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志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四之一
人物志上
漢
呂布,字奉先。
五原郡九原人也。
以骁武給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靈帝崩。
原,将兵屯洛陽。
董卓人都将為亂。
誘布殺原而并其兵。
布殺原詣卓,甚愛信之。
誓為父。
子布,便弓馬,膂力過人,号為飛将,稍遷至中郎将、封都。
亭侯。
卓性剛而褊,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
之,由是陰怨卓。
卓常使布守中合。
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
心不自安。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裡,壯健厚。
接納之。
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
時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告布使為内應。
布日:奈如父子何?允日: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允以布為奮威将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
允既不赦涼州,人,卓将。
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
布與傕戰敗,乃将數百騎以卓頭系馬鞍,走出武關,奔南陽。
袁術不受,北詣袁紹。
紹與布擊破張燕于常山,紹患忌之。
布覺,走河内,與張楊合。
興平元年,曹操東擊陶謙,命其将武陽人陳宮屯東郡。
陳留太守張邈與弟超及宮等迎布為兖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之。
曹操聞而擊布。
破于巨野。
布東奔。
劉備襲取下邳,自稱徐。
遣将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備。
備求救于布,布便嚴兵馳赴。
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複攻布。
于沛西南一裡安屯,遣鈴下請靈等共飲食,布謂靈等日,元德布弟也。
弟為諸君所困。
故來救之。
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
布今門候于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
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将皆驚言。
将軍天威也。
各罷去。
術欲結布為援,乃為子。
索布女,布許之。
術遣使韓胤以僭号議告布并求迎。
婦沛相陳圭,恐術、布成婚,則徐、楊合從将。
為國。
難,于是往說布,布亦素怨術,乃絕婚執胤送許,曹操殺之。
袁。
術怒,遣大将張勳、橋蕤等與韓暹、楊奉連埶,步騎數萬,七道攻布。
布懼不敵,謂陳圭日:今緻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圭日暹奉與術卒合之師耳,謀無素定,立可離也。
布用圭、策與暹奉書。
暹奉大喜,遂共擊勳等于下邳,大破之。
建安三年,布複從袁術。
曹操自将擊布,至下邳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
布欲降,而陳宮等自以負罪于曹,深沮其計。
布遺人求救于術,自将千餘騎出戰,敗走,還保城不敢出,術亦不能救。
布雖骁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
禦其黨,故每戰多敗。
曹操塹圍之,壅沂、泗,以灌其城。
三月,上下離心。
其将侯成、宋慮魏績縛陳宮,将其衆降,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
缢殺之,傅首許市。
評曰,王允謀誅卓,時有道士書布為呂字,以示卓而卓不悟。
及其大會未央殿也,馬踬不前,布趣之行,始及于禍。
夫千裡草與董逃之歌謠,卓既不聞矣,道士之布,亦若無見也者,何哉?蓋賊亂之臣,天奪其魄,猶彼夫窮羿而交吞射革,負乘竿摩海内,兇赫何盆哉! 晉 劉宣,字士則,北部都尉左賢王也。
時新興為北部。
樸鈍少言,好學修潔,師事樂安孫炎,炎每歎之日:宣若遇漢武,當逾于金日?也。
學成而返,不出門闾蓋數年。
每讀漢書,至蕭何、鄧禹傅,未嘗不反複詠之日:大丈夫若遭二祖,終不今兩公獨擅美于前矣。
并州刺史王廣言之于武帝,帝召見,嘉其占對,因曰:吾未見宣,謂廣言虛耳,今見其進止風儀,真所謂如圭如璋。
觀其性質,足能撫集本部。
乃以宣為右部都尉,特給赤幢曲蓋。
莅官清恪,所部懷之。
元海即王位,宣之謀也。
北魏 梁越,字元覽,新興人。
博通經傅,性純和。
魏初,為禮經博士,道武以其謹厚,遷上大夫,今授諸皇子經書。
明元初,以師傅恩,賜爵祝阿侯。
出為雁門太守,獲白雀以獻,拜光祿大夫,卒。
評曰:魏道武帝初定中原,日不暇給,即以梁越為皇子師。
自後皇子學與國子學并建,豈非肇基王業,規模宏遠哉!至越以三禮蔚為儒宗,為周、齊、隋文教之所始,方之江左王儉,何多讓焉!謂北學之深蕪者,桑閑之谕也。
隋龐晃,字元顯,榆林人。
父虬,周骠騎大将軍。
晃少以良家子召補州都督。
周太祖既有關中,署晃大都督,領親信兵,常直左右。
後遷骠騎将軍,襲爵北陽侯。
從衛王直出。
領襄州,與長湖公元定擊江南。
時隋文帝出為随州刺史,路經襄陽,衛王今晃詣文帝。
晃知帝非常人,深自結納。
及帝去官歸京師,晃迎見于襄邑。
帝甚歡,與晃同飯。
晃因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圖簏,九五之日,幸願不怠。
帝笑曰:何媸言也!頃之,有一雄雉嗚于庭,帝命晃射之,曰:中則在賞,苟富貴,持以為驗。
晃射而中,帝撫掌大笑。
武帝時,帝轉毫州總管,意甚不悅。
晃曰:燕代精兵之處,今若動衆,天下足圖也。
帝握晃手,日:時未可也。
及踐祚,謂晃曰:射雉之符何如?晃再拜曰:陛下應天順人,君臨海内,猶憶曩時之言。
上笑曰:何得怠也!尋加上開府,進爵為公,遷原州總管,卒于官,谥敬。
唐 張乎高,綏州人。
為隋鷹揚府校尉,戍太原,遂豫謀議。
從唐公平京城,累授左領軍将軍,封蕭國公。
貞觀初,為丹州刺史,坐事,以石光祿大夫還第,卒,追封羅國。
公贈潭州都督。
顧彥朗彥晖者,豐州人,并為天德軍小校,其使蔡京善,相人以兄弟皆大貴,每厚禮之。
黃巢亂長安,率軍同複京師。
彥朗累遷右衛大将軍。
光啟中,擢拜東川節度使、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初,彥朗與利州刺史王建俱在神策軍。
建既據閑州,彥朗問遺不絕。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惡之,謀于田今孜召建。
時彥朗在梓州,建大喜,詣彥朗,因留家于梓,帥麾下精兵二千至鹿頭關,敬瑄後悔止之,建怒,破關而進,遂拔漢州。
彥朗以其弟彥晖為漢州刺史,發兵助建攻成都。
建疏敬瑄之罪于朝,彥朗亦表請移敬瑄他鎮,以靖兩川。
乃征敬瑄為龍武統軍,以韋昭度兼中書今京西川節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副之。
顧彥朗為行軍司馬,割邛、蜀、黎、雅置永平軍,以王建為節度使,治邛州。
陳敬瑄聞韋昭度将至,治兵完城以拒之。
韋昭度讨之,三年不克。
朝議欲息兵,今顧彥朗、王建各帥衆歸鎮。
建見罷兵制書攻成都盆急。
田今孜自攜西川印節詣建營授之,将士皆呼萬歲。
建入城,自稱西川留後。
敬瑄徒居新津。
彥朗薨,軍中推其弟彥晖為留後。
唐遣中使宋道弼賜旌節。
楊守亮使楊守厚囚道弼,奪旌節。
發兵攻梓州。
彥晖求救于王建建遣其将華洪、李簡、王宗侃,王宗弼救東川。
建密謂諸将曰:爾。
等破賊,彥晖必犒師,汝曹于行營報宴,因而執之。
無煩再舉。
宗侃破守厚七砦,守厚走歸綿州,彥晖具犒禮諸。
将報宴,宗弼以建謀告之,彥晖乃以疾辭,彥晖既與王建有隙。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欲撫之,使從巳奏,請更賜彥晖節。
诏以彥晖為東川節度使。
未幾,建遣兵敗東川、鳳。
翔之兵于利州,彥晖求和。
請與茂貞絕。
乃許之。
乾甯二年,昭宗在石門,王建将兵赴難,軍于緜州。
又奏。
東川節度使顧彥晖不發兵,赴難,而掠奪辎重,請興兵讨之,遂遣入延綏鎮。
志鑿仰之将華洪大破東川兵于楸林寨。
别将王宗弼為東川兵所檎,彥晖畜以為子。
建以節度副使張琳守成都,自将兵五萬攻東川,更華洪姓,名曰王宗滌。
建興彥晖五十餘戰,圍梓州。
彥晖兵數敗,乃聚其宗族及假子共飲,遣王宗弼自歸于建。
酒酣,命其假子顧彥瑤殺巳及同飲者,然後瑤自殺。
建人梓州,城中兵尚七萬人。
建命王宗绾分兵狥昌、普等州,以王宗滌為東川留後,于是并有兩川之地。
評曰:此通鑒本也,餘以唐書稍潤色之。
然考綿州刺史是為楊守厚,通鑒與唐書同,而五代史名之為常厚,豈歐公别有所據與?餘又得張唐英蜀梼杌考之,亦無常厚名字。
乾甯元年,守厚卒于綿州,而複恭、守亮、守信皆斬于獨柳。
蓋守亮、守信、守厚皆楊複恭子也,豈十國紀年所載諸書猶有遺而未備與?甚矣哉,史之難巳! 五代 孫德昭,鹽州五原人也。
其父惟最,有才略。
黃巢陷長安,将義兵千人破賊功,拜右金吾衛大将軍。
朱玫亂京師,僖宗幸興元,惟最率兵擊賊,累遷鄜州節度使,留京師宿衛。
德昭以父任為神策軍指揮使。
光化三年,劉季述廢昭宗,幽之東宮。
宰相崔胤謀反正,陰使人求義士可。
共成事者。
德昭乃與孫承誨、董從實應胤,胤裂衣襟為書以盟。
天複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奝,邀其輿,斬之。
承誨等分索,餘黨皆盡。
昭宗聞外??嘩,大恐。
德昭馳至,叩門曰:季述誅矣,皇帝當返正。
何皇後呼曰:汝可進逆首。
德昭擲。
其首人。
巳而承誨等悉取餘黨首以獻,昭宗信之,德昭破鎖出,昭宗禦丹鳳樓返正,以功拜靜海軍節度使,賜姓李,号扶傾濟難忠烈功臣。
與承誨等皆拜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圖形淩煙合,俱留京師,号三使相,恩寵無比。
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軍,卒。
評曰:呂布、孫德昭,其人同,其地同,殺季述與殺董,其功同,乃布以兵死,而德昭以功名終者,何也?蓋昭所将鹽州六都兵,皆素所撫循者也,布特一匹夫耳。
叟兵亂于内,李郭攻于外,從武關以出,敗而不亡也,幸矣。
宋 王承美,豐州人,本河西藏才族都首傾其父,事契丹,為左千牛衛将軍。
開寶二年,率衆來歸,授承美豐州牙内指揮使。
父卒,改天德軍蕃漢都指揮使,知州事,移豐州刺史。
太平興國七年,與契丹戰,斬獲以萬計,擒其天德軍節度使韋太以獻。
明年,契丹來寇,又擊敗其衆萬餘,追北至青冢百餘裡,斬獲益衆。
以功授本州團練使。
淳化二年冬,來朝,今歸所部控子河汷,自是諸蕃歲修貢禮,頗效忠順。
景德時來朝,以其守邊歲久,遷本州防禦使。
初,承美内屬,給奉同蕃官例,至是,特诏月增五萬。
尋請于州城置孔子廟,诏可之。
卒,贈恩州觀察使,官其子文寶及孫懷筠。
李繼周,延州金明人。
祖計都,父孝順,皆為金明鎮使。
繼周嗣掌本族。
太平興國三年,東山蕃落寇清化砦,繼周率衆敗之,補殿前承旨。
雍熙中,又與侯延廣敗未藏、末腋等族于渾州西山。
淳化四年,遷殿直。
明年,讨李繼遷,命開治塞門、鴉兒兩路,又招降族帳二千。
餘人,率所部人夏州,敗蕃将于石堡砦。
以功轉供奉官,加恩賞,仍賜官第。
繼周以阿都關、塞門、盧關等砦最,居邊要遂親行修築。
有磨盧家、媚咩、拽藏等族,居近盧關,繼周夜率所部往襲,焚之,俘斬甚衆。
至道二年,授西京作坊副使,賜袍帶、銀彩、雕戈以寵之。
大軍讨西夏,命為延州路踏白先鋒,會繼遷邀戰于路,繼周戰卻之。
鹹平初,改西京左藏庫副使。
三年,複為先鋒,人賊。
境焚積聚,殺人畜,獲器甲凡六十餘萬。
授供備庫使,領金明縣。
兵馬都監、新砦解家河、盧關路都巡檢。
五年,授西京作坊使。
景德元年,夏人圍麟州,繼周受诏,率兵會李。
繼福掩擊之,加領誠州刺史。
大中祥符二年卒,诏邊臣擇其子可襲職者以名聞。
邊臣言其子士彬遜懦。
從子士用,樸忠練邊事,且為部落所伏,乃诏士彬管勾部族事,士用為巡檢都監,以左右之。
康定元年,元昊反,攻金明,士彬父子俱被禽。
士用官至供奉官、合門祗候。
楊畋字樂道,麟州新秦人。
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慶曆三年,湖南瑤人唐和等叝掠州縣,擢殿中丞,提點本路刑獄,專治盜賊事。
乃募才勇深入,遂乎六峒。
以功遷太常博士。
賊複肆,帝遣禦史按事,還言非畋不可。
乃授畋荊湖南路兵馬钤轄。
賊聞畋至,皆逾嶺南遁。
明年,賊複出,畋領衆出嶺外,涉夏秋,幾十五戰,賊潰去。
畋鹹瘴疾,願還舊官。
召還,為三司戶部判官。
嘉祐三年,地震。
明年日食,複上書言:陛下宜立皇嗣,以答天意。
改知制诰。
李珣、劉永年各遷秋,畋當草制,封還詞頭。
嘉祐六年,京師大水,畋上言:洪範五行傅:簡宗廟,則水不潤下。
又曰:聽之不聰,厥罰常水。
臣愚殆以為萬機之聽,必有失于審者,七廟之享,必有失于順者。
乃下其韋,禮官并兩制考議,鹹言:南郊三聖并侑,溫成皇後立廟,皆違經禮。
于是诏悉改之。
卒贈右谏議大夫。
畋出于将家,喜學問,與士卒同甘苦,性清介謹畏,自奉甚約。
及卒,家無餘赀,特賜黃金二百兩,贈講讀官,禦書飛白扇置其柩。
評曰:歐公志畋父琪之墓曰:繼業與子延昭皆為名将,号無敵。
天下之士,至于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是豈獨宋時為然哉?即今聞楊六郎之名,猶無不相與咨嗟歎息,而想見其猛槩矣。
甚有謂其部将有焦贊、孟良者,一居于延安之嘉嶺,為孟良寨,一居于延安之清涼山,為焦贊寨。
此非聞楊大眼之名,而謂其目如車輸者乎?更可異者,以李全之妻楊氏善梨花槍,亦謂之楊家女将,有若六郎之妹者然。
夫六郎生于太平之時,四娘叛于嘉定之際,相去二百餘年,而牽合附會乃爾。
甚矣裡兒野豎之好怪也。
雖然,非裡兒野豎為之,而傅奇者實為之也。
聲音之道,人人深矣,況院本俳場,尢裡兒野豎之所眩耀者乎? 張岊,字子雲,府州府谷人。
以赀為牙将,有膽略,善騎射。
天聖中,西夏觀察使阿遇有子來歸。
阿遇寇麟州,約還子,然後歸。
及子還,而阿遇辄皆約。
安撫使遣岊诘問。
岊經造帳中,谕以順逆,阿遇語屈,留岊,抽佩刀貫大脔昭岊,岊引吻就食,無所憚。
阿遇複弦弓張镞,指岊腹而殺。
岊,食不辍,神色自若。
阿遇撫岊背曰:真男子也。
翌日,又與岊縱獵,雙兔起馬前,岊發兩矢,連斃之。
阿遇驚服,遺岊馬橐??以去,補為來遠砦主,時年十八,名動一軍。
元昊犯鄜延,诏麟府進兵,岊以都教練使從折繼闵破浪黃、黨兒兩族,斬僞軍主敖保,以功補下班殿侍、三班差使。
時敵騎方識中人,促賜軍衣,至麟州,不得前。
管勾軍馬司事康德與遣岊馳騎五十往謢之,至者肩。
浪遇賊接戰,流矢貫雙頰,岊拔矢,關愈力,奪馬十二匹而還。
賊兵攻府州甚,急岊葉陴大呼搏賊,賊稍卻,飛矢中右目,身被三創,晝夜督守,遷内殿榮班。
賊破豐州,岊與諸将一日數戰,破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貴三砦,俘獲萬計,遷禮賓副使。
明鍽在河東,以岢岚軍當雲朔路,奏岊為麟府路駐泊都監兼沿邊都巡檢使,駐岢岚。
張亢,修并砦保障。
初議置安豐砦于石台神,岊以為地非要害,遂徒砦于生地骨堆。
左右鹹曰:檀易砦地,可乎?岊曰:苟利國。
家,得罪無□也。
卒易之。
巳而本道上言,左遷绛州兵。
馬都監,前後數中流矢,創發臂閑卒。
王光信者,青澗人,初為僧,超勇善騎射,習知蕃部山川道路。
種世衡常使為鄉導,數盜族帳,奏還俗,以為三班借職,改名嵩。
初,世衡在青澗城,知元昊親信用事,大王野利、剛浪唛遇、乞史弟皆有材謀,欲以謀閑之,而未有路。
會剛浪唆今、浪埋賞乞婻娘等三人詣世衡請降。
世衡知其詐,曰:與其殺之,不若因以為閑。
而使監商稅,出人騎從甚寵,乃為蠟書,遣嵩遺剛浪啧,言浪埋等巳至,朝廷知王有向漢心,命為夏州節。
度使,奉錢月萬缗,旌節巳至,以棗綴畫龜,喻其早歸之意。
元昊疑剛浪唛貳巳,且锢嵩阱中,使其臣李文貴以剛浪唆旨報世衡,且言不遠所遺書意,世衡以白寵籍。
時朝廷巳欲招撫,籍召文貴至,谕以國家寬大開納意,縱使還報。
元昊得報,出嵩,禮之甚厚,使與文實偕來。
自是繼遣使者請降,遂稱臣如舊。
世衡聞野利兄弟以閑被詠,為文越境祭之。
籍疏嵩勞,具言元昊未通時,世衡畫策遣嵩,冒艱險,閑共君臣,遂成猜貳,因此與中國通。
請優進嵩官,遷三班奉職。
後嵩因對自陳,又進侍禁、間門祗候。
評曰:沙門傍圖澄、鸠摩羅什言兵事,亦多奇中,然未有身自将兵,如荊山居士陸法和,共人也,擊侯景,破任約,所稱神異裟元帝封江乘縣公,後以化去。
當考法和有成行,乃私通少經越□,為有司所按驗。
今光、信之功名,雖不能取封侯,而改名溢還俗,過于法和遠矣。
姚兕字武之,五原人。
父寶,戰死定用,兕補右班殿直,為環慶巡檢,與夏人戰,一矢斃其光鋒,衆潰,因乘之,遂破蘭浪。
敵攻大順城,複往救之。
神宗聞其名,召入觀,試以騎射,屢中的,賜銀槍袍帶。
遷為路都監,徒鄜延、泾原。
從攻河州,克之,又為鬼章所圍,兕曰:解圍□法,當攻其所必救。
乃往擊隴宗,圍遂解。
累遷皇城使,進钤轄。
從攻交阯有功,擒鬼章。
真拜通州團??使,卒于鄜延總管,贈忠州防禦使。
兕幼失父,事母孝,幾圖畫器用皆刻仇雠未報字。
力學兵法,老不廢書。
尤喜顔真卿翰墨,曰:吾慕其人耳。
弟麟,亦有威名,關中号二姚子雄。
姚麟字君瑞,兄兕攻河州,時在兵閑,中矢透骨,镞留不去,以強弩出之,笑語自若。
積功至皇城使,為秦鳳副總管,從李憲讨生羌,擒冷雞樸。
再轉東上閣門使、英州刺史。
夏人修貢,且乞蘭會壤土。
麟言:夏人囚其主,王師征之,秉常得不廢,乃不息兵,而以蘭會請,不可與。
願戒将帥,飾邊備,以絕其望。
從之,督諸将讨堪哥,平之。
經略使盧秉上其功。
紹聖三年,以建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出知渭州,尋拜武康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徽宗立,進都指揮使、節度建雄、定武軍檢校司。
後卒。
姚雄字毅夫,少勇??有謀。
年十八,從父兕讨金湯,以百騎先登,奪益,又征荔原有功。
韓绛薦其材,閱試延和殿。
安南、泸川之役,皆在軍行。
曆泾原、秦鳳将,駐甘谷城,知通遠、鎮戎軍、岷州。
累官左骐骥使。
紹聖中,渭帥章栥城平夏,雄部熙河兵策援,夏人傾國來,與之鬥,流矢注肩,戰彌勵,賊引郤,追蹑大破之。
擢東上合門使、秦州刺史,徒知會州,領熙河钤轄。
建中靖國初,議棄湟州,诏訪雄利害,雄以為可棄,遂以賜趙懷德。
徒雄知熙州,進華州觀察使。
蔡京用王厚複河湟,治棄地罪,停雄官,竄金州。
明年,複為熙州,遷安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步軍副都指揮使,拜武康軍節度使,召詣阙,又以武康節知熙州。
自熙河用兵以來,十八年閑,更十六帥,惟雄三至其地。
未幾,以檢校司空、奉窾軍節度使緻仕。
卒,贈開府儀同三司。
谂武憲。
弟古,官熙河經略。
靖康元年,與種帥中勤王至京師。
古之子。
平仲先巳同種師道率兵入衛,欽宗以為都統制,夜欲劫幹離不營,謀洩而敗,後古兵又潰于盤陀安置廣州。
評曰:餘得宋何遠春渚紀聞而讀之。
人有曰:姚麟為殿帥,王荊公當軸,一日,折簡召麟,麟雲不即往。
荊公因奏事白之,裕陵詢之,麟對曰:臣職掌林禁旅,宰相非時以片紙召臣,臣不知其意,故不敢檀往。
又有語麟馭下過嚴者,裕陵亦因事勵之,麟恐,伏而對曰:誠如聖訓。
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兵于殿庭之閑,此豈臣當。
以私恩結下為身計耶?裕陵皆是之,此有大将風裁矣。
惜乎宋史不之及也。
王文郁字周卿,麟州新秦人。
以供奉官為府州巡檢,韓琦薦其材,加合門祗候、麟府駐泊都監。
熙甯時,讨夏國文郁,敗之吐渾河。
其将香崖夜遣使以劍為信,欲舉衆降。
許之将。
旦衆情忽變,噪以出,文郁系之,追奔二十裡,據險大戰,矢下如雨,文郁徐引度河,謂吏士曰:前追強敵,後背天險,韓信驅市人且破趙,況爾曹皆百戰骁勇耶?士威奮,進擊,夏人大潰,降共衆二千。
遷通事舍人。
夏人逾屈野河掠塞上,文郁追至長城坂,盡奪所掠而還。
神宗召見,問曰:向者招納香崖,韋議不一,其為朕言之。
對曰:此所謂以敵攻敵也。
帝于是加意招納,多獲其用。
知文郁善左射,并召其子弟閱肄殿庭。
文郁九發八中,诏官其二子。
知鎮戎、德順軍,預定洮河,遷左骐骥副使、知麟州。
劉紹能字及之,保安軍人。
世為諸族巡檢。
父懷忠,官内殿崇班、合門祗候。
元昊屢以金币及王爵招之,懷忠斬其使。
洎入寇,力戰以殁。
錄紹能石班殿直。
尋破夏右樞密院黨移賞糧數萬,軍于順甯古。
夏人圍大順城,紹能為軍鋒,毀其栅,至奈王川,邀擊于長城嶺。
熙甯中,又敗之于破羅川,功最,累遷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馬都監。
元豐西讨,召詣阙,神宗訪以計,對曰:師旅遠征,儲偫不繼,為大患。
若俟西成,因糧深人,乃可得志。
帝以為然,命統兩軍進讨。
紹能世世邊将,為敵所忌,每訪書至,帝獨明其不然,手诏雲:紹能戰功最多,忠勇第一,此必夏人畏忌,為閑害計耳。
紹能捧诏感泣。
嘗坐讒逮對,按驗卒無實。
守邊四十七年,大小五十戰。
以皇城使、簡州圍練使卒。
李浩字直夫,本綏州人,後徒西河務學,通兵法。
以父定蔭從軍,破侬智高、韓绛城羅兀,領兵戰賞堡嶺川,殺其首領訛革、多移,斬首千三百餘級。
積官供備庫副使、廣西都監。
著安邊策,谒王安石,安石言之,神宗召對,改管幹麟府兵馬。
未行,又從章惇于南江,引兵人叙州,讨舒光貴,破盈口栅,下天府,會于洽州,人懿州。
蠻賊田元猛、元哲合狯狑拒官軍,浩分兵擊之,殺狯狑、元猛、元哲遂降。
城懿州,進破默江,惇上其功,擢引進副使,熙河钤轄。
李憲讨山後羌,浩将右軍至合龍嶺,會戰,遣降羌乞啀輕騎突敵帳,俘獲冷雞、樸、李密,斬馘三千。
遷東上合門使,為副總管,知河州,安撫洮西。
五路大舉,浩将前軍複蘭州。
遷引進使、知蘭州,兼熙河、泾原安撫副使。
坐西關失守及報上不實,再貶職。
旋以戰吃啰、丸井連立功,複之。
招宗即位,拜忠州防禦使、捧日天武都指揮使,再知蘭州。
卒,贈安化軍留後。
朱昭字彥明,府谷人。
以效用進,累官秉義郎。
宣和末,為震武城兵馬監押,攝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虛盡取河外。
震武距府州三百裡,最為孤絕,昭率老幼嬰城,敵攻之力。
昭募骁銳千餘人,與約曰:賊知城中虛實,有輕我,必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潰。
乃夜缒兵出薄其營,果驚亂,城上鼓噪乘之,殺獲甚衆。
夏人設木鵝梯沖以臨城,晝夜進攻不止。
賊帥悟兒思齊介胃來,以氈盾自蔽,邀昭計事。
昭常服登陴,語之曰:爾何不武,欲見我有何事?思齊卻盾而前,數宋朝失信。
昭曰:上皇知奸邪誤國,改過不吝,巳行内禅,今天子聖政一新矣,汝獨未知耶?乃取傅禅诏赦宣讀之,衆愕眙,服其勇辯。
是時被圍巳四日,城多圯,昭以智補禦,勢不可複支。
昭退坐聽事,召諸校謂曰:城且破,妻子不可為賊污,幸先成我家而背城死戰,勝則東向圖大功,不勝則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畢矣。
衆未應。
昭幼子戲階下,遽起手刃之。
長子驚視,又殺之,并屠其家人,舁屍納井中,覆以士。
将士有妻孥者,又皆盡殺之。
昭謂衆曰:我與汝曹俱無累矣。
有陰與賊通者,告之曰:朱昭與其徒各殺其家,今将出戰,人雖少,皆死士也。
賊懼,以利得登城。
昭勒衆于通衢接戰白暮。
達旦,屍填街不可行。
昭躍馬從城缺出,墜塹中。
賊??曰:得朱将軍矣!欲生緻之。
昭瞋目仗劍,無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韓世忠字良臣。
綏德人,風骨偉岸,目瞬如電,鸷勇絕人。
嗜酒尚氣,人呼為潑。
韓五有日者席三言後當作。
三公。
世忠怒其侮巳,毆之。
年十八,應延安府兵籍,挽強弓二百斤。
嘗騎生悍馬,手舞鐵槊,奔馳二郎山峭壁閑,觀者膽裂。
崇甯四年,西夏騷動,郡調世忠攻銀州。
世忠先登畝關,殺敵将,擲首陴外,諸軍乘之,夏人大敗,又追戰于嵩平嶺,始解去。
俄夏人複出閑道來戰,世忠顧一騎将銳甚,問俘者曰:監軍驸馬兀哆也。
躍馬斬之。
補進義副尉,征藏底河有功,轉進勇副尉。
宣和二年,方臘反浙江,世忠以偏将從王淵讨之。
次杭州,賊奄至,世忠以兵二千伏北關堰,賊過,伏發,衆蹂亂,世忠追系,敗之。
淵歎曰:真萬人敵也。
又善其飲酒,盡以所随白金飲器為賞。
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禽臘以出,轉承節郎。
三年,議複燕山,調諸軍至則皆潢。
世忠往見。
劉延慶與蘇格等五十騎俱抵滹沱河,逢金兵二千餘騎,格失措,世忠從容合等列高罔成勿動。
屬燕山潰卒來會,即命舣□□岸,約助聲勢。
世忠躍馬薄敵,遒旋如飛,格等夾攻,卒又鼓噪,敵大亂,追斬甚衆。
遂從梁方平屯濬州。
方平備不嚴,金人迫之,世忠陷重圍中,力戰得出,轉武節大夫。
靖康末,金人圍太原,樞密使會諸道兵赴援,而張師正統勝捷一軍遁歸,尚書李彌大斬以徇。
衆徇徇,一夕潰去。
诏世忠讨捕,晨夜兼馳,至宿遷,單騎叩其營,大言曰:我輩山西良家子,好勇尚氣,豈有求活于草閑耶?衆素服世忠忠勇,投戈自歸。
世忠校馬□護之而還。
以功遷左武大夫、單州團練使,将所部屯滹沱河。
時真定失守,世忠去之趙,與趙守王淵圍守,夜□。
殺其二都統,翌日遁去。
遷嘉州防禦使,選大名。
時康王如濟州,世忠領所部勸進。
康王即皇帝位,授光州觀察使、帶禦器械。
世忠請移都長安,下兵收兩河,時論不從。
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萱使。
帝如楊洲,世忠以所部從。
時賊有張遇者,号一窩蜂,既破儀真,自金山來降,李民亦擁衆十萬萊降。
授京西等路捉殺内外盜賊。
金人再攻河南,世忠戰于孝義橋,所殺已過當,而别将以後軍先退,敵衆乘我幾始,世忠力戰以免。
後至汴,诘先退一軍,皆斬左右趾以徇,威令大震。
授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将軍,屯淮陽。
三年,金取徐州,世忠渡江,止餘兵三千。
聞苗傅、劉正彥發立,乃同張浚、呂頣浩人援,請為軍鋒,發平江,次秀州,稱病不行。
時世忠妻梁氏及子亮為傅所拘,朱勝非绐傅曰:及今白太後,遣往慰撫世忠,則平江諸人益安矣。
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國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
梁氏疾驅出城,一日夜會世忠于秀州。
未幾,明受诏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
斬其使,取诏焚之。
進兵益急,破正彥赤心隊軍于臨平,苗、劉遁去。
世忠複辟功居多,加節度使,除江西、福建制置使,率馬彥溥、趙竭忠、趙竭節等追破于建州浦城縣,擒正彥、傅,獻俘行在。
上親書忠勇韓世忠五字于白旗以賜。
加檢校少保、禦前左軍統制。
兀術将入侵,帝召諸将問移跸之地。
張俊、辛企宗勸自鄂、嶽幸長沙。
世忠曰: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
既而兀術自廣德破臨安。
帝如浙東,世忠以前軍駐青龍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俟敵歸邀擊之。
帝召至行在,奏願留江上。
截金人歸師一戰,帝嘉之。
會上元節,就秀州張燈高會,忽引兵趨鎮江。
及金兵至,則世忠軍已先屯焦山寺。
金将李選來降,兀術遣使通問,約日大戰,許之。
戰将十合,梁夫人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渡,盡歸所掠。
假道不聽,請以名馬獻,又不聽。
撻辣在維州,遣孛堇太一趨淮東,以援兀術。
世忠相持于黃天蕩者四十八日。
太一、孛堇軍江北,兀術軍江南。
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預以鐵绠貫大鈎,授□健者敵舟噪而前世。
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則曳一舟沉之。
太一立萬馬江上,銳為救,熟視躁擾,莫能進一步。
魯。
不逾時,數百舟俱掩獲,遂大敗,閉壁不敢複出,乃祈假道甚哀。
世忠曰:是不難,但迎還兩宮,複舊疆土,足相全也。
兀術語塞。
又數日,求登岸會語,世忠以二人從見之,複伸前懇,而言不順。
世忠怒且罵,引弓将射之,亟馳去。
兀術自知力憊糧竭,久或生變,而世忠舟師中流鼓枻,飄忽若神,凡渡口津逗,又皆以八面控扼,生路垂絕。
乃一夕潛鑿小河三十裡,自建康城外之江,以通漕渠。
刑白馬,剔婦人心,兀術自割其額祭天,幸風濤,少休。
竊載而逃。
世忠諜知其謀,悉舟師督戰,風弱帆緩,兀術得以輕舸度去,土人稱為番人河。
其後,秦桧主和,更名新開河。
先是,世忠治兵鎮江,嘗曰:是閑形勢,無如金山龍王廟者,敵必登此觀我虛實。
乃遣偏裨以二百人伏廟中,又遣二百人伏岸下。
約曰:聞鼓聲,岸兵先出,廟兵繼出。
數日,敵至,果有五騎趨入廟,廟中之伏喜先鼓而出,五騎振策以馳,僅得其二。
是役也,兀術兵号十萬,世忠止八千餘人,兀術僅以身免,俘獲殺傷者不可勝計。
獻俘行在,帝凡六賜劄,褒獎甚寵。
拜檢校少保、武成感德軍節度使、神武左軍都統制。
紹興元年,曹成、馬宥、劉忠亂湖南,範汝為據建州,除世忠江西、福建、荊湖萱撫使。
二年,複建州,汝為自殺,遣提舉官董牧往道州□降馬宥。
宥将李構殺宥,以潭州降。
劉忠。
艨潭州,白□有衆一萬号花面獸,世忠破之。
忠奔劉豫,為其下所殺。
加太尉、武成感德軍節度使。
未幾,除江南東西宣撫使,守建康,進開府儀同三司、淮南宣撫。
四年,使屯鎮江。
金人與劉豫合兵,分道侵淮南,世忠自鎮江濟師,會遣魏俍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俍臣有诏□屯守江,俍臣疾馳去。
世忠度俍臣已出境,即上馬□軍中曰:視吾鞭所向。
于是引軍次大儀,勒五陣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即起,撀俍臣至金軍中,金人問王師動息,具以所見對。
聶兒孛堇聞世忠退,喜甚,引兵至江口,距大儀五裡。
别将撻孛也擁鐵騎過五陣東三。
世忠傅小麾鳴鼓,伏兵四起,旗色與金人旗雜出,又疊進背嵬軍,金軍亂,遂禽撻孛也等二白餘人。
又遣将董旻敗之天長,解元敗之承州及六合縣,許世安、王權敗之真州。
捷聞,群臣人賀。
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
論者以此舉為中興武功第一。
五年,來朝,加少保。
六年,改武甯、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敗劉豫于宿遷,又圍之于淮陽,加橫海武甯、安化軍節度使,賜揚武□運功臣。
七年,築高郵城,金人廢劉豫,中原震動。
世忠謂機不可失,請全師北讨,招納歸附,為恢複計。
會秦桧主和議,命世忠徒鎮江。
世忠言:金人詭詐,恐以計緩我師,乞留此軍,蔽遮江淮。
又力陳和議之非,願效死節,率先迎敵,若不勝,從之未
五原郡九原人也。
以骁武給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靈帝崩。
原,将兵屯洛陽。
董卓人都将為亂。
誘布殺原而并其兵。
布殺原詣卓,甚愛信之。
誓為父。
子布,便弓馬,膂力過人,号為飛将,稍遷至中郎将、封都。
亭侯。
卓性剛而褊,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
之,由是陰怨卓。
卓常使布守中合。
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
心不自安。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裡,壯健厚。
接納之。
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
時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告布使為内應。
布日:奈如父子何?允日: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允以布為奮威将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
允既不赦涼州,人,卓将。
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
布與傕戰敗,乃将數百騎以卓頭系馬鞍,走出武關,奔南陽。
袁術不受,北詣袁紹。
紹與布擊破張燕于常山,紹患忌之。
布覺,走河内,與張楊合。
興平元年,曹操東擊陶謙,命其将武陽人陳宮屯東郡。
陳留太守張邈與弟超及宮等迎布為兖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之。
曹操聞而擊布。
破于巨野。
布東奔。
劉備襲取下邳,自稱徐。
遣将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備。
備求救于布,布便嚴兵馳赴。
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複攻布。
于沛西南一裡安屯,遣鈴下請靈等共飲食,布謂靈等日,元德布弟也。
弟為諸君所困。
故來救之。
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
布今門候于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
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将皆驚言。
将軍天威也。
各罷去。
術欲結布為援,乃為子。
索布女,布許之。
術遣使韓胤以僭号議告布并求迎。
婦沛相陳圭,恐術、布成婚,則徐、楊合從将。
為國。
難,于是往說布,布亦素怨術,乃絕婚執胤送許,曹操殺之。
袁。
術怒,遣大将張勳、橋蕤等與韓暹、楊奉連埶,步騎數萬,七道攻布。
布懼不敵,謂陳圭日:今緻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圭日暹奉與術卒合之師耳,謀無素定,立可離也。
布用圭、策與暹奉書。
暹奉大喜,遂共擊勳等于下邳,大破之。
建安三年,布複從袁術。
曹操自将擊布,至下邳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
布欲降,而陳宮等自以負罪于曹,深沮其計。
布遺人求救于術,自将千餘騎出戰,敗走,還保城不敢出,術亦不能救。
布雖骁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
禦其黨,故每戰多敗。
曹操塹圍之,壅沂、泗,以灌其城。
三月,上下離心。
其将侯成、宋慮魏績縛陳宮,将其衆降,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
缢殺之,傅首許市。
評曰,王允謀誅卓,時有道士書布為呂字,以示卓而卓不悟。
及其大會未央殿也,馬踬不前,布趣之行,始及于禍。
夫千裡草與董逃之歌謠,卓既不聞矣,道士之布,亦若無見也者,何哉?蓋賊亂之臣,天奪其魄,猶彼夫窮羿而交吞射革,負乘竿摩海内,兇赫何盆哉! 晉 劉宣,字士則,北部都尉左賢王也。
時新興為北部。
樸鈍少言,好學修潔,師事樂安孫炎,炎每歎之日:宣若遇漢武,當逾于金日?也。
學成而返,不出門闾蓋數年。
每讀漢書,至蕭何、鄧禹傅,未嘗不反複詠之日:大丈夫若遭二祖,終不今兩公獨擅美于前矣。
并州刺史王廣言之于武帝,帝召見,嘉其占對,因曰:吾未見宣,謂廣言虛耳,今見其進止風儀,真所謂如圭如璋。
觀其性質,足能撫集本部。
乃以宣為右部都尉,特給赤幢曲蓋。
莅官清恪,所部懷之。
元海即王位,宣之謀也。
北魏 梁越,字元覽,新興人。
博通經傅,性純和。
魏初,為禮經博士,道武以其謹厚,遷上大夫,今授諸皇子經書。
明元初,以師傅恩,賜爵祝阿侯。
出為雁門太守,獲白雀以獻,拜光祿大夫,卒。
評曰:魏道武帝初定中原,日不暇給,即以梁越為皇子師。
自後皇子學與國子學并建,豈非肇基王業,規模宏遠哉!至越以三禮蔚為儒宗,為周、齊、隋文教之所始,方之江左王儉,何多讓焉!謂北學之深蕪者,桑閑之谕也。
隋龐晃,字元顯,榆林人。
父虬,周骠騎大将軍。
晃少以良家子召補州都督。
周太祖既有關中,署晃大都督,領親信兵,常直左右。
後遷骠騎将軍,襲爵北陽侯。
從衛王直出。
領襄州,與長湖公元定擊江南。
時隋文帝出為随州刺史,路經襄陽,衛王今晃詣文帝。
晃知帝非常人,深自結納。
及帝去官歸京師,晃迎見于襄邑。
帝甚歡,與晃同飯。
晃因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圖簏,九五之日,幸願不怠。
帝笑曰:何媸言也!頃之,有一雄雉嗚于庭,帝命晃射之,曰:中則在賞,苟富貴,持以為驗。
晃射而中,帝撫掌大笑。
武帝時,帝轉毫州總管,意甚不悅。
晃曰:燕代精兵之處,今若動衆,天下足圖也。
帝握晃手,日:時未可也。
及踐祚,謂晃曰:射雉之符何如?晃再拜曰:陛下應天順人,君臨海内,猶憶曩時之言。
上笑曰:何得怠也!尋加上開府,進爵為公,遷原州總管,卒于官,谥敬。
唐 張乎高,綏州人。
為隋鷹揚府校尉,戍太原,遂豫謀議。
從唐公平京城,累授左領軍将軍,封蕭國公。
貞觀初,為丹州刺史,坐事,以石光祿大夫還第,卒,追封羅國。
公贈潭州都督。
顧彥朗彥晖者,豐州人,并為天德軍小校,其使蔡京善,相人以兄弟皆大貴,每厚禮之。
黃巢亂長安,率軍同複京師。
彥朗累遷右衛大将軍。
光啟中,擢拜東川節度使、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初,彥朗與利州刺史王建俱在神策軍。
建既據閑州,彥朗問遺不絕。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惡之,謀于田今孜召建。
時彥朗在梓州,建大喜,詣彥朗,因留家于梓,帥麾下精兵二千至鹿頭關,敬瑄後悔止之,建怒,破關而進,遂拔漢州。
彥朗以其弟彥晖為漢州刺史,發兵助建攻成都。
建疏敬瑄之罪于朝,彥朗亦表請移敬瑄他鎮,以靖兩川。
乃征敬瑄為龍武統軍,以韋昭度兼中書今京西川節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副之。
顧彥朗為行軍司馬,割邛、蜀、黎、雅置永平軍,以王建為節度使,治邛州。
陳敬瑄聞韋昭度将至,治兵完城以拒之。
韋昭度讨之,三年不克。
朝議欲息兵,今顧彥朗、王建各帥衆歸鎮。
建見罷兵制書攻成都盆急。
田今孜自攜西川印節詣建營授之,将士皆呼萬歲。
建入城,自稱西川留後。
敬瑄徒居新津。
彥朗薨,軍中推其弟彥晖為留後。
唐遣中使宋道弼賜旌節。
楊守亮使楊守厚囚道弼,奪旌節。
發兵攻梓州。
彥晖求救于王建建遣其将華洪、李簡、王宗侃,王宗弼救東川。
建密謂諸将曰:爾。
等破賊,彥晖必犒師,汝曹于行營報宴,因而執之。
無煩再舉。
宗侃破守厚七砦,守厚走歸綿州,彥晖具犒禮諸。
将報宴,宗弼以建謀告之,彥晖乃以疾辭,彥晖既與王建有隙。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欲撫之,使從巳奏,請更賜彥晖節。
诏以彥晖為東川節度使。
未幾,建遣兵敗東川、鳳。
翔之兵于利州,彥晖求和。
請與茂貞絕。
乃許之。
乾甯二年,昭宗在石門,王建将兵赴難,軍于緜州。
又奏。
東川節度使顧彥晖不發兵,赴難,而掠奪辎重,請興兵讨之,遂遣入延綏鎮。
志鑿仰之将華洪大破東川兵于楸林寨。
别将王宗弼為東川兵所檎,彥晖畜以為子。
建以節度副使張琳守成都,自将兵五萬攻東川,更華洪姓,名曰王宗滌。
建興彥晖五十餘戰,圍梓州。
彥晖兵數敗,乃聚其宗族及假子共飲,遣王宗弼自歸于建。
酒酣,命其假子顧彥瑤殺巳及同飲者,然後瑤自殺。
建人梓州,城中兵尚七萬人。
建命王宗绾分兵狥昌、普等州,以王宗滌為東川留後,于是并有兩川之地。
評曰:此通鑒本也,餘以唐書稍潤色之。
然考綿州刺史是為楊守厚,通鑒與唐書同,而五代史名之為常厚,豈歐公别有所據與?餘又得張唐英蜀梼杌考之,亦無常厚名字。
乾甯元年,守厚卒于綿州,而複恭、守亮、守信皆斬于獨柳。
蓋守亮、守信、守厚皆楊複恭子也,豈十國紀年所載諸書猶有遺而未備與?甚矣哉,史之難巳! 五代 孫德昭,鹽州五原人也。
其父惟最,有才略。
黃巢陷長安,将義兵千人破賊功,拜右金吾衛大将軍。
朱玫亂京師,僖宗幸興元,惟最率兵擊賊,累遷鄜州節度使,留京師宿衛。
德昭以父任為神策軍指揮使。
光化三年,劉季述廢昭宗,幽之東宮。
宰相崔胤謀反正,陰使人求義士可。
共成事者。
德昭乃與孫承誨、董從實應胤,胤裂衣襟為書以盟。
天複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奝,邀其輿,斬之。
承誨等分索,餘黨皆盡。
昭宗聞外??嘩,大恐。
德昭馳至,叩門曰:季述誅矣,皇帝當返正。
何皇後呼曰:汝可進逆首。
德昭擲。
其首人。
巳而承誨等悉取餘黨首以獻,昭宗信之,德昭破鎖出,昭宗禦丹鳳樓返正,以功拜靜海軍節度使,賜姓李,号扶傾濟難忠烈功臣。
與承誨等皆拜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圖形淩煙合,俱留京師,号三使相,恩寵無比。
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軍,卒。
評曰:呂布、孫德昭,其人同,其地同,殺季述與殺董,其功同,乃布以兵死,而德昭以功名終者,何也?蓋昭所将鹽州六都兵,皆素所撫循者也,布特一匹夫耳。
叟兵亂于内,李郭攻于外,從武關以出,敗而不亡也,幸矣。
宋 王承美,豐州人,本河西藏才族都首傾其父,事契丹,為左千牛衛将軍。
開寶二年,率衆來歸,授承美豐州牙内指揮使。
父卒,改天德軍蕃漢都指揮使,知州事,移豐州刺史。
太平興國七年,與契丹戰,斬獲以萬計,擒其天德軍節度使韋太以獻。
明年,契丹來寇,又擊敗其衆萬餘,追北至青冢百餘裡,斬獲益衆。
以功授本州團練使。
淳化二年冬,來朝,今歸所部控子河汷,自是諸蕃歲修貢禮,頗效忠順。
景德時來朝,以其守邊歲久,遷本州防禦使。
初,承美内屬,給奉同蕃官例,至是,特诏月增五萬。
尋請于州城置孔子廟,诏可之。
卒,贈恩州觀察使,官其子文寶及孫懷筠。
李繼周,延州金明人。
祖計都,父孝順,皆為金明鎮使。
繼周嗣掌本族。
太平興國三年,東山蕃落寇清化砦,繼周率衆敗之,補殿前承旨。
雍熙中,又與侯延廣敗未藏、末腋等族于渾州西山。
淳化四年,遷殿直。
明年,讨李繼遷,命開治塞門、鴉兒兩路,又招降族帳二千。
餘人,率所部人夏州,敗蕃将于石堡砦。
以功轉供奉官,加恩賞,仍賜官第。
繼周以阿都關、塞門、盧關等砦最,居邊要遂親行修築。
有磨盧家、媚咩、拽藏等族,居近盧關,繼周夜率所部往襲,焚之,俘斬甚衆。
至道二年,授西京作坊副使,賜袍帶、銀彩、雕戈以寵之。
大軍讨西夏,命為延州路踏白先鋒,會繼遷邀戰于路,繼周戰卻之。
鹹平初,改西京左藏庫副使。
三年,複為先鋒,人賊。
境焚積聚,殺人畜,獲器甲凡六十餘萬。
授供備庫使,領金明縣。
兵馬都監、新砦解家河、盧關路都巡檢。
五年,授西京作坊使。
景德元年,夏人圍麟州,繼周受诏,率兵會李。
繼福掩擊之,加領誠州刺史。
大中祥符二年卒,诏邊臣擇其子可襲職者以名聞。
邊臣言其子士彬遜懦。
從子士用,樸忠練邊事,且為部落所伏,乃诏士彬管勾部族事,士用為巡檢都監,以左右之。
康定元年,元昊反,攻金明,士彬父子俱被禽。
士用官至供奉官、合門祗候。
楊畋字樂道,麟州新秦人。
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慶曆三年,湖南瑤人唐和等叝掠州縣,擢殿中丞,提點本路刑獄,專治盜賊事。
乃募才勇深入,遂乎六峒。
以功遷太常博士。
賊複肆,帝遣禦史按事,還言非畋不可。
乃授畋荊湖南路兵馬钤轄。
賊聞畋至,皆逾嶺南遁。
明年,賊複出,畋領衆出嶺外,涉夏秋,幾十五戰,賊潰去。
畋鹹瘴疾,願還舊官。
召還,為三司戶部判官。
嘉祐三年,地震。
明年日食,複上書言:陛下宜立皇嗣,以答天意。
改知制诰。
李珣、劉永年各遷秋,畋當草制,封還詞頭。
嘉祐六年,京師大水,畋上言:洪範五行傅:簡宗廟,則水不潤下。
又曰:聽之不聰,厥罰常水。
臣愚殆以為萬機之聽,必有失于審者,七廟之享,必有失于順者。
乃下其韋,禮官并兩制考議,鹹言:南郊三聖并侑,溫成皇後立廟,皆違經禮。
于是诏悉改之。
卒贈右谏議大夫。
畋出于将家,喜學問,與士卒同甘苦,性清介謹畏,自奉甚約。
及卒,家無餘赀,特賜黃金二百兩,贈講讀官,禦書飛白扇置其柩。
評曰:歐公志畋父琪之墓曰:繼業與子延昭皆為名将,号無敵。
天下之士,至于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是豈獨宋時為然哉?即今聞楊六郎之名,猶無不相與咨嗟歎息,而想見其猛槩矣。
甚有謂其部将有焦贊、孟良者,一居于延安之嘉嶺,為孟良寨,一居于延安之清涼山,為焦贊寨。
此非聞楊大眼之名,而謂其目如車輸者乎?更可異者,以李全之妻楊氏善梨花槍,亦謂之楊家女将,有若六郎之妹者然。
夫六郎生于太平之時,四娘叛于嘉定之際,相去二百餘年,而牽合附會乃爾。
甚矣裡兒野豎之好怪也。
雖然,非裡兒野豎為之,而傅奇者實為之也。
聲音之道,人人深矣,況院本俳場,尢裡兒野豎之所眩耀者乎? 張岊,字子雲,府州府谷人。
以赀為牙将,有膽略,善騎射。
天聖中,西夏觀察使阿遇有子來歸。
阿遇寇麟州,約還子,然後歸。
及子還,而阿遇辄皆約。
安撫使遣岊诘問。
岊經造帳中,谕以順逆,阿遇語屈,留岊,抽佩刀貫大脔昭岊,岊引吻就食,無所憚。
阿遇複弦弓張镞,指岊腹而殺。
岊,食不辍,神色自若。
阿遇撫岊背曰:真男子也。
翌日,又與岊縱獵,雙兔起馬前,岊發兩矢,連斃之。
阿遇驚服,遺岊馬橐??以去,補為來遠砦主,時年十八,名動一軍。
元昊犯鄜延,诏麟府進兵,岊以都教練使從折繼闵破浪黃、黨兒兩族,斬僞軍主敖保,以功補下班殿侍、三班差使。
時敵騎方識中人,促賜軍衣,至麟州,不得前。
管勾軍馬司事康德與遣岊馳騎五十往謢之,至者肩。
浪遇賊接戰,流矢貫雙頰,岊拔矢,關愈力,奪馬十二匹而還。
賊兵攻府州甚,急岊葉陴大呼搏賊,賊稍卻,飛矢中右目,身被三創,晝夜督守,遷内殿榮班。
賊破豐州,岊與諸将一日數戰,破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貴三砦,俘獲萬計,遷禮賓副使。
明鍽在河東,以岢岚軍當雲朔路,奏岊為麟府路駐泊都監兼沿邊都巡檢使,駐岢岚。
張亢,修并砦保障。
初議置安豐砦于石台神,岊以為地非要害,遂徒砦于生地骨堆。
左右鹹曰:檀易砦地,可乎?岊曰:苟利國。
家,得罪無□也。
卒易之。
巳而本道上言,左遷绛州兵。
馬都監,前後數中流矢,創發臂閑卒。
王光信者,青澗人,初為僧,超勇善騎射,習知蕃部山川道路。
種世衡常使為鄉導,數盜族帳,奏還俗,以為三班借職,改名嵩。
初,世衡在青澗城,知元昊親信用事,大王野利、剛浪唛遇、乞史弟皆有材謀,欲以謀閑之,而未有路。
會剛浪唆今、浪埋賞乞婻娘等三人詣世衡請降。
世衡知其詐,曰:與其殺之,不若因以為閑。
而使監商稅,出人騎從甚寵,乃為蠟書,遣嵩遺剛浪啧,言浪埋等巳至,朝廷知王有向漢心,命為夏州節。
度使,奉錢月萬缗,旌節巳至,以棗綴畫龜,喻其早歸之意。
元昊疑剛浪唛貳巳,且锢嵩阱中,使其臣李文貴以剛浪唆旨報世衡,且言不遠所遺書意,世衡以白寵籍。
時朝廷巳欲招撫,籍召文貴至,谕以國家寬大開納意,縱使還報。
元昊得報,出嵩,禮之甚厚,使與文實偕來。
自是繼遣使者請降,遂稱臣如舊。
世衡聞野利兄弟以閑被詠,為文越境祭之。
籍疏嵩勞,具言元昊未通時,世衡畫策遣嵩,冒艱險,閑共君臣,遂成猜貳,因此與中國通。
請優進嵩官,遷三班奉職。
後嵩因對自陳,又進侍禁、間門祗候。
評曰:沙門傍圖澄、鸠摩羅什言兵事,亦多奇中,然未有身自将兵,如荊山居士陸法和,共人也,擊侯景,破任約,所稱神異裟元帝封江乘縣公,後以化去。
當考法和有成行,乃私通少經越□,為有司所按驗。
今光、信之功名,雖不能取封侯,而改名溢還俗,過于法和遠矣。
姚兕字武之,五原人。
父寶,戰死定用,兕補右班殿直,為環慶巡檢,與夏人戰,一矢斃其光鋒,衆潰,因乘之,遂破蘭浪。
敵攻大順城,複往救之。
神宗聞其名,召入觀,試以騎射,屢中的,賜銀槍袍帶。
遷為路都監,徒鄜延、泾原。
從攻河州,克之,又為鬼章所圍,兕曰:解圍□法,當攻其所必救。
乃往擊隴宗,圍遂解。
累遷皇城使,進钤轄。
從攻交阯有功,擒鬼章。
真拜通州團??使,卒于鄜延總管,贈忠州防禦使。
兕幼失父,事母孝,幾圖畫器用皆刻仇雠未報字。
力學兵法,老不廢書。
尤喜顔真卿翰墨,曰:吾慕其人耳。
弟麟,亦有威名,關中号二姚子雄。
姚麟字君瑞,兄兕攻河州,時在兵閑,中矢透骨,镞留不去,以強弩出之,笑語自若。
積功至皇城使,為秦鳳副總管,從李憲讨生羌,擒冷雞樸。
再轉東上閣門使、英州刺史。
夏人修貢,且乞蘭會壤土。
麟言:夏人囚其主,王師征之,秉常得不廢,乃不息兵,而以蘭會請,不可與。
願戒将帥,飾邊備,以絕其望。
從之,督諸将讨堪哥,平之。
經略使盧秉上其功。
紹聖三年,以建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出知渭州,尋拜武康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徽宗立,進都指揮使、節度建雄、定武軍檢校司。
後卒。
姚雄字毅夫,少勇??有謀。
年十八,從父兕讨金湯,以百騎先登,奪益,又征荔原有功。
韓绛薦其材,閱試延和殿。
安南、泸川之役,皆在軍行。
曆泾原、秦鳳将,駐甘谷城,知通遠、鎮戎軍、岷州。
累官左骐骥使。
紹聖中,渭帥章栥城平夏,雄部熙河兵策援,夏人傾國來,與之鬥,流矢注肩,戰彌勵,賊引郤,追蹑大破之。
擢東上合門使、秦州刺史,徒知會州,領熙河钤轄。
建中靖國初,議棄湟州,诏訪雄利害,雄以為可棄,遂以賜趙懷德。
徒雄知熙州,進華州觀察使。
蔡京用王厚複河湟,治棄地罪,停雄官,竄金州。
明年,複為熙州,遷安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步軍副都指揮使,拜武康軍節度使,召詣阙,又以武康節知熙州。
自熙河用兵以來,十八年閑,更十六帥,惟雄三至其地。
未幾,以檢校司空、奉窾軍節度使緻仕。
卒,贈開府儀同三司。
谂武憲。
弟古,官熙河經略。
靖康元年,與種帥中勤王至京師。
古之子。
平仲先巳同種師道率兵入衛,欽宗以為都統制,夜欲劫幹離不營,謀洩而敗,後古兵又潰于盤陀安置廣州。
評曰:餘得宋何遠春渚紀聞而讀之。
人有曰:姚麟為殿帥,王荊公當軸,一日,折簡召麟,麟雲不即往。
荊公因奏事白之,裕陵詢之,麟對曰:臣職掌林禁旅,宰相非時以片紙召臣,臣不知其意,故不敢檀往。
又有語麟馭下過嚴者,裕陵亦因事勵之,麟恐,伏而對曰:誠如聖訓。
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兵于殿庭之閑,此豈臣當。
以私恩結下為身計耶?裕陵皆是之,此有大将風裁矣。
惜乎宋史不之及也。
王文郁字周卿,麟州新秦人。
以供奉官為府州巡檢,韓琦薦其材,加合門祗候、麟府駐泊都監。
熙甯時,讨夏國文郁,敗之吐渾河。
其将香崖夜遣使以劍為信,欲舉衆降。
許之将。
旦衆情忽變,噪以出,文郁系之,追奔二十裡,據險大戰,矢下如雨,文郁徐引度河,謂吏士曰:前追強敵,後背天險,韓信驅市人且破趙,況爾曹皆百戰骁勇耶?士威奮,進擊,夏人大潰,降共衆二千。
遷通事舍人。
夏人逾屈野河掠塞上,文郁追至長城坂,盡奪所掠而還。
神宗召見,問曰:向者招納香崖,韋議不一,其為朕言之。
對曰:此所謂以敵攻敵也。
帝于是加意招納,多獲其用。
知文郁善左射,并召其子弟閱肄殿庭。
文郁九發八中,诏官其二子。
知鎮戎、德順軍,預定洮河,遷左骐骥副使、知麟州。
劉紹能字及之,保安軍人。
世為諸族巡檢。
父懷忠,官内殿崇班、合門祗候。
元昊屢以金币及王爵招之,懷忠斬其使。
洎入寇,力戰以殁。
錄紹能石班殿直。
尋破夏右樞密院黨移賞糧數萬,軍于順甯古。
夏人圍大順城,紹能為軍鋒,毀其栅,至奈王川,邀擊于長城嶺。
熙甯中,又敗之于破羅川,功最,累遷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馬都監。
元豐西讨,召詣阙,神宗訪以計,對曰:師旅遠征,儲偫不繼,為大患。
若俟西成,因糧深人,乃可得志。
帝以為然,命統兩軍進讨。
紹能世世邊将,為敵所忌,每訪書至,帝獨明其不然,手诏雲:紹能戰功最多,忠勇第一,此必夏人畏忌,為閑害計耳。
紹能捧诏感泣。
嘗坐讒逮對,按驗卒無實。
守邊四十七年,大小五十戰。
以皇城使、簡州圍練使卒。
李浩字直夫,本綏州人,後徒西河務學,通兵法。
以父定蔭從軍,破侬智高、韓绛城羅兀,領兵戰賞堡嶺川,殺其首領訛革、多移,斬首千三百餘級。
積官供備庫副使、廣西都監。
著安邊策,谒王安石,安石言之,神宗召對,改管幹麟府兵馬。
未行,又從章惇于南江,引兵人叙州,讨舒光貴,破盈口栅,下天府,會于洽州,人懿州。
蠻賊田元猛、元哲合狯狑拒官軍,浩分兵擊之,殺狯狑、元猛、元哲遂降。
城懿州,進破默江,惇上其功,擢引進副使,熙河钤轄。
李憲讨山後羌,浩将右軍至合龍嶺,會戰,遣降羌乞啀輕騎突敵帳,俘獲冷雞、樸、李密,斬馘三千。
遷東上合門使,為副總管,知河州,安撫洮西。
五路大舉,浩将前軍複蘭州。
遷引進使、知蘭州,兼熙河、泾原安撫副使。
坐西關失守及報上不實,再貶職。
旋以戰吃啰、丸井連立功,複之。
招宗即位,拜忠州防禦使、捧日天武都指揮使,再知蘭州。
卒,贈安化軍留後。
朱昭字彥明,府谷人。
以效用進,累官秉義郎。
宣和末,為震武城兵馬監押,攝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虛盡取河外。
震武距府州三百裡,最為孤絕,昭率老幼嬰城,敵攻之力。
昭募骁銳千餘人,與約曰:賊知城中虛實,有輕我,必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潰。
乃夜缒兵出薄其營,果驚亂,城上鼓噪乘之,殺獲甚衆。
夏人設木鵝梯沖以臨城,晝夜進攻不止。
賊帥悟兒思齊介胃來,以氈盾自蔽,邀昭計事。
昭常服登陴,語之曰:爾何不武,欲見我有何事?思齊卻盾而前,數宋朝失信。
昭曰:上皇知奸邪誤國,改過不吝,巳行内禅,今天子聖政一新矣,汝獨未知耶?乃取傅禅诏赦宣讀之,衆愕眙,服其勇辯。
是時被圍巳四日,城多圯,昭以智補禦,勢不可複支。
昭退坐聽事,召諸校謂曰:城且破,妻子不可為賊污,幸先成我家而背城死戰,勝則東向圖大功,不勝則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畢矣。
衆未應。
昭幼子戲階下,遽起手刃之。
長子驚視,又殺之,并屠其家人,舁屍納井中,覆以士。
将士有妻孥者,又皆盡殺之。
昭謂衆曰:我與汝曹俱無累矣。
有陰與賊通者,告之曰:朱昭與其徒各殺其家,今将出戰,人雖少,皆死士也。
賊懼,以利得登城。
昭勒衆于通衢接戰白暮。
達旦,屍填街不可行。
昭躍馬從城缺出,墜塹中。
賊??曰:得朱将軍矣!欲生緻之。
昭瞋目仗劍,無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韓世忠字良臣。
綏德人,風骨偉岸,目瞬如電,鸷勇絕人。
嗜酒尚氣,人呼為潑。
韓五有日者席三言後當作。
三公。
世忠怒其侮巳,毆之。
年十八,應延安府兵籍,挽強弓二百斤。
嘗騎生悍馬,手舞鐵槊,奔馳二郎山峭壁閑,觀者膽裂。
崇甯四年,西夏騷動,郡調世忠攻銀州。
世忠先登畝關,殺敵将,擲首陴外,諸軍乘之,夏人大敗,又追戰于嵩平嶺,始解去。
俄夏人複出閑道來戰,世忠顧一騎将銳甚,問俘者曰:監軍驸馬兀哆也。
躍馬斬之。
補進義副尉,征藏底河有功,轉進勇副尉。
宣和二年,方臘反浙江,世忠以偏将從王淵讨之。
次杭州,賊奄至,世忠以兵二千伏北關堰,賊過,伏發,衆蹂亂,世忠追系,敗之。
淵歎曰:真萬人敵也。
又善其飲酒,盡以所随白金飲器為賞。
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禽臘以出,轉承節郎。
三年,議複燕山,調諸軍至則皆潢。
世忠往見。
劉延慶與蘇格等五十騎俱抵滹沱河,逢金兵二千餘騎,格失措,世忠從容合等列高罔成勿動。
屬燕山潰卒來會,即命舣□□岸,約助聲勢。
世忠躍馬薄敵,遒旋如飛,格等夾攻,卒又鼓噪,敵大亂,追斬甚衆。
遂從梁方平屯濬州。
方平備不嚴,金人迫之,世忠陷重圍中,力戰得出,轉武節大夫。
靖康末,金人圍太原,樞密使會諸道兵赴援,而張師正統勝捷一軍遁歸,尚書李彌大斬以徇。
衆徇徇,一夕潰去。
诏世忠讨捕,晨夜兼馳,至宿遷,單騎叩其營,大言曰:我輩山西良家子,好勇尚氣,豈有求活于草閑耶?衆素服世忠忠勇,投戈自歸。
世忠校馬□護之而還。
以功遷左武大夫、單州團練使,将所部屯滹沱河。
時真定失守,世忠去之趙,與趙守王淵圍守,夜□。
殺其二都統,翌日遁去。
遷嘉州防禦使,選大名。
時康王如濟州,世忠領所部勸進。
康王即皇帝位,授光州觀察使、帶禦器械。
世忠請移都長安,下兵收兩河,時論不從。
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萱使。
帝如楊洲,世忠以所部從。
時賊有張遇者,号一窩蜂,既破儀真,自金山來降,李民亦擁衆十萬萊降。
授京西等路捉殺内外盜賊。
金人再攻河南,世忠戰于孝義橋,所殺已過當,而别将以後軍先退,敵衆乘我幾始,世忠力戰以免。
後至汴,诘先退一軍,皆斬左右趾以徇,威令大震。
授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将軍,屯淮陽。
三年,金取徐州,世忠渡江,止餘兵三千。
聞苗傅、劉正彥發立,乃同張浚、呂頣浩人援,請為軍鋒,發平江,次秀州,稱病不行。
時世忠妻梁氏及子亮為傅所拘,朱勝非绐傅曰:及今白太後,遣往慰撫世忠,則平江諸人益安矣。
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國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
梁氏疾驅出城,一日夜會世忠于秀州。
未幾,明受诏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
斬其使,取诏焚之。
進兵益急,破正彥赤心隊軍于臨平,苗、劉遁去。
世忠複辟功居多,加節度使,除江西、福建制置使,率馬彥溥、趙竭忠、趙竭節等追破于建州浦城縣,擒正彥、傅,獻俘行在。
上親書忠勇韓世忠五字于白旗以賜。
加檢校少保、禦前左軍統制。
兀術将入侵,帝召諸将問移跸之地。
張俊、辛企宗勸自鄂、嶽幸長沙。
世忠曰: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
既而兀術自廣德破臨安。
帝如浙東,世忠以前軍駐青龍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俟敵歸邀擊之。
帝召至行在,奏願留江上。
截金人歸師一戰,帝嘉之。
會上元節,就秀州張燈高會,忽引兵趨鎮江。
及金兵至,則世忠軍已先屯焦山寺。
金将李選來降,兀術遣使通問,約日大戰,許之。
戰将十合,梁夫人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渡,盡歸所掠。
假道不聽,請以名馬獻,又不聽。
撻辣在維州,遣孛堇太一趨淮東,以援兀術。
世忠相持于黃天蕩者四十八日。
太一、孛堇軍江北,兀術軍江南。
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預以鐵绠貫大鈎,授□健者敵舟噪而前世。
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則曳一舟沉之。
太一立萬馬江上,銳為救,熟視躁擾,莫能進一步。
魯。
不逾時,數百舟俱掩獲,遂大敗,閉壁不敢複出,乃祈假道甚哀。
世忠曰:是不難,但迎還兩宮,複舊疆土,足相全也。
兀術語塞。
又數日,求登岸會語,世忠以二人從見之,複伸前懇,而言不順。
世忠怒且罵,引弓将射之,亟馳去。
兀術自知力憊糧竭,久或生變,而世忠舟師中流鼓枻,飄忽若神,凡渡口津逗,又皆以八面控扼,生路垂絕。
乃一夕潛鑿小河三十裡,自建康城外之江,以通漕渠。
刑白馬,剔婦人心,兀術自割其額祭天,幸風濤,少休。
竊載而逃。
世忠諜知其謀,悉舟師督戰,風弱帆緩,兀術得以輕舸度去,土人稱為番人河。
其後,秦桧主和,更名新開河。
先是,世忠治兵鎮江,嘗曰:是閑形勢,無如金山龍王廟者,敵必登此觀我虛實。
乃遣偏裨以二百人伏廟中,又遣二百人伏岸下。
約曰:聞鼓聲,岸兵先出,廟兵繼出。
數日,敵至,果有五騎趨入廟,廟中之伏喜先鼓而出,五騎振策以馳,僅得其二。
是役也,兀術兵号十萬,世忠止八千餘人,兀術僅以身免,俘獲殺傷者不可勝計。
獻俘行在,帝凡六賜劄,褒獎甚寵。
拜檢校少保、武成感德軍節度使、神武左軍都統制。
紹興元年,曹成、馬宥、劉忠亂湖南,範汝為據建州,除世忠江西、福建、荊湖萱撫使。
二年,複建州,汝為自殺,遣提舉官董牧往道州□降馬宥。
宥将李構殺宥,以潭州降。
劉忠。
艨潭州,白□有衆一萬号花面獸,世忠破之。
忠奔劉豫,為其下所殺。
加太尉、武成感德軍節度使。
未幾,除江南東西宣撫使,守建康,進開府儀同三司、淮南宣撫。
四年,使屯鎮江。
金人與劉豫合兵,分道侵淮南,世忠自鎮江濟師,會遣魏俍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俍臣有诏□屯守江,俍臣疾馳去。
世忠度俍臣已出境,即上馬□軍中曰:視吾鞭所向。
于是引軍次大儀,勒五陣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即起,撀俍臣至金軍中,金人問王師動息,具以所見對。
聶兒孛堇聞世忠退,喜甚,引兵至江口,距大儀五裡。
别将撻孛也擁鐵騎過五陣東三。
世忠傅小麾鳴鼓,伏兵四起,旗色與金人旗雜出,又疊進背嵬軍,金軍亂,遂禽撻孛也等二白餘人。
又遣将董旻敗之天長,解元敗之承州及六合縣,許世安、王權敗之真州。
捷聞,群臣人賀。
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
論者以此舉為中興武功第一。
五年,來朝,加少保。
六年,改武甯、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敗劉豫于宿遷,又圍之于淮陽,加橫海武甯、安化軍節度使,賜揚武□運功臣。
七年,築高郵城,金人廢劉豫,中原震動。
世忠謂機不可失,請全師北讨,招納歸附,為恢複計。
會秦桧主和議,命世忠徒鎮江。
世忠言:金人詭詐,恐以計緩我師,乞留此軍,蔽遮江淮。
又力陳和議之非,願效死節,率先迎敵,若不勝,從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