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府續志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半為壽,孔力拒勿受,授從百餘人。
廉直端嚴,無愧師表。
年八十六舉鄉賓,邑令袁公崇煥嘉以扁曰:潛德儒宗。
吳應铉,字穆生,郡庠生也。
資性聰敏,少負大志。
崇祯末年,闖賊犯逆,聞京都失陷,絕水火者七日夜,号哭骨立而死。
其友李欣春素與吳善,聞吳死,亦悲憤相繼而終。
王錫祉,字繁倩,迎春坊人。
少穎敏,善屬文,以髫年冠多士,時督學王公溁深歎賞之。
崇祯祭酉科房考,趙公珽拔取首卷,大總裁亦為擊節,以字越額數,遂置副榜。
家貧,事繼母以孝稱,兄弟友愛尤笃。
應順治八年恩薦,授通判銜,年五十六。
王之賓,字贊堯,十四都灑口人。
髫年補弟子員,三試皆冠軍。
為人端方慷慨,雖燕處必肅衣冠。
雅好施濟,凡修建橋梁道路,施棺木,置渡舟,力所能為者,無不為之。
應崇祯辛末科歲薦,年八十終。
徐大用,字寓庸,南廂達道坊人,邑廪生。
生平謹厚儉質,笃學不倦,以孝事繼母,友愛幼弟。
舉優行,應崇祯四年貢,年七十一卒。
蔡奎,字左婁,南隅人。
父廷俊,原籍衛百戶,雅好文史,督子以學,奎乃潛心舉業,事父并繼母,拮據承歡,貧無少間。
甲午補邑弟子員,矢意行善,諸凡言動,悉遵先軌,且喜酣詠,然為文盆高華逸曠。
科試,學道陸公嘉拔,遂饩之。
丙午登鄉薦第一。
明春父殁,奎公車歸,祭葬鹹如禮,而奉繼母尤厚。
年三十八遊還,卒建州道,通郡悼之。
光澤黃正标,字伯準,杭川人。
始生岐嶷隽穎,方甬礦入鄉校長,益務學,博物敦行。
值戊子寇火之餘,丁少田荒,稅額不減,征徭騷然。
标著數千言,條其利病,以達當事。
由是蠲荒征熟之令下,民稍蘇焉。
壬辰寇讧,親知流離,标貧甚,家無蒹辰之積,嚴冬時衣單衣,辄約已周,人無吝色。
為文宗唐宋大家,隽才逸氣,每下筆浩然。
甲午登鄉榜,授山東青城令,未任卒。
文苑 明邵武朱德政字星衛,南廂人。
天性耿介,不與人世緣。
蔔築白渚溪上,日誦詠期間,韓歐文皆手錄以讀,故為文如行雲流水,有大家風味。
崇祯辛巳,文宗郭公之奇補試,政五藝立就,遂入上庠,由是聲名籍甚。
逆民某欲以女妻政,許撥奁田叁拾石,政厲色拒之。
其節行不苟如此。
所著有毛詩補說,未竣而卒。
泰甯江峤,字惟鎮,私淑朱子之學,孝弟端謹,笃志力行,以五經教授鄉裡。
嘗語學者曰:正心誠意在格緻後,原非一味寂守。
當時時持醒此心,使動無不當,便是身修。
見羅呼為老友,世稱仰齊先生。
揭日,字中天,淳厚博學,異典秘笈無不淹貫。
為人循循履道,毫不妄及。
以故士出其門者,皆品行卓立。
孝事繼母,曲盡其職。
天啟間試優等,應饩本學,具文申補。
适母喪,有勸以俟文動報憂日,力不可讓于下手。
學憲曆舉德行,人皆敬之。
今沒三十餘年,子嗣式微,敢志之以深品行之仰。
隐逸 丘嘉彩,字白夫,崇祯丙子舉人,崇祀鄉賢教谕丘秉忠之次子。
器宇不凡,姿性敏異,以網常名教自任。
凡事有關于國家之大者,莫不殚究。
若邑有議興革可贻久安者,皆侃侃不辭。
乙酉年應監軍閣部傳冠之召歸,遂挈家奉母于白水漈之肖岩。
岩極陡峻,題曰:尺地可安,幸妻孥能偕隐;高天堪問,與日月以争光。
自采枯枝,摘野蔬以度活。
庚戍秋,将父遺田宅盡付侄萬瑛,因授詩曰:餘自當窮厄,含悲籍汝賢。
傷時遭不偶,惜節暗相憐。
澗藻逾秋潔,山松更晚妍。
寸心珍重在,日月伫高懸。
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
所著有易經妄測三、師友志、悲秋等集,标字畫之,款曰丘園。
邑令洪詩日:季世功名薄,所遇随遭逢。
苟圖抒壯行,但言俱在公。
赫赫擔圭爵,堂堂秩保宮。
徒然耀金紫,大義等賈風。
丘生邁世雄,感慨心忡忡。
謮書淹六經,胡乃數奇窮。
願挈妻孥隐,尺地且韬躬。
網常名教責,暗自傷癡聾。
家世亦雲萱,田宅頗雲禮。
一旦付伊侄,等之若毛鴻。
高天不可問,素心乃轉恫。
守雌今巳矣,浩歎兼山翁。
鄉行附義夫。
明陳九臯,字汝孚,南廂人,郡增生。
為人淳厚不欺。
年五十乏嗣,諸友勸其置妾,臯勉從之。
乃積三十金娶某婦。
婦年方少,見臯已艾,有怨色。
臯遂送婦,婦原聘概不索償,裡人義之。
文宗熊公尚文按臨,戒提調者毋濫舉優行。
試之日,命通庠公填卷面,衆皆舉臯,因拔置優等。
續妻生子一,以為厚德所緻雲。
官慶,字詳甫,南廂人,琚之魯孫。
為人剛直樸誠,慕義好施。
凡修郡學,建輿梁,皆捐資助焉。
且施藥濟人,族鄰人有貧者,鹹給粟以赈,衆重其德。
禦史龔公表其門曰尚義,舉耆賓旌以冠帶。
何達,字非聞,邑西古山人。
穎異孝友,由諸生挾策南雍,博洽無方,以獎掖後學為巳任。
本境田瘠水艱,稼數不登,達捐資修築濟川陂圳,溉田千餘頃,遂成沃壤。
裡有畫錦橋,毀于陽侯,達獨鸠工庀村重建一新。
丘元舉,号镛山,藩司司椽也。
世居城東郭外,樂善好義,嘗施棺于人,人有不能葬者,悉捐赀以代瘗焉。
張俊英,漈霞人。
生平尚義魯,與明季鄉賓治東下坑橋為踵接孔道。
天啟末,洪水圯焉。
英先捐銀二百兩創建,辟沙碛丈餘,蟠其址上,則屋楹秩然,永且固,裡中至今猶稱之。
鄧鳳梧,拿口人。
順治丁亥年,建州陷,邵界山寇蠭起,時江西兵至拿口,抄擄焚殺,絷梧馬前,加創于頸,令先導索山中富室,梧甯死弗從,兵立磔之,其村落知交皆免于難。
吳拱德,十二都龍峰人。
順治戊戍年,鄰寇楊寶入界,掠男婦九人,德子亦在内,寇索贖,德傾橐持三十金請寇所欲,并贖九人。
寇憐其義,許之,更令益以十金乃可。
德跽曰:九人饑疲,命湏臾矣,能再延一日夜乎?求釋,衆人以吾子質于呰寇,即遣八人還。
德再貸金往,乃易子歸。
謝光惠,字連若,府學廪生。
孝行醇笃,勤修嗜學。
母蔣氏病三年,朝夕親湯藥,調飲食,每夜焚香露禱,并率弟妹泣叩竈神,母病漸愈。
常董修學宮,凡捐助給工,出入無所私。
學憲宋公、陸公,皆以優行獎之。
光澤縣 上官臨,在城一啚人,選授州同。
戊子寇亂,田地荒蕪,人民僅存什之三,額糧一萬三千有奇。
邑令奉上招集勸墾,僅熟糧五千餘石,而征比則仍照額糧。
時邑令高爽詳請除荒征熟,卒不獲免。
嗣康熙元年,撫院命司李龔廷折查實報部,君即慨然自任,偕庠生陳大雅領文赴省,叩諸上台,導行部費約三千餘金,邑貧莫措,倡率衆裡貸之。
藩弁遭其折算,藩卒絡繹不絕,衆終不能完緻臨竭産,獨賠二千餘金,亦無怨言。
處已猶益恂謹。
邑有大利病,鹹咨規畫。
家訓謹嚴,其子铨,童而英敏,能文,應成大器。
龔上策,在城人。
事親最孝,娶妻黃氏,相夫有道,奉舅姑尤加敬謹,勤儉治家。
年二十二卒,遺子四人。
上策以妻有内助,毅然不再娶,懼後之來者,不能如黃氏之克養我父母也。
自是事親勝婦在,而加勤教子倍笃。
生平慷慨方正,濟難扶傾,宗族鄉黨,鹹稱為義以成孝者。
泰甯縣 雷一聲,号禹門,自稱無懷居士,孤情峭性,不屑為今人,幼穎異有大志,與李大司馬同學友善。
司馬貴顯後,三十餘年不欲一見。
祖茔為人所侵,父鳴春破産直其事,族衆償以圭田。
一聲引範文正芳規,勸父勿受,以存明禋大典,族衆多之。
邑令洪美之曰:餘鄉大宗伯董思白諱其昌先生,與理學陳眉公諱繼儒,小字仲醇先生學相師友,及董貴顯,而陳不往,董因搆一樓曰來仲,蓋望仲醇之來也。
兩人風義何等,今閱雷遺事,正相仿佛。
雷之高不僅此也。
勸父勿受圭田,以存明禋大典,又與文正義田事合。
賢哉雷子,甯獨族人多之,世當共多之也。
江豫,字象予,太仆日彩四子,耿介豪邁,有國士之風。
生平厲廉隅,疾惡如仇。
事關紀綱,義形于色。
崇祯間,鄧寇蠱亂于鄉,見祥異志。
皂隸夙蠹于邑,豫倡義,兩請于上剪除之。
明季亂成,知時事不可為,遂決計肥遁。
及雨京陷,清兵入,挈家避地南石呰,以世受國恩,義不屈辱,乃自矢曰:與其泯泯而生,曷若轟烈而死。
兵抵境攻呰,豫躬操兵械,率衆捍陴。
及城潰,豫格鬥擊殺敵者,身被重創而死。
江複,字來初,豫之弟。
性寬厚和藹,恂恂有孺子色。
與寒士交,以兄事之。
時周人之困,則鋤其德色,意欿如也。
然義所當為,又勇赴焉。
明末,慕石辋山巒奇峭,挈家而隐。
清兵入境,臨難不易其志,同兄豫俱慷慨就義。
妻戴氏亦赴壑而殒。
豫複二子,幾于摘之義士,周之頑民矣。
然許由洗耳,無損帝堯之神聖;夷齋扣馬,不失周武之顯名。
士固有志,何至相迫?澡光亦言之矣。
況清朝褒揚節烈,風示來茲,崇簡宕之規,無忌諱之加乎?斯稗野所必錄,史秉所不遺也矣。
何文衡,禮部儒士,性孝友循謹,足迹不履公門。
兄文付早世,妻吳氏茂年孀居,赒恤備至,全其貞操。
從叔何冬貧老無嗣,衡割屋栖之,終身贍之。
邑人黃宗應貧賣填山,酬直三十金,廉其巳葬,不忍伐墳,徑還劵,不索原價。
天啟四年,邑令朱仁臣舉善行。
崇祯十四年通庠,舉賓筵。
邑令洪公稱其孝友著聞,約巳周物,洵有古君子風。
蕭達宇,字太如。
至性純孝。
兄聞宇赴選,父天留殁,達?任,喪事如禮。
平生喜博施,無機事,還田焚劵,設策赈荒。
寶蓋岩,再建青雲塔合尖,所費皆巨。
邑令餘蛟翔親請賓筵。
詳見邑令王譽命墓志。
江良珍,性介毅不屈,教授鄉闾,皆率以正。
遇相争不理者,必直決是非,以息其事。
有妻兄梁雲橋者,饒于赀,無子而殁。
珍不利其有主,其侄繼之。
侄梁正顔為珍之甥,具禮緻酬,珍直拒不納,且引舅犯訓,辭不居,攻為謝。
後以子愈敏聯捷南宮,诰贈文林郎,人稱其德之裕後也。
羅铉,博學多聞,應例貢入太學,聲振京華。
世居邑之南鄉大湖,富于赀,凡逋祖負債,焚劵不取。
惟狷潔節啬自愛,嘗曰:吾不敢以先人鋸赀侈靡也。
與弟鑒異母而生,友愛之笃,出人情意度之外。
其所居鄉,地形缺下關,世若無能補之者,铉且不吝數百金,牆之崗,陵之勢,平地起矣。
福蔭一方,人共德之。
塗文煥,質直無私,兄産蕩盡,仍取巳資均分其侄,無少吝惜。
又長于經畫,故學宮文塔有造,皆舉煥以督成之。
郡邑大夫皆有額旌。
江兆球,字公受。
厚重端悫,循循古處,有狷士風,孝友為其至性。
與弟兆益事母恭謹克順,無不至焉。
及死,兄弟粗築土室,廬墓三年,未嘗見齒。
開塾講學,多所造就。
義方訓子,皆籍庠序。
後以思貢,未究所為而終。
建甯縣 明鄒大?,号星台,以明經授松溪縣訓導,陛長沙府益陽縣教谕,不赴,緻仕歸。
歸而舉鄉飲者十然後卒。
公舉止翼如也,容貌藹如也。
其治家肅,遇族睦,與人交樸而有禮,端居寡言,自邑至鄉無不曰鄒先生長者也。
傅經授徒,其弟子半庠序,亦有以甲第勳名顯著,然未嘗以齒德宿儒自居。
與小生遇必均禮,雖乍見必訓以格言,此先民之遺範也。
清熊臣忠,字亦良,在城人。
生而穎異,豐儀俊偉,笃志潛修,中順治甲午鄉試第一。
時年僅弱冠,發榜日坐鹿鳴筵首,監臨主司目忠鹹啧啧有王山照人之羨。
幼與吳生師聃同硯席,忠有女心,許與吳婚,未成禮也。
發解後有富人願納二百金求為子婦,忠峻拒之,竟以女歸于吳。
其操行貞介髅如此。
乙未下第南歸,暴病卒于中途。
吳铧,在城人,以鹽策起家,生平好行其德。
嘗往來三山,道經淵關,值蜀人為三山驿丞者,未抵任而死,資斧乏絕,止遺一婦一女,喪不能歸。
淵關賈豎惡少,阚女有殊色相,目為奇貨可居,因為稱貸殡殓費,将鬻此女于平康裡,且陽為女議婚,婦飲泣從之。
計定,适铧至,衆具以告,蓋欲令先薦寝于铧,得夜合赀,償子錢家債。
铧入室叩婦曰:若蜀人有摘且宦于此者乎?曰:有。
中表某丞浦城,奈遠何?铧遽谕遣諸少惡,出橐中金,召子錢家悉償之。
旋買二小舟,一居母女,一居巳,徑送至浦城下,丞果迎入,铧不告姓名而返。
朱台黃,惠塗人耳,義相結而為賈,兄台而弟惠。
兄行賈,弟居貨,兩人一甘苦,出入弗籍,盈縮弗稽。
迨赀盈畝益,則質劑書一姓,掌握任一人。
且兩家娣姒雍睦,臧獲趨事如一主。
後台族有胥而盜庫镪者,累台償五百金,惠取兩人公帑償之。
台有子二,惠子一。
迨析産,惠欲以子為率,峙鼎足而為三;台欲以身為率,剖圭璋而為二。
此亦近代之哀桃管鮑矣。
熊圓,長吉人。
雅志尚德,凡遇兇歲,必開囷平粜,以為闾裡倡。
或貧甚莫措者,貸與無吝色。
丁亥歲大饑,佃戶租額逋至貳百石,概捐之不敢。
縣命孫公給“
廉直端嚴,無愧師表。
年八十六舉鄉賓,邑令袁公崇煥嘉以扁曰:潛德儒宗。
吳應铉,字穆生,郡庠生也。
資性聰敏,少負大志。
崇祯末年,闖賊犯逆,聞京都失陷,絕水火者七日夜,号哭骨立而死。
其友李欣春素與吳善,聞吳死,亦悲憤相繼而終。
王錫祉,字繁倩,迎春坊人。
少穎敏,善屬文,以髫年冠多士,時督學王公溁深歎賞之。
崇祯祭酉科房考,趙公珽拔取首卷,大總裁亦為擊節,以字越額數,遂置副榜。
家貧,事繼母以孝稱,兄弟友愛尤笃。
應順治八年恩薦,授通判銜,年五十六。
王之賓,字贊堯,十四都灑口人。
髫年補弟子員,三試皆冠軍。
為人端方慷慨,雖燕處必肅衣冠。
雅好施濟,凡修建橋梁道路,施棺木,置渡舟,力所能為者,無不為之。
應崇祯辛末科歲薦,年八十終。
徐大用,字寓庸,南廂達道坊人,邑廪生。
生平謹厚儉質,笃學不倦,以孝事繼母,友愛幼弟。
舉優行,應崇祯四年貢,年七十一卒。
蔡奎,字左婁,南隅人。
父廷俊,原籍衛百戶,雅好文史,督子以學,奎乃潛心舉業,事父并繼母,拮據承歡,貧無少間。
甲午補邑弟子員,矢意行善,諸凡言動,悉遵先軌,且喜酣詠,然為文盆高華逸曠。
科試,學道陸公嘉拔,遂饩之。
丙午登鄉薦第一。
明春父殁,奎公車歸,祭葬鹹如禮,而奉繼母尤厚。
年三十八遊還,卒建州道,通郡悼之。
光澤黃正标,字伯準,杭川人。
始生岐嶷隽穎,方甬礦入鄉校長,益務學,博物敦行。
值戊子寇火之餘,丁少田荒,稅額不減,征徭騷然。
标著數千言,條其利病,以達當事。
由是蠲荒征熟之令下,民稍蘇焉。
壬辰寇讧,親知流離,标貧甚,家無蒹辰之積,嚴冬時衣單衣,辄約已周,人無吝色。
為文宗唐宋大家,隽才逸氣,每下筆浩然。
甲午登鄉榜,授山東青城令,未任卒。
文苑 明邵武朱德政字星衛,南廂人。
天性耿介,不與人世緣。
蔔築白渚溪上,日誦詠期間,韓歐文皆手錄以讀,故為文如行雲流水,有大家風味。
崇祯辛巳,文宗郭公之奇補試,政五藝立就,遂入上庠,由是聲名籍甚。
逆民某欲以女妻政,許撥奁田叁拾石,政厲色拒之。
其節行不苟如此。
所著有毛詩補說,未竣而卒。
泰甯江峤,字惟鎮,私淑朱子之學,孝弟端謹,笃志力行,以五經教授鄉裡。
嘗語學者曰:正心誠意在格緻後,原非一味寂守。
當時時持醒此心,使動無不當,便是身修。
見羅呼為老友,世稱仰齊先生。
揭日,字中天,淳厚博學,異典秘笈無不淹貫。
為人循循履道,毫不妄及。
以故士出其門者,皆品行卓立。
孝事繼母,曲盡其職。
天啟間試優等,應饩本學,具文申補。
适母喪,有勸以俟文動報憂日,力不可讓于下手。
學憲曆舉德行,人皆敬之。
今沒三十餘年,子嗣式微,敢志之以深品行之仰。
隐逸 丘嘉彩,字白夫,崇祯丙子舉人,崇祀鄉賢教谕丘秉忠之次子。
器宇不凡,姿性敏異,以網常名教自任。
凡事有關于國家之大者,莫不殚究。
若邑有議興革可贻久安者,皆侃侃不辭。
乙酉年應監軍閣部傳冠之召歸,遂挈家奉母于白水漈之肖岩。
岩極陡峻,題曰:尺地可安,幸妻孥能偕隐;高天堪問,與日月以争光。
自采枯枝,摘野蔬以度活。
庚戍秋,将父遺田宅盡付侄萬瑛,因授詩曰:餘自當窮厄,含悲籍汝賢。
傷時遭不偶,惜節暗相憐。
澗藻逾秋潔,山松更晚妍。
寸心珍重在,日月伫高懸。
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
所著有易經妄測三、師友志、悲秋等集,标字畫之,款曰丘園。
邑令洪詩日:季世功名薄,所遇随遭逢。
苟圖抒壯行,但言俱在公。
赫赫擔圭爵,堂堂秩保宮。
徒然耀金紫,大義等賈風。
丘生邁世雄,感慨心忡忡。
謮書淹六經,胡乃數奇窮。
願挈妻孥隐,尺地且韬躬。
網常名教責,暗自傷癡聾。
家世亦雲萱,田宅頗雲禮。
一旦付伊侄,等之若毛鴻。
高天不可問,素心乃轉恫。
守雌今巳矣,浩歎兼山翁。
鄉行附義夫。
明陳九臯,字汝孚,南廂人,郡增生。
為人淳厚不欺。
年五十乏嗣,諸友勸其置妾,臯勉從之。
乃積三十金娶某婦。
婦年方少,見臯已艾,有怨色。
臯遂送婦,婦原聘概不索償,裡人義之。
文宗熊公尚文按臨,戒提調者毋濫舉優行。
試之日,命通庠公填卷面,衆皆舉臯,因拔置優等。
續妻生子一,以為厚德所緻雲。
官慶,字詳甫,南廂人,琚之魯孫。
為人剛直樸誠,慕義好施。
凡修郡學,建輿梁,皆捐資助焉。
且施藥濟人,族鄰人有貧者,鹹給粟以赈,衆重其德。
禦史龔公表其門曰尚義,舉耆賓旌以冠帶。
何達,字非聞,邑西古山人。
穎異孝友,由諸生挾策南雍,博洽無方,以獎掖後學為巳任。
本境田瘠水艱,稼數不登,達捐資修築濟川陂圳,溉田千餘頃,遂成沃壤。
裡有畫錦橋,毀于陽侯,達獨鸠工庀村重建一新。
丘元舉,号镛山,藩司司椽也。
世居城東郭外,樂善好義,嘗施棺于人,人有不能葬者,悉捐赀以代瘗焉。
張俊英,漈霞人。
生平尚義魯,與明季鄉賓治東下坑橋為踵接孔道。
天啟末,洪水圯焉。
英先捐銀二百兩創建,辟沙碛丈餘,蟠其址上,則屋楹秩然,永且固,裡中至今猶稱之。
鄧鳳梧,拿口人。
順治丁亥年,建州陷,邵界山寇蠭起,時江西兵至拿口,抄擄焚殺,絷梧馬前,加創于頸,令先導索山中富室,梧甯死弗從,兵立磔之,其村落知交皆免于難。
吳拱德,十二都龍峰人。
順治戊戍年,鄰寇楊寶入界,掠男婦九人,德子亦在内,寇索贖,德傾橐持三十金請寇所欲,并贖九人。
寇憐其義,許之,更令益以十金乃可。
德跽曰:九人饑疲,命湏臾矣,能再延一日夜乎?求釋,衆人以吾子質于呰寇,即遣八人還。
德再貸金往,乃易子歸。
謝光惠,字連若,府學廪生。
孝行醇笃,勤修嗜學。
母蔣氏病三年,朝夕親湯藥,調飲食,每夜焚香露禱,并率弟妹泣叩竈神,母病漸愈。
常董修學宮,凡捐助給工,出入無所私。
學憲宋公、陸公,皆以優行獎之。
光澤縣 上官臨,在城一啚人,選授州同。
戊子寇亂,田地荒蕪,人民僅存什之三,額糧一萬三千有奇。
邑令奉上招集勸墾,僅熟糧五千餘石,而征比則仍照額糧。
時邑令高爽詳請除荒征熟,卒不獲免。
嗣康熙元年,撫院命司李龔廷折查實報部,君即慨然自任,偕庠生陳大雅領文赴省,叩諸上台,導行部費約三千餘金,邑貧莫措,倡率衆裡貸之。
藩弁遭其折算,藩卒絡繹不絕,衆終不能完緻臨竭産,獨賠二千餘金,亦無怨言。
處已猶益恂謹。
邑有大利病,鹹咨規畫。
家訓謹嚴,其子铨,童而英敏,能文,應成大器。
龔上策,在城人。
事親最孝,娶妻黃氏,相夫有道,奉舅姑尤加敬謹,勤儉治家。
年二十二卒,遺子四人。
上策以妻有内助,毅然不再娶,懼後之來者,不能如黃氏之克養我父母也。
自是事親勝婦在,而加勤教子倍笃。
生平慷慨方正,濟難扶傾,宗族鄉黨,鹹稱為義以成孝者。
泰甯縣 雷一聲,号禹門,自稱無懷居士,孤情峭性,不屑為今人,幼穎異有大志,與李大司馬同學友善。
司馬貴顯後,三十餘年不欲一見。
祖茔為人所侵,父鳴春破産直其事,族衆償以圭田。
一聲引範文正芳規,勸父勿受,以存明禋大典,族衆多之。
邑令洪美之曰:餘鄉大宗伯董思白諱其昌先生,與理學陳眉公諱繼儒,小字仲醇先生學相師友,及董貴顯,而陳不往,董因搆一樓曰來仲,蓋望仲醇之來也。
兩人風義何等,今閱雷遺事,正相仿佛。
雷之高不僅此也。
勸父勿受圭田,以存明禋大典,又與文正義田事合。
賢哉雷子,甯獨族人多之,世當共多之也。
江豫,字象予,太仆日彩四子,耿介豪邁,有國士之風。
生平厲廉隅,疾惡如仇。
事關紀綱,義形于色。
崇祯間,鄧寇蠱亂于鄉,見祥異志。
皂隸夙蠹于邑,豫倡義,兩請于上剪除之。
明季亂成,知時事不可為,遂決計肥遁。
及雨京陷,清兵入,挈家避地南石呰,以世受國恩,義不屈辱,乃自矢曰:與其泯泯而生,曷若轟烈而死。
兵抵境攻呰,豫躬操兵械,率衆捍陴。
及城潰,豫格鬥擊殺敵者,身被重創而死。
江複,字來初,豫之弟。
性寬厚和藹,恂恂有孺子色。
與寒士交,以兄事之。
時周人之困,則鋤其德色,意欿如也。
然義所當為,又勇赴焉。
明末,慕石辋山巒奇峭,挈家而隐。
清兵入境,臨難不易其志,同兄豫俱慷慨就義。
妻戴氏亦赴壑而殒。
豫複二子,幾于摘之義士,周之頑民矣。
然許由洗耳,無損帝堯之神聖;夷齋扣馬,不失周武之顯名。
士固有志,何至相迫?澡光亦言之矣。
況清朝褒揚節烈,風示來茲,崇簡宕之規,無忌諱之加乎?斯稗野所必錄,史秉所不遺也矣。
何文衡,禮部儒士,性孝友循謹,足迹不履公門。
兄文付早世,妻吳氏茂年孀居,赒恤備至,全其貞操。
從叔何冬貧老無嗣,衡割屋栖之,終身贍之。
邑人黃宗應貧賣填山,酬直三十金,廉其巳葬,不忍伐墳,徑還劵,不索原價。
天啟四年,邑令朱仁臣舉善行。
崇祯十四年通庠,舉賓筵。
邑令洪公稱其孝友著聞,約巳周物,洵有古君子風。
蕭達宇,字太如。
至性純孝。
兄聞宇赴選,父天留殁,達?任,喪事如禮。
平生喜博施,無機事,還田焚劵,設策赈荒。
寶蓋岩,再建青雲塔合尖,所費皆巨。
邑令餘蛟翔親請賓筵。
詳見邑令王譽命墓志。
江良珍,性介毅不屈,教授鄉闾,皆率以正。
遇相争不理者,必直決是非,以息其事。
有妻兄梁雲橋者,饒于赀,無子而殁。
珍不利其有主,其侄繼之。
侄梁正顔為珍之甥,具禮緻酬,珍直拒不納,且引舅犯訓,辭不居,攻為謝。
後以子愈敏聯捷南宮,诰贈文林郎,人稱其德之裕後也。
羅铉,博學多聞,應例貢入太學,聲振京華。
世居邑之南鄉大湖,富于赀,凡逋祖負債,焚劵不取。
惟狷潔節啬自愛,嘗曰:吾不敢以先人鋸赀侈靡也。
與弟鑒異母而生,友愛之笃,出人情意度之外。
其所居鄉,地形缺下關,世若無能補之者,铉且不吝數百金,牆之崗,陵之勢,平地起矣。
福蔭一方,人共德之。
塗文煥,質直無私,兄産蕩盡,仍取巳資均分其侄,無少吝惜。
又長于經畫,故學宮文塔有造,皆舉煥以督成之。
郡邑大夫皆有額旌。
江兆球,字公受。
厚重端悫,循循古處,有狷士風,孝友為其至性。
與弟兆益事母恭謹克順,無不至焉。
及死,兄弟粗築土室,廬墓三年,未嘗見齒。
開塾講學,多所造就。
義方訓子,皆籍庠序。
後以思貢,未究所為而終。
建甯縣 明鄒大?,号星台,以明經授松溪縣訓導,陛長沙府益陽縣教谕,不赴,緻仕歸。
歸而舉鄉飲者十然後卒。
公舉止翼如也,容貌藹如也。
其治家肅,遇族睦,與人交樸而有禮,端居寡言,自邑至鄉無不曰鄒先生長者也。
傅經授徒,其弟子半庠序,亦有以甲第勳名顯著,然未嘗以齒德宿儒自居。
與小生遇必均禮,雖乍見必訓以格言,此先民之遺範也。
清熊臣忠,字亦良,在城人。
生而穎異,豐儀俊偉,笃志潛修,中順治甲午鄉試第一。
時年僅弱冠,發榜日坐鹿鳴筵首,監臨主司目忠鹹啧啧有王山照人之羨。
幼與吳生師聃同硯席,忠有女心,許與吳婚,未成禮也。
發解後有富人願納二百金求為子婦,忠峻拒之,竟以女歸于吳。
其操行貞介髅如此。
乙未下第南歸,暴病卒于中途。
吳铧,在城人,以鹽策起家,生平好行其德。
嘗往來三山,道經淵關,值蜀人為三山驿丞者,未抵任而死,資斧乏絕,止遺一婦一女,喪不能歸。
淵關賈豎惡少,阚女有殊色相,目為奇貨可居,因為稱貸殡殓費,将鬻此女于平康裡,且陽為女議婚,婦飲泣從之。
計定,适铧至,衆具以告,蓋欲令先薦寝于铧,得夜合赀,償子錢家債。
铧入室叩婦曰:若蜀人有摘且宦于此者乎?曰:有。
中表某丞浦城,奈遠何?铧遽谕遣諸少惡,出橐中金,召子錢家悉償之。
旋買二小舟,一居母女,一居巳,徑送至浦城下,丞果迎入,铧不告姓名而返。
朱台黃,惠塗人耳,義相結而為賈,兄台而弟惠。
兄行賈,弟居貨,兩人一甘苦,出入弗籍,盈縮弗稽。
迨赀盈畝益,則質劑書一姓,掌握任一人。
且兩家娣姒雍睦,臧獲趨事如一主。
後台族有胥而盜庫镪者,累台償五百金,惠取兩人公帑償之。
台有子二,惠子一。
迨析産,惠欲以子為率,峙鼎足而為三;台欲以身為率,剖圭璋而為二。
此亦近代之哀桃管鮑矣。
熊圓,長吉人。
雅志尚德,凡遇兇歲,必開囷平粜,以為闾裡倡。
或貧甚莫措者,貸與無吝色。
丁亥歲大饑,佃戶租額逋至貳百石,概捐之不敢。
縣命孫公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