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鎮志卷之三

關燈
而青山口之捷,尤多首功,晉兵部尚。

    張守中号大石,聞喜人,貢士。

    隆慶五年自神木。

    道定。

    延綏巡撫初,守中在神木時,廉節特著。

    偶夜微行酒家,聞婦語其姑曰:此釀似張副使。

    始詢之,雲:清美也。

    守中益自勵焉。

    為人質樸少文,方嚴笃實。

    □暨諸邊堡城垣、衙字學,為倉庫,皆公躬莅其所,規畫指示,殚力經營。

    時奸究斂迹,塞上肅清。

    後升兵部侍郎。

     楊錦字尚?,号月川,益都人。

    嘉靖三十五年進士。

    以戶部郎任靖邊兵備副使,創建龍圖書院,綏惠羌戎,威名流著,拜佥都禦史,巡撫甘肅。

    前後軍功,屢賜金以旌之。

    子邦憲,字孝征,号範我,萬曆三十五年進士,亦以戶部郎出知西安府,有異績,擢關内兵備副使,陝以東大治。

    轉補神木及榆林兩道,著武功。

    縱橫善果斷,以計擒巨盜麻四等,擢左布政使,拜右佥都禦史,巡撫江西。

    邦憲為人廉慎,見者不知其為尊顯貴人。

    雖仕進多所更曆,而貧薄過甚,世稱之。

    從孫蘊,順治十八年進士,任安定知縣,以惠愛為政,能世其家。

    王汝梅,安肅人,進士。

    萬曆九年巡撫延綏。

    時值大饑,邊饷告匮,公竭力救荒,蠲租請赈,生活者億萬人。

    貢市每求增賞,公力持之。

    内安外攘,西陲底定,公之力與。

     賈仁元字西池,萬泉人,進士,任延綏副都禦,史崇尚節儉,置鄉約所,每朔望聊屬會集,講說忠孝事實,化誨愚頑,武功文教,一時并茂。

    遷兵部左侍郎。

    劉葵字效忠,順天人,進士,任延綏佥都禦史剛明嚴斷,人不敢犯,簿書悉自戗決,曹無留事,一錢寸絲與民,公市焉。

    陳良知莒州人,貢士,任延甯糧儲郎中,锱铢不染,給放以時,且清苦自勵,日今家人磨腐以給,人稱其廉。

    王見賓濟南人,進士,任延綏巡撫,沈毅多奇略,每籌劃邊務,能集思廣益,故動有成績。

    孫維城丘縣人,進士。

    萬曆二十九年巡撫延綏。

    時秋霜殡稼,地方艱食,城憂形于色,多方赈貸,每軍月加本色二鬥或四鬥,所全活者甚衆。

    樂恬退,惡奔競,人不敢幹以私。

    卒于官。

    行之日,士民擁泣,??不得前焉。

     評曰:加米之制,豈自今始哉?蓋延、鎮之土不毛,而沙深坂峻,糧亦懸而難繼也。

    順治初,定為經制,無何,為總督孟公喬芳題請裁去。

    至康熙三年,總督白公如梅陳乞再三,始得報可,軍食得以複振至今賴焉嗟。

    乎?昔趙奢實嬰之為将也,受賜千金,猶一朝分散而不顧,況倉有儲粟,乃屑屑焉與士卒計也哉?房守士齊河人,進士,任榆林兵備副使。

    質樸敏、幹偕。

    中丞賈仁元,一乃心德,砥俗阜民。

    榆俗故侈守士慨。

    然曰:不可長也,下今長袖高髻者,罰岡赦一時斂華。

    歸實。

    朔望召耆老氓庶陳說孝義,每詣學宮鸠集弟子員之尤者,課其文藝。

    是時鬥米十錢,為置備荒倉。

    秪今賴之。

    擢巡撫副都禦史。

    鄭汝璧缙雲人,進士,博雅上文翰。

    巡撫延綏創清甯。

    台,以望氛祲當,著方物篇,申饬吏治,行于世。

     塗宗濬,南昌人,進士,深于理學。

    巡撫延綏,刊聖學源流,又修學宮,創書院,建文塔,置學田,增廪饩,攺武庠,周悉備至。

    至于葺候台,創鎮志,尤為盛事。

    後總督晉,尋加兵部尚書。

     趙楫山陰人,進士,以禦史出為延綏中路兵備副使,有冰檗聲,累官右都禦史。

    長子璋,以孝行聞,比卒,冢婦殉之,榆人為立孝烈祠。

     李楠,崞縣人,進士,備兵靖邊。

    性清介公正,視國如家。

    其籌邊務,親曆川原,不憚勞勚,尤能轸恤軍民。

    官至陝西巡撫。

     蕭察汝陽人,進士,任靖邊道,正巳率屬,吏畏民服,至若萊陽之張夢鯉、涪州之文作修城立學,先後嫓美。

    焉。

     劉敏寬安邑人,進士,備兵西甯,有斬獲功,收撫蕃族萬人。

    以右佥都禦史巡撫甘肅,再起延綏。

    往時吉囊遇開府下車,辄糾衆挾賞,寬于中道授諸将方略,禽斬一百餘級,遂懼乞降,許之。

    既而破猛克什力于響水,明年,又破于保甯,又明年,破于懷遠。

    加兵部左侍郎,遷總督陝西三雲邊軍務。

    會寇犯孤,山,我兵不利适。

    寬在花馬池,督甯夏總兵杜文煥率三鎮兵破之。

    嗣後在延鎮捷者八,甘鎮捷者三,近古以來所未見也。

    寬再疏引告歸。

    寬曉暢邊情,所至簡兵搜乘,備儲胥,繕城堡,料敵,先見如神。

    所著有益智錄、四鎮圖說等書,行于世。

     杜桐字來儀,延安人,任本鎮總兵,以謀勇著稱,首功至一千八百,官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

    弟松字來清,亦為本鎮總兵,尚氣節,廉勇絕倫,多首功,官都督同知,陣亡,贈少保左都督。

     張我繩邯鄲人,貢士,以戶部郎司饷延甯。

    适歲大饑,繩多方處給,捐俸煮粥,惠洽三軍。

    瀕行,有議建生祠者,繩力止之,及去,祠成。

     金煉,武定人,進士,督延綏糧儲事。

    時軍??苦不給,因力請度支,嚴檄郡國,飛挽繹絡,軍食以饒。

     顧言江陰人,進士,以戶部郎督延甯糧儲。

    往時大司農每發金錢,不能如額如期,以緻師不宿飽,言獨力。

    請之司農雅重,辄如其請,無庚癸憂。

    賦性廉明,出納之際,吏不敢奸。

    麻貴大同人。

    萬曆中,以援甯夏,平播賊,升延綏總兵。

    至鎮簡練軍士,信賞必罰,用降丁為向導,善伺敵閑。

    而乘之。

    萬曆二十二年秋,套人十萬入甯夏,貴帥帥乘虛搖其廬賬,多所斬獲,複迎戰于下馬關。

    勝之次年春,攻常樂。

    貴有疾,聞警辄起,曰:病未即死豈以。

    愛身,而廢封疆重寄哉!逮夜出師,俘馘甚衆。

    八月,複入。

    又窮追之,轉戰至葉家岔,殪其渠帥。

    貴念套人屢至,非大創之不可,遂分軍為九,刻期入套。

    二十四年春,以中路遊擊閻逢時遠登,王國悚出紅山,為前軍,副将郭有光出保甯,踵其後,以東路裨将師以律出高家堡,戴晔出神木,王威出孤山為左軍,以西路參将孫朝梁、蔔天兆、馬友才、杜松分出定邊、鎮靖、安邊、清平為右軍,而自以大軍獨當一面,套人莫知所備,大勝之,駝馬軍器俘獲不可勝計。

    捷聞,晉秩蔭一子。

    然貴能謙?不伐,世尤以此多之。

    尤繼先,榆林人,任昌平總兵,善騎射愛士,士樂為之死。

    神宗夜夢一獨目虎,卧厚載門前。

    及晨,繼先入朝,眇一目,賞赉有加。

    後鎮守固原、延綏,謀略過人,敵不敢犯。

    又鎮薊遼,九年,加少保。

    其沒也,軍中鹹西向祭之。

    王威,綏德人,鎮守延綏,勇略轶群,威信流著,一門多将材,死于王事者甚多。

    陳長祚,長樂人,進士。

    萬曆三十九年,以參政備兵榆林,有德政,軍民戴之。

    與都禦史劉敏寬規書,便宜靡。

    不奇中。

    因報三大捷,朝廷頒金币之賜。

    會推巡撫,祚日:急流中,不可不勇退也,遂緻仕歸。

     張承胤字望峰,榆林人。

    父臣,曆任甯夏、甘肅、固原總兵官,所至有功。

    承胤以父蔭積官至本鎮總兵,謀勇。

    過人,胸負韬钤,尤精騎射。

    後又任遼東,以死勸事與。

    祭葬字應昌、德昌、全昌,世比之三種,而忠烈過之。

    德昌字開之,任南京池浦總兵,調剿流賊河南,與周王困守開。

    封賊決黃河,成陷,死之。

    應昌、全昌有傅。

     官秉忠,榆林人,本鎮總兵官,身經百戰,刊功在三邊。

     金忠士,休甯人,進士,以禦史出為福建參政,有軍功,擢榆林兵備,尋進都禦史,巡撫延綏。

    紅山貢市挾求十事,忠士拒之力,且欲聲其罪乃乞。

    盟。

    忠士日:寇心叵測,不足恃也。

    因選徒搜承,為不虞計。

    未幾,果大舉入寇,忠士密與大将軍杜文煥率精兵大破之,庀三捷,遂以積勞卒于官。

     高邦佐,襄陵人。

    以進士曆陝西左參政,備兵神木,有善政。

    後為熊延弼監軍。

    廣甯之役,同事者諷之西走,不聽,即沐浴衣冠,西向再拜自經,其仆高永以殉焉。

    巡按禦史方震孺上其事于朝日:邦佐慷慨自缢,可謂一時之烈。

    贈恤谥忠節。

    子曦、晫,皆成進士。

    晫為曲靖推官,有聲迹。

    評曰:餘客山西,見襄陵人雲:高忠節公在神木時,清節著聞。

    有兄猶驅驢賃值以自給。

    及至神木之逆旅,放驢取樵,乃肅衣冠辭主人以往。

    賢明主人見向客從憲署出,大驚,欲陰為資莊之,不顧而去。

    鳴呼,儉以養廉,人固知之矣,而孰知其廉以成節也哉?宜曦、晫之兄弟競爽,而子孫日以衆多也。

     杜文煥字弢武,桐之子。

    時套警方□,自甯夏總兵遷本鎮。

    煥至,督師與戰多捷。

    後以事謝去。

    崇祯二年十一月,大盜混天王等掠廷川、米脂、清潤諸縣,起複為總兵剿之。

    三年,邊盜王子順、苗美掠綏德,南圍韓城。

    總督楊鶴、巡撫劉廣生赴援,斬首三千級,賊遁複犯。

    清潤官兵追逐之,賊由西川走,複追撀,降三百餘人,餘悉散。

    而苗美之叔苗登霧又嘯聚于安定,文煥撀敗之。

    八月,王嘉胤詐降,複叛去,走黃甫川,引套人入掠。

    文煥同洪承疇從孤山進撀,大破之。

    四年,賊首神魁據保安,招套中千餘騎為亂,文煥興賀虎臣合軍圍之,遁去。

    文煥三任榆林,賜飛魚竉盛無比焉。

    子弘域,官至池州、六合總兵,部伍肅然,為一道最。

    自桐。

    及弘域三世總戎,當代推為名将家雲。

    評日:天啟元年冬,套人從黃吉嶺人犯延安北關文廟,焚掠殆盡,閱數日引退,而中文煥以蜚語,事,聞,即有議逮文煥者,給事中蔡思克疏日:大将為敵所忌,而因誛言以擠之,有傷國體,得寝。

    是時鹹咎調兵東。

    援延之精銳半出榆關,以緻寇張而賊起。

    然吾觀經略熊廷弼點閱廷綏抽調軍馬一疏,有每點一兵歎一氣,驗一馬,堕一淚之語,何廷兵至此,而行者居者之衰弱乃爾也。

    有謂弘域駐兵通州,凡榆林之精壯。

    殺手,盡歸帳下,豈果文煥愛子之情不勝?然文煥謝病之後,盡室而南,不及于禍,雖非範蠡之浮,亦同宮奇之去。

    易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文煥有焉。

     李懷信,大同人,任定邊副将,智勇兼優,每戰躬先士卒斬馘。

    無算,圵人畏之,西邊倚重,為建生祠。

    後升總兵。

    李榮綏德人,任鎮。

    靖參将,建置東橋,人便利涉,還德不忐也。

    後升總兵。

     杜希茂,榆林人,鎮靖參将。

    時值饑荒,居民流離,無以複業。

    茂百計招勸,市牛給種,開懇邊外沃地,勞來備至,複款結圵人,并無侵掠,數年後大稔。

     楊璘明入,嘉靖二十三年,任神木營參将,統兵至胡勝家堰對敵,奮不顧身,矢盡弦絕而卒。

    立祠。

     史見謂疆人。

    萬曆二十年任神木營參将。

    時定邊大舉人犯,見應楥馬蓮井,力戰不克,歎曰:今日可以報主矣。

    遂殁于陣,賜祭,建愍忠祠。

    嶽士望,鎮西人,任靖邊同知。

    神賊攻城,士望調度守。

    禦危坐敵樓上,矢石雨下,神色自若。

    或曳之,使避士。

    望張目叱之,内安人心,外阻敵氣,城賴以全。

    王承恩,号錫宇,西甯人。

    崇祯二年,以臨洮總兵勤王。

    收複四城,遂晉左都調任。

    廷鎮四年七月,賊。

    首上天龍馬。

    老虎、獨行狼掠鄜州,列三營于太平原,承恩撀破。

    之。

    上天龍等以二千人降,降賊滿天星等自合水。

    叛去,攻中部。

    承恩帥師往讨,斬獲賊首萬餘級,生擒二千餘衆。

    捷聞,加太子太保。

    十一月,賊首譚雄陷安塞,不沾泥、張存孟等陷安定。

    承恩克安塞,斬五百餘級,即進剿安定,賊潛走綏德。

    混天猴等陷甘泉,殺知縣郭永圖,河西兵備副使張允登,戰死。

    洪承疇遣承恩分剿之。

    五年十月,承恩敗安塞遺賊于西川吳堡。

    賊首喬六自斬其魁以降,餘遁走,延綏稍甯。

    尋以華州兵遺商去。

     彭述谟,山西鎮西衛百戶,任木瓜園守備,有膂力,為一時妙捷。

    崇祯十三年,土賊閻三海倡亂,潛夜卻堡,城陷,死之。

     洪承疇字亨九,南安人,進士。

    崇祯三年巡撫延綏。

    值歲大兇,市無見粟,鬥米千錢,軍民饑,死者大半。

    群盜猬起,承疇力疏請蠲稅糧,發赈濟銀,十萬兩全活。

    者甚衆,且親冒矢石,征勦流寇,賞罰嚴明,賊越境。

    而遁。

    後升陝西總制,至今讴思之。

    曹文诏,大同人,膂力絕人,性開濟,不事小節從子變。

    蛟,勇敢善戰,父子相随屬,時稱之為老總兵、二總兵。

    賊鹹憚之。

    文诏少以部将從經略熊廷弼、孫承宗,以戰績顯。

    崇祯二年,京師纂嚴,文诏以兵人援,有功補延綏東路副總兵。

    其冬,土賊王嘉胤聚衆為亂,攻陷木瓜園堡,渡河掠菜園溝,文诏擊卻之,追斬之于陽城,推為臨洮總兵官。

    其明年,賊王老虎等陷武安、華亭,轉攻莊浪。

    文诏、王性善等西勦擊賊于栗園,敗之,又合督、撫四鎮兵,先後數十戰,賊潛遁。

    其秋,黑煞神、過天、星蠍子塊。

    紫金梁等賊共數萬據中部,官軍攻圍兩月。

    不下,文诏及張福臻等兵至,克之,于是延安慶陽稍稍得安焉。

    是時逸賊。

    郝臨庵、可天飛與獨行狼竄人鐵角城,耕牧其中,為持久計,文诏又擊斬之,軍聲大振。

    又擊。

    甘泉賊破之。

    六年,文诏敗賊于榆社。

    時賊巳窮蹙,總兵張應昌屯汾州不進,紫金梁、老回回圵奔,文诏夜襲之于偏店,賊墜山谷者無算,追至沙河,奪馬騾數千,賊遂南走。

     八年,文诏勦寇陳、許間。

    先是,鳳陽賊奔蕲、黃,洪承疇次汝甯,慮其再入江圵,命鄧玘、文诏邀之于随州。

    其夏,賊複人陝西,承疇率諸将自汝人秦,檄文诏以師會承疇次靈寶。

    文诏自南陽出阌鄉,直搗商洛,大軍馳興安,邀其奔轶。

    文诏夜至五峪,寇伏險以誘,文诏擊敗之。

    進至波羅寨,變蛟統銳師在前赴利,文诏殿後,賊伏從中起,截我師為二,轉戰至鍬頭原,力竭自刎。

    文诏忠勇著名,前後殺賊數萬計,至是沒焉,天下惜之。

    變蛟遂以兵屬承疇,撫視之如子。

    松山兵敗,死之。

    陳奇瑜,保德人。

    進士崇祯五年,以陝西左布政推巡撫延綏,清介。

    有守。

    其在藩司時,有羨金二萬。

    時延鎮大饑。

    死者枕籍,奇瑜盡以赈濟,全活無算。

    六年,十月,秦賊既盡,人山西兼。

    走河南,而延綏賊首鑽天嘯開山斧,獨據永甯關阻。

    險,數年不下,奇瑜謀取之,乃假總督。

    檄發兵七千抵延川,潛師疾走,賊不虞大兵,至,倉皇奔潰。

    分兵擊賊首一座城,并斬之。

    奇瑜威□關陝七年二月,賊。

    又自河南入湖廣,張甚。

    廷議以為宜用重臣開。

    督府統攝諸道兵讨賊,制日可。

    诏進延綏巡撫陳奇瑜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軍務,示賊所。

    向,随方勦撫。

    奇瑜檄諸将會兵陝州。

    六月,奇瑜及鄖撫盧象升勦竹山、竹溪各山寇,連戰,斬獲甚衆,複敗之于硖石。

    八月,奇瑜招降賊萬餘,并今還鄉。

    初,賊為三邊總督洪承疇所逐,竄漢中,川兵又扼險拒之,賊饑無所得食,遂乞降于奇瑜。

    奇瑜受其降,設官監護之,檄所過郡邑,為具糗糧傅送。

    賊既度棧道,遂盡殺監護官五十員,攻陷麟遊、永壽、盩庢、寶雞,衆二十萬。

    奇瑜至鳳縣,始分兵出禦,而悔已無及矣。

    十一月,奇瑜請各撫鎮分地責成,從之。

    時撫局大潰,賊勢日盛,遂落職聽勘。

     評曰:賊之多,無過于王莽時矣。

    然黃巾、平林、黑山、飛燕、羝根諸名,皆其自相稻号,未有如明之槩呼為流賊者也。

    景泰、天順閑,有劉千斤、劉長子者,屯聚鄖、房山中。

    成化時,衆至數萬,攻掠漢、沔,河南騷動。

    撫甯伯朱永、尚書白圭讨平之。

    及至武宗朝,山東劉六、劉七、河南趙??、蜀藍鄢、江西桃源、華林瑪瑙,多者至二十餘萬,而惟劉六為最大,擁衆向圵,京師戒嚴,始謂之流賊矣。

    其劉流之訛,與亡秦三戶兆之先見者耶?是時,都禦史馬中錫提督軍務,欲效龔遂下渤海盜,招撫解散,遍檄所在官司,不許捕捉,與供飯食,若聽撫。

    待以不死,遂至??毒日甚。

    齊魯中州及徐、邳而下,屠城殺史,望塵崩潰。

    至通州狼山,遇飓風,覆舟而滅。

    招撫之故事已然矣,何奇瑜之複出此也?書生談兵,往往類是。

    向非飓風,則太監谷大用、侍郎陸完,伏羌伯。

    毛銳,其不為奇瑜者幾希矣。

     張伯鲸,揚州人,任戶部分司,潔巳惠民每捐俸以施。

    饑者。

    延民詣阙上章,保為榆林道。

    旋擢撫延綏,初鎮。

    兵饑迫,大噪過饷司前,辄相戒日無驚。

    我公也。

    伯鲸慰谕之,始定。

    俞□霄,靖邊人。

    任延綏總兵。

    崇祯九年,闖賊擁兵圵至。

    時□霄莅任甫冂餘,倉卒率兵五千拒之于西川土壑砦,遇賊力戰,自長至酉,殺獲甚。

    衆援兵不至,遂死焉。

     都任字弘若,祥符人,進士,備兵榆林。

    時賊所過奔潰,任以延綏重鎮,預為守禦計。

    适舊撫去,人鮮固志,任涕泣勸谕,勉以忠義。

    賊遣人誘降。

    者,郋斬之以徇。

    賊數萬薄城下,百道攻擊,任随機摧破,複簡壯士夜斫其營斬首。

    數百級。

    賊盆憤,攻園愈急,有為賊作内應者,城遂陷。

    任率衆巷戰,力屈被執。

    賊師日:若固好男子苟降無憂。

    富貴也。

    任怒罵不絕口,遂遇害。

     王家祿,黃岡人,舉人,戶部員外郎榆林督饷。

    闖逆臨城,家祿拊循士卒,分調刍糧,乘騎下城,聞賊人郋,拔一卒,小。

    刀自刎,未殊也。

    衆扶上馬。

    或來告日:賊巳有約降者不。

    死。

    家祿于馬上,唾之日:吾丈夫也,豈降賊者邪!更策馬至上帝廟前,索所佩刀出刭死。

     李昌齡,号玉川,鎮蕃人,任延綏總兵,數有戰功,以抗直不合于時,軍政落職,因家焉。

    崇祯十六年,闖賊屯聚于河南,孫傅庭總督五省之師往讨,是秋霪雨淹旬,我師饑疲,潰于郏鄏。

    闖賊直趨潼關,陷西安府,遣僞将李過、劉芳亮圵略榆林,會延撫崔源之罷職,總兵王定複棄城去,城中洶洶。

    時昌齡在旅舍,或告之□亡。

     昌齡日:我叨列大臣,莫非國土,去将焉之?果此。

    城不守,當與之存亡耳。

    無何,李過等下延安,衆十餘萬,略地至綏德。

    十二月二十一日,遣賊将黃色俊來說降。

    于是榆林道副使都任、督饷戶部王家祿、中荔。

    副總兵惠顯,與各營諸将集議,土民鹹在。

    參将劉廷:傑大呼日:賊雖破長安,三邊尚為朝廷守,榆林又天下勁兵處,一戰必奪其氣,然後約甯夏、固原為三師以遞進,賊可破也。

    衆日:将軍議是。

    總兵尤世威,日受國厚恩執。

    櫜鞬,援枹鼓,指令三軍,惟世威是任。

    五世欽故山。

    海總兵也。

    前日大丈夫世食君恩,砺刀秣馬,予将戰矣!士庶軍餘鹹瞋恚憤激,登城罵賊日:我榆之人,男不耕女不織,賴轉饷以食,受朝廷之恩者三百年矣。

    忠義俠節著。

    于九邊,肯為賊降耶?賊衆稍稍退,于是共推昌齡宿将知兵,署領鎮事。

    城中各巷聯結忠義大社習兵,昌齡乃瀝血誓師,分汛以守南城樓則為榆林道都任、饷司王家祿、總兵尤世威、副将惠顯、定邊副将尤翟文、參将劉廷傑、坐營遊擊李英、保德州知州鐘乾健佐之。

    東南城隅則為右營遊擊。

    劉芳馨、安邊參将馬嗚廉、右營遊擊姬維新。

    分守之。

    城之東南觀遠樓,則為左協副将潘立勳、山海副将。

    揚明兵道中軍柳永年、火器營都司郭遇春,東城信地樓則為永平司饷,戶部郎中張雲鹗、西安州參将李應孝分守之。

    前東門空心樓,則為總兵王世欽右營遊擊尤養锟、奇兵營中軍楊正??等佐之;後東門。

    樓則為總兵李昌齡、天津總兵王學書、孤山副将王永祚佐之。

    圵城敵樓則為真安州知州彭卿等佐。

    之後,西門樓及水西門樓,則為柳溝總兵王世國山海。

    鐵騎營參将尤岱、隰州知州柳芳分守之,新添門樓,則為遼東總兵侯世。

    祿山海總兵侯拱極、左營遊擊陳二典湖廣監紀趙彬守之。

    城中督清街道,則為定邊副将張發旗鼓、都司文經國書夜巡視,部署甚整,複出銳衆以戰,頗。

    多斬獲。

     初,賊自謂榆中父老皆其鄉人,度不煩兵而下,乃行堅守,賊甚恨之,督攻愈急。

    更悉衆薄。

    城榆城三面倚山,一面臨河,城圵有護城五墩相為。

    聲援,賊不敢近。

    惟東南山阜參差,且有祠廟,林木隐蔽,賊依之結營,而海潮寺尤逼居城下,賊乃潛人。

    其中為地矣,城中亦穿地截之。

    賊複于沙峰上起飛棂與。

    城樓相對,矢石交至,勢甚急。

    尤世威與其從弟尤翟文自南門出,力戰于榆陽橋,賊退去。

    翟文沒于陳。

    東城亦選壯士懸出城外奮擊。

    賊為披靡。

    二十五夜,鼓一中賊營,徧吹觱篥,将退守綏德,請盆師,而城中奸民有起火以應之者。

    比曉,賊複環攻。

    至二十六日,南城将穿空。

    榆林道都任議撤屋材為重。

    城以備缺二十七口脯時城陷,士女皆登屋巷戰刀楯之擊不絕。

    至諸将之在圍上,或被傷,或自盡,或為。

    賊縛,無一人降者。

    昌齡于十二月檻送西安,罵賊不屈,磔于市。

    是時鎮延綏者為僞順權将軍王俍智,節度使周士奇,防禦使張弘祚,分守綏州者為權将軍高一功。

    十七年春,闖下今征榆林,舊納高顯忠等二。

    十四員赴西京。

    西京者,西安□所更名也。

    行至魚河,悉誅之。

    四月,高一功來巡城,調民閑之壯丁二千徒鄖陽。

    後又徙千餘丁之四川。

    尋加俍智确山伯,一功臨朐男。

    而闖賊巳破京師稱帝矣。

    五月,闖今遷榆林大族實西京,會大清兵人關而止。

    是歲為順治元年也。

    順治元年六月,賊師高一功同僞毫侯李過殺王俍智于榆林之演武場,郋以一功代之。

    李過仍東防西河渡。

     冬十月,我大清兵臨河,一功盡毀榆中廨舍,造懸樓,置大砲,日坐城上,索奸細,殺人無算。

    十二月,英王從保德州渡河,孤山、黃甫川東路諸堡皆争先迎附。

     王以大兵從鎮川溝南取西安,分别部唐通、姜瓖諸師徇榆中。

    順治二年正月十四日,一功拒戰于常樂,敗奔響水。

    十六日,我兵人城,安撫姜瓖,追至波羅,又大敗之,高賊遁去。

    餘素聞榆中為名篩之地,每訪之故老,最後得前通守五世泰者,當時亦在圍中,為餘具道之如是。

    文經國西甯人。

     李英字暗章,鐘乾健字體元,彭卿字佐字,劉芳馨字通宇,姬維新字啟周,趙彬字瑞陽,尤養锟字輔堯,楊正??字禦寰,五永祚字昌裔,陳二典、馬嗚廉失其字,俱榆林人。

    餘别有傅玉世泰,字心甯,别号角年,林人。

    崇祯六年貢人。

    太學劉趙□□授清豐縣永複補潛山縣丞。

    時張獻□江北,安徽巡撫檄調軍□效用,督饷監有。

    山林以琴。

    □自娛,長于歌永,一時稱其文筆。

    所著有仕優草二集。

     潘立勳,漢中人,武科狀元及第,任榆林副總兵。

    賊至,悉力拒守,擐甲達旦,及賊人死之。

     尤世威字鳳台,府谷人,以行伍起,積功曆任昌平、山海關總兵。

    崇祯十六年,與李昌齡同守榆林。

    城陷,世威猶率衆巷戰,與劉廷傑、王世欽、王世國、李昌齡俱被執。

    廷傑大罵,賊磔于市,檻車送世威等至西安,李自成。

    謂之日:将軍皆名将,共取封侯可乎?世威等仰天大笑日:驿卒敢大言,某等朝廷大将,悔不速殺汝。

    自成笑前。

    解縛,世威叱日:??驿卒勿近前污将軍衣。

    自成怒,皆斬。

    之世。

    威弟世功亦為總兵官,亡于王事,忠義出于一門。

     尤翟文,字龍潭,世威從弟,定邊副将,勇敢善戰,臨敞不事刁鬥,賊素知其名。

    及圍城時,翟文屬其徙千人,開南門出戰,賊為辟易。

    顧見翟文所将盡步卒,因相聚複進,翟文力戰沒。

     劉廷傑字若三,綏德進士彜鼎了也。

    崇祯十六年為延綏撫标參将。

    時以防寇駐綏德,設備謹堠,不辭勞怨。

    巳而賊人關,據西安,所在望風披靡。

    廷傑回鎮,激以大義,遂與榆林諸将士固守。

    未幾,城陷,被執。

    賊好謂之日:若能降,仍以若為大将。

    延傑怒目日:為朝廷守城者,我也,甯死不贻君父羞。

    烈烈丈夫,豈降賊者。

    耶?賊怒,支解之。

    彜鼎聞之,歎日:可謂有子矣。

    時從弟廷夔為諸生,慷慨任俠,聞廷傑之死也,來榆林收□,撫其屍而哭日:伯史死,吾何獨生為哉!祭殡畢,赴雲岩閣自投下死焉。

    妻高氏,賢明婦人也,撫遺孤祖仁,迨稍長,一日欷歔泣謂日:我所以偷生者,憐汝耳。

    今汝巳有知識,吾将去矣。

    遂不食數日而絕。

     惠顯字晦我清。

    澗人。

    祖之翰,嘉靖三十四年舉人,大同府通判。

    在公清介,有冰雪聲。

    父承芳,萬曆二十二年舉人,曆南京工部主事,日講周、程之學,人稱為關西夫子。

    立表忠祠以祀建文死事諸先賢。

    改圵京戶部,不拜,歸裡。

    有五子,而顯其季也。

    顯初名顯揚,以嫌同兄世揚名去揚字,以自異。

    少為諸生郋厭薄舉子業,白永從軍,思效命于疆場。

    由步卒起,積功至延綏副将。

    賊至,時激勵将士,勉以忠義,閑城固守。

    城破被擒,賊慰之日:若固世家子,而有武略,且為世揚弟,能從我,則以權将軍相授。

    顯極口詈之,磔于市。

    從子。

    漸。

    字碩亭,時為撫邊守□,亦罵賊死。

    漸世,揚子也。

    評日惠顯及從子漸,忠烈表表,能世其家,而清澗。

    志失其名。

    餘竊怪之。

    及詢之榆人,皆曆曆道具行事。

    縣志不傅者,以兄世揚故也。

    及讀巡撫膠侯賈公所修通志,世揚之名亦俨然在科目之列,焉嗟乎此真。

    得春秋之法矣。

    書人書名,書字直書,其事而善惡自見。

    乃以世揚而并顯與漸沒焉,豈春秋之法哉?故餘從而表章之。

    蓋孔明之弟,何必有兄,而蔚先之兒,不嫌無父也。

    向使世揚以不汗終,不亦為東林之巨擘乎?乃遘茲陽九,老蒙點染,此古人所以著論于阖棺,傷心于末路也。

     國朝 王正志,字灏夫,天津人。

    順治二年巡撫延綏。

    時榆真初定,多方綏集,民甚德之。

    五年冬,風聞大同總兵姜瓖叛,人未之信也。

    其明年春正月,訛言日至,且雲姜兵西下。

    蓋姜瓖為榆林人,習知其狂悍,人情惶駭。

    延鎮總兵沈朝華駐兵黃河,為遏截計。

    正志更檄調延安參将王永強,協防清水營及黃甫川諸路。

    強恃勇跋扈,素與主将不和。

    會神木、高家堡諸賊田秉德、張秀首亂,擁廢将高有才、郭毓奇,焚劫廬舍,府谷叛兵又應之。

    二月,永強率兵馳一日夜,突入鎮城,屯凱歌樓下,聲言姜逆分兵過河,将歸守延安。

    沈總兵聞強西回,有叛志,從徑路襲之,至神木隘口,為賊所生,得有才。

    又巳馳僞檄招榆林,雲兵且至。

    是時榆林城守,永強晨起帳中,偵知沈總兵敗死,強谕衆以起。

    大事。

    固原副将李某,遂于坐起為亂,倉庫衙署劫掠且盡。

    正志聞變,急走,至準提寺死之。

    同時戶部分司山東。

    朱予升亦死焉。

    永強郋推榆林道孫士甯為巡撫齋。

    诏官張星改名李長,為榆林道。

    永強自立為廷綏大元帥,又召魚河故将平德為山西總兵,遂惡裨将謝汝得為延綏總兵官。

    高有才等亦各自署官爵,不相統攝。

    永強勒兵至延安,而高有才亦出兵于富平,關中大震。

    陝西巡撫黃雨信上疏請兵,兼求救于漢中。

    平、西王及固山李公各以兵出棧道,疾趨三原。

    三月,王師戰。

    于美原,大敗之。

    永強奔石浦川自缢。

    有才宵遁,至府谷,據城自固。

    僞帥平德至汾州,聞美原之敗退屯紫柏。

    六月,平西王師次田莊,平德逆戰,大潰。

    平西王遂進營于綏德之無定河口。

    是夜,暴風雷,大雨如注。

    固山李公初欲屠榆林,聞雷作,默,以曲赦為祝,天忽開朗,至鎮,止罪渠魁,餘俱不問。

    平德竄入葭州。

    九月,平西王圍之,城破,德複東渡黃河,平西王遣将追擒德,斬之。

    其冬,平西王師留攻府谷,不下,明年冬,始克之,有才投黃河死,延綏諸賊悉平。

    評日,王永強與延撫王正志誓為父子,及亂,正志抗節不屈,而永強殺之,曾無纖介。

    永強,吳堡人,其郋五原之呂布欤?夏廷印,廣甯人,任神木副使,在官清恪,俸祿之外,一無所受。

    順治六年,高有才之變,慷慨赴難,死于府谷縣,恤贈太仆寺卿。

     新增 韓譚奕,字克振,号閑齊,滿籍鄜州人。

    康熙三年任榆林城堡同知。

    性慈受,博學,工議文,精翰墨,官清介,饒有政績。

    與觀察佟公、總鎮施公,同心協力,開水利,建文廟,作士恤民,諸廢畢舉,邊地士民莫□之,立生祠于文廟之側。

    癸未冬,聖駕西巡,督撫稔知具才,調往扈從。

    上嘉之,賜宸翰褒寵焉。

    勤石明偷堂上,未幾即有卓異之薦。

    甲申秋,奉特奇,升授陝西瞄洮守,軍民攀轅者以萬計。

     榆林鎮紳衿士民公叙延綏鎮志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