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時朔望詳解

關燈
○年 ○本作年,谷熟也。

    周曰年,取禾一熟也。

    今經典相承為年字。

     ○歲 ○年也。

    夏曰歲,取歲星行一次。

    又曰木星謂之歲星,此星一年行一次而四時功畢,故年謂之歲。

     載 ○音宰上聲,年也。

    又始也。

    唐虞曰載,取物終更始之義。

     ○祀 ○年也。

    商曰祀,取四時祀事一終也。

    祀與祀同。

    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按堯典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舜典曰“歲二月東巡狩”,則唐虞不特曰載也。

    禹貢曰“作十有三載乃同”,則夏不特曰歲也。

    太甲曰“三年複歸于亳”,則商不特言祀也。

    洪範惟十有三祀,周禮三歲計群吏,則周不特曰年也。

    蓋載以始一歲而終,歲以星一歲而周,祀以祭一歲而遍,年以禾一歲而熟,四者名異而實無不同也。

     ○自秦漢以來皆謂之年,惟唐玄宗以天寶三年改為載,至唐肅宗後複為年。

     ○日 ○日,實也,太陽之精,象形。

    凡日行一日,則一周天。

    歲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一年凡三百六十日。

     ○月 ○月,阙也,十五稍減,故曰阙也。

    太陰之精,象形。

    日譬火,月譬水,火外見,水含景,故月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明盡,以明一盡謂之一月。

    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時 ○時,辰也,十二時也。

    日一晝夜有十二時。

     ○刻 ○刻,漏也,晷度也。

    天行一周,晝夜百刻,配以十二時,一時得八刻。

    詳而言之,十時得八十刻,又二時得十六刻,總九十四刻,所餘四刻分為二百四十分,布之十二時之間,則一時得八刻二十分。

     ○朔 ○初一日也。

    月一日始蘇也,會日為朔,魄盡月之朝始也。

     ○旁死魄 ○初二日也。

    書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

    蔡傳曰:死魄,朔也。

    二日故曰旁死魄。

    又曰先記壬辰旁死魄,然後言癸巳,代商者猶後世言某日必先言某朔也。

     ○哉生明 ○初三日也。

    書武成“厥四月哉生明”。

    蔡傳曰:哉,始也。

    始生明月三日也。

    孔氏曰:生明死魄俱是月初,上雲死魄,此雲生明,互言耳。

     ○朏 ○初三日也。

    書召诰“惟丙丁朏,越三日戊申”“畢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

    蔡傳曰:朏,音匪。

    孟康曰:月出也,三日明生之名。

     ○朒 ○初三日也。

    朒,音恧,縮也。

    朔而月見東方曰朒。

     ○上弦 ○初八日也。

    弦,月半之名,其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弦也。

     ○望 ○十五日也。

    本作望,月滿也。

    與日相望,如朝君也。

    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為弦,全照乃成望。

    又日月相望謂之望。

     ○既望 ○十六日也。

    書召诰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

    蔡傳曰:日月相望謂之望,既望十六日也。

     ○哉生魄 ○十六日也。

    書康诰曰“惟三月哉生魄”,顧命曰“惟四月哉生魄”。

    蔡傳曰:始生魄十六日也。

     ○既生魄 ○十七日也。

    書武成曰“既生魄”。

    蔡傳曰:生魄,望後也。

    或問生明生魄如何?朱子曰:日為魂,月為魄,魄是黯處,魄死則明生,書所謂哉生明是也。

    月受日之光,魂加于魄,魄載魂也。

    明之生時,大盡則初二,小盡則初一,月受日之光常全,人望在下,卻在側邊了,故見其形虧不同。

    月形如彈丸,其受光如粉塗一半,月去日近則光露一屑,漸遠則光漸大。

    且如月在午,日在酉,則是近一遠三,謂之弦。

    至日月相望,則去日遠矣,故謂之望。

    日在西而月在東,人在下面得以望見其光之全。

    月之中有影者,蓋天包地外,地形小,日在地下,則月在天上,日甚大,從地四面光起,其影則地影也。

    地礙日之光,所謂山河地影是也。

    如星亦受日光,凡天地之光皆是日光也。

    自十六日生魄之後,其光之遠近如前之弦,謂之下弦,至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