昔年親曾海上遊 靈山倒卓波面浮 可是圓通真境界 白衣妙相乗蓮舟 四圍縱周覽 浩渺難可窮 上極通霄漢 下瞰龍伯宮 波光潋灔吐隂火 潮音日夜号天風 雲鋪白銀界 地布黃金沙 琉璃相間錯 有若優昙花 磐陀上看扶桑日 紅輪湧現猶天車 覽斯妙境非實相 普門示現如夢想 幻出樓台缥[缈-目+耳]間 寶網珠光遞輝朗 聞聲豈是聲 見色原非色 别是一壺天 智識誰能測 經行宴坐水晶宮 受用風清與月白 十聖及三賢 到此應難渡 萬[泳-永+(瓜-、)]洄漩任參互 潛流密布四神州 潤濕羣萌為雨露 我今親禮賛 惟垂遙鑒知 并卻見聞知覺 掃除語默離微 徹底揭翻生死海 普令頓證佛菩提
吳郡康時萬等捐赀造印《妙法蓮華經》二十四部送南海補陀山寶陀禅寺供奉
王世貞(太倉人 南京刑部尚書)
妙法蓮華 諸經中王 我觀世音 菩薩中王 衆善知識 合造此經 二十四部 歸于普陀 大士道塲 妙音梵音 與海潮音 罔晝夜間 一切聖凡 能轉此經 縱看經轉 功徳大小 永不唐捐 我見是刊 故說此言 鳥王龍王 修羅波旬 皈依護持 有毀侵者 頭破七分
應制
聖母印施藏經讃(有序)
申時行(吳縣人 少師 大學士)
(臣)等竊聞釋教來自西土,興于東漢。
其說主清淨出世,帝王所不道。
然而訓化廣大,義旨遐深,要歸于澄徹心性,利濟民物。
是以雖當儒道昌明、宇宙淳和之際,而其道不廢。
大乗般若以來,祖祖相承,心心相印,卷帙益多,裒為大藏。
總持禅言,武庫莫方其富;尊函禁地,缁流弗覩其全。
非俟上聖垂仁,曷以播宣斯理?我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徳冒人寰,功周法界;融最上之真谛,懷 大覺之弘慈。
乃印施茲藏,以祝延我皇上無疆之曆;而推其餘以佑 國庇民,意甚盛也。
(臣)等因得涉獵,稍窺玄微,似於儒理,亦有相發明者焉。
謹對揚皇上之休命,奉宣聖母之徳意,拜手稽首為讃曰︰ 粵惟聖道 如日麗天 萬有畢照 誕被八埏 亦有釋教 如月破闇 接引未來 超登彼岸 於皇聖母 毓成帝徳 治化丕覃 億兆甯一 載弘大願 永拔沉淪 外息諸緣 内淨六根 嘉與衆生 永臻覺路 皈依十方 如寐得寤 諸佛妙義 如恒河沙 示權顯實 會演三車 若誦一句 若說半偈 是人功徳 盡未來際 況茲大藏 建寺延僧 成修寶塔 造舍金容 廣施貧苦 普赦幽冥 功徳無等 喻如虛空 續焰分燈 灌頂輸露 火宅惠涼 昬衢錫炬 迷川寶筏 如無盡意 似功徳林 廣度有情 四流六通 鹹歸正乗 微塵國土 徧蒙佛力 一一國土 皆聖母徳 微塵世劫 流布施經 一一世劫 皆聖母齡 廼惟本願 為帝祝厘 天子萬壽 與天巍巍 載惟本願 為民祈福 天子惠民 澤施滲漉 匪民是庇 國祚茂延 助我聖道 日月并懸 是藏流行 無界無盡 施者功徳 亦莫究竟 印《法華經》歌(有序) 沈一貫(鄞人 少傅 大學士) 龍伯貞,雅士也,佐餘郡有聲然,時有入道之心焉。
一日過補陀勘事,而疑僧衆之不齊也,取《法華》一函焚之,駈之超焉以徵信。
夢神人傳佛旨曰︰「奉道毀道,罪當不宥,罰作三石牛啬官。
」蓋冥官也,伯貞頓首祈。
而山有大智師者,亦助之懴。
良久,始免已。
夢告者曰︰「欲償經乎,用百當一。
」于是伯貞就餘家印《法華》百以進,從此向道彌笃矣。
異哉!大士之示靈有赫,而伯貞之囬心速也。
餘欲成其美,為賛一辭。
篇末數言,蓋老氏絕棄之謂、釋子呵罵之談。
莊生所謂非過孝之言,不及孝之言也。
伯貞得無變虎色乎?毀道有罪,戱論亦有罪,餘烏乎敢?君請勿疑。
楚中山川絕天下 龍侯禀其最竒者 為吏不肯兄龔黃 為文又欲家班馬 來官我郡近四年 手披口決如湧泉 細民怙之為二天 老吏吐舌不敢前 遍搜至人作師友 布衣窮巷常周旋 心好山水幽勝處 攀蘿蹑磴栖青煙 當年曾讀叅同契 飄飄庶幾試其事 挂壁蒲團代象牀 赤腳雙童當家累 龍侯龍種靈且幻 幻出人心最神異 郡中佛域補陀岩 五台峩眉鼎足三 靈蹤中廢比興複 四方趨赴負且擔 叢林人多訟事起 不辭揚帆入海水 指揮劈畫具有條 鱗次绮分端可儗 總為衛佛心太殷 欲吸海水澆羶葷 自爇金函作盟呪 羣駈僧衆淩煙雰 目見千裡不見睫 手欲渡人先浪涉 未睹如來騰玉毫 已見韋馱按金铗 病中忽自絷南冠 定裡俄成白骨觀 勑遣冥中作牛吏 誰堪世上為龍官 新從下土不知體 顧此愚誠良不昧 智師助懴懇且哀 蜿蜿癡龍此時蛻 為餘敬乞蓮華百 因師上贖如山大 世人且莫輕癡龍 慈恩慧愛於君鐘 嚴父何曾笞路子 聖人讵肯呵凡庸 龍侯生還未是還 大還還在蓬池間 修士自能遵覺路 宗師也不逃深山 焚卻木人乾卻海 此時歡笑黃金顔 恭遇皇上奉聖母敕命賜南海寶陀寺藏經頌(有序) 屠隆(鄞人 禮部主事) 夫如來之教,勝殘化暴,徹蓋導迷;以清淨為本,以觀照為功,以漏盡為真谛,以解脫為了義;上則入流證聖,得以超劫越塵,下則去垢離嗔,頼以懴諐寡過。
羽翼儒教,弼助皇化,偉彼功徳,作我津梁矣。
然世必頼明王喆後信奉皈依,植慈氏之藩籬,為人天之眼目,然後士庶雲湧,善信波馳,興起因緣,宣暢教典,所關系讵細故哉?恭惟皇上,天縱神聖,再來英喆;手握乾符,躬承泰運;敉甯億萬,紹隆三五。
乃於萬機之暇,凝神玄默,究心禅宗;欲以闡揚三寶,法式九圍。
遵奉慈聖皇太後懿旨,特頒诏勑,印施前後藏經六百三十七函。
四十一函到補陀洛伽山寶陀禅寺,僧衆踴躍,龍神懽呼。
東方臣庶,始知泥洹之教果為苦海寶筏、迷途慧炬。
其在聖主,尚爾尊崇,況我庸愚,讵敢亵慢?大教興起,玄風遐暢;化行俗醇,徳厚刑措
其說主清淨出世,帝王所不道。
然而訓化廣大,義旨遐深,要歸于澄徹心性,利濟民物。
是以雖當儒道昌明、宇宙淳和之際,而其道不廢。
大乗般若以來,祖祖相承,心心相印,卷帙益多,裒為大藏。
總持禅言,武庫莫方其富;尊函禁地,缁流弗覩其全。
非俟上聖垂仁,曷以播宣斯理?我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徳冒人寰,功周法界;融最上之真谛,懷 大覺之弘慈。
乃印施茲藏,以祝延我皇上無疆之曆;而推其餘以佑 國庇民,意甚盛也。
(臣)等因得涉獵,稍窺玄微,似於儒理,亦有相發明者焉。
謹對揚皇上之休命,奉宣聖母之徳意,拜手稽首為讃曰︰ 粵惟聖道 如日麗天 萬有畢照 誕被八埏 亦有釋教 如月破闇 接引未來 超登彼岸 於皇聖母 毓成帝徳 治化丕覃 億兆甯一 載弘大願 永拔沉淪 外息諸緣 内淨六根 嘉與衆生 永臻覺路 皈依十方 如寐得寤 諸佛妙義 如恒河沙 示權顯實 會演三車 若誦一句 若說半偈 是人功徳 盡未來際 況茲大藏 建寺延僧 成修寶塔 造舍金容 廣施貧苦 普赦幽冥 功徳無等 喻如虛空 續焰分燈 灌頂輸露 火宅惠涼 昬衢錫炬 迷川寶筏 如無盡意 似功徳林 廣度有情 四流六通 鹹歸正乗 微塵國土 徧蒙佛力 一一國土 皆聖母徳 微塵世劫 流布施經 一一世劫 皆聖母齡 廼惟本願 為帝祝厘 天子萬壽 與天巍巍 載惟本願 為民祈福 天子惠民 澤施滲漉 匪民是庇 國祚茂延 助我聖道 日月并懸 是藏流行 無界無盡 施者功徳 亦莫究竟 印《法華經》歌(有序) 沈一貫(鄞人 少傅 大學士) 龍伯貞,雅士也,佐餘郡有聲然,時有入道之心焉。
一日過補陀勘事,而疑僧衆之不齊也,取《法華》一函焚之,駈之超焉以徵信。
夢神人傳佛旨曰︰「奉道毀道,罪當不宥,罰作三石牛啬官。
」蓋冥官也,伯貞頓首祈。
而山有大智師者,亦助之懴。
良久,始免已。
夢告者曰︰「欲償經乎,用百當一。
」于是伯貞就餘家印《法華》百以進,從此向道彌笃矣。
異哉!大士之示靈有赫,而伯貞之囬心速也。
餘欲成其美,為賛一辭。
篇末數言,蓋老氏絕棄之謂、釋子呵罵之談。
莊生所謂非過孝之言,不及孝之言也。
伯貞得無變虎色乎?毀道有罪,戱論亦有罪,餘烏乎敢?君請勿疑。
楚中山川絕天下 龍侯禀其最竒者 為吏不肯兄龔黃 為文又欲家班馬 來官我郡近四年 手披口決如湧泉 細民怙之為二天 老吏吐舌不敢前 遍搜至人作師友 布衣窮巷常周旋 心好山水幽勝處 攀蘿蹑磴栖青煙 當年曾讀叅同契 飄飄庶幾試其事 挂壁蒲團代象牀 赤腳雙童當家累 龍侯龍種靈且幻 幻出人心最神異 郡中佛域補陀岩 五台峩眉鼎足三 靈蹤中廢比興複 四方趨赴負且擔 叢林人多訟事起 不辭揚帆入海水 指揮劈畫具有條 鱗次绮分端可儗 總為衛佛心太殷 欲吸海水澆羶葷 自爇金函作盟呪 羣駈僧衆淩煙雰 目見千裡不見睫 手欲渡人先浪涉 未睹如來騰玉毫 已見韋馱按金铗 病中忽自絷南冠 定裡俄成白骨觀 勑遣冥中作牛吏 誰堪世上為龍官 新從下土不知體 顧此愚誠良不昧 智師助懴懇且哀 蜿蜿癡龍此時蛻 為餘敬乞蓮華百 因師上贖如山大 世人且莫輕癡龍 慈恩慧愛於君鐘 嚴父何曾笞路子 聖人讵肯呵凡庸 龍侯生還未是還 大還還在蓬池間 修士自能遵覺路 宗師也不逃深山 焚卻木人乾卻海 此時歡笑黃金顔 恭遇皇上奉聖母敕命賜南海寶陀寺藏經頌(有序) 屠隆(鄞人 禮部主事) 夫如來之教,勝殘化暴,徹蓋導迷;以清淨為本,以觀照為功,以漏盡為真谛,以解脫為了義;上則入流證聖,得以超劫越塵,下則去垢離嗔,頼以懴諐寡過。
羽翼儒教,弼助皇化,偉彼功徳,作我津梁矣。
然世必頼明王喆後信奉皈依,植慈氏之藩籬,為人天之眼目,然後士庶雲湧,善信波馳,興起因緣,宣暢教典,所關系讵細故哉?恭惟皇上,天縱神聖,再來英喆;手握乾符,躬承泰運;敉甯億萬,紹隆三五。
乃於萬機之暇,凝神玄默,究心禅宗;欲以闡揚三寶,法式九圍。
遵奉慈聖皇太後懿旨,特頒诏勑,印施前後藏經六百三十七函。
四十一函到補陀洛伽山寶陀禅寺,僧衆踴躍,龍神懽呼。
東方臣庶,始知泥洹之教果為苦海寶筏、迷途慧炬。
其在聖主,尚爾尊崇,況我庸愚,讵敢亵慢?大教興起,玄風遐暢;化行俗醇,徳厚刑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