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縣志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嘉典府知秀水縣事四明範正辂編輯。
秀水縣學署教谕事四明範正辂編輯,訓導天台袁日華校訂。
文苑 班孟堅稱:漢之文章炳焉,與三代同風。
而孝武征言語侍從之臣吾丘壽王輩,嚴夫子與兩中大夫,我邑則居其三。
昭明有雲:椎輪為大辂之始。
宜其流風餘韻,代不乏人也。
志文苑。
漢嚴忌姓莊,後避明帝諱,稱嚴由拳人。
與司馬相如俱好辭賦,哀屈原受性忠貞,不遇明主而遭暗世,乃斐然作辭,日哀時命。
因景帝不好辭賦,無所得志,聞梁孝王右文通寶客,遂徒步入梁,受知孝王,與鄒陽、枚乘俱見尊重,而忌名尤盛,世稱嚴夫子。
嚴助,由拳人。
忌子或雲忌族子。
郡舉賢良,對策百餘人。
武帝善助對,擢為中大夫,與朱買臣等并在左右。
是時征伐四彜,開邊置郡,内□制度,舉賢良文學,令助等與公孫弘辯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支大臣數诎,而助最親幸。
建元三年,閩粵圍東瓯,诏助持節發兵救之。
助風論南粵,遣其子入侍,又并論淮南王發兵臨粵,帝益賢助。
助侍燕從容,上問居鄉時,助對曰:家貧,為友壻富人所辱。
上問所欲,因拜會稽太守,久之不聞問,賜。
書日:制诏會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
會稽東接于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間。
者闊焉,久不聞問,具以春秋對,毋以蘇秦縱橫,助。
上書謝,願奉三年計最。
诏許之,因留侍中,有奇,異。
辄使為文,及作賦,誦數十篇。
後淮南王反,以助常受賄遺,帝意薄。
其罪,禦史大夫張湯論殺之,歸葬。
由拳。
朱買臣,字翁子家貧,好讀書,嘗刈薪樵賣以給其妻孫,負戴以給其妻孫,負戴相随,數止買臣無歌讴道中。
買臣愈疾歌,妻羞之,辭去。
後數歲,買臣随上計吏詣阙上書。
會邑子嚴□貴幸,薦買臣。
召見,說春秋、楚詞。
武帝悅之,拜為中大夫,與嚴□俱侍中。
是時方築朔方,公孫弘谏以為罷敝中國。
上使買臣難诎弘。
久之,召侍诏東越,數反複,買臣陳其可破狀,拜會稽太守。
會稽聞太守且至,發民除道,縣吏并迎車百餘乘,入吳界,見其故妻及夫治道,買臣呼令後車載之至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
居一月,妻自缢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悉召見故人與飲食。
諸嘗有恩者,皆報複之。
其後奏張湯陰事,湯自殺,買臣亦坐誅。
子山捬,官至右扶風。
唐陵。
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善言名理。
陳大建中,集名儒入講,元朗始冠,與下坐。
國子祭酒徐孝克倚貴縱辨,衆多下之,元朗獨屢奪其說。
陳亡,歸鄉闬。
隋大□中,大召明經,元朗與魯達、孔褒共會門下省,遷國子助教。
王世充僭号,封子立恕為漢王,以元朗為師,即其廬行束修禮。
元朗恥之,遂移疾去。
世充平秦王,辟為文學館學士。
高祖釋奠,召博士徐文遠等講論儒釋諸書,元朗隋方立義,徧析其要。
帝大喜曰:諸人誠辨,然德明一舉辄屈矣。
遷國子博士,封吳縣男。
子敦信,麟德中繇左侍極檢校左相,封嘉與縣子,緻仕,終大司成。
敦信子膂望,官至秘書少監,年二十二,階貂蟬。
膂望子灞,吏部郎中。
灞子侃,溧陽尉,卒官,民祠之。
陸扆,字祥文,宣公族孫。
光啟二年,舉進士第一,累遷翰林學士。
扆屬辭敏速,若注射然,一時詞臣皆以為不及。
昭宗甚寵異之,常侍金銮作賦,帝歎日:朕聞貞元時有陸□,能作内廷文書,今得卿,斯文不墜矣。
遷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階光祿大夫、嘉與縣男,尋貶陝州刺史。
久之,授工部尚書。
從帝自華州還,封吳郡開國公。
天複初,朱全忠作亂,殺之于白馬驿。
殷堯藩元和九年進士,從李翺長沙幕府,後為長樂令,有治績。
折侍禦史,官江南,甚著風采。
有詩集一卷。
宋謝炎字化南。
為文慕韓、柳,與盧稹齊名。
稹巽懦,炎勁急,反相厚善,時稱盧謝。
端拱初舉進士,補昭應主簿,徙伊阙,連知華容、公安。
有集二十卷。
衛湜字正叔,泾之弟。
好古博學,集禮記諸家傳注為集說,凡一百六十卷,上之朝,官至寶谟閣,知園洲,學者稱為栎齋先生。
明江漢字朝宗,會稽人。
元末落魄不羁,常客遊吳中,經濮院,濮氏延為上客,留數載。
洪武初,以文學召為翰林編修。
嘗應制賦元日早朝詩,賜绯袍。
後請老,因居濮院,與親友遊宴,常披賜绯以章君賜。
有月下清遊集。
姚绶字公绶。
少攻古文辭。
天順中第進士,為監察禦史,巡鹽雨淮,鈎剔積弊。
淮饑,書策赈濟,流民賴以全活。
聖書褒獎,出知永甯,以母老辭歸。
作滄江虹月舟,遊泛湖山間,書畫妙絕,一□□文暢逸,所□有大易、天入合□□、雜□若幹卷行世。
戴經字孟常,嘉與縣籍,秀水人,禦史祐之子。
成化丙年舉人,曆延平、九江二府推官。
居官執法甘澹泊,曆任六載,獨處官署,未嘗以家。
自隋升泰安知州,緻仕,家居杜門著書,有浔陽餘橋、雙湖集行于世。
秀邑前未有志,志自經始。
範言字孔嘉,登嘉靖丙戌進士,居官拓落,自蒲圻令攺學博,曆國子監丞,升大理府同知緻仕。
言博綜經史,善屬文,與比部彭格相□□、範宗韓、歐有體裁,彭闳肆绮麗,出入史、漢雨家,各負氣不相下。
論者謂範馴謹,而彭文肆質餘,為月旦所不滿雲。
屠應峻字文升,康僖公季子。
自平湖徙郡城。
峻方舞勺,康僖與論說史傳,語半令縣斷成敗,若素習者。
長而貫綜百家,聲籍甚。
嘉靖乙酉,舉應天鄉試第二。
明年成進士,選庶吉士。
會時宰銜諸翰林不附巳,出為部寺,而峻得刑部主事。
戊子典江西鄉試,調禮部,尋攺翰林修撰,遷侍讀,進宮谕。
峻為文善比事,屬辭縱橫,龜子史經傳,而宗本子長詩法,泛瀾百家,意有獨詣。
即名公大家,無不傾下之。
後移疾歸,未幾卒。
所著有蘭晖堂集。
湯日新字懋昭。
髫年銳志為醇儒,時藝爾雅,脍炙海内。
庚戌魁南宮,所至執經問業,戶屦常溝。
宰分宜,有惠政,邑人貌祀之。
累升兵科都給事中,多所建畫。
然性醇謹,弗敢甚引當否。
仕至通政,以自陳免歸。
項元淇字子瞻,生有至性,□介寡□,不治家人生産。
居恒博學嗜古,于書無索不窺。
文宗西京,以上古選逼陶、謝五七言在王孟間,尤好臨摹古法。
工草聖,每遊戲翰墨,尺幅數行,人競寶之。
以赀拜上林丞,非其好也。
遭内艱,歸墓田丙舍。
卒歲食貧,親知貴顯或遺之,卻弗受。
時與騷人衲子往來唱和,譚名理,蓋超超玄箸雲。
戚元佐字希仲,登壬戌進士,文聲籍甚。
初議選,館詞林,競推毂之,忽中旨傳免。
後選儀部,會穆廟登極,典禮多所匡贊。
宗籓一疏,深憂碩畫布減。
賈洛陽惜報聞罷,當日未有行之者。
已升尚賓卿,告歸。
居家廉靖,不為請遏。
文法鹹陽、西京,詩宗李杜,又善書畫,著有青藜集、往哲列傳。
沈元華字邃伯,嘉靖壬戌進士,殿試傳胪,授禮部主玫。
奉使朝鮮,賜一品蟒服,嚴肅持大體,朝鮮甚尊敬之。
贈以金絲幛及他物,悉卻之。
圖其國山川形勢要害。
扼塞以歸。
遷尚賓卿,士欲采玉,以華極谏,事得寝侍。
張江陵當國,有奪情之命。
華侄思孝抗疏糾之,杖戌并□。
華坐是十三年不遷其官。
江陵敗,始遷太常卿,随遷南大理,再遷北廷尉。
平反全活者甚衆。
已推南中都憲,方命下而捐館矣。
先是,與同年某者,皆豫知化日,相期以是年偕行,故不樂仕進,惟日擁書史自娛,尤善鐘王筆法,有與地圖注,未梓。
黃洪憲字懋忠,隆慶丁卯鄉試第一,又三年舉南宮第,授中秘。
江陵以人望推憲分校禮闱,欲屬其子,憲不可。
江陵廷責之,聲色俱厲,弗為動。
癸未入闱校禮經,尋預修會典、國史,直起居注。
乙酉主考福建,戊子、順天,所拔皆一時譽髦。
曆春坊庶子、太子少詹事、侍讀學士,侍日講會,忌者以試事中之,摘其所舉士文不中程,遂乞歸。
憲端謹醇厚,至其取予,嚴于一介初為編修時,使朝鮮歸,止攜圖書數卷,諸牢禮庭實皆籍記遺譯者,謝卻之,朝鮮人為立卻金亭。
所著有皇明文獻、朝鮮志、銮坡制草、學易詳說,學詩多識、碧山學士稿:曾孫濤,以壬午浙解論龍遊,升滋陽令,未任卒。
濤之子相如,舉甲子孝廉。
沈自邠字茂仁,丁醜進士,選庶常,授檢讨,纂修大明會典成,升修撰。
自邠生而韶秀,讀書窺大旨,發為文章,清華冠冕。
自諸生至入館試,辄高等。
為人雅饬,頗似其文。
馮夢祯自具區萬曆丁醜舉南宮第一,讀書中秘,與沈懋學、張嗣修同榜。
江陵奪情,夢祯邀沈詣嗣修,諷以不可,忤之,遂以病免。
裡居數載,稽讨典籍,手不釋卷。
好獎引後學,凡以藝質者,片語有合,辄推許恐後,一時秀隽,風靡從之。
江陵敗,還史館。
然任真落落,率與時不合,卒坐左官。
壬辰遷南少司成,賞拔朱之蕃、顧起元于雍試,尋升大司成,方骎骎向用,忌者造蜚語中之。
解組歸林,嘯詠自适。
時泚筆為文,以應四方之求,必似其人,切其事,喻難顯之旨,起未達之悟。
道從環應,梯接靡倦,得失升沉,礦然不擊于懷也。
晚号真實居士,所著快雪堂集傳世。
陳萬言字居一。
殳繼征進士,令益都,以勤瘁殁于官。
萬言弱冠領浙解,登進士。
天性孝友,為文精思,創辟力還止始及臨池篆,抽奇壬數,學無不精妙入神,惜未仕而卒。
所著有钘園諸集。
李日華字君實,号九疑。
少讀章句如□,習十四,補弟。
子員,執經于憑司成夢祯,考藝于陳征君繼儒,然不敢以列弟子行也。
二十七舉賢書,出郝敬之門。
明年成進士,司理江州,斥猾胥,清滞獄,蘇郵傳息,關。
役,攝郡邑篆,所至稱廉敏焉。
中監司蜚語左調倅汝州,治迹。
一如江州時丁内艱歸,念父春秋,高乞養,予告,尋起。
南儀部主政,再疏得終養。
父殁,廬墓三年。
熹宗時,起北膳部主政,未赴,尋擢玺丞。
受事甫五月,珰熖日熾,歎曰:清流之禍作矣。
遂乞黔國葬,差出長安。
崇祯初,報命阙下,陳言以佐新政,擢冏卿。
旋再疏乞歸,得俞旨:李日華孝思恬緻可嘉,遂以恬緻名其堂,奉玉音也。
通籍凡四十四載,乞侍養者二十四載,乞休沭前後十載。
其難進易退之操如此。
性沖澹,嗜異書,好遊名山水,精賞鑒。
所為詩文,奇古弘博,而碑版則照耀四裔焉。
與修神廟實錄,纂輯嘉興邑志,雜著有恬緻堂文集、紫桃軒、六硯齋、四六全書、味水軒日記諸書。
子肇亨,字會嘉,以明經入太學,寄情詩畫,所著有琴言閣、率圃吟、夢餘集、醉鷗長短句、續品異錄諸書,行冊。
孫三人:新枝,壬午舉人,性孝友,博綜經史,亦工詩畫。
琪枝,諸生,負文名,士林重之。
所作繪畫,則父子師承,稱神品焉。
昂枝,太學生,分司兩淮。
項聲國,字仲展,崇祯辛未進士,弱冠有文譽,所選制藝,紙貴洛陽。
知雅州,以廉惠稱,孝友著。
裡闾間撰述,惜多散佚無傳雲。
高承埏,字寓公,補秀水諸生,善屬文,經史百家無不該。
溪洽痛父工部郎中道素,以監督桂邸,雷震内臣黃用所建寝殿,株連冤死,投牒學使,請自褫以雪父冤,學使慰留之。
崇祯巳卯舉鄉試,庚辰成進士,除遷安令,以養士、恤民、厘獘為務。
适陸運津糧四千石濟急饷,力請減半,複設法墊運,省費萬計。
調繁寶坻,更多異政。
壬午、癸未,固守孤城,撫按合薦,诏褒其功,例當優叙,以忤權貴,改調泾縣。
數月政成,民歌之曰:琴溪泉,清且芬。
旵山阜,青入雲。
誰其比,高使君。
遷虞部主事,上書訟父冤,得昭雪,複原職,給诰命。
念母屠太宜人春秋高,乞歸終養,隐居病卒。
臨沒賦詩雲:惟将前進士,慘淡表孤□。
讀者悲之。
虞山錢謙益為之傳,泾人祀于水西書院,又祀集賢祠,與前令陳大绶、何廷魁、李邦華而四。
雲生平性嗜書,所藏不下數萬卷。
博學強記,雖簿書鞅掌,不廢涉覽。
梓行群書秘簡,及補陳繼儒秘笈百十種。
昔傳檇李藏書之富,必以高氏為最。
雲所著有稽古堂集。
子佑??,以才學孝友世其家。
材武 明世廟中倭彜内讧,秀亦被蹂躏矣。
從戚将軍、胡少保于行間者,韬钤之士不乏其人,若懷遠勳名,遠在鉰柱間也,僅曰中黃育獲朱□者流耶?志材武。
明懷遠将軍張淮,太仆張敏之子,倜傥有大略。
正德間,蜀寇猖獗,太仆兵備利綿有廖麻之難,将軍聞變馳入,願與父同死,侃侃陳利害,賊壯而出之。
後數從太仆軍中戰通江門鎮,别從延綏參将張鳳征倒塔兒等處,俱有斬獲功。
時内閣楊公一清行邊,甚器重之,授嘉與所正千戶,例進蘇州衛指揮同知。
金丹,嘉善人,蔔居秀水。
少為諸生,喜談淮陰、睢陽事。
已坐诖誤,遂棄而學武。
治韬钤,尤精蓍數。
會□彜内讧,賈男先登制府檄為間諜。
嘗從将軍戚繼光行間,多所俘獲,累軍功,官至參将。
已居家,穆然儒雅,不知其為故帥雲。
陳文治豪舉武健,嘗為府胥坐舞文,因棄桑梓,奮迹行伍,官至總兵,曆漁陽、上谷間,捕斬有功。
其後寇蘭,人弗及收,保上功幕府,不中,率卒被劾,瘐死請室未先讀書不成,棄學劍,膂力膽氣,千人辟易。
有封狼居胥□。
嘉靖間,胡少保懸賞格購倭首,先所手刃比數十,盡以其首級獻,而曰:丈夫意在立功,何以賞為?胡公奇而用之。
曆疆場凡四十年,累官總兵,絕聲伎之好,亦不置田宅園圃,輕裘绶帶,有古儒将風。
範希雲,府庠生,少年負氣,嘗與友人言:吾以七寸管向人鼻息,毋甯以三尺劍樹勳名。
會倭寇禾郡,所司授雲先□,敗倭于當湖,追及白馬堰,接戰三晝夜,力盡□陳死,年二十有六。
沈應仕,有膂力,素以膽勇先其曹偶。
一日,率鄉裡少年數十人,出北關與倭角,手刃兩三人,倭憤而盡銳攻之,中短兵,其左臂廢,猶力□,複殺四人。
衆懼怯,毋敢前,卒支解糜爛死。
孝義 芝生庶子之堂,桂發雙桢之膀,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已。
若張武恸親而隕,亦死。
孝爾。
舊志論割股非啟予之義,盧墓非反防之訓,信然。
然性行之過,所載不靳焉。
他如赈恤好行其惠,存沒不矜其德,後之陶白,能無愧與?志孝義。
漢張武,由拳人,父業為郡椽,送太守妻子還鄉,至河内遇盜賊死。
武年幼,不及識父,後詣太學受業,嘗持父遺劍至區所,号泣而祭。
太守第五倫嘉其行,舉孝廉。
遭母喪,過毀,傷父魂不□,哀恸絕命。
唐丘焉。
事繼母孝,嘗有靈芝生堂下,官至太子右庶子。
及緻仕,年八十餘,而母無恙,給以俸祿之半。
初還鄉,縣令谒之,為侯門罄折,令坐乃拜,裡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經縣治,降馬而趨。
卒年九十六。
宋朱張恂,字宗厚。
七歲讀經史即成誦。
十五能屬文,試省元,有聲朝野。
以征廣蠻功,遷進義校尉。
值車駕避元兵于厓山,恂率舟師勤王,力戰,多所斬獲。
會風雨大作,與樞密陸秀夫同日溺海。
子穹壽,見報恩院碑記。
張仲淳,以文行名,居鄉教授,好行陰德。
偶見商疾笃,
秀水縣學署教谕事四明範正辂編輯,訓導天台袁日華校訂。
文苑 班孟堅稱:漢之文章炳焉,與三代同風。
而孝武征言語侍從之臣吾丘壽王輩,嚴夫子與兩中大夫,我邑則居其三。
昭明有雲:椎輪為大辂之始。
宜其流風餘韻,代不乏人也。
志文苑。
漢嚴忌姓莊,後避明帝諱,稱嚴由拳人。
與司馬相如俱好辭賦,哀屈原受性忠貞,不遇明主而遭暗世,乃斐然作辭,日哀時命。
因景帝不好辭賦,無所得志,聞梁孝王右文通寶客,遂徒步入梁,受知孝王,與鄒陽、枚乘俱見尊重,而忌名尤盛,世稱嚴夫子。
嚴助,由拳人。
忌子或雲忌族子。
郡舉賢良,對策百餘人。
武帝善助對,擢為中大夫,與朱買臣等并在左右。
是時征伐四彜,開邊置郡,内□制度,舉賢良文學,令助等與公孫弘辯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支大臣數诎,而助最親幸。
建元三年,閩粵圍東瓯,诏助持節發兵救之。
助風論南粵,遣其子入侍,又并論淮南王發兵臨粵,帝益賢助。
助侍燕從容,上問居鄉時,助對曰:家貧,為友壻富人所辱。
上問所欲,因拜會稽太守,久之不聞問,賜。
書日:制诏會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
會稽東接于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間。
者闊焉,久不聞問,具以春秋對,毋以蘇秦縱橫,助。
上書謝,願奉三年計最。
诏許之,因留侍中,有奇,異。
辄使為文,及作賦,誦數十篇。
後淮南王反,以助常受賄遺,帝意薄。
其罪,禦史大夫張湯論殺之,歸葬。
由拳。
朱買臣,字翁子家貧,好讀書,嘗刈薪樵賣以給其妻孫,負戴以給其妻孫,負戴相随,數止買臣無歌讴道中。
買臣愈疾歌,妻羞之,辭去。
後數歲,買臣随上計吏詣阙上書。
會邑子嚴□貴幸,薦買臣。
召見,說春秋、楚詞。
武帝悅之,拜為中大夫,與嚴□俱侍中。
是時方築朔方,公孫弘谏以為罷敝中國。
上使買臣難诎弘。
久之,召侍诏東越,數反複,買臣陳其可破狀,拜會稽太守。
會稽聞太守且至,發民除道,縣吏并迎車百餘乘,入吳界,見其故妻及夫治道,買臣呼令後車載之至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
居一月,妻自缢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悉召見故人與飲食。
諸嘗有恩者,皆報複之。
其後奏張湯陰事,湯自殺,買臣亦坐誅。
子山捬,官至右扶風。
唐陵。
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善言名理。
陳大建中,集名儒入講,元朗始冠,與下坐。
國子祭酒徐孝克倚貴縱辨,衆多下之,元朗獨屢奪其說。
陳亡,歸鄉闬。
隋大□中,大召明經,元朗與魯達、孔褒共會門下省,遷國子助教。
王世充僭号,封子立恕為漢王,以元朗為師,即其廬行束修禮。
元朗恥之,遂移疾去。
世充平秦王,辟為文學館學士。
高祖釋奠,召博士徐文遠等講論儒釋諸書,元朗隋方立義,徧析其要。
帝大喜曰:諸人誠辨,然德明一舉辄屈矣。
遷國子博士,封吳縣男。
子敦信,麟德中繇左侍極檢校左相,封嘉與縣子,緻仕,終大司成。
敦信子膂望,官至秘書少監,年二十二,階貂蟬。
膂望子灞,吏部郎中。
灞子侃,溧陽尉,卒官,民祠之。
陸扆,字祥文,宣公族孫。
光啟二年,舉進士第一,累遷翰林學士。
扆屬辭敏速,若注射然,一時詞臣皆以為不及。
昭宗甚寵異之,常侍金銮作賦,帝歎日:朕聞貞元時有陸□,能作内廷文書,今得卿,斯文不墜矣。
遷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階光祿大夫、嘉與縣男,尋貶陝州刺史。
久之,授工部尚書。
從帝自華州還,封吳郡開國公。
天複初,朱全忠作亂,殺之于白馬驿。
殷堯藩元和九年進士,從李翺長沙幕府,後為長樂令,有治績。
折侍禦史,官江南,甚著風采。
有詩集一卷。
宋謝炎字化南。
為文慕韓、柳,與盧稹齊名。
稹巽懦,炎勁急,反相厚善,時稱盧謝。
端拱初舉進士,補昭應主簿,徙伊阙,連知華容、公安。
有集二十卷。
衛湜字正叔,泾之弟。
好古博學,集禮記諸家傳注為集說,凡一百六十卷,上之朝,官至寶谟閣,知園洲,學者稱為栎齋先生。
明江漢字朝宗,會稽人。
元末落魄不羁,常客遊吳中,經濮院,濮氏延為上客,留數載。
洪武初,以文學召為翰林編修。
嘗應制賦元日早朝詩,賜绯袍。
後請老,因居濮院,與親友遊宴,常披賜绯以章君賜。
有月下清遊集。
姚绶字公绶。
少攻古文辭。
天順中第進士,為監察禦史,巡鹽雨淮,鈎剔積弊。
淮饑,書策赈濟,流民賴以全活。
聖書褒獎,出知永甯,以母老辭歸。
作滄江虹月舟,遊泛湖山間,書畫妙絕,一□□文暢逸,所□有大易、天入合□□、雜□若幹卷行世。
戴經字孟常,嘉與縣籍,秀水人,禦史祐之子。
成化丙年舉人,曆延平、九江二府推官。
居官執法甘澹泊,曆任六載,獨處官署,未嘗以家。
自隋升泰安知州,緻仕,家居杜門著書,有浔陽餘橋、雙湖集行于世。
秀邑前未有志,志自經始。
範言字孔嘉,登嘉靖丙戌進士,居官拓落,自蒲圻令攺學博,曆國子監丞,升大理府同知緻仕。
言博綜經史,善屬文,與比部彭格相□□、範宗韓、歐有體裁,彭闳肆绮麗,出入史、漢雨家,各負氣不相下。
論者謂範馴謹,而彭文肆質餘,為月旦所不滿雲。
屠應峻字文升,康僖公季子。
自平湖徙郡城。
峻方舞勺,康僖與論說史傳,語半令縣斷成敗,若素習者。
長而貫綜百家,聲籍甚。
嘉靖乙酉,舉應天鄉試第二。
明年成進士,選庶吉士。
會時宰銜諸翰林不附巳,出為部寺,而峻得刑部主事。
戊子典江西鄉試,調禮部,尋攺翰林修撰,遷侍讀,進宮谕。
峻為文善比事,屬辭縱橫,龜子史經傳,而宗本子長詩法,泛瀾百家,意有獨詣。
即名公大家,無不傾下之。
後移疾歸,未幾卒。
所著有蘭晖堂集。
湯日新字懋昭。
髫年銳志為醇儒,時藝爾雅,脍炙海内。
庚戌魁南宮,所至執經問業,戶屦常溝。
宰分宜,有惠政,邑人貌祀之。
累升兵科都給事中,多所建畫。
然性醇謹,弗敢甚引當否。
仕至通政,以自陳免歸。
項元淇字子瞻,生有至性,□介寡□,不治家人生産。
居恒博學嗜古,于書無索不窺。
文宗西京,以上古選逼陶、謝五七言在王孟間,尤好臨摹古法。
工草聖,每遊戲翰墨,尺幅數行,人競寶之。
以赀拜上林丞,非其好也。
遭内艱,歸墓田丙舍。
卒歲食貧,親知貴顯或遺之,卻弗受。
時與騷人衲子往來唱和,譚名理,蓋超超玄箸雲。
戚元佐字希仲,登壬戌進士,文聲籍甚。
初議選,館詞林,競推毂之,忽中旨傳免。
後選儀部,會穆廟登極,典禮多所匡贊。
宗籓一疏,深憂碩畫布減。
賈洛陽惜報聞罷,當日未有行之者。
已升尚賓卿,告歸。
居家廉靖,不為請遏。
文法鹹陽、西京,詩宗李杜,又善書畫,著有青藜集、往哲列傳。
沈元華字邃伯,嘉靖壬戌進士,殿試傳胪,授禮部主玫。
奉使朝鮮,賜一品蟒服,嚴肅持大體,朝鮮甚尊敬之。
贈以金絲幛及他物,悉卻之。
圖其國山川形勢要害。
扼塞以歸。
遷尚賓卿,士欲采玉,以華極谏,事得寝侍。
張江陵當國,有奪情之命。
華侄思孝抗疏糾之,杖戌并□。
華坐是十三年不遷其官。
江陵敗,始遷太常卿,随遷南大理,再遷北廷尉。
平反全活者甚衆。
已推南中都憲,方命下而捐館矣。
先是,與同年某者,皆豫知化日,相期以是年偕行,故不樂仕進,惟日擁書史自娛,尤善鐘王筆法,有與地圖注,未梓。
黃洪憲字懋忠,隆慶丁卯鄉試第一,又三年舉南宮第,授中秘。
江陵以人望推憲分校禮闱,欲屬其子,憲不可。
江陵廷責之,聲色俱厲,弗為動。
癸未入闱校禮經,尋預修會典、國史,直起居注。
乙酉主考福建,戊子、順天,所拔皆一時譽髦。
曆春坊庶子、太子少詹事、侍讀學士,侍日講會,忌者以試事中之,摘其所舉士文不中程,遂乞歸。
憲端謹醇厚,至其取予,嚴于一介初為編修時,使朝鮮歸,止攜圖書數卷,諸牢禮庭實皆籍記遺譯者,謝卻之,朝鮮人為立卻金亭。
所著有皇明文獻、朝鮮志、銮坡制草、學易詳說,學詩多識、碧山學士稿:曾孫濤,以壬午浙解論龍遊,升滋陽令,未任卒。
濤之子相如,舉甲子孝廉。
沈自邠字茂仁,丁醜進士,選庶常,授檢讨,纂修大明會典成,升修撰。
自邠生而韶秀,讀書窺大旨,發為文章,清華冠冕。
自諸生至入館試,辄高等。
為人雅饬,頗似其文。
馮夢祯自具區萬曆丁醜舉南宮第一,讀書中秘,與沈懋學、張嗣修同榜。
江陵奪情,夢祯邀沈詣嗣修,諷以不可,忤之,遂以病免。
裡居數載,稽讨典籍,手不釋卷。
好獎引後學,凡以藝質者,片語有合,辄推許恐後,一時秀隽,風靡從之。
江陵敗,還史館。
然任真落落,率與時不合,卒坐左官。
壬辰遷南少司成,賞拔朱之蕃、顧起元于雍試,尋升大司成,方骎骎向用,忌者造蜚語中之。
解組歸林,嘯詠自适。
時泚筆為文,以應四方之求,必似其人,切其事,喻難顯之旨,起未達之悟。
道從環應,梯接靡倦,得失升沉,礦然不擊于懷也。
晚号真實居士,所著快雪堂集傳世。
陳萬言字居一。
殳繼征進士,令益都,以勤瘁殁于官。
萬言弱冠領浙解,登進士。
天性孝友,為文精思,創辟力還止始及臨池篆,抽奇壬數,學無不精妙入神,惜未仕而卒。
所著有钘園諸集。
李日華字君實,号九疑。
少讀章句如□,習十四,補弟。
子員,執經于憑司成夢祯,考藝于陳征君繼儒,然不敢以列弟子行也。
二十七舉賢書,出郝敬之門。
明年成進士,司理江州,斥猾胥,清滞獄,蘇郵傳息,關。
役,攝郡邑篆,所至稱廉敏焉。
中監司蜚語左調倅汝州,治迹。
一如江州時丁内艱歸,念父春秋,高乞養,予告,尋起。
南儀部主政,再疏得終養。
父殁,廬墓三年。
熹宗時,起北膳部主政,未赴,尋擢玺丞。
受事甫五月,珰熖日熾,歎曰:清流之禍作矣。
遂乞黔國葬,差出長安。
崇祯初,報命阙下,陳言以佐新政,擢冏卿。
旋再疏乞歸,得俞旨:李日華孝思恬緻可嘉,遂以恬緻名其堂,奉玉音也。
通籍凡四十四載,乞侍養者二十四載,乞休沭前後十載。
其難進易退之操如此。
性沖澹,嗜異書,好遊名山水,精賞鑒。
所為詩文,奇古弘博,而碑版則照耀四裔焉。
與修神廟實錄,纂輯嘉興邑志,雜著有恬緻堂文集、紫桃軒、六硯齋、四六全書、味水軒日記諸書。
子肇亨,字會嘉,以明經入太學,寄情詩畫,所著有琴言閣、率圃吟、夢餘集、醉鷗長短句、續品異錄諸書,行冊。
孫三人:新枝,壬午舉人,性孝友,博綜經史,亦工詩畫。
琪枝,諸生,負文名,士林重之。
所作繪畫,則父子師承,稱神品焉。
昂枝,太學生,分司兩淮。
項聲國,字仲展,崇祯辛未進士,弱冠有文譽,所選制藝,紙貴洛陽。
知雅州,以廉惠稱,孝友著。
裡闾間撰述,惜多散佚無傳雲。
高承埏,字寓公,補秀水諸生,善屬文,經史百家無不該。
溪洽痛父工部郎中道素,以監督桂邸,雷震内臣黃用所建寝殿,株連冤死,投牒學使,請自褫以雪父冤,學使慰留之。
崇祯巳卯舉鄉試,庚辰成進士,除遷安令,以養士、恤民、厘獘為務。
适陸運津糧四千石濟急饷,力請減半,複設法墊運,省費萬計。
調繁寶坻,更多異政。
壬午、癸未,固守孤城,撫按合薦,诏褒其功,例當優叙,以忤權貴,改調泾縣。
數月政成,民歌之曰:琴溪泉,清且芬。
旵山阜,青入雲。
誰其比,高使君。
遷虞部主事,上書訟父冤,得昭雪,複原職,給诰命。
念母屠太宜人春秋高,乞歸終養,隐居病卒。
臨沒賦詩雲:惟将前進士,慘淡表孤□。
讀者悲之。
虞山錢謙益為之傳,泾人祀于水西書院,又祀集賢祠,與前令陳大绶、何廷魁、李邦華而四。
雲生平性嗜書,所藏不下數萬卷。
博學強記,雖簿書鞅掌,不廢涉覽。
梓行群書秘簡,及補陳繼儒秘笈百十種。
昔傳檇李藏書之富,必以高氏為最。
雲所著有稽古堂集。
子佑??,以才學孝友世其家。
材武 明世廟中倭彜内讧,秀亦被蹂躏矣。
從戚将軍、胡少保于行間者,韬钤之士不乏其人,若懷遠勳名,遠在鉰柱間也,僅曰中黃育獲朱□者流耶?志材武。
明懷遠将軍張淮,太仆張敏之子,倜傥有大略。
正德間,蜀寇猖獗,太仆兵備利綿有廖麻之難,将軍聞變馳入,願與父同死,侃侃陳利害,賊壯而出之。
後數從太仆軍中戰通江門鎮,别從延綏參将張鳳征倒塔兒等處,俱有斬獲功。
時内閣楊公一清行邊,甚器重之,授嘉與所正千戶,例進蘇州衛指揮同知。
金丹,嘉善人,蔔居秀水。
少為諸生,喜談淮陰、睢陽事。
已坐诖誤,遂棄而學武。
治韬钤,尤精蓍數。
會□彜内讧,賈男先登制府檄為間諜。
嘗從将軍戚繼光行間,多所俘獲,累軍功,官至參将。
已居家,穆然儒雅,不知其為故帥雲。
陳文治豪舉武健,嘗為府胥坐舞文,因棄桑梓,奮迹行伍,官至總兵,曆漁陽、上谷間,捕斬有功。
其後寇蘭,人弗及收,保上功幕府,不中,率卒被劾,瘐死請室未先讀書不成,棄學劍,膂力膽氣,千人辟易。
有封狼居胥□。
嘉靖間,胡少保懸賞格購倭首,先所手刃比數十,盡以其首級獻,而曰:丈夫意在立功,何以賞為?胡公奇而用之。
曆疆場凡四十年,累官總兵,絕聲伎之好,亦不置田宅園圃,輕裘绶帶,有古儒将風。
範希雲,府庠生,少年負氣,嘗與友人言:吾以七寸管向人鼻息,毋甯以三尺劍樹勳名。
會倭寇禾郡,所司授雲先□,敗倭于當湖,追及白馬堰,接戰三晝夜,力盡□陳死,年二十有六。
沈應仕,有膂力,素以膽勇先其曹偶。
一日,率鄉裡少年數十人,出北關與倭角,手刃兩三人,倭憤而盡銳攻之,中短兵,其左臂廢,猶力□,複殺四人。
衆懼怯,毋敢前,卒支解糜爛死。
孝義 芝生庶子之堂,桂發雙桢之膀,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已。
若張武恸親而隕,亦死。
孝爾。
舊志論割股非啟予之義,盧墓非反防之訓,信然。
然性行之過,所載不靳焉。
他如赈恤好行其惠,存沒不矜其德,後之陶白,能無愧與?志孝義。
漢張武,由拳人,父業為郡椽,送太守妻子還鄉,至河内遇盜賊死。
武年幼,不及識父,後詣太學受業,嘗持父遺劍至區所,号泣而祭。
太守第五倫嘉其行,舉孝廉。
遭母喪,過毀,傷父魂不□,哀恸絕命。
唐丘焉。
事繼母孝,嘗有靈芝生堂下,官至太子右庶子。
及緻仕,年八十餘,而母無恙,給以俸祿之半。
初還鄉,縣令谒之,為侯門罄折,令坐乃拜,裡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經縣治,降馬而趨。
卒年九十六。
宋朱張恂,字宗厚。
七歲讀經史即成誦。
十五能屬文,試省元,有聲朝野。
以征廣蠻功,遷進義校尉。
值車駕避元兵于厓山,恂率舟師勤王,力戰,多所斬獲。
會風雨大作,與樞密陸秀夫同日溺海。
子穹壽,見報恩院碑記。
張仲淳,以文行名,居鄉教授,好行陰德。
偶見商疾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