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令節詳解
關燈
小
中
大
典》開載,秋分,皇帝由西安門出,詣西郊夕月壇祭夜明。
其祝文曰:“維萬曆×年歲次×月×朔×日,嗣天子禦名謹昭告于夜明之神。
惟神鐘陰之精,配陽之德,繼明于夕,有生共賴。
既惟五星列宿,鹹司下土,各有攸分。
(耳少)予之資,仰承帝命,君此生民。
茲者時維秋分,爰遵典禮,以玉帛牲醴之儀,用修常祭于神。
惟神歆鑒,福我邦民,尚享。
”上親填祝版于文華殿,白楮版,墨書,象月之色也。
○中秋 ○八月十五日也。
秋之于時,夏後冬前,八月之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
稽之天道,則寒暑均;取諸月數,則蟾魄圓。
故曰中秋,言此夜為三秋之中也。
又謂之月夕,蓋秋景天高氣肅,月色倍明,此夜之月尤為清瑩。
古今人皆于此夜賞月。
昔人名中秋之月為端正月。
吾杭鳳凰山有石如片雲拔地高數丈,将巅有一竅廣尺餘,名曰月岩。
惟中秋之月穿竅而出,他月則斜出竅外。
古今名人遊賞題詠甚多。
○重陽 ○九月九日也。
此月與日并應陽數,故曰重陽。
汝南桓景随費長房遊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災,令家人縫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飲菊酒,此禍可消。
”景如其言,登山夕還,雞犬牛馬一時暴死。
長房曰:“代之矣。
”古今登高自此始。
仙書雲: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
假此二物以消陽九之厄。
故古有采萸賞菊登高飲酒之行,又名菊節,一名重九。
趙彥昭《九日侍宴》詩雲:“紫菊宜新壽,茱萸辟舊邪。
願陪長久宴,歲歲捧香花。
”王勃《九日》詩雲:“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又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唐王勃,字子安,年十三,侍父宦遊,舟次馬當,遇老叟曰:“子非王勃乎?來日重九,南昌都督命客作滕王閣序,子有清才,盍往賦之。
”勃曰:“此去七百餘裡,今已九月八日矣,夫複何言。
”叟曰:“吾助清風一席。
”勃謝,登舟。
翌日昧爽,抵南昌。
會府帥閻公宴僚屬于滕王閣。
帥有婿吳子章,喜為文辭,帥欲誇之,乃命宿構滕王閣序,俟賓合而出為之,若即席而就者。
賓既集,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
至勃,漫然不辭。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得句辄報。
報至“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乃矍然曰:“天才也。
”頃而文成,帥大悅。
子章慚而退。
帥謝勃五百缣,回棹謝叟曰:“當具菲禮以荅神休。
”叟笑雲:“但遇長蘆焚陰錢十萬,足償薄債矣。
”勃如命為之。
○十月節 ○十月初一日也。
士庶上墳,禁中朝陵,告冬之意。
五臘名曰民庶臘。
○小春 ○十月為小春天時和暖如春,故曰小春。
○下元 ○十月十五日也。
乃衡嶽真人升仙日,鐘離飛升日。
唐朝三元日令崇玄道士講經。
○冬至 ○解見冬至十一月中。
《大明會典》開載,冬至祀天于圜丘儀節。
前期十日,太常寺題請視牲,次請命大臣三員看牲,四員分獻。
前期五日,上詣犧牲所視牲。
前一日,上親告于廟曰:“孝玄孫嗣皇帝禦名明日恭詣南郊視大祀牷犧,謹詣祖宗列聖帝後神位前恭預告知。
”及還,詣廟參拜,緻詞回宮。
前期四日,上禦皇極殿,太常寺奏祭祀,進銅人如常儀。
本寺博士捧請太祖祝版于文華殿,候上親填禦名。
前期三日,上具祭服,太廟請太祖配帝。
祝曰:“維萬曆×年×月朔×日,孝玄孫嗣皇帝禦名敢昭告于皇祖太祖高皇帝曰:茲以今月×日冬至,祗祀上帝于圜丘,謹請皇祖配帝侑神,伏惟鑒知,謹告。
”上禦皇極殿,百官具朝服聽受誓戒,傳制。
前期二日,上禦皇極殿親填祝版。
版以青楮,用朱書之,置蒼玉一,青色制帛十二于匣,太常卿捧安輿内。
上三上香,行一拜三叩頭禮畢,舁至天壇,奉安于神庫。
前期一日,免朝,上吉服告廟曰:“孝玄孫嗣皇帝禦名出宿于郊,祗行大報禮,謹恭詣告知。
”上由大明門出,詣南郊,由西天門入,至昭亨左門入,至内壝左門,太常寺卿導上至圜丘,視壇位畢,次至神庫視笾豆,至神廚視牲。
其壇位陳設,上帝
其祝文曰:“維萬曆×年歲次×月×朔×日,嗣天子禦名謹昭告于夜明之神。
惟神鐘陰之精,配陽之德,繼明于夕,有生共賴。
既惟五星列宿,鹹司下土,各有攸分。
(耳少)予之資,仰承帝命,君此生民。
茲者時維秋分,爰遵典禮,以玉帛牲醴之儀,用修常祭于神。
惟神歆鑒,福我邦民,尚享。
”上親填祝版于文華殿,白楮版,墨書,象月之色也。
○中秋 ○八月十五日也。
秋之于時,夏後冬前,八月之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
稽之天道,則寒暑均;取諸月數,則蟾魄圓。
故曰中秋,言此夜為三秋之中也。
又謂之月夕,蓋秋景天高氣肅,月色倍明,此夜之月尤為清瑩。
古今人皆于此夜賞月。
昔人名中秋之月為端正月。
吾杭鳳凰山有石如片雲拔地高數丈,将巅有一竅廣尺餘,名曰月岩。
惟中秋之月穿竅而出,他月則斜出竅外。
古今名人遊賞題詠甚多。
○重陽 ○九月九日也。
此月與日并應陽數,故曰重陽。
汝南桓景随費長房遊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災,令家人縫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飲菊酒,此禍可消。
”景如其言,登山夕還,雞犬牛馬一時暴死。
長房曰:“代之矣。
”古今登高自此始。
仙書雲: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
假此二物以消陽九之厄。
故古有采萸賞菊登高飲酒之行,又名菊節,一名重九。
趙彥昭《九日侍宴》詩雲:“紫菊宜新壽,茱萸辟舊邪。
願陪長久宴,歲歲捧香花。
”王勃《九日》詩雲:“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又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唐王勃,字子安,年十三,侍父宦遊,舟次馬當,遇老叟曰:“子非王勃乎?來日重九,南昌都督命客作滕王閣序,子有清才,盍往賦之。
”勃曰:“此去七百餘裡,今已九月八日矣,夫複何言。
”叟曰:“吾助清風一席。
”勃謝,登舟。
翌日昧爽,抵南昌。
會府帥閻公宴僚屬于滕王閣。
帥有婿吳子章,喜為文辭,帥欲誇之,乃命宿構滕王閣序,俟賓合而出為之,若即席而就者。
賓既集,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
至勃,漫然不辭。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得句辄報。
報至“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乃矍然曰:“天才也。
”頃而文成,帥大悅。
子章慚而退。
帥謝勃五百缣,回棹謝叟曰:“當具菲禮以荅神休。
”叟笑雲:“但遇長蘆焚陰錢十萬,足償薄債矣。
”勃如命為之。
○十月節 ○十月初一日也。
士庶上墳,禁中朝陵,告冬之意。
五臘名曰民庶臘。
○小春 ○十月為小春天時和暖如春,故曰小春。
○下元 ○十月十五日也。
乃衡嶽真人升仙日,鐘離飛升日。
唐朝三元日令崇玄道士講經。
○冬至 ○解見冬至十一月中。
《大明會典》開載,冬至祀天于圜丘儀節。
前期十日,太常寺題請視牲,次請命大臣三員看牲,四員分獻。
前期五日,上詣犧牲所視牲。
前一日,上親告于廟曰:“孝玄孫嗣皇帝禦名明日恭詣南郊視大祀牷犧,謹詣祖宗列聖帝後神位前恭預告知。
”及還,詣廟參拜,緻詞回宮。
前期四日,上禦皇極殿,太常寺奏祭祀,進銅人如常儀。
本寺博士捧請太祖祝版于文華殿,候上親填禦名。
前期三日,上具祭服,太廟請太祖配帝。
祝曰:“維萬曆×年×月朔×日,孝玄孫嗣皇帝禦名敢昭告于皇祖太祖高皇帝曰:茲以今月×日冬至,祗祀上帝于圜丘,謹請皇祖配帝侑神,伏惟鑒知,謹告。
”上禦皇極殿,百官具朝服聽受誓戒,傳制。
前期二日,上禦皇極殿親填祝版。
版以青楮,用朱書之,置蒼玉一,青色制帛十二于匣,太常卿捧安輿内。
上三上香,行一拜三叩頭禮畢,舁至天壇,奉安于神庫。
前期一日,免朝,上吉服告廟曰:“孝玄孫嗣皇帝禦名出宿于郊,祗行大報禮,謹恭詣告知。
”上由大明門出,詣南郊,由西天門入,至昭亨左門入,至内壝左門,太常寺卿導上至圜丘,視壇位畢,次至神庫視笾豆,至神廚視牲。
其壇位陳設,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