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志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我國家保泰,降福穰穰矣。
於乎盛哉!大覺之教,宜其超九流而處尊,偕三五以傳遠也! 禦制新刊續入藏經序 續入藏經四十一函,起《華嚴玄談會玄記》,至《第一希有大功徳經》,記四百一十卷,此我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所命刻也。
朕惟釋教東流,經典遞譯,函卷繁富極矣。
我聖母躬體聖善,坐撫昇平,密契心乗,力修聖果。
因複假筏迷津,施航覺海,續增茲典,聿廣義宗,徳意甚盛。
載惟經世、出世,厥用敻殊;然其立教,以明心見性為宗,以慈悲喜舍為用,以嗔愛婬殺為戒,以戒定禅寂為門。
大都使人破塵妄之迷,以印妙圓之體;惕罪報之由,以修慈善之根;悟未來之因,以減現在之業。
此其覺人濟物、勝殘去殺之功,於吾聖治不為無助。
故經謂:「莊嚴施之周於沙界,不若一經一偈流布之功。
」然則聖母慈命,真可謂續慧焰於昏衢,普慈雲於隂界,延佑宗社,種福人天,不可思議者矣。
若乃梁魏隋唐之主,傾國赀以崇像餙,瘠齊民以奉缁流,殊戾釋氏本旨,朕所不取,亦非我聖母流布是經之意。
是為序。
慈聖宣 文明肅 大明萬曆十四年三月日 皇太後寶 禦制重建普陀寺碑 朕禦宇三十有四載,嘉與海内臣民,鹹用康乂。
一切嶽渎諸祀,不疏不數,用以甯吾民而徵信於神。
惟是聖母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後,含純懿之真性,秉慧覺之上資,諸所焚修祝厘、護國保民者,朕一一欽承,無所愛惜。
先是,南海普陀寺毀於祝融,我聖母恻然發念,欲緣故址而鼎新焉。
朕仰承慈谕,無騷民,無煩将作,無費水衡金錢,蓋默示以愛護蒼生、綿延國脈至意。
朕益用祗承,首捐内帑。
其自朕躬而下,悉輸誠發願,以次助施。
遣官督建,迄今落成,而聖母喜可知也。
因題額名 「大明敕建護國永壽普陀禅寺」。
寺在洛伽山頂,大海波心,是觀音大士說法道塲、顯靈應處也。
大士圓通三昧,普照十方,三十二應身随處變現,十四種功徳不可思維,朕無所庸其贊歎。
第白馬開緣,赤烏建刹,雨花靈鹫,在在有之,而海上最着。
蓋其慈悲大旨,普度法門,不可以意智得,不可以聲色求。
遠而彌尊,近而難即,離此苦海便登彼岸,指點最為真切。
其密證了義,則有望洋已耳。
夫惟修之默默,應之昭昭,禔福在宮中,靈感在海外,有若響答然者。
即今聖母燕喜,天錫難老;朕荷茲百祿,延及孫子以至萬邦黎庶,海宇宴然。
良由聖力護持,神功默佑,非偶爾也。
嗟乎!莊嚴妙相,今古皈依;功成而不擾,教尊而不渎。
則今日盛事,與前代瘠民侫佛者大有間矣。
工起于 萬曆三十年七月二十七日,迄于 萬曆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是用勒石鑄詞,使羣臣百姓鹹知朕奉揚聖母徳意,且以昭示傳諸不朽雲。
銘曰︰ 茫茫萬有 慾愛同纏 業風振海 識浪滔天 惟此苦海 千古渺彌 彼岸寥廓 竟渡其誰 如來法身 累劫修行 妙通圓明 反照見性 慈悲廣大 功力無邊 破昏揭暗 慧炬高懸 音聲萬億 遙入我觀 由聞起見 尋根窮端 所見非目 所聞非耳 靡有見聞 讵有我彼 恒河世界 悉歸掌輪 随願畀福 随溺拯津 如汲海水 罇盎具足 滄溟不虧 人飲滿欲 如月印川 萬壑皆圓 清光不減 皎皎中天 洛伽浮空 瀛波旋繞 梵宮蔚起 翹望雲表 大士耀靈 遐迩傾就 貴賤聖凢 拜禮恐後 猗我聖母 心契大慈 願言錫祚 以保羣黎 予承慈訓 啟我覺慧 如天好生 聿嘉二帝 載培國脈 瓜瓞綿延 與天同久 億萬斯年 大明萬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欽差督工.内漢經廠.焚修祝厘.禦用監太監張随奉旨謹立
於乎盛哉!大覺之教,宜其超九流而處尊,偕三五以傳遠也! 禦制新刊續入藏經序 續入藏經四十一函,起《華嚴玄談會玄記》,至《第一希有大功徳經》,記四百一十卷,此我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所命刻也。
朕惟釋教東流,經典遞譯,函卷繁富極矣。
我聖母躬體聖善,坐撫昇平,密契心乗,力修聖果。
因複假筏迷津,施航覺海,續增茲典,聿廣義宗,徳意甚盛。
載惟經世、出世,厥用敻殊;然其立教,以明心見性為宗,以慈悲喜舍為用,以嗔愛婬殺為戒,以戒定禅寂為門。
大都使人破塵妄之迷,以印妙圓之體;惕罪報之由,以修慈善之根;悟未來之因,以減現在之業。
此其覺人濟物、勝殘去殺之功,於吾聖治不為無助。
故經謂:「莊嚴施之周於沙界,不若一經一偈流布之功。
」然則聖母慈命,真可謂續慧焰於昏衢,普慈雲於隂界,延佑宗社,種福人天,不可思議者矣。
若乃梁魏隋唐之主,傾國赀以崇像餙,瘠齊民以奉缁流,殊戾釋氏本旨,朕所不取,亦非我聖母流布是經之意。
是為序。
慈聖宣 文明肅 大明萬曆十四年三月日 皇太後寶 禦制重建普陀寺碑 朕禦宇三十有四載,嘉與海内臣民,鹹用康乂。
一切嶽渎諸祀,不疏不數,用以甯吾民而徵信於神。
惟是聖母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後,含純懿之真性,秉慧覺之上資,諸所焚修祝厘、護國保民者,朕一一欽承,無所愛惜。
先是,南海普陀寺毀於祝融,我聖母恻然發念,欲緣故址而鼎新焉。
朕仰承慈谕,無騷民,無煩将作,無費水衡金錢,蓋默示以愛護蒼生、綿延國脈至意。
朕益用祗承,首捐内帑。
其自朕躬而下,悉輸誠發願,以次助施。
遣官督建,迄今落成,而聖母喜可知也。
因題額名 「大明敕建護國永壽普陀禅寺」。
寺在洛伽山頂,大海波心,是觀音大士說法道塲、顯靈應處也。
大士圓通三昧,普照十方,三十二應身随處變現,十四種功徳不可思維,朕無所庸其贊歎。
第白馬開緣,赤烏建刹,雨花靈鹫,在在有之,而海上最着。
蓋其慈悲大旨,普度法門,不可以意智得,不可以聲色求。
遠而彌尊,近而難即,離此苦海便登彼岸,指點最為真切。
其密證了義,則有望洋已耳。
夫惟修之默默,應之昭昭,禔福在宮中,靈感在海外,有若響答然者。
即今聖母燕喜,天錫難老;朕荷茲百祿,延及孫子以至萬邦黎庶,海宇宴然。
良由聖力護持,神功默佑,非偶爾也。
嗟乎!莊嚴妙相,今古皈依;功成而不擾,教尊而不渎。
則今日盛事,與前代瘠民侫佛者大有間矣。
工起于 萬曆三十年七月二十七日,迄于 萬曆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是用勒石鑄詞,使羣臣百姓鹹知朕奉揚聖母徳意,且以昭示傳諸不朽雲。
銘曰︰ 茫茫萬有 慾愛同纏 業風振海 識浪滔天 惟此苦海 千古渺彌 彼岸寥廓 竟渡其誰 如來法身 累劫修行 妙通圓明 反照見性 慈悲廣大 功力無邊 破昏揭暗 慧炬高懸 音聲萬億 遙入我觀 由聞起見 尋根窮端 所見非目 所聞非耳 靡有見聞 讵有我彼 恒河世界 悉歸掌輪 随願畀福 随溺拯津 如汲海水 罇盎具足 滄溟不虧 人飲滿欲 如月印川 萬壑皆圓 清光不減 皎皎中天 洛伽浮空 瀛波旋繞 梵宮蔚起 翹望雲表 大士耀靈 遐迩傾就 貴賤聖凢 拜禮恐後 猗我聖母 心契大慈 願言錫祚 以保羣黎 予承慈訓 啟我覺慧 如天好生 聿嘉二帝 載培國脈 瓜瓞綿延 與天同久 億萬斯年 大明萬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欽差督工.内漢經廠.焚修祝厘.禦用監太監張随奉旨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