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言,至靈臺南,了無家人可問,徙倚欲去,忽見一老翁來,問:何從而來,?皇於此。
元寶具向道之,老翁雲:是吾兒也。
取書引元寶入,遂見館閣崇寛,屋宇佳麗。
既坐,命婢取酒,須臾見婢抱一死小兒而過,元寶初甚怪之,俄而酒至,色甚紅,香美異常,兼設珍羞,海陸具備。
飲訖辭還,老翁送元寶出,雲:後會難期。
以為悽恨,別甚殷勤。
老翁還入,元寶不復見其門巷,但見高岸對水,淥波東傾,唯見一童子可年十四五,新溺死,鼻中出血,方知所飲酒是其血也。
及還彭城,子淵已失矣。
元寶、子淵同戍三年,不知是洛水之神也。
報德寺。
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為馮太後追福,在開陽門外三裡。
開陽門禦道東有漢國子學堂,堂前有三種字石經二十五碑。
表裏刻之,寫春秋二部,作篆、科蚪、隸三種字,漢右中郎將蔡邕筆之遺跡也。
猶有十八碑,餘皆殘毀。
復有石碑四十八枚,亦表裏隸書,寫周易、尚書、公羊、禮記四部。
又讚學碑一所,竝在堂前。
魏文帝作典論六碑,至太和十七年,猶有四碑。
高祖題為勸學裡。
裡有大覺、三寶、甯遠三寺。
武定四年,大將軍遷石經於鄴。
〔魏書〕釋老志:太和四年,詔以鷹坊為報德寺。
〔又〕世宗二年,於恆農郡荊山造珉玉丈六像,迎置洛濱報德寺,世宗躬親緻敬。
〔通鑑〕東魏武定四年,丞相歡如鄴,高澄遷洛陽石經五十二碑於鄴。
周迴有園,珍果出焉。
有大谷,棃重十斤,從樹著地,盡化為水,如承光之柰。
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甚美,冠於京師。
勸學裡東有延賢裡,裡內有正覺寺,尚書令王肅所立也。
肅字恭懿,琅邪人,偽齊雍州刺史奐之子也。
贍學多通,才辭美茂,為齊祕書丞。
太和十八年,背逆歸順。
時高祖新營洛邑,多所造制,肅博識舊事,大有禆益。
高祖甚重之,常呼王生,延賢之名,因肅立之。
肅在江南日,聘謝氏為妻,及至京師,復尚公主。
其後謝氏入道為尼,亦來奔肅,見肅尚主,謝作五言詩以贈之。
其詩曰: 本為簿上蠶,今作機上絲。
得路逐勝去,頗憶纏緜時。
公主代肅答謝雲: 鍼是貫線物,目中恆任絲。
得帛縫新去,何能納故時。
甚有愧謝之色,遂造正覺寺以憩之。
肅憶父非理受禍,常有子胥報楚之意,畢身素服不聽樂,時人以此稱之。
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
京師士子見肅一飲一鬥,號為漏卮。
經數年已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
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是水族之長,所好不同,竝各稱珍。
以味言之,是有優劣。
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
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高祖大笑,因舉酒曰: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鍾。
禦史中丞李彪曰:沽酒老嫗甕注瓨,屠兒割肉與稱同。
尚書右丞甄琛曰:吳人浮水自雲工,伎兒擲繩在虛空。
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是習字。
高祖即以金鍾賜彪。
朝廷服彪聰明有知,甄琛和之亦速。
彭城王謂肅曰:卿不重齊魯大邦,而愛邾莒小國。
肅對曰:鄉曲所美,不得不好。
彭城王重謂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邾莒之飱,亦有酪奴。
因此復號茗飲為酪奴。
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
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
海上有逐臰之夫,裡內有學顰之婦,以卿言之,即是也。
其彭城王家有吳奴,以此言戲之。
自是朝貴燕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唯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
後蕭衍子西豐侯蕭正德歸降,時元乂欲為之設茗飲,先問:卿於水厄多少?正德不曉乂意,答曰:下官雖生長水鄉,而立身已來,不遭陽侯之難。
元乂與舉座之客大笑焉。
〔魏書〕王肅傳與此大同。
〔又〕甄琛字思伯,中山無極人。
少敏悟,學覽經史,頗有刀筆。
官至車騎將軍、侍中。
諡孝穆。
〔梁書〕蕭正德,文帝子臨川王宏之。
此雲蕭衍子,蓋緣正德入北,自稱梁太子也。
龍華寺。
廣陵王所
元寶具向道之,老翁雲:是吾兒也。
取書引元寶入,遂見館閣崇寛,屋宇佳麗。
既坐,命婢取酒,須臾見婢抱一死小兒而過,元寶初甚怪之,俄而酒至,色甚紅,香美異常,兼設珍羞,海陸具備。
飲訖辭還,老翁送元寶出,雲:後會難期。
以為悽恨,別甚殷勤。
老翁還入,元寶不復見其門巷,但見高岸對水,淥波東傾,唯見一童子可年十四五,新溺死,鼻中出血,方知所飲酒是其血也。
及還彭城,子淵已失矣。
元寶、子淵同戍三年,不知是洛水之神也。
報德寺。
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為馮太後追福,在開陽門外三裡。
開陽門禦道東有漢國子學堂,堂前有三種字石經二十五碑。
表裏刻之,寫春秋二部,作篆、科蚪、隸三種字,漢右中郎將蔡邕筆之遺跡也。
猶有十八碑,餘皆殘毀。
復有石碑四十八枚,亦表裏隸書,寫周易、尚書、公羊、禮記四部。
又讚學碑一所,竝在堂前。
魏文帝作典論六碑,至太和十七年,猶有四碑。
高祖題為勸學裡。
裡有大覺、三寶、甯遠三寺。
武定四年,大將軍遷石經於鄴。
〔魏書〕釋老志:太和四年,詔以鷹坊為報德寺。
〔又〕世宗二年,於恆農郡荊山造珉玉丈六像,迎置洛濱報德寺,世宗躬親緻敬。
〔通鑑〕東魏武定四年,丞相歡如鄴,高澄遷洛陽石經五十二碑於鄴。
周迴有園,珍果出焉。
有大谷,棃重十斤,從樹著地,盡化為水,如承光之柰。
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甚美,冠於京師。
勸學裡東有延賢裡,裡內有正覺寺,尚書令王肅所立也。
肅字恭懿,琅邪人,偽齊雍州刺史奐之子也。
贍學多通,才辭美茂,為齊祕書丞。
太和十八年,背逆歸順。
時高祖新營洛邑,多所造制,肅博識舊事,大有禆益。
高祖甚重之,常呼王生,延賢之名,因肅立之。
肅在江南日,聘謝氏為妻,及至京師,復尚公主。
其後謝氏入道為尼,亦來奔肅,見肅尚主,謝作五言詩以贈之。
其詩曰: 本為簿上蠶,今作機上絲。
得路逐勝去,頗憶纏緜時。
公主代肅答謝雲: 鍼是貫線物,目中恆任絲。
得帛縫新去,何能納故時。
甚有愧謝之色,遂造正覺寺以憩之。
肅憶父非理受禍,常有子胥報楚之意,畢身素服不聽樂,時人以此稱之。
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
京師士子見肅一飲一鬥,號為漏卮。
經數年已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
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是水族之長,所好不同,竝各稱珍。
以味言之,是有優劣。
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
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高祖大笑,因舉酒曰: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鍾。
禦史中丞李彪曰:沽酒老嫗甕注瓨,屠兒割肉與稱同。
尚書右丞甄琛曰:吳人浮水自雲工,伎兒擲繩在虛空。
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是習字。
高祖即以金鍾賜彪。
朝廷服彪聰明有知,甄琛和之亦速。
彭城王謂肅曰:卿不重齊魯大邦,而愛邾莒小國。
肅對曰:鄉曲所美,不得不好。
彭城王重謂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邾莒之飱,亦有酪奴。
因此復號茗飲為酪奴。
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
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
海上有逐臰之夫,裡內有學顰之婦,以卿言之,即是也。
其彭城王家有吳奴,以此言戲之。
自是朝貴燕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唯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
後蕭衍子西豐侯蕭正德歸降,時元乂欲為之設茗飲,先問:卿於水厄多少?正德不曉乂意,答曰:下官雖生長水鄉,而立身已來,不遭陽侯之難。
元乂與舉座之客大笑焉。
〔魏書〕王肅傳與此大同。
〔又〕甄琛字思伯,中山無極人。
少敏悟,學覽經史,頗有刀筆。
官至車騎將軍、侍中。
諡孝穆。
〔梁書〕蕭正德,文帝子臨川王宏之。
此雲蕭衍子,蓋緣正德入北,自稱梁太子也。
龍華寺。
廣陵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