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書令、司州牧、樂平王爾朱世隆鎮京師,商旅四通,盜賊不作。
建明二年,長廣王從晉陽赴京師,至郭外,世隆以長廣本枝疏遠,政行無聞,逼禪位於廣陵王恭,是莊帝從父兄也。
正光中,為黃門侍郎,見元乂秉權,政歸近習,遂佯啞不預世事。
永安中,遁於上洛山,中州刺史泉企執而送之。
莊帝疑恭姦詐,夜遣人盜掠衣物,復拔劒欲殺之,恭張口以手指舌,竟乃不言。
莊帝信其真患,放令歸第。
恭常住龍華寺,至時,世隆等廢長廣而立焉。
禪文曰:皇帝咨廣陵王恭:自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聖開輔,重基衍業,奄有萬邦,光宅四海,故道溢百王,德漸無外。
而孝明晏駕,人神乏主,故柱國大將軍、大丞相、太原王榮,地實封陝,任惟外相,乃心王室,大懼崩淪,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絕業,庶九鼎之命日隆,七百之祚惟永。
然羣飛未甯,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嶽立棊歭,丞相一麾,大定海內。
而子攸不顧宗社,讐忌勳德,招聚輕俠,左右壬人,遂虐甚剖心,痛齊鉗齒,豈直金版告怨,大鳥感德而已。
於是天下之望,俄然已移。
竊以宸極不可久曠,神器豈容無主,故權從眾議,暫馭兆民。
今六軍南邁,已次河浦,瞻望帝京,赧然興愧。
自惟寡薄,本枝疏遠,豈宜仰異天情,俯乖民望。
唯王德表生民,聲高萬古,往以運屬殷憂,時遭多難,卷懷積載,括囊有年。
今天眷明德,民懷奧主,厯數允集,歌訟同臻,乃徐發樞機,副茲竚屬,便敬奉璽綬,歸於別邸。
王其寅踐成業,允執厥中,雖休勿休,日慎一日,敬之哉!恭讓曰:天命至重,厯數匪輕,自非德協三才,功濟四海,無以入選帝圖,允當師錫。
臣既寡昧,識無先遠,景命雖降,不敢仰承,乞收成言,以允愚衷。
又曰:王既德應圖籙,僉屬攸歸,便可允執其中,入光大麓,不勞揮遜,緻爽神人。
恭凡讓者三,於是即皇帝位,改號曰普泰。
黃門侍郎邢子才為赦文,敘述莊帝枉殺太原王之狀。
廣陵王曰:永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故逢成濟之禍。
謂左右將筆來,朕自作之。
直言:門下: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肆省之科,一依恆式。
廣陵杜口八載,至是始言,海內士庶,鹹稱聖君。
於是封長廣為東海王,世隆加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王,餘官如故;贈太原王相國、晉王,加九錫。
立廟於芒嶺首陽上。
舊有周公廟,世隆欲以太原王功比周公,故立此廟。
廟成,為火所災。
有一柱,焚之不盡,後三日,雷雨震電,霹靂擊為數段,柱下石及廟瓦皆碎於山下。
復命百官議太原王配饗,司直劉季明議曰:不合。
世隆問其故,季明曰:若配世宗,於宣武無功;若配孝明,親害其母;若配莊帝,為臣不終,為莊帝所戮。
以此論之,無所配也。
世隆怒曰:卿亦合死!季明曰:下官既為議臣,依禮而言,不合聖心,俘翦唯命。
議者鹹歎季明不避彊禦,莫不歎伏焉。
世隆既有忿言,季明終得無患。
初,世隆北叛,莊帝遣安東將軍史仵龍、平北將軍楊文義各領兵三千守太行,領侍中源子恭鎮河內。
及爾朱兆馬首南向,仵龍、文義等率眾先降。
子恭見仵龍、文義等降,亦望風潰散。
兆遂乘勝逐北,直入京師,兵及闕下,矢流王室。
至是論功,仵龍、文義各封一千戶。
廣陵王曰:仵龍、文義於王有勳,於國無功。
竟不許。
時人稱帝剛直。
彭城王爾朱仲遠,世隆之兄也,鎮滑臺,表用其下都督□瑗為西兖州刺史,先用後表。
廣陵答曰:已能近補,何勞遠聞!世隆侍宴,帝每言太原王貪天之功以為己力,罪有合死,世隆等愕然。
自是已後,不敢復入朝,輒專擅國權,兇慝滋甚。
坐符省掾,家總萬機,事無大小,先至隆第,然後施行。
天子拱己南面,無所幹預。
〔魏書〕爾朱仲遠,榮之從弟,頗知書計,封彭城王。
性最貪縱,後為高歡所敗,奔梁。
永熙元年,平陽王入纂大業,始造五層塔一所。
平陽王,武穆王少子。
詔中書侍郎魏收等為寺碑文。
至二年五月,土木畢工,帝率百僚作萬僧會。
其日,寺門外有石象無故自動,低頭復舉,竟日乃止。
帝躬來禮拜,怪其詭異。
中書舍人盧景宣曰:石立社移,上古有此,陛下何怪也。
帝乃還宮。
七月中,帝為侍中斛斯椿所使,奔於長安。
至十月終,而京師遷鄴焉。
〔齊書〕魏收字伯起,鉅鹿下曲陽人。
魏代官中書侍郎,入齊官右僕射。
〔又〕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也。
厯位司徒、太傅,封恆山郡公,諡文宣。
〔又〕孝武帝紀:帝內圖高歡,增置勳府,庶子廂別六百人,騎廂別二百人,閣內部曲千人。
以斛斯椿為領軍使,軍謀朝政,皆決於椿。
下詔伐梁,實謀討歡。
己醜,帝親統六軍,次河橋,歡引軍東度。
丙午,帝奔長安。
景甯寺 太保、司徒公楊椿所立也。
在清陽門外三裡禦道南,所謂景甯裡也。
高祖遷都洛邑,椿創居此裡,遂分宅為寺,因以名之。
制飾甚美,綺柱珠簾。
椿弟慎,冀州刺史。
慎弟津,司空。
竝立性寬雅,貴義輕財。
四世同居,一門三從,朝貴義居,未之有也。
普泰中,為爾朱世隆所誅。
後捨宅為建中寺。
〔魏書〕楊椿字延壽,華陰人。
厯位太保、征東將軍,為爾朱天光所害。
弟津,字羅漢,官至司空
建明二年,長廣王從晉陽赴京師,至郭外,世隆以長廣本枝疏遠,政行無聞,逼禪位於廣陵王恭,是莊帝從父兄也。
正光中,為黃門侍郎,見元乂秉權,政歸近習,遂佯啞不預世事。
永安中,遁於上洛山,中州刺史泉企執而送之。
莊帝疑恭姦詐,夜遣人盜掠衣物,復拔劒欲殺之,恭張口以手指舌,竟乃不言。
莊帝信其真患,放令歸第。
恭常住龍華寺,至時,世隆等廢長廣而立焉。
禪文曰:皇帝咨廣陵王恭:自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聖開輔,重基衍業,奄有萬邦,光宅四海,故道溢百王,德漸無外。
而孝明晏駕,人神乏主,故柱國大將軍、大丞相、太原王榮,地實封陝,任惟外相,乃心王室,大懼崩淪,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絕業,庶九鼎之命日隆,七百之祚惟永。
然羣飛未甯,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嶽立棊歭,丞相一麾,大定海內。
而子攸不顧宗社,讐忌勳德,招聚輕俠,左右壬人,遂虐甚剖心,痛齊鉗齒,豈直金版告怨,大鳥感德而已。
於是天下之望,俄然已移。
竊以宸極不可久曠,神器豈容無主,故權從眾議,暫馭兆民。
今六軍南邁,已次河浦,瞻望帝京,赧然興愧。
自惟寡薄,本枝疏遠,豈宜仰異天情,俯乖民望。
唯王德表生民,聲高萬古,往以運屬殷憂,時遭多難,卷懷積載,括囊有年。
今天眷明德,民懷奧主,厯數允集,歌訟同臻,乃徐發樞機,副茲竚屬,便敬奉璽綬,歸於別邸。
王其寅踐成業,允執厥中,雖休勿休,日慎一日,敬之哉!恭讓曰:天命至重,厯數匪輕,自非德協三才,功濟四海,無以入選帝圖,允當師錫。
臣既寡昧,識無先遠,景命雖降,不敢仰承,乞收成言,以允愚衷。
又曰:王既德應圖籙,僉屬攸歸,便可允執其中,入光大麓,不勞揮遜,緻爽神人。
恭凡讓者三,於是即皇帝位,改號曰普泰。
黃門侍郎邢子才為赦文,敘述莊帝枉殺太原王之狀。
廣陵王曰:永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故逢成濟之禍。
謂左右將筆來,朕自作之。
直言:門下: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肆省之科,一依恆式。
廣陵杜口八載,至是始言,海內士庶,鹹稱聖君。
於是封長廣為東海王,世隆加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王,餘官如故;贈太原王相國、晉王,加九錫。
立廟於芒嶺首陽上。
舊有周公廟,世隆欲以太原王功比周公,故立此廟。
廟成,為火所災。
有一柱,焚之不盡,後三日,雷雨震電,霹靂擊為數段,柱下石及廟瓦皆碎於山下。
復命百官議太原王配饗,司直劉季明議曰:不合。
世隆問其故,季明曰:若配世宗,於宣武無功;若配孝明,親害其母;若配莊帝,為臣不終,為莊帝所戮。
以此論之,無所配也。
世隆怒曰:卿亦合死!季明曰:下官既為議臣,依禮而言,不合聖心,俘翦唯命。
議者鹹歎季明不避彊禦,莫不歎伏焉。
世隆既有忿言,季明終得無患。
初,世隆北叛,莊帝遣安東將軍史仵龍、平北將軍楊文義各領兵三千守太行,領侍中源子恭鎮河內。
及爾朱兆馬首南向,仵龍、文義等率眾先降。
子恭見仵龍、文義等降,亦望風潰散。
兆遂乘勝逐北,直入京師,兵及闕下,矢流王室。
至是論功,仵龍、文義各封一千戶。
廣陵王曰:仵龍、文義於王有勳,於國無功。
竟不許。
時人稱帝剛直。
彭城王爾朱仲遠,世隆之兄也,鎮滑臺,表用其下都督□瑗為西兖州刺史,先用後表。
廣陵答曰:已能近補,何勞遠聞!世隆侍宴,帝每言太原王貪天之功以為己力,罪有合死,世隆等愕然。
自是已後,不敢復入朝,輒專擅國權,兇慝滋甚。
坐符省掾,家總萬機,事無大小,先至隆第,然後施行。
天子拱己南面,無所幹預。
〔魏書〕爾朱仲遠,榮之從弟,頗知書計,封彭城王。
性最貪縱,後為高歡所敗,奔梁。
永熙元年,平陽王入纂大業,始造五層塔一所。
平陽王,武穆王少子。
詔中書侍郎魏收等為寺碑文。
至二年五月,土木畢工,帝率百僚作萬僧會。
其日,寺門外有石象無故自動,低頭復舉,竟日乃止。
帝躬來禮拜,怪其詭異。
中書舍人盧景宣曰:石立社移,上古有此,陛下何怪也。
帝乃還宮。
七月中,帝為侍中斛斯椿所使,奔於長安。
至十月終,而京師遷鄴焉。
〔齊書〕魏收字伯起,鉅鹿下曲陽人。
魏代官中書侍郎,入齊官右僕射。
〔又〕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也。
厯位司徒、太傅,封恆山郡公,諡文宣。
〔又〕孝武帝紀:帝內圖高歡,增置勳府,庶子廂別六百人,騎廂別二百人,閣內部曲千人。
以斛斯椿為領軍使,軍謀朝政,皆決於椿。
下詔伐梁,實謀討歡。
己醜,帝親統六軍,次河橋,歡引軍東度。
丙午,帝奔長安。
景甯寺 太保、司徒公楊椿所立也。
在清陽門外三裡禦道南,所謂景甯裡也。
高祖遷都洛邑,椿創居此裡,遂分宅為寺,因以名之。
制飾甚美,綺柱珠簾。
椿弟慎,冀州刺史。
慎弟津,司空。
竝立性寬雅,貴義輕財。
四世同居,一門三從,朝貴義居,未之有也。
普泰中,為爾朱世隆所誅。
後捨宅為建中寺。
〔魏書〕楊椿字延壽,華陰人。
厯位太保、征東將軍,為爾朱天光所害。
弟津,字羅漢,官至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