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魏書〕崔光字長仁,清河人。
官至侍中,封平恩侯,贈太傅。
〔又〕又李延實字禧,隴西人,尚書僕射沖之子。
襲父爵清泉侯。
莊帝即位,封濮陽郡公、司徒。
出為青州刺史,為爾朱兆所害。
〔又〕又:李韶,字元伯,寶之孫也。
官至冀、定二州刺史。
〔又〕鄭道昭字僖伯,滎陽人,羲之子。
官至祕書監。
〔又〕崔叔仁,清河人。
休子。
驃騎將軍、州刺史。
〔又〕崔孝忠,博陵安平人,修子。
官祕書郎。
〔又〕溫子昇字鵬舉,太原人。
為廣陽王淵賤客,常景見其文而善之,始知名。
永熙中,為侍讀兼舍人,後為高洋餓死於獄。
〔又〕荀濟字子通,潁川人。
世為梁人,與梁武為布衣交。
後奔魏,為高澄所殺。
〔戴延之西征記曰:〕東陽門外道北,吳、蜀二主弟宅,去城二裡,墟基猶存。
正始寺 百官等所立也。
正始中立,因以為名。
在東陽門外禦道南,所謂敬義裡也。
裡內有典虞曹。
簷宇精淨,美於景林。
眾僧房前,高林對牖,青松綠檉,連枝交映。
多有枳樹,而不中食。
有石碑一枚,背上有侍中崔光施錢四十萬,陳留侯李崇施錢二十萬,自餘百官各有差,少者不減五千以下,後人刊之。
〔魏書〕李崇字繼長,頓邱人。
襲爵陳留公,官侍中。
敬義裡南有昭德裡,裡內有尚書僕射遊肇、禦史尉李彪、七兵尚書崔休、幽州刺史當景、司農張倫等五宅。
彪、景出自儒生,居室儉素,唯倫最為豪侈。
齋宇光麗,服玩精奇,車馬出入,逾於邦君。
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
倫造景陽山,有若自然。
其中重巖複嶺,嶔崟相屬;深谿洞壑,邐迤連接。
高林巨樹,足使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
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
是以山情野性之士,遊以忘歸。
天水人姜質,志性疏誕,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
見偏愛之,如不能已,遂造亭山賦,行傳於世。
其辭曰:今重偏重者,愛(按此有缺字)昔先民之重,由樸由純。
然則純樸之體,與造化而梁津。
濠上之客,柱下之史,悟無為以明心,託自然以圖志。
輒以山水為富,不以章甫為貴。
任興浮沈,若澹兮無味。
今司農張氏,實鍾其人。
巨量接於物表,夭矯洞達其真。
青松未勝其潔,白玉不比其珍。
心託空而棲有,情入古以如新。
既不專流宕,又不偏華尚。
蔔居動靜之閒,不以山水為忘。
庭起半邱半壑,聽以目達心想。
進不入聲榮,退不為隱放。
爾乃決石通泉,拔嶺巖前。
斜與危雲等並,危與曲棟相連。
下天津之高霧,納滄海之遠煙。
纖列之狀如上△古,崩剝之勢似千年(若乃絕嶺懸坡,蹭嶝蹉??,泉水紆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危多,五尋百援,十步千過,則知巫山弗及,未審蓬萊如何,其中煙花霧草,或傾或頹,霜幹風枝,半聳半垂,玉蕋金莖,散滿階墀,綺目之色,列鼻之馨,既共綠春等茂,復與白雪齊青,或言神明之骨,陰陽之精,天地未解生此,異人焉識其名,羽徒紛泊,色雜蒼黃,綠頭紫頰,好翠連芳,白鶴生於異縣,丹足出自它鄉,皆遠來以臻此,籍水木以翺翔,不憶春於沙漠,遂忘秋於高陽,非斯人之感至,何候鳥之迷方,豈下俗之所務,實神怪之異趣,能造者其必詩,敢往者無不賦,或就饒風之地,或入多雲之處,□菊嶺與梅岑,隨春秋之所悟,遠為神仙所賞,近為朝士所知,求解脫於服珮,預參次於山陲,子英遊魚於玉質,王喬繫鵠於松枝,謌方丈不足以妙,詠此處態多奇,嗣宗聞之動魄,叔夜聽此驚魂,恨不能鑽地一出,醉此山門,別有王孫公子,遜遁容儀,思山念水,命駕相隨,逢岑愛曲,值石矜欹,庭為仁知之田,故能種此石山,森列兮草木,長育兮風煙,孤松既能卻老,半石亦可留年,若不坐臥於其側,春夏兮共遊陟,白骨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何所憶。
〔魏書〕遊肇字伯始,廣平人,明根子。
官至侍中。
高肇以與己名同,欲令改易,肇不可。
元乂殺清河王懌,獨不下署。
〔又〕李彪字道固,頓邱人。
孝文以有史才,故賜名。
官祕書丞,參著作。
〔又〕崔休字思盛,清河人,逞元孫。
官度支、七兵、殿中三尚書。
〔又〕張倫字天念,上谷溫人,衮子。
官大司農卿。
平等寺 廣平武穆王懷捨宅所立,在青陽門外二裡禦道北,所謂孝敬裡也。
堂宇宏美,林木蕭森,平臺複道,獨顯當世。
〔魏書〕廣平王懷,孝文弟三子,大和二十一年封。
寺門外有金像一軀,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有神驗。
國之吉兇,先炳祥異。
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徧體皆溼,時人號曰佛汗。
京師士女,空市裡往而觀之。
有比邱以淨緜拭其淚,須臾之閒,緜溼都盡,更換以它緜,俄然復溼,如此三日乃止。
明年四月,爾朱榮入洛陽,誅戮百官,死亡塗地。
至永安二年二月,此像復汗,士庶復往觀之。
五月,北海王入洛,莊帝北巡。
七月,北海大敗,所將江淮子弟五千,盡被俘虜,無一得還。
永安三年七月,此像悲泣如初。
每經神驗,朝野惶懼,禁人不聽觀之。
至十二月,爾朱兆入洛陽,擒莊帝,崩於晉陽。
在京宮殿空虛,百日無主,唯尚
官至侍中,封平恩侯,贈太傅。
〔又〕又李延實字禧,隴西人,尚書僕射沖之子。
襲父爵清泉侯。
莊帝即位,封濮陽郡公、司徒。
出為青州刺史,為爾朱兆所害。
〔又〕又:李韶,字元伯,寶之孫也。
官至冀、定二州刺史。
〔又〕鄭道昭字僖伯,滎陽人,羲之子。
官至祕書監。
〔又〕崔叔仁,清河人。
休子。
驃騎將軍、州刺史。
〔又〕崔孝忠,博陵安平人,修子。
官祕書郎。
〔又〕溫子昇字鵬舉,太原人。
為廣陽王淵賤客,常景見其文而善之,始知名。
永熙中,為侍讀兼舍人,後為高洋餓死於獄。
〔又〕荀濟字子通,潁川人。
世為梁人,與梁武為布衣交。
後奔魏,為高澄所殺。
〔戴延之西征記曰:〕東陽門外道北,吳、蜀二主弟宅,去城二裡,墟基猶存。
正始寺 百官等所立也。
正始中立,因以為名。
在東陽門外禦道南,所謂敬義裡也。
裡內有典虞曹。
簷宇精淨,美於景林。
眾僧房前,高林對牖,青松綠檉,連枝交映。
多有枳樹,而不中食。
有石碑一枚,背上有侍中崔光施錢四十萬,陳留侯李崇施錢二十萬,自餘百官各有差,少者不減五千以下,後人刊之。
〔魏書〕李崇字繼長,頓邱人。
襲爵陳留公,官侍中。
敬義裡南有昭德裡,裡內有尚書僕射遊肇、禦史尉李彪、七兵尚書崔休、幽州刺史當景、司農張倫等五宅。
彪、景出自儒生,居室儉素,唯倫最為豪侈。
齋宇光麗,服玩精奇,車馬出入,逾於邦君。
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
倫造景陽山,有若自然。
其中重巖複嶺,嶔崟相屬;深谿洞壑,邐迤連接。
高林巨樹,足使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
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
是以山情野性之士,遊以忘歸。
天水人姜質,志性疏誕,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
見偏愛之,如不能已,遂造亭山賦,行傳於世。
其辭曰:今重偏重者,愛(按此有缺字)昔先民之重,由樸由純。
然則純樸之體,與造化而梁津。
濠上之客,柱下之史,悟無為以明心,託自然以圖志。
輒以山水為富,不以章甫為貴。
任興浮沈,若澹兮無味。
今司農張氏,實鍾其人。
巨量接於物表,夭矯洞達其真。
青松未勝其潔,白玉不比其珍。
心託空而棲有,情入古以如新。
既不專流宕,又不偏華尚。
蔔居動靜之閒,不以山水為忘。
庭起半邱半壑,聽以目達心想。
進不入聲榮,退不為隱放。
爾乃決石通泉,拔嶺巖前。
斜與危雲等並,危與曲棟相連。
下天津之高霧,納滄海之遠煙。
纖列之狀如上△古,崩剝之勢似千年(若乃絕嶺懸坡,蹭嶝蹉??,泉水紆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危多,五尋百援,十步千過,則知巫山弗及,未審蓬萊如何,其中煙花霧草,或傾或頹,霜幹風枝,半聳半垂,玉蕋金莖,散滿階墀,綺目之色,列鼻之馨,既共綠春等茂,復與白雪齊青,或言神明之骨,陰陽之精,天地未解生此,異人焉識其名,羽徒紛泊,色雜蒼黃,綠頭紫頰,好翠連芳,白鶴生於異縣,丹足出自它鄉,皆遠來以臻此,籍水木以翺翔,不憶春於沙漠,遂忘秋於高陽,非斯人之感至,何候鳥之迷方,豈下俗之所務,實神怪之異趣,能造者其必詩,敢往者無不賦,或就饒風之地,或入多雲之處,□菊嶺與梅岑,隨春秋之所悟,遠為神仙所賞,近為朝士所知,求解脫於服珮,預參次於山陲,子英遊魚於玉質,王喬繫鵠於松枝,謌方丈不足以妙,詠此處態多奇,嗣宗聞之動魄,叔夜聽此驚魂,恨不能鑽地一出,醉此山門,別有王孫公子,遜遁容儀,思山念水,命駕相隨,逢岑愛曲,值石矜欹,庭為仁知之田,故能種此石山,森列兮草木,長育兮風煙,孤松既能卻老,半石亦可留年,若不坐臥於其側,春夏兮共遊陟,白骨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何所憶。
〔魏書〕遊肇字伯始,廣平人,明根子。
官至侍中。
高肇以與己名同,欲令改易,肇不可。
元乂殺清河王懌,獨不下署。
〔又〕李彪字道固,頓邱人。
孝文以有史才,故賜名。
官祕書丞,參著作。
〔又〕崔休字思盛,清河人,逞元孫。
官度支、七兵、殿中三尚書。
〔又〕張倫字天念,上谷溫人,衮子。
官大司農卿。
平等寺 廣平武穆王懷捨宅所立,在青陽門外二裡禦道北,所謂孝敬裡也。
堂宇宏美,林木蕭森,平臺複道,獨顯當世。
〔魏書〕廣平王懷,孝文弟三子,大和二十一年封。
寺門外有金像一軀,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有神驗。
國之吉兇,先炳祥異。
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徧體皆溼,時人號曰佛汗。
京師士女,空市裡往而觀之。
有比邱以淨緜拭其淚,須臾之閒,緜溼都盡,更換以它緜,俄然復溼,如此三日乃止。
明年四月,爾朱榮入洛陽,誅戮百官,死亡塗地。
至永安二年二月,此像復汗,士庶復往觀之。
五月,北海王入洛,莊帝北巡。
七月,北海大敗,所將江淮子弟五千,盡被俘虜,無一得還。
永安三年七月,此像悲泣如初。
每經神驗,朝野惶懼,禁人不聽觀之。
至十二月,爾朱兆入洛陽,擒莊帝,崩於晉陽。
在京宮殿空虛,百日無主,唯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