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縣志卷一十
關燈
小
中
大
。
嗣曰:吾世蒙恩,城不守,所負多矣。
敬業怒,将斬之,其黨魏思溫救止,系江都獄。
錄忠當叙,以裴炎近親裁,遷梓州長史,轉汾州剌史。
寬大詩話: 潤州大江,本與今楊子橋為對岸,而爪洲乃江中三洲耳,故潮冰悉通揚州城中。
唐李颀詩雲:鹚鹢山頭微雨晴,揚州郭裡暮潮生。
以為自大曆後,潮以始不通。
今瓜洲既與楊子橋相連,自楊子距江尚三十裡,山川形勢,固有時遷易也。
潤州刺史韋說休日登樓,見人于後圃有所瘗藏者,問諸吏曰:參軍裴寬居也。
與偕來。
诜問狀,答曰:寬義不以苞苴污家,适有以鹿來饷,緻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
洗嗟異,引為按察判官,妻以女。
京兆李元纮司馬潤州。
發離百裡,士民号泣遮路,烏鵲之類飛擁行車。
後位至宰相。
詩話雲:金山留題甚多,而佳句甚少,以地勝難稱也。
惟張祐為古今絕唱。
青瑣集謂孫鲂結宇孤峰上,安禅巨浪間,可以相亞。
然移之南康,落星亦嘉,江心亦可。
而揚蟠天末樓台橫北固,夜深燈火見揚州。
王平甫又譏為莊宅牙人語,惟王介甫天末海門橫北固,望中沙岸似西興,始為中的。
又孫鲂天多地少,過橹驚濤二聯,誠亦可喜。
觔高自許負,其末雲:誰言張處士,詩後更蘭陵。
蕭颍士,楊府功曹,秩滿南遊,行侶共濟大舟,中有二少年熟視颍士,相顧曰:此人甚有肖于鄱陽忠烈王也。
穎士是鄱陽曾孫,即自款陳二子曰:吾調爾祖久矣。
颍士以衆中未敢詢訪,俟及京口,岸将啟請,而二子忽遽負膽而去。
穎王必謂非仙則神,虔心向矚而巳。
明年,穎士北歸,止于旰昭邑長之署。
邑吏俊獲發蒙盜,共五人,旅之于庭,而穎士懸亂江中,二少年亦缥紳于内。
穎士驚曰:斯二人非仙則神。
因具述曩事。
邑長即令先窮子,須臾款伏,佐驗明著,皆曰:我嘗開鄱陽王操,大獲金玉,當門有貴人,顔色如生,年方五十,真鬓斑白,僵卧于石塌,姿狀正與穎士相類,無少差異。
視廉問浙西,強悍自負,陰蓄不軌。
商人李順,舟泊京口,夜惔漂船,不知所止。
及旦,止三山下,風波稍定。
李上岸,見有鳥徑行五六裡,人鳥止岸情,古服異常。
引之登山,其之宮阙,巍峨靓麗。
李望之遙邦,有人自簾中捧函出,寄金陵韓公。
贊者引之出門李問。
曰:此為何?此?恐韓公。
诘問何人,緻書答日:此東海廣桑宣父,仲尼得道為真官,理于此山。
韓公即仲由也,性疆自恃,夫子恐其五刑網,緻書喩之。
将别,複謂李曰:語舟中人令安坐,勿顧船外,否必覆舟。
李如其言,舟行如飛。
頃之,達京口舊所。
既而投書。
韓公發西視之,皆科十文,博勖莫識,因拘絷李順為妖妄三客,隴眉古服,自稱能識古文。
韓公以書示之,客捧書于頂,再拜賀日:此孔宣父書,夏禹蜊州文也。
文曰: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徒系六人轶事曰動。
韓驚異,以殊禮遇之。
客出,莫知所之,因厚遣。
李順恭默謙謹,以臣節終焉。
韓滉建節潤州,時李希烈反,滉乃閉關梁,修塢壁。
起建邺,抵京岘,樓雉相望,以為朝廷有永嘉南狩之事,造樓船戰盤三千柁,以舟師出海門。
大閱,至申浦乃還。
時陳少遊在揚州,以甲士三千而江大閱,滉亦總兵臨金山,與之會。
希烈昭正州,滉擇銳卒,令神将王栖曜等進讨,将良弩數千夜入,矢及希烈坐輯笃日:潤州弩手至矣。
遂不敢東。
代宗朝,李秀卿刺湖州,至維揚,逢陸處士鴻漸。
李素熟陸名,因赴郡,抵揚子驿,将食,李曰:陸君善。
于茶,蓋天下間名矣。
人揚子南略水又殊絕三妙,千載遇,可曠之乎?命軍士挈瓶操舟漲南,南零陸執器以俟之。
俄水至,陸以杓揚其水,目江則江矣,非南零者。
既而傾諸盆,至半,睦遽止之曰:此南零者矣。
年士大駭,睨曰:赍自南零,舟蕩複冰,懼其出,挹岸水增之。
處士神鑒也,其敢保殺事隐焉。
又,李德俗居廓廟日,有親知奉使京口,李曰還曰:金山下中泠水,可與汲一盎來。
其人舉。
棹日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城下,方憶,乃汲瓶江中,歸京獻之。
季飲後歎曰:江表水味,有異于頃歲矣。
煩似建業石城下水。
其人 謝過不隐。
許渾夢登山,有宮室淩雲,人雲:此昆侖也。
既入,見數人飲,拾之,至暮而罷,賦詩雲:曉入瑤台露氣清,座中惟有許飛瓊。
塵心未斷俗,綠在千即山本月明。
他日,複夢至其處。
飛瓊曰:子何故百。
予姓名于人間座上?即令為天風吹下。
步虛曰:善。
潤州得玉磬十二,以獻張率更,叩其一曰:是晉某歲所造也。
是歲閏月,造者,法月數當十三,今缺其一,宜于黃鐘東九尺掘,必得焉。
敕州求之,如其言而得。
道士範可保,夏月獨遊甘露寺,将登北軒,忽有人不故褐衣,自方入,肩帔相拂。
範素好潔,衣新,心不悅。
俄牽三黃狗,駕肩而出,範怒形于色。
褐衣回顧,目光如電,範始知懼。
久而山下人至,曰:山上霹靂取龍,知之乎?範固不聞也。
甘露寺一僧,道行孤高,李贊皇廉問曰:嘗與之遊。
及罷任,以方竹材一枝留贈焉。
方竹杖出大治國,堅實而正方,節眼、須牙四面對出,實衛公所寶也。
及工,何也?右其僧尚在。
公問曰:所奉竹。
無恙。
名對曰:巳規圓而漆之矣。
公嗟惋彌日。
杜牧之杜秋娘詩:京口水清滑生女,白如脂雲雲。
序雲: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為李锜妾。
锜叛滅,籍之,入宮,有寵于景陵。
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母。
皇子壯,封漳王。
鄭注用事,誣王,王被罪廢,秋賜歸故鄉。
予過金陵,感甘窮且老,為之賦詩。
按泰和三年,漳王養母杜仲陽歸浙西,有??貞觀,院安置。
兼加有恤。
時李德祫被召,至宿州,奉诏,乃檄留後李贍行之。
後二年,漳王以罪廢。
又二年,王播自浙西還朝,誣德祫嘗賂仲陽結托漳王,德裕坐貶。
仲陽蓋所謂秋娘也。
但據牧之序,則漳王廢後,秋始放歸矣。
李德裕詩地接茅嶺,川迎伍子濤,兼用錢塘事,誤也。
舊志謂枚乘七發巳有廣陵觀濤之語。
廣陵與京口相對,此圖經失著也。
今按七發觀濤乎廣陵之曲江,曲江疑即錢塘。
錢塘江形曲,謂之浙江。
廣陵曲江,猶日揚州析江耳,恐亦未可認為京口也。
樂錄雲:望江南曲,始自李太尉鎮浙西日,為亡妓撰,亦曰夢江南。
所謂江南,多指京口。
又丁仙芝有江南曲雲:未曉巳成妝,乘潮去茫茫。
因從京口渡使。
報邵陵王,始下芙蓉樓。
言發琅琊岸,急為打船開。
惡許芳人見言色陵王者,大同中,以其嘗鎮京口。
然則汀南指京日,其來久矣。
唐兵部員外郎李約 曾佐李庶人飾浙西幕約,初至金陵,于锜座上,屢贊招隐寺标緻。
三曰,庶人宴于寺中明日,謂術曰:嘗聞誇抽寺,昨遊宴,細看,何殊爛中摩。
樊曰:某所賞疏野耳。
若遠山将翠幕速,古松用縣物畏廉膻牌鹿地泉,音樂比山難聲,此則實不勳在叔父大屬也。
庶人大笑。
唐兵部貫外郎摩約,有山林之緻,不好俗談,多蓄古器。
在潤州,嘗将古鐵片擊之清越。
又養三猿,名山公。
嘗以随逐,月夜泛江,登山,擊鐵啰琴,猿必嘯和,傾壺達夕,醉而後已。
又于焦山得石,号寶峰,後載歸洛中。
李約為李鈎節度幕僚,與判官盧坦屢谏锜不懷,皆去之。
塘若山刺潤州,好方術,輔鼎二便,用府庫官,能市遜。
遇異人,授鍊形法,與宿作同遊金山,自中流隐去。
有遺表留郡中兒案間。
明皇省表異之,命優恤其家。
又名其弟若水,與内臣齋??,尋訪未得。
後二十年,有若山舊吏,自浙西奉使淮南,于魚市。
中見若山當魚于肆,睨其吏,延入陋巷中華第,哀其久貧,以鐵二十挺,化為金遺之。
相國李紳,嘗習業于華山,山齋糧盡,徒步出谷,求糧于遠方。
抵暮,忽果。
雨至,避巨岩下。
見道士本舟石上,童柳楫而立,與之楫。
道士笑曰:公垂至此耶!因問紳曰:頗知唐若山乎?對曰:常覽史,見若山得道之事,每景仰焉。
道士曰:餘即若山也。
将遊蓬萊,偶值江霧,維舟于此,與人垂曩之分,得暫相遇,讵忘之耶?乃攜紳登舟,江霧己霁,山峰如書,月光皎然,其舟淩空而行,俄頃,已是蓬鳥金樓玉堂,森列天表。
神仙數人,皆舊友也。
将留連之,中有一人曰:公垂方欲佐國理務,數畢乃還耳。
衆仙于是複命若山送歸華山。
後果人相連秉節钺。
唐敬宗時,杜景光上言,其友周息元壽數百歲,帝遣宦者往潤州迎之,至京師,館之禁中山亭。
李德裕論奏息幾誕動不情。
文宗即位,逐之。
潤州北距八涉沙尾纡惟六十裡,舟多敗溺。
剌史齊漸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婁渠以達揚子,歲無覆舟,減運錢數十萬本。
德祫在鎮日,賓客無敢忤。
杜??時為賓佐,數谏正之。
及穑袁州,歎曰:賓客釁我皆如??,無有今日。
唐王璠子遐休,後誅死。
初,璠作潤州外隍,得石刻曰:山有石,石有玉,王有瑕,瑕即休。
術家謂璠祖名金,岑生礎,礎生璠,璠生遐休,蓋其應雲。
王情題北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張燕公居相府,手題于政事堂,每示能文,家令為楷。
武敬守郡,永王璘反,進至嘗塗,敬之同元景曜及荀之将兵拒之,景曜降,敬之及濟戰于伊婁埭,死之。
王緯剌潤,時,州縣有韓滉,特不錢米未入者十萬缗府丈,謂裒。
為進。
本綿上疏順捐以纾民,居官以清白稱,然好用刻淡之督蔡其下。
陽平路隋為潤州參軍,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視,不以為屈。
上元中,劉展叛,潤州刺史韋儇同江淮都統李烜、浙西節。
度使石令儀屯京口。
展引兵入廣陵,恒辟北固。
為兵塲揮木以塞江口。
展軍于白沙,設疑兵八洲,張火鼓,謀若将趨北固者。
如是累日,烜悉銳兵守京口,待之,無乃自上流濟,襲下蜀,犯升。
上元二年正月,田神功使苑知新等将四人自白沙濟,西趨下闌,自将三千人軍于瓜洲,濟江。
展将步騎萬餘陳于蒜山。
神功以舟載兵趨金山,會大風不得渡,還軍瓜洲,而知新等兵巳至下蜀,展遂敗。
初,展陷潤州,以其将許澤為潤州刺史,展敗走,澤死。
京兆杜佑以故人子過潤州刺史韋元甫,元甫無加禮。
他日,元甫有疑獄,不能決,試訊佑,佑為辨。
處挈要無不盡。
元甫奇之,署司法參軍。
長安中為。
尚衣本和皇千藩,即遂委時,貶潤長史。
明皇即位,自潤州名拜事,鎮海節度使高骈為衙将。
王仙芝敗,殘黨過江。
帝以骈嘗治郓,威化大行。
仙芝黨多郓人,故授骈鎮海叩度。
骈遣璘與梁缵分兵窮詩,降其骁将畢師錦數十人,賊走嶺表。
蕭定刺潤,大正中,有司差天下刺史治最,定與常州剌史蕭複、濠州刺史張镒為第三。
其勸農桑,均賦稅,勞來遊口,更在二人右。
金山有二龍穴,常武毒氣如霧,有近之,多病或斃。
大曆八年,釋靈坦往居之,毒遂滅。
長慶年,潤州刺史窦易直,部将王國清指漕貨淹積不能前,激衆謀亂。
易直知之,械送獄。
其黨數千群??入獄,篡取之。
易直立格誅亂者一級,與千萬。
衆喜,反?為亂者三百餘人,悉斬之。
樂天守杭,江東進工多奔杭取解。
時張祐除文俱至,祐曰:仆為解九宜矣。
凝曰:君有何佳句?祐曰甘。
露寺詩有:川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
金山寺有樹影中流見,鐘聲隔岸聞。
疑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句雲:千古常如白練飛,二條界破青山色。
祐愕然,凝果獲選。
李锜最愛李紳才,辟掌書記。
倚不法,數谏不入。
會使者召倚,倚稱疾,脅使者為衆奏:夫子幸得留,令紳作疏。
紳佯怖栗,不能為字,下筆辄塗去。
锜怒罵,對曰:得死為幸。
即注以刃,令易紙,複然,因囚之獄中。
锜誅,乃免。
後至宰相。
李锜判官王憺以促鐘入朝忤意,殺澹而食之。
監軍使聞亂,遣衙将趙琦慰谕,又脔食之。
锜反,遣鎮将李奉仙、田少卿張子良領兵分略宣、池。
而将與鈎甥裴行立同謀效順,既受命出,乃回戈趣城,執倚送京師,斬阙下。
三将皆選擢,封王公。
行立,泌州刺史,薛革刺潤,加禦史大夫。
一綠袍十餘年不易,囚,賜朱服,然後易去。
君審權剌潤,清重寡言,視事有常,處坐必斂衽,日人始就内寝。
賦龐,南兵大破之泰相八。
年,齊休為浙西團練副使,卒于潤州官舍。
三更後将小。
殓,忽大聲曰:如子且止哭,當有處分。
其妻。
大驚。
齊休曰:妪子聞鬼語,驚悸耶?妻日:非畏悸。
但不分與君遽隔幽冥,孤懷無所依怙,不意神識有知,誠俟明教。
休曰:死生之期,涉真宰夫婦之道,重在人倫。
今其屍骸具在,足寬懷抱。
家事不小,且須商量,不可空為兒女悲泣,使某幽冥更憂妻孥也。
良久,語絕,即各營辨喪事。
方曰:又聞呼聲曰:适到張清家,造得草屋。
間其夕,張清。
夢休至,謂我:昨日巳合買茔三畝,可速爻關,布置分明,請依其命。
及将歸,自擇發曰:呼喚三如常。
時幾仆婢有私竊者,無不摘發。
周實為浙西節度使,治城隍,至鶴林門,得古塳,棺椟将腐,發之,有二女子,面如生,鉛粉衣服皆不。
敗掌。
役者以告,寶親視之,盛曰:此當是嘗服靈藥待時而發,發則解化。
之期矣。
寶即命改葬,具車輿,聲樂以愁。
與僚屬登城望之,有紫雲覆??車上,行數裡鹹見二女子出自車中,坐于紫雲,冉冉而上,久之乃沒。
啟棺則空矣。
吳王收浙。
右之明年夏六月,月瑩無雲,長江如畫,甘露有僧持課。
俄數人,自西軒上江亭,坐定,命列聲果取酌。
僧思中夜必為幽靈,于窦隙伺之,東向一人,朱衣霜簡,清痩多髯,飛杯之次,東向者曰:今曰恣江南遊,皆不乏風流矣。
仆嘗記公。
雲:何人種得西施花,千古風流開不盡,可謂越古超今矣。
酒至,西戎服者曰:各述曩曰臨危一言,以代絲竹,自吟自誦,可乎?衆曰:可。
戎服者執杯而言曰:趙壹能為賦,鄒陽解獻書。
可惜西川水,不救轍中魚。
次至縫掖,舉杯而歌曰:偉哉海鱗,壯矣垂天翼。
三日失風水,翻為蝼一食。
巡至南向雲: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
既涉太行險,茲路信難陟。
次至朱衣,高吟曰:握裡龍蛇紙土鸾,逡巡千幅不為難。
顧雲已老羅隐耄,更有何人逞筆端。
罷節助倫屍。
刺然而啟,忽散去。
王茂章為潤州刺史楊行漸少賦,望見茂章營第,曰:天下未定,而茂章居寝性然,渠情為我忘身乎?茂草毀第本,見其齊王楊博造攝太尉裼嶙,傳位于升。
二年四月,遷博于潤,則丹陽宮,以王與為浙西節度使,馬思讓為丹陽官使,以服兵守之。
丹傷官什丹徒。
王輿少時從軍闡潤州,為大弩射中右,其自左耳出,方七人中之,擒死。
輿卧病百許日,及愈,耳亦不聾,終為使相,卒作七十四。
吳封徐溫齊國公,兩漸都柏讨使,始與州州。
後溫徙鎮金陵,以其稼子知诰守潤州。
嚴可水日:郎君非粉氏守,而推賢下士,人望頗歸,若不去之,恐為後患。
溫不能用其言。
徐溫雖潤州,以升、池等六州為屬。
溫聞升理界州有善政,往視之,見其府庫充實,城壁修收,乃徙治之,而遷昊潤州刺使。
昪初不欲往屢求宣。
州,溫不與。
既而徐知訓為朱瑾所殺。
溫居金陵,未及聞聞以州兵渡江定亂。
遂政安義、沙沱叛将也,奔淮南。
楊行密屬以騎兵,與田頤禽孫儒有功,表為潤州刺史。
王茂章攻潤。
州仁義見殺今德誠初事安仁義。
唐天祐二年,吳遣王茂章穴地取惆州,仁義以家屬保城樓,兵不敢登。
名德曰:汝可以委命矣。
乃抵引矢就?。
德誠守潤州,嘗秉燭夜出,候者以聞。
徐溫疑其右變,徙鎮江州。
及王茂章攻拔潤州,殺安仁義,遂為潤州團練使。
建勳南平王德誠之于德誠,徙鎮江州,猶不自安,乃遣建勳入谒徐溫。
溫見之,笑曰:有子如是,非惡人也。
即以女妻建勳。
浩刁賴為潤州稿将,逐其剛周寶。
寶奔常州,請推度支催勘官薛朗為帥,領杭州錢聊。
遣都城及杜棱等政常州,取周寶以歸。
聊具軍迎,館寶于橦亭。
寶病卒,遺棱等進攻潤州,劉性走,執朗,剖其心以祭寶,使阮結守潤州。
南唐林仁肇刺潤,常密陳取宋之策,宋忌之,懸仁肇畫像,引江南使。
者觀之,又指空館曰:将以待仁肇也。
使者歸白南唐主,遂鸠殺之。
盧文進節度宣間,委任賓佐,政績甚美。
潤州市大火文進使馬。
步使救之,益織文。
進怒,出府門,斬馬步使,傳聲而火止。
盧绛上書後主,陳京口至澗壁要沖之地,宜立栅屯戌,其餘利害數十事。
名募便習舟楫水道者,得馬雄、王川、傳絲數十人,立為偏神,督習水戰,節以金鼓,鹿以旗織也,船轉戈動,如節制。
盧绛微時往還澗壁,病痁且死,夜夢白衣婦人,頗有姿色,歌菩薩蠻,勸绛樽酒。
其辭雲: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
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背燈惟暗泣,甚處砧聲急。
眉黛小山攢,芭蕉生暮寒。
歌巳,謂绛曰:子病,食蔗即愈。
诘朝,求蔗食之,果差。
數夕,又夢前白衣人曰:妾乃王真。
也。
他日富貴,相見于回子坡。
後入金陵,上書陳京口至澗壁要告之地,左立栅屯戍,累官至潤州節度使。
後以殺歙州剌史龔慎儀侄款,求報季父之仇,命斬绛。
臨刑,有白衣婦人同斬,姿貌妃如所要。
其受刑之地,即固子坡也。
婦人姓耿,名玉真,其夫死,與前鄉之子通,當極法。
南唐盧绛以舟師援劉蒙正,分精甲一百人出,與绛戰,矢中左脅,戰益力。
及下潤州,劉澄等送關下。
蒙正尋知潤州軍州事。
柳開自常徙潤,招誘群盜,分俸金給之,又解不與賊,猶置諸左右,觀内輯甯。
範文正少讀書丹徒龍華寺。
談知潤州,親學較,請賜閑田,具經史傳,陳諸子書禮騁處士李觀以教士子薦通州向約與觀察帷官許渤善政極著。
錢城沈周守潤,為治簡易,訟有可巳者,辄谕以:義使歸思之,獄以故少。
皇祐中,張昪由禦史守爛郡,有民出外數日,忽有人報果鬥井中有扉,其妻往視之,哭曰:此吾夫也。
昪令其親屬鄰右往驗之,衆以井深不可辨,請出屍。
升曰:皆不能辨,何以獨供?妻知之,收付所司鞫問,果奸夫殺之,而妻與謀也。
蘇子瞻往來常、澗間,見書記孫立節于京口,甚重之力。
新法之初,監司皆新進少年,不以禮接士大夫,而獨敬憚立節,曰:是抗丞相不為條例司者。
王琪知潤州,轉運使欲俊常、潤漕河,琪陳其不便,??寝役。
而後議者卒請廢古城埭,破古函管,而丹徒縣仕十數中浚之,秋,不得方行,公私交病。
嘉祐間,歐陽文忠公舟泊采石,夜聞呼聲。
曰:去來。
舟尾有應之者曰:參政宿此,不得擅離,齋料幸。
為我帶來。
公念舟尾無人,其聲必出之鬼。
五鼓,又聞岸上馳驟,舟尾者呼曰:齋料如何?岸上且行且走,答雲:道塲不清淨,俱無所得,主者已降之罰矣。
公異其事。
後半月,因遊金山寺,告之寺僧。
寺僧曰:半月前,都城錢邦甯詣寺建設齋醮,其妻乳卧,即于壇前跌折二足,腥風滅燭。
時皆駭異。
公溯其日,即宿采石夜也。
河南程伯溫為潤州觀察支使,侍禁曹元哲挾權要勢,與人争田,州守畏逼,祝伯溫右之,伯溫弗為撓。
臨川王和甫安禮知潤州,當官持正,遇事立斷,下不敢欺。
鞫真卿守潤,民有相鬥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毆者出錢。
小人靳财,兼不憤,輸錢于所仇,紛争遂息。
元豐中,教授曾暧采諸家之集,始自東漢,終于南唐,得詩歌賦、贊五百餘篇,凡十卷。
楊次公守潤,米元章過丹徒,留數日去。
元章好易他人書畫,次公作河豚羹飲之,其實他魚。
元章疑而不食。
次公笑曰:此赝本耳。
迨其行,送以詩,有淮海聲名二十秋之句。
林子中見之,謂次公曰:公言無乃過欤?次公笑曰:二十年來,何處不知有米颠子。
米元章好奇,葬親丹徒之山間,不封不樹,莫有知其穴者。
有王相者,子韶之子也,素與米遊,獨知之。
米與遊山,因至墓所周覽之,次相忽波于草間,米色變,意甚怒,然業已諱之,竟不敢止。
相尤祐初,蘇轼疏言:臣竊見前者台官論朱服不孝,因疏乞外官,宰相除服直龍圖閣、知辯州,服因人言,反獲美命。
蓋宰相上欺朝廷,下??台谏,習用此術,久矣成例,不可不察。
晉陵強翊簿金壇,申國公章博,少與翊善。
惇居潤,翊不通書,不投謂。
及惇以宰相起知交,讓翊失策,翊怕然自若也。
蘇丞相頌藏書數萬卷,私關所傳居多。
頌自維揚拜中太乙宮使,歸鄉裡。
葉夢得每對士大夫言親炙之,幸其所傳,遂為葉氏藏書之祖。
東陂歸自儋耳,舟次京口。
蘇子容初卒,東坡巳病,遣叔黨來,用自作飯僧文弊雲:在熙甯初,陪公文德殿下,巳為三舍人之冠;及元祐際,綴公迩英閣前,又為五學士之首難淩厲高躅,不敢言同,而出處大槩,無甚相愧。
明日,子客諸孫往謝之,東坡側卧,泣下,不能起。
治平問,蔡下寓居京口,子幼自言本丹陽王家子訪,之果。
然其妻拏尚在,見之相與如昔。
及八九歲,漸忘前事矣。
東坡雜紀雲:東坡居士醉後單衫遊拍隐,既醒,着衫而歸。
問大衆日:适來醉漢向甚處去?衆無答。
明日,舉以間焦山,焦山乂手而立。
東坡自餞塘被含過京口。
林子中作郡守,?會,坐中營妓出牒:鄭容求落籍,高瑩求從良。
子中坐呈東坡。
東坡為作減字木蘭花書牒後雲:鄭莊十好客,容我樓前先。
薄情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瑩骨冰肌那解老。
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
用鄭容落籍、高瑩從艮八字于句端也。
介,衢州人,居丹徒,舉制利,累官秘閣校理。
與安石遊甚歡,然,未嘗降意相下。
初,安石累名起,後受學士之命,介以詩寄之,有雲:草慮顧動春色,意恨一外生曉寒。
蓋誠之也。
陳升之治第于丹徒,宅成山。
疾惟肩輿一登西樓而巳。
歌者袁絢,嘗從東披與客遊金山,适中秋,天宇四三碧無際江流。
傾湧,月色如晝,遂共登金山。
妙高台命,緬歌其水。
滿歌頭曰:月明幾時有,把酒問青。
天歌罷,公自起舞。
王觌熙。
甯中為編修,不樂久居職,求潤州推官,因旱,郡造吏視苗。
傷承監司指,不敢多除稅。
觌受檄歎曰:旱。
勢,即此民食已竭,倒廪贍之,猶懼不克濟,尚可責以賦耶?行敝日,盡除之。
虞奕龍知鎮江軍府,往見丹徒處士本迥,時論美之。
王觌以論胡宗愈出守開州,會鞏言:寄腹心幹大臣,寄耳目于台谏,二者相須,鬥不可。
今觌論執政,即去之,是愛腹心而塗耳目也。
帝悟,加觌直龍圖閣。
張于湖知京口,王宣子代之。
時多景樓落成,于湖為書樓偏,公庫送銀二百為潤筆,于湖非之,但需紅羅百匹。
于是大宴合樂酒。
酣。
湖制詞,命諸伎合唱,甚歡,以紅羅百疋賞之。
邑中刁氏。
子字鱗遊。
十歲賦竹馬詩雲:小兒騎竹作骅。
驕,任走東西意未休。
我巳章心無一在,十年渾什水東流。
後十載果卒。
有志其墓者,以比李長吉,言文章威成,古人有之,然亦夫所忌也。
孫阜、姚從道、葆預、張英、周鼎、蔣可久、楊烈,皆元符中士書言事時,預名者千餘人。
其後蔡驚分等定罪,潤士有此七人。
辛稼軒守潤,多病謝客,每燕必命待使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書句曰:我見青山,懷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又日:不恨古人,吾二不見,恨古人不見吾往耳。
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
既而義作衆遇樂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難禦。
見孫仲謀處。
又曰: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其寓感慨者,則曰:不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鹳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使伎疊歌,益自擊節。
徧問客,使摘其其意,又弗答,揮羽四視不止。
劉拯字彥修,宜州南陵人。
進士及第,累官戶部兵部尚書。
論不當編置元祐黨人,罷知蕲州,徙潤州。
呂祖謙曰:久客江湖,不見偉人。
昨至金山,見滕元發乘小舟破巨浪來,巍然使人神聳。
亞小卿,維揚人,善詩什,滑稽尤甚。
嘗遇蔡君谟于金山僧舍,酒酣,君谟題句屏間曰:陳亞有心終是惡,亞即索筆對日:蔡襄無口便成衰。
紹興丙子,郡守某欲私其鄉之士,俾育郡籍以試,來者數十。
郡人援貢舉制争,不勝,則期以試日過焉。
守知其謀,親以兵衛擁入之,郡人不勝忿,群起疇張,兵衛前卻,守愧且怒,因誣以犯。
比發卒大搜,儒冠者辄執之。
執者七人,金壇錢弼其也。
弼謂同列曰:今日之事,為之者阖郡人也。
雖然,阖郡之人既免矣,而吾七人者以不幸。
執,倘因吾七人者而遂究其餘,則彼禍不巳多乎?盍相與自。
執其咎。
守欲竟黨與,暇煉百計七人以身任不及。
其他,會言者直其冤,守以是去七人,遂得不減。
建炎中,劉光世以王德為都通制,德力捍江上,諸将恃以自強收真、暢諸郡。
建康失守。
潰卒戚方等趣鎮江城堡,顔北兵不滿千,時胡唐。
老知鎮江,度力不敵,因撫之。
無何,方等欲犯臨。
安妄言赴行在,請唐老部衆以行,唐老不從,遂遇害,谥定愍。
金人将南下,時沈與求知鎮江,與求奏請命将分屯江岸,遣嶽飛自上流取道,乘虛擊之。
高宗日:當如此措置。
嘉定中,郡守史彌堅重建金山龍王廟記雲:夏旱,禱兩膚寸之雲起于祠房。
次日午,焦山外濃雲如墨,冷風掠人如冰雪。
兩龍現水波逆立,右聲上與龍接,疾雷震電,大風随至,歲大豐。
洪邁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出視師,奏以邁參議軍事。
至鎮江,聞瓜州官軍與金人相持,皇懼失措。
會建康走驿告急,義問遽欲還,邁力止之曰:今退師,無益京口勝敗之數,而金陵間止旆,人心動搖,不可。
金粘沒喝入天長軍,帝南渡江,入于鎮江府。
金人追至楊子橋而去。
天長陷報至,帝即被申,乘騎馳至瓜洲,步得小舟,江惟卒數人,及王淵、張俊、張選、康履等從行日幕至鎮江。
時汪伯彥、薊潛善方率同利聽厚屠克勤說法,罷而會食。
或有問邊耗者,猶以不足畏告之。
堂吏大呼曰:駕巳行矣。
二人相顧倉皇,乃戎服乘馬南馳,居民争門而出,死者相枕藉。
大觀十,葛繁為鎮江太守,有三官于京師補中見料雙,是其父難葬物也。
诘之,鋪翁雲:适有官人攜來修補,少頃則至矣。
至果,其父拜之不顧,徑取靴,乘馬而去,奔随二裡,複力不可及,乃呼曰:生為父子,何無言見教?父曰:但學鎮江太守葛樂,則終身庶無暇颣。
其子谒弊,因詢:何以為幽賓所重?藥對曰:予生本無他長,唯事至則擇其利人者。
行之,四年來未嘗少辍,又問:何以為?利人事。
繁指坐間地踏曰:此物置之不正,則蹴人足,予為正之,若人清,與之杯水,皆利人事也。
随遇而行,上自公卿,下至乞丐,皆可以行,唯行之久,乃有利益。
後有異僧見蘩在淨土中雲。
淳熙九年,淮東總領朱佺言:鎮江三軍,乃韓世忠部曲造克敵引,以當敝騎沖突,其發可至百步,其勁可穿重甲,最為利器。
韓蕲王至鎮江,子日抵晚,令帳前提轄王權往金山,戒不得用船渡,給浮環,偕三卒本西津,遂浮。
以渡登山,寺僧疑為鬼神,诘得其詳,以手加額,因指适所曆處皆鼋鼍穴,曰:官既不苑,他日必貴。
後果建節。
靖康亂後,楊子江中遺棄物最多。
京口源戶于西津沙際,有得北珠三囊者。
苗、劉之變,轉運判官劉甯止自毗陵馳詣京口,見呂頤浩、劉光世,勉以忠我。
退而見軍儒佐勤王,以功進秩知鎮江。
甯止言:京口控扼大江,為淅西門戶,請分常州、江陰軍及昆山、常熟二縣隸本司,庶防秋時沿江号令歸,可以固守。
建炎三年,高宗親閱水軍于鎮江登雲門外。
九月,遣制置使韓世忠控守聞山。
四年四月,尤木、田廣德破臨安,世忠自秀州移師鎮江待之。
先以八幹人屯焦山寺,以遨其歸。
兀術遣人約日會戰,世忠遣偏将将三百人伏金山龍王廟中,又遣二百人伏江岸,遺人于舟望之,戒之日:聞江中鼓聲,岸兵先入,廟兵繼出。
金人果有五騎趨龍王廟,廟中之伏,先鼓而出,五騎振策而馳,僅得其二。
有三人紅袍王帶,既墜,複跳,馳而脫。
诘二人,雲:即兀術也。
既而大戰,俘獲甚衆。
又獲兀術之壻封龍虎大王者,舟千餘艘。
金人終不得濟。
複使緻詞,順還所掠假道,世忠不許,益以馬,又不許。
時撻辣在濰州,乃遣孛僅、太三趨準東,以為聲援。
世忠奏捷。
十月,兀術又與劉豫南侵,世忠自承州移師鎮江既而往濟,師,大敗金人。
十大儀。
十三月,栖密張浚來視師,長驅臨江。
部分諸将,身西鎮江,以節度之。
世忠遣使與兀術約戰,且言,張樞密已在鎮江,兀木宵遁宋末,賊掠潤州,城門不啟。
者十七曰,民餓死且半,時有費其者出。
粟施粥,活人甚衆。
卿人曰皆簧所祐也。
遂名其裡曰獨滿,以志其德。
後乃訛簧為黃也。
金人南下,劉子羽知鎮江,建議清野,淮東之人皆徙鎮江,撫以恩信,雖兵民雜居,無敢相侵。
建炎之亂,鎮江歲輸米,率不如數,轉運使按視,計倉粟存者尚負數萬,扃鑰而去。
軍食不繼,官吏憂窘。
汪藻知鎮江,命破??給之,曰:官軍張頤待哺,米在廪中,而不與之食,群期饑餓無聊,雖銅南山,猶有隙也者。
守重得罪,不敢辭。
會言者讒藻除宮觀。
蘇忠規為鎮江都統制。
時郡多盜,勝以諸軍部分伺察,于是奸偷屏迹,居人安堵。
通久虛,軍無奪大師,劉不能禁。
公彥進足食足兵之計,光世自檄歡府事,調度給足,審民安妥。
成肉為鎮江者稅制同惕存中、邵宏淵諸軍聚京口,臨江按試,金人相顧駭愕。
鎮江都統制張子蓋會破金人于海州。
蔡洗知鎮江軍府,會西溪卒,移屯建康。
時正大旱,郡民築陂潴木灌漑,漕司微郡決之,父老泣說洗曰:吾不忍獲罪百姓。
郤之。
巳而大而漕運通,郡亦大熟。
民歌之曰:我脯我水,以灌不奪。
蔡公是賴,安能克。
乾道八年,任鎮江教授,集開實以來十千卷,又補丹陽類稿所遺八十餘篇,為口集。
耿直之秉知鎮江,時,三縣合催畸零稅,總為錢千貫,被擾者數萬家。
秉下令蠲之,代以公餘,怒之赢。
去後,民猶思之。
嘗上疏曰:如遇亢悍,聽泯車河水。
孝宗問大臣曰:水豈可不令百姓?尋常人恐水淺,故不許。
孝宗曰:稼大,可從秉。
惇熙中,馬天同鎮,見口其毅,自任司戶參軍汪綱,而獨不晚随綱多山,博記,兵農、醫蔔、陰陽律曰,靡不研究。
九長于論事,所著有恕齋集。
樂令十陳伯修,以焉官居丹徒,曰書寝,夢至所,殿宇巍然,中有冠服而正坐者,如天帝,侍衛環列。
贊者引公拜殿下。
俄命升殿,慰藉久之,卿平生奏疏,可悉錄以呈覽。
公對曰:臣在杭州日,因陳正激事,郡守賈偉搜取焚賊矣。
帝曰:擇能記者錄之。
即有仙官導公至簾下,幕中設兒案,筆視上置二青冊。
公沉吟間,仙官曰:不必追記,盡在是矣。
開而,則前日所草章疏具在也。
公即捧進,帝喜曰:已安排卿第六等官矣。
遂覺,呼其大埤永昱至前,引手按其頂,則宰裂如小兒,斷執如火,謂之日:與吾書谒刺數,将别親舊,吾去矣。
其子請曰:大人何往?公告子謂:夢與帝面,此為吉兆,内谄将臨,大人何然。
豐相之留,亦夢朝帝,蓋永歸之兆也。
太守虞純臣道人招其子告曰:适尊公有狀,桂冠正宋,則何乃爾。
言木既聞,傳呼陳殿院來,知其故者,謂太守曰:死生定數也,公何訝?戒其子日:凡吾治命事,不可安。
易日置酒别,家衆視戚迫,夜欬逆。
不止。
諸子至,則巳趺坐而終矣。
七日,忽有僧來,吾曰:昔在瓜洲,夢官人朱歌騎馬,導從甚然,受波而北,人馬不濡。
或指雲陳國阮也。
故欲瞻其遺像。
時為公多有曉章,以紀其事。
紹興中,鎮江大早,時正移,陳居仁為守,請以缗錢四十萬給兵食,不報。
為書以義憾丞相,然後許所靖者往觇之。
間遣粜蓮于荊楚商人,商人日:是陳待制耶?争以粟就籴。
居仁區畫有方,所存數萬引。
因饑,治古悔 鮮界港為石?丹徒屠上蓄池,以時通濟漕運。
伯成知鎮江時,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審于圖。
伯成謂:虛此實彼,利害等耳。
包港在兩之中,不若雨砦之兵疊戍焉。
圖山砦兵素與海盜為地,伯成廉知姓名,會郡都試補之,無逸去。
獄具,請爵其死,黥隸諸軍。
李金叛,小惟贈人江。
鎮江通判董槐将兵濟汀而西,今乃遁去。
趙善湘知鎮江,教樂水軍五百人,以黃金沉之江,使探得者辄與之。
于是水技楸精,能潛行水底數裡。
又制多漿船五百艘,捷如飛凫。
又制亦馬、白绌二太舟,舟可載二千人。
舟式大小凡六七種,依八陣為法。
每搜應,舳舻參錯,雜以浮水。
諸軍履波濤為士伍,角伎奏樂,如陟康莊。
飾江部統制趙勝辟東陽王霆為計議官。
時本全攻法陵,勝出戌揚州,屬職多憚于行,霆慨然日:此豈臣子辭難之口?乃身先士卒,大小十八戰皆利,賊氣為懾。
萬通刊鎮江,時金初亡,當路知萬人豪,咨問者方午。
鄭清之初謀乘虛取河洛,萬謂當急為自治之規。
巳而元兵壓境,三邊震動,理宗下罪已??吳沐起草,又以若萬。
萬謂邊民生意如發,宜以振厲奮發,興起人心為務。
因條具沿邊事宜上之。
王孝忠為鎮江統制,時裼胄及孝忠本衆迎戰,勝氣百倍。
俄水軍統制朱信降賊,孝忠微軍,力不敵,死之。
吳淵守鎮江,會歲大緩,為鼎以食流民,令其客黃應炎主之。
應炎見三人有異,問其姓氏,
嗣曰:吾世蒙恩,城不守,所負多矣。
敬業怒,将斬之,其黨魏思溫救止,系江都獄。
錄忠當叙,以裴炎近親裁,遷梓州長史,轉汾州剌史。
寬大詩話: 潤州大江,本與今楊子橋為對岸,而爪洲乃江中三洲耳,故潮冰悉通揚州城中。
唐李颀詩雲:鹚鹢山頭微雨晴,揚州郭裡暮潮生。
以為自大曆後,潮以始不通。
今瓜洲既與楊子橋相連,自楊子距江尚三十裡,山川形勢,固有時遷易也。
潤州刺史韋說休日登樓,見人于後圃有所瘗藏者,問諸吏曰:參軍裴寬居也。
與偕來。
诜問狀,答曰:寬義不以苞苴污家,适有以鹿來饷,緻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
洗嗟異,引為按察判官,妻以女。
京兆李元纮司馬潤州。
發離百裡,士民号泣遮路,烏鵲之類飛擁行車。
後位至宰相。
詩話雲:金山留題甚多,而佳句甚少,以地勝難稱也。
惟張祐為古今絕唱。
青瑣集謂孫鲂結宇孤峰上,安禅巨浪間,可以相亞。
然移之南康,落星亦嘉,江心亦可。
而揚蟠天末樓台橫北固,夜深燈火見揚州。
王平甫又譏為莊宅牙人語,惟王介甫天末海門橫北固,望中沙岸似西興,始為中的。
又孫鲂天多地少,過橹驚濤二聯,誠亦可喜。
觔高自許負,其末雲:誰言張處士,詩後更蘭陵。
蕭颍士,楊府功曹,秩滿南遊,行侶共濟大舟,中有二少年熟視颍士,相顧曰:此人甚有肖于鄱陽忠烈王也。
穎士是鄱陽曾孫,即自款陳二子曰:吾調爾祖久矣。
颍士以衆中未敢詢訪,俟及京口,岸将啟請,而二子忽遽負膽而去。
穎王必謂非仙則神,虔心向矚而巳。
明年,穎士北歸,止于旰昭邑長之署。
邑吏俊獲發蒙盜,共五人,旅之于庭,而穎士懸亂江中,二少年亦缥紳于内。
穎士驚曰:斯二人非仙則神。
因具述曩事。
邑長即令先窮子,須臾款伏,佐驗明著,皆曰:我嘗開鄱陽王操,大獲金玉,當門有貴人,顔色如生,年方五十,真鬓斑白,僵卧于石塌,姿狀正與穎士相類,無少差異。
視廉問浙西,強悍自負,陰蓄不軌。
商人李順,舟泊京口,夜惔漂船,不知所止。
及旦,止三山下,風波稍定。
李上岸,見有鳥徑行五六裡,人鳥止岸情,古服異常。
引之登山,其之宮阙,巍峨靓麗。
李望之遙邦,有人自簾中捧函出,寄金陵韓公。
贊者引之出門李問。
曰:此為何?此?恐韓公。
诘問何人,緻書答日:此東海廣桑宣父,仲尼得道為真官,理于此山。
韓公即仲由也,性疆自恃,夫子恐其五刑網,緻書喩之。
将别,複謂李曰:語舟中人令安坐,勿顧船外,否必覆舟。
李如其言,舟行如飛。
頃之,達京口舊所。
既而投書。
韓公發西視之,皆科十文,博勖莫識,因拘絷李順為妖妄三客,隴眉古服,自稱能識古文。
韓公以書示之,客捧書于頂,再拜賀日:此孔宣父書,夏禹蜊州文也。
文曰: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徒系六人轶事曰動。
韓驚異,以殊禮遇之。
客出,莫知所之,因厚遣。
李順恭默謙謹,以臣節終焉。
韓滉建節潤州,時李希烈反,滉乃閉關梁,修塢壁。
起建邺,抵京岘,樓雉相望,以為朝廷有永嘉南狩之事,造樓船戰盤三千柁,以舟師出海門。
大閱,至申浦乃還。
時陳少遊在揚州,以甲士三千而江大閱,滉亦總兵臨金山,與之會。
希烈昭正州,滉擇銳卒,令神将王栖曜等進讨,将良弩數千夜入,矢及希烈坐輯笃日:潤州弩手至矣。
遂不敢東。
代宗朝,李秀卿刺湖州,至維揚,逢陸處士鴻漸。
李素熟陸名,因赴郡,抵揚子驿,将食,李曰:陸君善。
于茶,蓋天下間名矣。
人揚子南略水又殊絕三妙,千載遇,可曠之乎?命軍士挈瓶操舟漲南,南零陸執器以俟之。
俄水至,陸以杓揚其水,目江則江矣,非南零者。
既而傾諸盆,至半,睦遽止之曰:此南零者矣。
年士大駭,睨曰:赍自南零,舟蕩複冰,懼其出,挹岸水增之。
處士神鑒也,其敢保殺事隐焉。
又,李德俗居廓廟日,有親知奉使京口,李曰還曰:金山下中泠水,可與汲一盎來。
其人舉。
棹日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城下,方憶,乃汲瓶江中,歸京獻之。
季飲後歎曰:江表水味,有異于頃歲矣。
煩似建業石城下水。
其人 謝過不隐。
許渾夢登山,有宮室淩雲,人雲:此昆侖也。
既入,見數人飲,拾之,至暮而罷,賦詩雲:曉入瑤台露氣清,座中惟有許飛瓊。
塵心未斷俗,綠在千即山本月明。
他日,複夢至其處。
飛瓊曰:子何故百。
予姓名于人間座上?即令為天風吹下。
步虛曰:善。
潤州得玉磬十二,以獻張率更,叩其一曰:是晉某歲所造也。
是歲閏月,造者,法月數當十三,今缺其一,宜于黃鐘東九尺掘,必得焉。
敕州求之,如其言而得。
道士範可保,夏月獨遊甘露寺,将登北軒,忽有人不故褐衣,自方入,肩帔相拂。
範素好潔,衣新,心不悅。
俄牽三黃狗,駕肩而出,範怒形于色。
褐衣回顧,目光如電,範始知懼。
久而山下人至,曰:山上霹靂取龍,知之乎?範固不聞也。
甘露寺一僧,道行孤高,李贊皇廉問曰:嘗與之遊。
及罷任,以方竹材一枝留贈焉。
方竹杖出大治國,堅實而正方,節眼、須牙四面對出,實衛公所寶也。
及工,何也?右其僧尚在。
公問曰:所奉竹。
無恙。
名對曰:巳規圓而漆之矣。
公嗟惋彌日。
杜牧之杜秋娘詩:京口水清滑生女,白如脂雲雲。
序雲: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為李锜妾。
锜叛滅,籍之,入宮,有寵于景陵。
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母。
皇子壯,封漳王。
鄭注用事,誣王,王被罪廢,秋賜歸故鄉。
予過金陵,感甘窮且老,為之賦詩。
按泰和三年,漳王養母杜仲陽歸浙西,有??貞觀,院安置。
兼加有恤。
時李德祫被召,至宿州,奉诏,乃檄留後李贍行之。
後二年,漳王以罪廢。
又二年,王播自浙西還朝,誣德祫嘗賂仲陽結托漳王,德裕坐貶。
仲陽蓋所謂秋娘也。
但據牧之序,則漳王廢後,秋始放歸矣。
李德裕詩地接茅嶺,川迎伍子濤,兼用錢塘事,誤也。
舊志謂枚乘七發巳有廣陵觀濤之語。
廣陵與京口相對,此圖經失著也。
今按七發觀濤乎廣陵之曲江,曲江疑即錢塘。
錢塘江形曲,謂之浙江。
廣陵曲江,猶日揚州析江耳,恐亦未可認為京口也。
樂錄雲:望江南曲,始自李太尉鎮浙西日,為亡妓撰,亦曰夢江南。
所謂江南,多指京口。
又丁仙芝有江南曲雲:未曉巳成妝,乘潮去茫茫。
因從京口渡使。
報邵陵王,始下芙蓉樓。
言發琅琊岸,急為打船開。
惡許芳人見言色陵王者,大同中,以其嘗鎮京口。
然則汀南指京日,其來久矣。
唐兵部員外郎李約 曾佐李庶人飾浙西幕約,初至金陵,于锜座上,屢贊招隐寺标緻。
三曰,庶人宴于寺中明日,謂術曰:嘗聞誇抽寺,昨遊宴,細看,何殊爛中摩。
樊曰:某所賞疏野耳。
若遠山将翠幕速,古松用縣物畏廉膻牌鹿地泉,音樂比山難聲,此則實不勳在叔父大屬也。
庶人大笑。
唐兵部貫外郎摩約,有山林之緻,不好俗談,多蓄古器。
在潤州,嘗将古鐵片擊之清越。
又養三猿,名山公。
嘗以随逐,月夜泛江,登山,擊鐵啰琴,猿必嘯和,傾壺達夕,醉而後已。
又于焦山得石,号寶峰,後載歸洛中。
李約為李鈎節度幕僚,與判官盧坦屢谏锜不懷,皆去之。
塘若山刺潤州,好方術,輔鼎二便,用府庫官,能市遜。
遇異人,授鍊形法,與宿作同遊金山,自中流隐去。
有遺表留郡中兒案間。
明皇省表異之,命優恤其家。
又名其弟若水,與内臣齋??,尋訪未得。
後二十年,有若山舊吏,自浙西奉使淮南,于魚市。
中見若山當魚于肆,睨其吏,延入陋巷中華第,哀其久貧,以鐵二十挺,化為金遺之。
相國李紳,嘗習業于華山,山齋糧盡,徒步出谷,求糧于遠方。
抵暮,忽果。
雨至,避巨岩下。
見道士本舟石上,童柳楫而立,與之楫。
道士笑曰:公垂至此耶!因問紳曰:頗知唐若山乎?對曰:常覽史,見若山得道之事,每景仰焉。
道士曰:餘即若山也。
将遊蓬萊,偶值江霧,維舟于此,與人垂曩之分,得暫相遇,讵忘之耶?乃攜紳登舟,江霧己霁,山峰如書,月光皎然,其舟淩空而行,俄頃,已是蓬鳥金樓玉堂,森列天表。
神仙數人,皆舊友也。
将留連之,中有一人曰:公垂方欲佐國理務,數畢乃還耳。
衆仙于是複命若山送歸華山。
後果人相連秉節钺。
唐敬宗時,杜景光上言,其友周息元壽數百歲,帝遣宦者往潤州迎之,至京師,館之禁中山亭。
李德裕論奏息幾誕動不情。
文宗即位,逐之。
潤州北距八涉沙尾纡惟六十裡,舟多敗溺。
剌史齊漸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婁渠以達揚子,歲無覆舟,減運錢數十萬本。
德祫在鎮日,賓客無敢忤。
杜??時為賓佐,數谏正之。
及穑袁州,歎曰:賓客釁我皆如??,無有今日。
唐王璠子遐休,後誅死。
初,璠作潤州外隍,得石刻曰:山有石,石有玉,王有瑕,瑕即休。
術家謂璠祖名金,岑生礎,礎生璠,璠生遐休,蓋其應雲。
王情題北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張燕公居相府,手題于政事堂,每示能文,家令為楷。
武敬守郡,永王璘反,進至嘗塗,敬之同元景曜及荀之将兵拒之,景曜降,敬之及濟戰于伊婁埭,死之。
王緯剌潤,時,州縣有韓滉,特不錢米未入者十萬缗府丈,謂裒。
為進。
本綿上疏順捐以纾民,居官以清白稱,然好用刻淡之督蔡其下。
陽平路隋為潤州參軍,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視,不以為屈。
上元中,劉展叛,潤州刺史韋儇同江淮都統李烜、浙西節。
度使石令儀屯京口。
展引兵入廣陵,恒辟北固。
為兵塲揮木以塞江口。
展軍于白沙,設疑兵八洲,張火鼓,謀若将趨北固者。
如是累日,烜悉銳兵守京口,待之,無乃自上流濟,襲下蜀,犯升。
上元二年正月,田神功使苑知新等将四人自白沙濟,西趨下闌,自将三千人軍于瓜洲,濟江。
展将步騎萬餘陳于蒜山。
神功以舟載兵趨金山,會大風不得渡,還軍瓜洲,而知新等兵巳至下蜀,展遂敗。
初,展陷潤州,以其将許澤為潤州刺史,展敗走,澤死。
京兆杜佑以故人子過潤州刺史韋元甫,元甫無加禮。
他日,元甫有疑獄,不能決,試訊佑,佑為辨。
處挈要無不盡。
元甫奇之,署司法參軍。
長安中為。
尚衣本和皇千藩,即遂委時,貶潤長史。
明皇即位,自潤州名拜事,鎮海節度使高骈為衙将。
王仙芝敗,殘黨過江。
帝以骈嘗治郓,威化大行。
仙芝黨多郓人,故授骈鎮海叩度。
骈遣璘與梁缵分兵窮詩,降其骁将畢師錦數十人,賊走嶺表。
蕭定刺潤,大正中,有司差天下刺史治最,定與常州剌史蕭複、濠州刺史張镒為第三。
其勸農桑,均賦稅,勞來遊口,更在二人右。
金山有二龍穴,常武毒氣如霧,有近之,多病或斃。
大曆八年,釋靈坦往居之,毒遂滅。
長慶年,潤州刺史窦易直,部将王國清指漕貨淹積不能前,激衆謀亂。
易直知之,械送獄。
其黨數千群??入獄,篡取之。
易直立格誅亂者一級,與千萬。
衆喜,反?為亂者三百餘人,悉斬之。
樂天守杭,江東進工多奔杭取解。
時張祐除文俱至,祐曰:仆為解九宜矣。
凝曰:君有何佳句?祐曰甘。
露寺詩有:川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
金山寺有樹影中流見,鐘聲隔岸聞。
疑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句雲:千古常如白練飛,二條界破青山色。
祐愕然,凝果獲選。
李锜最愛李紳才,辟掌書記。
倚不法,數谏不入。
會使者召倚,倚稱疾,脅使者為衆奏:夫子幸得留,令紳作疏。
紳佯怖栗,不能為字,下筆辄塗去。
锜怒罵,對曰:得死為幸。
即注以刃,令易紙,複然,因囚之獄中。
锜誅,乃免。
後至宰相。
李锜判官王憺以促鐘入朝忤意,殺澹而食之。
監軍使聞亂,遣衙将趙琦慰谕,又脔食之。
锜反,遣鎮将李奉仙、田少卿張子良領兵分略宣、池。
而将與鈎甥裴行立同謀效順,既受命出,乃回戈趣城,執倚送京師,斬阙下。
三将皆選擢,封王公。
行立,泌州刺史,薛革刺潤,加禦史大夫。
一綠袍十餘年不易,囚,賜朱服,然後易去。
君審權剌潤,清重寡言,視事有常,處坐必斂衽,日人始就内寝。
賦龐,南兵大破之泰相八。
年,齊休為浙西團練副使,卒于潤州官舍。
三更後将小。
殓,忽大聲曰:如子且止哭,當有處分。
其妻。
大驚。
齊休曰:妪子聞鬼語,驚悸耶?妻日:非畏悸。
但不分與君遽隔幽冥,孤懷無所依怙,不意神識有知,誠俟明教。
休曰:死生之期,涉真宰夫婦之道,重在人倫。
今其屍骸具在,足寬懷抱。
家事不小,且須商量,不可空為兒女悲泣,使某幽冥更憂妻孥也。
良久,語絕,即各營辨喪事。
方曰:又聞呼聲曰:适到張清家,造得草屋。
間其夕,張清。
夢休至,謂我:昨日巳合買茔三畝,可速爻關,布置分明,請依其命。
及将歸,自擇發曰:呼喚三如常。
時幾仆婢有私竊者,無不摘發。
周實為浙西節度使,治城隍,至鶴林門,得古塳,棺椟将腐,發之,有二女子,面如生,鉛粉衣服皆不。
敗掌。
役者以告,寶親視之,盛曰:此當是嘗服靈藥待時而發,發則解化。
之期矣。
寶即命改葬,具車輿,聲樂以愁。
與僚屬登城望之,有紫雲覆??車上,行數裡鹹見二女子出自車中,坐于紫雲,冉冉而上,久之乃沒。
啟棺則空矣。
吳王收浙。
右之明年夏六月,月瑩無雲,長江如畫,甘露有僧持課。
俄數人,自西軒上江亭,坐定,命列聲果取酌。
僧思中夜必為幽靈,于窦隙伺之,東向一人,朱衣霜簡,清痩多髯,飛杯之次,東向者曰:今曰恣江南遊,皆不乏風流矣。
仆嘗記公。
雲:何人種得西施花,千古風流開不盡,可謂越古超今矣。
酒至,西戎服者曰:各述曩曰臨危一言,以代絲竹,自吟自誦,可乎?衆曰:可。
戎服者執杯而言曰:趙壹能為賦,鄒陽解獻書。
可惜西川水,不救轍中魚。
次至縫掖,舉杯而歌曰:偉哉海鱗,壯矣垂天翼。
三日失風水,翻為蝼一食。
巡至南向雲: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
既涉太行險,茲路信難陟。
次至朱衣,高吟曰:握裡龍蛇紙土鸾,逡巡千幅不為難。
顧雲已老羅隐耄,更有何人逞筆端。
罷節助倫屍。
刺然而啟,忽散去。
王茂章為潤州刺史楊行漸少賦,望見茂章營第,曰:天下未定,而茂章居寝性然,渠情為我忘身乎?茂草毀第本,見其齊王楊博造攝太尉裼嶙,傳位于升。
二年四月,遷博于潤,則丹陽宮,以王與為浙西節度使,馬思讓為丹陽官使,以服兵守之。
丹傷官什丹徒。
王輿少時從軍闡潤州,為大弩射中右,其自左耳出,方七人中之,擒死。
輿卧病百許日,及愈,耳亦不聾,終為使相,卒作七十四。
吳封徐溫齊國公,兩漸都柏讨使,始與州州。
後溫徙鎮金陵,以其稼子知诰守潤州。
嚴可水日:郎君非粉氏守,而推賢下士,人望頗歸,若不去之,恐為後患。
溫不能用其言。
徐溫雖潤州,以升、池等六州為屬。
溫聞升理界州有善政,往視之,見其府庫充實,城壁修收,乃徙治之,而遷昊潤州刺使。
昪初不欲往屢求宣。
州,溫不與。
既而徐知訓為朱瑾所殺。
溫居金陵,未及聞聞以州兵渡江定亂。
遂政安義、沙沱叛将也,奔淮南。
楊行密屬以騎兵,與田頤禽孫儒有功,表為潤州刺史。
王茂章攻潤。
州仁義見殺今德誠初事安仁義。
唐天祐二年,吳遣王茂章穴地取惆州,仁義以家屬保城樓,兵不敢登。
名德曰:汝可以委命矣。
乃抵引矢就?。
德誠守潤州,嘗秉燭夜出,候者以聞。
徐溫疑其右變,徙鎮江州。
及王茂章攻拔潤州,殺安仁義,遂為潤州團練使。
建勳南平王德誠之于德誠,徙鎮江州,猶不自安,乃遣建勳入谒徐溫。
溫見之,笑曰:有子如是,非惡人也。
即以女妻建勳。
浩刁賴為潤州稿将,逐其剛周寶。
寶奔常州,請推度支催勘官薛朗為帥,領杭州錢聊。
遣都城及杜棱等政常州,取周寶以歸。
聊具軍迎,館寶于橦亭。
寶病卒,遺棱等進攻潤州,劉性走,執朗,剖其心以祭寶,使阮結守潤州。
南唐林仁肇刺潤,常密陳取宋之策,宋忌之,懸仁肇畫像,引江南使。
者觀之,又指空館曰:将以待仁肇也。
使者歸白南唐主,遂鸠殺之。
盧文進節度宣間,委任賓佐,政績甚美。
潤州市大火文進使馬。
步使救之,益織文。
進怒,出府門,斬馬步使,傳聲而火止。
盧绛上書後主,陳京口至澗壁要沖之地,宜立栅屯戌,其餘利害數十事。
名募便習舟楫水道者,得馬雄、王川、傳絲數十人,立為偏神,督習水戰,節以金鼓,鹿以旗織也,船轉戈動,如節制。
盧绛微時往還澗壁,病痁且死,夜夢白衣婦人,頗有姿色,歌菩薩蠻,勸绛樽酒。
其辭雲: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
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背燈惟暗泣,甚處砧聲急。
眉黛小山攢,芭蕉生暮寒。
歌巳,謂绛曰:子病,食蔗即愈。
诘朝,求蔗食之,果差。
數夕,又夢前白衣人曰:妾乃王真。
也。
他日富貴,相見于回子坡。
後入金陵,上書陳京口至澗壁要告之地,左立栅屯戍,累官至潤州節度使。
後以殺歙州剌史龔慎儀侄款,求報季父之仇,命斬绛。
臨刑,有白衣婦人同斬,姿貌妃如所要。
其受刑之地,即固子坡也。
婦人姓耿,名玉真,其夫死,與前鄉之子通,當極法。
南唐盧绛以舟師援劉蒙正,分精甲一百人出,與绛戰,矢中左脅,戰益力。
及下潤州,劉澄等送關下。
蒙正尋知潤州軍州事。
柳開自常徙潤,招誘群盜,分俸金給之,又解不與賊,猶置諸左右,觀内輯甯。
範文正少讀書丹徒龍華寺。
談知潤州,親學較,請賜閑田,具經史傳,陳諸子書禮騁處士李觀以教士子薦通州向約與觀察帷官許渤善政極著。
錢城沈周守潤,為治簡易,訟有可巳者,辄谕以:義使歸思之,獄以故少。
皇祐中,張昪由禦史守爛郡,有民出外數日,忽有人報果鬥井中有扉,其妻往視之,哭曰:此吾夫也。
昪令其親屬鄰右往驗之,衆以井深不可辨,請出屍。
升曰:皆不能辨,何以獨供?妻知之,收付所司鞫問,果奸夫殺之,而妻與謀也。
蘇子瞻往來常、澗間,見書記孫立節于京口,甚重之力。
新法之初,監司皆新進少年,不以禮接士大夫,而獨敬憚立節,曰:是抗丞相不為條例司者。
王琪知潤州,轉運使欲俊常、潤漕河,琪陳其不便,??寝役。
而後議者卒請廢古城埭,破古函管,而丹徒縣仕十數中浚之,秋,不得方行,公私交病。
嘉祐間,歐陽文忠公舟泊采石,夜聞呼聲。
曰:去來。
舟尾有應之者曰:參政宿此,不得擅離,齋料幸。
為我帶來。
公念舟尾無人,其聲必出之鬼。
五鼓,又聞岸上馳驟,舟尾者呼曰:齋料如何?岸上且行且走,答雲:道塲不清淨,俱無所得,主者已降之罰矣。
公異其事。
後半月,因遊金山寺,告之寺僧。
寺僧曰:半月前,都城錢邦甯詣寺建設齋醮,其妻乳卧,即于壇前跌折二足,腥風滅燭。
時皆駭異。
公溯其日,即宿采石夜也。
河南程伯溫為潤州觀察支使,侍禁曹元哲挾權要勢,與人争田,州守畏逼,祝伯溫右之,伯溫弗為撓。
臨川王和甫安禮知潤州,當官持正,遇事立斷,下不敢欺。
鞫真卿守潤,民有相鬥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毆者出錢。
小人靳财,兼不憤,輸錢于所仇,紛争遂息。
元豐中,教授曾暧采諸家之集,始自東漢,終于南唐,得詩歌賦、贊五百餘篇,凡十卷。
楊次公守潤,米元章過丹徒,留數日去。
元章好易他人書畫,次公作河豚羹飲之,其實他魚。
元章疑而不食。
次公笑曰:此赝本耳。
迨其行,送以詩,有淮海聲名二十秋之句。
林子中見之,謂次公曰:公言無乃過欤?次公笑曰:二十年來,何處不知有米颠子。
米元章好奇,葬親丹徒之山間,不封不樹,莫有知其穴者。
有王相者,子韶之子也,素與米遊,獨知之。
米與遊山,因至墓所周覽之,次相忽波于草間,米色變,意甚怒,然業已諱之,竟不敢止。
相尤祐初,蘇轼疏言:臣竊見前者台官論朱服不孝,因疏乞外官,宰相除服直龍圖閣、知辯州,服因人言,反獲美命。
蓋宰相上欺朝廷,下??台谏,習用此術,久矣成例,不可不察。
晉陵強翊簿金壇,申國公章博,少與翊善。
惇居潤,翊不通書,不投謂。
及惇以宰相起知交,讓翊失策,翊怕然自若也。
蘇丞相頌藏書數萬卷,私關所傳居多。
頌自維揚拜中太乙宮使,歸鄉裡。
葉夢得每對士大夫言親炙之,幸其所傳,遂為葉氏藏書之祖。
東陂歸自儋耳,舟次京口。
蘇子容初卒,東坡巳病,遣叔黨來,用自作飯僧文弊雲:在熙甯初,陪公文德殿下,巳為三舍人之冠;及元祐際,綴公迩英閣前,又為五學士之首難淩厲高躅,不敢言同,而出處大槩,無甚相愧。
明日,子客諸孫往謝之,東坡側卧,泣下,不能起。
治平問,蔡下寓居京口,子幼自言本丹陽王家子訪,之果。
然其妻拏尚在,見之相與如昔。
及八九歲,漸忘前事矣。
東坡雜紀雲:東坡居士醉後單衫遊拍隐,既醒,着衫而歸。
問大衆日:适來醉漢向甚處去?衆無答。
明日,舉以間焦山,焦山乂手而立。
東坡自餞塘被含過京口。
林子中作郡守,?會,坐中營妓出牒:鄭容求落籍,高瑩求從良。
子中坐呈東坡。
東坡為作減字木蘭花書牒後雲:鄭莊十好客,容我樓前先。
薄情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瑩骨冰肌那解老。
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
用鄭容落籍、高瑩從艮八字于句端也。
介,衢州人,居丹徒,舉制利,累官秘閣校理。
與安石遊甚歡,然,未嘗降意相下。
初,安石累名起,後受學士之命,介以詩寄之,有雲:草慮顧動春色,意恨一外生曉寒。
蓋誠之也。
陳升之治第于丹徒,宅成山。
疾惟肩輿一登西樓而巳。
歌者袁絢,嘗從東披與客遊金山,适中秋,天宇四三碧無際江流。
傾湧,月色如晝,遂共登金山。
妙高台命,緬歌其水。
滿歌頭曰:月明幾時有,把酒問青。
天歌罷,公自起舞。
王觌熙。
甯中為編修,不樂久居職,求潤州推官,因旱,郡造吏視苗。
傷承監司指,不敢多除稅。
觌受檄歎曰:旱。
勢,即此民食已竭,倒廪贍之,猶懼不克濟,尚可責以賦耶?行敝日,盡除之。
虞奕龍知鎮江軍府,往見丹徒處士本迥,時論美之。
王觌以論胡宗愈出守開州,會鞏言:寄腹心幹大臣,寄耳目于台谏,二者相須,鬥不可。
今觌論執政,即去之,是愛腹心而塗耳目也。
帝悟,加觌直龍圖閣。
張于湖知京口,王宣子代之。
時多景樓落成,于湖為書樓偏,公庫送銀二百為潤筆,于湖非之,但需紅羅百匹。
于是大宴合樂酒。
酣。
湖制詞,命諸伎合唱,甚歡,以紅羅百疋賞之。
邑中刁氏。
子字鱗遊。
十歲賦竹馬詩雲:小兒騎竹作骅。
驕,任走東西意未休。
我巳章心無一在,十年渾什水東流。
後十載果卒。
有志其墓者,以比李長吉,言文章威成,古人有之,然亦夫所忌也。
孫阜、姚從道、葆預、張英、周鼎、蔣可久、楊烈,皆元符中士書言事時,預名者千餘人。
其後蔡驚分等定罪,潤士有此七人。
辛稼軒守潤,多病謝客,每燕必命待使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書句曰:我見青山,懷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又日:不恨古人,吾二不見,恨古人不見吾往耳。
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
既而義作衆遇樂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難禦。
見孫仲謀處。
又曰: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其寓感慨者,則曰:不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鹳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使伎疊歌,益自擊節。
徧問客,使摘其其意,又弗答,揮羽四視不止。
劉拯字彥修,宜州南陵人。
進士及第,累官戶部兵部尚書。
論不當編置元祐黨人,罷知蕲州,徙潤州。
呂祖謙曰:久客江湖,不見偉人。
昨至金山,見滕元發乘小舟破巨浪來,巍然使人神聳。
亞小卿,維揚人,善詩什,滑稽尤甚。
嘗遇蔡君谟于金山僧舍,酒酣,君谟題句屏間曰:陳亞有心終是惡,亞即索筆對日:蔡襄無口便成衰。
紹興丙子,郡守某欲私其鄉之士,俾育郡籍以試,來者數十。
郡人援貢舉制争,不勝,則期以試日過焉。
守知其謀,親以兵衛擁入之,郡人不勝忿,群起疇張,兵衛前卻,守愧且怒,因誣以犯。
比發卒大搜,儒冠者辄執之。
執者七人,金壇錢弼其也。
弼謂同列曰:今日之事,為之者阖郡人也。
雖然,阖郡之人既免矣,而吾七人者以不幸。
執,倘因吾七人者而遂究其餘,則彼禍不巳多乎?盍相與自。
執其咎。
守欲竟黨與,暇煉百計七人以身任不及。
其他,會言者直其冤,守以是去七人,遂得不減。
建炎中,劉光世以王德為都通制,德力捍江上,諸将恃以自強收真、暢諸郡。
建康失守。
潰卒戚方等趣鎮江城堡,顔北兵不滿千,時胡唐。
老知鎮江,度力不敵,因撫之。
無何,方等欲犯臨。
安妄言赴行在,請唐老部衆以行,唐老不從,遂遇害,谥定愍。
金人将南下,時沈與求知鎮江,與求奏請命将分屯江岸,遣嶽飛自上流取道,乘虛擊之。
高宗日:當如此措置。
嘉定中,郡守史彌堅重建金山龍王廟記雲:夏旱,禱兩膚寸之雲起于祠房。
次日午,焦山外濃雲如墨,冷風掠人如冰雪。
兩龍現水波逆立,右聲上與龍接,疾雷震電,大風随至,歲大豐。
洪邁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出視師,奏以邁參議軍事。
至鎮江,聞瓜州官軍與金人相持,皇懼失措。
會建康走驿告急,義問遽欲還,邁力止之曰:今退師,無益京口勝敗之數,而金陵間止旆,人心動搖,不可。
金粘沒喝入天長軍,帝南渡江,入于鎮江府。
金人追至楊子橋而去。
天長陷報至,帝即被申,乘騎馳至瓜洲,步得小舟,江惟卒數人,及王淵、張俊、張選、康履等從行日幕至鎮江。
時汪伯彥、薊潛善方率同利聽厚屠克勤說法,罷而會食。
或有問邊耗者,猶以不足畏告之。
堂吏大呼曰:駕巳行矣。
二人相顧倉皇,乃戎服乘馬南馳,居民争門而出,死者相枕藉。
大觀十,葛繁為鎮江太守,有三官于京師補中見料雙,是其父難葬物也。
诘之,鋪翁雲:适有官人攜來修補,少頃則至矣。
至果,其父拜之不顧,徑取靴,乘馬而去,奔随二裡,複力不可及,乃呼曰:生為父子,何無言見教?父曰:但學鎮江太守葛樂,則終身庶無暇颣。
其子谒弊,因詢:何以為幽賓所重?藥對曰:予生本無他長,唯事至則擇其利人者。
行之,四年來未嘗少辍,又問:何以為?利人事。
繁指坐間地踏曰:此物置之不正,則蹴人足,予為正之,若人清,與之杯水,皆利人事也。
随遇而行,上自公卿,下至乞丐,皆可以行,唯行之久,乃有利益。
後有異僧見蘩在淨土中雲。
淳熙九年,淮東總領朱佺言:鎮江三軍,乃韓世忠部曲造克敵引,以當敝騎沖突,其發可至百步,其勁可穿重甲,最為利器。
韓蕲王至鎮江,子日抵晚,令帳前提轄王權往金山,戒不得用船渡,給浮環,偕三卒本西津,遂浮。
以渡登山,寺僧疑為鬼神,诘得其詳,以手加額,因指适所曆處皆鼋鼍穴,曰:官既不苑,他日必貴。
後果建節。
靖康亂後,楊子江中遺棄物最多。
京口源戶于西津沙際,有得北珠三囊者。
苗、劉之變,轉運判官劉甯止自毗陵馳詣京口,見呂頤浩、劉光世,勉以忠我。
退而見軍儒佐勤王,以功進秩知鎮江。
甯止言:京口控扼大江,為淅西門戶,請分常州、江陰軍及昆山、常熟二縣隸本司,庶防秋時沿江号令歸,可以固守。
建炎三年,高宗親閱水軍于鎮江登雲門外。
九月,遣制置使韓世忠控守聞山。
四年四月,尤木、田廣德破臨安,世忠自秀州移師鎮江待之。
先以八幹人屯焦山寺,以遨其歸。
兀術遣人約日會戰,世忠遣偏将将三百人伏金山龍王廟中,又遣二百人伏江岸,遺人于舟望之,戒之日:聞江中鼓聲,岸兵先入,廟兵繼出。
金人果有五騎趨龍王廟,廟中之伏,先鼓而出,五騎振策而馳,僅得其二。
有三人紅袍王帶,既墜,複跳,馳而脫。
诘二人,雲:即兀術也。
既而大戰,俘獲甚衆。
又獲兀術之壻封龍虎大王者,舟千餘艘。
金人終不得濟。
複使緻詞,順還所掠假道,世忠不許,益以馬,又不許。
時撻辣在濰州,乃遣孛僅、太三趨準東,以為聲援。
世忠奏捷。
十月,兀術又與劉豫南侵,世忠自承州移師鎮江既而往濟,師,大敗金人。
十大儀。
十三月,栖密張浚來視師,長驅臨江。
部分諸将,身西鎮江,以節度之。
世忠遣使與兀術約戰,且言,張樞密已在鎮江,兀木宵遁宋末,賊掠潤州,城門不啟。
者十七曰,民餓死且半,時有費其者出。
粟施粥,活人甚衆。
卿人曰皆簧所祐也。
遂名其裡曰獨滿,以志其德。
後乃訛簧為黃也。
金人南下,劉子羽知鎮江,建議清野,淮東之人皆徙鎮江,撫以恩信,雖兵民雜居,無敢相侵。
建炎之亂,鎮江歲輸米,率不如數,轉運使按視,計倉粟存者尚負數萬,扃鑰而去。
軍食不繼,官吏憂窘。
汪藻知鎮江,命破??給之,曰:官軍張頤待哺,米在廪中,而不與之食,群期饑餓無聊,雖銅南山,猶有隙也者。
守重得罪,不敢辭。
會言者讒藻除宮觀。
蘇忠規為鎮江都統制。
時郡多盜,勝以諸軍部分伺察,于是奸偷屏迹,居人安堵。
通久虛,軍無奪大師,劉不能禁。
公彥進足食足兵之計,光世自檄歡府事,調度給足,審民安妥。
成肉為鎮江者稅制同惕存中、邵宏淵諸軍聚京口,臨江按試,金人相顧駭愕。
鎮江都統制張子蓋會破金人于海州。
蔡洗知鎮江軍府,會西溪卒,移屯建康。
時正大旱,郡民築陂潴木灌漑,漕司微郡決之,父老泣說洗曰:吾不忍獲罪百姓。
郤之。
巳而大而漕運通,郡亦大熟。
民歌之曰:我脯我水,以灌不奪。
蔡公是賴,安能克。
乾道八年,任鎮江教授,集開實以來十千卷,又補丹陽類稿所遺八十餘篇,為口集。
耿直之秉知鎮江,時,三縣合催畸零稅,總為錢千貫,被擾者數萬家。
秉下令蠲之,代以公餘,怒之赢。
去後,民猶思之。
嘗上疏曰:如遇亢悍,聽泯車河水。
孝宗問大臣曰:水豈可不令百姓?尋常人恐水淺,故不許。
孝宗曰:稼大,可從秉。
惇熙中,馬天同鎮,見口其毅,自任司戶參軍汪綱,而獨不晚随綱多山,博記,兵農、醫蔔、陰陽律曰,靡不研究。
九長于論事,所著有恕齋集。
樂令十陳伯修,以焉官居丹徒,曰書寝,夢至所,殿宇巍然,中有冠服而正坐者,如天帝,侍衛環列。
贊者引公拜殿下。
俄命升殿,慰藉久之,卿平生奏疏,可悉錄以呈覽。
公對曰:臣在杭州日,因陳正激事,郡守賈偉搜取焚賊矣。
帝曰:擇能記者錄之。
即有仙官導公至簾下,幕中設兒案,筆視上置二青冊。
公沉吟間,仙官曰:不必追記,盡在是矣。
開而,則前日所草章疏具在也。
公即捧進,帝喜曰:已安排卿第六等官矣。
遂覺,呼其大埤永昱至前,引手按其頂,則宰裂如小兒,斷執如火,謂之日:與吾書谒刺數,将别親舊,吾去矣。
其子請曰:大人何往?公告子謂:夢與帝面,此為吉兆,内谄将臨,大人何然。
豐相之留,亦夢朝帝,蓋永歸之兆也。
太守虞純臣道人招其子告曰:适尊公有狀,桂冠正宋,則何乃爾。
言木既聞,傳呼陳殿院來,知其故者,謂太守曰:死生定數也,公何訝?戒其子日:凡吾治命事,不可安。
易日置酒别,家衆視戚迫,夜欬逆。
不止。
諸子至,則巳趺坐而終矣。
七日,忽有僧來,吾曰:昔在瓜洲,夢官人朱歌騎馬,導從甚然,受波而北,人馬不濡。
或指雲陳國阮也。
故欲瞻其遺像。
時為公多有曉章,以紀其事。
紹興中,鎮江大早,時正移,陳居仁為守,請以缗錢四十萬給兵食,不報。
為書以義憾丞相,然後許所靖者往觇之。
間遣粜蓮于荊楚商人,商人日:是陳待制耶?争以粟就籴。
居仁區畫有方,所存數萬引。
因饑,治古悔 鮮界港為石?丹徒屠上蓄池,以時通濟漕運。
伯成知鎮江時,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審于圖。
伯成謂:虛此實彼,利害等耳。
包港在兩之中,不若雨砦之兵疊戍焉。
圖山砦兵素與海盜為地,伯成廉知姓名,會郡都試補之,無逸去。
獄具,請爵其死,黥隸諸軍。
李金叛,小惟贈人江。
鎮江通判董槐将兵濟汀而西,今乃遁去。
趙善湘知鎮江,教樂水軍五百人,以黃金沉之江,使探得者辄與之。
于是水技楸精,能潛行水底數裡。
又制多漿船五百艘,捷如飛凫。
又制亦馬、白绌二太舟,舟可載二千人。
舟式大小凡六七種,依八陣為法。
每搜應,舳舻參錯,雜以浮水。
諸軍履波濤為士伍,角伎奏樂,如陟康莊。
飾江部統制趙勝辟東陽王霆為計議官。
時本全攻法陵,勝出戌揚州,屬職多憚于行,霆慨然日:此豈臣子辭難之口?乃身先士卒,大小十八戰皆利,賊氣為懾。
萬通刊鎮江,時金初亡,當路知萬人豪,咨問者方午。
鄭清之初謀乘虛取河洛,萬謂當急為自治之規。
巳而元兵壓境,三邊震動,理宗下罪已??吳沐起草,又以若萬。
萬謂邊民生意如發,宜以振厲奮發,興起人心為務。
因條具沿邊事宜上之。
王孝忠為鎮江統制,時裼胄及孝忠本衆迎戰,勝氣百倍。
俄水軍統制朱信降賊,孝忠微軍,力不敵,死之。
吳淵守鎮江,會歲大緩,為鼎以食流民,令其客黃應炎主之。
應炎見三人有異,問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