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十八

關燈
藝文三 潞安府記 唐龍 潞安府者,改潞州而為府也,民用乂焉,境用戢焉。

    巡按禦史姜子潤身行郡至于斯,曰:潞其治矣,紀治以文,而不可以已也。

    乃以屬諸不敏。

    惟潞古上黨郡也,距百餘裡,則青羊山拔而峙焉,中多沃土蔚林,農稼樵刍,托之而處。

    但強悍亦每竊伏,憑恃險阻,叢慝犯禁,聚則攘臂以剽鄉村,散則影匿罔受捕。

    逮嘉靖戊子,守臣陳其罪狀,加之以兵,多所失至。

    合三路之師,然後底平之績奏焉。

    皇上以德化民,聿務安輯,于是命兵科都給事中今升大宗伯夏公言勘處其事。

    公祗奉德意,其至也,取各功若罪而甄别之矣,尤是咨是度,曰:潞地勝可府,青羊人野可縣。

    府與縣相維,而紏以兵備重臣,斯盜賊解其奸,而無或後虞也。

    遂疏以請。

    诏稱可,錫府名以潞安内附以長治縣青羊置縣曰平順,兵備,莅府若縣,以按察司副使領其職,是皆安之而已。

     夫非平盜之之盜,擊平之矣,而青羊阻自若也也。

    然嵓險結則犷戾生,洞穴盤則逃亡集,兵散斯玩,玩斯萌,萌斯滋,滋斯擾,而其憂豈遂憶邪?于是控之以府,以厚專城之托,厥秩重矣;臨之以縣,以廣親民之任,厥勢近矣。

    秩重則易馭,勢近則易結,而又有專道之使,修軍防焉,明法軌焉,布戒令焉。

    狗鼠之徙,其奸自無所蔽,而或有觸法者,禁則止,縛則至,麾則散,折箠制之而有餘矣,而又何盜之憂?昔漢渤海歲多盜,乃選二千石以治之,刀劍蝢息而教化行。

    是故今日急急于郡邑而增設之也,而被是選者,果能奉職。

    循理,不驅民于饑寒,而惟務厚其本業,以足其衣食,則人知榮辱,雖賞之,使竊赧然而不從焉,此則安之之本也,惟良有司,盍慎求之。

     新建潞安府記 張仲賢 天下之事,利于目前者未為利,而利于久遠者始為利。

    目前之利,救弊之為也;久遠之利,善後之圖也。

    救弊者事或易成,善後者其功難泯。

    是固委任才力之緻然,非苟且僥幸之可及者。

    且天而人每欲各利其利,此其其勎則有然者,是必待人而始遂也。

    利必待人而興,亦必得人而久。

    久于其利者,是為久于其道者也。

    故曰:利者,義之和也。

    利貞,久于其道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其必守常而能知變,量勎而能度時,識物理之宜,得事機之會,斯可以久利于民,而為利之大也。

    潞為州治舊矣,地險而民悍,物饒而俗強,距省五百餘裡。

    民悍乘險,則志恃而易馳;物饒俗強,則人梗而難化。

    加以人事之乘舛,青羊之盜,勢使之也。

    ??然群起,操挺為兵,據險為穴,出沒為害,連及旁郡。

     有司旋視,不可撲滅,動兵兩省,至來王師,渠黨雖勦絕,而費亦不赀矣。

    事平,皇上轸念民痍,爰命今大宗伯夏公來撫勘經略。

    時為兵科都給事中,攬辔入境,民隐宛然指顧中矣。

    至則别白其功罪,酌量其賞罰,貧者有赈,傷者有恤,民心大悅,境内以和。

    公乃屬其官僚耆老,詢其盜之所招,若曰:弭盜固一時之利,曷保其常利乎?夫民禦失其道則乘,遠其法則玩。

    顧茲強郡,立制維州,則權輕而難于息強,去易于失禦,無怪乎以之窮且通,通則久,是不可無處矣。

    爰恊衆謀,拟改州治為府,青羊村為縣。

    相地攸宜,立玉峽、虹梯關者二,花園口、魯般壑、阱惱等堡者三,磻溪峰、王鬥崖、白雲谷巡檢。

    司三,青羊則開設儒學,附廓則并于府校。

    郡制既崇,須兵鎮重,必得憲職嚴督武備,擊回本郡民壯,用振軍為,計度改作,工料之需,鹹仍其舊而就其有不更張,不重出,以事勞繁,亦因其利而利之也。

    崇制足以服強悍,武威足以消奸宄,教養有學,譏察有關,巡诘有關,備侮有堡。

    新治之具,揆拟鹹備,議定疏請,皇上嘉允,親灑宸翰,錫名府曰潞安,縣,附郭曰長治,青羊曰平順,悉如所拟。

    張官圃兵,山右,屹然增一大郡,民庶安業,士習弦誦,風俗丕變,盜難複作。

    佥曰:是舉也,得通變利民之宜,合天地恒久之道,其利大矣。

     仰戴聖明及遠之仁,緬維夏公經理之勳,吾民固有不能忘者。

    請書之石,以垂長永。

    然春秋之法,凡大興作,有益于人國者則書,惟茲大事,信宜書之,以告後之司戎司牧者,母事隳墜,恒悉新制以。

     重修潞安府儒學記 春 潞安古上黨郡也。

    考輿志,國朝為州。

    嘉靖初更,而府乃庠,則仍金、元之舊。

    正德中,鼎新于剌史馬君暾,人文稱盛。

    庠故有台若千尋,巋然在啟聖祠前。

    嘉靖甲子,割祠地以增置邑庠,而台廢,人文稍遜于曩時,說者咎焉,屢議修複,竟成道旁舍焉。

    萬曆乙未,高陵劉公來守是郡,甫莅學,即觀流峙之合分,究氣運之消息,而辨物理之盛衰,指顧而語諸生曰:某宜崇,某宜卑,某宜通,某宜塞。

    一時新談,俨如百年舊迹。

    聞者神之,相率造台墀以修複請。

    公慨然自任,上其狀于守巡公及督學使者,鹹報可。

    乃首捐俸為大役。

    先。

    于是自藩封及鄉大夫士,各樂為佽照,材不鸠而集,衆不督而來。

    乃為枱榭三:一居巽祠文昌,一居震祠魁星,一居艮祠。

    唐義陽王。

    坎故卑濕,崇其為閣以尊經,其諸缺者補之,圯者葺之,漫漶者黝垩丹碧之,規恢加廓,制度聿新。

     既竣役,郡博士張君時中及弟子員張生騰高輩,以餘同年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