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府續志卷八

關燈
言動必閑規矩,時以道學目之。

    為文沉勁雅贍,沈文宗深器馬,召肄業三山共學書院中,機由是精理解,著述甚富。

    曆試鄉闱,以數奇不售。

    尢善堪興。

    郡丞萬尚烈建東塔,造長春橋,機與有力。

    天啟丁夘,以歲薦入北雍,授蘇州常熟丞,理捕事,介節不移,緻仕歸,授徒講學勿辍,未幾卒。

     張治本,字平寰,南廂二鋪人。

    平生孝友,父母皆八十餘,行年六十,孺慕勿衰。

    友愛胞弟尢恺。

    至天啟六年歲貢,授福清縣學訓,升永定縣谕。

    舟升江西袁州府教授,俱以師範端嚴,為督學所嘉,舉鄉賓三次。

    年八十六卒。

     鄭之僑,字德潤,南廂二鋪人。

    端直不阿,敦孝友,遵父遺命,讓弟産千金。

    遇親友,凡排解赒拯,無不慨然為之。

    天啟七年,以歲薦任雲南大和丞。

    愛民如子,不忍以刑加。

    上台鹹雅重之。

    委攝廣通篆。

    邑有富民居樓直逼琴堂,前令欲毀之,富民以賂免。

    有援是以獻谀者,叱勿聽。

    通邑鹹誦其廉。

    未幾,緻仕歸,署府事,延郡司李吳公嘉瑞知其賢,以大賓請。

     王泰永,字迓衡,清節坊人。

    性孝友,言動不苟,恂恂有長者風。

    為諸生數十年,不履公庭。

    順治六年,以善人舉,按院朱旌之。

    由歲貢任龍岩學訓。

    有新生入泮,貧不能贽者,概弗問。

    且優禮文學,無愧師範。

    值裁缺歸,舉鄉賓二次。

     危用中,字守公。

    八歲失怙,事母至孝。

    年十四入泮,文名籍甚。

    訓弟純中成名,登萬曆庚子科賢書。

    兄弟同爨四十餘年,無異心。

    萬曆甲辰歲貢,授泉州惠安學博,遷四川大竹縣令。

    清核錢糧,懲創奸胥。

    甫一季,忽遘疾,卒于官,士民悼之。

     張仕缙,由歲貢任江南徽州府黟縣尹。

    為人中正不阿,古道照人,為士林所推重。

    于順治十六年五月莅黟。

    維時海氛猖獗,逃兵乘機變亂,乃鼓集鄉勇,精備器械,發兵直抵祁界,斬其渠魁劉養心等伍人,殺戰馬三匹,奪白馬一匹,生擒先鋒李龍刃于通衢。

    徽太守蘭公愛其忠勇,屢題叙該縣聯絡有方,戰守有具,賊來拒敵,當陣擒殺,可謂留心地方雲雲。

    其他興利除害,育士愛民,種種善政,不及詳載。

    年七十二,終于任。

     光澤縣 明上官希稷,字師忠,萬曆癸酉恩貢,授浙江嘉興别駕。

    催科政簡,撫字心勞,單騎勸農,興利除害,民甚德之,樂輸恐後,挽運有功。

    值歲歉,發粟赈民,典吏必以請後發。

    稷曰:拘法則民殍,若待請,将索民于枯魚之肆矣,豈恤民之道哉?冒譴吾甘之,汝曹無與也。

    活民者衆,當道嘉其廉能有為,鹹推重之。

    後以直道見仰,解绶乞休,著攝生錄以行世。

     李子章,天啟辛酉選貢,崇祯庚午舉賢書,授湖廣新甯令,潔已愛民,得為政大禮署武崗州事,适岷藩争立,章按譜處置,當道重之。

    丁内艱制終,補廣陽山令。

    地近海連苗最為難治,章興利厘奸,靡争不舉。

    奏最擢雷州司馬。

    會海寇猖獗,章身親矢口,守禦有方。

    星報兵憲陳公之美發兵撲滅,民賴以安。

    後交薦晉秩中憲大夫,政勤心瘁,卒于官。

    士民哀悼,立祠祀之。

    李應年崇祯歲貢任福州長樂縣訓導,端莊簡默,誘迪有方,升青田縣教谕。

    至任見文廟傾圯,即捐資百金重建大殿。

    署慶元縣篆,值歲大荒,公發倉粟以赈民,得活者幾萬家。

    壽七十三乞休旋裡,抵家七日而令終焉。

     泰甯縣 呂從文,字岐陽,笃學勵行,由歲貢選浙江常山縣訓導,修學卻贽,捐俸周貧。

    署龍遊縣印時,姻親李行人以出使道經其地,文以一刺通谒外,不交一談,其凜持官箴如此。

    及歸林下,積書萬卷,接文士無虛日,貧者周之。

    嘗置棺百具于定光廟中,以俟貧死者取其有報聞,仍給米助之。

    又結砌明宦定定公父子墓。

    老而好學,應賓筵三次, 江濟南,字涵巽,邑庠生,沿例入太學,選四川合州州同,奉檄督征著叙功欽賜銀币。

    在江津定遠二縣,有去思遺愛碑。

    緻仕後七正賓筵,置義田以贍宗族,割居宅以廣??宮。

    焚劵贈貧,捐赀解紛。

    會縣督修??峰城級出私橐銀三十餘兩以給工匠,不支網銀。

    邑令洪贊曰:服官殚厥職,兩緻去思碑。

    義田敦族好,割宅宏??基。

    排紛兼焚劵,素行罔或虧。

    急公讵偶然,城級賴以支。

    造福真累累,好義久不衰。

    賓筵國大典,非君雅不宜。

    古道縱淩夷,典型尚在茲。

    言念江州牧,高風齊峨眉。

     蕭聞宇,字慎初,朱口人。

    天啟丁卯歲貢,崇祯元年授廣西懷集縣令。

    其地獠僮出沒不測,掠庫劫獄以為常。

    城每書閉。

    聞宇賦性溫平,政治和洽,頑慝革心。

    凡建橋梁平鹽價制包侵,率多惠政。

    升雲南沅江府通判,以繼母耄賦歸,居林下二十餘年,末嘗釋卷。

    尤精于醫旨,凡以病告者,不谕遠近,不顧寒暑,必往調診,随手全活。

    郡邑禮于上庠者八次。

    謝天秀由貢官順慶通判,性端悫剛介,有狷士風。

    居官清慎,約已愛民,署篆所至,人懷其惠。

     建甯縣 徐大紳,字箎光,少時父禁其學,弗與赀。

    公嗜學愈笃,其從祖源述深器之。

    公常就彼乞米,袖而之右廟中書夜謮,為督學黃安耿公所首拔,旋命預府學諸生試,即超食廪饩,蓋異數也。

    次年科考冠府學,即舉于鄉。

    越歲登第,為萬曆壬辰榜,授嘉興府推官。

    逾一考,以清介忤鄉紳,僅遷甯波府同知。

    丁酉、庚子,分考江西、浙江,竟以是年卒于任,年僅三十五。

    宦橐蕭然。

    在浙八年,曆兩任皆大郡,僅傋數椽以栖四子,田無半畝之增,子孫不免凍餒,可謂清操絕俗者矣。

    殁十年,慈溪馮公烶來督閩學,特祀公于鄉賢祠。

    馮公,甯波人,知公浙中之政為不誣。

     李春熙,字皞如,舉人,秉??之五世孫。

    萬曆辛夘領鄉書戊書,戊戍登甲第,曆任南直太平、廣東肇慶、河南、彰德三府推官,北刑、南戶二部主事。

    公在太平,凡應安、徽、甯、池、廣六郡有冤者,俱争就太平理,賴以活者數百人。

    嘗有殺人者,數年不得主名,公??軒所至,必得賊乃去。

    築楊家壩、梅塘圩,護民田數千畝,且護城,民食其利,不費公帑一文。

    後十餘年,公過其郡,百姓手香以迎,追送數十裡。

    其在肇慶,監軍征交趾,禁妄殺,削冒功,即俘獲交人而非入犯者,亦遣歸,又活千餘人。

    捷聞,當殊擢,以不通京師書,僅稍遷刑部主事。

    在部掌六曹章奏,所論救彈駁,皆人所難言。

    最赫然者,論奏代王鼎勻父子一案,載在皇明通紀。

    其一典禮明、彜倫存、國是,辨李文節廷機之公清,折諸貧人之賄獄。

    疏雖留中不報,而直聲震天下矣。

    然竟以是谪彰德。

    稍遷南戶部,筦庫、筦倉、筦兌,歲省費數萬,而輸解者頌聲溢津馗矣。

    又讓榷關之最腴者不居,曰:吾奈何少守貞而老倚門也?竟以名高取忌,乞終養歸。

    歸而築一室以養母,室未成而公卒。

    郡守阮公祀公于鄉賢祠。

    其所著詩文集,梓未竟。

     廖成賢,字赤許,在城人。

    少負氣誼,重然諾,遇事剛果直行,不肯。

    脂韋随世。

    歲壬寅,學宮毀,公倡義重新,任勞任怨,鬻已産以資其不足,不令人知。

    萬曆巳未,以貢谒選。

    授和州判官,有能聽,升靈川縣知縣,未任,丁内艱,服阕,補永淳縣。

    縣固粵西之僻瘠地也,民染瑤俗,士不知學。

    公至,循循以禮義誨人,課士文業,陋風大變。

    而且虛心以決久滞之疑獄,捐俸以築水圯之城垣。

    累累善政,上下交譽。

    考績時,既膺兩台最舉矣,另又蒙台省合疏題獎,正拟上遷,奈病卒于官。

     徐中台,字伯朗,在城人。

    由貢生揀選惠州府通判。

    判有兩公,則職督捕也。

    惠之四區,攢山瀕海,深菁荒洋,鹬冠嘯聚,搜剔甚難。

    公至,廉得其要領。

    思弭盜,必先清保甲,毋論在城與鄉,每朔望限各親遞有無失事之結狀,繩以連坐之法。

    旋即擒巨窩陳采真、盜魁陳敦弟、賴亞三等,次第解憲正法,萑符斂迹。

    他如督修城垣,操練精壯,禁八槳之飛渡,編船戶之号籍,江氛稍靖,皆其力也。

    嗣而署歸、長興三縣事,谳獄征輸,愛民課士,具有循吏之規。

    按院李雲鴻特薦為粵倅之首,随櫂廬州府同知,坐轄江防,值流寇出入之衢,扼要水陸,盡力拮據。

    忽遭國變,歸裡養親,嘉遁以全其身,亦進止有道者矣。

     聶芳,字桂侯,铙村保人。

    以明經授巢縣知縣。

    巢界江湖之間,地瘠民刁,舊令以不能官而羁留者數人。

    公至,更弦而奏,務與民休息,持巳以潔,事上以恭,征輸以時,刑罰以恕。

    督??監司,每課吏治,辄以公為江北諸令冠,拟舉卓異。

    他如招撫湖南保之流民,均二十裡之糧冊。

    而且新縣直、飾谯樓、修學宮、創橋廟,凡有利于地方者,皆力成之。

    七年,卒于任。

     劉冀,宋開封府尹,客坊保人。

    其父先流寓于江西廣昌縣,是以舊志失載。

    今其後裔大參劉伸、兵部郎大年、知州大鞏等,仕宦累累,既于先朝請兩台學憲檄本縣崇祀鄉賢矣,且其政歵懿行,雖不載于郡邑志,往往見于他書,故為補入。

     孝友 王一章,字君恕,南廂人。

    天性純孝,持已端方。

    家貧力學。

    既為諸生,父每出遇雨,章親持雨具以往,雖夜分,必持火謹候。

    魯值父疾,夜焚香禱祝,願以身代,翼日乃瘳。

    母蚤卒,繼母某氏,性頗嚴,章竭盡誠敬,得其歡心。

    居喪盡哀,寝苫枕塊如禮。

    既葬,每遇大風雨及節朔,必奔趨墓所省視,至必悲泣。

    撫院佟、按院成,俱旌孝子。

    常為子訂配,後女患痿痹,女氏使人語章,請别娶,章勿忍棄,竟娶歸,命子調治之,尋愈。

    晚年潛心理學,德業愈進。

    年六十八病革,不能言,取筆屢盡,母自欺,作好人十餘紙,親友争相持去。

    所著有辟異說、醒酒說二卷,未刻。

     明官懋勳,字德甫,郡庠生。

    天性至孝,尚理學。

    長從禮城徐匡嶽先生遊,講明修身為本之學,毋死,泣血三年,廬于墓,通郡稱之。

    崇祯間舉孝子,年七十有八,與鄉介著有孝思錄、孝經注釋。

     孟養浩,前朝邵武衛鎮撫。

    家中落,不能充??粥。

    值母病危,浩哭禱于神,割股和糜以進,母病尋愈。

    及母死,浩哀毀以終。

     張希聖,八都太源人。

    生母楊氏,年六十七,左腳忽生一瘡,三年醫治不愈。

    聖清夜焚香告天将已,左腳割肉如瘡大,禀命于母曰:時得一藥,兒為裹于母之瘡處,惟愈方可解脫,切勿私自窺視。

    瘡過半月而愈。

    母因瘡愈,每欲持素。

    聖代母清齊三年,易母以暈食。

    時軍廳邬署府任以孝子獎之,至今相傳張孝子雲。

     許魁郎,邵武舊衛軍也。

    天性至孝,家貧業樵,竭力養母。

    母素喜果,百計供甘,惟恐不得其歡心。

    一日,母病思炙,魁割股以應。

     黃金铉,字守正,天性茂淳,潔清自持。

    髫年失父,事母餘氏極其誠敬。

    家貧力學,菽水盡歡,鄉黨稱其純孝。

    康熙六年三月,佥舉孝子,奉張部院行陸學道查獎,且勉弟崇儒倡修聖殿,素行所感,已登孝廉。

     杜傑、撫院佟,給扁旌表。

    張鴻譽、按院朱給扁旌表。

    張鴻舉、按院成,給扁旌表一門節孝。

    何炜然、按院李,旌表。

    李如日學道陸,給賞旌表。

     光澤上官世安,甯時震,邑庠生。

    天性孝友,秉衷仁恕,事父母晨昏敬謹。

    母病目時,以舌舐之,菽幾旋愈,人鹹謂孝感。

    撫弟世昌,聘娶均産,策勵入泮,族裡推焉。

    且平居無疾言厲色,而周給排難。

    歲荒平粜,有貸不能償者,辄焚劵。

    恬淡嗜書,善談道。

    素别号侶陽,葺數椽于溪山别墅,放懷魚鳥。

    著娛情集三卷行世。

     泰甯廖應龍,依口保田民也。

    有母耄而瞽,奉養唯謹。

    順治九年九月十六日昧旦,忽有千餘遊兵破依口長關,老幼奔竄。

    龍率弟負母前遁,自執钯踵其後。

    兵将逼矣,龍一人且卻且拒,如是者久,母得以全。

    鄰亦有兄弟同時負母而逃者,見兵勢迫,遂捐其母,已獨生焉。

    以棄母與全母者較而論之,則龍與魏志内鮑出擊賊還母事同一轍,可嘉尚者矣。

     建甯李崇教,邑庠生,性嚴毅,耐勞苦,貧居陶然自适。

    父病,割股和藥以進,父乃立蘇。

    厥子萬捷,克承家訓,母病,捷乃割股投藥中,母飲之而愈。

    知縣王良臣申詳督學鄭公三後以奕世克孝旌之。

    恒誨其子曰:人生惟耕謮為要,其壞人心術者,不足為也。

     李明賢,赤下保人。

    質性端謹,母亡後,即斷葷茹素。

    念父老且多病,晨夕侍寝處。

    有故外出,雖丙夜必返。

    及父殁,遂于停樞之旁,苫寝其側。

    凡遇飲啖,必肅容先獻。

    如是者十九年。

    通庠上其事,直指李公賜以孝聲茂著扁額。

     儒林 梁師孟,字太岩,順治五年恩貢,考職别駕。

    秉性剛方,遇事果斷,守巳以正,持家以嚴。

    崇祯末年,諸寇倡亂,空城逃竄,孟獨恬若無聞。

    年登八十餘卒。

    其子若孫俱賢且孝,恪遵家訓,輿人頌焉。

    魯思孔字一吾,邵武邑庠生,鄉賢真保之裔也。

    事母菽水承歡,疾則躬侍湯藥。

    常赴三山試,有賈附舟,遺金五十兩,孔得之,戒舟人姑勿解纜。

    少頃,賈哭至,孔亟提金還之。

    買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