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令節詳解

關燈
南向,配帝西向,大明東西向,夜明西東向,星辰東西向北上,曰五星,曰二十八宿,曰周天星辰,雲雨風霄西東向北上。

    将事之夕,三更一點,禮部、太常寺堂上官各請神版出龛,先上帝,次太祖,次大明,次夜明,次五星,次二十八宿,次周天星辰,次雲師,次雨師,次風伯,次雷師,由圜丘北門入,轉至午陛升壇。

    先上帝,次太祖,次從位,各依原序先後奉安于神座。

    三更三點,上具祭服,自齋宮出,由左棂星門入,行至内壝。

    典儀唱樂舞生各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

    上至拜位,贊就位,上就位。

    燔柴,迎帝神,樂作,升壇。

    上至上帝金爐前,跪搢圭,上香,三上香訖,出圭。

    至太祖金爐前(儀同),複位,四拜。

    典儀唱奠玉帛,上至神禦前,搢圭,獻玉帛。

    上奠訖,出圭。

    至太祖前(儀同)。

    典儀唱進俎,上詣神禦前,搢圭,進俎。

    出圭,至太祖前(儀同),複位。

    典儀唱行初獻禮,上詣神禦前,搢圭,上獻爵訖,出圭。

    上至讀祝位,跪,樂暫止。

    讀祝官跪讀祝文曰:“維萬曆×年歲次×十一月朔×日,嗣天子臣(禦名)敢昭奏于皇天上帝曰:時維冬至,六氣資始,敬遵典禮,謹率臣僚,恭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此禋燎,祗祀于上帝,奉太祖高皇帝配帝侑神,尚享。

    ”上詣太祖神位前,搢圭,上獻爵訖,出圭,複位。

    典儀唱行亞獻禮,樂作(儀同)初獻,複位,樂止。

    典儀唱行終獻禮,樂作(儀同)亞獻,複位,樂止。

    太常卿進立于壇之二成東向,唱賜福祚,上至飲福位,光祿卿捧福酒跪進于上左,内贊奏飲福酒,上飲訖。

    光祿官捧福胙跪進于上左,内贊奏受胙,上受訖,出圭,俯伏興,平身複位。

    上複位四拜,典儀唱撤馔,樂作,執事官撤馔訖,樂止。

    送神,樂作,四拜,樂止。

    典儀唱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各恭詣泰壇,上退立于拜位之東,望燎,上至望燎位,燎半,内贊奏禮畢,樂止。

    上至大次易服,禮部、太常寺官奉神位安于皇穹宇,上還齋宮少憩,駕還。

    百官具朝服于承天門外橋南立迎駕,上入詣廟參拜,如視牲還之儀,緻辭曰:“孝玄孫嗣皇帝禦名圜丘大報禮成,恭詣祖宗列聖帝後神位前謹用參拜。

    ”拜畢,百官随至皇極殿行慶成禮,賜慶成宴于皇極殿。

    次日,公侯驸馬伯文武百官慶賀冬至。

    如遇遣官代祭,則本日行慶賀禮。

     ○臘日 ○臘無定日,冬至第三戌日是也。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

    秦初曰臘,後又改為嘉平。

    漢改為臘,後以十二月初八日為臘,名曰臘八節,今因之。

    臘者,獵也。

    因獵取獸以祀祖先之意。

    在五臘名曰王候臘。

    按周曰大蠟,蠟者,索也。

    十二月天子合聚萬物而索飨之。

    蠟之祭也,主先啬,謂神農也。

    司啬,上古後稷之官,百種司百谷之種之神。

    歲終祭祀,以報其教民樹藝之功。

     ○交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是夜民間俱祀司命竈神。

    俗雲竈神于二十四之夜朝見玉帝,以報本家一年善惡。

    此夜升天,至新正元日早方下塵寰。

    故民間相傳每年十二月二十四之夜為粉團、糖荳、果品謝神送竈。

    元日早複以糕團、香燭接竈。

    範至能祭送竈君辭曰: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

    雷車風馬少留連,家有杯盤豊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起,酹酒燒錢竈君喜。

    婢子鬥争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自二十四日以後,市肆賣門神、神馬、鐘馗、桃符闆,以備歲除之用。

    市井丐夫三四人合為一群,裝扮神鬼,敲鑼擊鼓,沿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義也。

     ○除日 ○歲終之日也。

    是日民間先期具羊豕三牲酒果,報祀百神及奠祖先,懸遺像以申瞻戀。

    除日之夕,具香燭于神前,焚楮币以送舊神。

    架松柴于門外焚之,謂之燒籸盆。

    無貧富皆爾,謂之相暖熱。

    既夜,團坐宴飲,謂之分歲。

    亦有坐而待旦,謂之守歲。

    時競放爆竹。

    舊傳山鬼犯人則病,其鬼畏爆竹聲,故人作火爆以震之。

    舂米殘年舂白者,謂之冬舂。

    其米圓凈,若交春方舂,則米眼盡落,未免虧折,所以米有冬舂之名。

    除日寫桃符對聯雲:新年納餘慶,嘉節慶長春。

    此十字穩當而豊厚,百世不能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