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三

關燈
城南: 景明寺 宣武皇帝所立也。

    景明年中立,因以為名。

    在宣陽門外一裡禦道東。

     其寺東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卻負帝城,青林垂影,綠水為文,形勝之地,爽塏獨美。

    山縣臺觀,光盛一千餘閒,複殿重房,交疏對霤,青臺紫閣,浮道相通,雖外有四時,而內無寒暑。

    房簷之內,皆是山池,松竹蘭芷,垂列階墀,含風團露,流香吐馥。

     至正光年中,太後始造七層浮圖一所。

     去地百仞,是以邢子才碑文雲俯聞激電,?屬奔星是也。

    妝飾華麗,侔於永甯。

    金盤寶鐸,煥爛霞表。

     〔魏書〕釋老志:永甯寺浮圖高四十丈,景明寺亦其亞也。

     寺有三池。

    △雈蒲蔆藕。

    水物生焉。

     或黃甲紫鱗,出沒於蘩藻;或青鳬白雁,沈浮於淥水。

    ??磑舂簸,皆用水功,伽藍之妙,最為稱首。

     時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師諸象皆來此寺。

    尚書祠部曹錄象,凡有一千餘軀。

    至八日,以次入宣陽門,向閶闔宮前受皇帝散花。

     於是金花映日,寶蓋浮雲,幡幢若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動天地,百戲騰驤,所在駢比。

    名僧德眾,負錫為羣,信徒法侶,持花成藪,車騎填咽,繁衍相傾。

    時有西域胡沙門見此,唱言佛國。

     至永熙中,始詔國子祭酒邢子才為寺碑文。

     子才,河閒人也。

    志性通敏,風雅潤朗,下帷覃思,溫故知新。

    文宗學府,騰班、馬而孤上;英規勝範,陵許、郭而獨高。

    是以衣冠之士,輻輳在門;懷道之賓,去來滿室。

    升其堂者,猶登孔氏之門;沾其賞者,若得東吳之句。

    藉甚當時,聲馳遐邇。

    正光末,解褐為世宗挽郎、奉朝請,尋進中書侍郎、黃門。

    子才洽聞博見,無所不通,軍國制度,罔不訪及。

    自王室不靖,虎門業廢,復遷國子祭酒,謨訓上庠。

    子才罰惰賞勤,專心勸誘,青領之生,競懷雅術,洙、泗之風,茲焉復盛。

    永熙末年,以母老辭,帝不許之。

    子才辭請懇至,涕淚俱下,帝乃許之。

    詔以光祿大夫歸養私庭,所在之處,給事力五人,歲一朝,以備顧問。

    王侯祖道,若漢朝之送二疏。

    暨皇居徙鄴,民訟殷繁,前格後詔,自相予奪,法吏疑獄,簿領成山。

    乃敕子才與散騎常侍溫子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決疑,州郡用為治本。

    武定中,除驃騎大將軍、西兖州刺史,為政清靜,吏民安之。

    復徵為中書令。

    時戎馬在郊,朝廷多事,國朝禮儀,鹹自子才出。

    所制詩賦詔策章表碑頌贊記五百篇,皆傳於世。

    鄰國欽其模楷,朝野以為美談也。

     〔按〕邢子才傳在北齊書。

     〔又按〕魏書:彭城王勰為高肇所搆,無罪見害。

    景明、報德二寺千餘僧鳴鐘將齋,聞勰薨,皆嗟歎不食,飲水而罷。

     大統寺。

     在景明寺西,所謂利民裡。

    寺南有三公令史高顯略宅。

     每於夜見赤光行於堂前,如此者非一。

    向光明所掘地丈餘,得黃金千斤,銘雲:蘇秦家金,得者為吾造,功德顯略。

    遂造招福寺。

    以是△人謂此地是蘇秦舊宅。

    當時元乂秉政,聞其得金,就略索之,以二十斤與之。

    (衒之按:蘇秦時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應是碑銘之類,頌其聲跡也。

    ) 東有秦太上公二寺,在景明南一裡。

    西寺太後所立,東寺皇姨所造,竝為父追福,因以名之,時人號為雙女寺。

     竝門鄰洛水,林木扶疏,布葉垂陰。

    各有五層浮圖一,高五十丈,素綵布工,比於景明。

    至於六齋,常有中黃門一人,監護僧舍,襯施供具,諸寺莫及焉。

     東寺有靈臺一所。

     基址雖頹,猶高五丈餘,即是漢光武所立者。

    靈臺東辟雍,是魏武所立者。

    至我正光中,造明堂於辟雍之西南,上圓下方,八窗四▆。

     汝南王復造甎浮圖於靈臺之上。

     孝昌初,妖賊四侵,州郡失據,朝廷設募征格於明堂之上,從戎者拜曠野將軍、偏將軍、裨將軍,當時甲冑之士號明堂隊。

    時有虎賁駱子淵者,自雲洛陽人,昔孝昌年戍在彭城,其同營人樊元寶得假還京師,子淵附書一封,令達其家,雲:宅在靈臺南,近洛水,卿即是至彼,家人自出相看。

    元寶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