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志卷之五

關燈
五之一 選舉志 榆林衛學 文科 明成化四年。

    李旦十七年進士,工部主事。

    十三年紀溫,太仆寺少鄉。

    十四年。

    紀濂,鹽山知縣。

    正德十四年。

    劉倫部事嘉靖元年。

    何成十一、士庶吉士,曆山西按察司副使。

    楊松宛知四年,劉九容十一年進士,山東按察司副使。

    十年,高謙十七年進士,崇慶知州。

    十三年,趙克紹、紀文焌,溫孫。

    十九年,謝承芳、新都。

    孫炳、南京戶部郎中。

    紀鳳鳴,二十九年進士,長蘆鹽運使。

    二十二年。

    張汝立、紀文炜,溫之孫,周府史。

    郭堅聞谕。

    三十一年。

    崔镛四十年進士,右佥都禦史,巡撫山西。

    三十七年。

    馬希龍,夔州。

    四十年,侯職通、馮時吉原教谕四十三年。

    李登、隆慶五年進士,巴州知州。

    白棟隆慶五年進士,山西道監察禦史,曆大理寺右少卿。

    隆慶四年。

    王道萬曆元年,柳朗興國州知州。

    司十六年。

    汪汝淮荊州府通判。

    二十五年。

    何龍圖解三十七年。

    姜紹晨四十年。

    曹時新天啟元年。

    魯光國。

    張雲鹗順天中式,永平戶部分司。

    崇祯三年。

    白慧元。

    七年進士,任丘縣知縣,死難,贈按察司佥事。

    國朝。

     貢 明成化時一人。

    李震安邑知縣。

    弘治時九人。

    高翀之、萬知劉玒、贈戶部主事。

    李逵、興濟知縣。

    韓斌、金甯、周玺、王銳、安邑。

    潘雍、無為州知州王铠王。

    石聰。

    樂陵。

    正德時九人。

    王紀營、李遜、紀高鸾高智靡、高晟、青州府同知。

    賀質、王珊、趙信、韓瑀。

    嘉靖時三十八人。

    楊瀾、照餘龍鳳、大同府通判。

    趙理無、趙璋、原藩武镗、州官。

    李瀾、有緝。

    王東周、漢經劉九思、順慶府經曆。

    劉文舉、福三杜滿、奏教授。

    馬昂、四川合州吏目。

    汪江、保教谕。

    周銳、俨盍。

    範三錫、楊亨、說無。

    高大榮、慕義、葭道。

    劉大學、趙戎、馬骥、問曲哉淳。

    張佐、宋鳳、高經、看贈。

    郭世賓、解薄周紹、甯武關訓導。

    高堂、狄道訓導。

    王琥、教碧、陳鑄淮、丁鑰、蠡導張允壁、代切。

    梁紀、定州訓導。

    常泰、孟綸、高第、秦府紀善。

    前國運樂、崔天叙、河漿。

    王聘、孝說孫時誼河學隆慶時七人。

    王明、莊浪衛教授。

    石環、勝虜、柳炳、歲學。

    楊忠、趙谕李茂林、南昌府經曆。

    王濟、豐教王秉仁。

    宜導。

    萬曆時五十一人。

    張尚德、清河教谕。

    李宗堯、光谷蘇宗轼、廣導龍化、十麗府導紀給基、變子繁簿。

    張世偷、水翦。

    李極、訓導。

    馮文瀾、元、趙汝弼、安主。

    白守愚棟、劉可言九王賓、汾知趙英、韓府劉可褒、九甯夏衛。

    王所、宜川馬應化、塞導。

    胡濟、汝甯府經曆王化行、肅教。

    艾月、順導。

    王三省、榮教崔巍、韓府崔養大、镛子撰。

    貢陽通。

    馬應麟、景象、商導範汝山、平導。

    李士俊、靜樂。

    柳世槚選、楊明、漢州。

    袁世廉、華教王問臣、甯谕。

    謝盛世、馬負圖恩、趙綸、丘導王宜賢、偏頭關訓導。

    郭琏、浴,訓導。

    慕明道、甯夏衛教授。

    柳汝楠绛、李廷桂、鄜學正賓、桂死教。

    嶽、淩雲、郭巍然、米豐成、嵩教李華先。

    劉光祚、王大宏、魚騰蛟、濟甯州判官姜顯允、龍希契、宗華恩貢量陶承缙、丘彭卿安州知州天啟時八人。

    張雲鹗元年順天中式。

    李天承、趙世恩、劉永登恩、崔養直高雲翰、杜華春、馬成捷。

    崇祯時二十人。

    劉國銘、南陽府通判。

    王所州、恩貢饒判鐘乾健、保德州知州。

    苗時潤鄰、白可知學王世泰、安慶府監紀王。

    宗古、王平、杜成棟、米國寶、恩獲嘉。

    王佐、黃鐘撰貢洪、馬崇乾、趙彬、李國柱、高岩、張行健、王相菐、胡國彥、候拱乙溫。

     國朝順治元年,賀繁祉,鹹甯教谕。

    二年,王化淳神木教谕。

    三年,閻見春三原四年,賀良弼、撥判姜興周,五年,陳其衷六年。

    徐可征富。

    七年,吳一鲲、恩貢,宜興知縣。

    張文華州。

    八年,李繩武恩。

    李國珍安定。

    九年。

    李崇縣教十年。

    張弘猷撫甯十一年,張灏縣。

    十二年。

    李應庚、牛拱辰恩。

    十三年,王之琪十四年,呂開基副。

    吳伯嗣十五年。

    李孔芳縣。

    十六年。

    劉孟琰十七年,曹汝桐十八年。

    鐘乾光恩、陳诰。

    康熙元年。

    高映溥三年。

    劉懹瑜九年,魯光周十年。

    劉懹珍十一年。

    張行瑾、楊大威枚。

    十二年。

    劉懹琛。

     封錫 明、紀谳、以子漚貴,封奉大夫、兵部車??司郎中。

    紀溁、以子世梁貴,封中書舍人,又以次子世椿貴,贈錦衣衙指揮。

    劉玒、以子倫貴,贍戶部山西司主事。

    劉儒、以子九容貴,刑部西司主事。

    崔經、遊搫以子镛貴,進階輕車都尉、中憲大夫。

    孫傑、子炳,貴,贍奉政大夫、戶部郎中。

    白奇祐、副千戶,以子棟貴,進峭武毅将軍。

    柳茂。

    贈文誅郎。

     國朝濟石有恩、以子國玺貴,贈通曦大夫等阿達哈哈番。

    解志忠、以子明貴貴,贈禳遠将軍、浙江溫州水師遊擊。

    吳光朝、吳光輝。

    以子一鲵貴,俱贈文林郎、宜興知縣 恩蔭 國朝張其鳳、祿子世襲,思哈哈,吏部員郎。

    馬士貞、士弟禮員外郎。

    高棋乾、宗子廣德知州。

    郭弘崧、弘巍弟,州知州。

    郭壯行、弘從子知。

    張玉麒、鵬程子二等阿達哈哈番。

    孫鐘、喜子沙喇哈番。

    李成棟、化龍子拖沙喇哈番。

    胡國棟、亮思哈哈番。

    張其猷、天福子等阿思哈哈番。

    胡其傑、茂祯阿思哈番。

    高拱樞、第子府曆。

    郭永秀。

    虎思哈番。

     例監 明謝戟祥、紀世相、南樂知。

    劉極遵、紀世梁、中書舍人、太仆寺丞,遷太常卿。

    孫銳、江油。

    麻芝、沛縣。

    趙本、威知何??、榆杜。

    郭銳、交城。

    劉彪主,樊欽主,蔣賢靈、劉義主,郭洪主,楊茂知,賀泰主,張英主,劉钊主叚賢轉曰謝銳、劉璋等典。

    許琇、蘇蘭、曹聰、田琇。

    正德時房表漿、謝鎮、孫瑤曰王時平吏王時和吏。

    趙繼爵中衛戴時冕、鴻胪寺序班。

    李欽磨、劉鸾、每膳。

    高尚禮。

    光章小若懸葬。

    嘉靖時麻文貴纏樊文、骐黴張讷、縣酾。

    王宗義、大倫知、範經略、臨清州經曆。

    王宗周、萊虛王顯摩、王用賢、曹嘉序、王宣明、李文郁、馮承蔭、賀年登、常國平、張書紳、十意楊爾弋。

    足通。

    國朝鐘名镛、劉開基、周建邦、張居仁。

     吏員 國朝曹宗周、嘉興李國俊、史張秉亭、料典、楊捷、沅水驿丞。

    張耀、靈山縣林羅衆美、真定運使。

    許懋猷、賀秀、郭四奇、白弘祚、李茂隆。

     靖邊所學 文科 明崇祯三年,宗洪議解知十五年。

    郭泰。

    國朝。

     貢 明萬時二十一人:龐應熊、書德府同知。

    劉汝靖、濟通。

    張繼芳、青州府通判。

    俞方策、興知。

    宗孔忠、張泰運、平定州知州。

    趙立、同州。

    梁文炜、大同府同知。

    李養捷、太原衛經曆。

    張承謙□尹六合、穎土、羅四科、真定府通判。

    禮成龍、王建忠漿張鳳都經曆揚墀、岚縣。

    溫學詩、翼城高九策,縣縣。

    丞宗周通李汝松,汾縣丞。

    應元。

    安導。

    天啟時三人。

    張弘德、樂縣。

    張堯卿。

    曲縣龐胤昌。

    崇祯時五人:張文映、趙文耀、濮州州。

    謝錫衮、淄川張國祥,安縣。

    盧建忠、嶺東兵備副使。

    沈躍龍國朝順治二年劉桂芳翔教五年。

    徐洪功蒲九年。

    梁維宸洋縣教十一年,張黼鑒南縣。

    十二年,梁國鼎十三年,李培寶十六年,蔣捷十八年。

    張大體康熙元年,李一三年,高濬鬥八年,張應宿十年,宗元珣年。

    梁船撥 評曰:自有明以來,矜流品者動曰科目,問其目,又茫然不知其故。

    甚矣世之學古者少也。

    夫明之取士也,科則有矣,目則無也。

    何也?先王知天下之人才甚難,而求之亦不易,故自兩漢以及唐、宋,皆為之科,而别共目,或四科,或二科,或以學究,或以童子,或以九經、三史、明法、字算名其科,務使天下之一才一藝,舉得而人其目,而槩以科升之,故曰賢曰能,服休服采,各得其職,而朝無廢事,野無遺賢也。

    至于有明,盡舉兩漢以來之法廢之,而止設進士一科,課試以八股之文章,且授之官,以徐觀其能否。

    若夫德行才能,則乎未之聞也。

    嗟乎!天下大矣,人才難矣,而顧以一盡之,是猶入山澤者張一目之羅,而欲緻逸群之也,不亦謬乎?故予于是志也,去目而存科,以正其失。

    雖然,有明初盛之時,人才輩出,則不盡然也,是其之哀乎! 榆林衛學 武科 明傅津三,王效、甯夏張四維、張四教、俱将。

    王國武參劉霈、總兵。

    張一正守,王??、副兵。

    楊劉鏡備,李志韓坐,李芳、副兵。

    李汝槚、總兵。

    劉芸都楊時亨備,王國翰、山西掌印都司李春芳都,李可進守,李汝梓操,徐紹祖守,張功操、王昙操,高秉鈞操,高繼先備,高繼光操,魏铠操,張元輔操,張元亨操,詹嘉猷匙北镉備張祿、領班。

    高洪操,白彥中部馮承恩備,傅桓、副兵。

    蔔天兆參,梁富國參,李仲诰操,李光祖千姜顯祚、宣府。

    王宗道遊,姜霆守,白懋璘守,盛以彰備張魁武、王仲備、李曉操,李承蕙參,高秋守,戴天寵、李希泌都,蕭夢龍、周至德備王宣、副總兵。

    楊世威、尤世功、郭天吉、王遷、李舜輔、賀倫、張一輪、馬錦、白善、朵成功、邢寬、劉重光、張應科、黨成恩。

    崇十六年進士,南左營守備。

     國朝順治二年,高魁、三年進士,朔州衛守備。

    白玺诏、張弘圖、方震乾、三年,進河南守備。

    葉芳春,年,進南守。

    五年,賀大成、五總鐘名鑒、年進九溪。

    黨承恩靖安堡守備。

    八年,慕日升、靖州衛守備。

    倪金湯、薛世卿、十年,進士徐張行珍九江營守備。

    十一年,蘇寬、杜量謙十七年進士。

    十四年,張福壽、深井。

    張增壽十七年。

    樊弘基、十八年進士,洮州守備。

    楊永祥十。

    士,徽州守備。

    康熙二年,賀大用、高孟遷、王允相、丘維華、秦仲宣、王弘英、馬駿聲進、紀大泷、李青、郭金湯五年。

    樊弘業、王鑒、李文彬、柳生芳、高駿聲、邢德、陳維新九、高光鬥年俱日吉、吳大任、康民生、王坦、年進。

    張炳九、李永茂、九進。

    王虎臣十一年。

    孟士英、李見龍、張如浚、郝士俊、劉紹周、杜名義、王一勳、胡睿傑、邢啟明。

     靖邊所學 武科 國朝康熙二年,黃振聲,五年,黨溫如、蔣特生、杜肇升年進。

    十一年。

    常茂勳、楊成棟、吳承周。

     武宦 明、陳輝、戴欽、綏人。

    李輔、綏人。

    趙岢瑛、程九思、傅津、铎子。

    杜桐、趙夢麟、岢、王威、德孤山副将。

    尤繼先、鄧鳳、張承胤。

    臣子保甯參将。

    官秉忠、杜文煥、吳自勉、王定總、以延。

    嶽嵩塞、吳江、李祥、安國綏、姜漢、杭雄、綏德。

    郭萌、王升、趙瑛、謝朝恩、牛秉忠、張維忠杜弘域、孫顯祖、官撫民、侯世祿、保甯參将以上甯夏總兵官侯勳。

    梁震、徐仁、綏人。

    曹世忠綏、郭江、張臣、李真、剛堅、蕭如薰漢、王邦佐、劉國镛、王撫民德人。

    姜奭、白允中□、陳銳綏德人。

    宗、梁輔、柳湧、以上總官。

    時源、王勳、魯綱綏、張鳳、彭煐清、嶽懋戰、陳鳳、綏戰殁,祀。

    張堅、姜應熊、王樸、以大總官。

    神英、傅铎人王效、白爵綏、姜顯祚子傳、李皂、初任。

    白邦政、張全昌、初任靖參将,以宣府總兵。

    蔔雲、孫膑、李世忠、綏德以上薊鎮總兵官。

    李杲德人時、陳源、蕭漢延、李琦、王保、杜松、王國棟、綏德人。

    李榮、王柄、賀世顯、安人。

    白廣恩、安邊人。

    以上遼東總兵官。

    王繼、姜瑄、俱保定總兵官。

    王杲、初塞。

    王承勳、俱浦口總兵官。

    王世國、柳溝總兵官。

    白慎修、延安人,保甯參将,升孤山副将。

    王世仁、俱昌平總兵官。

    王世欽、鎮靖參将,升孤山副将。

    侯拱極、俱山海總兵官。

    張胤昌、甯武總兵官。

    張天禮、柳樹澗,入三屯營,總兵。

    姜弼、任左蕭如蘭漢左輔初、姜輔、高策、石尚文、鎮靖參将,升孤山副将。

    和應薦、姜顯宗、文應奎、賀世賢、王瑄、李國梁、尤世祿、李先溁、李世春、王洪、初任。

    左光先、尤弘勳、尤捷、王世錫、劉光祚、王學、書孤副李自春、尤世功、侯世勳、尤世威、虎大威、猛如虎、以俱兵官。

    俞方略、延安、延春、姜顯谟、載燦、李钊、賀永甯、王戎、以上孤山副将。

    張涞、延安人,任。

    宣玑、綏德人,任洮岷。

    王爵、玑子任,平羅。

    楊爾幹綏德任大同李如槚、綏德人,任薊。

    李芳、東子見武科,任洮岷協,遷固原副總兵,戰殁。

    陳守義、任岷李如楩任傅桓岷、王國翰、任邊。

    許登瀛、任甘州。

    劉昌祚、任真定以上俱副兵。

    魯聰、綏人。

    李希靖、倪英、楊栗、安人。

    劉滋綏、劉斌全、姜直、李紹祖、王學詩、馬友才、高崇謙、李光榮、李崇榮、李榮蕭、延人。

    李成先、賀永甯人。

    谧、高景元、常懷、德綏、杜希茂、以俱鎮靖參将。

    臧士勸、田汝經、安人。

    張剛、王通、龔成、郭有光、李承祖、王學禮、王憲、文神、高繼光、李滿倉、高秋訚輔延、王時祯、以俱保甯将。

    賀桂、任西李勳、果子任神木。

    蔔相、任城。

    許聰、任夏李珍、任岢孫朝棟、中衛。

    戴春、任州張夢登、任中李朝棟、任陽白尚采任、沈一清、任紅、何堂、任羅史略、任府于世相、應州。

    丁碧、任平羅死事。

    高尚志任周邦、尤月、王廷政、永昌。

    李東、任定邊。

    侯勳、任延綏。

    袁登、任甫郭有光任、李茂先、左營。

    李蕾。

    任關郭有中、任營李時棟任,同李隆任,李傑複、李棟、任和孟一陽任。

    劉文晔、任同。

    吳世登、任岷劉國鎮同。

    吳世爵、任州崔張名任馬、崔養志、右營。

    崔世榮營任。

    李國材、芳子任,神機營。

    高捷、任同。

    王武卿、任甫許世臣同馮守乾、任木李秉德、任州李騰霄、德子任藩陽。

    崔崇胤、名子任左營。

    柳國鎮、任德州以上參遊。

    張維豆、任大李時榮、威遠。

    劉丙、一邊李一彩、任水蘭金、任新平。

    李國楹、蕾子任延綏。

    汪汝漢、任靖羅戴守仁、任雙、李鳴鳳、任羅孫承祖任井、馮承恩、延綏。

    鄧茂林、鳳子任大同。

    韋世江、任府馮洪、乾子任階岷。

    馮淮、乾次子任懷遠。

    趙承勳。

    任宣府。

    崇祯四年,蒙古人寇,帥兵出戰于十裡墩,陳亡,贈骠騎将軍。

    以上俱守備,榆林人。

     國朝張天祿、蘇松提督,加二等精奇尼哈番。

    胡亮三、阿思哈番。

    左襄、四川總挂征蠻将軍印。

    張天福、督江四川漢羌挂印等阿思哈哈番,加一級、内大臣、都統。

    賀胤昌、胡茂祯、左都督、總兵、提督湖廣,世襲一等阿思哈哈番。

    栗養志、廣東潮州總兵,世襲阿思哈哈番。

    劉永亨宣劉友元,甘肅總應傑廣東州總兵。

    高第、提督河南總兵,賜蟒玉。

    南一魁、湖廣衡州總兵。

    董學禮、總兵左都督、正等精奇尼哈番加一級、提督湖廣劉南浦兵。

    石國□、浙江溫州總兵三等河連哈番。

    張鵬程、貴州安順總兵。

    官,世襲二等阿思哈番。

    郭虎、廣德月州總兵收複兩廣,調征湖廣、西山,代署甘鎮死事,世襲一等阿思哈哈番。

    郭弘巍、□動。

    馬士秀、綏德人,淅江台總兵,左都督。

    劉芳名、甯塞、甯夏總兵。

    劉芳标、芳名江南總兵。

    趙良棟、邊天津總兵左都督。

    高啟隆、開化總兵、左督俱以總兵官。

    郝爾德、任湖廣九溪。

    封雄、任廣東廣州。

    曹志、任廣東惠州。

    王啟勳、威孫,任廣西浔梧。

    張思達、協鎮江南嶶甯,世襲阿達哈哈。

    孫喜策、任湖廣常德,世襲拖沙喇哈番。

    徐自貴、任蘇松都督同知等阿思哈哈番。

    孫加印、綏德人,任南贛。

    王雄、任篁陳福、任成都。

    石玉貴、任都督司知。

    白成功、任雲南右鎮。

    黨世昌、任龍泉關以上俱副總兵。

    趙亮、任江南金山營,世襲拖沙刺哈番。

    趙升雲、承勳子。

    初任延綏撫标守備,曆升興國州都司佥書雷州左營都司,平寇有功,升廣東遊擊、安籠營參将官。

    趙虎臣任。

    高國勳、任浙江右營。

    楊鳴鳳、任州牛翀雲、白湖廣中營王魁蕲。

    董瑞麟、任廣東台營。

    劉之英任南龍略任張成榮、任羅以俱參将。

    李化龍、任福建邵武營,江西流賊建甯,化龍統兵勦殺,陣亡,世襲拖沙哈番。

    張鍵秦、劉國珍、任浙江右營。

    高功月、綏人,任南右。

    李汝、能任浙江前營。

    李應先任。

    李國梀棟、任建甯右營。

    梁起雲、任施州。

    牛朝宰、任重夔右營。

    李承印、任建昌中營。

    喬京、任威中營,随征緬國苗,屢著奇捷。

    李自友、任雲南右營。

    郝升、任雲南右營。

    韓可桂、任廣羅中營。

    張光然、任浙江前營。

    薛九成、延任潼張光先、任江南左營,以俱遊擊。

    方震乾、任鞏趙國鼎任來勇任,楊文英應陳國柱、任州王相、任西甯右營。

    戴光弼任,柳生甲任,張汝義、靖任甘肅。

    李國鑒、任浪孫世堯任。

    王自、新,綏德人,小任劉河。

    郭必昌、延人,高偉任衢州,尤國英任福建漸江有都司。

    右營,崔成名任偏沅右營,薛世卿甯而朱之棟任平,孫虎任英、馮甯世任州,賀友貴任。

    南國威任新衛都司。

    郭秉金、延安人,任銅仁。

    崔基都勻。

    平雲艾、任勇中營。

    劉光宸、任原高俍武、任堡梅豹、任浙江中營。

    陳近龍、鹽場人,任騰越。

    以上俱守備。

    王國勳、任羅張世雄、綏德人,任管河。

    王英、任威葉顯明任。

    黃高标、定海以上俱總。

    劉成龍所李毓龍、任威武。

    傅金、任潘閻雄、任甯馬光前、延安人,任騰越。

    戴九錫。

    任鎮川以上俱 評曰:榆中大抵皆世祿之家,當時甲第連雲,三條四達之衢,挾彈鞲鷹,調筝擊築者比比。

    即檢溪之濱,大木千章,與長城相蔽虧,何其盛也。

    自崇祯末歲大饑,人?其皮且盡,樹既槁死,更遭李賊之亂,向之甲第蕩然灰燼,即閑有存者,亦圯壞而成墟矣。

    餘于康熙十年夏,疏理城中水道,從故老而問之曰:此某太師之宅也,此某總兵之園也。

    問其後,曰:亡矣。

    嗟乎!明之承平既久,首功複最重,凡世祿之家,破賊文書,悉以一為十,時時斬降丁流丐以克數,兵部中又以賄進,非崇其官階,即錄其子弟,故其子弟未勝衣而已為将軍徹官矣。

    及其長也,即以副、參、遊署事,率一二歲而居然總兵矣。

    故榆之人習見其官之易也,凡為總兵者,皆名斥而輩視之,惟鎮守延綏者為真非真也,畏其威也,而人心可知矣。

    故明之末,幾同黃巢之禍,求一大帥如高骈、劉巨容之輩,而亦不可得者,其以此也與!及師既喪矣,國既蹙矣,而彼之富貴,亦與喬木同盡傷巳。

    雖然,榆之槁,尚有萌焉者。

    今人既亡矣,且又火其居,潴其宮,子孫複随之而滅絕焉。

    人心如此,天道複然,可不畏哉!可不戒哉!延綏鎮志卷之五嘉興譚吉璁重修。

     五之二紀事志 周 襄王三年,王子帶以翟入寇。

    十五年,王命翟師以伐鄭,取栎,以翟女隗氏為後。

    十六年,王绌翟後,翟入周,王出居于鄭。

    十七年,晉文公納王,攘戎翟,居于西河圜、洛之閑。

    号曰赤翟、白翟。

    晉灼日:圜音嚚,三倉作圍,即今銀州銀水是也。

    二十五年,翟伐晉及箕。

    八月,晉人敗敵于箕,郤缺獲白翟子。

    顯王八年,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

    四十一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築長城。

    四十六年,秦惠文君遊至北河。

    正義日:靈,夏州之黃河也。

     赧王九年,趙武靈王西略翟地,至榆中。

    十五年,趙攻中山地,至雲中、九原。

    十六年,趙武靈王傅國一何,自号主父,詐為使者,從雲中、九原入秦。

    十九年。

    趙滅中山,遷其王于膚施。

    二十八年,秦昭襄王之漢中,又之上郡、北河。

    四十三年,秦宣太後誘殺義渠王,滅其國,始置隴西、北地、上郡。

     秦 莊襄王四年,子政立,北攻上郡以東。

    始皇帝十八年,王翦将上地。

    即州。

    十九年,秦王之邯鄲,還,從太原、上郡歸。

    二十六年,王稱始皇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上郡,其也。

    三十二年,巡北邊,歸自上郡,遣将軍蒙恬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初置榆中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徒谪寶之。

    三十五年,除道自九原抵雲陽,使長子扶蘇北監蒙恬上郡軍。

    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

     漢 高祖元年正月,項羽立董翳為翟王,都高奴。

    八月,遣諸将略定上郡。

    二年,東略地,翟王翳降,置上郡。

    三年,冒頓單于置左右賢王,右王居直上郡以西,接氐羌。

    七年,白土曼丘臣立故将趙利為王,以辰,高祖自往擊之,至平城。

     文帝前三年五月,右賢王入居河南地為寇,遣丞相灌嬰搫走出塞。

    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

    前十四年冬,老上單于大入邊為寇,遣三将軍軍隴西、北地、上郡。

    後六年冬,軍臣單于三萬人入上郡以河。

    内,太守周亞夫等為将軍,屯軍備之。

    景帝後二年,上郡以西旱,複修賣爵合中。

    六年六月,軍臣單于入上郡,取苑馬,殺吏卒。

     武帝元朔二年,遣将軍衛青、李息收河南地、置朔方。

    五原郡。

    四年夏,伊稈斜單于三萬騎人上郡元。

    狩。

    三年秋,徙貧民七十餘萬口,克朔方、新秦中。

    渾邪王降,诏減上郡戌卒半。

    五年,遊水發根言上郡。

    有巫,病而鬼神,下之,召祠之甘泉。

    元鼎五年,冬,十。

    月,烏維單于入五原,殺太守。

    帝北出蕭關,從數萬騎。

    獵新秦中,以勒邊兵。

    六年秋,遣浮沮将軍公孫賀出九原、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

    元封元年冬十月,帝自雲陽北曆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登單于壹。

    二年夏,帝自泰山,曆北邊、九原,歸于甘泉。

    趙破奴擊樓蘭有功,封為浞野侯。

    破奴,五原人也。

    太初元年夏五月,遣因杅将軍公孫放築受降城。

    三年夏四月,遣光祿勳徐自為築五原塞,列城至盧朐,遊擊将軍韓說将兵屯之。

    秋,句黎湖單于壤光祿諸亭障。

    天漢元年秋,發谪戌屯五原。

    四年正月,發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遊擊将軍韓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

    征和二年九月,狐鹿姑單于入五原,殺略吏民。

    三年正月,狐鹿姑單于入五原,殺都尉。

    三月,遣李廣利将七萬人出五原擊之。

    昭帝元鳳二年,壺衍鞮單于以九千騎屯受降城。

    宣帝本始二年,遣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将軍,出五原,救烏孫。

    神爵元年,西羌反,發上郡騎士詣金城。

    甘露二年十二月,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請朝。

    元帝初元元年六月,呼韓邪單于上書告饑,诏雲中、五原郡輔谷二萬斛以給之。

    八月,上郡屬國歸羲,降人萬餘叛出塞。

     成帝建始元年正月,立故河閑王弟上郡庫分俍為王。

     光武帝建武二年十一月,銅馬、青犢、尤來餘賊共立孫登為帝,據上郡。

    登将樂元殺登,以其衆降。

    五年十二月,盧芳稱帝于九原。

    十三年二月,盧芳自五原亡出塞。

    二十年,省五原郡徒吏人,置河東。

    二十四年正月,奠鞬日逐王比為八部大人,共立為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

    冬十月,比自立為單于。

    是始南單。

    二十五年三月,南單于遣子入侍。

    二十六年秋,南單于複遣子入侍,以初徙河東吏人歸本郡。

    南單單以當于骨都侯屯五原。

     明帝汞平五年十一月,北單于寇五原。

    七年三月,初置度遼将軍,以吳常為之,屯五原曼柏。

    在滕州銀城縣。

    八年十月,募郡國死罪系囚詣度遼營。

    九年三月,诏郡國罪囚減罪,興妻子詣五原、朔方占著。

     章帝建初八年夏六月,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欸五原塞降。

    元和元年,诏設官邸,興北單于合市。

    南單于出上郡遮略,驅還入塞。

    和帝汞元二年二月,複置西河、上郡屬國都尉官。

    郡龜縣,有屬國都尉,其秩千石。

    哀帝省并大鴻胪,今複置之。

     安帝永初二年十一月,滇零等稱帝于北地,招集武都、參狼、上郡、西河諸羌,寇鈔三輔。

    三年秋九月,鴈門鳥桓率衆王無何允與鮮卑大人丘偷等及南骨都侯寇五原。

    十一月,遣車騎将軍何熙、度窗将軍梁慬等讨之。

    四年,诏以三輔比遭寇亂,栗上郡貧民各有差。

    五年春,先零羌寇河東,殺太守,移上郡徙衙以避之。

    即白水縣彭衙。

    延光元年七月,虔人羌孜殺羅城,度遼将軍耿夔擊破之。

     順帝汞建元年,??安定、北地、上郡、隴西、金城常儲谷粟,令周數年。

    從虡诩請也。

    九月,複上郡歸舊土。

    五年十月,诏減郡國中都官死罪系囚,戌上郡。

    汞和五年四月,南左部句龍大人叛,圍美獲。

    九月,徙上郡居夏陽、朔方居五原。

    句龍吾斯等寇上郡。

     桓帝延熹三年夏四月,上郡言甘露降。

    四年六月,零吾與先零及上郡沈氐、牢姐共寇并京及三輔,中郎将皇甫規擊破之。

     靈帝光和六年秋,五原山岸崩。

     獻帝建安二十一年七月,南單于呼廚泉入朝魏王。

    操分其衆為五部。

    部,立其貴人為帥,選漢人為司馬以監督。

    至魏末,複改帥為都尉。

    其北部都尉可四千餘落,居新與縣。

     晉 武帝秦始元年,塞外大水,寒泥、黑難等三萬餘落歸化,使居河西故宜陽城。

    由新與諸郡鏖焉。

    七年正月,右賢王劉猛叛,出塞,屯孔邪城,遣婁侯何桢讨之。

    八年,何桢屢破劉猛,左部帥李恪殺猛以降。

    鹹甯五年,左部帥劉豹卒,以劉淵代之。

     惠帝元康四年五月,北翟郝散攻上黨,殺長吏,入據上郡。

    汞甯元年六月,齊王冋辟新與劉殷為軍咨祭酒。

    汞與元年八月,劉闊遷都左國城,建國号曰漢,改元元熙。

    二年,漢元熙二年。

    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單征、王彌、石勒等降于漢。

     愍帝建與三年,漢建元元年。

    劉臞進攻上郡,太守張禹奔允吾。

     明帝太甯三年趙光初八年。

    三月,北羌王盆句除附于趙,石勒将石佗自鴈門出上郡,襲之,與趙中山王嶽戰,敗死。

     康帝建元二年後趙建武十年。

    四月,涼州将張瓘敗趙将王擢于三交城。

    交土,在綏州東七五裡。

     穆帝升平元年秦永與元年。

    九月,張平據有新興、鴈門、太原、上黨、上郡。

    十月,平寇略秦境。

    秦以晉公桠都督并、冀州諸軍事,加并州牧,鎮蒲阪以禦之。

    二年,秦王堅自讨張平,平降。

     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後秦皇初二年。

    正月,鮮卑薛勃叛奔嶺北,上郡、貳川雜部皆響應,後秦主自讨平之。

    安帝羲熙三年後秦十年。

    六月,持節、安北将軍、五原公劉勃勃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國号大夏。

    九年,夏翔。

    以叱幹阿利領将作大匠,築統萬城,改姓曰赫連氏。

     北魏 昭成帝建國二十五年,帝南巡君子津。

    太祖登國六年九月,帝襲五原,屠之,收其積榖,還紐垤川,于棝陽塞北,樹碑記功。

    冬十月,北征蠕蠕,缊統提降。

    九年三月,使東平公元儀屯田于河北、五原。

    十月,缊纥提子曷多汗叛去,長孫肥追至上郡跋郡山,斬之。

    十年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實來寇五原。

    太宗汞興五年六月,西幸五原,校獵于骨羅山,獲獸十萬。

    泰常四年十二月,西巡,至于黃河,從君子津度,大狩于薛林山。

    五年秋七月,西至五原。

    八年二月,築長城,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餘裡,置戌衛。

     世祖始光三年六月,幸五原,田于陰山。

    十月,帝西巡,伐赫連昌,幸雲中,臨君子津。

    十一月,帝率輕騎襲赫連昌,徙萬餘家而還。

    四年,诒執金吾桓貸作橋于君子津。

    六月,大破赫連昌,留常山王素、執金吾桓貸鎮統萬。

    神麇二年十月,徙蠕蠕降,入置五原。

    大延四年五月,帝幸五原,征蠕蠕。

    五年七月,帝至上郡屬國城。

     高祖延興二年十月,蠕蠕犯塞及五原。

    文帝大統七年三月,夏州刺史劉平伏據上郡反,大都督于謹讨平之。

    十四年五月,太師宇文泰奉太子巡??西境,曆北長城,東趨五原。

    恭帝元年五月,柔然乙旃、達官寇廣武。

    五代安郡,魏置縣。

     周 明帝武成元年,延州稽郝阿保、狼皮率其種人附于齊,柱國豆盧甯與延州刺史高琳擊之。

     武帝保定元年,丹州、綏州、銀州部内與蒲川賊同反,以達奚震、辛威讨平之。

    四年,以王士俍為延州刺史。

    天和二年,延州蒲川賊郝三郎等反,延州刺史于實讨平之。

    延州總管宇文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