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一

關燈
迷。

    自建義以後,京師頻有大兵,此戲遂隱也。

     昭儀尼寺。

     閹宦所立也。

    在東陽門內一裡禦道南,東陽門內禦道北。

    太倉、導官二署。

    東南治粟裡,倉司官屬住其內。

     太後臨朝,閹寺專寵,宦者之家,積金滿堂。

    是以蕭忻雲:高軒升鬥者,盡是閹宦之嫠婦;胡馬鳴珂者,莫非黃門之養息也。

    忻,陽平人也,愛尚文籍,少有名譽,見閹寺寵盛,遂發此言,因即知名,為治書侍禦史。

     有一佛,二菩薩。

     塑工精絕,京師所無也。

    四月七日,常出詣景明,景明三像恆出迎之,伎樂之盛,與劉騰相比。

     堂前有酒樹麫木。

    昭儀寺有池。

     京師學徒謂之翟泉也。

    (衒之按:杜預春秋注雲:翟泉在晉太倉西南。

    按晉太倉在建春門內,今太倉在東陽門內,此地今在太倉西南,明非翟泉也。

    )後隱士趙逸雲:此地是晉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綠珠樓。

    於是學徒始寤,經過者想見綠珠之容也。

     池南有願會寺,中書舍人王翊捨宅立也。

     佛堂前有桑樹一株,直上五尺,枝條橫繞,柯葉?布,形如羽蓋。

    復高五尺,又然。

    凡為五重,每重葉椹各異,京師道俗謂之神桑。

    觀者成市,布施者甚眾。

    帝聞而惡之,以為惑眾,命給事中黃門侍郎元紀伐之。

    其日雲霧晦冥,下斧之處,血流至地,見者莫不悲泣。

     〔魏書〕王翊字士遊,肅次兄深子也。

    好學有文才,結婚於元乂,為濟州刺史,入為金紫光祿大夫,卒贈司空。

    史不言為中書舍人。

     寺南有宜壽裡,內有苞信縣令段暉宅。

     地下常聞鐘聲,時見五色光明,照於堂宇。

    暉甚異之,遂掘光所,得金像一軀,可高三尺,并有二菩薩,趺上銘曰:晉太始二年,侍中中書監荀勗造。

    暉遂捨宅為光明寺。

    時人鹹雲:此荀勗舊宅。

    其後盜者欲竊此像,像與菩薩合聲喝賊,盜者驚怖,應即殞倒。

    眾僧聞像呌聲,遂來捉得賊。

     胡統寺。

     太後從姑所立也。

    入道為尼,遂居此寺,在永甯南一裡。

     寶塔五重,金剎高聳,洞房周匝,對戶交疏,朱柱素壁,甚為佳麗。

    其寺諸尼,帝城名德,善於開導,工談義理,常入宮與太後說法,其資養緇流,從無與比也。

     修梵寺。

     在青陽門內禦道北。

    嵩明寺復在修梵寺西。

    並雕牆峻宇,比屋連甍,亦是名寺也。

     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鵲不棲。

    菩提達摩雲:得其真相也。

     寺北有永和裡,漢太師董卓之宅也。

     裡,南北皆有池,卓之所造。

    今猶有水,冬夏不竭。

     裡中太傅錄尚書長孫稚、尚書右僕射郭祚、吏部尚書邢巒、廷尉卿元洪超、衞尉卿許伯桃、涼州刺史尉成興等六宅。

     皆高門華屋,齋館敞麗,楸槐蔭途,桐楊夾植,當世名為貴裡。

    掘此地者,輒得金玉寶玩之物。

    邢巒家常掘丹砂及錢數十萬,銘雲董太師之物。

    後卓夜中隨巒索此物,巒不與之。

    經年,巒遂卒矣。

     〔魏書〕郭祚字季祐,太原人。

    尚書右僕射,領太子少師,諡文貞。

     〔又〕邢巒字洪濱,河間人。

    官殿中尚書。

    諡文定。

     〔又〕元洪超,遼西公意烈之元孫也。

    北軍將軍、光祿大夫。

    本傳不言為廷尉卿。

     〔又〕尉聿字成興,代人,尉古真之族元孫。

    官武衞將軍。

    見元乂,長揖不拜。

    出為涼州刺史。

     景林寺 在開陽門內禦道東。

     講殿曡起,房屋連屬,丹檻炫日,繡桷迎風,實為勝地。

    寺西有園,多饒奇果,春鳥秋蟬,鳴聲相續。

     有禪房一所,內置泜洹清舍。

     形製雖小,巧構難比。

    加以禪閣虛靜,隱室凝邃,嘉樹夾牖,芳杜匝階,雖雲朝市,想同巖谷。

    靜行之僧,繩坐其內,餐風服道,結跏數息。

     有石銘一所,國子博士盧白頭為其文。

     白頭一字景裕,範陽人也。

    性愛恬靜,邱園放傲,學極六經,說通百氏。

    普泰初,起家為國子博士。

    雖在朱門,以注述為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

     〔魏書〕盧景裕字仲儒,小字白頭,元族孫。

     建春門內禦道南,有句盾、典農、籍田三署。

    籍田南有司農寺。

    禦道北有空地,擬作東宮,晉中朝時太倉處也。

    太倉南有翟泉,周迴三裡,即春秋所謂王子虎、晉狐偃盟於翟泉也。

     水猶澄清,洞底明淨。

    鱗甲潛藏,辨其魚鱉。

     高祖於泉北置河南尹,晉中朝時步廣裡也。

    泉西有華林園,高祖以泉在園東,因名蒼龍海。

     華林園中有大海,即漢天淵池,池中猶有文帝九華臺。

    高祖於臺上造清涼殿,世宗在海內作蓬萊山,山上有仙人館,上有釣臺殿,並作虹霓閣,乘虛來往。

    至於三月褉日,季秋己辰,皇帝駕龍舟鷁首,遊於其山。

     〔魏書〕世祖遊華林園,觀故景陽山,郭祚請修之。

    帝曰:魏明以奢失之於前,朕豈可襲之於後乎? 海西有藏冰室。

     六月,出冰以給百官。

     海西南有景山殿,東有羲和嶺,嶺上有溫風室,山西有姮娥峯,峯上有寒露館,並飛閣相通,淩山跨谷。

    山北有元武池,山南有清暑殿,殿東有臨澗亭,殿西有臨危臺、景陽觀。

    山南有百果園,果列作林,林各有堂。

     有仙人棗,長五寸,把之兩頭俱出,核細如鍼,霜降乃熟,食之甚美。

    俗傳雲出昆侖山,一曰西王母棗。

    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裏照徹,得嚴霜乃熟,亦出昆侖山,一曰王母桃也。

     △果林南有石碑一所,魏明帝所立也,題曰苗茨之碑。

    高祖於碑北作苗茨堂。

     永安中年,莊帝馬射於華林園,百官皆來讀碑,疑苗字誤。

    國子博士李同軌曰:魏明英才,世稱三祖,公幹、仲宣,為其羽翼。

    但未知本意如何,不得言誤也。

    衒之時為奉朝請,因即釋曰:以蒿覆之,故言苗茨,何誤之有?眾鹹稱善,以為得其旨歸。

     〔按水經注〕作茅茨堂,與此不同,或是道元所改耶? 〔按趙一清注水經注雲:〕公幹、仲宣羽翼明帝,亦未是。

    劉、王皆丕客,至叡時,二人之骨朽久矣。

     △果林。

    西有都堂,有流觴池,堂東有扶桑海。

     凡此諸海,皆有石竇流於地下,西通穀水,東連陽渠,亦與翟泉相連。

    若旱魃為虐,穀水注之不竭;離畢?潤,陽渠洩之不盈。

    至於鱗甲異品,羽毛殊類,濯波浮浪,如似自然也。

     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