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十七

關燈
春,老母自裡中來,餘仲弟文安令文薦、季弟文芳,暨子侄輩,為采、為爽、為橒、為标、為樞、孫兒翔,偕遊此亭,意融融洩洩也。

    迨五月十有四日,老母誕辰,恰值八旬初度,即十是張筵為壽,子孫繞膝,萱百開顔,意更融融洩洩也。

    嗣是有長治、西火大寇,澤之土頭寨、陵之張揚村諸劇盜,橫發肆虛。

    餘代憲符,受母命而往捕其衆,僅十日而賊氛盡洗,休兵飲至,亦于是乎在。

    餘外弟中翰姜君雲滄,聞勝來臨,又則四望皎然,快賞欲舞,謂餘曰:汝有何德,而能與此亭作緣耶? 餘無以應,但覺意趣陶如也。

    坐卧偃仰于此亭者,殆三年所矣。

    壬牛入計,魂夢時繞此亭。

    今歲仲秋,始得返旆,方欲盤旋其中,把杯以挹百谷爽氣。

    無何有備兵金台之命,餘将從此去矣,不虞此亭笑我緣薄乎?餘子是開筵設樂,盡一日,惟别其僚友治軍閻君堯年,督饷馮君聖兆,司李邢君應鬥,長治尹顔君習孔,長子尹袁君生芝,屯留尹楊君永俊,襄垣尹王君??,潞城尹唐君陛毂,關尹郭群朝鳳。

    時有禹州趙孝廉來鳴,李茂才繼宣,是為記。

     聖泉寺神記 山右之上黨,環列諸山,無曲澗飛湍,為遊豫之助,且數遭兵燹,勝國之離宮别死,蕩雲南煙。

    惟郡治之巽地,有水一窪,父老相傳以為蓮花池也。

    花久不發,池亦雲枯。

    鳴呼!天下之失太平,蓋不知幾年矣! 本朝定鼎以來,康熙元年,池之東十餘武,有泉湧出,随多細麟,色若黃金,吞沫其中。

    都人士過而異之,聖人興,泉乃溢,惜無有良有司照臨斯士,宣上德意,使湛恩汪濊,若斯池之蕩漾無窮也。

    乃與浮屠輩搆梵宇于其巅,袈裟具牟,鐘磬鳴矣。

    瓜菽數莖而外,安有引人勝地,助流德化者乎?康熙甲辰夏,豫章箫公來守是邦,初下車,首問民之疾,若其所為??寡孤獨廢疾者,得贍其欲而給其求否也;其所為俊秀之弟,得有弦誦之所否也。

    其所為耆舊故老,愚魯編氓,得講律讀法,相觀為善否也。

    其所為天災流行,夭紮疵疠,得廣廟儲備,因時施赈否也。

    其所為□荒不者饑,疾病不苦醫,子孫念水木,伏臘有止常儀,得仰事俯育,動合機宜否也。

    遒履斯地,乃遒步斯岡,見澄然一泓,遊魚可數,斯非聖德淪浃,恩澤下逮,見于斯池者乎? 乃改名為聖泉寺。

    捐俸鸠工,于農隙之暇,劼毖經營。

    池之西岸,創為六谕堂三楹,南北廂各三楹。

    月朔望是諸父老子弟闡宣聖谕六條,諄切而提命之。

    進而西,又創為三楹,中祀呂祖,镂其訓誡。

    拱而翼者,南北各三楹。

    池之上,刹之下又為四,有樓三楹,八窗皆虛,足供憑眺。

    左右勒有圖石。

    更思菁莪棫樸,蔚為國祯,則撤三教堂。

    而聿新焉,兼祀梓章,镌陰骘文,且創東西兩社學,芸窗雪案,集都人士讨論。

    右今迤逦而東,為仙橋,為月宮,為龍鬧,東南為武曲樓,中祀奎光。

    言有文事,必有武備,文武吉甫,豈異人任乎?六谕堂而南,則建八行廳,一時而為萬世之防,所以正人心也。

    徙移而圵,則建赈饑所,及左右義倉,有年而轸無年之慮,所以恤民艱也。

    赈饑所而圵,則有放□毫,含生而切好生之願,所以重物命也。

     具圵則建壽同閣,父不而哭□,見不哭弟,庶幾有右皇之風。

     上建大殿伍楹,二,用祀三皇,旁用曆代名醫,刀圭鼎竈,無不畢具。

    蓋公窺岐皇之神奧,三載以來,延醫設具,??羸沈痼,遠近存活者,不可勝數矣。

    今複耑其地以待。

    急需外,而置義田以待赈,與寺相始終焉。

    更于老而孤獨。

    者修室坑以居之,名曰養老室,飲而食之終。

    其天年,尤為曠舉。

    且地藏則有殿,祖先則有堂,報本返始,豋斯民于仁壽之域,其用意亦何勤乎?大約有一地郎經一思,為箴為銘,為額為塌,無非勸世格言,醒夢晨鐘,在在如是。

    公複凜上帝臨汝之心,建玉皇稅,巋觀崇像礿,矞矞皇皇,真覺去天咫尺,攝塵想以控雲根矣。

    其他小小點綴,如功過軒、洗心亭、樂善洞、仰止山,桃柳參差,秀色環繞,自當與豐樂、醉翁并傳盛事。

    公每言上命刺史舉我民而奠安之,書所為夜必焚香可告。

     敢愛惜任意,稍骫于法,則幽有鬼谪,明有人非,上有王章,下有吏義,此官與民之所□守心事,灼灼然可昭茲來許也。

    鳴呼!右所去政平訟理,惟良二千石。

    是賴,舍我公其誰乎?是役也,豈特山川改觀,草木生色,肯鳳風問俗恒于斯,敷政宣教恒于斯,養民造士恒于斯,以示作無益,害有益,娛耳□,快遊觀者,其相去又何如也。

    至于庀材若乾,匠作若于,皆公捐資措辦,比民間厚其價,所以趨事子來,民集于骛,既無鼛鼓趨民之勞,之無負弩妨農之患。

    善政參舉,仁聲在人,天下賞心樂事,尚有過于斯泉者乎?是為記。

    公諱來鸾,字青令,号易庵,江西南昌籍,吉安人。

     賜進士出身,内弘文院侍讀學士,加壹級,前内秘書院侍讀學士、國子監祭酒、内國史院修撰、左春坊左贊善兼内翰林秘書院書檢讨,奉旨纂修六曹章奏,管理诰??。

    順天鄉試正主考通家治生李中白頓首拜撰。

    整飾浙東溫處兵巡道,浙江提弄按察司副吏、前山東萊州府知府、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通家眷治弟萬代尚頓首拜書。

     心水書院記 餘同年蕭群青令為山西潞安太守,政事之暇,于府治左數十武得隙地,葺而治之,以為講學之所,而名之曰聖泉寺。

    寺之中有池,大不過三畝,深不過丈餘,其水冬夏不涸,蓋有源之水也。

    池之上築堂三楹,刻六谕于其上,朔望具冠服,率僚屬,使父教申。

    孝弟之義子北歌雅頌之詩,聽者如環堵。

    一時士民翕然丕變,誠哉講學之明驗之。

    然既為講學之所,而複名之曰寺,何也?君蓋不自有其功,而歸之于神明,自上帝、三皇、孔子,以及三教中之有功德于民者,皆祀之,或為殿,或為閣,或為祠,不能悉數。

    其名曰聖泉,又何也?池故稱蓮花,而實未有蓮花中多五色魚,朝暮吞吐濡沫,浮于水上,各自為群,狀如五色蓮花,遂以蓮花名池,理或然欤。

    但前此盈涸不時,自皇上禦極,泉始汀泓,說者以為聖人興,醴泉出,蕭君遂以聖泉名之,所以彰聖天子之令德也。

     餘于茂申夏抱病□五台,□上黨,病甚,□宿于寺中。

    蕭君召僚屬實客,宴于四有樓。

    樓在堂之左,池之東,唯此為燕遊地。

    其他如壽民閣、功□軒、八行廳、洗心亭、九思亭,皆孝民,勉為忠厚,恥為浮薄,左箴右銘,憑樓而望,盡在目中,擊而心存。

    于時僚友賓客舉觞而告餘曰:蕭大夫五年于茲,固其為民之深,愛民之切,所以寄之樓台殿閣之間者,用心良苦。

    惟先生與蕭大夫相友善,不可無一言以記之。

    餘笑而答曰:諸群但見蕭大夫之迹,而未見蕭大夫之心也。

    其心與民痛癢相切者,豈僅寄之樓台殿閣間耶?餘因起而憑欄四望,見池水汪洋,顧謂蕭君曰:是即群之心乎?心猶水也。

    水在池沼,約之則僅盈勺,廣之則為江海;心在一身,存之則為方寸,推之則及天下。

    今君秩将晉矣,而聖泉寺之樓台殿閣,藉君以得名,使後世見之,不過如歐陽子之醉翁亭、蘇子之喜雨亭耳。

     抑知身之所至,心郎至焉,東南西北,無往而非樓台殿閣也。

    苟存心愛物,亦何藉于樓台殿閣?若徒以樓台殿閣為君功德之所在,餘禾敢謂然也。

    顧餘之所喜者,惟此水耳。

    水出于自然,而樓台殿閣,人為者也。

    人為者有限三而自然者無窮。

    君自有其無窮者,而顧僅此區區有限者耶?甚矣君之心有似乎水也!憫民之窮,則有義田,救民之疾,則有醫藥,憐民之不學,則有社學,哀民之無告,則有養老室。

    無窮之心,總不出乎孝子弟弟、老老幼幼之義,惟講學則斯義巳盡。

    甚矣君之心有似乎水也。

    因名之曰心水書院。

    于是僚友賓客皆以餘言為然,遂退而為之記。

    君諱來鸾,字青令,江西吉安人,南昌籍。

    餘甲午同年,世祖章皇帝欽選陛見,特簡文本梧州府藤縣知縣,舉清廉卓異,升湖廣沅州知州,現任潞安太守,秩滿候任,賜進士及第,内秘書院修撰、加台級□蘇年眷北缪彤頓首拜撰。

     潞安府志卷十七終