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續志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分野:房、心宋豫州。
汝南入房二度。
唐天文志:角亢,壽星也。
初轸十度,終氐一度。
自原武至封丘,盡陳、蔡、汝南,逾淮源,至于弋陽。
故事息、江、黃道、柏、沈、賴、蓼、房、弦諸國,皆豫州之分屬。
□火氏涉壽星。
明清類天文分野書:角亢在辰□□□□至□度,屬鄭豫州。
一統志:汝甯府天文角亢、氐分野。
古豫州。
班固取三統曆配十二分野。
費直說周易,蔡邕月令章句,陳卓郡國宿度,皇甫谧帝王世紀、店一行天文志,各有同異,今附次于左。
大火班志:房、心,豫州,宋分。
陳卓自氏五度至尾九度,辰在卯,宋分。
費直自氐十一度,蔡邕自氐九度世紀,自氐五度至尾九度,宋分。
唐志:初氐三度,中房二度,終履六度。
壽星。
班志:角亢、氐自東井六度至亢六度,兖州□分。
陳卓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辰在辰,鄭分。
費直自轸七度,蔡邕自轸六度,世紀自轸十至氐四度,□分。
唐志:初轸十度,中角八度,終度。
□火。
班志:柳星□。
自柳三度至張十二度,□□分。
陳卓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辰在□,周分。
直自柳三度,蔡邕自柳三度形□□柳□度至張十七度,周分。
唐志:初危七度,□星七度,終張十四度。
形勝 縣南臨光山境,有山曰濮公,特峙于前。
淮水自西南而東歸,汝水自東北而南下,交□□合□焉。
邑當其中,信為形勝之地。
府志曰:濮山獨峙,淮汝交流。
州志曰:淮水流于右,汝水流于左,高山峙于前,平原連于後,良陂大澤,沃壤廣野,所謂财府也。
誠天建地設之險阻,實四通五達之要沖。
山川 濮公山、在淮河南,屬光山境,然距縣五裡,固息之封内山也。
中有濮公洞,相傳濮公修煉于此後仙去,石洞石室尚存。
山出珉工及黑石,堪為蒼子。
古今賢達登臨,皆有題詠紀其勝。
汝甯潘公立石,題曰:東南第一峰。
淮河、在縣南四裡。
源出唐縣桐柏山,東南潛流□十裡東山大複山,東流經确山、真陽、信陽。
山過息縣二百五十裡,合汝水,東注固始朱臯鎮出境,又南合渦水,納沂、泗入于海。
汝河、在縣東北一百五十裡。
源出汝州天息山,東南入西平,經上蔡、汝陽、新蔡、固始,達于淮。
兀季水溢為害,自舞陽之鍋河截其流,約水東注,因升蔡州為汝甯府,而西平、雲莊、遂平、馬鞍諸山水仍合。
流古渠經上蔡、汝陽、新蔡、息縣□□河,東流。
至四始朱臯鎮入于淮。
闾河、在縣東北九十裡。
源出确山縣高皇陂,東流合朣陂港,達于淮。
營河、在縣東北一百五十裡。
水分汝河,東南流達于淮。
谷河、在縣東南四十裡。
源出本縣豎斧堰,東流達于淮。
泥河、在縣東南四十五用裡。
出本縣萬安堰,東流達于淮。
澺河、在縣北十裡,下□,東南□葛陂對去□□房□□□。
十景 □□濮□□□□□□□□□□□□□□□□□□□□淮安。
淮汝交□、□□□□□□□□□□□□□。
古取神雖、□□□□□□□□□□□□□。
間豐變碧、在□□□□□□□□□□□□□□□□□□□□□□□□□□。
葛恢夜雨、在何廟南三十望。
居人常于夜出謂聲,開門視之,星力在天,閉戶複然。
仙洞□湫、在濮山之上,有泉從山半遠河,口下注,派布之聲,書夜不斷,寒不蟲。
東南三十裡關家店,問洋之斷。
寨河晚渡、斷數夕陽,分曲晚渡,為東南孔道。
豎斧春耕、在縣北二十裡豎斧地名。
每在三月,居人厭聞此牛聲,自煙霧中山。
玩花吊古、在縣治西。
玩花樓,名息侯,為息夫人建。
興國尋幽在縣東南二裡。
每年上元次日,鄉城童叟會集其地。
贊曰:餘沂江而西,抵天中,又北渡大河,登蘇門,□漢陽。
以上諸姬姓,如蔡、如鄭,皆存其名,而遷□地,餘更湮沒,無可考矣。
惟息屆長淮之濱,歸然獨存,為汝南邊徼,境雖加新以别古,而相去不過數武間,于姬宗之遺,豈不謂獨幸焉!溯沿革而不據周封,論形勝而不于中土,分疆域而不以山川,未免東西易向矣。
若星野則存而不論,蓋無取穿鑿也夫。
汝南入房二度。
唐天文志:角亢,壽星也。
初轸十度,終氐一度。
自原武至封丘,盡陳、蔡、汝南,逾淮源,至于弋陽。
故事息、江、黃道、柏、沈、賴、蓼、房、弦諸國,皆豫州之分屬。
□火氏涉壽星。
明清類天文分野書:角亢在辰□□□□至□度,屬鄭豫州。
一統志:汝甯府天文角亢、氐分野。
古豫州。
班固取三統曆配十二分野。
費直說周易,蔡邕月令章句,陳卓郡國宿度,皇甫谧帝王世紀、店一行天文志,各有同異,今附次于左。
大火班志:房、心,豫州,宋分。
陳卓自氏五度至尾九度,辰在卯,宋分。
費直自氐十一度,蔡邕自氐九度世紀,自氐五度至尾九度,宋分。
唐志:初氐三度,中房二度,終履六度。
壽星。
班志:角亢、氐自東井六度至亢六度,兖州□分。
陳卓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辰在辰,鄭分。
費直自轸七度,蔡邕自轸六度,世紀自轸十至氐四度,□分。
唐志:初轸十度,中角八度,終度。
□火。
班志:柳星□。
自柳三度至張十二度,□□分。
陳卓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辰在□,周分。
直自柳三度,蔡邕自柳三度形□□柳□度至張十七度,周分。
唐志:初危七度,□星七度,終張十四度。
形勝 縣南臨光山境,有山曰濮公,特峙于前。
淮水自西南而東歸,汝水自東北而南下,交□□合□焉。
邑當其中,信為形勝之地。
府志曰:濮山獨峙,淮汝交流。
州志曰:淮水流于右,汝水流于左,高山峙于前,平原連于後,良陂大澤,沃壤廣野,所謂财府也。
誠天建地設之險阻,實四通五達之要沖。
山川 濮公山、在淮河南,屬光山境,然距縣五裡,固息之封内山也。
中有濮公洞,相傳濮公修煉于此後仙去,石洞石室尚存。
山出珉工及黑石,堪為蒼子。
古今賢達登臨,皆有題詠紀其勝。
汝甯潘公立石,題曰:東南第一峰。
淮河、在縣南四裡。
源出唐縣桐柏山,東南潛流□十裡東山大複山,東流經确山、真陽、信陽。
山過息縣二百五十裡,合汝水,東注固始朱臯鎮出境,又南合渦水,納沂、泗入于海。
汝河、在縣東北一百五十裡。
源出汝州天息山,東南入西平,經上蔡、汝陽、新蔡、固始,達于淮。
兀季水溢為害,自舞陽之鍋河截其流,約水東注,因升蔡州為汝甯府,而西平、雲莊、遂平、馬鞍諸山水仍合。
流古渠經上蔡、汝陽、新蔡、息縣□□河,東流。
至四始朱臯鎮入于淮。
闾河、在縣東北九十裡。
源出确山縣高皇陂,東流合朣陂港,達于淮。
營河、在縣東北一百五十裡。
水分汝河,東南流達于淮。
谷河、在縣東南四十裡。
源出本縣豎斧堰,東流達于淮。
泥河、在縣東南四十五用裡。
出本縣萬安堰,東流達于淮。
澺河、在縣北十裡,下□,東南□葛陂對去□□房□□□。
十景 □□濮□□□□□□□□□□□□□□□□□□□□淮安。
淮汝交□、□□□□□□□□□□□□□。
古取神雖、□□□□□□□□□□□□□。
間豐變碧、在□□□□□□□□□□□□□□□□□□□□□□□□□□。
葛恢夜雨、在何廟南三十望。
居人常于夜出謂聲,開門視之,星力在天,閉戶複然。
仙洞□湫、在濮山之上,有泉從山半遠河,口下注,派布之聲,書夜不斷,寒不蟲。
東南三十裡關家店,問洋之斷。
寨河晚渡、斷數夕陽,分曲晚渡,為東南孔道。
豎斧春耕、在縣北二十裡豎斧地名。
每在三月,居人厭聞此牛聲,自煙霧中山。
玩花吊古、在縣治西。
玩花樓,名息侯,為息夫人建。
興國尋幽在縣東南二裡。
每年上元次日,鄉城童叟會集其地。
贊曰:餘沂江而西,抵天中,又北渡大河,登蘇門,□漢陽。
以上諸姬姓,如蔡、如鄭,皆存其名,而遷□地,餘更湮沒,無可考矣。
惟息屆長淮之濱,歸然獨存,為汝南邊徼,境雖加新以别古,而相去不過數武間,于姬宗之遺,豈不謂獨幸焉!溯沿革而不據周封,論形勝而不于中土,分疆域而不以山川,未免東西易向矣。
若星野則存而不論,蓋無取穿鑿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