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上七日入天長觀,齋者日千人。

    望日,會衆請赴玉虛觀。

    是月二十二(藏本作“五”)日,喝剌至自行宮,傳旨:“神仙至漢地,以清淨道化人,每日與朕誦經祝壽甚好。

    教神仙好田地内愛住處住,道與阿裡鮮:神仙壽高,善為護持。

    神仙無忘朕舊言。

    ”仲夏,行省金紫石抹公、便宜劉公,再三持疏請師主持大天長觀。

    是月二十有二日,赴其請。

    空中有數鶴前導,傃西北而去。

    自師寓玉虛,或就人家齋,嘗有三五鶴飛鳴其上。

    北方從來奉道者鮮,至是,聖賢欲使人歸向,以此顯化耳。

    八會之衆,皆稽首拜跪,作道家禮,時俗一變。

    玉虛井水舊鹹苦,甲申乙酉年,西來道衆甚多,水味變甘,亦善緣所緻也。

    季夏望日,宣差相公劄八傳旨: 《蒙鞑備錄》:“劄八者,乃回鹘人,已老,亦在燕京同任事。

    ”《元史·劄八兒火者傳》:“劄八兒火者,西域賽夷人,因以為氏。

    火者,其官稱也。

    太祖留劄八兒與諸将守中都,授黃河以北、鐵門以南,天下都達魯花赤。

    有邱真人者,有道之士也,隐居昆嵛山中。

    太祖聞其名,命劄八兒往聘之。

    邱語劄八兒曰:‘我嘗識公。

    ’劄八兒曰:‘我亦嘗見真人。

    ’他日偶坐,問劄八兒曰:‘公欲極一身貴顯乎?欲子孫繁衍乎?’劄八兒曰:‘百歲之後,富貴何在?子孫無恙,以承宗祀足矣。

    ’邱曰:‘聞命矣。

    ’後果如所願”雲。

    《方外邱處機傳》亦雲:“歲己卯,太祖自奈曼遣近臣劄八兒、劉仲祿,持诏求之。

    ”案此記劄八之名,至此始見,而聘邱诏書中,但有劉仲祿,而無劄八兒,《元史》蓋誤。

    屠敬山以阿裡鮮當之,亦非,辨見卷上。

     “自神仙去,朕未嘗一日忘神仙,神仙無忘朕。

    朕所有之地,愛願處即住。

    門人恒為朕誦經祝壽則佳(藏本作‘嘉’)。

    ”自師之複來,諸方道侶雲集,邪說日寝,京人翕然歸慕,若戶曉家谕。

    教門四辟,百倍往昔,乃建八會于天長,曰平等,曰長春,曰靈寶,曰長生,曰明真,曰平安,曰消災,曰萬蓮。

    師既歸天長,遠方道人繼來求法名者,日益衆。

    嘗以四頌示之,其一曰:“世情無斷滅,法界有消磨。

    好惡萦心曲,漂淪奈爾何。

    ”其二曰:“有物先天貴,無名不自生。

    人心常隐伏,法界任縱橫。

    ”其三曰:“徇物雙眸眩,勞生四大窮。

    世間渾是假,心上不知空。

    ”其四雲:“昨日念無蹤,今朝事亦同。

    不如齊放下,度日且空空。

    ”每齋畢,出遊故苑瓊華之上, 《金史·地理志》:“西園有瓊華島。

    ” 從者六七人,宴坐松陰,或自賦詩,相次屬和。

    閑因茶罷,命從者歌遊仙曲數阕,夕陽在山,澹然忘歸。

    于是行省及宣差劄八相公,以北宮園池,并其近地數十頃為獻,且請為道院。

    師辭不受,請至于再,始受之。

    既又為頒文榜以禁樵采,遂安置道侶,日益修葺。

    後具表以聞,上可其奏。

    自爾佳時勝日,師未嘗不往來乎其間。

    寒食日,作《春遊》詩二首,其一雲:“十頃方池間禦園,森森松柏罩清煙。

    亭台萬事都歸夢,花柳三春卻屬仙。

    島外更無清絕地,人間惟有廣寒天。

    深知造物安排定,乞與官民種福田。

    ”其二雲:“清明時節杏花開,萬戶千門日往來。

    島外茫茫春水闊,松間獵獵暖風回。

    遊人共歎斜陽逼,達士猶嗟短景催。

    安得大丹冥換骨,化身飛上郁羅台。

    ”乙酉四月,宣撫王公巨川,請師緻齋于其第。

    公關右人也,因話鹹陽、終南竹木之勝(本作“盛”,從藏本改),請師看庭竹。

    師曰:“此竹殊秀,兵火而後,蓋不可多得也。

    我昔居于磻溪,茂林修竹,真天下之奇觀也(本無‘也’字,從藏本增),思之如夢。

    今老矣,歸期将至,當分我數十竿,植寶玄之北軒,聊以遮眼。

    ”宣撫曰:“天下兵革未息,民甚倒懸。

    主上方尊師重道,賴師真道力,保護生靈,何遽出此言耶?願垂大慈,以救世為念。

    ”師以杖叩地,笑而言曰:“天命已定,由人乎哉!”衆莫測其意,夏五月終,師登壽樂山颠,四顧園林若張幄,行人(藏本作“者”)休息其下,不知暑氣之甚也。

    因賦五言律詩雲:“地土臨邊塞,城池壓古今。

    雖多壞宮阙,猶有好園林。

    綠樹攢攢密,清風陣陣深。

    日遊仙島上,高視八纮吟。

    ”一日,師自瓊島回,陳公秀玉來見,師出示七言律詩雲:“蒼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陰森繞殿扶。

    萬頃煙霞常自有,一川風月等閑無。

    喬松挺拔來深澗,異石嵌空出太湖。

    盡是長生閑活計,修真薦福邁京都。

    ”九月初吉,宣撫王公以熒惑犯尾宿,主燕境災,将請師作醮,問所費幾何,師曰:“一物失所,尚懷不忍,況阖境乎!比年以來,民苦征役,公私交罄,我當以觀中常住物給之。

    但令京官齋戒,以待行禮足矣,餘無所用也。

    ”于是約作醮兩晝夜,師不憚其老,親禱于玄壇。

    醮竟之夕,宣撫喜而賀之曰:“熒惑已退數舍,我輩無複憂矣。

    師之德感,一何速哉!”師曰:“餘有何德?祈禱之事,自古有之,但恐不誠耳。

    古人雲‘至誠動天地’,此之謂也。

    ”重九日,遠方道衆鹹集,或以菊為獻,師作詞一阕,寓聲《恨歡遲》雲:“一種靈苗體性殊,待秋風冷透根株。

    散花開百億黃金嫩,照天地清虛。

    九日持來滿座隅,坐中觀眼界如如。

    類長生久視無凋謝,稱作伴閑居。

    ”繼而有奉道者,持繭紙大軸,來求親筆,以《鳳栖梧》詞書之雲:“得好休來休便是,赢取逍遙,免把身心使。

    多少聰明英烈士,忙忙虛負平生志。

    造物推移無定止,昨日歡歌,今日愁煩至。

    今日不知明日事,區區著甚勞神思。

    ”一日,或有質是非于其前者,師但漠然不應,以道義釋之,複示之以頌曰:“拂拂拂,拂盡心頭無一物。

    無物心頭是好人,好人便是神仙佛。

    ”其人聞之,自愧而退。

    丙戌正月,盤山請師黃箓,醮三晝夜。

     《至元辨僞錄》(三):“邱後至京師,使道徒王伯平,驺從數十,縣牌出入,馳驿諸州,便欲通管僧尼。

    邱公自往薊州,特開聖旨,抑欲追攝甘泉本無玄和尚,望其屈節,竟不能行。

    ”案盤山在薊州,長春自往薊州開聖旨,即在此時。

    又《錄》雲:“初盤山中盤法興寺,亥子年間天兵始過,罕有僧人。

    海山本無老師之嗣,振公長老,首居上方,橡栗充糧,以度朝夕。

    全真之徒挾邱公之力,謀占中盤,乃就振公,假言借住。

    振公以為道人栖宿,猶勝荒涼,且令權止。

    占居既久,遂規永定王道政、陳知觀、吳先生等,乃改拆殿宇,打毀佛像,又冒奏國母太後娘娘,立碑改額為栖霞觀。

    ” 姬志《真雲山集》(七)《盤山栖雲觀碑》:“漁陽西北之山,本名四正。

    古有田盤先生者,栖遲此山,人因名此山為盤山焉。

    茲山之顔紫峰之下,懷抱爽垲,明秀端整,号曰中盤,缥缈雲霞之洞府也。

    累經劫代,為浮屠氏所居。

    會金天失馭,劫火流行,陵谷推遷,物更人換,複為茂林豐草,豺虎之所據焉。

    長春真人門下有栖雲子者,密通玄奧,頗喜林泉飛舃擇地。

    其徒有張志格等,庚辰歲,預及此山,薙荒擗徑,披尋故址,巧與心會,遂營蔔築。

    辛巳春,承本州同知許公議,請栖雲真人住持此山。

    丙戌,疏請長春真人作黃箓醮事,真人因題其額曰‘栖雲觀’焉。

    ” 又(卷八)《開州神清觀記》:“聞栖雲王老師,開道盤山。

    ”是栖雲王姓,殆即《至元辨僞錄》之王道政也。

     是日,天氣晴霁,人心悅怿,寒谷生春。

    将事之夕,以詩示衆雲:“诘曲亂山深,山高快客心。

    群峰争挺拔,巨壑太蕭森。

    似有飛仙至,殊無宿鳥吟。

    黃寇三日醮,素服萬家臨。

    ”五月,京師大旱,農不下種,人以為憂。

    有司移市立壇,前後數旬,無應。

    行省差官赍疏請師為祈雨。

    醮三日兩夜,當設醮請聖之夕,雲氣四合,斯須雨降,自夜半及食時未止。

    行省委官奉香火來謝曰:“京師久旱,四野欲然,五谷未種,民不聊生。

    賴我師道力,感通上真,以降甘澍,百姓皆(藏本作‘佥’)曰神仙雨也。

    ”師答曰:“相公至誠所感,上聖垂慈,以活生靈,吾何與焉?”使者出,複遣使來告曰:“雨則既降,奈久旱,未沾足,何更得滂沱大作,此旱可解。

    願我師慈悲。

    ”師曰:“無慮。

    人以至誠感上真,上真必以誠報人,大雨必至。

    ”齋未竟,雨勢海立。

    是歲,有秋,名公碩儒,皆以詩來賀。

    一日,有吳大卿德明者,以四絕句來,師複次韻答之,其一曰:“燕國蟾公即此州, 《磻溪集》(一)《嶺北西京留守夾谷清神索詩》:“直須早作彭城計,燕國家聲自不。

    ”自注:彭城,乃海蟾公也。

     超凡入聖洞賓俦。

    一時鶴駕歸蓬島,萬劫仙鄉出土邱。

    ”其二雲:“我本深山獨自居,誰知天下衆人譽。

    軒轅道士來相訪,不解言談世俗書。

    ”其三雲:“莫把閑人作等閑,閑人無欲近仙班。

    不于此日開心地,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