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志卷一

關燈
宸翰 敕谕四通 皇帝敕谕普陀山寶陀禅寺住持及僧衆人等 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經典,用以化導善類,覺悟羣迷,于護國佑民不為無助。

    茲者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命工刊印《續入藏經》四十一函,并舊刻藏經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頒布本寺。

    爾等務須莊嚴持誦,尊奉珎藏,不許諸色人等,故行亵玩,緻有遺失損壞。

    特賜護持,以垂永久。

    欽哉,故谕。

     廣運 大明萬曆十四年三月 日之寶 敕谕南海普陀山普陀寺住持及僧衆人等 朕發誠心,印造佛大藏經,頒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經首護敕已谕其由。

    爾住持及僧衆人等,務要處潔供安,朝夕禮誦,保安眇躬康泰,宮壼肅清。

    忏已徃愆尤,祈無疆壽福,民安國泰,天下太平。

    俾四海八方同歸仁慈善教,朕成恭己無為之治道焉。

    今特差内漢經廠掌壇禦馬監太監趙永,齎請前去彼處安供,各宜仰體知悉。

    欽哉,故谕。

     廣運 大明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初十日之寶 皇帝敕谕南海普陀山普陀寺住持及僧衆人等 朕惟自古帝王以儒道治天下,而儒術之外,複有釋教相翼并行。

    朕以沖昧嗣承大統,迄今卄有七禩,天下和平,臣民樂業。

    仰思天眷,祖徳洪庇,良繇大公同善之因。

    況國初建置僧録司,軄掌厥事。

    蓋仁慈清淨,其功徳不殊;神道設教,于化誘為易;祖宗睿谟,意深遠矣。

    佛氏藏經,舊刻六百三十七函,我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續刻四十一函。

    朕既恭序其端,而又因通行印施,序其前後,敕谕護持,所以錫孝類、流慈恩也。

    茲者朕嘉善道之可依,念傳布之未廣,爰命所司印造全藏六百七十八函,施舍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永垂不朽。

    庶表朕敬天法祖之意、弘仁普濟之誠,使海宇共享無為之福。

    先民有言︰「一念思善,和風慶雲;一念不善,災星厲氣。

    」夫善念以有感而興,無感而懈。

    是以皇極敷言,不厭諄懇;聖喆所貴,善與人同。

    古今相傳,其揆一也。

    且善在一人,尚萃一家和氣;若億兆向善,豈不四海太和?此經頒布之處,本寺僧衆人等,其務齋心禮誦,敬奉珎藏,不許亵玩,緻有毀。

    特賜護敕,以垂永久。

    欽哉,故谕。

     廣運 大明萬曆二十七年二月日之寶 禦制佛藏經序文(二首) 禦制聖母印施佛藏經序 朕聞儒術之外,釋氏有作,以虛無為宗旨,以濟度為妙用,其真诠密微,其法[泳-永+(瓜-、)]闳演。

    貞觀而後,代譯歲增,兼總羣言,苞裹八極,貝葉有所不盡,龍藏有所難窮。

    惟茲藏經,繕始于永樂庚子,梓成于正統庚申。

    由大乘般若以下,計六百三十七函。

    我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又益以《華嚴玄談》以下四十一函,而釋典大備。

    夫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

    諸佛心印,人人具足。

    勸善覺迷,諸苦解脫。

    一覺一善,皆資勝因。

    是以聞其風者,億兆為之翕習;慕其教者,賢愚靡不歸依。

    則知刑賞所及,權衡制之;刑賞所不及,善法牖之。

    蓋生成之表,别有陶冶矣。

    先師素王亦雲:聖人神道以設教,善世而愽化。

    谛觀象教,讵不信然?恭惟聖母濬發弘願,普濟羣倫,遂托忠誠誘善,勤侍傳宣,廣修衆因。

    乃印禅經,布施淨土;兼立梵宇,齋施僧倫。

    成修寶塔,立豎於虛空;繪塑金容,散舍於大地。

    濟貧拔苦,召赦孤幽;無善不作,無徳不備。

    證三身于此世今生,明四智于六通心地。

    普惠雲興,普賢瓶瀉。

    大垂玄澤,甘露雨灑于三千;徧覆慈雲,法雨滋培于百億。

    無微無钜,鹹受益而蒙榮;有性有生,盡飡龢而飲惠。

    俾福利之田,與人同樂;仁壽之域,舉世鹹登。

    如是功徳,一切善言之贊歎,一切善氣之導凝,我聖母延齡,如天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