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府續志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歸傑後數旬之内,姑死節,叔被橹,翁以憤郁殁,傑又以病終。
氏揣無依,勢将改字,遂盡貿所貯以治喪,喪畢自經而死。
丁氏,信義保女,嫁龍湖保童光美,有殊色。
丁亥歲年十七,為魯兵所?,逼令從已,罵不絕口。
兵複令卒以威劫之,氏終不改,再以好言誘勸,怒罵益力,至縛之馬前,百般恐吓,竟不移操殺之。
李氏,在城女,幼知書,十四歲适交黃坑庠生謝九升,順治戊子年,郭兵焚掠各鄉,将至其地,舉村逃竄,氏亦随叔九進同走,僅半裡許,兵勢急,叔意負之而去。
氏正色以為不可,曰:叔但速行,毋以我故累汝。
條忽回顧,氏已溺于深池矣。
何氏,将樂崇善人,饒豐姿,十九歲嫁梅林聶齊,不厭夫貧,友好無間。
已三載,夫為虎所噬,氏亟募憐人追之,拾得全屍,即以所服白衫揩栻血痕。
殡畢,出所有供其葬事。
事畢,又将所餘者分酬諸人,乃服其血衫,為為衵衣。
有戒以不祥者,氏不答,入内寝自經殉之。
饒氏,王憑雲之妻,年廿三而寡。
家素寒薄,遺二幼子,與耄年姑在堂,氏誓不二庭。
其外家梅龍,去城甚遠,绐氏歸甯,委媒以奪其志。
氏潛攜二子逃歸,侍姑奉養者廿餘載,且含荼機織,為二孤完姻,歲時伏臘以過哀。
喪明于順治四年,壽八十三。
江氏,大田楊之妻。
甲申春,天災流行,夫之兄弟三人,妯娌二人,先巳分爨而殒。
氏遺四孤,伯遺三孤。
叔遺一孤,皆三五歲至八九歲而巳。
孤則呱呱,氏獨茕茕,族裡危之。
氏咬指瀝血,妝??群孤,饑寒疴癢,一以誠求。
氏忘其非巳子,猶子亦不識其非巳母。
鼎革後,兵寇交馳,無甯居者數年,母挾與俱,皆獲安全。
氏囑長子一登,俾完婚,方析爨。
康熙六年,壽屆正寝,諸猶子輩終喪三年。
雷開先詩曰:托孤臣大節,弱婦攬呱群。
三幹仃伶際,千年松柏身。
燈寒餘廿載,淚積見先入。
貞義終無死,月魂滅思燐。
江氏,恩貢生李自樹之妻。
氏青春守制,垂老孀居巳四十年。
順治十三年,按院朱旌獎曰:操同金石。
令尹王族獎曰:玉潔金貞。
郡守劉題守填處曰霜松。
羅氏,江寬妻也。
年十八而寬殁,家貧無子,富人謀娶,誘以歸甯。
登簥,氏覺之,乃斷發誓曰:吾頭可斷,吾志不可奪也。
足不逾阈,懸夫像于室,每食必奈。
孀居五十餘載,未嘗啟口一笑。
後上聞表宅 李氏,庠生馮朝明妻也。
年十六,歸門兩月而寡,起卧随姑,刻步不離。
避亂登崖,不用男子手引。
曰:死即死矣,安可違禮而苟活?即事姑以孝,立嗣以慈。
年七十卒,有司上聞。
表宅 江氏,梁述妻也。
述早卒,遺子煥,年數歲。
氏持孤守志,貧苦自甘。
時同堂侄梁舉居其左鄰,每數十日,有書記召至中堂秉筆,氏于内報,數以聲傅,未嘗以面交,雖至親不輕接一談。
其凜凜精白,居孀五十餘年如一日。
壽七十三而終。
今子嗣式微莫為。
傅表出粱氏族譜。
蕭氏,梁萬裡妻也。
初為夫棄,無怨言,乃格其心。
未幾裡卒,遺腹三月,同堂危撼日生,百方自全。
彌月生子山,氏益含忍保護,始得成童,教以詩書。
年方舞象遊庠,氏惟苦績,自日食外,铢累有餘,付叔萬奇置業,家道方隆,不幸奇殒,門無長者,山亦不檢。
身亡。
氏攜子歸,守志倦侺,以宗祊為重。
撫有孤孫,視若已出。
數十年中,颠危傋曆。
今苦節六十有二而終。
出粱氏族譜。
建甯縣 明唐氏,灣坊徐麟瑞妻,名丹桂,廣昌唐坊人。
年十七,夫死,自經而殉。
其父母奔吊,見其衣帶中有手書數字雲:婦道巳盡,無忝所生。
邑人多作詩吊之。
官氏名異香,在城人,官祥之女也。
失其夫名姓,其姑嗾惡少闖入其室,欲并污之。
婦恐難免,遂雉經死。
清李氏,王家政之妻。
楊氏,王家祚之妾,皆莆田人,家于建邑者三世矣。
二氏皆寡居,同處一樓,樓跨城臨溪。
順治戊子城破,李謂楊曰:勢如此,吾兩人豈可見賊而後死乎?遂各結束,後樓上投淵而死。
李氏,謝顯之妻,城北李春回之女也。
戊子城破,自經而死。
張氏,縣丞徐時赓之妻,浙江龍遊人也。
随夫宦于建邑。
戊子城破,投井死。
以上四人署縣事。
府同知洪秉铨申詳按院霍公達,入祀風教祠。
李氏諱長娘,武調保楊源、葉砌、劉國平之妻也。
年二十喪夫,育子,事姑曲盡慈孝。
順治辛卯,為賊所掠,欲污之。
氏绐賊曰:屬目之地,謂羞恥何?歸營而從汝,未晚也。
賊喜,釋其?而偕行。
竹至楚,上三嶺,過石橋,投崖而死,時年蓋二十六雲。
貢生徐中極,避地楊源,知其事,白于司谕張公,賜扁以表其廬。
艾氏,瀾溪浒口魯琏妻也。
順治庚寅,兵至南鄉,艾與其姑蕭氏俱被擄。
婦謂兵:爾釋我姑,我願随爾。
兵從之,攜氏而行,至陳坪,投身深潭,屍流至合水口,其夫收之。
陳氏,生員徐必發之妻也。
食貧佐夫,篝燈績學,紡授子書,母道無添。
戊子城破,賊入其室,陳叱賊不屈,投井而死。
幼子懋祉擗踴痛絕,亦奮身溺井同死。
嗟嗟母以節捐軀,子以孝從井,一室之中,節孝并敦,可謂難矣。
通學生員廖賓賢等舉報縣府,蒙府轉申按台霍公獎賞給扁,以為風教之勸。
葉氏,褔清縣人,明太師谥“文忠”台山公次孫益苞之女,而庠生張祈之配也。
祈父可仰以乙榜掌教建邑,祈遂補建庠生。
夫婦俱孝謹好合。
僅年餘,祈力學得病,氏刲臂和湯以進,臂潰弗治。
夫殁,矢死相從。
作書别母,檢服飾以分遺諸親,登堂拜翁以相訣,情詞婉摯,慮患深,執義确,自是遂絕粒。
忽一日謂人曰:吾母遣仆魏三來視我。
旦日而魏三果至,氏讀母書畢,即火之曰:吾明日長逝矣。
絕粒巳一月始殁,蓋康熙壬寅七月也。
彼其待仆之來而後卒,顯示全歸,遲速由已。
且殡殓之際,玉貌如生,衆共往觀,競作詩文以表異之。
女士芳規,此其最著矣。
邑士徐中恒有全傅,在兿文志中。
高氏,黃淵之妻,新城保人。
鄰居失火,将及其廬,翁柩在堂,氏撫棺恸哭,而火自止。
年二十三而寡,男梗才三崴,或欲奪其止,誓死不從。
艱苦撫孤,事姑盡孝。
郡守旌之。
何氏,謝國征之妻,铙村保人。
年十九夫故,無嗣,撫繼子世傅成立。
孝事瞽姑,雖廁穢必随。
院道旌其門曰節孝。
餘氏,黃燭妻。
十七而寡,遺孤堛生絻四十日,守節事姑以孝聞。
巡撫龐公旌曰坤維正氣。
楊氏,李奇雍之妻,周坪保土砌人。
年十六,雍病,氏欲強詣父母,不許。
楊曰:安有所天病而不侍刀匕者乎?歸期月而雍卒,楊猶未成婦也。
父母兄弟欲奪其志,楊以死自誓。
有老妪以微言挑之,楊阖扉哭曰:吾欲守貞而不諒者,乃撓我不休,豈以我為憚一死耶?遂自經。
娣姒驚救之,自是無敢以他言進者。
然居恒未嘗戚戚。
伯氏奇璧教其女,問曰:嬸何以不愁?楊曰:守節,婦人職也,若見為苦難,惡能守耶?奇璧大奇之,誡其婦曰:守貞固其天性,然家人内外,要當有以成之。
夫所謂非苦難者,在彼言則然,顧其所為極難耳。
其婦亦能體璧意,與相得甚歡。
久之,乃得璧次子宏為雍後。
楊親課宏讀,補邑庠生。
宏複早卒,楊砥勵宏妻黃氏,撫二子,黃亦能勵操孝養。
邑令郡守前後并旌之。
孔氏廷娘,開山保丁貴鼎妻。
二十八夫亡,矢志孀居,孝事舅姑,撫子士濂、士濬,怡怡有恭。
曆五世同居,享年九十七,冰霜凜凜如一日。
縣、府、道院嘉其節,拟首題請,特旌曰節孝之門。
朱氏,李寅之妻。
寅早殁,其兄與嫂又相繼夭,俱無嗣。
越三年,寅弟富又夭,僅一子傑絻襁褓。
朱父母謂氏曰:而家兇禍如此,茕茕僅一孤,誰與為後而苦守為乎。
氏泣曰:兒雖無與為後,然與嬸共一侄,偤兒後也。
且兒何忍舍侄因抱傑大恸。
未幾,嬸又卒,氏撫侄極有恩婺居四十年,閨門肅如也。
郡守釆輿谕旌之。
何氏,王寵之妻,大南保人。
寵年十五而病,氏歸侍湯藥。
三月而寵亡,氏年絻十四耳。
偤,未成婦也。
父母迎其歸甯,謀欲改适;氏哭仆地,以簪刺其喉,示必死。
父母知不可強,乃送歸。
自是遂絕迹母家矣。
夫兄名冬為臬掾,攜家福城;念氏少,不便偕行,勸令改節。
氏曰:伯以吾累若藜羹乎?第日給米一升,他無所累伯也。
久之,以伯子繼子,又不率。
或又諷之,氏矢志如初。
賢司訓譚公如桂拜其廬,捐俸周之。
賢令左公欲聞于朝,已取結于庠矣。
值内召不果。
年六十五而終。
庠彥李鳳翔、董邦言助赀以葬。
廖氏,在城人範應寬妻。
年廿二而寡,無子,邑諸大姓争委禽焉。
或勸其改适,氏泣曰:命如斯矣,誓為範氏守此未亡身也。
自是閉戶誦經,足不逾阈者五十餘年。
順治已亥,氏年七十有三,邑令溫光涵廉得其事,申于直指李公,以節勵雲根額褒之。
魯氏,詹國宗之妻,年十九而寡,無子,後姑又淩虐之,矢志不移。
越十餘年始得國定之子俊以承祧,年七十五而終。
王氏,廖大器妻名淑,通判王用賢之女也。
器夭,遺腹生一女,無可繼者,舅姑逼之嫁,氏以死自誓,攻苦百端。
久之姒餘氏舉子,氏撫以為嗣,出其嫁時裝,買山葬器,虛其右以待巳徙,餘姒袝已右。
臨終如母黨以相訣于死生之際,苦有倏然者。
邑士謝汝聘,為之立傅。
徐氏,黃燧妻,年十九而寡,以從子都承嗣,貞靜婉懿,孀居五十餘年而卒。
其再從侄水部弼每稱其節。
艾氏,丁兆祥妻。
事姑至孝,體姑之意,奪巳女之乳而乳幼叔早寡無子,以夫弟之子妍彩為其後,撫彩極有恩,家産一聽二叔處分,毫無所問。
婉懿之德族黨稱之。
周氏,庠生熊大捷副室也,年二十二而夫死,遺孤國泰,生僅兩月,家值中落,氏茹苦撫孤,形影相吊。
孤稍長,悉氏紡績佐讀。
姑程氏老而且瞽,氏服勞盡養,行坐不離左右。
迄今氏年六十,泰巳為諸生,邑裡歎為苦節。
庠生喪奭等?名呈縣,轉申于直指李公,蒙給扁旌之。
湯氏桂娘,在城餘萬祚妻。
年十八,未育而寡。
祚臨終永訣,氏泣誓為夫守節。
裡中聞其淑貌,托族親勸其改适,氏閉戶不見,遂斷葷酒,撫繼子無異所生。
孀居三十五載,始終無玷。
惜以卿居,未蒙旌扁。
黃氏,謝朝銘之妻,年二十五而寡,遺孤僅五崴,食貧守節,撫此茕茕。
常乏薪,不能晨炊。
同居者遺以束薪,氏不受,曰:非吾錢所市,非吾子所采,不以炊。
除夕,囊無一文。
其子未歸,僯人饋以酒肉薪米,力卻之,其介然不苟如此。
比子長,能自立,氏享年八十三,族裡稱之。
範永選妻甯氏者,克修婦職,孝姑敬夫,年屆三十,幸舉一子,名有用。
乳育僅兩月,而夫棄世。
甯号天痛絕,将欲身殉,念此孤嬰為亡夫所藉,不忍擲。
當時選雖賈久,家亦中落,甯茹荼撫孤。
逮有用稍長,甯仍令習賈,以資母子之生。
崇祯十七年,甯壽六十,通庠生員廖元恺等憫其苦節,上其狀于邑候方公大普,申道府賜節,著柏舟扁額旌其廬。
甯年逾七十卒。
有用有子嘉?,名籍校序。
遷寓 泰甯縣 黃端伯,字元公,江西新城人。
官至禮部主事,現宰官。
自遊戲三昧至泰,見雷開先,深相許可,題于齋曰秋香滿院,題于家曰求忠門隐,酉年死節。
池顯方,字直夫,泉州孝廉,為李維祯、蔡複一、譚元春諸先生之友,慕邑山水而遊,所留詩記,見晃岩集。
傅冠,号寄庵,江西進賢人,官至閣部。
丙戍春,避地于泰之汾水,為清兵所緝,令其剃發,不屈,執至汀州死節。
李世熊有傅并汀郡哀章行世。
畫網巾先生,名位鄉裡,皆不可稽。
其初同二仆潛于邵光之山寺中,衣冠網巾如舊。
庚寅夏,為防将吳鎮迹得之,俘至邵之副将池,池偉而禮之,戒部卒曰:謹事之,去而網巾可矣。
先生謂二仆:為我畫網巾于額。
上曰:此大明制也,即死不可。
即人群噪而觀曰:畫網巾也。
是秋,左路總督王以勦寇駐泰,先生謂池曰:我識總督王,曷不以我詣彼乎?池從之,王見而愕然,寔不識也。
先生曰:既不識,請見殺。
王尤反複勸谕,令其薙發全生。
先生曰:癡物,網巾尚不忍去,況發乎?死矣,無多談。
二仆先向主叩頭,辭而就刃。
生生從容檢袖中詩一卷擲于地,遂挺然受創于邑水南之荒園中。
庠生謝韓收其主仆之遺骸,蔔地瘗馬,甯化李世熊開而作傅,裡人丘嘉彩亦有傅。
浙江紹興遊客林景蔚演畫網巾劇。
陶靖節以史失齊二客、魯兩生之名為恨,今畫網巾先生之死于泰也,人皆以無姓名為為先生奇,夫先生固不屑夫有娃名者也,然先生之姓名,亦何可不傅也。
時有河南懷赓之俠遊馬耀圖者,隐于營中,密告雷易曰:先生姓馮名生舜雲,并志之,俾後之閘幽者,可以無靖節之恨也。
附傅、外傅
氏揣無依,勢将改字,遂盡貿所貯以治喪,喪畢自經而死。
丁氏,信義保女,嫁龍湖保童光美,有殊色。
丁亥歲年十七,為魯兵所?,逼令從已,罵不絕口。
兵複令卒以威劫之,氏終不改,再以好言誘勸,怒罵益力,至縛之馬前,百般恐吓,竟不移操殺之。
李氏,在城女,幼知書,十四歲适交黃坑庠生謝九升,順治戊子年,郭兵焚掠各鄉,将至其地,舉村逃竄,氏亦随叔九進同走,僅半裡許,兵勢急,叔意負之而去。
氏正色以為不可,曰:叔但速行,毋以我故累汝。
條忽回顧,氏已溺于深池矣。
何氏,将樂崇善人,饒豐姿,十九歲嫁梅林聶齊,不厭夫貧,友好無間。
已三載,夫為虎所噬,氏亟募憐人追之,拾得全屍,即以所服白衫揩栻血痕。
殡畢,出所有供其葬事。
事畢,又将所餘者分酬諸人,乃服其血衫,為為衵衣。
有戒以不祥者,氏不答,入内寝自經殉之。
饒氏,王憑雲之妻,年廿三而寡。
家素寒薄,遺二幼子,與耄年姑在堂,氏誓不二庭。
其外家梅龍,去城甚遠,绐氏歸甯,委媒以奪其志。
氏潛攜二子逃歸,侍姑奉養者廿餘載,且含荼機織,為二孤完姻,歲時伏臘以過哀。
喪明于順治四年,壽八十三。
江氏,大田楊之妻。
甲申春,天災流行,夫之兄弟三人,妯娌二人,先巳分爨而殒。
氏遺四孤,伯遺三孤。
叔遺一孤,皆三五歲至八九歲而巳。
孤則呱呱,氏獨茕茕,族裡危之。
氏咬指瀝血,妝??群孤,饑寒疴癢,一以誠求。
氏忘其非巳子,猶子亦不識其非巳母。
鼎革後,兵寇交馳,無甯居者數年,母挾與俱,皆獲安全。
氏囑長子一登,俾完婚,方析爨。
康熙六年,壽屆正寝,諸猶子輩終喪三年。
雷開先詩曰:托孤臣大節,弱婦攬呱群。
三幹仃伶際,千年松柏身。
燈寒餘廿載,淚積見先入。
貞義終無死,月魂滅思燐。
江氏,恩貢生李自樹之妻。
氏青春守制,垂老孀居巳四十年。
順治十三年,按院朱旌獎曰:操同金石。
令尹王族獎曰:玉潔金貞。
郡守劉題守填處曰霜松。
羅氏,江寬妻也。
年十八而寬殁,家貧無子,富人謀娶,誘以歸甯。
登簥,氏覺之,乃斷發誓曰:吾頭可斷,吾志不可奪也。
足不逾阈,懸夫像于室,每食必奈。
孀居五十餘載,未嘗啟口一笑。
後上聞表宅 李氏,庠生馮朝明妻也。
年十六,歸門兩月而寡,起卧随姑,刻步不離。
避亂登崖,不用男子手引。
曰:死即死矣,安可違禮而苟活?即事姑以孝,立嗣以慈。
年七十卒,有司上聞。
表宅 江氏,梁述妻也。
述早卒,遺子煥,年數歲。
氏持孤守志,貧苦自甘。
時同堂侄梁舉居其左鄰,每數十日,有書記召至中堂秉筆,氏于内報,數以聲傅,未嘗以面交,雖至親不輕接一談。
其凜凜精白,居孀五十餘年如一日。
壽七十三而終。
今子嗣式微莫為。
傅表出粱氏族譜。
蕭氏,梁萬裡妻也。
初為夫棄,無怨言,乃格其心。
未幾裡卒,遺腹三月,同堂危撼日生,百方自全。
彌月生子山,氏益含忍保護,始得成童,教以詩書。
年方舞象遊庠,氏惟苦績,自日食外,铢累有餘,付叔萬奇置業,家道方隆,不幸奇殒,門無長者,山亦不檢。
身亡。
氏攜子歸,守志倦侺,以宗祊為重。
撫有孤孫,視若已出。
數十年中,颠危傋曆。
今苦節六十有二而終。
出粱氏族譜。
建甯縣 明唐氏,灣坊徐麟瑞妻,名丹桂,廣昌唐坊人。
年十七,夫死,自經而殉。
其父母奔吊,見其衣帶中有手書數字雲:婦道巳盡,無忝所生。
邑人多作詩吊之。
官氏名異香,在城人,官祥之女也。
失其夫名姓,其姑嗾惡少闖入其室,欲并污之。
婦恐難免,遂雉經死。
清李氏,王家政之妻。
楊氏,王家祚之妾,皆莆田人,家于建邑者三世矣。
二氏皆寡居,同處一樓,樓跨城臨溪。
順治戊子城破,李謂楊曰:勢如此,吾兩人豈可見賊而後死乎?遂各結束,後樓上投淵而死。
李氏,謝顯之妻,城北李春回之女也。
戊子城破,自經而死。
張氏,縣丞徐時赓之妻,浙江龍遊人也。
随夫宦于建邑。
戊子城破,投井死。
以上四人署縣事。
府同知洪秉铨申詳按院霍公達,入祀風教祠。
李氏諱長娘,武調保楊源、葉砌、劉國平之妻也。
年二十喪夫,育子,事姑曲盡慈孝。
順治辛卯,為賊所掠,欲污之。
氏绐賊曰:屬目之地,謂羞恥何?歸營而從汝,未晚也。
賊喜,釋其?而偕行。
竹至楚,上三嶺,過石橋,投崖而死,時年蓋二十六雲。
貢生徐中極,避地楊源,知其事,白于司谕張公,賜扁以表其廬。
艾氏,瀾溪浒口魯琏妻也。
順治庚寅,兵至南鄉,艾與其姑蕭氏俱被擄。
婦謂兵:爾釋我姑,我願随爾。
兵從之,攜氏而行,至陳坪,投身深潭,屍流至合水口,其夫收之。
陳氏,生員徐必發之妻也。
食貧佐夫,篝燈績學,紡授子書,母道無添。
戊子城破,賊入其室,陳叱賊不屈,投井而死。
幼子懋祉擗踴痛絕,亦奮身溺井同死。
嗟嗟母以節捐軀,子以孝從井,一室之中,節孝并敦,可謂難矣。
通學生員廖賓賢等舉報縣府,蒙府轉申按台霍公獎賞給扁,以為風教之勸。
葉氏,褔清縣人,明太師谥“文忠”台山公次孫益苞之女,而庠生張祈之配也。
祈父可仰以乙榜掌教建邑,祈遂補建庠生。
夫婦俱孝謹好合。
僅年餘,祈力學得病,氏刲臂和湯以進,臂潰弗治。
夫殁,矢死相從。
作書别母,檢服飾以分遺諸親,登堂拜翁以相訣,情詞婉摯,慮患深,執義确,自是遂絕粒。
忽一日謂人曰:吾母遣仆魏三來視我。
旦日而魏三果至,氏讀母書畢,即火之曰:吾明日長逝矣。
絕粒巳一月始殁,蓋康熙壬寅七月也。
彼其待仆之來而後卒,顯示全歸,遲速由已。
且殡殓之際,玉貌如生,衆共往觀,競作詩文以表異之。
女士芳規,此其最著矣。
邑士徐中恒有全傅,在兿文志中。
高氏,黃淵之妻,新城保人。
鄰居失火,将及其廬,翁柩在堂,氏撫棺恸哭,而火自止。
年二十三而寡,男梗才三崴,或欲奪其止,誓死不從。
艱苦撫孤,事姑盡孝。
郡守旌之。
何氏,謝國征之妻,铙村保人。
年十九夫故,無嗣,撫繼子世傅成立。
孝事瞽姑,雖廁穢必随。
院道旌其門曰節孝。
餘氏,黃燭妻。
十七而寡,遺孤堛生絻四十日,守節事姑以孝聞。
巡撫龐公旌曰坤維正氣。
楊氏,李奇雍之妻,周坪保土砌人。
年十六,雍病,氏欲強詣父母,不許。
楊曰:安有所天病而不侍刀匕者乎?歸期月而雍卒,楊猶未成婦也。
父母兄弟欲奪其志,楊以死自誓。
有老妪以微言挑之,楊阖扉哭曰:吾欲守貞而不諒者,乃撓我不休,豈以我為憚一死耶?遂自經。
娣姒驚救之,自是無敢以他言進者。
然居恒未嘗戚戚。
伯氏奇璧教其女,問曰:嬸何以不愁?楊曰:守節,婦人職也,若見為苦難,惡能守耶?奇璧大奇之,誡其婦曰:守貞固其天性,然家人内外,要當有以成之。
夫所謂非苦難者,在彼言則然,顧其所為極難耳。
其婦亦能體璧意,與相得甚歡。
久之,乃得璧次子宏為雍後。
楊親課宏讀,補邑庠生。
宏複早卒,楊砥勵宏妻黃氏,撫二子,黃亦能勵操孝養。
邑令郡守前後并旌之。
孔氏廷娘,開山保丁貴鼎妻。
二十八夫亡,矢志孀居,孝事舅姑,撫子士濂、士濬,怡怡有恭。
曆五世同居,享年九十七,冰霜凜凜如一日。
縣、府、道院嘉其節,拟首題請,特旌曰節孝之門。
朱氏,李寅之妻。
寅早殁,其兄與嫂又相繼夭,俱無嗣。
越三年,寅弟富又夭,僅一子傑絻襁褓。
朱父母謂氏曰:而家兇禍如此,茕茕僅一孤,誰與為後而苦守為乎。
氏泣曰:兒雖無與為後,然與嬸共一侄,偤兒後也。
且兒何忍舍侄因抱傑大恸。
未幾,嬸又卒,氏撫侄極有恩婺居四十年,閨門肅如也。
郡守釆輿谕旌之。
何氏,王寵之妻,大南保人。
寵年十五而病,氏歸侍湯藥。
三月而寵亡,氏年絻十四耳。
偤,未成婦也。
父母迎其歸甯,謀欲改适;氏哭仆地,以簪刺其喉,示必死。
父母知不可強,乃送歸。
自是遂絕迹母家矣。
夫兄名冬為臬掾,攜家福城;念氏少,不便偕行,勸令改節。
氏曰:伯以吾累若藜羹乎?第日給米一升,他無所累伯也。
久之,以伯子繼子,又不率。
或又諷之,氏矢志如初。
賢司訓譚公如桂拜其廬,捐俸周之。
賢令左公欲聞于朝,已取結于庠矣。
值内召不果。
年六十五而終。
庠彥李鳳翔、董邦言助赀以葬。
廖氏,在城人範應寬妻。
年廿二而寡,無子,邑諸大姓争委禽焉。
或勸其改适,氏泣曰:命如斯矣,誓為範氏守此未亡身也。
自是閉戶誦經,足不逾阈者五十餘年。
順治已亥,氏年七十有三,邑令溫光涵廉得其事,申于直指李公,以節勵雲根額褒之。
魯氏,詹國宗之妻,年十九而寡,無子,後姑又淩虐之,矢志不移。
越十餘年始得國定之子俊以承祧,年七十五而終。
王氏,廖大器妻名淑,通判王用賢之女也。
器夭,遺腹生一女,無可繼者,舅姑逼之嫁,氏以死自誓,攻苦百端。
久之姒餘氏舉子,氏撫以為嗣,出其嫁時裝,買山葬器,虛其右以待巳徙,餘姒袝已右。
臨終如母黨以相訣于死生之際,苦有倏然者。
邑士謝汝聘,為之立傅。
徐氏,黃燧妻,年十九而寡,以從子都承嗣,貞靜婉懿,孀居五十餘年而卒。
其再從侄水部弼每稱其節。
艾氏,丁兆祥妻。
事姑至孝,體姑之意,奪巳女之乳而乳幼叔早寡無子,以夫弟之子妍彩為其後,撫彩極有恩,家産一聽二叔處分,毫無所問。
婉懿之德族黨稱之。
周氏,庠生熊大捷副室也,年二十二而夫死,遺孤國泰,生僅兩月,家值中落,氏茹苦撫孤,形影相吊。
孤稍長,悉氏紡績佐讀。
姑程氏老而且瞽,氏服勞盡養,行坐不離左右。
迄今氏年六十,泰巳為諸生,邑裡歎為苦節。
庠生喪奭等?名呈縣,轉申于直指李公,蒙給扁旌之。
湯氏桂娘,在城餘萬祚妻。
年十八,未育而寡。
祚臨終永訣,氏泣誓為夫守節。
裡中聞其淑貌,托族親勸其改适,氏閉戶不見,遂斷葷酒,撫繼子無異所生。
孀居三十五載,始終無玷。
惜以卿居,未蒙旌扁。
黃氏,謝朝銘之妻,年二十五而寡,遺孤僅五崴,食貧守節,撫此茕茕。
常乏薪,不能晨炊。
同居者遺以束薪,氏不受,曰:非吾錢所市,非吾子所采,不以炊。
除夕,囊無一文。
其子未歸,僯人饋以酒肉薪米,力卻之,其介然不苟如此。
比子長,能自立,氏享年八十三,族裡稱之。
範永選妻甯氏者,克修婦職,孝姑敬夫,年屆三十,幸舉一子,名有用。
乳育僅兩月,而夫棄世。
甯号天痛絕,将欲身殉,念此孤嬰為亡夫所藉,不忍擲。
當時選雖賈久,家亦中落,甯茹荼撫孤。
逮有用稍長,甯仍令習賈,以資母子之生。
崇祯十七年,甯壽六十,通庠生員廖元恺等憫其苦節,上其狀于邑候方公大普,申道府賜節,著柏舟扁額旌其廬。
甯年逾七十卒。
有用有子嘉?,名籍校序。
遷寓 泰甯縣 黃端伯,字元公,江西新城人。
官至禮部主事,現宰官。
自遊戲三昧至泰,見雷開先,深相許可,題于齋曰秋香滿院,題于家曰求忠門隐,酉年死節。
池顯方,字直夫,泉州孝廉,為李維祯、蔡複一、譚元春諸先生之友,慕邑山水而遊,所留詩記,見晃岩集。
傅冠,号寄庵,江西進賢人,官至閣部。
丙戍春,避地于泰之汾水,為清兵所緝,令其剃發,不屈,執至汀州死節。
李世熊有傅并汀郡哀章行世。
畫網巾先生,名位鄉裡,皆不可稽。
其初同二仆潛于邵光之山寺中,衣冠網巾如舊。
庚寅夏,為防将吳鎮迹得之,俘至邵之副将池,池偉而禮之,戒部卒曰:謹事之,去而網巾可矣。
先生謂二仆:為我畫網巾于額。
上曰:此大明制也,即死不可。
即人群噪而觀曰:畫網巾也。
是秋,左路總督王以勦寇駐泰,先生謂池曰:我識總督王,曷不以我詣彼乎?池從之,王見而愕然,寔不識也。
先生曰:既不識,請見殺。
王尤反複勸谕,令其薙發全生。
先生曰:癡物,網巾尚不忍去,況發乎?死矣,無多談。
二仆先向主叩頭,辭而就刃。
生生從容檢袖中詩一卷擲于地,遂挺然受創于邑水南之荒園中。
庠生謝韓收其主仆之遺骸,蔔地瘗馬,甯化李世熊開而作傅,裡人丘嘉彩亦有傅。
浙江紹興遊客林景蔚演畫網巾劇。
陶靖節以史失齊二客、魯兩生之名為恨,今畫網巾先生之死于泰也,人皆以無姓名為為先生奇,夫先生固不屑夫有娃名者也,然先生之姓名,亦何可不傅也。
時有河南懷赓之俠遊馬耀圖者,隐于營中,密告雷易曰:先生姓馮名生舜雲,并志之,俾後之閘幽者,可以無靖節之恨也。
附傅、外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