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志卷二

關燈
建,今廢。

    ) 雲會堂(俗名「十方堂」。

    ) 華嚴堂 海會堂 資有堂(大學士沈一貫題。

    ) 淨業堂 涅盤堂(俗名「安樂堂」。

    以上諸堂俱在普陀寺。

    ) 演法堂(舊在普陀寺,今廢。

    ) 鐘樓 皷樓 水陸樓 齋樓(俱在普陀寺。

    ) 煙霞館 白華館(俱在普陀寺。

    ) 東西方丈(在本寺景命殿,左右各三十間。

    左為常住公用之所,右作僧寮,世世同居共食,立為規約,并不得分割房戶。

    ) 香積廚(計二十間。

    ) 龍章閣(宋嘉定間建,今廢。

    ) 不二閣(在育恩院内,都督楊宗業捐資剏建。

    ) 禦制藏經序碑亭 玉音亭 應制經賛碑序(以上三亭俱在本寺,總兵侯繼高建,今廢。

    ) 懷阙亭(在煙霞館左,四圍松竹騰茂。

    萬曆三十年督造張随建。

    ) 渡海紀事碑亭(在寺左,督撫尹應元建,督造張随題「海山天柱」。

    ) 着衣亭(在無梁殿左。

    ) 勸人莫要舍身亭(在潮音洞,甯紹叅将董永燧立。

    ) 栢子庵(本寺僧心一建。

    ) 太子塔(在普陀寺前,高九丈六尺,皆太湖石,雕刻精巧。

    ) 金剛塔(在金剛窟,郡人尚寶司丞沈泰鴻建,延僧性汾守庵。

    ) 普同塔(凡二座,一在千步沙,一在龍灣,為逝僧藏骨之所。

    ) 一乗塔(在西資庵右。

    ) 關聖祠(在蓮花洋畔,汛兵守此。

    ) 天妃祠(在司基灣西。

    ) 娑竭龍祠(在菩薩泉下,萬曆三十三年督造張随建立。

    ) 三官堂(在短姑道頭左。

    於萬曆五年,寺僧明安建為登舟憇足之所。

    ) 三聖堂(在普陀寺前,古禅堂衕傍有泉,久旱不涸。

    萬曆三十五年三月,内欽差禦馬監太監黨禮奉旨賫帑立碑,謝土啟建,圓滿道塲。

    同欽差禦用監太監張随率諸禅侶,赴潭請水,目覩有感,捐資鼎建。

    ) 大士橋(在潮音洞上,宋紹興間,僧徳韶建,今廢。

    ) 蓮花橋(在山門禦道前,三十四年督造張随建。

    ) 智度橋(在鎮海寺前,剡人周汝登題。

    ) 敕賜護國鎮海禅寺 (在普陀寺東約五裡許。

    一山矗峙,曰光熈峯。

    有麻城僧真融,自五台、伏牛、峩嵋、蓥華,鹹剏飯僧之所。

    至萬曆八年,複來普陀,結茆數楹于峯下,漸建圓通等殿,然尚以「海潮庵」名。

    迄二十二年,郡守吳安國改額曰「海潮寺」。

    真融殁,其徒如壽等又為增建殿宇,規制弘麗。

    三十四年,禦馬監太監黨禮請於朝,賜今額。

    郡人大方伯馮叔吉、禮部主事屠隆記。

    ) 圓通殿 天王殿 伽藍殿 祖師殿 山門(俱在鎮海寺。

    ) 千佛閣 龍藏閣(奉南北藏經。

    ) 止閣(在龍池上,郡司理陽羨何士晉題。

    ) 景命堂 華嚴堂 大覺堂 淨業堂 龍王堂 土地堂 延壽堂(俱在鎮海寺内。

    ) 水月樓 白華樓 智食樓 鐘樓 皷樓(在鎮海寺。

    ) 東西廂樓(各三十間,作十方公用之所。

    ) 方丈(在淨業堂左。

    ) 香積廚 觀亭(在方丈後,會稽陶望齡題。

    ) 華嚴銅塔(在寺東首,安供以鎮山門。

    ) 千佛塔(在寺内。

    ) 大智塔(在鎮海寺西山之麓。

    ) 敕賜祝延聖壽磐陀禅院 在普陀寺西約半裡許。

    向有古室數楹,年遠頹圮;海憲方應明捐俸重建,恢拓基趾,殿宇巨麗,實寺之附庸也。

    大宗伯周應賔題曰「應身寶殿」。

    崇祯八年二月,承乾宮皇貴妃遣官進香,複命鑄 滲金佛像一尊,紫袈裟二襲,請賜今額。

    十四年,内 田戚畹奉旨進香到院,又捐資請方冊佛經一蔵,永鎮山門,以垂不朽。

    院之西,會稽大方伯陶崇道倡緣築堤扞海,墾田數十餘畆,以充祝聖飯僧之需。

    皆老衲無邊苦行精修所感之力也。

     聚沙庵(在鎮海寺西,即邉公窣堵波院也。

    ) 茶山靜室 朝陽庵 在菩薩頂之麓,萬曆五年間,内臣明鳳祝發於此。

    以鳳号朝陽,故名。

    鳳殁,其徒真玄、孫如樂,皆内臣出家,能克纂前緒,堅修淨業。

    督造張随題額曰「瑞霭旃林」。

     慧濟庵 在菩薩頂右,僧圓慧建。

    郡人尚寶司丞沈泰鴻題額曰「寶月含空」。

     圓覺庵 僧如月建。

     吉祥庵 僧明潭以内臣出家,守靜於此。

     方廣庵 僧如富建。

     琉璃庵 在茶山後,僧朗元建。

     法喜庵 僧真淨建。

     觀音庵 僧海印建。

     梵音庵 在海天佛國石右,僧明照建。

     崇徳庵 僧見寛建。

     湧泉庵 僧如叢建。

     華嚴庵 僧性覺建。

     弘覺庵 僧海舟建。

     智勝庵 在茶山左,僧性靈建。

     圓應庵 僧如元建。

     靈瑞庵 僧性斈建。

     雨華庵 僧如曉建。

     千步沙靜室 禅那庵 在千步沙上。

    僧如壽先年為鎮海寺住持,以叢林事繁,建為退居之所。

     慧日庵 僧如勝建。

     金粟庵 在饑飽嶺左。

    先年四川僧真泉建於二十八年,讓僧真定守焉,泉複結茆數楹於庵後曰「千佛室」以居。

     楊枝庵 甯紹叅将劉炳文鼎建,延僧通津居此。

     龍樹庵 僧海燈建。

     智度庵 在大智塔右,僧如心建。

     月印庵 在摩尼洞上,僧性慈建。

     圓信庵 僧明忠建。

     摩尼庵 僧海雲建。

     雙泉庵 僧真靜建。

     雪浪庵 在後海洋畔,僧明悟建。

     伴雲庵 僧真覺建。

     甘露庵 在普同塔左,僧性全建。

     栴檀庵 僧如方建。

     般若庵 在鹦鹉石左,僧如寛建。

     資福庵 僧寂燈建。

     回龍庵 僧明富建。

     大悲庵 僧如盈建。

     盤龍庵 僧真寛建。

     清涼庵 在小茶山内,僧真滿建。

     海曙庵 在摩尼洞前,僧如信建。

     磐陀石靜室 圓通庵 在西天門。

    于萬曆五年僧圓獻結庵於谷内,其徒明通谙知義,與遊曆京都,為缁素所重。

    衆喜助以大藏,南還,延僧檢閱,昏曉不辍。

    郡人沈一貫嘉額曰「法輪常轉」。

     真歇庵 在普陀寺後,宋真歇禅師建,歲久傾廢。

    萬曆三十年,督造張随改額「栖真庵」。

     海雲庵 僧真曉建。

     總靜室 在司基灣。

    三十年,督造張随以舊趾湫隘,拓基遷建,題曰「雲林總會」。

     永勝庵 僧祖敬建。

     寶函室 在不二石右,僧真一刺血書經處也。

     修竹庵 僧性锺同徒海緣建。

     白雲庵 僧性堅建。

     娑羅庵 僧真隆建。

     蓮華庵 僧如定建。

     海印庵 在蓮花洋畔,僧徳▆建。

     慈雲庵 僧如有建。

     靈石庵 在磐陀石下,僧真▆建。

     大覺庵 僧真良建。

     大慈庵 在西天門側,僧海目建。

     靈芝庵 僧明經建。

     清籁庵 在金剛窟後,僧照性建。

     法華庵 在茶山,僧圓鳳建。

     西資庵 在一乗塔後,僧寂乾建,周應賔題。

     金剛庵 僧性汾建。

     育恩院 在寺西二裡許。

    搃鎮楊宗業捐俸鼎建,屬寺僧性能守靜於此。

    吏部侍郎周應賔題曰「海上竒觀」。

     白華庵 在小白華山前。

    欽依[宋-木+之]海都司梁文,因祈嗣有感,捐資屬寺僧如曜創建。

    中奉白衣大士。

    鎮守都督楊宗業題曰「天香踵瑞」。

     梅福庵 在梅灣,系梅子真煉藥之[皮-(〡/又)+(王/匆)]。

    舊有庵宇頹廢,住持如回捐資重剏。

    縂鎮都督楊宗業題額曰「竒葩古蹟」。

     昐鶴庵 在茶山,僧性了建,都督楊宗業題。

     白象庵 僧普耀建。

     淨土庵 在搗飯嶴道頭至潮音洞沖要之所,可避雨陽。

    僧照空、徒應悟建,都督何斌臣題「真如妙境」。

     積善庵 在千步沙,僧玉峯建。

     韋馱寶殿 在禅堂嶺下,僧海谷建。

    侍禦陸世科題名,尚書周應賔題額「護法正神」,定海縣知縣顧宗孟題額「覺海隐持」,織造司隻監李賔題額「維持正教」。

     顯聖庵 都督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